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16页文档资料
桩基静载实验作业指导书 -
![桩基静载实验作业指导书 -](https://img.taocdn.com/s3/m/201545325727a5e9856a6163.png)
桩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1编制依据1.1《施工图设计文件》;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6《桥梁桩基计算和检测》赵明华,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7《桩承载力自平衡测试法,岩土工程学报》龚维明、蒋永生、翟晋;1.8《桩基静载荷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工程质量》季宜海、邓壮志;2试验项目2.1桩基承受外部荷载时的变形情况;2.2桩基的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2.3计算划分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2.4实测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对研究性试验);2.5分析判断桩身质量。
3试验前的准备工作3.1调查研究与方案制定3.1.1通过甲方或设计人员了解试桩的基本情况(如长度、砼强度等级、施工时间、施工方式等),了解试桩处工程地质情况,及桩的预估极限承载力值。
3.1.2在充分征求设计人员及甲方对试桩的试验要求和进度要求后,制定出比较祥细的试桩方案(含锚桩布置、桩头处理、承台制作等)。
3.2试验准备3.2.1试验前应将试验所用的千斤顶,油泵调试好,将所用的荷载传感器、应变仪等试验仪器在标准压力机下经过严格率定,并认真填写率定记录表。
3.2.2在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其不遭损伤,以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准确无误。
3.2.3现场吊装安置加载设备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设备的安放位置正确和人员设备的安全。
3.2.4反力架的安装和焊接要牢固可靠,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反力装置不能进行正式试验加载工作。
3.3试验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3.3.1试验现场必须搭起能防雨、遮阳的临时帐篷或设施,以保护仪器设备。
3.3.2试验用的应变仪、高压油泵等仪器设备应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安放,应变仪等精密仪器必须安放在工作桌(台)上。
3.3.3试验现场所接电源必须符合临时架设电源线路的要求,禁止乱拉乱扯电源、电线、防止漏电,触电等事故发生。
静载作业指导书.doc
![静载作业指导书.doc](https://img.taocdn.com/s3/m/eb7c61386f1aff00bfd51e54.png)
作业指导书1.进入场地前确保“三通一平”即路通、水通、电通;和场地平整。
2.用吊机将钢垫板水平放置在桩帽上且尽量使钢垫板水平放置在桩帽上,尽量使钢垫板屮心与管桩中心重合,再将千斤顶正放在钢垫板上且中心尽量重合。
3.摆放支墩,支墩中间摆放主梁且主梁中心尽量与千斤顶中心重合, 再将次梁横放架在两边水平摆放的支墩上,并且次梁的摆放间距应尽量相同,以便于均匀受力。
4.摆放混凝土试块,尽量使试块摆放平整,受力均匀,提高作业的安全系数。
5.仪器接线:1)仪器接线前必须戴好安全帽。
2)若千斤顶与主梁间距较大应垫上钢垫块。
3)用锤子锤击基准桩使其固定,以根基准桩应尽量处于同一高度且相互平行,再将基准梁架放在基准桩上,分别用铁丝将其一端固定,另一端处于简支状态,且两基准梁最好尽量处于同一高度且平行。
4)安装百分表前先固定磁性表座,表座固定在基准梁上后,安装百分表,将百分表进行微调使其针头尽量垂直钢垫板,且百分表针头应处于压缩状态,压缩状态宜相同(针头下面最好有小玻璃片垫着)5)油泵及电缆线盘应摆放在试桩区域内以确保下雨时不被淋湿,测试人员将油泵流量控制器,静载测试仪放置在集装箱内。
6)各种接线的连接:先将四根(两根)位移传感线分别一端接百分表,另一端接传感线盘,在油泵正对表表座右上接口安装压力传感器,用荷载传感线一端接压力传感器,另一端接传感线缆盘;传感线缆盘应伸出足够长度,连接在室内荷载测试仪上;油泵上的接线应连接电机线缆盘,油泵未工作之前应处于空档状态且其电源上的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双路油管的连接遵循“右下左上”的原则,即测试人员血向正对压力表油管一端接右上接口,则油管另一端必须接千斤顶下(进油)接口,另一油管接法则反之(切记不能接反); 油泵流量控制器与荷载测试仪用蓝色控载线连接,并且各自接通电源线。
6.仪器连接完后应重新检查一遍,以防接错或漏接现象而导致仪器运行异常甚至存有安全隐患。
7.确保仪器接线安装无误吋,安装警戒线防止他人靠近试桩区域,安装完即可进行测试操作。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fbab56c7866fb84ae55c8daa.png)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5.1适用范围5.1.1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
5.1.1【条文说明】静载试验是检测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最直观、可靠的方法。
5.1.2 当桩身埋设有应变、位移传感器或桩端埋设有位移测量杆时,可测定桩侧抗拔侧阻力或桩端上拔量。
5.1.3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土破坏或桩身材料达到设计强度;验收性检测时,施加的上拔荷载不应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 2.0 倍。
当抗拔承载力受抗裂条件控制时,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载量。
5.1.3 【条文说明】当为设计提供依据时,应加载到能判别单桩抗拔极限承载力为止,或加载到桩身材料设计强度限值,这里所说的限值对钢筋混凝土桩而言,实则为钢筋的强度设计值。
考虑到可能出现承载力变异和钢筋受力不均等情况,最好适当增加试桩的配筋量。
工程桩验收检测时,要求加载量不低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 2 倍旨在保证桩侧岩土阻力具有足够的安全储备。
当设计对抗拔桩有裂缝控制要求时,抗裂验算给出的荷载可能小于或远小于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的 2 倍,因此试验时的最大上拔荷载只能按设计要求确定。
