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趣味小实验探究公开课
趣味物理小实验课件
![趣味物理小实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c17a331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29.png)
趣味物理小实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围绕“趣味物理小实验”展开,主要涉及教材中第四章“力与运动”的相关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重力、摩擦力等基本概念,通过一系列简单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重力、摩擦力等基本物理概念。
2.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重力、摩擦力等物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感受并理解上述物理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滑轮、小车、弹簧秤、砝码等)、多媒体课件、黑板。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展示一个简单的实验:滑轮拉动小车,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小车会运动?(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2)讲解重力、摩擦力等基本概念,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牛顿第一定律2. 惯性3. 重力4. 摩擦力5. 实验现象及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举例说明惯性的应用。
(3)分析实验中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答案:(1)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物理规律的实际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科学探究精神。
初中物理趣味拓展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趣味拓展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a2552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a.png)
教案名称:初中物理趣味拓展实验——制作简易的水力发电机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塑料瓶、水、小灯泡、电线、磁铁、螺丝钉、剪刀、胶带等;2. 实验仪器:电压表、电流表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水力发电的原理和应用;2. 提问:同学们知道水力发电是如何工作的吗?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二、实验原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水力发电的原理,重点讲解电磁感应现象;2. 介绍实验中所用材料和仪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三、实验操作(2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材料和仪器;2. 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动手制作简易的水力发电机;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提醒注意事项。
四、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15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探讨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一、实验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提高发电机的发电效率?;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实验验证。
二、实验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课后作业(10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2. 思考拓展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水力发电原理的理解程度;2.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物理趣味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35af6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3.png)
《物理趣味实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趣味实验》教材第四章第一节,主要详细内容为“光的折射现象”。
通过对光的折射原理的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2. 学会运用光的折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玻璃砖、透明塑料尺、装满水的鱼缸、白纸屏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激光笔、玻璃砖、透明塑料尺、装满水的鱼缸、白纸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引导学生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变化,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光的折射现象,解释折射原理。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
3. 例题讲解:分析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
4. 实验演示:(1)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2)用透明塑料尺在装满水的鱼缸中移动,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5.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6. 结果分享: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率3. 光的折射应用: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原理。
(2)举例说明光的折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
折射原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折射率。
(2)应用举例:水池变浅、水中筷子变弯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物理实验公开课教案初中
![物理实验公开课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8319faf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7.png)
物理实验公开课教案初中引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教案旨在为初中生设计一堂有趣、富有启发性的物理实验公开课。
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探索物理规律,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 探索光的折射定律,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光的折射定律的实验探究。
2.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直尺、半圆透明器材(如半圆透镜或半圆玻璃棒)。
2. 实验材料:纸、铅笔、手电筒。
3. PPT演示文稿:包含实验步骤和相关知识点,以便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光的传播、反射等基础知识。
- 提出问题: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什么?这个现象有何特点?2. 实验探究(35分钟)- 学生分组,每组4人。
- 学生按照PPT上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 学生利用直尺、半圆透明器材进行光线折射的实验。
- 引导学生发现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概念解释与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律。
