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地层年代表(新)
438
艾家山阶(期)O 1 3 达瑞威尔阶(期)O 2 大湾阶(期)O 2 道保湾阶(期)O 1 新厂阶(期)O 1 凤山阶(期)∈3 3
2 长山阶(期)∈3
中 生 界 (代) Mz
侏罗系 (纪)J
2
1
2
205
1
显 生 宇 (宙) PH
三 叠 系 (纪) T
亚智梁阶(期)T 1 3 待 建
中志留统(世)S2
安康阶(期)S 2 紫阳阶 南塔梁亚 阶(亚期) 马蹄湾亚 阶(亚期)
2 1
1
下(早)志留统 (世)S1
(期)S 1
3
大中坝阶(期)S 1
龙马溪阶(期)S 1 上(晚)奥陶统 (世)O3 中奥陶统(世)O2 下(早)奥陶统 (世)O1 顶(末)寒武统 (世)∈ 4 寒 武 系 (纪) ∈
下(早)泥盆统 (世)D1
待建
410
1 灯影峡阶(期)Z 2 1 2 3
500
250
上(晚)寒武统 (世)∈ 3
4 3
510 521 543 630 680
上(晚)二叠统 (世)P3 二 叠 系 (纪) P 古 生 界 (代) Pz
中寒武统(世)∈ 2 下(早)寒武统 (世)∈ 1 257 新 元 古 界 (代) Pt3 震旦系 (纪)Z 元 古 宇 (宙) PT 上(晚)震旦统 (世)Z2 下(早)震旦统 (世)Z1 上(晚)南华统 (世)Nh2 下(早)南华统 (世)Nh1 上(晚)青白口统 (世)Qb2 下(早)青白口统 (世)Qb1 上(晚)蓟县统 (世)Jx2 下(早)蓟县统 (世)Jx1 上(晚)长城统 (世)Ch2 下(早)长城统 (世)Ch1
3
地质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地质年代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世(统)T2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系)T
(统)T2
早(下)三叠世 (统)T1
古生代 (界)Pz
二叠纪 (系)P
晚(上)二叠世 (统)P2
早(下)二叠世 (统)P1
裸子植物、爬行动 290
物出现
早(上)石炭世
石炭纪
(统)C2
362
晚古生代 (系)C 晚(下)石炭世
(界)Pz2
(统)C1
晚(上)泥盆世 (统)D3
泥盆纪 中(中)泥盆世
65
(系)E
古新世(统)E1
晚(上)白恶世
白恶纪
(统)K2
135
(系)K 早(下)白恶世
(统)K1
被子植物出现
中生代(界)Mz
侏罗纪 (系)J
晚(上)侏罗世 (统)J3
中(中)侏罗世 (统)J2
早(下)侏罗世 (统)J1
鸟类、哺乳动物出 208
现
晚(上)三叠世 (统)T3
三叠纪 中(中)三叠世
250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显
生 宙 (宇)
PH
代(界)
纪(系) 世(统)
第四纪 全新世(统)Qh (系)Q 更新世(统)Qp
距今年龄 (Ma)
1.64
生物演化 人类出现
新生代(界)Kz
新近纪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系)N 中新世(统)N1
渐新世(统)E3
古近纪
始新世(统)E2
中(中)奥陶世 (统)O2
早(下)奥陶世 (统)O1
晚(上)寒武世 (统)
中(中)寒武世 (统)
早(下)寒武世 (统)
中元古代(界)Pt2 古元古代(界)Pt1
439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系)K
晚(上)白恶
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
世(统)K1
侏罗纪
(系)J
晚(上)侏罗
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
出现
中(中)侏罗
世(统)J2
早(下)侏罗
世(统)J1
三叠纪
(系)T
晚(上)三叠
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
世(统)T2
早(下)三叠
世(统)T1
古生代
(界)Pz
晚古生代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
(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
(系)Q
全新世
(统)Qh
人类出现
更新世
(统)Qp
新近纪
(系)N
上新世
(统)N2
近代哺乳动物出
现
中新世
(统)N1
古近纪
(系)E
渐新世
(统)E3
65
始新世
(统)E2
古新世
(统)E1
中生代(界)Mz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
(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
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HD
(界)Pz2
二叠纪
(系)P
晚(上)二叠
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
中国地质年代表
下(早)泥盆统(世)D1
410-386
志留系(纪)
S
顶志留统(世)S4
438-410
志留纪花岗岩
(Sγδ)
上(晚)志留统(世)S3h
旱峡组
中(中)志留统(世)S1-2z
照花井组
下(早)志留统(世)S1
显生宇
(宙)
PH
古生界(代)
奥陶系(纪)
O
上(晚)奥陶统(世)O3b
490-438
背锅山组
真核藻类和三叶虫时代
始新统(世)E2s
56.5-32
寺口子组
古新统(世)E1
65-56.5
中生界(代)
Mz
白垩系(纪)
