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双城记》有感
尽管《双城记》摆脱不了古典小说的大段说教,也无法避免英伦式的亲密又略显疏离的对话,没有现代小说繁杂的叙事手法,小说仍旧靠单纯讲故事取胜。

恩怨情仇,故事很简单。

亚历山大•曼奈德医生囚于巴士底狱中十七年,出狱之后,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徘徊,幸而在女儿露西照顾关爱之下得以开始新的生活。

露西与主动放弃继承权的法国贵族达尔南结婚,一家人幸福生活在一起。

然而,一封法国革命之后送到达尔南手中的信,将一切打乱。

为了使那位法国前仆人免予牢狱之灾,达尔南只身回到法国,却被当作出奔者关在狱中。

在医生和劳雷先生的奔走努力之下,达尔南终于在两年后被释放。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幸福还未展开,刚刚出狱的达尔南又被重新投入狱中。

在审判时,医生在狱中的记录被当众读出来:原来那使医生身陷囹圄的贵族,正是达尔南的父亲与叔叔。

愤怒的狂躁的法国“公民们”,在审判大会上判处达尔南死刑。

医生一家陷入痛苦之中,而一直深爱着露西的卡尔登先生,利用探访达尔南的最后机会将他换出监狱,替他死去。

医生一家直到达尔南被送回才明了卡尔登的打算,才明白卡尔登那句“无论为了什么而改变方针或稍稍延宕,绝不能救出什么人的性命来的,那必然将牺牲掉许多条的性命”的真实意思。

无奈中一家人匆匆逃离法国,回到英国。

故事结束。

故事里许多描写革命前两个国家两个城市的剥夺与不公的场景,许多法国大革命的狂躁暴乱段落,常常让我觉得可怖。

而夹杂在这革命中的深情浓仇,也是可叹的。

我只想说说卡尔登,他是整部小说我唯一深爱的人物。

当然,相信还有很多其他有自虐倾向、自卑情结、柏拉图情结的读者爱他。

狄更斯本人一定也偏爱他,所以对他的描写才费尽心机。

《双城记》的人物性格大多比较单纯,从出场那一刻就一目了然:露西是温柔贤良的;曼奈德医生是沧桑隐忍的;罗瑞先生是老成持重精明缜密的;查尔斯是正直高贵充满自信的……都没绕什么圈子,好像京戏里的角儿,都扮上了。

相比之下,卡尔登仿佛是团迷雾。

在剑拔弩张的老贝勒法庭,当他那张漫不经心的脸孔第一次出现时,就与周遭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我甚至差点找不到他第一次出场时的描写,那是在审判达尔南的伦敦的老培雷。

“另一位戴假发的先生,双手插在袋里,其注意力……似乎都集中在法院里的天花板上。

”“他的情态上含着一种毫无顾忌的色彩,这不仅使他显得容貌不端正,而且大大地减低了他跟那囚犯相似的程度。

”而这不羁的男子,却有细腻的心,是他第一个看到露西要晕倒,忙喊着让人扶她透透气。

也正是他,替达尔南转达了对露西的谢意。

他表现得懒散、放纵、对他人漠不关心也不需要关心。

随后的情节就交代了,他其实是个敬业又优秀的律师,也挺关心人。

至于酗酒,倒是真能喝,可一个喝完酒还能整夜处理复杂案件的律师,恐怕说他“海量”还更合适。

奇怪的是,他头顶似乎总被忧郁的阴影笼罩着,像是其他人庆贺时他独自玉立其下的老墙,他没打算抖掉这层阴影,反而时时仰仗它的庇护。

狄更斯说:“他是个很有才华、感情深厚的人,却无法用那才华和情感为自己获取幸福。

明知其危害,却听之任之,让自己消磨憔悴。


男二号注定就是悲情式的人物。

狄更斯用充满怜悯的讥讽不动声色地赞美着这个挣扎、高贵、美丽的灵魂。

他才智与深情的唯一一次结合,却是完美地策划自己如何替情敌去赴死。

这两者本是凡人所能期冀的最好礼物,却将他送向了死
亡。

爱情,仿佛一颗橡树的种子种进一个细腻的瓷瓶。

他从来都不会把那份感情流露一丝,甚至在告白之前,也明白自己必然会遭到拒绝,只是希望自己以后能偶尔地拜访她和他的家人,只要能看到她幸福,也是好的。

仍旧爱她不悔,向她许诺:“为了你,以及你所亲爱的任何人,我什么事都愿意做的。

”甚至是性命也是可以的。

也许只有如此,她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可以被怀念的人吧?
在医生的营救没有希望之后,他冷静地安排着一切。

一如以往守护着她时,默默站在她曾经无数次驻足的街口,轻轻抚摸她曾经无数次碰触到的石墙、院门,代她所爱去死。

“主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仰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活着;凡活着信仰我的人,必永远不死。

”他必然没有消失,在天上静静看着她和她的所爱幸福安宁生活;看到她将为他哭泣,给自己的孩子以他的名字命名;看到那孩子用自己的名字带来新的荣光;看到他们卓越不凡;看到他们缅怀他,甚至来到这断头台,但此地必将不会是现时当下的丑态。

于是可以闭上眼睛,告诉自己“我现在所做的事情,比我曾经做过的无论什么事都好得多。

我现在将要得到安息,比我曾经得到过的任何安息都好的多。

”他用生命给自己画了一副壮丽的幻想,坚信自己这一次做了一件令人怀念的事,于是他的生命不再是“一串沉重的诅咒”。

“死”,却成了他真正的“生”。

对于这样的爱的牺牲,常常会引人唏嘘不已。

这样的人,常常是孤僻的,不合于群的,但感情却深厚,认定了就很难放手。

也许,他也是自卑的,经由这牺牲,为自己所认为不堪的生命,增添最后的华彩。

我不愿意将他的牺牲,做任何过多的猜想,猜想有时会把单纯的事情变复杂。

也许爱只是驻留在一个人心中的依靠和力量,无关回报,重要的只是为所爱的人付出带来的满足。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