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二磷酸果糖的国内研制概况_百替生物

合集下载

果糖_1_6_二磷酸酶AMP变构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果糖_1_6_二磷酸酶AMP变构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果糖-1, 6-二磷酸酶AMP变构抑制剂的研究进展李占梅1, 2, 别建波1, 宋宏锐2, 徐柏玲1*(1.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物研究所, 北京 100050; 2. 沈阳药科大学制药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016)摘要: 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FBPase)是肝葡萄糖异生路径中的一个限速酶, 催化果糖-1, 6-二磷酸水解为果糖-6-磷酸。

抑制FBPase的活性, 可减少内源性葡萄糖的生成, 降低血糖水平, FBPase 抑制剂是潜在的新型治疗Ⅱ型糖尿病的药物。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FBPase一磷酸腺苷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MP) 变构抑制剂研究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果糖-1, 6-二磷酸酶; FBPase抑制剂; 糖尿病中图分类号: R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513-4870 (2011) 11-1291-10 Recent advance in the discovery of allosteric inhibitors binding to theAMP site of fructose-1, 6-bisphosphataseLI Zhan-mei1, 2, BIE Jian-bo1, SONG Hong-rui2, XU Bai-ling1*(1. Institute of Materia Medica,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100050, China;2. School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16, China)Abstract: Fructose-1, 6-bisphosphatase (FBPase), a rate-limiting enzyme involved in the pathway of gluconeogenesis, can catalyze the hydrolysis of fructose-1, 6-bisphosphate to fructose-6-phosphate. Upon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FBPase, the production of endogenous glucose can be decreased and the level of blood glucose lowered. Therefore, inhibitors of FBPase are expected to be novel potential therapeutics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II diabetes. Recent research efforts were reviewed in the field of developing allosteric inhibitors interacting with the AMP binding site of FBPase.Key words: fructose 1, 6-bisphosphatase; FBPase inhibitor; diabetes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调控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持续的高血糖及糖尿。

果糖-1,6-二磷酸酶

果糖-1,6-二磷酸酶

果糖-1,6-二磷酸酶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简称为 FBPase)是一种参与葡萄糖代谢的酶,存在于几乎所有真核生物、许多原核生物以及一些病毒中。

它是Gluconeogenesis(糖异生)途径中的一个重要酶,负责将2分子果糖-1,6-二磷酸(FBP)水解为2分子磷酸果糖(F6P),从而使糖异生途径前进。

该酶是糖异生途径和糖原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之一,在空腹时,肝脏中糖异生途径占主导地位,FBPase的活性是肝脏维持正常生理状态所必需的。

结构与功能FBPase 主要由 3 个结构域构成:N 端结构域、中间结构域和 C 端结构域,这些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N 端结构域含有磷酸化酶催化所需的脯氨酸残基,是酶催化和调节的关键区域。

中间结构域含有两个反向同构的催化中心,这些催化中心使 FBPase 能够高效地水解两个 FBP 分子,从而生成两个 F6P。

C 端结构域则对物质基础进行分类和整合,为 FBPase 酶学和生物学特性的整合提供基础。

FBPase 对许多环境因素,如 pH 值,离子强度和温度等,均表现出高度的敏感性。

稳定剂和抑制剂都能够显著地影响酶的活性。

对于细胞与机体内的 FBPase 来说,该酶的调节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调节通常由磷酸化和解磷酸化等化学修饰实现,而长期调节则主要由基因表达调控实现。

FBPase 的磷酸化和解磷酸化磷酸化和解磷酸化修饰对于 FBPase 的调节非常重要。

当细胞需要进入糖异生途径时,活性化的酶被磷酸化,并透过蛋白水解酶4的参与,磷酸化 FBPase 的活性在糖异生途径的起始阶段被激发,以产生更多的葡萄糖。

与此相反,当细胞需要停止进行糖异生途径时,F6P 是其调节的关键物质,彼时解磷酸化的 FBPase 更方便形成稳定的 F6P/FBP 催化活性平衡,从而使糖异生途径的前进效率下降。