K
上(晚)白垩统(世)K2
96-65
裸子植物和恐龙时代
下(早)白垩统(世)K1
K1L
K1n
137-96
六盘山群
乃家河组
K1m
马东山组
K1l
李洼峡组
K1h
和尚铺组
K1s
三桥组
K1B
K1j
保安群
泾川组
K1lhd
青白口系(纪)
Qb
上(晚)青白口统(世)Qnw
900-800
王全口组
下(早)青白口统(世)Qnh
1000-900
黄旗口组
宇(宙)
PT
中元古界(代)
Pt2
蓟县系(纪)
Jx
蓟县统
Pt2H
Pt2x
1200-1000
海原群
西华山组
南华山组
Pt2y
1400-1200
Pt2n
园河组
长城系(纪)
Ch
上(晚)长城统(世)Ch2
地质年代表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Ⅰ)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 2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Ⅱ)— 3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续表(Ⅱ)注:2000-05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通过— 4表1-3 国际地层表(选自2000年第三十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的版本)— 5— 6—7据此可以编制出地质年代表。
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古生代又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中生代又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新生代又分为: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解析:地理教学大纲中的“基本训练要求”指出:“学会阅读地质年代表,记住代、纪的名称和序列。
”同学们感到不好记,特别是感到“纪”的名称不好记。
研究地壳历史时,仿用了人类历史研究中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方法,把地史划分为5个代,代以下再分纪、世等;与地质时代单位相应的地层单位称界、系、统等。
地层单位分国际性地层单位、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和地方性地层单位。
国际性地层单位适用于全世界,是根据生物演化阶段划分的。
因为生物门类(纲、目、科)的演化阶段,全世界是一致的。
所以据此划分的地层单位必然适用于世界,称国际性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
界——国际性通用的最大的地层单位,包括一个代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界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二级单位,代表一个纪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系一般是根据首次研究的典型地区的古地名、古民族名或岩性特征等命名的,如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白垩系等。
—8统——系的一部分,是国际地层表中的第三级单位,代表一个世的时间内所形成的地层。
全国性或大区域性地层单位有阶、时带,地方性地层单位有群、组、段、层。
地质年代单位有宙、代、纪、世。
宙——寒武纪570之前的都是隐生宙(宇),之后的则是显生宙(宇)。
代——地质时代的最大单位,在代的时间内形成界的地层。
地质年代表 (Geological Time Scale)
250
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
中三叠世(T2)
联
合
古
陆
形
成
印支|海西阶段
印支阶段
早三叠世(T1)
Palaeozoic
古生代(Pz)
晚
古
生
代
(Pz2)
二叠纪(P)
Permian
晚二叠世(P2)
40
290
海
西
阶
段
两栖
动物
繁盛
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
早二叠世(P1)
蕨类
植物
地质时代地层单位及其代号同位素年龄百万年ma构造阶段生物演化阶段中国主要地质生物现象时间间距距今年龄大阶段阶段动物植物全新世q4qh约230012q1q2q3qp248164冰川广布黄土生成新近纪28253西部造山运动东部低平湖泊广布中新世n118233132365哺乳类分化16553蔬果繁盛哺乳类急速发展1265我国尚无古新世地层发现mz白垩纪k晚白垩世k270135140造山作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成早白垩世k1侏罗纪j晚侏罗世j373208恐龙极盛中国南山俱成大陆煤田生成中侏罗世j2早侏罗世j1三叠纪t晚三叠世t342250中国南部最后一次海侵恐龙哺乳类发育中三叠世t2印支阶段早三叠世t1pz2二叠纪p晚二叠世p240290两栖动物繁盛世界冰川广布新南最大海侵造山作用强烈早二叠世p1蕨类植物繁盛石炭纪c晚石炭世c372362355气候温热煤田生成爬行类昆虫发生地形低平珊瑚礁发育中石炭世c2早石炭世c1泥盆纪d47409鱼类繁盛森林发育腕足类鱼类极盛两栖类发育植物繁盛pz1志留纪s30439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硬壳动物繁盛珊瑚礁发育气候局部干燥造山运动强烈奥陶纪o晚奥陶世o371510地热低平海水广布无脊椎动物极繁末期华北升起中奥陶世o2早奥陶世o1寒武纪晚寒武世360570600浅海广布生物开始大量发展中寒武世2早寒武世1古代pt3震旦纪zsn230800裸露动物繁盛地形不平冰川广布晚期海侵加广青白口纪2001000普宁阶段沉积深厚造山变质强烈火成岩活动矿产生中元古代pt2蓟县纪4001400长城纪4001800绿藻古元古代pt17002500吕梁阶段早期基性喷发继以造山作用变质强烈花岗岩侵入新太古代ar25003000出现2800陆核形成古太古代ar18003800生命现象开始出现hd4600地壳局部变动大陆开始形成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 