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名著导读-8-管理的新模式.
《管理的新模式》读书笔记
![《管理的新模式》读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f874fe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dc.png)
《管理的新模式》读书笔记1、读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有感伦西斯、利克特是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生于1903年,逝于1981年。
利克特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的研究工作。
以利克特为首的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从1947 年开始,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访问和长期试验研究,提出了领导行为的理想类型和与此相关的三种基本概念。
这些研究成果后来写进了管理的新模式这本书中,这些研究成果也被叫作“密执安研究”。
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是利克特早期的重要作品,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详细、系统的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机构。
书中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过了2、一系列实践的检验,证明确有其明显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密执安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着眼于提高和发挥企业组织中人的能力,在利克特看来,企业活动的中心在于改善对人的组织或者说企业管理的中心在于如何管理人,这一点影响着企业活动的一切方面。
利克特提出了领导类型的八个方面特征:领导过程、激励过程、交流沟通过程、相互作用过程、决策过程、目标设置过程、控制过程、绩效目标.并根据上面的八个特征,归纳出4种领导方式,也被称作四种系统,即:1、专制的命令型。
特点:权利高度集中在上层。
2、温和的命令型。
特点:权利控制在最上层,授予中下层部分权利。
3、协商型管理。
特点:决定权在上层,上层领导对下属人员有相当3、程度的信任。
4、参与型管理。
特点:上级对下属人员完全相信,工作问题可以自由的交换意见,上级都尽量听取和采纳下属人员的意见。
以参与决策、经济报酬、自助的设定目标并自我评价等手段充分调动下属人员,各类成员对组织目标都有真正的责任感,并积极行动起来促其实现。
这是利克特所倡导的方式(系统),多年以后,利克特在回顾领导理论发展时,断言他所主张的第四方式(系统),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利克特认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取决于它。
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5d4a0f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84.png)
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一、知识经济的特征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较,它具有如下特征:首先,知识经济是一种可持续性经济,它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为投入的主要资源,与其他稀缺资源不同,知识和信息可以被人们共享,并且在使用中不会被消耗反而能增加。
第二,知识产品呈爆炸性增长。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每小时就有20项发明诞生,每年增加的信息量达800亿条,而且基础研究向应用转化的周期日趋缩短。
信息尤其是知识,正日益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
第三,知识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地域对其影响逐渐减小,资源、产品、服务乃至市场日趋全球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采取小批量、多品种、高效率的分散性生产为主。
第四,知识创造的价值大小依赖其使用环境,同样一则信息给不同人在不同时间带来不同的价值。
因此,知识经济更强调人力资源的作用。
在企业间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实现企业员工最大限度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如何将隐性知识挖掘出来为决策服务,已成为企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传统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传统的信息管理是通过资源的配置来有效满足信息需求,它侧重对编码信息的管理,而忽视对非编码信息载体――人的管理。
信息(如实践经验)的很大一部分都存储在员工的头脑中,而这些能够提供决策支持的有用信息,即知识对现代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同时,传统信息管理偏重于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管理和传递等机械管理,忽视对信息的深层次加工以提供决策支持。
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急剧膨胀的时代,如何从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才是现代企业信息管理的目标。
另外,传统信息管理重视信息的提供而忽视信息的流动与共享,导致企业中大量信息都分散保存在员工头脑中,形成一个个分散的“信息孤岛”。
总之,传统信息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已日趋显露,现代网络和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管理提出新挑战。
三、企业现代管理新模式企业知识管理作为信息管理的延伸和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的。
管理心理学形考一参考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
![管理心理学形考一参考答案(2020年8月整理).pdf](https://img.taocdn.com/s3/m/b7bef18e240c844768eaee3c.png)
•管理心理学/ ►••形考任务一成绩100.00/满分100.00•题目1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题干要冒一定风险的决策是A. A.风险型决策B. B.应用性决策C. C.确定型决策D. D.不确定型决策反馈正确答案是:A.风险型决策题目2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题干《管理的新模式》一书的作者是行为学家A. A.勒温B. B罗素C. C.利克特D. D.马斯洛反馈正确答案是:C.利克特题目3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下列影响某一情况向某一特定方向发展的力量是A. A.执行力B. B.驱动力C. C. 离心力D. D.遏制力反馈正确答案是:B.驱动力题目4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下列属于非正式组织的是A. A.商业组织B. B.公益组织C. C.午休桌游小组D. D.服务组织反馈正确答案是:C.午休桌游小组题目5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题干美国管理体制从集权逐步过渡到分权是在A. A.1860年代B. B.1990年代C. C.2000年D. D.1920-1950年代反馈正确答案是:D.1920-1950年代题目6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题干创新的基础是A. A.知识B. B.思考C. C.实践D. D.鼓励反馈正确答案是:A.知识题目7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研究工作能力与时间的函数关系曲线是A. A.抛物线B. B.工作能力曲线C. C.贝特朗曲线D. D.螺线反馈正确答案是:B.工作能力曲线题目8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标记题目题干比纳—西蒙量表制成于A. A.1908年B. B.1911年C. C.1905年D. D.1912年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C.1905年, D.1912年题目9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题干以下不属于领导班子结构的因素是A. A.知识结构B. B.智能结构C. C.学历结构D. D.专业结构反馈正确答案是:C.学历结构题目10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题干下列不属于强化的方法是A. A.鼓舞人心的目标B. B.渐进法C. C.个人需要的满足D. D.激发力量反馈正确答案是:D.