- 通过示意图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角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4. 实验总结(10分钟)- 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归纳光的折射定律。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5. 小结与评价(5分钟)- 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强调物理实验的重要性。
- 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行其他光的折射实验,探索不同介质产生的折射现象。
2. 给学生提供实际生活中光的折射应用的例子,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注意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探究,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5篇)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7fe17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f7.png)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5篇)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材: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学习组装滑轮组和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三)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秤、铁架台,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长约2米的细绳。
(四)教学过程1.提问:在学生预习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1)本次实验的名称和目的;(2)为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需要求出有用功和总功,为此需要测出哪些物理量每个量怎样测量2.做好实验的几点说明。
(1)钩码的重由钩码的质量用g=m·g算出。
(2)匀速拉动弹簧秤使钩码g升高。
注意“匀速拉动”。
测课本图14—10(甲)和(乙)两图中的拉力时,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秤上的示数读出。
(3)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
(4)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的测定,教师边演示边讲解,可事先在细绳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用色笔在细绳上做个记号,再拉弹簧秤,用滑轮组提升重物。
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细绳色点到与动滑轮(或定滑轮)相切处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5)在测完课本图14—10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只要将钩码取下,把整个滑轮组颠倒过来重新固定就是图乙的装置。
没有必要重新拆下组装挂线。
这样可节省一些时间。
(6)实验要严肃认真参照课本实验按要求去做。
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所测得的数据,将数据记录在课本上的表格中。
不能凑数,更不允许自己不动手实验,不记数据而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和结果。
(7)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放回原处。
3.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在全班讲解。
4.学生实验完毕,由几组报告实验结果。
组织讨论课本上的“想想议议”。
(五)布置作业:写出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器材、步骤、记录有实验数据的表格、实验结果(参照课本实验内容)。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教案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6393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66.png)
初中物理趣味实验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学目标:1. 了解潜望镜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潜望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潜望镜的制作技巧。
2.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两块相同的平面镜、直尺、铅笔、剪刀、透明胶带、饮料瓶等。
2. 实验仪器:光具座、白纸、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潜望镜的结构和原理。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潜望镜是如何工作的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平面镜成像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三、制作简易潜望镜(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方案。
2.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易潜望镜,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制作技巧。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实验演示与观察(10分钟)1. 教师进行实验演示,使用简易潜望镜观察物体。
2.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潜望镜原理。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潜望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
2. 学生能理解并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浓厚兴趣,积极参与实验活动。
物理有趣的实验初中教案
![物理有趣的实验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bd4f40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9.png)
物理有趣的实验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利用。
教学重点:1.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2. 制作太阳能电池的步骤。
教学难点:1.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2. 太阳能电池的制作。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包括玻璃瓶、二极管、铜片、锌片、盐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介绍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应用。
2. 提问:太阳能电池是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二、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材料。
2.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将铜片和锌片分别插入盐水中,然后将二极管连接在铜片和锌片之间。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三、解释(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解释太阳能电池的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和感受。
四、制作(15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制作简易太阳能电池。
2. 学生将制作好的太阳能电池连接在灯泡上,观察灯泡是否亮起来。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原理和制作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和制作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同时,学生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和利用也得到了提高。
