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 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高中生物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 2 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学习目标中心涵养1.用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1.经过解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明过程,理上。
解结构决定功能的基本见解,进一步领悟“假2.用假说—演绎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说—演绎法”。
( 重、难点 )2.经过对萨顿的思路解析,领悟并试一试运用3.说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 重点 )类比推理的科学研究方法。
一、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凭据1.萨顿的假说(1)内容: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达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照: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3)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考凭据(1)果蝇的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2)摩尔根经过将果蝇的眼色 ( 红色和白色 ) 基因定位在 X 染色体上,从而证了然基因在染色体上。
(3)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4)摩尔根新发现: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讲解1.基因分别定律的实质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别或组合是互不搅乱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相互分其余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判断对错 (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所用的实验方法相同。
() 2.染色体和基因其实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好多基因。
() 3.蝗虫的全部遗传物质都位于染色体上。
()4.非等位基因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5.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别而分别,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提示: 1.×萨顿的假说利用的是类比推理,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利用的是假说—演绎法。
2.√3.×蝗虫细胞的细胞质( 如线粒体 ) 中也含有少量遗传物质,这些遗传物质不存在于染色体上。
4.×有些非等位基因也能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5.√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假说一演绎解析1.实验现象——发现问题P F1F2红眼(雌)红眼(雌)红眼(雌) 2/4―→×3/4×―→红眼(雄)1/4白眼(雄)红眼(雄)白眼(雄) 1/42.理论解析——提出假说(1)果蝇的红眼、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A4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备课时间]:2012年3月12日[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能力目标:1.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关键] 理解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教学方法] 导学案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课型] 新课[课时按排] 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案一、预习目标指导学生预习,初步了解萨顿的假说,初步把握类比推理法,并尝试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预习内容1、萨顿的假说(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2)推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完整__性和___独立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果蝇的优点是:容易饲养,繁殖周期智短,有许多相对性状(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a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X 染色体上,而Y 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题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时
第一课时
教研组
生物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概述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并了解科学家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基因和染色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行为,存在一致性。本节课通过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涉及性染色体,与后续的伴性遗传有连贯性,需要学生掌握。
3.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的数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
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上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
同学们,时间到,接下来大家根据ppt上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ppt翻页至议的内容)
提问: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进入配子时有什么样的特征(同源、非同源)?
在形成配子时,基因进入配子有什么样的行为(等位、非等位)?
【旧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和基因的平行关系】
提问“思考(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在孟德尔提出他的遗传理论之后,其他科学家都带来了什么新的思考?
三、议min
1.快速核对思的答案,并解决错误;
2.除了回交,还有什么样的杂交组合可以验证摩尔根的解释?【火箭班】
3.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为什么?
4.(在ppt上用图片表示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学生思考配子的基因型有哪些?并回答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二教案:2.2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构建细胞减数分裂的结构与功能观。
2.科学思维: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萨顿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科学探究: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并能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4.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知识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和实验证据2、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在染色体上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探讨导入引导学生阅读“问题探讨”一栏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为什么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首先要确定一些染色体呢?为什么不能测定全部的46条染色体呢?(提示: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的区别在于:A.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的一半。
B.配子的染色体是由体细胞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组成的。
)一、萨顿的假说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9页萨顿假说,并思考一下基因和染色体有什么关系?并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老师请学生来回答填表,并引导学生思考填图。
结论:染色体和基因之间是平行关系推断:基因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方法:类比推理理解类比推理丽丽是某个中学九年级的学生,她最近偶然发现学校里有两个男孩长的很相似,行为举止也很像,下课后往同一个方向回家。
然后小明推测……提问:(1)丽丽会推测什么内容呢?(2)这个推测有没有理论依据?(3)这个推测一定正确吗?揭示类比推理的概念:像这样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属性上相同的现象,因而推断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推理方法称为类比推理。
由类比推理推断的结论不存在逻辑上的必然性,它的正确与否,还需要通过观察和来验证。