激发力量题目11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题干下列属于韦伯的“理想组织机构模型”即官僚模型的主要管理理念的是A. A 明确的职能分工B. B 明确的等级制度、职位阶层C. C 明确的法律与规章条例D. D 不讲人情,排除感情干扰E. E 组织职务按标准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明确的职能分工, B 明确的等级制度、职位阶层, C 明确的法律与规章条例, D不讲人情,排除感情干扰, E 组织职务按标准题目12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标记题目题干对物知觉属于一般知觉,它的主要包括A. A 空间知觉B. B 形状知觉C. C 运动知觉D. D 角色知觉E. E 时间知觉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空间知觉, C 运动知觉, E 时间知觉题目13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关于对气质在组织管理和思想教育方面的运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 A 扬长避短,发挥特长B. B 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C. C 注意互补,协调关系D. D 认识差异,关注健康E. E 因人而异,管理教育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B 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 C 注意互补,协调关系, D 认识差异,关注健康, E 因人而异,管理教育题目14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包括A. A 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B. B 相似性与同质C. C 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D. D 能力与专长E. E 仪表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 B 相似性与同质, C 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 D 能力与专长, E 仪表题目15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合理的领导素质结构应当包括A. A 年龄结构B. B 知识结构C. C 智能结构D. D 心理结构E. E 资历结构 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年龄结构, B 知识结构, C 智能结构, D 心理结构题目16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根据主体和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一般把情绪划分为A. A 快乐B. B 悲哀C. C 愤怒D. D 恐惧E. E 喜悦 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快乐, B 悲哀, C 愤怒, D 恐惧题目17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空间知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征与空间关系的认识,其主要包括A. A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B. B 物体的方向位置的知觉C. C 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D. D 立体知觉E. E 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对物体大小的知觉, B 物体的方向位置的知觉, C 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 D 立体知觉, E 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题目18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下列选项中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A. A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B. B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C. C 奥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ERG )理论”D. D 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E. E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B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C 奥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ERG )理论”, D 麦克莱兰的“成就需要理论”题目19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题干卢梭索根据绩效要求与时间结构将员工心理契约分为A. A 交易型B. B 平衡型C. C 过渡型D. D 关系型E. E 制约型 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交易型, B 平衡型, C 过渡型, D 关系型题目20正确获得4.00分中的4.00分 题干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A. A 工作专门化B. B 部门化C. C 命令链D. D 控制跨度E. E 正规化反馈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工作专门化, B 部门化, C 命令链, D 控制跨度, E 正规化题目21正确获得3.00分中的3.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管理方格图中的1.9型管理方式,也称作乡村俱乐部型管理。
管理学原理第8讲:变革、压力与创新管理
![管理学原理第8讲:变革、压力与创新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6b622aaf45b307e871970b.png)
员工拒绝变革的一般心理行为特征
1)持续性的减少产量或延长交货期; 2)不断向组织发出怒言、争吵的行为; 3)罢工、无故旷职或怠工; 4)寻找各种理由来表示变革将导致无法正常工 作,导致工作质量下降; 5)产品品质变差; 6)工作漫不经心、糟蹋材料,以及冷漠、逃避 或脱离工作。
• 参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减低对组织变革抗拒的技术 对组织变革抗拒的技术 革抗拒的技
• 管理者面临着持续的变化
区 别
• “静水行船 观(“Calm 静水行船”观 静水行船 waters”metaphor) • 前提假设:环境的稳定 前提假设: 性与可预见性 • 平和环境中的偶然干扰 • 汽车制造、石油勘探、 银行、出版、电信、航 空(曾经) (曾经) • “激流泛舟 观(“White激流泛舟”观 激流泛舟 water rapids” metaphor) • 前提假设 前提假设:环境的不确 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 管理者面临不断的变 化,剧烈的组织变革。 • 妇女时装、计算机软件 行业(一直) (一直)
组织方面 角色模糊、角色冲突 工作超负荷 技术进步 流程再造、紧缩、重构
如何减轻压力: 如何减轻压力:压力管理
• 压力一般会通过三种基本途径表现:生理、心理和行为。 压力一般会通过三种基本途径表现:生理、心理和行为
• 普通人如何减轻压力: 普通人如何减轻压力:
• 生活中注意一张一弛。 生活中注意一张一弛。 • 人力资源筹划要科学地选择职业。要做自己有兴趣做,有能 力做,愿意做的事,这样,苦亦甜,累亦甘。 • 自我良性暗示,多回忆一些过去成功的经历。 自我良性暗示,多回忆一些过去成功的经历。 • 多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或是旅游。 多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或是旅游。 • 多与朋友家人导师交流、倾诉。 多与朋友家人导师交流、倾诉。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de501454a7302768e99395f.png)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1961)---------------------------------------------------------伦西斯·利克特(Rensis Likert)是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曾于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得文学学土学位,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他是在领导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卓有影响的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创始人和首任领导者,其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主要在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等方面。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管理的新模式》(1961)、《人群组织:它的管理及价值》(1967)以及《管理冲突的新途径》(1976与人合作)等。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以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自1947年以来进行的数十项研究成果为依据,总结了美国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和部分成绩出众的管理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并且比较详细系统地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机构。
在此基础上,利克特于1967年提出了领导的四系统模型,即把领导方式分成四类系统: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参与式的民主领导。
他认为只有第四系统——参与式的民主领导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领导,才能正确地为组织设定目标和有效地达到目标。
在此,我们主要介绍利克特提出的管理新模式。
利克特和他的同事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认为在60年代的高效企业和政府部门由于环境的变化,正在创造一种不同于5O年代管理系统的新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
这种新型管理系统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组织成员对待工作,对待组织的目标,对待上级经理采取积极和合作的态度;他们互相信任,与组织溶于一体。
2.组织的领导者采用各种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首要是让员工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鼓励组织成员不断进步,取得成就,承担更大责任和权力,争取受表扬和自我实现。
同时也要让员工有安全感,发挥自己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管理学02-第二章 管理的新范式
![管理学02-第二章 管理的新范式](https://img.taocdn.com/s3/m/4e629f0ccc7931b765ce153d.png)
1-5
管理学的新范式——管理概述
管理的要素
组织目的
管理主体
管理客体
组织环境
管理的要素
1-5
管理学的新范式——管理概述
管理的性质
1. பைடு நூலகம். 3.
