沥青路面以及路面基层的相关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
第一章总则第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城市道路及厂矿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
第条本规范规定了表面处治、贯入式、热拌热铺的沥青碎石和沥青混凝土、上拌下贯式等沥青路面面层的施工方法。
对沥青类基层、联结层、整平层也可按本规范相应的规定使用。
沥青路面施工应符合现行的关于防止沥青中毒有关安全防火标准规范第条的规定。
第条对高寒地带沥青路面工程的施工除遵守本规范外,尚应按现行有关标准规xx的规定执行。
第二章基层第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应符合如下要求:一、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二、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三、表面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一致;四、与面层结合良好。
第条沥青路面的基层可按下列规定选用:一、整体型:石灰稳定土、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土);二、嵌锁型:泥灰结碎石、沥青贯入式;三、级配型:级配碎(砾)石、沥青碎石、沥青混凝土。
各种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的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第条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或旧路面(作基层时)的质量进行检查,检查的项目、方法和标准,可按现行有关基层规范的规定执行。
基层的质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修筑沥青面层。
第三章材料第一节沥青材料第条适用于沥青路面的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使用时应根据交通量、施工方法、沥青面层类型、材料来源等情况选用。
第条道路石油沥青、软煤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第条沥青面层所用的沥青标号,可根据地区气候条件.施工季节气温、路面类型、施工方法和矿料种类和等级情况按表选用。
第条沥青标号不符合使用要求时,可采用其他标号的沥青及稀释剂进行掺配,配制所需材料的比例应由试验室在施工前按规定要求进行试配后决定。
施工时配制成的沥青,应由试验室每天取样进行检验,如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应重新调整配制比例。
第条沥青材料的加热温度不应超过表的规定.加热后的保温时间宜为:道路石油沥青不超过6小时;煤沥青不超过3小时。
当天加热的沥青宜当天用完,避免对沥青多次加热。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一、引言沥青路面作为公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交通安全和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公路交通安全和舒适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进行详细介绍,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施工质量的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勘察和测量: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之前,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勘察和测量,以了解地形地貌、土质情况、地下管线等信息,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
2.设计方案:根据勘察和测量结果,制定沥青路面施工的设计方案,包括路面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内容。
3.准备材料和设备:在进行施工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沥青、砂石、水泥、路面标志等材料,以及摊铺机、压路机、铣刨机等施工设备。
4.施工方案编制: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技术方案,明确施工流程和操作要求,确保施工过程有序进行。
5.安全措施: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设置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
三、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1.路面基层处理: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之前,需要对路面基层进行处理,包括填平凹坑、清除杂物、喷涂底漆等工作,确保路面基层平整、干燥、清洁。
2.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时,需要先将沥青混凝土倒入摊铺机中,通过摊铺机进行摊铺,确保摊铺均匀、密实。
同时,需要控制摊铺机的速度和温度,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3.沥青路面的压实:在沥青混凝土摊铺完成后,需要立即进行压实工作,采用压路机对路面进行压实,确保路面密实、平整、无裂缝。
4.路面标线的施画:在沥青路面施工完成后,需要对路面进行标线的施画,包括车道线、标识线、停车线等。
5.养护工作:在沥青路面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路面的养护工作,包括定期清洁、修补损坏、喷涂防水剂等,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四、施工质量的控制1.质量验收标准:制定沥青路面施工的质量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3篇)
第1篇一、总则1.1 为确保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提高公路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
1.3 沥青路面施工应遵循“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二、施工准备2.1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工程地质、水文、气候等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2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备、材料及人员。
2.3 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要求,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三、施工工艺3.1 沥青路面施工分为基层、底基层、面层三个层次。
3.2 基层施工:(1)基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良好的级配、强度、稳定性等性能。
(2)基层施工前,应做好路基压实、排水、防护等工作。
(3)基层施工采用沥青混凝土拌和、摊铺、碾压等工艺。
3.3 底基层施工:(1)底基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良好的级配、强度、稳定性等性能。
(2)底基层施工前,应做好基层压实、排水、防护等工作。
(3)底基层施工采用沥青混凝土拌和、摊铺、碾压等工艺。
3.4 面层施工:(1)面层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应具备良好的级配、强度、稳定性、抗滑性能等性能。
(2)面层施工前,应做好基层、底基层压实、排水、防护等工作。
(3)面层施工采用沥青混凝土拌和、摊铺、碾压等工艺。
四、施工质量控制4.1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4.2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