然而,在实验中,部分学生对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此外,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操作的指导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总体来说,本次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初中创新趣味物理实验教案
![初中创新趣味物理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3d78a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b736d6c.png)
教案名称:初中创新趣味物理实验“神奇的纸牌”年级学科:初中物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深入理解。
2. 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每人一副扑克牌。
2.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把剪刀、一支铅笔。
3. 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在平面镜中看到的像与实际物体是这样的关系?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疑问。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张扑克牌,尝试将扑克牌通过剪刀剪成两半,使其成为一张半透明的纸牌。
2. 学生将半透明的纸牌放在白纸上,通过调整纸牌的位置和角度,观察并记录纸牌在白纸上的成像情况。
3. 学生交流讨论,发现并总结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三、创新实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我们学到的平面镜成像原理,设计一个有趣的创新实验?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并实施自己的创新实验。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欣赏和学习。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应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创新实验的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创新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实验设计、操作准确性、结果分析等。
3. 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
趣味物理小实验课件
![趣味物理小实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650203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c2.png)
目录
• 实验一:浮力实验 • 实验二:摩擦力实验 • 实验三:光学实验 • 实验四:声学实验 • 实验五:电磁学实验
01
实验一:浮力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在液体中的 浮沉原理。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 观察力。了浮力的概念及其 影响因素。实验材料
一枚鸡蛋;
一个透明容器(如玻璃杯或 塑料瓶);
下来。
2. 将半圆形玻璃棱镜放在纸板 上,使一条边与直线对齐。
4. 用尺子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 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6.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折射率 与入射角、介质之间的关系。
04
实验四:声学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声音的传播原理。 了解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
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与结果
01
3. 实验分析
02
当磁铁快速移动时,线圈中的磁场发生变化更快,从而产生更大的感应电动势 和感应电流。
03
当磁铁缓慢移动时,线圈中的磁场变化较慢,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较 小。
实验步骤与结果
4. 结论
电磁感应现象表明,当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这个实验有助于我们理解发电机和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
实验步骤与结果
3. 声音的干涉
• 仔细听两个玻璃杯中发出的声音,观察并记录声音的 干涉现象。
• 将两个空玻璃杯并排放置,将手机或音乐播放器放在 两个玻璃杯之间,播放一段音乐。
• 结果:两个玻璃杯中的声音产生了干涉,形成了不同 的音调和音色。
05
实验五:电磁学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加深对电磁学的理解
物理有趣小实验初中教案
![物理有趣小实验初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b837c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a2.png)
物理有趣小实验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物理规律。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规律。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相同的玻璃杯、水、石头、纸片、铅笔、细线、气球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吗?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二、实验一:纸片托水(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
2. 演示实验:将两个玻璃杯中装满水,将纸片放在一个玻璃杯上,然后将另一个玻璃杯放在纸片上,轻轻按下纸片,使纸片与玻璃杯贴合,然后慢慢倾斜第一个玻璃杯,观察纸片是否会掉落。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纸片不会掉落,说明大气压存在。
三、实验二:石头浮在水面上(10分钟)1. 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
2. 演示实验:将石头放在水面上,石头能够浮在水面上。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石头浮在水面上,说明水的表面张力存在。
四、实验三:气球弹跳(10分钟)1. 介绍实验器材和实验目的。
2. 演示实验:将气球吹鼓,然后用细线将其吊起来,用手拍打气球,观察气球的弹跳情况。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气球能够弹跳,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现象,总结物理规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互动探究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互动探究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128e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6.png)
互动探究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一、引言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科,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互动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通过互动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能够:1. 理解和运用牛顿第一、第二定律;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实验能力,能够合理设计实验过程并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应用;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指导书;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报告表。
五、教学过程1. 知识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一个有趣的物理问题,如“如果一辆汽车突然刹车,乘客会往前飞出去吗?为什么?”等,激发学生对本节课话题的兴趣。
2. 定义解释通过课件呈现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定义,并解释每个定律的具体涵义。
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推车、运动员出发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两个定律。