设计对桩上拔量有要求时也如此。
5.1.4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宜使用维持荷载标准程序。
需要时,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程序或恒载加、卸载程序。
5.2仪器设备5.2.1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使用的荷载测量仪器、加、卸载设备、变形测量仪器应符合本规程第 4.2.1- 4.2.3 条的规定。
5.2.1 【条文说明】拔桩试验时千斤顶安放在反力架上面,当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千斤顶时,应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防止千斤顶倾倒或其他意外事故发生。
5.2.2 试验反力装置宜采用竖向抗压桩或天然地基。
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2 倍;2采用竖向抗压桩(或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时,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强度。
3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 1.5 倍;反力梁的支点重心应与支座中心重合。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PPT精品文档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PPT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ba36cca9b89680203d82562.png)
小吨位静载试验桩
大吨位场地平整,并有大型吊车进出通道 • 桩头清理干净,安放千斤顶,要求千斤顶中心与 桩重合 • 主梁支墩放置平稳,并有足够强度 • 安装主梁、副梁,焊接拉杆、锚笼 • 安装加载高压油管、油压泵 • 安装基准梁 • 安装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大量程百分表或位移 传感器 • 百分表调零及仪器连接调试
五、实验方法
• 实验步骤 准备工作 桩头处理 设备安装 逐级加载、卸载 数据记录 试验数据 分析 试验报告
1、实验设备
• • • • 反力装置 加载装置 沉降测量装置 压力测量装置
反力装置
• 锚桩横梁反力装置俗称锚桩法,是大直径 灌注桩静载试验最常用的加载反力系统, 由锚桩、主梁、次梁、拉杆、锚笼(或挂 板)等组成。当要求加载值较大时,有时 需要6根甚至更多的锚桩。具体锚桩数量要 通过验算各锚桩的抗拔力来确定。 • 锚桩采用方式可根据现场布桩情况而定, 为了节省费用,尽量采用工程桩作为锚桩。
•
锚担
钢筋 位移传感器 基准梁
2、桩头处理
• 混凝土桩桩头处理应先凿掉桩顶部的松散破碎层和低强度 混凝土,露出主筋,冲洗干净桩头后再浇注桩帽。 • 1)桩帽顶面应水平、平整、桩帽中轴线与原桩身上部的中 轴线严格对中,桩帽面积大于等于原桩身截面积,桩帽截 面形状可为圆形或方形; • 2)桩帽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帽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如原桩 身露出主筋长度不够时,应通过焊接加长主筋,各主筋应 在同一高度上,桩帽主筋应与原桩身主筋按规定焊接; • 3)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3~5mm厚的钢板围裹,或 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 桩帽应设置钢筋网片3~5层,间距80~150mm; • 4)桩帽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 低于C30;
桩基检测规范之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doc
![桩基检测规范之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doc](https://img.taocdn.com/s3/m/c5038b5d76c66137ef061947.png)
桩基检测规范之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桩基检测规范之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1、适用范围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单柱的竖向抗拔承载力。
1.2、当埋设有桩身应力、应变测量传感器时,或桩端埋设有位移测量杆时,可直接测量桩侧抗拔摩阻力,或桩端上拔量。
1.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土破坏或桩身材料达到设计强度;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载量。
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2.1、抗拔桩试验加载装置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方式应符合本规范第4.2.1、条规定。
2.2、试验反力装置宜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天然地基提供支座反力。
反力架系统应具有1.2、倍的安全系数并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反力桩提供支座反力时,反力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强度。
2、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反力梁的支点重心应与支座中心重合。
2.3、荷载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
2.4、桩顶上拔量测量及其仪器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本规范4.2.4、条的有关规定。
注:桩顶上拔量观测点可固定在桩顶面的桩身混凝土上。
2.5、试桩、支座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表4.2.5、的规定。
2.6、当需要测试桩侧抗拔摩阻力分布或桩端上拔位移时,桩身内埋设传感器或桩端埋设位移杆应按本规范附录A.执行。