4.3 施工单位应加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4.4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五、安全与环保5.1 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确保施工安全。
5.2 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废水等对环境造成污染。
5.3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现场的防火、防爆、防毒等安全管理。
六、施工进度与组织6.1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合理制定施工进度计划。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措施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措施概述沥青路面施工是公路建设工程中重要的施工环节,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能够保证道路的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并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路面基层处理、砂浆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等方面。
路面基层处理在沥青路面施工前,需要对路面基层进行适当的处理,以确保基层的稳定性和强度。
路面基层检查在施工前,必须对路面基层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检查路基的平整度、排水性能等。
如果发现基层存在明显的不平整、不牢固等问题,应事先做好相应的修复工作。
路面基层强化对于薄弱的路基,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加设加筋纤维等。
这将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路面沉陷和开裂的风险。
路面基层防潮为了防止路基中的水分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可以在路面基层上进行防潮处理。
常用的方法包括铺设防渗透膜,提高路面的防潮性能。
砂浆配合比设计沥青路面的砂浆配合比设计对路面质量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合理的配合比能够确保沥青路面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
粘结剂选择在进行砂浆配合比设计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粘结剂。
常用的粘结剂包括沥青、改性沥青和聚合物乳液等。
根据路面的使用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粘结剂,并确定其掺量。
骨料选择沥青砂浆的骨料选择也非常重要。
骨料应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性,能够与粘结剂充分结合,形成强固的砂浆。
同时,应根据路面工程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骨料粒径。
砂浆配合比设计根据粘结剂和骨料的选择,进行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合理的配合比应综合考虑沥青含量、骨料含量、粘结剂种类和粘结剂掺量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强度和耐久性。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沥青混合料的摊铺与压实是沥青路面施工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路面的质量。
混合料的摊铺混合料的摊铺应从路面的低部向高部进行,均匀地覆盖整个路面。
摊铺的过程中应注意混合料的温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质量问题。
同时,应准确掌握摊铺速度,保证混合料的均匀性和厚度的一致性。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一、一般规定(1)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
沥青路面不得在气温低于 10℃,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2)铺筑沥青层前,应检查基层或下卧沥青层的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二、材料质量控制(1)对于沥青、粗细集料和填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
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的材料,不准运进拌和厂。
(2)堆放各种矿料的地坪必须硬化,并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避免材料被污染。
各品种材料间应用墙体隔开,以免相互混杂。
细集料和矿粉必须覆盖。
(3)木质纤维素的保管存放、运输过程中均不得受潮。
到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三、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1)对同一拌和厂的两台拌和机,如果使用相同品种的矿料,可使用同一目标配合比。
目标配合比需经监理单位审核,并报总监批准后方可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
如果某种矿料产地、品种发生变化,必须重新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
(2)每台拌和机均应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由监理单位审核,并报总监批准后,方可进行试拌试铺。
四、沥青混合料的拌制(1)应严格掌握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
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参照下表执行。
可进行试拌试铺。
(2)各种沥青混合料的拌制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五、沥青混合料的运输(1)各种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六、混合料的摊铺(1)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沥青摊铺机摊铺。
摊铺机的受料斗应涂刷薄层隔离剂或防粘结剂。
(2)一台摊铺机的铺筑宽度不宜超过 6m(双车道~7.5m(3 车道以上),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 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 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 200mm 以上。
(3)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 0.5~1h 预热员平板不低于 100℃。
铺筑过程中应选择员平板的振捣或夯锤压实装置具有适宜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
沥青路面基层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基层技术要求1. 沥青路面基层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应符合现行路面设计规范和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
