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

合集下载

8.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

8.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些知识。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习题和思考题,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培养深度学习习惯。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日记或学习报告,帮助学生自我评价和提升。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提升解题能力。
-通过拓展学习,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深度思考能力。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人成长。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将酸碱中和反应原理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提升了知识的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预习、课堂听讲和实验操作,培养了自主学习、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中,学生学会了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通过反思总结,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我评价和调整学习策略。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8.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围绕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开。在知识技能维度,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能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本质,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规律,形成对中和反应的定量认识。在科学探究维度,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批判性思维等科学方法,对酸碱反应进行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学态度与责任维度,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科学态度,认识到化学知识对生活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3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_22

新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3 酸和碱的反应》教案_22

《8.3酸和碱的反应》(1)教学设计一、关注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各学科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实践的始终。

我们关注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在本节课中重点关注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二、学习目标和重难点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能够发生反应。

从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过程。

2、从微观角度认识酸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

并运用类比、分析的方法书写常见的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

3、感受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能用中和反应解释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现象。

学习重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中和反应。

学习难点:中和反应的微观实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应的具体过程操作,记录多次数据,并绘制溶液PH曲线图。

酸碱反应情况的探究编号反应情况溶质溶液PH滴酚酞颜色B二者恰好完全反应A稀盐酸不足C _____过量学习定量分析。

巩固中和反应的原理。

【过渡】中和反应这条化学性质是由酸和碱的微观结构决定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酸和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是怎么应用的呢?中和反应的应用【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38页中和反应的应用。

【介绍】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还可以用醋去除皮蛋的涩味,用醋去除热水瓶上的水垢……【总结】中和反应可以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很多问题,还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交流讨论】1.工业方面,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农业方面,处理工厂废水;3.医药方面,治疗胃酸过多;4.生活中,改善人类生活。

【体会】学好化学可以很好地应用到生产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体会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巩固中和反应的原理。

感受化学就在身边。

达标检测1.中和反应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应用不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用盐酸除铁锈B.服用含有氢氧化镁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D.用硫酸处理印染厂含碱废水2.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Na2CO3+2HCl═2NaCl+H2O+CO2↑ B.2NaOH+H2SO4═Na2SO4+2H2OC.CO2+2NaOH═Na2CO3+H2O D.Fe+CuSO4═Cu+FeSO43.向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红色褪去变为无色,此时溶液pH可能是()A.5 B.9 C.12 D.134.向一定体积的NaOH稀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溶液pH变化的曲线合理的是()A.B.C.D.5.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根据曲线图判断,该反应是将(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题目1、2、3、4,只要是认真聆听本节课的同学都能答对,题目5,对学生的要求除了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还需具备一些解题的方法、思路与技能,题目6对学生的要求更高,还要求学生具有对于所学知识迁移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
3.设计一个小实验,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实验室中完成,观察并记录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
4.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至少三个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问题,并尝试自己寻找答案。这些问题可以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深入探讨,也可以是对实验操作的疑问。
5.学生需总结酸碱中和反应的学习体会,包括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解决方法以及收获。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策略,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2.学生需从生活中找到一个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例子,并撰写一个小短文,描述这个例子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分析其原理,并说明这个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2.针对教学难点,采取以下突破策略:
a.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强化对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过程的理解。
b.通过示范、练习和反馈,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特别是反应条件和化学式的正确性。
c.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记录能力。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会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这些题目旨在检验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实质的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我会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提供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的关键点。我会邀请几名学生来分享他们在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中的心得体会,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最后,我会强调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这一领域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总结,我希望学生能够对酸碱中和反应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同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科粤版

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科粤版
2. 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特点
3.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4.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及其应用
5. 相关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通过学习酸和碱的反应,学生能够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和意识。同时,通过学习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学习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实践操作的能力。
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原理、特点以及相关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具体内容如下:
1.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2.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结合生成水分子(H2O)。在这个过程中,酸提供氢离子,碱提供氢氧根离子。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3)实验法:引导学生参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对酸碱中和反应的理解。
2.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展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酸碱中和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酸碱中和反应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酸与碱的反应》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酸与碱的反应》教案

《8.3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题是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的基础上要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内容,学生此时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比较新奇,产生了学习兴趣,但不能从教学内容的本质上了解反应的内涵,对知识体系也仅仅知道一些浅层的内容,所以从教学内容本身来讲,并不复杂,但具体到中和反应的实质等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增加视频实验加强理解。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酸、碱的组成,知道酸和碱在溶液中各自生成了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2.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实质。

3.初步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定义。

4.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展示中和反应实质的微观图片,建立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酸和碱是否反应”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在制定方案,探究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发展勤于思考,善于合作,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中和反应,酸、碱化学性质的归纳。