总结:一百多年前,美国生物学家萨顿就是运用了这种类比推理的方法,来研究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然后他和我们一样推断:基因在染色体上,这就是萨顿假说。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基因在染色体上》是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的重要内容包括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本节内容是在学完第一章《孟德尔的杂家实验一二》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学生已经对染色体和基因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染色体和基因的之间的关系还没有清晰的认识。
对学习一些遗传学的方法也具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还缺乏自主的进行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本节时老师需要不断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一系列的探索过程。
本节处于这一章节的中间部分,不仅综合前面学习的内容,也为后面学习伴性遗传和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节的内容至关重要。
二.学习者分析高二学生的年龄在15—16岁之间,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新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同时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也处于最敏感的时期。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药充分的抓住学习的这些心理特征,实施各种教学活动,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学活动中,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知识的层面上,处于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探究和自主学生的能力,对常用的一些探究遗传学的方法也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这些方法还是比较模糊。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②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能力目标①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学生能够认同用科学是需要不断的提出质疑,不断的探索的过程。
③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难点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②.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2.教学重点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②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五.教具PPT,挂图六教学策略问题式教学方法(PBL),探究式的教学法,合作式教学方法,讲述法。
七.教学思路1.引入(以问题探讨中的替换引入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2.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填一张关于染色体和基因行为的表格3.让同学们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测基因和染色体间的关系4.这种类比推理方法的不一定正确,引入摩尔根的实验。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二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示范教案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到19世纪,1866年孟德尔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人们意识到遗传因子(1900年,基因)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基因在哪里?二、讲授新课(一)萨顿的假说问题探讨: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个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系到了什么?孟德尔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同一性状的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替换后: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对相对性状的同源染色体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这个替换没有问题)一百多年前,萨顿在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时发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也就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同减数分裂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
由此推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尝试分析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真的位于染色体上吗?类比推理具有非必然性,萨顿的假说遭到同时代的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强烈质疑。
“我不相信孟德尔,更难以相信萨顿毫无事实根据的臆测,我更相信的是实验证据,我要通过确凿的实验找到遗传和染色体关系。
”摩尔根的这种大胆质疑,科学务实的研究精神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
(二)摩尔根的实验1. 实验材料:果蝇昆虫纲双翅目,体长3~4 mm。
在制醋和腐烂水果的地方常常可以看到。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
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推荐五篇]第一篇:高中生物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示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包括了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3个教学知识点。
在人类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索过程中,萨顿和摩尔根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活动、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领悟科学家独到的研究方法、缜密的思考、严谨的推理,进行探究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由于本节从上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引过来,所以在教学安排上思路如下:(1)通过回忆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观察哺乳动物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解,引导学生联想等位基因与同源染色体的行为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学生的这种疑惑源于头脑中的认知冲突,由认知冲突产生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接着引导学生把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重读分离定律,画含一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有一对等位基因)和含两对同源染色体(假设其上各有一对等位基因)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示意图,让学生强烈意识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落实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点的认同程度。
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并介绍萨顿的假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中,教师采取问题串的形式、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逐步揭开遗传的奥秘,最终证实基因的确位于染色体上。
通过介绍多种生物的染色体和基因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到一条染色体上应该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另外,还简要介绍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基因定位上的应用,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时代感,体现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4)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和基因水平上阐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最新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doc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⑶能力方面: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三、教学方法:列表比较法、对话法、探究法四、课时安排:2五、教学过程本试卷由http://www.21cnjy/供稿,下载更多教学资源,请登录********************************************************************欢迎访问中小学教育资源旗下系列网站!( 完全免费的教育资源网站,全部试题课件教案100000余个正在上传中...)--- ---主站(文章,综合试题)--- ---课件站(1-12年免费课件)--- ---学科站(1-12年单元同步教案、试题)--- ---博客站(中小学教育博客)欢迎访问FLASH动画城网站!( 少儿动画学习娱乐网8000余个少儿FLASH学习动画,欢迎光临!!!)--- ---╔------------------------------------------------------------╗┆免费教案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教育论文┆┆┆┆学生作文课件工具课件源码少儿动画┆┆┆┆英语学习电脑学习教育博客教学参考┆╚------------------------------------------------------------╝使用前请您先阅读以下条款,否则请勿使用本站提供的文件!1) 本站不保证所提供课件或教案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b.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2.能力目标a.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尝试运用假说演绎法,对基因在染色体上提供实验证据。