3、现场检测3.1、对混凝土灌注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拔桩试验前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受检桩的桩身完整性。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测,发现桩身中、下部位有明显扩径的桩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对有接头的预制桩,应验算接头强度。
3.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需要时,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
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分级、试验方法及稳定标准应按本规范第4.3.4、条和4.3.6、条有关规定执行,并仔细观察桩身混凝土开裂情况。
3.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拔量大于前一级上拔荷载作用下的上拔量5、倍。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精修订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精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195eb869b9f3f90f77c61b1f.png)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发布日期:版次号:批准:审核:编写: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混凝土灌注桩或预制桩的水平静载试验.采用接近于水平受力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的水平承载力和地基土的水平抗力系数或对工程桩的水平承载力进行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身应力测量元件时,可测定出桩身应力变化,并由此求得桩身弯矩分布. 2编制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GJ106-2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3检测仪器及设备3.1电动高压油泵、千斤顶、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压力环、油压表、钢梁、基准梁、表座、垫块等。
3.2仪器设备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和调试,计量设备按有关规定定期进行检定或校准,其技术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的规范、规程、规定的要求。
3.3仪器有严格的使用、检查、维修、检定等记录。
4检测数量检测数量根据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一般由质监、监理、设计及甲方等方面结合工程实际确定,对同一地质、施工条件下的桩基,试验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工程总桩数在50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根(粤建科字[2000]137号、穗建筑2001-395号)。
5检测实施方法5.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5.1.1试验前应首先对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及试桩的设计内容有较详细的了解,并认真制定试验方案,做好试桩前的准备工作。
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测数据准确、可靠,确保试验质量。
应收集的基本资料:工程地质资料、基础设计资料(桩型、桩径、桩长、设计承载力)、施工原始记录(打、压桩或成桩记录等)、桩位布置图、编号及相应的试验要求等;5.1.2试验所需的水平荷载由千斤顶施加,利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或压力环控制荷载量大小,不宜用油压表控制。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验报告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3fee9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f.png)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对单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以评估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
试验装置:
试验桩为直径为X米,长度为Y米的混凝土桩。
试验中采用液压顶千器施加荷载,并通过应变片和位移传感器监测桩身的应变和位移变化。
试验过程中,记录各阶段的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桩身的应变变化情况。
试验步骤:
1. 桩基准备,清理桩周土壤,确保桩身表面清洁,并在桩顶安装液压顶千器。
2. 荷载施加,根据设计要求,逐步施加竖向荷载,记录荷载-位移曲线。
3. 荷载卸载,在达到设计荷载或桩身出现较大变形时,逐步卸载荷载,记录卸载过程中的位移变化。
4. 观测记录,实时监测桩身应变和位移变化,并记录各阶段的数据。
5. 试验结束,当荷载完全卸载并桩身稳定后,结束试验并拆卸试验装置。
试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1. 绘制荷载-位移曲线,分析桩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
2. 计算桩的极限承载力和变形模量,并与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3. 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桩基的受力性能。
试验结论:
根据试验数据分析,得出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评估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以上是对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实验报告的详细描述,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含图).doc
![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含图).doc](https://img.taocdn.com/s3/m/90ea8090c77da26925c5b058.png)