管理是一门科学 管理也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学科
1-5
管理学的新范式
管理思想的回顾
1. 2.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概述 西方管理思想的概述
1-5
管理学的新范式——管理思想的回顾
控制
哈罗德•孔茨的管理学体系
1-6
管理学的新范式——管理学知识体系的回 顾和评述
第二代管理体系
全球化 社会责任
组织
计划
领导
控制
罗宾斯的管理体系
1-6
管理学的新范式——管理学知识体系的回 顾和评述
管理学原有体系的局限
关注运营效率、成本和质量,忽视创新
管理学原有体 系的局限
关注控制,忽视员工的自我管理和创造力 关注组织内,忽视组织间
2
管理学
第一篇 管理的环境与范式 第二章 管理的新范式
管理学的新范式
1.
第一代管理体系:以经济人为假设
2.
3.
第二代管理体系:以社会人为假设
第三代管理体系:以知识人为假设
——陈劲
1-4
学习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
1. 2. 3. 4.
学习管理的本质 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化 充分理解管理学的经典体系 充分掌握管理学新范式的指导原则和逻 辑结构
1. 2. 3.
4.
5.
从运营导向到创新导向 从封闭视角到开放视角 从主观管控到自我管理和组织民主 资源与能力的协同 经济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读《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有感
![读《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42c3c9373968011ca30091fd.png)
读《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有感伦西斯、利克特是美国现代行为科学家,生于1903年,逝于1981年。
利克特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的研究工作。
以利克特为首的美国密执安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从1947年开始,通过对大量企业的调查访问和长期试验研究,提出了领导行为的理想类型和与此相关的三种基本概念。
这些研究成果后来写进了《管理的新模式》这本书中,这些研究成果也被叫作“密执安研究”。
《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是利克特早期的重要作品,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详细、系统的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机构。
书中提出的“支持关系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经过了一系列实践的检验,证明确有其明显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密执安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是着眼于提高和发挥企业组织中人的能力,在利克特看来,企业活动的中心在于改善对人的组织或者说企业管理的中心在于如何管理人,这一点影响着企业活动的一切方面。
利克特提出了领导类型的八个方面特征:领导过程、激励过程、交流沟通过程、相互作用过程、决策过程、目标设置过程、控制过程、绩效目标.并根据上面的八个特征,归纳出4种领导方式,也被称作四种系统,即:1、专制的命令型。
特点:权利高度集中在上层。
2、温和的命令型。
特点:权利控制在最上层,授予中下层部分权利。
3、协商型管理。
特点:决定权在上层,上层领导对下属人员有相当程度的信任。
4、参与型管理。
特点:上级对下属人员完全相信,工作问题可以自由的交换意见,上级都尽量听取和采纳下属人员的意见。
以参与决策、经济报酬、自助的设定目标并自我评价等手段充分调动下属人员,各类成员对组织目标都有真正的责任感,并积极行动起来促其实现。
这是利克特所倡导的方式(系统),多年以后,利克特在回顾领导理论发展时,断言他所主张的第四方式(系统),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利克特认为,在所有的管理工作中,对人的领导是最重要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都取决于它。
管理制度新模式
![管理制度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a86283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b.png)
管理制度新模式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其管理制度,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提高运营效率。
传统的管理制度可能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管理制度模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一种新的管理制度模式,并探讨其潜在的优势和挑战。
一、新模式的概念新模式是一种以传统管理制度为基础,结合了现代创新理念和科技手段的管理体系。
这种管理制度模式在管理理论和实践上有着较大的突破,能够更好地适应当今快节奏的商业环境。
二、新模式的优势1. 弹性化新模式的管理制度更加弹性化,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特点进行灵活调整。
这种弹性化的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帮助企业快速响应竞争和客户需求。
2. 数据驱动新模式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将数据驱动理念融入到管理决策中。
企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更准确地了解市场和客户,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3. 创新激励新模式的管理制度注重激励和创新,鼓励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案,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
这种管理模式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激发其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 扁平化新模式的管理制度更加扁平化,减少了冗余的管理层级和程序,加速信息流通和决策过程。
这种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使企业更加灵活高效。
5. 智能化新模式的管理制度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许多管理流程的智能化。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自动化处理客户反馈和问题解决,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新模式的应用新模式的管理制度可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企业,尤其是那些注重创新和快速发展的企业。