3.情感目标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要点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b.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三、教学难点a. 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答案 C5.讲述:指出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回顾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法,引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做了果蝇红白眼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1.简介摩尔根一开始对待孟德尔的遗传理论和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抱不相信、怀疑的态度,认为以上两个学说是主观的臆测。
但他没有批评、挖苦,而是认真钻研,设计实验,寻找证据解决疑点,最终果蝇红白眼遗传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关事迹。
2.引导学生回顾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优点,简介摩尔根实验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实验材料的正确选择果蝇:易饲养、相对性状明显、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多、染色体数目少。
3.介绍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实验,提出问题)。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课标点击】学习目标:1.说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3.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自主探究】◆复习: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发生分离,分离后的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分离定律中的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再把分离定律念一遍,你觉得这样的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能联想到什么呢?一、萨顿的假说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极为相似;基因的行为染色体的行为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__也有:______________体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存在___________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基因中的_______只有成对染色体中的_________体细胞中的来源成对中的基因一个来自______一个来自______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______一条来自______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__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
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他对孟德尔的遗传理论,萨顿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学说持怀疑态度,但他认真钻研,寻找证据解决疑点。
2.实验材料:果蝇选取果蝇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上课时间年月_日第课时总课时课题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2节基因在, 心色体上教学 目标1 .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说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 .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教方学法 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教材分析 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具 教案引入:人只有23对染色体,却有几万个基因,基因和染色体之间可能有对应关系吗?一、萨顿假说2・摩尔根测交验证实验教学 过程比较项目基因染色体生殖过程中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对稳定存在体细胞成对 成对配子成单邈体细胞中来源成对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区左,一条来自史方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卜•的非等位基因自由蛆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次 分裂后期自由组合二、基因位于染色体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实验结果:F2代红眼:白眼=3:1[白眼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联J结论: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实验者:摩尔根 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遗传材料的优点:易饲养、繁殖快,后代多、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3对常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
P 红眼(雌)X 白眼(雄)红眼(雌)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雄)。
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b5E2RGbCAP二、教案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p1EanqFDPw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案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知识的作用DXDiTa9E3d五、教案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案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RTCrpUDGiT六、课前准备: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案具有了针对性。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从基因和染色体层面解释新情景下的简单遗传现象。
2.科学思维:尝试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3.社会责任:认同摩尔根等科学家尊重科学事实,勇于否定自我的科学精神。
一、萨顿的假说1.假说内容: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项目基因染色体传递中的性质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存在方式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一个在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一条来源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分配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自由组合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
2.实验材料——果蝇(1)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①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②易饲养,繁殖快;③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2)果蝇体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果蝇体细胞中共有4对染色体,其中3对是常染色体,1对是性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
3.实验方法:假说—演绎法。
4.实验过程(1)实验现象现象分析P红眼(♀)×白眼()↓F1红眼(♀、)↓雌雄交配FF2红眼(♀、)∶白眼()=3∶1 ①红眼为显性性状。
②果蝇眼色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③F2中白眼果蝇只有雄果蝇(2)提出问题白眼性状的表现为何总与性别相关联?(3)实验假说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5)测交实验①测交预期F2中的白眼雄果蝇和F1中的红眼雌果蝇交配,然后选取子代中的白眼雌果蝇再和F1中的红眼雄果蝇杂交。