单桩及复合地基静载试验方案一、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方案1、试验依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检测目的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否满足设计要求。
3、主要试验设备①试验桩的加载量不小于设计要求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0倍,根据加载要求选择油压千斤顶。
②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承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铆反力装置(一般设备安装示意图如图一、二,其它方案同),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
③沉降量测量可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
4、现场检测(1)、现场处理要求①混凝土桩应先凿掉桩顶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
②桩顶部应高于试坑底面,为保持承压板和基桩良好接触,桩顶可铺设10-20mm的中粗砂。
③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简支于基准桩上。
固定位移计的夹具及基准梁避免振动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设备安装示意图二:(2)、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也可用快速维持荷载法)①试验加载量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载荷一般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第一级取可取分级载荷的2倍。
②每加一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⑶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施加下一级荷载。
相对稳定标准:从分级载荷施加后第30min开始,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
⑷卸载按分级进行,每级卸载量为分级加载量的2倍,每卸一级,维持一小时,测读桩顶沉降量。
卸载至零后,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3小时。
⑸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载荷维持时间不少于1h,根据桩顶沉降收敛情况确定延长维持荷载时间。
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
![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79373cbfc4ffe473268abc8.png)
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规范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的各个环节,特制定本细则。
2.适用范围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的前期准备、现场实施和内业分析计算。
3.引用文件对于湖北省境内的检测项目,以《建筑地基基础检测技术规范》( DB42/269-2003 )为最基本的技术依据,当该规范不明确时,参照下述规范执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11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 106-2014 ) 对于湖北省境外的检测项目,依据后三种国标或行标执行。
对于每次发出的检测报告中,必须明确该报告依据的技术标准,并严格按其标准执行。
4.工作程序4.1检测数量及预期最大加载量的确定静载荷试验的检测数量按规范的要求执行。
最大加荷量按设计要求或预估极限水平承载力进行。
4.2现场准备4.2.1安排组成静载试验小组,该小组由项目经理、现场检测工程师和测试工人组成。
4.2.2由项目经理或现场检测工程师前往现场踏勘,了解下述现场及试验基本情况:拟测桩周围场地平整情况、道路是否通畅。
加载型式、预计最大加载值、桩型、桩长、桩端持力层、桩顶标高;拟测桩桩身砼强度等级及龄期、委托方要求工期、检测数量、反力装置等。
了解实际工程承台底面标高,试验时最好施加水平作用力的作用点与承台底面标高一致。
桩头是否需要加强处理。
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时间间隔,对于砂类土不应小于7 天,粉土及粘性土不应小于15 天,饱和软粘性土不应小于25 天。
灌注桩尚应保证桩身混凝土达到设计或试验要求强度。
如果委托方要求提前检测,应明确我公司不承担相应责任。
4.3 试验装置、设备、材料、工具的准备4.3.1试验前须详细咨询设备提供单位,确认主梁、副梁的最大承受力;设备进场前应确认现场(委托方或施工单位) 反力装置是否满足要求,确定试验是采用千斤顶顶推还是牵引法施加水平力。
4.3.2加载装置,必须带齐下述设备及其配件、耗材:千斤顶、压力表、液压油、油泵、油管、堵头;压板、传力柱;百分表、磁性表座、基准梁;观测人员临时住所用品;单桩静载试验概况表、千斤顶率定曲线及百分表压力表检定证书复印件、静载试验记录表、材料纸。
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报告
![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416bb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2.png)
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报告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报告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报告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灌注桩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式,它的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作业指导书-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检测