例如,科技公司、互联网企业、创业公司等都可以通过引入新模式的管理制度,加速创新和发展。
在应用新模式的管理制度时,企业需要充分考虑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阶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此外,企业还需要关注员工培训和文化建设,确保员工能够顺利适应新的管理制度,发挥最大潜力。
管理新模式
![管理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f5b90d20aaea998fcc220e62.png)
管理新模式:个性化公司作者:发布日期:2011-4-7 点击数:30早期的企业,人只是提高效率的工具。
到大型事业部制企业,人被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
尤其是经济学中对人的抽象平均化倾向,使企业只有“劳动力”,而不是活生生的人。
迄今的管理学理论中,尽管口口声声以人为本,但因为人的能力和性格千差万别,人的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无法在理论上说明“人”。
正如曾在ITT公司担任过CEO的哈罗德·杰宁(Harold Geneen)指出的:“大部分新公司的结构和体系中充斥着日趋复杂的管理政策和程序,设计它们的目的是用来最大程度地削减个人特性,从而使劳动力成为像资本资源一样可预知和可控制的要素。
”这就是高沙尔批评的“组织人”。
针对这一问题,管理学术界一直在寻求“突围”方向。
对此,高沙尔写出了具有前瞻性的《个性化公司》一书,在人本原理上有所突破。
激发员工的能动性:建立对员工的信任感高沙尔认为,要从“组织人”管理模式中解脱出来,就必须激发员工的能动性,把管理逻辑从员工只是可替代的“零部件”转移到员工是有待挖掘的价值上。
他发现,能够发挥人员积极性的企业具有三个特征。
员工对自己工作的主人翁意识。
在事业部制下,授权和控制是相辅相成的。
严密的检查和控制强化了基层向上负责,压抑了员工的自主精神。
为了化解这种矛盾,就需要改变组织的沟通模式,修正组织原理,真正让员工自己当家作主,让员工能感到来自组织的信任。
比如3M公司,员工的创新可以组建项目组,项目组成功之后可以发展为部门,进而有机会组建独立的事业部。
这种管理思维与传统的不一样,原因在于“它完全扭转了传统的鼓励高层管理者对下属行使权力并保持控制的观念,而代之以鼓励管理层激发基层活力并支持其创新精神的组织观念”。
需要指出,具有相同组织结构的公司,并非具有一样的管理模式。
都是等级结构,管理效果却不一样。
高沙尔指出,在ABB和西屋公司中都有着刻板的组织结构,“有点等级森严、官僚气息浓厚的味道”,但是在管理上却存在着重大差别。
经典管理书籍推荐
![经典管理书籍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e11427e958fafab069dc0294.png)
经典管理书籍推荐经典管理书籍推荐1、一般管理《经理的职能》————(1938)巴纳德《动态的行政管理》————(1941)帕克.福列特《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1949)法约尔《管理的原理与实践》————(1953)布鲁克《管理的实践》————(1954)德鲁克《管理工作的实质》————(1973)明茨伯格《管理:任务、职责和实践》————(1974)德鲁克《管理》————(1985)杰林和莫斯考《艰难的管理》————(1990)帕斯卡尔《独树一帜!》————(1993)塞姆勒2、管理方法《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1832)巴比奇《科学管理原理》————(1911)泰勒《动作研究》————(1911)吉尔布雷斯《专业化管理》————(1973)路易斯.埃兰3、质量管理《质量是免费的》————(1979)克罗斯比《走出危机》————(1982)戴明《质量的计划》————(1988)朱兰4、营销管理《营销中的改革创新》————(1962)列维特《营销管理》————(1967)科特勒《颠峰表现者:商业的新英雄》————(1986)加菲尔德《真理时刻》————(1987)卡尔松《建立一条顾客链》————(1990)施纳博格5、组织《进步中的工业》————(1931)穆尼和雷利《组织的科学原则》————(1938)厄威克《社会与经济组织理论》————(1947)韦伯《个性与组织》————(1957)阿基里斯《帕金森定律》————(1958)帕金森《我在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年代》————(1963)斯隆《彼得原理》————(1969)彼得和赫尔《提升组织》————(1970)汤赛德《理解组织》————(1976)汉迪6、管理者《管理的新模式》————(1961)利克特《管理方格图》————(1964)布莱克和穆顿《理性管理者》————(1965)凯佩勒赫特里高《官僚主义的一般性原理》————(1976)雅克斯《称职的管理者》————(1982)博亚茨《一分钟经理》————(1982)布兰查德7、领导《君王论》————(1513)马基雅维里《我的生活和工作》————(1923)福特《管理行为》————(1947)西蒙《一个企业和他的信念》————(1963)沃特森《领导和有效管理》————(1974)菲德勒和钱姆斯《领导》————(1978)彭斯《情景领导》————(1984)赫西《领导者:掌管的策略》————(1985)本尼斯和纳纽斯《追求繁荣》————(1988)松下幸之助《管理的奥妙》————(1990)赞勒尼克8、组织行为《产业文明的人类问题》————(1933)梅奥《组织人》————(1956)怀特《企业的人事方面》————(1960)麦格雷戈《企业的行为理论》————(1963)赛叶特和马奇《组织内学习》————(1978)阿基里斯和施翁《行动学习》————(1979)瑞万斯《管理队伍:他们成败的原因》————(1984)贝尔宾9、竞争《孙子兵法》————(公元前500年)孙子《竞争战略》————(1980)波特《重建我们的竞争优势》————(1884)海涅斯和威怀特《与时间竞争》————(1990)斯道克赫豪特《国家的竞争优势》————(1990)波特10、激励《激励因素》————(1959)赫茨伯格《激励与个性》————(1954)马斯洛《Z理论》————(1981)大内主要的参考书(文化)《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1937)卡耐基《公司文化》————(1982)迪尔和肯尼《组织文化与领导》————(1985)沙因11、战略《战略与结构》————(1962)钱德勒《公司战略》————(1965)安索夫《战略家的思想》————(1982)大前研一《战略与风格》————(1987)古尔德和坎布尔《公司层次的战略》————(1994)吉尔德,亚力山大和坎贝尔《战略计划的兴衰》————(1994)明茨伯格《为未来而竞争》————(1994)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12、环境《国富论》————(1776)斯密《临时社会》————(1968)贝尼斯《不连贯的年代》————(1969)杜拉克《第三次浪潮》————(1980)托夫勒《大趋势》————(1982)奈斯比特《在聪明的机器年代》————(1988)苏伯夫《非理性的年代》————(1989)汉迪《改变世界的机器》————(1990)沃玛特、琼斯和鲁斯13、变革《革新的管理》————(1961)伯恩斯和斯道克《小既是美》————(1973)舒马赫《追求卓越》————(1982)彼得斯和沃特曼《变革大师》————(1983)坎特《混乱中的壮大》————(1987)彼得斯《第五项修炼》————(1990)圣吉《变革的力量》————(1990)科特《管理的解放》————(1992)沙因《重造企业》————(1993)钱匹和汉默《建立并延续》————(1995)科林斯和波里斯14、全球化《日本企业管理艺术》————(1981)帕斯卡尔和阿索斯《三位一体的力量》————(1985)大前研一《超越界限的管理》————(1989)巴特列特赫高沙尔《没有国界的世界》————(1990)大前研一《跨越文化的浪潮》————(1993)琼潘纳斯15、其它《横向思维的运用》————(1967)博诺《当巨人跳舞时》————(1989)坎特=======================================================管理学参考书目关键词:管理学书籍市场营销《管理学》1. 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译版,1997年/ 20 03年。