《第2章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基因和染色体的干系,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真实的;掌握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在遗传学中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科学观点,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分析,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真实的,染色体行为与基因表达的干系。
2.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诠释遗传学现象,建立染色体与基因的正确干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染色体染色实验的试剂和设备,PPT课件,实物展示台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图片、视频和案例,以辅助教学。
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第一课时,时间安排为45分钟。
4. 安排学生预习:提前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为教室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谱,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物质可能存在的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基因在染色体上。
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染色体染色实验,观察染色体与DNA的干系,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讲解观点:详细诠释基因和染色体的观点,说明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基本单位,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同时,介绍染色体的组成、形态和功能。
4. 探究活动:设计一个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调查不同生物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并分析这些差别与生物性状的干系。
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基因与染色体的干系,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5.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就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意义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基因是如何通过染色体传递给下一代的,以及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干系。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人类遗传病与基因的干系,提高他们的医学素养。
6. 总结与反馈:最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重要性和意义。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第二节,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知道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并理解了遗传因子怎样传给后代并决定后代的性状。
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染色体怎样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后代。
本节内容可以说是学生将前面这两部分内容充分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学观念的重要环节,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并为后面学习基因的本质,从分子水平理解遗传的本质打下基础。
承前:将前面学习的遗传规律和减数分裂的内容进行复习和比较、联系。
启后:基因的本质、复制传递,生物的变异,特别是染色体变异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1、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摩尔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问题引导、探究发现和讲授法。
六、设计思路以科学探究方法为主线,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物理建模、教师精讲点拨,使学生在问题探究中学习知识、提高能力、锻炼思维、领悟科学研究的精神和方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3、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4、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2、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教学过程本节教材内容是“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的一部分,教学难点较多,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因此,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围绕“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过程,精心设计学生参与的活动,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探究。
本节教学用1课时完成。
1、认真处理本节“问题探讨”,联想用同源染色体取代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会出现的结果,引导学生关注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
2、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的活动,提出与萨顿假说相似的观点,体验成功的喜悦。
建议引导学生画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据图发现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
经过思考和讨论认同基因在染色体上。
3、分析摩尔根等人的研究是教学难点。
教师可在清晰表述摩尔根研究的同时,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归纳,进而得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
4、尝试运用研究成果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
(1)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栏目的教学活动,解释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染色体上标注基因。
画出自由组合定律的遗传过程图,并运用基因和染色体的概念解释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
5、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与DNA长链的关系(如时间不够,可安排在课后练习完成)。
教学资料1、萨顿的工作及贡献本世纪初W、Sutton对蝗虫的研究表明,不同对的染色体常常可以从形态和大小加以区别,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
以后他把细胞学和遗传学的资料结合起来,说明了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开创了细胞遗传学研究领域。
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设计
2)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非等位基因会?
同源染色体会?非同源染色体会?
3)比较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你有什么发现?
按要求完成指定任务。
投影绍,讲述一段摩尔根实验的趣事,摩尔根为什么一定要用果蝇来做实验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播放果蝇资料介绍。(包括其材料优点,染色体组成及性别决定方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录制好的摩尔根与果蝇的故事有关视频,引出本节问题“基因在哪里”。
观看视频,了解科学发展史中的趣闻轶事。
采用会生会影和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摩尔根与果蝇的故事”的微视频
讲授
展示任务:完成“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F1产生配子的图解”、画出“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示意图”。
本节主要探究“基因位于哪里”,这个问题比较抽象,我采用微课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探究实验的兴趣。本节的重难点是“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证据”,采用学案导学的方式,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在学案上设计了遗传图解的分析图,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书写遗传图解的能力。对于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可以采用虚拟实验的方法录制成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虚拟实验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大胆提出合理假说,逐步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在实践中检验了假说演绎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实验探究的科学精神。
2、观察果蝇杂交实验现象,运用假说演绎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联系细胞学和遗传的相关知识的枢纽,在整个高中生物学必修内容的知识体系中属于一个可以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