![作业指导书-单桩水平静载试验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8e2d0fa28762caaedd33d4cf.png)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1测项目名称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2适用范围本检测实施细则适用于指导预制桩、灌注桩、钢桩等基桩水平静载试验,群桩的水平静载试验也可参照本检测实施细则执行。
3检测依据《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4抽样原则4.1委托方确定受检桩桩位。
4.2仲裁检测或对整体桩基工程进行评价时,检测单位依据《广东省桩基质量检测技术规定》(试行)(粤建科字[2000]137号)及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检测数量、受检桩桩位、检测方法。
5试验前的准备工作5.1试验前应与委托单位签订合同,合同内容应明确:试验项目、试验方法、数量、最大加载量、试验日期、地点及特殊要求等。
5.2了解试验现场情况:包括试桩的位置、道路、场地平整、水、电源及障碍物。
5.3应按规范规定收集必要的资料,主要包括:1试验桩的平面位置、编号;2设计、施工单位;3试验桩的设计(桩型、桩径、桩长、设计承载力);4试桩的现场施工记录;5试桩场地的工程地质资料。
5.4确定水平反力装置,可由反力桩、土压力或堆载反力提供水平反力。
对于仲裁检测或重大检测项目、或委托方有要求适应制定试验方案。
5.5受检桩的桩头处理5.5.1应凿除桩顶浮浆,捣制砼桩帽,桩帽应配置必要的承压钢筋网。
5.5.2桩帽的砼强度宜大于原桩身强度一级,达到强度90%以上才能进行试验。
5.5.3桩帽顶部露出试坑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600mm,试坑地面宜与桩承台底设计标高一致。
5.6必要时应开挖操作坑道,坑道要求稳固、不塌方。
保证操作人员工作安全。
5.7根据现场试验具体要求,合理配置仪器设备和检测人员,并配置必要计量工具和有关记录表格。
5.8合理安排运输队伍和设备安装人员。
5.9检查试验环境条件:检查场地道路是否能行走吊车和平板车,试验场地是否平整,检查操作坑道的开挖情况和稳固性。
6仪器设备6.1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千斤顶、油泵、百分表、压力表、基准梁、表座、垫板等,具体数量和型号规格应根据试验荷载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
单桩抗拔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单桩抗拔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57c0cda81c758f5f61f67dc.png)
基桩竖向抗拔静载荷试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发布日期:版次号:批准:审核:编写:一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砼预制桩和以各种形式成孔的砼灌注桩的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二编制依据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三试验项目1)桩基承受外部荷载时的变形情况;2)桩基的允许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3)计算划分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4)实测桩身摩阻力和桩端阻力(对研究性试验);5)分析判断桩身质量。
四总则4.1单桩静载试验方案的制定,要考虑桩的类型、试验方法、反力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做到先进、经济、合理,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4.2 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的加载方法主要有:1.慢速维持荷载法;2.快速循环加卸载法4.3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桩的竖向抗拔静载试验:1.经常承受上拔力的桩基础;2.以承受风荷载为主的铁塔,高耸构筑物的桩基础。
五检测实施方法5.1调查研究与方案制定5.1.1通过甲方或设计人员了解试桩的基本情况(如长度、砼强度等级、施工时间、施工方式等),了解试桩处工程地质情况,及桩的预估极限承载力值。
5.1.2在充分征求设计人员及甲方对试桩的试验要求和进度要求后,制定出比较祥细的试桩方案(含锚桩布置、桩头处理、承台制作等)。
5.2试验准备5.2.1试验前应将试验所用的千斤顶,油泵调试好,将所用的荷载传感器、应变仪等试验仪器在标准压力机下经过严格率定,并认真填写率定记录表。
5.2.2在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运输过程中应确保其不遭损伤,以保证现场试验数据的准确无误。
5.2.3现场吊装安置加载设备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设备的安放位置正确和人员设备的安全。
5.2.4反力架的安装和焊接要牢固可靠,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反力装置不能进行正式试验加载工作。
5.3试验仪器仪表的安装调试5.3.1试验现场必须搭起能防雨、遮阳的临时帐篷以保护仪器设备。
5.3.2试验用的应变仪、高压油泵等仪器设备应按照就近、方便、安全的原则安放,应变仪等精密仪器必须安放在工作桌(台)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桩静载荷试验1、目的:确保保桩静载检测工作质量,为设计和施工验收提供可靠依据。
2、引用标准:《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3、检测仪器的配备:JYC试验仪、油泵、千斤顶、钢梁、预掉件、位移传感器、油压传感器等。
4、环境要求:周围无振动,温度5~350C,相对湿度小于90%。
一、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1.1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1.2当埋没有测量桩身应力、应变、桩底反力的传感器或位移杆时,可测定桩的分层侧阻力和端阻力或桩身截面的位移量。
1.3检测程序1.3.1设备仪器及其安装1.3.1.1试验加载宜采用油压千斤顶。
当采用两台及两台以上千斤顶加载时应并联同步工作,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3.1.1.1采用的千斤顶型号、规格应相同。
1.3.1.1.2千斤顶的合力中心应与桩轴线重合。
