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的国内研制概况_百替生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二磷酸果糖的国内研制概况

范贵增1,王青牡2

(1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9;2江西省儿童医院药剂科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综述了国内使用游离酵母细胞法和固定化酵母细胞法生产1,6-二磷酸果糖的概况。

关键词:1, 6-二磷酸果糖;磷酸化反应;游离酵母细胞;固定化酵母细胞

本世纪初,Harden和Y oung[1]在研究糖代谢机理时就完成了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 6-diphosphate, FDP)的分离和鉴定。1942年,美国Neuberg[2]等利用新鲜酵母细胞使葡萄糖磷酸化制备了FDP。近几年的多项研究表明,FDP对人体代谢调节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医学上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一时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1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FDP制备的方法有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法,两法都必须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才能使FDP透过细胞膜并积累于反应介质中。甲苯、氯仿、乙醚。Tri-tion X-100等有机溶剂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其中应用最多的为甲苯,用量为反应总体积的3%~6 %[3]。由于甲苯的挥发性较大,在发酵及后处理工段均会引起工场的环境污染。于明安[4]等在国内首次报道用0.2%溴化十六烷基铰(CTAB)改变酵母细胞膜的通透性,解决了污染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厂家采用这一技术。

2游离酵母细胞生产FDP

Neuberg[2]和Leisola[5]等采用游离酵母细胞法,以糖、磷酸盐为底物,经酶促磷酸化反应,成功地制备FDP。此法经多次改进后,一直沿用至今,是国内外工业生产FDP的常用方法。华南理工大学王克勤[6]等应用游离酵母细胞法,采用啤酒厂废弃酵母进行中试生产,其投料糖粗品转化率15%、纯品回收率75%、纯品产率11.5%。生产的FDP纯度大于96%,外观洁白,经游离磷酸、己糖单磷酸、钙离子等杂质检测,质量优于意大利进口产品标准。于明安等1989年完成了游离酵母酶促磷酸化反应的最适条件研究,反应时间缩短至4 h, FDP浓度提高到75g/L,1993年进行药厂中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笔者7于1995年起开始研究FDP的制备,在工作中体会到,游离细胞产FDP的浓度,除取决于有机溶剂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外,酵母细胞的培养时间和贮存条件均有较大的影响。将酵母洗净且贮存于400C可最大限度保存细胞产FDP的酶系活力。如此保存的酵母细胞经酶促磷酸化反应4h,可使FDP浓度达72 g/L。

3固定化酵母细胞生产FDP

FDP是己糖代谢的一种胞内中间产物,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由糖酵解循环中释放出来的FDP才可自由地透过细胞膜并积累于反应介质中。但是,细胞透性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酶的流失现象,改变透性的细胞很难保持最旺盛的磷酸化能力,不能重复使用。

要重复使用酵母细胞并连续化生产FDP,就必须采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方法。Bisso[8]等成功地使用交联剂戊二醛交联改变透性的酵母细胞防止酶的泄漏,制成固定化的多酶体系,在中空纤维反应器中,连续化生产FPP,产率为240 m g/h;杜振宁[9]等用卡拉胶包埋酵母细胞,外加代谢调节因子,在连续反应器内,每克湿菌体每天可产FDP450 mg,连续使用200 h, FDP产率基本不变。孙志浩等用卡拉胶、明胶、几丁质、二酷酸纤维包埋及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研究出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磷酸化条件为:温度370C。pH 6.5,糖浓度1.0mo1/L ,磷浓度0.8~1.0 mo1/L。卡拉胶法、聚乙烯亚胺法和二醋酸纤维法的转化液中1,6-二磷酸果糖酸(FDPH4)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0.0、59.5和60.5 g/L。王[11,12]等用戊二醛交联酵母细胞,再包埋于聚乙烯醇中,制成含糖酵解部分酶系的固定化多酶体系,选用氯丙嗪作为醛缩酶的抑制剂,再偶联上ATP再生系统,连续生产FDP,产量可维持在18.5 g/L, 1996年成功地完成了中试研究,固定化酶表现活力大于550 m gFDP/(d•g湿细胞),底物转化率大于15%。

利用酵母细胞生产FDP是目前制药工业中较新技术。1992年国产FDP问市,但进口产品仍占据了部分市场。1998- 1999年间FDP已较大幅度降价,且进口量明显减少。

FDP是生化药物,属高附加值产品。由于FDP具有多种特殊功能,其开发与应用的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Harden A, Young W.Proc Roy Soc, 1908, 80: 209

[2] Neuberg C, Lustig H. J Am Chem Soc, 1942, 64: 2722

[3] 中国专利93110528.5. CN 1994: 1089654A; CA 1995, 122:54182S)

[4] 于明安,徐昌喜,余惠媛.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5, 12(2):106

[5] Leisola M,Linko M. Acta Chem Scand, 1974, 28: 555

[6] 王克勤,姚汝华,郭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3, 66(3):14

[7] 范贵增,熊占,熊国真,等.江西科学,1998, 16(4):155

[8]Bisso GM,MelelliF. ProcBiochem,1986, 21(4):113

[9]杜振宁,吴梧桐.药学进展,1992, 16(3):145

[10]孙志浩,吴燕,王蕾,等.工业微生物,1996, 26(2):7

[11]王,张宏兴,王丁刚,等.药物生物技术,1995, 2(4):50

[12]王,王丁刚,吴梧桐,等.药物生物技术,1996, 3(1):40

A Brief Survey of Fructose-1,6-diphosphate Production in China

FAN Gui-Zeng',WANG Q ing-M uz

(1.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JiangxiNanchang 330029;

2. The Medicament Section, Children Hospital, J iangxi, N anchang 330006)

ABSTRACT: The current progress in production of fructose-1,6-diphosphate was reviewed. The methods of free and加m obilized yeast cells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fructose-1,6-diphosphate; phosphorylation; free yeast cells; imm obilized yeast cel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