3. 互动探究教师提供一个互动实验,用于让学生探究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应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引导学生总结牛顿第一、第二定律在实验中的具体应用。
4. 拓展应用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一些拓展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例如,“斜坡上有一个物体,如何通过改变斜坡角度来改变物体的加速度?”等。
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复习和归纳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核心内容,并强调实践探究在学习物理中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为下一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
教师在下节课前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
初中物理力学趣味实验探究省级公开课
![初中物理力学趣味实验探究省级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a143e633ad02de80d4d84069.png)
《初中物理力学趣味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完成四个力学试验,体会物理探究的乐趣2、重点是培养同学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
【教学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动手做实验【教具】电吹风、兵乓球、易拉罐、酒精灯、火柴、塑料瓶、藿香正气水瓶、水、饮水鸟、蜡烛、大针【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提问:学了一年的物理,同学们喜欢物理吗?同学们回答:喜欢教师提问:初二上册学习物理是,老师首先告诉大家,学习物理学的基础是什么?学生回答:观察与实验教师:物理就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同学们在学习中首先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然后学会多动手,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器材,做一些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把物理学好,提高我们的科学素质。
二、进行教学《加油向未来,科学向前冲》节目视频引出:人类因为掌握科技,创造了辉煌的现代文明。
如今,科技支持我们从仰望苍穹,到遨游太空……在迈向未来的路上,我们应当:加油向未来,科学向前冲实验一《伯努利原理实验》-电吹风吹兵乓球实验由《加油向未来,科学向前冲》节目主持人撒贝林在节目中提问:下面哪种物品不能悬浮在吹风机上面?观看视屏1,如何动手做实验;教师先演示,然后请同学上讲台做实验,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完成实验后,归纳总结,该实验的原理是:1、伯努利原理:流体速度加快时,物体与流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压力会减小,反之压力会增加教师讲解伯努利原理,这就是飞机获得动力而能够翱翔天空的原因。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解析飞机获得动力原理】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速度大比下方气流大.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实验二、再次感受大气压: 演示易拉罐实验教师: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你感受了大气压吗?没有。
播放视频二:烧热的大铁桶倒扣在下面铁槽不同物质会压扁?然后用易拉罐模拟该实验,提示同学们酒精灯加热易拉罐,水烧开,务必注意安全。
(新)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学生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公开课(教案)
![(新)北师大版物理九年级《学生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3c48f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5c.png)
三、学生实验: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知识与技能1.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2.理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体验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发现其变化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以及节约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不同电压下的实际功率。
教学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功率的测量。
教具准备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导线等。
新课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用哪些方法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它们分别是根据什么公式进行测量和计算的?如果我们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用哪些方法呢?引导学生答复:不能用电能表和钟表,应该设计学生实验电路,利用P=UI计算。
知识点探究小灯泡的电功率1.实验目的。
教师提问:小灯泡的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情况有多少种?学生讨论得出:当U实=U额,则P实=P额;当U实>U额,则P实>P额;当U实<U额,则P实<P额。
教师总结:分为三种情况测量实际功率:(1)U实=U额;(2)U实=1.2U额;(3)U实<U额2.设计实验。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设计实验:(1)要使小灯泡发光,该如何连接实验电路?(2)要测量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该如何设计电路图?(3)要使小灯泡两端到达额定电压,电流、电压应该是多大?需要几节干电池串联?(4)要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该在电路中连入一个什么器材?(5)怎样知道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发光,或不在额定电压下发光?看什么?通过什么调节?3.进行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适宜的实验步骤,分组实验。
老师巡视并指导。
(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
(2)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观察并做记录。
物理实验初中 趣味教案
![物理实验初中 趣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69c696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c5.png)
物理实验初中趣味教案一、实验主题:探究声音的产生二、实验年级:初中三、实验课时:1课时四、实验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实验材料:1. 钢尺2. 桌子3. 泡沫块4. 剪刀5. 胶带六、实验步骤:1. 讲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 实验一:振动产生声音a. 让学生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并保持钢尺的振动。
b. 让学生用耳朵靠近钢尺的振动端,听到的声音是由钢尺的振动产生的。
c. 让学生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观察声音的响度变化。
4. 实验二: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a. 让学生将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并保持钢尺的振动。
b. 让学生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观察振动的频率变化,并听声音的音调变化。
c. 让学生总结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5. 实验三:声音的传播a. 让学生将泡沫块放在桌子上,然后用钢尺在泡沫块上敲击,观察泡沫块的跳动。