沥青面层施工前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2. 新建的沥青路面的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要求,选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等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及泥(灰)结碎石、级配碎石、级配砂砾、沥青碎石、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等基层。
半刚性基层铺筑后应及时进行养生及保护,浇洒透层油或铺筑下封层,并尽快铺筑沥青面层,防止因暴晒出现开裂。
3.旧沥青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面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对原有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符合设计强度,基本无损坏的旧沥青路面经整平后可做基层使用。
2)旧路面已明显损坏的,应调查损坏原因。
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的,进行针对性处理,铲除拥包、车辙及龟裂严重的结构层,填补坑槽并整平后,再加铺沥青面层。
损坏严重、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重新设计,不得直接做基层使用。
3)旧沥青路面的整平方法应按图(一)的正确做法按高程控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图(一)4.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基层加铺沥青混合料面层时,应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处理,整平或补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原混凝土路面应作弯沉试验,符合设计要求,经表面处理后,可作基层使用。
2)对原混凝土路面层与基层间的空隙,应填充处理。
3)对局部破损的原混凝土面层应剔除,并修补完好。
4)对混凝土面层的胀缝、缩缝、裂缝应清理干净,并应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
5.摊铺沥青混合料前,基层表面尘土、杂物应清扫干净。
6.铺筑沥青上面层前应将各种检查井调整好井盖标高,纵横坡度应与设计一致,井体坚固并能承受各种车辆荷载。
7.铺筑沥青混合料前,应按设计要求埋设侧、缘石。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求(一)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适宜的刚度;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3.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较小;4.表面应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的拱度应一致;高程符合要求。
(二)施工工艺要求1。
一般规定(1).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主要有特粗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五种,(2)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相匹配.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
2。
施工准备(1)施工材料经试验合格后选用。
施工机械需配套并有备用。
(2)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品种、标号、黏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层厚度选用。
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较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
设计中采用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包括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残留稳定度。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还需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动稳定度.(4)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m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3。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1)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搅拌厂(场、站)采用搅拌机拌合。
(2)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搅拌机拌合.(3)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4)为配合大批量生产混合料,宜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运输时对货厢底板、侧板均匀喷涂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l:3)混合液,注意不得将油聚积在车厢底部.(5)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应逐车用地磅称重,并测量温度,签发一式三份的运料单.(6)从搅拌锅往汽车中卸料时,要前后均匀卸料,防止粗细料分离。
运输过程中要对沥青混合料加以覆盖。
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①摊铺:运料车的运输能力应较主导机械的工作能力稍大.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开始摊铺时,等候卸料的车不宜少于5辆。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一、施工前准备1. 检查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否符合要求,并按照施工方案做好材料的储存准备。
2. 检查路面基层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要时对基层进行修补和强化。
3. 确定施工时段,确保天气条件适宜施工,并做好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工作。
4. 准备好施工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二、路面铺筑1. 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厚度和宽度,将沥青料均匀地铺设在路面上。
2. 使用压路机对沥青料进行初级压实,确保其与基层紧密结合。
3. 使用摊铺机将沥青料进行二次均匀铺设,注意调整摊铺机的速度和温度,确保沥青料的质量。
4. 对沥青料进行机械压实,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密实度。
三、路面养护1. 在铺筑完成后,及时对路面进行养护,防止外界因素对路面的损害。
2. 在第一天铺筑完成后,进行冷却处理,减少温度对路面的影响。
3. 根据天气条件确定养护期限,及时进行养护,保持路面的平整和光滑。
4. 在养护期间,禁止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避免对路面造成额外的损害。
四、质量控制1.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和技术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2. 定期进行质量检测,检查路面的厚度、平整度和密实度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3. 对质量不合格的路面进行修补和强化,确保路面的使用性能。
五、安全管理1. 施工期间,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 在施工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引导车辆和行人绕行。