三、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酸和碱发生反应。

四、教学准备、药品及仪器:教学设备(计算机等多媒体)、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稀硫酸、稀盐酸、石蕊、酚酞试剂、硫酸铜、试管、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见下表)六、板书设计:8.3酸和碱的反应一、酸、碱各自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二、中和反应:HCl+NaOH =NaCl +H2O三、中和反应的应用:七、作业布置:八、教学反思:联系先前学习过的酸、碱都能与指示剂反应,使指示剂变色的知识,暗示、鼓励学生想办法证明NaOH和HCl这个反应的确发生了。

最后让学生完成该实验设计,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归纳出该反应的现象和特点,能把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双基”紧密结合,既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课程目标,又兼顾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九年级化学下册8.3.1酸和碱的反应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8.3.1酸和碱的反应教案新版粤教版

8.3.1酸和碱的反应【学习目标】1、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理解酸和碱发生和反应的本质;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中和反应的定义,学会借助指示剂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难点:理解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讲解【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斯达舒广告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胃痛、胃酸、胃胀,管用斯达舒胃舒服,你知道为什么服用斯达舒胃舒服吗?二、预习检测:1.中和反应:;2.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变为色,逐滴加入稀盐酸,由色逐渐变为色,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完全中和。

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三、新知新解:【观看视频】氢氧化钠与稀盐发生中和反应,学生边看边思考如何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现象是什么?活动一:探究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学生通过看视频演示】今天这节课我们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化学药品和器材,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到底会不会发生反应?提供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提供仪器:试管,药匙,胶头滴管(思考:①观察到什么现象?②据此现象能否判断酸和碱会发生反应,为什么?)【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得出实验结论。

【教师】会不会发生反应,实验现象只是我们判断的参考,能否作为我们的判断依据?【教师】我们判断反应发生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师】没有明显现象不一定代表物质之间不反应,比如我们学过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之间的反应。

没有明显现象的反应,我们如何证明反应的发生呢?大家是否可以从溶液的酸碱性角度入手,通过溶液酸碱性的变化让现象显现,进而证明酸碱之间会发生反应。

不能根据无明显现象就轻易下结论,如何进一步判断酸和碱发生了反应,能不能根据所学知识使酸与碱反应更直观,更明显【教师】小组说明他们是怎么设计实验的?【学生】我们准备先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酚酞试液,然后再滴入盐酸,如果酸碱发生反应的话,预计会有颜色变化。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8.3酸和碱的反应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8.3酸和碱的反应

8.3 酸和碱的反应一、教材依据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第三节二、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在课程标准中,中和反应体现在两个一级主题里,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又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复分解反应的典型反应,学习本节内容能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2、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围绕中和反应展开教学。

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之间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性质,是酸、碱、盐知识体系中一个重要知识点,通过中和反应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也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

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综合起来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

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3、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

通过8.1和8.2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他们习惯于根据现象判断反应的发生,许多酸碱溶液混合后因为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酸与碱的反应》教案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酸与碱的反应》教案

酸和碱的反应【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1.知道酸与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化学中的盐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意[投影]请观看一段张丰毅所做《斯达舒》的广告视频后,阅读《斯达舒》的说明书。

思考《斯达舒》能治疗胃酸过多的原因是什么?独立思考后自由回答。

[成分]本品每粒含氢氧化铝140毫克、维生素U(碘甲基蛋氨酸)50毫克,颠茄提取物10毫克。

辅料为淀粉。

[适应症]用于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胃烧灼感、胃痛及慢性胃炎。

[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在“诱思探究”课堂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创设生活当中学生熟悉的情景,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来,从中生发现问题,进一步的解决问题。

)[简要实录] 学生在认真阅读了《斯达舒》的说明书后,积极动脑思索,一些学生思维活跃,脱口而出:是其主要成分Al(OH)3与胃酸即盐酸发生了反应,消耗了胃中过多的酸,从而消除病痛。

一些学生疑窦顿生,Al(OH)3是碱,碱也能和酸发生反应?)二、探索感知,理解实质(一)回顾旧知,设计实验[投影]化学反应常伴随着一些现象。

学生观察教师用试管演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实验后,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1.请同学们回顾学过的酸和碱的内容,思考交流酸和碱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2.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能否判断二者发生了反应?怎样才能使二者有反应明显现象?说说你的设计思路。

[设计意图]使学生形成再一次认知冲突,从而为进一步寻找混合无明显现象的酸和碱之间产生反应的依据做铺垫。

不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简要实录]对已知的内容学生表现积极,纷纷举手回答并相互启发,教师适时点拨,给予鼓励。