b. 让学生将耳朵放在泡沫块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 让学生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中传播声音,如在水中、在空气中等,观察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效果。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现象,并思考如何将实验原理应用到生活中。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用尖锐物品划伤手指。
2. 实验时要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3.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保管实验材料。
八、实验评价:1.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2. 学生能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振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将实验原理应用到生活中,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九、实验拓展:1. 让学生探究不同乐器发声的原理。
充满创意的物理实验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学案
![充满创意的物理实验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4dbc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d8.png)
充满创意的物理实验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学案引言: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尤其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通过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实验,可以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本教学案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的充满创意的物理实验,旨在帮助教师们提供有趣且有效的课堂教学。
实验一:水的沸腾温度研究材料:- 不同品牌矿泉水(冷藏和室温存放)- 锅- 热水炉- 温度计- 记录表格步骤:1. 将不同品牌的冷藏水和室温存放的矿泉水分别倒入两个锅中。
2. 同时将两个锅置于热水炉上,升温。
3. 用温度计定期检测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中。
4. 观察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是否开始沸腾,并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温度的水进行加热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并了解到水的沸腾温度在不同情况下可能有所差异。
实验二:气体的扩散观察材料:- 管道密闭容器(可透明)- 游泳圈- 颜色鲜艳的食用染料- 水步骤:1. 将管道密闭容器充满水,并关闭容器盖。
2. 在容器中加入少量食用染料,并等待染料均匀分散。
3. 取出游泳圈,放入容器上方,使其完全密封容器口。
4. 快速打开容器盖,并观察染料在容器中的扩散情况。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气体的扩散现象,并了解到气体在开放容器中会快速扩散,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生活中的气体扩散现象的联系,如香水的味道在空气中弥散。
实验三:电流的观察与测量材料:- 电池- 电线- 小灯泡- 螺丝刀步骤:1. 连接电池、电线和小灯泡,确保电路是完整的。
2. 观察连接电路前和连接电路后的灯泡亮度变化。
3. 使用螺丝刀调节电路的电流,观察灯泡的亮度是否随之变化。
实验目的: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电路中电流对灯泡亮度的影响,并了解到电流的大小可以通过调节电路来改变。
结论:通过以上三个充满创意的物理实验,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的方式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初中物理:趣味物理实验的洞洞教案
![初中物理:趣味物理实验的洞洞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12ec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8b.png)
初中物理:趣味物理实验的洞洞教案。
一、实验原理物理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折射、反射、光线传播等概念。
因此,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来制作洞洞的实验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二、实验材料1.黑色纸板2.透明胶带3.剪刀4.直尺5.铅笔6.灯泡和灯座三、实验步骤1.在黑色纸板上用直尺和铅笔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边长大约为 20 厘米。
2.在三角形底部中间用铅笔标记一个点,并用剪刀在该点处剪出一个直径约为 2 厘米的圆洞。
3.在三角形的另外两个角上也分别标记一个点,并在该点处剪出一个直径约为 2 厘米的圆洞。
4.将透明胶带贴在三角形内侧的三个洞口处,以避免纸板被光线穿过的时候发生明显的漏光现象。
5.在一个房间中选择一个白墙面或棉被,将其挂在墙上,然后将实验制作好的三角形向墙面抛掷。
四、实验原理解析当三角形被抛掷向墙面时,光线从圆洞穿过并在墙上发生反射。
得到的图片可以看作是相似的三角形,且与原来的三角形是对称的。
如果相应的角和边平行,则看到的图形也会平行。
五、实验影响通过此次实验,可以测试和观察圆洞所形成的图案,并深入研究光的传播、折射和反射。
此外,还可以对几何形状和角的概念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并促进你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并进一步刺激和推动学生探索物理世界的兴趣和热情。
六、总结以上就是本文介绍洞洞教案的相关内容,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一实验更深入地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几何形状和角的概念,提高他们对物理学知识的认识程度,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趣味物理实验中,洞洞教案是非常有趣和富有启发性的,相信随着对物理学的认知和兴趣的慢慢深入,我们可以利用物理学的知识来创造更多的创新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学知识的博大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学们:
学习物理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科 学,我们才能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社 会,从社会走向科学。
让我们学会观察和实验,多动脑筋,多学 会动动手,多做一些物理趣味实验,培养自 己的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学习充满乐趣,提 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吧!
谢谢 各位老师同学
结束 无电无磁无发条;头上点水开始摇;只要杯中水不断;日日夜夜不 停脚;奇妙奇妙真奇妙;它还可做预报;阴天雨天饮水少;风天晴 天喝不饱
四、“饮水 鸟”原理及制作
“饮水 鸟”涉及物理知识:
力学:气体压强、物理重心改变、杠杆平衡 原理
热学:汽化和液化
五、蜡烛翘翘板的制作和原理
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我爱科学
初中物理力学趣味实验探究
观察、实验-玩味物理
我探究,我快乐,我进步!源自学好物提
理
高
,
科
理
学
解
素
科
养
学
!
,
观察、实验、制作、体验-走进科学大门
一、什么物品能悬浮在鼓风机上面
涉及物理知识或原理:伯努利原理: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生活应用:飞机获得升力的原因: 合压强
下方流速慢,压强大
飞机获得升力的原因:
【解析】迎面吹来的风被机翼分成两部分,由于 机翼横截面形状上下不对称,在相同的时间里机 翼上方气流通过的路程长,所以速度大比下方气 流大.气流在机翼上下表面由于流速不同产生压 力差,这就是向上的升力.
二、再次感受大气压: 演示易拉罐实验
潜水艇
三、潜水艇原理、自制浮沉子实验探究
潜水艇体积__不__变____,如浸没 在水中时浮力也 不变 ,靠改变 _____自__身__重__力____来实现浮沉。
自制浮沉子实验探究
浮沉子制作和实验原理
学
好
好
物
理
,
提 高
理 解
科科
学学
素,
养
!
英文名:drinking bird。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在它面前放杯水,它就会俯 下身去,把嘴浸入水中“喝”一口,然后直立起来。可是刚直立一会儿又 会俯下身去“喝”一口,然后再次直立起来。饮水鸟就这样不停地点头 “喝”水,犹如一台永动机,十分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