1.3.2加载反力装置可根据现场条件选择锚桩横梁反力装置、压重平台反力装置、锚桩压重联合反力装置、地锚反力装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3.2.1加载反力装置能提供的反力不得小于最大加载量的 1.2倍;1.3.2.2应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1.3.2.3应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进行验算;采用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数量不应少于4根,并应监测锚桩上拔量;1.3.2.4丈夫重宜在检测前一次加足,并均匀稳固地放置于平台上;1.3.2.5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
5倍,有条件时宜利用工程桩作为堆载支点;1.3.3荷载测量可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或采用并联于千斤顶油路的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测定油压,根据千斤顶率定曲线换算荷载。
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压力表精度应优于或等于0。
4级。
试验用压力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应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
1.3.4沉降测量宜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大量程百分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3.4.1测量误差不大于0。
1%FS,分辨率优于或等于0。
01mm。
1.3.4.2直径或边宽大于500mm的桩,应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位移测试仪表,直径或边宽小于等于500mm的桩可对称安置2个位移测试仪表。
1.3.4.3沉降测定平面宜在桩顶200mm以下位置,测点应牢固定于桩身。
1.3.4.4基准梁应具有一定的刚度,梁的一端应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1.3.4.5固定和支撑位移计(百分表)的夹具及基准梁应避免气温、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试桩、锚桩(压重平台支墩边0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
试桩、锚桩(或压重平台支墩边)和基准桩之间的中心距离1.3.4.6当需要测试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时,桩身内埋设传感器应按附录A桩身内力测试执行。
1.3.5现场检测1.3.5.1试桩的成桩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应与工程桩一致。
1.3.5.2桩项部宜高出试坑底面,试坑底面宜与桩承台底标高一致,检测前且对其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
试验加卸载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3.5.3.1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最大加载量或预估极限承载力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1.3.5.3.2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
1.3.6为设计提供依据的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应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3.6.1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1.3.6.2试桩沉降相结稳定标准: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
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30min开始,按1。
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测值计算);1.3.6.3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1.3.6.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
1.3.7施工后的工程桩验收检测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当有成熟的地区经验时,也可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
1.3.7.1快速维持荷载法的每级荷载维持时间至少为1h,是否延长维持荷载时间应根据桩顶沉降收敛情况确定。
1.3.7.2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1.3.7.2.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
注:当桩顶沉降能相对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1.3.7.2.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1.3.7.2.3已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1.3.7.2.4当工程桩作锚桩时,锚桩上拔量已达到允许值。
1.3.7.2.5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in;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
1.3.7.2.6检测数据宜按附录B格式记录。
1.3.7.2.7测试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时,测试数据的测读时间宜符合慢速维持荷载法记录时间的规定。
1.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1.4.1检测数据的整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4.1.1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时,应绘制归并向荷载-沉降(Q~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