改变 FBPase 的活性和构象调整代表了一种非常快速和可靠的方式,调整葡萄糖代谢产物的浓度,从而使细胞适应外界环境的需求。

1.6—二磷酸果糖临床研究介绍

1.6—二磷酸果糖临床研究介绍

1.6—二磷酸果糖临床研究介绍
潘世芬;安向光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
【年(卷),期】1994(007)001
【摘要】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6—Diphosphate)简称FDP。

它是一种具有调节机体糖代谢活性酶的作用,恢复及改善细胞分子水平代谢的药物。

近年研究表明,本药是治疗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心绞痛、休克、心肌炎等疾病的良好的辅助药物,且相对无副作用。

但临床应用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就有关国内外文献综述如下。

一、药理作用 FDP作用于细胞膜,激活磷酸果糖激酶(PEK),加速糖酵解。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潘世芬;安向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2
【相关文献】
1.1.6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J], 刘文澜
2.参附注射液联合1.6-二磷酸果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J], 孙广斌
3.热敷缓解静脉输注1.6-二磷酸果糖(FDP)致痛的效果观察 [J], 段瑛;王建美
4.1.6—二磷酸果糖停跳液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J], 张国报;叶世铎
5.1.6二磷酸果糖联合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 [J], 刘文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果糖1,6-二磷酸盐

果糖1,6-二磷酸盐

果糖1,6-二磷酸盐
果糖1,6-二磷酸盐(fructose-1,6-bisphosphate)是一种生物分子,是糖酵解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产物。

它的分子式为C6H14O12P2,分子量为340.116 g/mol。

果糖1,6-二磷酸盐在糖酵解途径中的作用是将葡萄糖分解成两个三碳分子的丙酮酸。

它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产物,也是糖酵解途径中ATP生成的重要来源。

在糖酵解途径的第三步,果糖1,6-二磷酸盐被酶类催化分解成为两个三碳分子的丙酮酸和磷酸二酯。

果糖1,6-二磷酸盐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1905年,德国生物化学家Emil Fischer首次发现了果糖1,6-二磷酸盐的存在,并研究了它在糖酵解途径中的作用。

此后,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果糖1,6-二磷酸盐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近年来,果糖1,6-二磷酸盐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例如,研究人员利用果糖1,6-二磷酸盐的特殊性质,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生物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

此外,果糖1,6-二磷酸盐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和生物能源等领域。

总之,果糖1,6-二磷酸盐是糖酵解途径中的重要中间产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啤酒废酵母制备1_6_二磷酸果糖的研究

啤酒废酵母制备1_6_二磷酸果糖的研究
定[J].江西科学,1998,16(1):21-25
!!!!!!!!!!!!!!!!!!!!!!!!!!!!!!!!!!!!!!!!!!!!!!!!!!!!!!!!!!!!!!!!!!!!!!!!!!!!!!!!!!!!!
(上接第 226 页)
125
茄尼醇
98
71
[mv]
44
17
-1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时间/min
D
FDP 含量/ (mg/L)
1
38.43
2
39.56
3
39.87
3
42.68
1
45.01
2
41.34
2
40.52
3
42.65
1
40.76
41.403
40.473
41.733
1.260
·232·
发酵时的影响,还与发酵体系中葡萄糖的浓度、 无机磷的浓度、发酵液的 pH、发酵温度、搅拌等 因素有关。为确定各因素对发酵液中 FDP 含量的 影响、应用正交试验加以确定。
度后,再增加葡萄糖浓度对增加 FDP 的产量不但
无益,且会减少。
41
发酵液中 FDP 的 含量/(mg/L)
40
39
38
0.3
0.4
0.5
无机磷浓度/(mol/L)
图 2 无机磷浓度与发酵液中 FDP 含量的关系
由图 2 可知,底物磷酸盐的最佳加量为 0.4
mol/L 时酶活最高。无机磷酸盐即可作为底物又可
取样量/μg 8.30 1.76 1.15
测得量/μg 1.084 1.339 1.073
茄尼醇含量/% 13.060 76.080 93.304