古 宙(宇) PT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 生 宙 (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2020年7月整理).pdf
晚(上)白恶世
白恶纪
(统)K2
135
(系)K 早(下)白恶世
被子植物出现
(统)K1
晚(上)侏罗世
(统)J3
中生代(界)Mz
侏罗纪 (系)J
中(中)侏罗世 (统)J2
早(下)侏罗世
鸟类、哺乳动物出 208
现
显
生 宙 (宇)
PH
(统)J1 晚(上)三叠世
(统)T3
三叠纪 中(中)三叠世
250
(系)T
(统)T2
早(下)奥陶世 (统)O1
晚(上)寒武世 (统)
中(中)寒武世 (统)
早(下)寒武世 (统)
中元古代(界)Pt2 古元古代(界)Pt1
439
裸蕨植物出现
510
无颌类出现
570
硬壳动物出现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1800 2500
3850
真核细胞出现
晚期出现生命,叠 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2
现
早(下)泥盆世
(统)D1
1Hale Waihona Puke 元 古 宙(宇) PT 太古宙(宇) AR
早古生代 (界)Pz1
新元古代(界)Pt3
志留纪 (系)S
奥陶纪 (系)O
寒武纪 (系)
震旦纪 (系)Z
晚(上)志留世 (统)S3
中(中)志留世 (统)S2
早(下)志留世 (统)S1
晚(上)奥陶世 (统)O3
中(中)奥陶世 (统)O2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 (Ma)
第四纪 全新世(统)Qh 1.64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
(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
(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岀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
(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
(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志留纪
(系)S
晚(上)志留世
(统)S3
中仲)志留世
(统)S2
早(下)志留世
(统)S1
439
裸蕨植物岀现
奥陶纪
(系)0
晚(上)奥陶世
(统)03
中(中)奥陶世
(统)02
早(下)奥陶世
(统)01
510
无颌类岀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寒武纪
(系)
晚(上)寒武世
(统)
中(中)寒武世
(统)
早(下)寒武世
(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元古宙(宇)PT
晚古生代
(界)Pz2
二叠纪
(系)P
晚(上)二叠世
(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
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
(统)P1
石炭纪
(系)C
早(上)石炭世
(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
(统)C1
泥盆纪
(系)D
晚(上)泥盆世
(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岀
地质代表代地层表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 古? 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地 层 地 质 年 代 表
相 宇(宙) 界 (代) 对 年 系 (纪) 第四系(纪)Q 第 三 系 (纪) R 白垩系(纪)K 中 生 显 界 (代) Mz 生 三叠系(纪)T 侏罗系(纪)J 下第三系(纪)E 代 统 (世) 全新统(世)Qh 更新统(世)Qp 上新统(世)N2 中新统(世)N1 渐新统(世)E3 始新统(世)E2 古新统(世)E1 上(晚)白垩统(世)K2 下(早)白垩统(世)K1 135 上(晚)侏罗统(世)J3 中(中)侏罗统(世)J2 下(早)侏罗统(世)J1 180 上(晚)三叠统(世)T3 中(中)三叠统(世)T2 下(早)三叠统(世)T1 二叠系(纪)P 宇 上 古 生 (宙) 古 生 界 (代) Pz 下 古 生 界(代) 寒武系(纪) 奥陶系(纪)O 志留系(纪)S 界 (代) 泥盆系(纪)D 石炭系(纪)C 上(晚)二叠统(世)P2 下(早)二叠统(世)P1 上(晚)石炭统(世)C3 中(中)石炭统(世)C2 下(早)石炭统(世)C1 上(晚)泥盆统(世)D3 中(中)泥盆统(世)D2 下(早)泥盆统(世)D1 上(晚)志留统(世)S3 中(中)志留统(世)S2 下(早)志留统(世)S1 上(晚)奥陶统(世)O3 中(中)奥陶统(世)O2 下(早)奥陶统(世)O1 上(晚)寒武统(世) 中(中)寒武统(世) 下(早)寒武统(世) 隐 生 宇 (宙) 太古界(代)Ar 4500? 地球最初发展阶段 元古界(代)Pt 震旦系(纪)Z 1000 600 500 440 400 350 225 2或3 12 25 40 60 70 绝对年龄 (百万年)