30部必读管理学经典.doc
![30部必读管理学经典.doc](https://img.taocdn.com/s3/m/e04f740c31126edb6f1a1080.png)
30部必读管理学经典1、<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美国(1856-1915)2、<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韦伯-德国(1864-1920)3、<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美国(1886-1961)4、<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法约尔-法国(1841-1925)5、<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梅奥-美国(1880-1949)6、<企业中人的方面> 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7、<个性与组织> 阿吉里斯-美国(1923- )8、<如何选择领导模式> 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9、<管理决策新科学> 西蒙-美国(1916-2001)10、<伟大的组织者> 戴尔-美国(1914- )11、<管理的新模式> 利克特-美国(1903-1981)12、<营销管理> 科特勒-美国(1931- )13、<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菲德勒-美国(1922- )14、<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西肖尔-美国(1915-1999)15、<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16、<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卡斯特-美国(1924- )17、<经理工作的性质> 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 )18、<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杜拉克-美国(1909- )19、<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孔茨-美国(1908-1984)20、<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21、<竞争战略> 波特-美国(1947- )22、<Z理论> 大内-美国(1943- )23、<转危为安> 戴明-美国(1990-1993)24、<总经理> 科特-美国(1947- )25、<追求卓越> 彼得斯-美国(1942- )26、<领导者:成功谋略> 本尼斯-美国(1925- )27、<巨人学舞> 坎特-美国(1943- )28、<第五项修炼> 圣吉-美国(1947- )29、<企业再造汉默-美国(1948- )30、<基业长青> 柯林斯-美国(1958- )1、<科学管理原理> 泰罗-美国(1856-1915)2、<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理论> 韦伯-德国(1864-1920)3、<经理人员的职能> 巴纳德-美国(1886-1961)4、<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法约尔-法国(1841-1925)5、<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 梅奥-美国(1880-1949)6、<企业中人的方面> 麦格雷戈-美国(1906-1964)7、<个性与组织> 阿吉里斯-美国(1923- )8、<如何选择领导模式> 坦南鲍姆-美国(1915-2003)9、<管理决策新科学> 西蒙-美国(1916-2001)10、<伟大的组织者> 戴尔-美国(1914- )11、<管理的新模式> 利克特-美国(1903-1981)12、<营销管理> 科特勒-美国(1931- )13、<让工作适合管理者> 菲德勒-美国(1922- )14、<组织效能评价标准> 西肖尔-美国(1915-1999)15、<再论如何激励员工> 赫茨伯格-美国(1923-2000)16、<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 卡斯特-美国(1924- )17、<经理工作的性质> 明茨伯格-加拿大(1939- )18、<管理:任务、责任、实践> 杜拉克-美国(1909- )19、<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孔茨-美国(1908-1984)20、<杰克·韦尔奇自传> 杰克·韦尔奇-美国(1935-)21、<竞争战略> 波特-美国(1947- )22、<Z理论> 大内-美国(1943- )23、<转危为安> 戴明-美国(1990-1993)24、<总经理> 科特-美国(1947- )25、<追求卓越> 彼得斯-美国(1942- )26、<领导者:成功谋略> 本尼斯-美国(1925- )27、<巨人学舞> 坎特-美国(1943- )28、<第五项修炼> 圣吉-美国(1947- )29、<企业再造汉默-美国(1948- )30、<基业长青> 柯林斯-美国(1958- )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第8章变革与创新管理
![管理学,罗宾斯,9版,中文第8章变革与创新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fcecec6c85ec3a86c2c5aa.png)
• 注重结果甚于手段
• 强调开放系统
• 提供正反馈
2021/5/11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8-29
人力资源和创新
2021/5/11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8-30
2021/5/11
压力的症状 行为
对工作的不满意 焦虑 易怒 厌倦 拖延
生产力、缺勤、员工流动率的变
化
饮食习惯的变化
吸烟或饮酒量增加
讲话速度加快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烦, In躁c. 、失眠
8-20
减轻压力
2021/5/11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 • 政府法律和规章 • 技术 • 劳动力市场波动 • 经济变化
2021/5/11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8-5
内部力量
• 组织战略 • 劳动力构成情况 • 员工态度
2021/5/11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组织发展:管理层为了改变组织的某一 方面会做出一系列努力
2021/5/11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8-11
组织发展尝试
1.调查反馈 2.过程咨询 3.团队建设 4.群体间发展
2021/5/11
Copyright © 2015 Pearson Education, Inc.