1,6-二磷酸果糖在体外循环不同时段应用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1,6-二磷酸果糖在体外循环不同时段应用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1,6-二磷酸果糖在体外循环不同时段应用的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死亡率和发病率居高不下,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而体外循环手术作为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

但是,体外循环手术也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比如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肌细胞损伤等,这些并发症会使手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和生命质量下降。

因此,如何降低并发症和保护器官组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6-二磷酸果糖(6-PG)是一种重要的糖代谢产物,在细胞氧化磷酸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6-PG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

因此,6-PG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保护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器官组织损伤。

目前,6-PG的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支持。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6-PG在体外循环中应用的最佳时间,明确其应用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6-PG在体外循环不同时段应用对器官保护效果的影响,明确其最佳应用时间,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3.1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比较6-PG在体外循环手术开始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应用对器官保护效果的影响。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6-PG应用后肝、肾、心肌等器官的损伤程度的变化情况;2.6-PG应用后器官炎症、抗氧化和自由基的积累情况;3.6-PG应用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如AST、ALT、BUN、Cr、CK-MB等。

3.2 研究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选用SD大鼠50只,体重范围为200-300g;2. 实验设计: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

不同组别之间的实验差异主要是6-PG的应用时间不同。

分别是:A组:体外循环手术前给予6-PG,注射6-PG 20mg/kg;B组:体外循环手术开始时给予6-PG,注射6-PG 20mg/kg;C组:体外循环手术后立即给予6-PG,注射6-PG 20mg/kg;D组:体外循环手术后2小时给予6-PG,注射6-PG 20mg/kg;E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1,6-二磷酸果糖(FDP)佐治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

1,6-二磷酸果糖(FDP)佐治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

1,6-二磷酸果糖(FDP)佐治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疗效观察目的: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疗效。

方法:将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9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加维生素C,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FDP 治疗。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简单、安全、方便、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1,6-二磷酸果糖;新生儿窒息;心肌损伤新生儿窒息是造成新生儿致残及死亡的主要高危因素[1]。

窒息后对肌体的损害是全身性和多脏器的,而心脏也是受损的重要脏器之一。

有报道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心肌损害(HIM)的发生率达65.5%,心衰发生率达26.3%,病理证实的围生期窒息缺氧缺血心肌损害(HIM)率为37.85%[2],2003年6月~2006年6月我科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窒息后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依据虞人杰等[2]提出的窒息并心肌损害参考依据,将我科2003年6月~2006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窒息并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9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早产儿19例,足月儿21例,出生1分钟Apgar评分0~3分18例,4~7分22例。

治疗组52,其中男30例,女22例,早产儿24例,足月儿28例,出生1分钟Apgar评分0~3分23例,4~7分29例。

两组在胎龄、日龄(h)、性别、出生体重、窒息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并且两组在治疗前心率、心电图、ST-T波改变及血肌酸磷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增高也具有可比性(P>0.05),各组患儿父母职业的分布、文化程度、居住环境及家庭状况相仿。

1.2方法1.2.1药物干预法措施两组入院后均采用相同的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保暖,保持气道畅通,维持血气PH值在正常范围,维持良好的血流灌注,维持血糖在正常高值等;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常规静脉给予维生素C滴注,维生素C100~300 mg/(kg·d),连用10 d。

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 探寻生物代谢中的重要步骤在生物代谢途径中,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这一步骤在糖代谢和能量产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过程的机制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生物代谢的复杂性。

1. 介绍让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

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是糖代谢途径中的一步关键反应,也是糖原和葡萄糖产生的重要步骤。

这一反应由某些特定酶催化完成,涉及到多个生物化学中的重要物质,例如葡萄糖和ATP。

2. 机制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一反应的机制。

在糖代谢途径中,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是通过特定酶的催化作用而完成的。

这一过程中,6磷酸果糖被磷酸化,形成1,6-二磷酸果糖。

这一步骤需要耗费能量,同时也是糖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关键调控点。

3. 意义让我们讨论一下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在生物代谢中的意义。

这一步骤是糖代谢途径中能量产生的重要步骤,也是糖原和葡萄糖产生的关键环节。

通过这一步骤,生物体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可用于细胞呼吸的能量,同时也调控着糖代谢途径的进程。