3. 配备足够的安全设施和救援设备,应对突发事件。
4.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环境保护1. 施工过程中,减少噪音和粉尘的产生,防止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对施工现场及时清理,保持环境整洁。
3. 严禁将施工废弃物和废水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应进行合理处理。
4. 防止油污等有害物质对地下水的污染,使用环保材料和设备。
以上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简要概括,具体的规范要求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制定。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标准一、基层1、沥青面层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检查,基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的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2、新建沥青路面的基层按结构组合设计要求,选用沥青稳定碎石、沥青贯入式、级配碎石、级配砂砾等柔性基层;水泥稳定土或粒料、石灰与粉煤灰稳定土或粒料的半刚性基层;碾压式水泥混凝土、贫混凝土等刚性基层;以及上部使用柔性基层,下部使用半刚性基层的混合式基层。
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基层与沥青层宜在同一年内施工,以减少路面开裂。
4、以旧沥青路面作基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对原有路面修补、铣刨、加铺罩面层。
旧沥青路面的整平应按高程控制铺筑,分层整平的一层最大厚度不宜超过100mm。
5、以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作基层加铺沥青面层时,应根据旧路面质量,确定处治工艺,确认能满足基层要求后,方能加铺沥青层。
6、旧路面处理后必须彻底清除浮灰,根据需要并作适当的铣刨处理,洒布粘层油,再铺筑新的结构层。
二、材料(一)一般规定1、沥青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必须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评定合格方可使用,不得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测。
2、沥青路面集料的选择必须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确定料源应尽可能就地取材。
质量符合使用要求,石料开采必须注意环境保护,防止破坏生态平衡。
3、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
不同料源、品种、规格的集料不得混杂堆放。
(二)道路石油沥青<1>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及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1.1>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山区及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粘度大的沥青,也可提高高温气候分区的温度水平选用沥青等级;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
JTGF40-201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精品文档114页
JTGF40-2019《公路沥青路⾯施⼯技术规范》精品⽂档114页1 总则1.0.1为贯彻“精⼼施⼯,质量第⼀”的⽅针,保证沥青路⾯的施⼯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于各等级新建和改建公路的沥青路⾯⼯程。
1.0.3沥青路⾯施⼯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态保护的规定。
1.0.4沥青路⾯施⼯必须有施⼯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期。
沥青路⾯不得在⽓温10℃(⾼速公路和⼀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天、路⾯潮湿的情况下施⼯。
1.0.5沥青⾯层宜连续施⼯,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序交叉⼲扰,以杜绝施⼯和运输污染。
1.0.6沥青路⾯施⼯应确保安全,有良好的劳动保护。
沥青拌和⼚应具备防⽕设施,配制和使⽤液体⽯油沥青的全过程严禁烟⽕。
使⽤煤沥青时应采取措施防⽌⼯作⼈员吸⼊煤沥青或避免⽪肤直接接触煤沥青造成⾝体伤害。
1.0.7沥青路⾯试验检测的实验室应通过认证,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1.0.8沥青路⾯⼯程应积极采⽤经试验和实践证明有效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艺。
1.0.9沥青路⾯施⼯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颁布的现⾏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特殊地质条件和地区的沥青路⾯⼯程,可根据实际情况,制订补充规定。
各省、市、⾃治区或⼯程建设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技术指南,但技术要求不宜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代号2.1术语2.1.1沥青结合料 asphalt binder,asphalt cement在沥青混合料中起胶结作⽤的沥青类材料(含添加的外掺剂、改性剂等)的总称。
2.1.2乳化沥青emulsified bitumen(英), asphalt emulsion,emulsified asphalt(美)⽯油沥青与⽔在乳化剂、稳定剂等的作⽤下经乳化加⼯制得的均匀的沥青产品,也称沥青乳液。
2.1.3液体沥青 liquid bitumen(英), cutback asphalt(美)⽤汽油、煤油、柴油等溶剂将⽯油沥青稀释⽽成的沥青产品,也称轻制沥青或稀释沥青。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规范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 混凝土拌合站的设备、工具和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检查设备的操作性能和运行情况。
2. 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和排除渣土、杂草、碎石等,确保施工面整洁。
3. 准备好所需的沥青、骨料、添加剂和水等材料,并参照设计要求准确计算用量。
二、基层处理1. 基层应平整、结实,去除浮土、沙土和松散的碎石,达到养护期内不踏软、无明显变形的要求。
2. 基层的湿度控制应保持在2%以下。
对于潮湿的基层,应进行排水处理或使用渗透防水材料加固。
3. 基层处理完毕后应进行压实,确保基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三、面层施工1.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厚度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保证材料的质量稳定。
2. 施工前应进行试块浇筑和试验,确保混凝土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
3. 施工时应密封边界,包括挡水板和护坡砖,以确保道路边界的稳定性和排水性能。
4.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温度应控制在130℃-160℃,并根据天气条件调整温度。
5. 施工过程中,应保持面层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及时清除垃圾和杂物。
四、养护工作1.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毕后,应立即进行养护,防止材料失水和太阳直射。