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科粤版

202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8.3酸和碱的反应教案科粤版

8.3 酸和碱的反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和用途有了初步认识,这一节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

在此之前学生接触的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是有些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那是否发生了反应呢?学生会抱有疑惑,这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难点,但也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

酸碱中和反应是自然界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生活和生产中利用酸碱反应的场合很多,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或通过各种媒体也会了解到这类反应,尽管他们还不能认识这些反应的实质,但这些实例都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让学生通过身边熟悉的例子来认识中和反应的应用。

本节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究NaOH与HCl是否恰好中和。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

(3)会写酸碱与其他物质发生的常见的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探究方法。

(2)在得出结论和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体验从个别到一般、从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法。

(3)学会将所学知识运到实际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3)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联系,体会化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设计;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教学准备】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铜片、滴管、温度计、带铁圈的铁架台、酒精灯、试管、试管架。

一、导入新课在腌制皮蛋的过程中生成了碱,所以皮蛋吃起来有涩味,如果我们在吃皮蛋时蘸少量的食醋就能去除皮蛋的涩味。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3 酸和碱的反应 教案设计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8.3 酸和碱的反应 教案设计

五、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被蚊虫叮咬处肿成大包,这是蚊虫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可涂一些碱性物质(如NH3•H2O)的药水,可减轻痛痒,
引入课题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
活动与探究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

学生猜测、讨论、总结
用课件演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验证猜想与结论)并进一步总结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实践与应用“酸雨”导致土壤酸化;胃舒平为什么可治疗胃酸过多等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意图




操作: CAI课件展示。

夏恼。

问:①蚊虫叮咬痒的原因是什么?
②在生活中是如何去处理蚊虫叮咬的呢?
③为什么涂这些碱性物质课减轻疼痛呢?
揭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学习第八单元课题3——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
应。

酸和碱之间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如果发生化
学反应,又会有什么特点?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观看图片,描述获
取的信息、回答问
题。

①运用多媒体创设
情境,让学生感受生
活中处处有化学。

②为课题的引入作
铺垫。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的说课稿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的说课稿
4.知识拓展:介绍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环境保护、医药治疗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编写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根据给定的酸碱溶液,编写相应的中和反应方程式,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技巧。
2.实践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酸碱中和问题,如如何处理废水中的酸性物质等。
3.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酸碱中和反应的知识。
2.撰写一篇关于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小短文,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同时,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采用结构化布局,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概念与定义、反应方程式、应用与实例。板书风格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1.概念与定义:在板书左侧,列出中和反应的定义、特点及相关术语。
2.反应方程式:在板书中央,展示典型的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并用不同颜色粉笔标出反应物和生成物。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提高合作能力。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培养自我反思能力。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互相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

(新)科粤版化学《8.3酸和碱的反应》公开课(教案)word版

(新)科粤版化学《8.3酸和碱的反应》公开课(教案)word版

8.3酸和碱的反响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响。

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响在实际中的应用。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加工处理。

2.会用观察的方法来分析事物。

3.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进一步加强对酸、碱溶液知识的掌握。

4.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设计实验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实际问题的意识。

2.通过相互交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通过对酸碱度的测定,加强学生对定量实验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响。

【教学难点】中和反响的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引入提问]酸、碱各自具有一些化学性质,那酸与碱之间会发生化学反响吗?[学生)1.能 2.不能[教师]能否反响,我们应用事实说话,请同学们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1)如以以下图。

在烧杯中参加10mL氢氧化钠溶液,滴人几滴酚酞溶液。

再用滴管慢慢滴人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2)取2滴上述反响后的无色溶液滴在玻璃片上,使液体蒸发,观察玻璃片上的现象。

[教师强调]1.用滴管滴入盐酸时要缓慢,一滴一滴参加,以便观察实验现象。

2.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盐酸时,要边滴边搅拌。

[学生活动][讨论]玻璃片上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吗?为什么?[学生总结]氢氧化钠是碱,其溶液能使酚酞溶液显示红色,随着盐酸的参加,红色逐渐消失变成无色。

所以此时的溶液肯定不是碱性溶液。

玻璃片上的白色物质是溶液中新生成的溶质。

[讲解](借助FLASH动画展示反响过程)在上面的实验中,发生了这样的反响:NaOH+HCl=NaCl+H2O[介绍]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响。

例:Ca(OH)2+2HCl=CaCl2+2H2O2NaOH+H2SO4=Na2SO4+2H2O[设问]试总结上述三个反响的特点。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的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下册8.3酸和碱的反应的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合意识和团队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酸碱反应的实质、特点和应用。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酸碱反应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
3.强调酸碱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3.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酸碱反应的微观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酸碱反应的原理。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实现知识共享,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经验,提高自我认知。
2.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8.3 酸和碱的反应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8.3 酸和碱的反应