总结与回顾在生物代谢途径中,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步骤。

通过这一步骤,生物体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并参与调控糖代谢途径的进程。

这一过程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生物代谢的复杂性,也为研究和应用生物化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个人看来,生物代谢途径中的每一个步骤都承担着重要的作用。

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作为糖代谢途径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不仅对能量产生起着重要作用,也为生物体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对这一过程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

总结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6磷酸果糖生成1,6-二磷酸果糖的机制和意义有了全面的了解。

这一过程在糖代谢途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生物体的生存和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物质基础。

水稻细胞质1,6-二磷酸果糖酶基因1195bp的上游调控序列的克隆及

水稻细胞质1,6-二磷酸果糖酶基因1195bp的上游调控序列的克隆及

水稻细胞质1,6-二磷酸果糖酶基因1195bp的上游调控序列的克隆及水稻细胞质1,6-二磷酸果糖酶基因1 195 bp的上游调控序列的克隆及其在转基因水稻中的表达研究1,6-二磷酸果糖酶(EC3.13.11)催化1,6-二磷酸果糖分解为6-磷酸葡萄糖和无机磷酸.在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细胞中,存在两种1,6-二磷酸果糖酶:即叶绿体型1,6-二磷酸果糖酶和细胞质型1,6-二磷酸果糖酶.由于细胞质型1,6-二磷酸果糖酶在植物碳水化合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且具有表达特异性,本试验通过Genome Walking分离了水稻细胞质型1,6-二磷酸果糖酶基因的上游序列,并将其与β-葡糖醛酸酶(GUS)报告基因构建成嵌合表达载体.采用基因枪法转化水稻,在转基因水稻中分析了GUS的表达活性和特异性.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在转基因水稻的成熟叶片中,GUS基因只在叶肉细胞中表达,在表皮细胞、泡状细胞、维管组织中均无表达;在叶鞘中的表达与叶片中相似,仅仅在叶肉细胞中表达;在根、茎所有细胞中均没有蓝色反应.为进一步研究1,6-二磷酸果糖酶基因启动子在水稻中的表达量,对12株独立来源的转基因水稻的GUS 活性进行了荧光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水稻成熟叶片中的GUS活性平均值为7 031.5 pmol 4-MU-1*min-1*mg蛋白.在不同器官及组织中表达活性有差异,在转基因水稻的叶片、叶鞘中GUS均有较强的表达,在根、茎中未检测到GUS活性.实验结果表明,ATG上游1 195 bp调控区足以导致GUS基因在水稻中的特异性表达,因此该片段包含有使报告基因在叶肉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所有顺式调控元件.作者:司丽珍曹守云储成才 SI Li-Zhen CAO Shou-Yun CHU Cheng-Cai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刊名:植物学报 ISTIC SCI 英文刊名: ACTA BOTANICA SINICA 年,卷(期): 2003 45(3) 分类号: Q943.2 关键词:水稻(Oryza sativa L.) 启动子细胞质1,6-二磷酸果糖酶基因叶肉细胞特异性表达 rice (Oryza sativa) promoter cytosolic fructose-1,6-bisphosphatase gene mesophyll-specific expression。

1,6-二磷酸果糖的制备和应用

1,6-二磷酸果糖的制备和应用

1,6-二磷酸果糖的制备和应用
张宏兴;王旻;王丁刚;吴梧桐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年(卷),期】1995(26)3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FDP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已发现的FDP作用的药理生化机制,阐述了其作为新药以及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总页数】4页(P139-142)
【关键词】二磷酸果糖;制备;应用
【作者】张宏兴;王旻;王丁刚;吴梧桐
【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生物制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464.1
【相关文献】
1.以蔗糖为碳源制备1,6-二磷酸果糖的研究 [J], 张爱梅;达文燕
2.生物制备1,6-二磷酸果糖(FDP)的研究进展 [J], 冷桂华;段学辉;曾文兵
3.完全随机型神经网络在1,6—二磷酸果糖制备条件优化上的应用 [J], 郭寅龙;王丁刚
4.1,6-二磷酸果糖钙盐的制备研究 [J], 胡立勇
5.利用啤酒酵母制备1,6-二磷酸果糖 [J], 王富科;马浩;梁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果糖-1,6-双磷酸酶