2. 养护期内,禁止重型车辆和机械设备行驶,防止在养护期内造成路面变形。
3. 养护期内应及时清理路面上的雨水和污物,保持路面的清洁和通畅。
4. 养护期满后,进行路面验收,检查路面的平整度、光洁度和均匀性等指标。
五、施工质量控制1. 混凝土面层的配合比和施工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套厚或欠厚。
2. 施工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试验和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施工记录和材料检验报告等必须完备,用于后续的验收工作。
4. 施工过程中应确保工人的劳动安全,严禁酒后施工和滥用高空作业。
六、环境保护1. 施工过程中应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采取措施防止水源、土壤和空气等环境被污染。
2. 施工现场应设立固定和临时的污水处理设施,防止污水外溢和渗漏。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是一种重要的道路建设材料,因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久性,在道路建设中广泛使用。
但是,如何施工沥青路面,使其达到规范要求,以确保它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
下面主要介绍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1. 在施工铺设沥青路面之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对地基及其他基层进行处理,确保有良好的基础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以及足够的厚度。
2. 沥青混凝土必须采用新鲜沥青,混凝土必须采用质量稳定、不易变质的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3. 在铺设沥青混凝土过程中,应按规范要求进行翻车,翻车次数及翻车深度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4.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合格的压实设备,并严格按照压实技术要求进行压实,压实次数及压实深度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5. 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查,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达到规范要求。
总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从而确保沥青路
面的质量,提高道路建设的可靠性。
道路路面工程—沥青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
道路路面工程——沥青混凝土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求(1)基层施工A、根据施工中规定的线向、标高、断面,作好准确的定位测量并清除路床上的浮土杂物,整平、压实到规定密实度。
B、石粉渣要求颗粒坚硬,不含土块等杂物,松干容重控制在1500—1600kg/ m 3,2.5 mm以上颗粒与2.5 mm以下颗粒各占一半, 颗粒最大径不超40 mm,小于0.074 mm的粉末不得超过10%。
C、水泥石粉渣配合比采用重量比,混合料的含水量一般为7—9%,外观检查手捏成团不冒浆,落地能散,水泥选择终凝时间较长的标号325号。
D、水泥石粉渣根据设计要求一律采用机械拌合。
E、施工采用分段流水作业,根据施工时气温,水泥终凝时间,确定施工数量及范围,根据压实比值确定石粉渣铺设厚度,在拌合前一天要闷水使其湿透,含水量合适,按水泥含量计算每平方米水泥用量,画线分块后撒水泥,机械就地拌合,压路机碾压,为防止碾压推移,应先用轻型压路机进行稳压,自两侧向路中压实,碾压过程中注意铲高补低,埴补处要翻松,重新压实不得出现薄层,最后碾压至表面平整无明显轮迹,密实度面层为95%,底基层为93%,施工接头处理应按施工缝要求认真处理,接茬平整、稳定。
F、水泥石粉渣混合烊从加水泥到完成时间不超过3小时,成型后洒水养护(禁止用水冲刷)养护七天(并禁止一切车辆通行)。
G、施工中做好防雨措施。
H、施工中每道工序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试验项目如下:a.水泥剂量误差为±1%,每天一次不小于6个试样。
b.抗压强度每个作业段1000㎡以内应作3个试样。
c.回弹模量不小于设计规定。
d.拌合均匀性应随时检查。
e.压实度大于95%(93%)无明显轮迹,每碾大于1000㎡不小于3处;f.厚度控制误差底基层±12mm,面层土±10mm;g.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检查50m内不小于一处;h.平整度用3米靠尺检查底基层误差15mm,面12mm;i.纵断高程误差底基层+5mm,-15mm,面层+5mm,-10mm;j.横坡±0.3%。
沥青路面施工施工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施工技术要求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地基处理:在施工前,需要对路面的地基进行处理。
首先,需要对地基进行检查,确保其坚固、平整。
如果存在坑洼、凹凸不平的情况,需要进行修复。
修复地基时,应采取逐层夯实的方法,确保地基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
2.基层处理:基层的处理是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关键。
在进行基层处理之前,需要确保地基的稳定。
基层处理主要包括清理、修补和加固。
清理地面上的灰尘、杂物,并修补存在的裂缝和坑洞。
加固时,可以使用石料进行填充,然后进行夯实。
二、施工工艺要求1.路面涂布(1)沥青的选择:选择质量好、黏度适中的沥青作为涂布材料。
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可以选择高黏度沥青和低黏度沥青。
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应选用低黏度沥青,以便于涂布和渗透。
在气温较低的地区,应选用高黏度沥青,以确保路面的耐久性。
(2)涂布工艺:涂布时,应保证沥青均匀且连续地覆盖在路面上。
可以使用喷洒机、滚筒或刷子进行涂布。
在涂布之前,需要将路面清理干净,以确保沥青的附着性。
涂布时,应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涂布量,以确保沥青涂层的质量。
2.沥青混合料铺设(1)热拌混合:热拌混合是常用的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在施工前,需要将石料和沥青进行预热。
热拌混合时,应确保石料和沥青的充分混合,均匀分布。
铺设时,需要保持合适的施工温度,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性和附着性。
(2)冷拌混合:冷拌混合适用于施工温度较低的情况。
在施工前,需要将石料和沥青进行冷拌。
冷拌混合时,应确保石料和沥青的充分混合,均匀分布。
铺设时,需要保持合适的压实度,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三、施工质量要求1.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沥青路面的平整度是影响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度的重要指标。
施工时,应采取适当的平整度控制措施,以确保路面的平坦度达到要求。
2.沥青路面的密实度:沥青路面的密实度是保证路面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
施工时,应根据沥青混合料的属性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压实设备和方法,确保沥青混合料的充分密实。
沥青路面施工标准化指南及技术要求
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 层 备12-15t单钢轮压路机1台,25t单钢轮压路机2台,26t轮胎压路机2台。
2、碾压顺序:用钢轮压路机稳压1遍,然后振动碾压至少6遍,最后至少用 轮胎压路机碾压1遍。 3、碾压速度:稳压阶段控制在1.5km/h;振动阶段2km/h;光面阶段2.5km/h.