1.4.1.2当进行桩身应力、应变和桩底反力测定时,应整理出有关数据的记录表,并按要求绘制桩身轴力分布图、计算不同土层的分层侧摩阻力和端阻力值。
1.4.2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Qu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分析确定:1.4.2.1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典型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1.4.2.2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典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1.4.2.3本级出现沉降量是前一级沉降量的5倍,沉降是前一级2倍且24h未稳定,沉降超规范要求的情况,取前一级荷载值。
1.4.2.4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宜取S=400mm 对应的荷载值;当桩长大于40m时,宜考虑桩身弹性压缩量;对直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桩,可取S=0。
05D(D为桩端直径)对应的荷载值。
注: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1.4.3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统计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4.3.1参加统计的试桩结果,当满足其差不超过平均值的30%时,取其平均值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
1.4.3.2当极差超过平均值的30%时,应分析极度差过大的原因,结合工程具体情况综合确定,必要时可增加试桩数量。
1.4.3.3对桩数为3根或3根以下的柱下承台,或工程桩抽检数量少于3根时,应取低值。
单位工程同一条件下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一半取值。
1.4.4检测报告除包括委托方名称、工程名称、地点、建设、勘察、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名称、基础、结构型式、层数、设计要求、检测目的、检测依据、数量、日期、桩位、桩号、和相关施工记录,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及检测过程等,还应包括:1.4.4.1受检桩桩位对应的地质柱状图;1.4.4.2受检桩及锚桩的尺寸、材料强度、锚桩数量、配筋情况;1.4.4.3加载反力种类,堆载法应指明堆载重量,锚桩法应有反力梁布置平面图;1.4.4.4加卸载方法,荷载分级;1.4.4.5附Q~S,S-lgt及其它附助曲线及对应的数据表;与承载力判定有关的曲线及数据;1.4.4.6承载力判定依据;1.4.4.7当进行分层摩阻力测试时,还应有传感器类型、安装位置、轴力计算方法,各级荷载下桩身轴力变化曲线,各土层的桩侧极度限摩阻力和桩端阻力。
二、单桩竖向抗拔静载2.1适用范围2.1.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
2.1.2当埋设有桩身应力、应变测量传感器时,或桩端埋设有位移测量杆时,可直接测定桩侧抗拔摩阻力,或桩端上拔量。
2.1.3为设计提供依据的试验桩应加载至桩侧土破坏或桩身材料达到设计强度;对工程桩抽样检测时,可按设计要求确定最大加载量。
2.2设备仪器及其安装2.2.1抗拔桩试验加载装置宜采用油压千斤顶,加载方式应符合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规定。
2.2.2试验反力装置宜采用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也可根据现场情况采用天然地基提供支座反力。
反力架系统应具有1。
2倍的安全系数并符合下列规定:2.2.2.1采用反力桩(或工程桩)提供支座反力时,反力桩顶面应平整并具有一定的强度。
2.2.2.2采用天然地基提供反力时,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宜超过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
5倍;反力梁的支点重心应与支座中心重合。
2.2.3当需要测试桩;侧抗拔摩阻力分布或桩端上拔位于移时,桩身内埋设传感器或桩端埋设位移杆应按荷载测定及仪器技术要求;桩顶上拨量及仪器技术要求应符合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要求执行。
2.3现场检测2.3.1对混凝土灌注桩、有接头的预制桩,宜在拔桩试验前采用低应变法检测受检桩身完整性。
为设计提供依据的抗拔灌注桩施工时应进行成孔质量检测,发现桩身中、下部位有明显扩径的桩不宜作为抗拔试验桩;对有接头的预制桩,应验算接头强度。
2.3.2单桩竖向抗拔静载试验宜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
需要时,也可采用多循环加卸载方法。
慢速维持荷载法的加卸载分级、试验方法及稳定标准应按单桩竖向极限静载荷试验方法执行,并仔细观察桩身混凝土开裂情况。
2.3.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终止加载:2.3.3.1在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上下班拔量大于前一级上拔荷载作用下的上拔量5倍。
2.3.3.2按桩顶上拔量控制,当累计桩顶上拔量超过100mm时。
2.3.3.3按钢筋抗拉强度控制,桩顶上拔荷载达到钢筋强度标准值的0。
9倍。
2.3.3.4对于验收取样检测的工程桩,达到设计要求的最大上拔荷载值。
2.3.4检测数据可按附录C(静载试验记录表)附表格式记录。
2.3.5测试桩侧抗拔摩阻力或桩端上拔位移时,测试数据的测读时间宜符合慢速维持荷载法竖向抗压试验的规定。
2.4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判定。
2.4.1数据整理应绘制上拔荷载-桩顶上拔量(U-δ)关系曲线和桩顶上拔量-时间对数(δ-lgt)关系曲线。
2.4.2单桩竖向抗拔极限承载力可按下列方法综合判定:2.4.2.1根据上拔量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陡变型U-δ曲线取陡升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2.4.2.2根据上拔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δ-lgt曲线斜率明显变陡或曲线尾部明显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