深刻地理解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材中内容的选用和编排也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基础知识。
2、说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
(二)能力目标1、尝试总结归纳细胞学和遗传规律的有关知识,培养比较、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2、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科学的热爱,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在大胆质疑的同时必须小心求证,培养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1、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教学难点:1、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章中已经学了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提出有遗传因子(基因)的存在,此时学生的心中会有一些疑问:遗传因子(基因)是什么?遗传因子(基因)在哪里?接着在第2章的第1节又学习了减数分裂,知道了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也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对于孟德尔遗传实验中所用到的假说—演绎法,此时再次提出起到了有效巩固知识的作用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课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请同学们回忆模块1所学习的关于细胞结构中与生物的遗传有关的部分。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教学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引入内容提出问题介绍萨顿对蝗虫生殖细胞的研究。
总结出基因和染色体的平行行为表现并与课本中所列萨顿的推论进行比较。
科学研究方法介绍与孟德尔所用材料相对照摩尔根实验过程为什么把染色体与遗传联系起来的呢?在细胞的研究中究竟哪些内容提示我们染色体与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并介绍萨顿对蝗虫的研究。
引入孟德尔定律,引导学生尝试将遗传因子换成同源染色体阅读孟德尔第一定律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探讨1。
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逐条归纳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简要板书,完成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比较表格。
基因行为染色体行为举例说明类比推理的研究方法。
可由教师先举例,再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指出萨顿提出的只是推论,看其是否成立要以实验为依据。
对此美国科学家摩尔根作出了重要贡献。
提醒学生注意摩尔根选用的实验材料,回忆孟德尔实验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用类比的方法启发学生列出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有多个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如体色等;2、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能缩短研究周期3、做杂交时,结果可靠,易于分析4、后代个体多,可用于统计。
与孟德尔实验作类比,讲解摩尔根实验。
比较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实验过程,要求学生根据分离定律预测实验结果,再进一步指出虽然结果红眼与白眼的个体数比例为3︰1,但是有性别提出细胞核、染色体等的结构。
联系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结合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以及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与教师一起共同体验萨顿对蝗虫生殖细胞的研究。
阅读、思考、交流联系孟德尔定律,比较基因与染色体的行为,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完成比较表格。
体会类比推理的方法,尝试举例说明阅读摩尔根实验的有关段落,思考有关实验材料的问题,在老师的启发下列举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听讲,推测摩尔根实验的结果提出问题介绍背景知识解释实验现象验证实验上的差异。
为什么F2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对果蝇的染色体已经有了一定了解。
要求学生阅读P29第2段,总结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引导学生联系控制白眼的基因与性染色体,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该基因是否可能是在性染色体上。
要求学生分别给出推测依据根据学生给出的一些依据作出适当评价讲解排除该基因在Y染色体上的情况若在Y 染色体上,则F2是白眼,则逆推F1雄性应该均为白眼,且雌果蝇也不可能有白眼的,这与事实不符。
指出摩尔根推测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要求学生自己分析,说明摩尔根的推测能否解释实验现象。
给予学生板演的遗传图解给予适当的评价和修正。
指出摩尔根又通过测交等方法验证上述解释,写出几组测交实验组合,要求学生根据摩尔根的推测预测实验结果:1、F2中的白眼雄蝇×F1红眼雌蝇2、红眼雄蝇×白眼雌蝇指出测交实验与事实符合,说明白眼基因在X染与孟德尔实验比较思考为什么F2代中白眼全部是雄性阅读P29第2段的文字。
写出果蝇体细胞和精子、卵细胞可能的染色体组成体细胞:♀3对+XX♂3对+XY卵细胞:3+X精子:3+Y有的学生猜测控制白眼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有的认为在X上,简要地说明一些依据。
听讲,领悟学生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说明摩尔根的推测能够解释实验现象。
(板演)画出简单的遗传图解,预测测交实验结果。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P 红眼(雌)×白眼(雄)↓F1红眼F2红眼(雌、雄)白眼(雄)3 ︰ 1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色体上。
引导学生阅读P30 第2段内容并总结。
指导学生完成P28的思考与讨论的基因符号标注,引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
要求学生模仿P28的思考与讨论中的图形,结合教材P30 的黑体字,用图解的方式表示出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将图画在课后作业本上。
课后批改作业,根据作业情况评讲并小结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解释阅读完成P28的思考与讨论的基因符号标注思考如何联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观点及减数分裂的知识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完成画图作业。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1、萨顿的假说(1).实验发现:蝗虫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的分离与减数分裂中的分离极为相似;(2).推论:基因位于上,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
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_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_性。
a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___________。
b在体细胞中基因__________存在,染色体也是________的。
在配子中只有成对的基因中的___________,同样,也只有成对的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
c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一个来自。
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d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___________,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___________的。
(3).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推理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1).摩尔根及实验材料:果蝇的优点是:(2).实验及结果分析:观察图2—8(3).摩尔根的假设:观察图2—9a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用表示)在染色体上,而染色体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b观察图2—10,写出遗传图解:(4).测交实验验证(写出遗传图解):(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对遗传因子就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
a.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十、教学反思本节教案内容虽然是必修内容,但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又有较多理科思维的探究活动,因此从课堂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作业反映的情况来看,对于理科班的同学更适宜,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
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活动,主动探究,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节奏紧凑。
但在时间上略显紧张,学生的表达仍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