新 生 界 (代) Cz
上第三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地质代表年代地层表
早古生代(界)Pz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白恶纪(系)K晚(上)白恶世(统Fra bibliotekK2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物出现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新元古代(界)Pt3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 生 宙 (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晚(上)侏罗世(统)J3
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ph新生代界kz第四纪全新世统qh更新世统qp新近纪晚上侏罗世统j3中中侏罗世统j2早下侏罗世统j1三叠纪晚上三叠世统t3中中三叠世统t2早下三叠世统t1古生代界pz晚古生代界pz2二叠纪晚上二叠世统p2早下二叠世统p1石炭纪早上石炭世统c2晚下石炭世统c1泥盆纪早古生代界pz1志留纪晚上奥陶世统o3中中奥陶世统o2早下奥陶世统o1寒武纪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Βιβλιοθήκη z1志留纪(系)S晚(上)志留世(统)S3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中新世(统)N1
地层年代表
祥播阶(期)P22
栖霞阶(期)P12
下(早)二叠统(世)P1
隆林阶(期)P21
295
紫松阶(期)P11
石炭系(纪)C
上(晚)石炭统(世)C2
逍遥阶(期) C42
320
达拉阶(期) C32
滑石板阶(期) C22
罗苏阶(期) C12
下(早)石炭统(世)C1
德坞阶(期)C31
354
大塘阶(期)C21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Ⅰ—海相地层区)
宇(宙)
界(代)
系(纪)
统(世)
阶(期)
年龄
显
生
宇
(宙)
PH
新生界(代)
Cz
第四系(纪)Q
全新统(世)Qh
0.01
更新统(世)Qp
2.60
新近系(纪)N
上新统(世)N2
5.30
中新统(世)N1
23.3
古近系(纪)E
渐新统(世)E3
32.0
始新统(世)E2
250
大龙口阶(期) T11
古生界(代)
Pz
二叠系(纪)P
上(晚)二叠统(世)P3
孙家沟阶(期)
295
中二叠统(世)P2
待建
下石盒子阶(期)
下(早)二叠统(世)P1
待建
太原阶(期)
石炭系(纪)C
上(晚)石炭统(世)C2
晋祠阶(期) C24
320
本溪阶(期) C23
羊虎沟阶(期) C22
红土坳阶(期) C21
灯影峡阶(期)Z12
630
下(早)震旦统(世)Z1
陡山沱阶(期)Z11
6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震旦纪(系)Z
800
裸露动物出现
1000
中元古代(界)Pt2
1800
真核细胞出现
古元古代(界)Pt1
2500
太古宙(宇) AR
3850
晚期出现生命,叠层石出现
冥古宙(宇) HD
晚古生代(界)Pz2
二叠纪(系)P
晚(上)二叠世(统)P2
290
裸子植物、爬行动物出现
早(下)二叠世(统)P1
石炭纪(系)C
早(上)石炭世(统)C2
362
晚(下)石炭世(统)C1
泥盆纪(系)D
晚(上)泥盆世(统)D3
409
节蕨植物、鱼类出现
中(中)泥盆世(统)D2
早(下)泥盆世(统)D1
早古生代(界)Pz1
地质年代表(年代地层表)
宙(宇)
代(界)
纪(系)
世(统)
距今年龄(Ma)
生物演化
显生宙(宇) PH
新生代(界)Kz
第四纪(系)Q
全新世(统)Qh
1.64
人类出现
更新世(统)Qp
新近纪(系)N
上新世(统)N2
23.3
近代哺乳动物出现
中新世(统)N1
古近纪(系)E
渐新世(统)E3
65
始新世(统)E2
古新世(统)E1
志留纪(系)S
晚(上)志留世(统)S3
439
裸蕨植物出现
中(中)志留世(统)S2
早(下)志留世(统)S1
奥陶纪(系)O
晚(上)奥陶世(统)O3
510
无颌类出现
中(中)奥陶世(统)O2
早(下)奥陶世(统)O1
寒武纪(系)
晚(上)寒武世(统)
570
硬壳动物出现
中(中)寒武世(统)
早(下)寒武世(统)
元古宙(宇) PT
中生代(界)Mz
白恶纪(系)K
晚(上)白恶世(统)K2
135
被子植物出现
早(下)白恶世(统)K1
侏罗纪(系)J
晚(上)侏罗世(统)J3
208
鸟类、哺乳动Biblioteka 出现中(中)侏罗世(统)J2
早(下)侏罗世(统)J1
三叠纪(系)T
晚(上)三叠世(统)T3
250
中(中)三叠世(统)T2
早(下)三叠世(统)T1
古生代(界)P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