沥青路面施工标准化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转变公路发展方式、发展现代交通运输 业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行现代工程管理,促进高速公路建设施工标准化、规 范化、精细化,全面提高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活动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开展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活动,建立科学系统的施工标 准化体系,将标准化要求贯穿工程施工各个环节,促进规章制度更加完善, 现场管理更加规范,人员技能更加精湛,材料加工、施工工艺更加精细,试 验检测更加可靠,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明显增强,工程质量、安 全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从业人员一流、管理水平一流、材料制备一流、施 工工艺一流、作业环境一流、建设成果一流。
2、摊铺:运到现场后,马上按松铺厚度均匀摊铺;有专人看护高程控制电 脑,检查摊铺机摊铺是否偏移;两台摊铺机纵向相隔5-8m,横向重叠30cm 因故中断2h或1d的工作段结束时必须设置横缝;摊铺停顿时,料斗内保留 1/3的混合料 混合料碾压
1、设备配备:对于四车道高速公路,基层、底基层的每个工作面至少应配
1、导线、水准、中线偏位控制
2、选用直径2-3的钢丝作为高程基线 3、钢丝的张拉长度以100-200m为宜
4、钢钎选用具有较大刚度的16-18光圆钢筋进行加工,并配固定架
5、内外侧均用钢丝控制高程,在-2-+5mm之间 6、钢钎必须埋设牢固,应有专人看管
7、测量人员应紧盯施工现场,经常复核钢丝高程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一、引言沥青路面是公路交通建设中常用的路面材料,其施工技术规范对保障道路使用安全和舒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相关要点和规范进行阐述,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二、施工前准备1.施工前应对路面进行全面的勘测和检测,了解路面状况,确定施工范围和施工方案。
2.检查沥青材料的质量和性能,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安排好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三、基层处理1.清理路面,去除油污、泥土等杂物,确保路面清洁。
2.对路面进行修补和加固,确保路面平整、牢固。
四、沥青铺设1.对沥青材料进行预热处理,提高温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2.选择适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沥青铺设,确保路面平整、致密。
3.遵循施工标准,控制沥青层厚度、坡度和弯曲度,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水平度。
4.严格控制施工速度和翻浆厚度,确保沥青层的均匀性和质量。
五、压实工艺1.选择适当的压实设备和方法,进行沥青路面的压实工艺。
2.根据施工标准要求,对路面进行压实,确保路面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六、沥青路面养护1.对新铺设的沥青路面进行养护,保持路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
2.定期进行路面检测和维护,及时修补和加固路面,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七、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包括沥青温度控制不当、路面厚度不均匀、压实效果不理想等。
2.针对不同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如调整施工工艺、加强施工管理、优化施工设备等。
八、结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对于保障道路使用安全和舒适具有重要意义。
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同时,施工单位也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促进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路基工程的质量监理一般道路的断面组成为:A 面层a上面层——一般为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厚3~5cm,集料的最大粒径为10~15mm.b 下面层——一般为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厚5~7cm,集料的最大直径为20~25mm.B 路层a(上)面层——一般为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稳定碎石,厚度不小于15~20cm.b 底基层——一般二灰稳定碎石或石灰土,厚度不小于15~20cmC 路基a路床•上路床——0~30cm•下路床——30~80cmb路堤•上路床——80~150cm•下路床——>150cm1.1 路基工程质量的基本要求1.1.1 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因为路基既要承受路面上传递过来的全部活荷载,又要承受路基及其上部的全部自重荷载,这就要求路基必须具备有足够的强度. 1.1.2 应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路基在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下,常常会因为水稳定性较差降低其抗剪强度,在路基体内产生滑动破裂面和过大的移位,从而使路基因失稳而破坏.因此要求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水稳定性1.1.3 应具有足够的冰冻稳定性.在受冰冻影响的地区,路基常会出现周围性的冰冻状态,尤其在地上水源补给足够、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下,或在路面防渗做的质量不好,冬季的雨水可渗透到路基的情况下,路基会产生严重的冰涨病害,降低路基强度,长生伸缩裂纹.因此,对季节冰冻地区的路基,要求其具备足够的水稳定性就显得十分必要了上述要求,尤其对路基的路床部分(即路床表面以下0~30cm区间的上路床和30~80cm区间的下路床),尤其重要.