果糖-1,6-双磷酸酶

果糖-1,6-双磷酸酶果糖-1,6-双磷酸酶(fructose-1,6-bisphosphatase,简称FBPase)是一种酶,参与糖类代谢过程中的糖异生途径。

这种酶在细胞内的催化作用是调节糖酵解和糖异生之间的平衡。

具体来说,FBPase是磷酸酯酶,其催化作用是将果糖-1,6-双磷酸(F-1,6-P)水解成为果糖-6-磷酸(F-6-P)和无机磷酸(Pi)。

FBPase 的生理作用FBPase 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内的糖异生途径的平衡,促进葡萄糖的新陈代谢。

在糖异生途径中,磷酸酸化的甘油酸是糖源的主要输入物质,而F-6-P是产物的主要输出物质。

因此,当细胞需要使用更多的糖源时,糖异生途径会增加,FBPase会被激活,从而将F-1,6-P水解成为F-6-P和Pi。

反之,当细胞需要更多的ATP,而糖异生途径过剩时,FBPase会被抑制,以防止糖异生途径的过度活化,从而保证细胞代谢的平衡。

FBPase的结构和功能特性FBPase是一种分子量约为37kDa的单一亚基酶,分布在各种生物体中。

在哺乳动物中,FBPase主要存在于肝脏中。

FBPase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温度、pH、离子浓度、代谢产物等。

在结构上,FBPase的活性中心位于酶的C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这些氨基酸残基在催化反应中起到了降低催化能、催化反应等作用。

FBPase和糖尿病的关系在糖尿病患者中,FBPase的活性和表达水平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在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FBPase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导致糖异生途径过度活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因此,FBPase成为可能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二磷酸果糖的国内研制概况
范贵增1,王青牡2
(1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南昌330029;2江西省儿童医院药剂科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综述了国内使用游离酵母细胞法和固定化酵母细胞法生产1,6-二磷酸果糖的概况。

关键词:1, 6-二磷酸果糖;磷酸化反应;游离酵母细胞;固定化酵母细胞
本世纪初,Harden和Y oung[1]在研究糖代谢机理时就完成了1,6-二磷酸果糖(fructose-1, 6-diphosphate, FDP)的分离和鉴定。

1942年,美国Neuberg[2]等利用新鲜酵母细胞使葡萄糖磷酸化制备了FDP。

近几年的多项研究表明,FDP对人体代谢调节具有多种功能,因此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医学上的应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一时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1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FDP制备的方法有游离细胞和固定化细胞法,两法都必须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才能使FDP透过细胞膜并积累于反应介质中。

甲苯、氯仿、乙醚。

Tri-tion X-100等有机溶剂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其中应用最多的为甲苯,用量为反应总体积的3%~6 %[3]。

由于甲苯的挥发性较大,在发酵及后处理工段均会引起工场的环境污染。

于明安[4]等在国内首次报道用0.2%溴化十六烷基铰(CTAB)改变酵母细胞膜的通透性,解决了污染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国已有多个厂家采用这一技术。

2游离酵母细胞生产FDP
Neuberg[2]和Leisola[5]等采用游离酵母细胞法,以糖、磷酸盐为底物,经酶促磷酸化反应,成功地制备FDP。

此法经多次改进后,一直沿用至今,是国内外工业生产FDP的常用方法。

华南理工大学王克勤[6]等应用游离酵母细胞法,采用啤酒厂废弃酵母进行中试生产,其投料糖粗品转化率15%、纯品回收率75%、纯品产率11.5%。

生产的FDP纯度大于96%,外观洁白,经游离磷酸、己糖单磷酸、钙离子等杂质检测,质量优于意大利进口产品标准。

于明安等1989年完成了游离酵母酶促磷酸化反应的最适条件研究,反应时间缩短至4 h, FDP浓度提高到75g/L,1993年进行药厂中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笔者7于1995年起开始研究FDP的制备,在工作中体会到,游离细胞产FDP的浓度,除取决于有机溶剂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外,酵母细胞的培养时间和贮存条件均有较大的影响。