英国
学习型组织——21世纪管理的新模式
![学习型组织——21世纪管理的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8ef358a71fe910ef12df895.png)
学习型组织——21世纪管理的新模式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不论遵循什么理论进行管理,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类是“等级权力控制型”;另一类是“非等级权力控制型”,即我们要研讨的“学习型企业”。
所谓“等级权力控制型”企业,它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的纵向线性系统,它强调“制度+控制”,使人“更勤奋地工作”,达到企业产值、利润增高的目标。
所谓“学习型”企业,它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对顾客负责的扁平化的横向网络系统,它强调“学习+激励”,不但使人勤奋工作,而且尤为注意使人“更聪明地工作”,它以增强企业的学习为核心,提高群体智商,使员工活出生命意义,自我超越,不断创新,达到企业财富速增、服务超值的目标。
正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财星》杂志指出的那样:90年代成功的企业是构建成学习组织的企业。
为什么学习型企业优于等级权力控制型企业呢?等级权力控制管理在工业经济时代前期发挥了有效的作用,它对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和有效指挥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在工业经济后期,尤其是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后,这种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在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瞬息万变的形势下竞争取胜的需求。
企业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们都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强调企业的领导者主要精力是当好三个角色:一是优良系统的设计师;二是共同愿景的仆人;三是好教练。
强调企业员工要依靠团队学习和共同愿景自我引导,使整个企业成为充满学习和创造力的系统,这样才能不断自我超越,不断向极限挑战,从而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鲜明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变化的要求。
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后,环境变迁的速度加快,知识已变为竞争的主要武器,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已不再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因素,而是创新力、学习力以及反应力速度的较量。
《管理学 》课件第8章
![《管理学 》课件第8章](https://img.taocdn.com/s3/m/9ca5c33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4.png)
【小链接】 哈默和钱皮是20世纪90年代再造管理理论的倡导者之一。事实上, “再造”一词并非由哈默首创,托马斯·达文波特最早在《斯隆管理评 论》上的一篇论文中启用了这个概念,但它吸引大量关注则始于1990年 7月《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再造:不是自动化改造,而是推倒重来》, 哈默在这篇文章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诠释。1980年代,迈克尔· 哈默还 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位普通的计算机教授,在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 推动下,他与Index Consulting集团的詹姆斯·钱皮(James Champy)合伙建 立了CSC指数咨询公司,致力于将计算机的普及化导入日常的商业过程。 当时有很多公司担心计算机化并不能通过节省时间和金钱来提高效率。 针对这种疑虑,哈默明确地指出,计算机化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但前 提是公司必须在运作上进行广泛深入的革新。公司现有的各职能部门通 常会成为革新的绊脚石,不仅毫无用场,而且耗费人力财力。在哈默看 来,公司通常需要被彻底肢解以后再重新组合,以获得新生,他们将这 种变化过程命名为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
2. 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 一个组织中,管理者是决策的制定者和组织资源的分配 人。在组织变革中,管理者必须要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是否 具备足够的决策、组织和领导能力来应对未来的挑战。因此, 管理者一方面需要调整过去的领导风格和决策程序,使组织 更具灵活性和柔性,另一方面,管理者要能根据环境的变化 要求重构层级之间、工作团队之间的各种关系,使组织变革 的实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詹姆斯·钱皮是公认的研究业务重组(business reengineeing)、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和企业复兴 (corporate renewal)等管理问题的世界权威。钱皮曾经担任过 CSC咨询集团的总裁,并且是CSC Index国际管理咨询公司 的创始人之一,曾在PBS商务频道主持节目,并给《福布 斯》、《销售与营销管理》等杂志撰写专栏文章。詹姆 斯·钱皮是一个能够抓住现实变革根本的管理大师,所以, 才会有那么多人在聆听他的声音、关注他的言行。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 共4页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 共4页](https://img.taocdn.com/s3/m/dc528c6f25c52cc58bd6be30.png)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伦西斯利克特(Rensis Likert)是美国现代行爲科学家,曾於美国密执安大学获得文学学土学位,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他是在领导学和组织行爲学领域卓有影响的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创始人和首任领导者,其对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主要在领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等方面。
他的主要着作包括《管理的新模式》(1961)、《人群组织:它的管理及价值》(1967)以及《管理冲突的新途径》(1976与人合作)等。
利克特的管理新模式以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自1947年以来进行的数十项研究成果爲依据,总结了美国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趋势和部分成绩出衆的管理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并且比较详细系统地阐述了“支援关系理论”和以工作集体爲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机构。
在此基础上,利克特於1967年提出了领导的四系统模型,即把领导方式分成四类系统: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协商式的民主领导和叁与式的民主领导。
他认爲只有第四系统──叁与式的民主领导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领导,才能正确地爲组织设定目标和有效地达到目标。
在此,我们主要介绍利克特提出的管理新模式。
利克特和他的同事经过大量调查研究,认爲在60年代的高效企业和政府部门由於环境的变化,正在创造一种不同於5O年代管理系统的新的管理方式,其核心是如何有效地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
这种新型管理系统通常具有以下特徵:1 组织成员对待工作,对待组织的目标,对待上级经理采取积极和合作的态度;他们互相信任,与组织溶於一体。
2 组织的领导者采用各种物质和精神鼓励的办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首要是让员工认识到自我的重要性和价值,例如鼓励组织成员不断进步,取得成就,承担更大责任和权力,争取受表扬和自我实现。
同时也要让员工有安全感,发挥自己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当然,物质刺激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3 组织中存在一个紧密而有效的社会系统。