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它是下列中
()
A. 火碱溶液 B. 食盐水 C. 牙膏或肥皂水 D. 食 醋 5.下列物质能跟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
分组举 手抢答

(
)
A. 锌粒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氧化铜
D. 碳酸
钠溶液
6.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 强,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
观察实 验,在 教师的 引导提 问下思 考

3.下列物质放入或通入水中,能使 pH 增大的是 ( )
A. NaCl
B. 白醋
C. 干冰 D. 生
石灰
4.右表中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 pH: 蚊子、蜂、蚂蚁
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
倾听教 师讲 解,谈 谈学习 收获或 疑问
引向课 本
4/5
科粤版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8.3 酸和碱的反应
2、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酸溶液中都有相同的 H+,所以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碱溶液中都有相同的 OH-, 所以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二、中和反应 1、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教师 反思 检查签名: 年月日
5/5
性,其 pH_______7。
学生举 手回 答,其 余同学 评价
复习巩 固重点 知识, 为新课 学习铺 垫
教师活动
学生活 设计

意图
【引入新课】 你在生活中被蚊虫叮咬过吗?你是如何缓解痛痒症状
的呢? 【进行新课】 [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酸和碱各自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学生根 据生活 见闻各 抒己见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
6. 3酸和碱的反应
探究点一探究中和反应
[情景展示] 一、观察实验: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混合。

二、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探究]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时没有明显现象,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我们又如何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中和反应?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探究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方法: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稀盐酸,可观察到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
酸发生了反应。

在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要边滴加边搅拌,至红色刚好褪去为止,否则容易使盐酸过量。

判断某个反应是否为中和反应,关键是看反应物是否为酸和碱,而不是仅看生成物是否为盐和水。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二酸、碱的通性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酸类物质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类物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与较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离子。

[继续探究] 碱类物质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类物质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碱能与指示剂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主要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氢氧根离子。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三中和反应的应用
[情景展示] 农业上,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问题探究] 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归纳提升] 中和反应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工业废水的治理、农业上酸性或碱性土壤的改良、生活中食品里酸性或碱性物质的消除、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科学实验所需溶液的酸碱性调节等,均用到中和反应的原理。

[拓展] 氢氧化钠有很强的腐蚀性,且价格昂贵,因此不能用于改
良酸性土壤。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点]
1.学生是否能理解酸和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2.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酸碱的通性?
3.学生能否利用中和反应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学生能否掌握验证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设计?
(创设情境)
导入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胃舒平”可以治疗胃病,涂稀氨水可以减轻蚊虫叮咬后的痛痒。

这些是什么道理呢?
导入二:在农业生产上,通常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这是利用了熟石灰的什么性质呢?
(合作交流)
一、中和反应
活动1:
[实验] 取少量NaOH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呈
红色。

再在溶液中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搅拌。

[提问] 我们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呢?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结] 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最后变为无色。

说明NaOH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活动2:
[讲解] 实验证明,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例如:
2NaOH+H2SO4===Na2SO4+2H2O
KOH+HCl===KCl+H2O
Ca(OH)2+2HCl===CaCl2+2H2O
NaOH+HNO3===NaNO3+H2O
活动3:
[讨论] 氯化钠、氯化钙和硫酸钠等的组成特点。

[归纳] 生成的NaCl、Na2SO4、NaNO3、KCl、CaCl2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小结] (1)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叫作盐。

(2)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4:
[提问] 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什么应用呢?
[投影]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归纳]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在土壤里,由于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生成有机酸,矿物的风化也可能产生酸性物质,使用有些无机肥料,也会使土壤呈酸性。

另外,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造成酸雨,导致土壤变成酸性,不利于作物的生长。

施用适量的熟石灰能中和土壤里的酸性物质,使土壤适合作物生长,并促进微生物的繁殖。

土壤中的Ca2+增加后,还可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钙元素。

(2)处理工厂的废水。

有些工厂,尤其是化工厂,排出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酸性物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

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H)2+H2SO4===CaSO4+2H2O。

(3)用于医药。

人的胃液中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但有人因饮食不合理,会出现胃酸增多。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服用某些含有碱性的药物(遵医嘱),以中和过多的胃酸。

又如:人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又红又痒,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

这时涂抹含有碱性物质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4)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还有很多,如用食醋溶解烧水壶(或暖瓶胆)壁上的水垢[溶解其中的Mg(OH)2]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