因此路床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着路面传来的全部荷载.1.2路基施工前准备工作阶段的监理要点1.2.1监理工程师应在路基施工前要求承包人作好可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对其进行认真的审核批复1.2.2监理工程师应参与或要求承包人在开工前,对已经给出的测量成果进行现场复测,其内容包括:导线和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及增设横断面的测量和绘制.测量前应对拟将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校验和校正.承包人的测量成果,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应按图纸要求对有关的界桩和位置装(以填土路基的坡脚、挖方路基的路堑上顶、边沟等)作出鲜明的标志,并给以适当的保护和固定. 1.2.3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对图纸所示的挖方和填土必需的填料,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取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如下项目的试验,承包人并将试验结果以书面形式报给监理工程师.A 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天然稠度;B 颗粒指数;C 密度和相对密度;D 密度和相对密度;E 土的击实和土的强度(CBR值)1.2.4承包人选择好能令监理工程师满足的压实度检验方法.若采用核子仪法,承包人应对核子仪进行标定,并作出灌沙法与核子仪法的对比试验,以确定其相关关系;若采用灌沙法,则需对标准沙进行标定.1.2.5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将填方路基内的垃圾、树木、农作物及原地表以下至少10~30cm以内的草皮、植物根系、腐植土全部清除现场,并用平地机平整,用压路机进行填前压实,使其压实度达到质量检验标准1.2.6承包人应按图纸要求,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原有旧结构物(如房屋、桥梁、路面、坟墓等)予以拆除,并将废弃材料清除现场1.2.7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将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原有的或掘除而造成的孔穴,按要求分层回填并压实.1.2.8场地清理、拆除、回填压实(其压实度应满足填方前压实的质量检验标准)后,应要求承包人重新测绘横断面,经监理工程师现场检验验收后,方可开始下一道工序的施工.1.3 路基挖方的监理要点挖方作业,首先要在承包商做了上述中的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认可后才能实施;其次,挖方的土方只要能够满足填筑的要求,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尽量予以利用;第三,要做好路基的排水设施,要始终保证路基排水顺畅,避免影响工程施工或造成工程损坏.1.3.1土方开挖应自上而下逐层开挖,开挖时不得破坏边坡稳定(本设计要求按1:1放坡)不得乱挖、超挖和欠挖.1.3.2.路堑路床顶面的土料不宜作路床用时,应清除后,以符合质量要求的土料换填.1.3.3路堑路床顶面以下30cm深度范围内,或路堑路床顶面以下换土深度超过30cm时,其压实度均应不小于设计数值(路床93%,上路堤90%、下路堤90%)的90%.1.3.4路堤路床顶面的土质含水量过大时,监理工程师令承包人采取翻松晾晒或其他技术措施,予以处理.1.4 路基填方的监理要点首先,应对每5000m3填料或在土质变化段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去土样,进行土样试取得土工试验,取得基本的试验数据备用;其次,应在填方现场作铺筑长度不小于100m(全幅路基)试验路段的压实试验。
试验后,应记录填料的松铺厚度、含水量、压实机械类型、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遍数及碾压速度、工序等,直至现场压实试验使该种填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若试验的压实度达到了质量检验标准,则该路段可作为路基的一部分,否则,应挖除重做试验.1.4.1填方路基在正式施工前,首先应选择好适宜填筑的材料,其野外取土试验的最小强度(CBR值)应满足规范要求.1.4.2填方路基(路堤、路堑和路堤基底)施工时,均应分层填筑、逐步压实、逐步压实、逐层检测.其压实度应满足设计图纸的要求(自上而下应为93%、90%、90%)或规范的要求;其检测频率为每2000m2需检测8个点,不足200m2的检测,也不能小于2个点.1.4.3填方作业应分层平行摊铺,严格控制松铺厚度,以保证其压实度.1.4.4路基填土厚度大于80cm时,应对原地表清除后的土质基底翻松30cm后,整平压实,其压实度应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1.4.5在填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时,其最小压实厚度的极限值为8cm1.4.6分层填铺时,每层填铺宽度每侧应超过路堤的设计宽度30~50cm,以保证修整路堤边坡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1.4.7地面自然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规范要求纵坡陡于12%),应将原地面挖成台阶,其宽度应满足摊铺和压实机械的需要,且不得小于1m,台阶顶做成2%~4%的内倾斜坡.1.4.8地面表层土含水量过大时,可以采用翻松晾晒的办法,或经监理工程师同意也可采用换土或用低剂量石灰改善土的办法,在最佳含水量的状况下,压实到规定的压实度.1.4.9特殊路段的路基处理在路基施工中,经常要遇到一些特殊路段,如鱼塘藕塘苇塘等大型坑塘和稻田或低洼湿土段。