这个系统由互相联结的许多个工作集体组成,系统内充满协作、叁与、沟通、信任、互相照顾的气氛和群体意识,资讯畅通,运转灵活。
2020年管理心理学形考一参考答案.pptx
![2020年管理心理学形考一参考答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b2f1f74ff18583d048645921.png)
反馈
反馈
正确答案是:B.工作能力曲线
正确答案是:D.1920-1950 年代
题目 8
题目 6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标记题目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题干
比纳—西蒙量表制成于
创新的基础是
A. A.1908 年 B. B.1911 年
A. A.知识 B. B.思考 C. C.实践 D. D.鼓励
反馈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标记题目
题干
对物知觉属于一般知觉,它的主要包 括
正确答案是:D.激发力量
题目 11
正确 获得 4.00 分中的 4.00 分
标记题目
A. A 空间知觉 B. B 形状知觉
C. C 运动知觉 D. D 角色知觉
E. E 时间知觉
3
学海无 涯
反馈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A 空间知 觉, C 运动知觉, E 时间知觉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30
题目 28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标记题目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标记题目
题干
题干
决策是领导者管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也是领导职能的主要内容。 选择一项:
对
某些心理学家还认为,冲突可以满足 许多人固有的“挑衅性”。 选择一项:
对 错
对 错
反馈
答对了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 25
正确 获得 3.00 分中的 3.00 分
标记题目
题干
战胜挫折的方法之一是对挫折者的攻 击行为采取严惩的态度。 选择一项: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新兴模式有哪些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新兴模式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85ffd055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2.png)
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新兴模式有哪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管理理论不断演进,新兴模式层出不穷。
这些新模式为企业提供了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些企业管理理论中的新兴模式。
一、敏捷管理模式敏捷管理是一种能够快速响应变化、灵活适应不确定性的管理模式。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企业往往遵循严格的计划和流程,一旦出现变化,调整起来较为困难。
而敏捷管理强调快速迭代、持续改进和团队协作。
敏捷团队通常由跨职能的成员组成,他们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在短时间内交付有价值的成果。
通过频繁的沟通和反馈,团队能够及时调整方向,确保项目始终朝着目标前进。
例如,在软件开发领域,敏捷开发方法如 Scrum 和 Kanban 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团队将大项目分解为多个小的迭代周期,每个周期都能产生可工作的软件产品,并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优化。
敏捷管理不仅适用于技术领域,在其他业务领域如市场营销、产品研发等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它能够帮助企业更快地推出新产品、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据优势。
二、数字化管理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趋势。
数字化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企业运营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企业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市场趋势、客户需求和内部运营情况。
基于这些数据,企业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和效益。
例如,企业可以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来管理客户信息,分析客户行为和偏好,从而实现精准营销。
在供应链管理中,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实时监控库存水平、优化物流配送,降低成本和风险。
此外,数字化管理还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协同工作。
通过在线办公平台、项目管理工具等,员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平台化管理模式平台化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价值共创和共享。
管理学名著导读-8-管理的新模式
![管理学名著导读-8-管理的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9ff3d42c850ad02de804163.png)
利克特先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学习工程学,但最后却在 1922 年获得了社会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文学士学位。 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32 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 位。 1930~1935 年,利克特任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之后在 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任人寿保险机构管理研究协会董事 1939 年,利克特受聘于农业经济局下属的计划调查处, 在该处工作时他发展了谈话、编码和取样调查等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战时情报处工作,研究公众 态度、公众体验和公众行为等课题。
31
13
温和独裁式
协商式
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 的建议;通常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与 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用处罚的办法和让 员工参与管理的办法来激励下属;既使下情 上达,又使上情下达;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 主要的政策和运用于一般情况的决定,但让 较低一级的主管部门去作出具体的决定,并 采用其他一些方法商量着办事。
12
专权独裁式
主管人员发布指示,决策中没有下属参与; 主要用恐吓和处分,有时也偶尔用奖赏去激 励人们;惯于由上而下地传达信息,把决策 权局限于最高层;等等。 用奖赏兼某些恐吓及处罚的方法去鼓励下属; 允许一些自下而上传递的信息;向下属征求 一些想法与意见,并允许把某些决策权授予 下属,但加以严格的政策控制。
“以员工为中心”(Employee - centered) 的领导
重视人员行为反应及问题。利用群体实现目标, 给予组织成员较大的自由选择的范围。
10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经过比较研究,利克特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 高生产效率和低生产效率的部门,职工的士 气可能无差别; 2. 部门领导者凡是关心职工的,生产效率就高; 经常施加压力的,生产效率则低; 3. 部门领导者与下级和职工接触多的,生产效 率就高;反之生产效率则低; 4. 部门领导人注意向下级授权,听取下级意见 并让他们参与决策的,生产效率就高;相反, 采取独裁领导方式的,生产效率则低。
企业管理的新模式
![企业管理的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77b1a2ddd36a32d737581d4.png)
企业管理的新模式—知识管理[摘要]阐述知识管理产生的历史必然和知识型企业的标志以及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新特征。
重点论述知识管理的涵义及其实施办法和企业实践。
[关键词]企业管理;知识管理;知识企业;特征管理伴随着人类有组织的生产活动而出现和发展,过去相当长的进期内,管理的科学性及其本质上所具有的人文主义因素使之成为一门科学。