将酵母洗净且贮存于400C可最大限度保存细胞产FDP的酶系活力。

如此保存的酵母细胞经酶促磷酸化反应4h,可使FDP浓度达72 g/L。

3固定化酵母细胞生产FDP
FDP是己糖代谢的一种胞内中间产物,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由糖酵解循环中释放出来的FDP才可自由地透过细胞膜并积累于反应介质中。

但是,细胞透性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酶的流失现象,改变透性的细胞很难保持最旺盛的磷酸化能力,不能重复使用。

要重复使用酵母细胞并连续化生产FDP,就必须采用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方法。

Bisso[8]等成功地使用交联剂戊二醛交联改变透性的酵母细胞防止酶的泄漏,制成固定化的多酶体系,在中空纤维反应器中,连续化生产FPP,产率为240 m g/h;杜振宁[9]等用卡拉胶包埋酵母细胞,外加代谢调节因子,在连续反应器内,每克湿菌体每天可产FDP450 mg,连续使用200 h, FDP产率基本不变。

孙志浩等用卡拉胶、明胶、几丁质、二酷酸纤维包埋及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研究出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磷酸化条件为:温度370C。

pH 6.5,糖浓度1.0mo1/L ,磷浓度0.8~1.0 mo1/L。

卡拉胶法、聚乙烯亚胺法和二醋酸纤维法的转化液中1,6-二磷酸果糖酸(FDPH4)的含量最高分别为50.0、59.5和60.5 g/L。

王[11,12]等用戊二醛交联酵母细胞,再包埋于聚乙烯醇中,制成含糖酵解部分酶系的固定化多酶体系,选用氯丙嗪作为醛缩酶的抑制剂,再偶联上ATP再生系统,连续生产FDP,产量可维持在18.5 g/L, 1996年成功地完成了中试研究,固定化酶表现活力大于550 m gFDP/(d•g湿细胞),底物转化率大于15%。

利用酵母细胞生产FDP是目前制药工业中较新技术。

1992年国产FDP问市,但进口产品仍占据了部分市场。

1998- 1999年间FDP已较大幅度降价,且进口量明显减少。

FDP是生化药物,属高附加值产品。

由于FDP具有多种特殊功能,其开发与应用的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Harden A, Young W.Proc Roy Soc, 1908, 80: 209
[2] Neuberg C, Lustig H. J Am Chem Soc, 1942, 64: 2722
[3] 中国专利93110528.5. CN 1994: 1089654A; CA 1995, 122:54182S)
[4] 于明安,徐昌喜,余惠媛.生物医学工程杂志,1995, 12(2):106
[5] Leisola M,Linko M. Acta Chem Scand, 1974, 28: 555
[6] 王克勤,姚汝华,郭勇.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3, 66(3):14
[7] 范贵增,熊占,熊国真,等.江西科学,1998, 16(4):155
[8]Bisso GM,MelelliF. ProcBiochem,1986, 21(4):113
[9]杜振宁,吴梧桐.药学进展,1992, 16(3):145
[10]孙志浩,吴燕,王蕾,等.工业微生物,1996, 26(2):7
[11]王,张宏兴,王丁刚,等.药物生物技术,1995, 2(4):50
[12]王,王丁刚,吴梧桐,等.药物生物技术,1996, 3(1):40
A Brief Survey of Fructose-1,6-diphosphate Production in China
FAN Gui-Zeng',WANG Q ing-M uz
(1.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cademy of Sciences, JiangxiNanchang 330029;
2. The Medicament Section, Children Hospital, J iangxi, N anchang 330006)
ABSTRACT: The current progress in production of fructose-1,6-diphosphate was reviewed. The methods of free and加m obilized yeast cells we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
Key Words: fructose-1,6-diphosphate; phosphorylation; free yeast cells; imm obilized yeast cel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