对这些路段的处理,应采取一些特殊措施.1.4.9.1在遇到大型坑塘时,首先应排除积水,清除附属物并挖除淤泥,然后再最好抛以适当厚度的片石,在片石上填以强度好透水性好的材料如天然级配的砂砾,压实后,再按正常情况填筑路基土,若填筑片石和砂砾有困难,也可选择回填建筑碎砖并在其面层填充些砂砾类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压实后,再正常填筑路基土.不过,碎砖强度低,在长期使用后,特别是在经几次冰融后易粉化,影响路基的强度.在用碎砖处理过的路堤,要保证路床顶部至路床底30~50cm范围内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填筑(直接将碎砖填到路床顶面是不允许的).可保证路面路床的稳定,提高路床面的平整度,使其均匀受力并有利于路面底层的联结.1.4.9.2在遇有过湿或湿软的路堤基底时,若湿土不深,可以考虑挖除后换以干土或天然沙砾等,分层压实,达到标准;若过湿土较深也可以将上层过湿土翻松耙碎,拌以适当剂量的生石灰粉,压实,其层厚能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准,使之成为稳定土加固层;或掺以10%~14%的生石灰块,经几次翻拌晾晒后压实.究竟采取何种措施,应视情况而定.1.4.10加宽旧路基时,应沿旧路边缘垂直下挖,并挖成向内倾斜的台阶.1.4.11分段填筑的路基,若相邻两段不同时施工时,则先填段应按1:1坡度分层留台阶;若同时施工,则应先分层相互交迭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m.1.4.12路基填土压实时,应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后震的原则1.4.13路基填筑时,每层都应控制好厚度、宽度、横坡度、压实度、平整度.尤其在路床顶面,更应严格要求保证以上诸检测值和弯沉试验满足要求.否则,应找出原因,予以处理.2.路面基层工程的质量监理2.1.1路面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厚度.当路面特别是柔性路面将作用其上面的车辆荷载反复传递给路面时,若基层的刚度和强度不足,基层就会产生过多的残余变形和剪刀破坏或疲劳弯拉破坏.为获取基层必要的刚度和强度,就必须保证基层的一定厚度和用于基层的材料强度.2.1.2应具备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稳定性.我国地域广阔,纬度跨度很大,南方多雨,北方冰冻.路面基层长期在水和冰融反复作用后,会强度降低,长生裂缝.所以要求路面基层必须要有足够的水稳定性和冰冻的稳定性.2.1.3对刚性路面下的基层,还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刚性路面的基层产生的“唧泥”现象,常常是刚性路面破坏的主要原因.因此为防止“唧泥”现象,就要求刚性路面下的基层,应排水性好且有一定的抗冲刷能力.2.1.4路面基层应具有足够的平整度.因为基层的平整度,不仅直接影响着面层的平整度,而且影响着面层厚度的均匀性,而厚薄不均的面层将直接影响着面层的使用寿命.2.1.5路面基层应与基层有良好的结合性.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路面结构—面层和基层—成为一个整体,在车轮荷载作使用下处于完全连续的界面应力状态,从而可以减小沥青基层底部或半刚性基层内部的拉应力和拉应度,也可以减小由温度梯度而引起的沥青面层的内应力和应度,防止沥青路面病害的发生.2.2施工前准备工作的监理要点2.2.1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人呈报的施工技术方案和试验路段的试验方案进行审批确认.2.2.2施工前,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人原材料的试验进行审批.在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在所选定的料场中取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土的颗粒分析,塑限、液限、塑性指数,重型击实,石料筛分、集料压碎值、石灰的钙镁含量、粉煤灰的细度和烧失量以及水泥品的全分析(尤其是水泥的终凝时间宜在6h以上)试验,并将试验结果包监理工程师审批.2.2.3混合料组成设计的审批.监理工程师应在开工前,要求承包人把已经批准使用的原材料进行混合料组成设计,确定满足强度要求的施工用的混合料配合比,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批.2.2.4主要机械设备配置及质量现状的审查.在开工前,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人把拟用于该工程的拌合设备(厂拌与路拌)、运输设备、摊铺设备、整平设备、洒水设备及各种吨位用于不同阶段的压实设备的品种、数量及运行自检调试,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2.2.5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人呈报的施工进度安排进行审查2.2.6监理工程师应对承包人的施工放样数据进行审查并对下承层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核实2.3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重点2.3.1水泥稳定土基层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本处所说的水泥稳定土具体的是指水泥稳定碎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优点是力学性能、水稳定性能、抗冻性能好,早期强度高,但容易产生裂缝.水泥掺量一般为4%~8%,使用的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小于3h,初凝时间不小于6h.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控制的关键是施工方法必须是工序衔接紧密的流水作业,特别是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额延迟时间.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主要为集中厂拌法施工.2.3.3.1集中厂拌法施工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的质量监理工作流程如下: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厂拌集料—运送、摊铺混合料—整形—碾压—接头和调头处的处理—养生2.3.1.2质量监理要点:A施工现场的准备监理工程师首先应对其下承层进行检查验收.其表面应平整、坚实,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软弱地点和灰土的起皮现象,其高程、宽度、横坡度、平整度和压实度等,均应满足设计或规范要求.B混合料的准备与拌和监理工程师应在控制住混合料本身的规格(特别是最大粒径)和质量的前提下(混合料的水泥不能是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重点监理混合料组成的正确性和拌和的均匀性,并控制含水量应略高于最佳含水量.C 混合料的运送与摊铺应尽快的将拌和好的混合料运送到现场,必要时(气温高、风沙大),运输车辆应予以遮盖,防止混合料中的水分损失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