知识经济的到来。
不仅迅速改变着世界经济的增长方式,而且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以及组织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面向知识经济的企业管理也从工业社会的市场管理,向今天及未来的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
一、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管理发展的历史必然当前世界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知识作为一种独特而又无限的资源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依靠资本积累转向依赖于知识积累与更新,知识管理开始作为企业管理的新模式而悄然兴起。
1、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的转变知识经济是在工业经济高度发展后的一个新的经济阶段。
将传统的工业经济与现代的知识经济比较,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较大的差异。
(1)要素的角度而言,知识已经成为现在及未来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对经济的增长作用超过了物质的作用。
目前美国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无形资产超过总资产的一半以上,知识经济已成为一种新经济形态;传统的工业经济则是建筑在大量有形资产起决定作用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形态。
(2)结构的角度而言,知识经济的基本理念是科学、合理、综合、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为主体的知识产业成为经济的主体,它是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同时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工业经济则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环境容量用之不竭的假设上,甚至以自然掠夺为目的的一种经济结构。
(3)济是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历史必然,在这个阶段,人类正逐渐摆脱“短缺经济”时代,转向开发无限的人力资源—人脑中的智慧。
知识经济时代提供了一个创造充裕经济的平台,为人类的发展孕育的机遇和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jor Works
《管理的新模式》(1961年)
《人群组织:它的管理及价值》(1967) 《管理冲突的新途径》(1976与人合作)
7
核心要义
《管理的新模式》一书是利克特早期 的重要著作。该书以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 所自1947年以来进行的数十项研究成果为 依据,提出了一种“新型管理原理”,并 比较详细、系统地阐述了“支持关系理论” 和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结构。
17
对人的激励形式有四种,即经济激励、 自我激励、安全激励和创造激励。只有 按照这些激励形式进行管理,才能完成 既定的任务,而参与型管理方式正是按 照这种需要建立起来的。
11
主要内容
——四种领导管理方式
利克特根据大量的企业调查研究,总结 出了主要的四种类型的领导方式,即四 个系统:
1. 2. 3. 4. 专权独裁式(exploitative authoritative) 温和独裁式(benevolent authoritative) 协商式(consultative) 参与式(participative)
5
作者生平
1946 年,利克特受密歇根大学之邀,建立社 会调查研究中心。该中心与后来增加的三个中 心一起合并为社会研究所,利克特担任该所所 长,一直到他 1970 年退休为止。 退休后,利克特建立了一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咨询机构,称作伦西斯· 利克特服务社,将他 的研究成果实际应用于管理和组织领域,直到 去世。
“以员工为中心”(Employee - centered) 的领导
重视人员行为反应及问题。利用群体实现目标, 给予组织成员较大的自由选择的范围。
10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经过比较研究,利克特得出以下几条结论: 1. 高生产效率和低生产效率的部门,职工的士 气可能无差别; 2. 部门领导者凡是关心职工的,生产效率就高; 经常施加压力的,生产效率则低; 3. 部门领导者与下级和职工接触多的,生产效 率就高;反之生产效率则低; 4. 部门领导人注意向下级授权,听取下级意见 并让他们参与决策的,生产效率就高;相反, 采取独裁领导方式的,生产效率则低。
12
专权独裁式
主管人员发布指示,决策中没有下属参与; 主要用恐吓和处分,有时也偶尔用奖赏去激 励人们;惯于由上而下地传达信息,把决策 权局限于最高层;等等。 用奖赏兼某些恐吓及处罚的方法去鼓励下属; 允许一些自下而上传递的信息;向下属征求 一些想法与意见,并允许把某些决策权授予 下属,但加以严格的政策控制。
《管理的新模式》 New Patterns of Management
伦西斯 • 利克特 Rensis Likert
1
New Patterns of Management
一种“新型管理原理”的提出 第一次提出“领导水平取决于领导方 式”的著作
以领导方式提升领导水平的应用理论
2
名家点评
《管理的新模式》中提出的“支持关 系理论”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其原因在 于理论源于企业管理实践的研究,更在于 利克特始终坚信并坚持的:“管理以人为 中心”。
13
温和独裁式
协商式
主管人员在做决策时征求、接受和采用下属 的建议;通常试图去酌情利用下属的想法与 意见;运用奖赏并偶尔兼用处罚的办法和让 员工参与管理的办法来激励下属;既使下情 上达,又使上情下达;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 主要的政策和运用于一般情况的决定,但让 较低一级的主管部门去作出具体的决定,并 采用其他一些方法商量着办事。
领导 下级对领导人 下级感到与领导人 在解决工作问题方面领导人 征求和采纳建议的程度 风格 的信心与信任 在一起的自由度 专权 毫无信心与 独裁 信任 式
根本没有自由 很少采纳下属的意见和建议 奖惩措施
恐吓、威胁 和偶然报酬 报酬和有形 无形的惩罚
温和 有点信心与 独裁 信任 式
协商 有较大信心 式 与信任 参与 有充分的信 式 心与信任
只有非常少一点 的自由
有时采纳下属的意见和建议
有较大的自由
一般能听取下属各种意见和 报酬和偶然 建议并积极采纳 惩罚 经常听取下属意见和建议总 优厚报酬启 是积极采纳和运用这些意见 发自觉 和建议
16
有充分的自由
利克特发现,那些采用“参与式”管 理方法去从事管理活动的管理人员,一般 都是极有成就的领导者,以此种方法来管 理的组织,在制定目标和实现目标方面是 最有成绩的。他把这些主要归之于员工参 与管理的程度,以及在实践中坚持相互支 持的程度。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 彼得· 德鲁克
3
作者简介
伦西斯 ·利克特( Rensis Likert,1903~1981)是在领导 学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卓有影响 的密执安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创 始人和首任领导者,其对管理 思想发展的主要贡献主要在领 导理论、激励理论和组织理论 等方面。
4
作者生平
利克特先就读于密歇根大学,学习工程学,但最后却在 1922 年获得了社会学和经济学专业的文学士学位。 后来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1932 年获得心理学博士学 位。 1930~1935 年,利克特任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之后在 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任人寿保险机构管理研究协会董事 1939 年,利克特受聘于农业经济局下属的计划调查处,在该处工作时他发展了谈话、编码和取样调查等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在战时情报处工作,研究公众 态度、公众体验和公众行为等课题。
14
参与式
主管人员向下属提出挑战性目标,并对他们 能够达到目标表示出信心;在诸如制定目标 与评价目标所取得的进展方面,让群众参与 其事并给予物质奖赏;既使上下级之间的信 息畅通,又使同级人员之间的信息畅通;鼓 励各级组织作出决定,或者将他们自己与其 下属合起来作为一个群体从事活动。
15
利克特的管理风格表
8
主要内容
——高效企业的特点
(一)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二)采用“工作集体”的组织结构方式 进行管理
(三)畅通无阻的信息交流渠道
9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利克特把领导者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以工作为中心”(Job - centered)的领导
任务分配结构化,严密监督,工作激励,依照详 尽的规定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