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决战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附解答: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决战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附解答: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重难点专练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

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

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

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

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

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2020届高考语文考试新题型:现代诗歌鉴赏分析

2020届高考语文考试新题型:现代诗歌鉴赏分析

现代诗歌练习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6~9题。

我爱这土地艾青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会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书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的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运用设问方式,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是因喜悦而流泪,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B.这首诗的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他作为寄情的对象、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意象极其丰富。

C.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诗人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

D.作者通过描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表达了作者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

8.诗人说“为什么说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9.诗歌多用意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其内涵及作用。

(6分)6.D D项诗人以鸟自喻。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带答案解析】

重难点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

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

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

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

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

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最全题型解析(满分答题模板)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最全题型解析(满分答题模板)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7446771”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10元支付的时候把支付方式转为余额宝就行呢没钱往里冲点每天都可以领取哟!广告:本教程由购物省钱的淘优券()整理提供古诗鉴赏的七种类型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

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

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

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诗眼”或“炼字”型题设问方式: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

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答] ①“阔”字更好。

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

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

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

下同。

)句意型题设问方式: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高三语文重点归纳现代诗歌的特点与鉴赏方法

高三语文重点归纳现代诗歌的特点与鉴赏方法

高三语文重点归纳现代诗歌的特点与鉴赏方法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重要流派,具有独特的特点和特有的鉴赏方法。

本文将从题材多样性、语言表达方式、意象的象征性以及互文性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

在鉴赏方法方面,将介绍如何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情感体验和文化涵义。

一、题材多样性现代诗歌在题材选择上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

与传统诗歌强调咏史抒怀、讴歌英雄主义不同,现代诗歌更注重对社会生活、个体心理和现实问题的关注。

它可以以抒情、抒怀、饱含哲理的方式表达个人情感,也可以以自然景观、社会事件、历史画面等为题材进行描写。

现代诗歌的题材来源广泛,使其具有更多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二、语言表达方式现代诗歌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呈现出一种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特点。

传统诗歌依靠格律、韵律和修辞手法来达到规范与美化的目的,而现代诗歌推崇一种更自由、大胆的表达方式。

它打破传统的规则束缚,使用自由诗的形式,不拘泥于规则和格式,充分展现了语言与情感的契合。

三、意象的象征性现代诗歌的意象更加倾向于象征性的表达。

通过运用丰富的隐喻、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现代诗歌塑造了一种更为深邃、抽象的意境。

它把自然界的鸟、花、树、水与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人生等相结合,形成了一种富有哲理和个人体验的象征性意义。

这种意象的象征性表达,让现代诗歌更加丰富多彩,给读者带来深入思考和情感共鸣。

四、互文性现代诗歌具有较强的互文性。

它在创作中经常借鉴、引用其他文学作品、历史事件或其他艺术形式,形成了一种与之相呼应、交互影响的文学现象。

互文性不仅为现代诗歌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共识和文学交流的空间。

鉴赏方法:一、理解表现手法现代诗歌通常采用自由的表现手法,因此在阅读和鉴赏时,应注重理解诗歌的符号与意象,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

诗歌中的形象语言、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是理解诗歌内涵的关键,通过解读这些手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艺术价值。

二、体验情感体验现代诗歌常常以抒情为主题,借助诗歌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体验。

新高考全国卷语文复习【现代诗歌阅读题分析及考题训练】附答案

新高考全国卷语文复习【现代诗歌阅读题分析及考题训练】附答案
(二)基本类型
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新高考全国卷语文复习【现代诗歌阅读题分析及考题训练】
【考情分析】
文学类文本阅读包括小说阅读、散文阅读、现代诗歌阅读等,从高考卷命题情况来看,现代诗歌阅读呈现如下特点:
1.从诗歌选篇上看,一般多有朦胧色彩,命题往往以抒情诗、哲理诗或内蕴深厚的诗为主。与古代诗歌相比,新诗有其自身的三大特色:作品意象的模糊性(重叠、交叉、群体等);表现手法的新颖性(隐语、象征、暗示等);修辞手段的变异性(隐喻、移就、通感等)。
1.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中的艺术形象:有些诗,通篇都通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抒发感情;有些诗,虽然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有些诗,既描绘具体形象,又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鉴赏时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想象,构建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不是实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诗歌分类中,人们经常提到朦胧诗。朦胧诗古已有之,并非当代专有,它只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艺言,是一种创作习惯或思维习惯;对阅读者而言,则增加了解读介入的机会。

(高频考点)2020高考语文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精练 附解析

(高频考点)2020高考语文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专题精练 附解析

2018年2017年2016年课标全国Ⅱ卷14,用典,5分9,铺垫,6分北京卷16,写作手法,3分16,听觉+视觉,3分山东卷14(1),修辞,4分天津卷14(3),艺术手法,3分14(2),表现手法,3分江苏卷11,表达效果,5分10,选材效果,5分浙江卷20,点染手法,6分20,叙述+对比,6分22,叙事特色,4分【调研1】(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送王昌龄李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①,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注】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

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

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

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

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调研2】(2017年高考课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2020年新高考语文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学生版)

2020年新高考语文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学生版)

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在最新过去的2020年新高考地区模拟试卷中,现代文阅读Ⅱ的命题材料是一首现代诗歌,老师和考生们对此都深感意外,其实,考纲上确实有提到过现代诗歌鉴赏,只是因为不常考,所以大家想当然地认为文学类文本只包括小说和散文。

其实文学类文本还包括“诗歌和戏剧”,这里的诗歌和古代诗歌有一个区分,特指的就是近现代诗歌。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考脱节最严重的就在近现代诗歌这部分内容,学校重点讲,考试却从不涉及,以至于很多同学进入“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认识误区。

这次新高考模拟,给教和学也敲响了警钟。

以考促教,要得就是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让教与学的实践中真正的重视起近现代诗词这块文学宝藏。

但是一套高考试卷中同时涉考古代和近现代诗歌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从考纲上看、从理论上讲行得通,但从现实角度考虑,并无此必要。

诗歌的考查能力主要侧重在内容理解和手法运用上,本专题先讲内容的理解,考生暂时做好备考就是。

【满分技巧】现代诗歌想象丰富,构思巧妙,以凝练的诗句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鉴赏现代诗歌时,首先要注意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析现代诗歌的形象特点及意境意象是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前提条件,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特征,才能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因此,考生要捕捉现代诗歌的主要意象,挖掘意象本身的特点。

意境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境界。

鉴赏诗歌的意境时,首先要对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进行联想和想象;其次要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感悟到诗歌的意韵之美。

现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题技巧:(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围;(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现代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

在诗歌鉴赏中,品味语言是基础。

尤其现代诗歌,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领略诗歌的深刻含义,品味隽永的字词语句。

2020-202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2020-2021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兵杜甫北庭①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②,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③波。

【注】①北庭:都护府名。

②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

③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的“虎”是指勇猛的战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一样的气势。

B. 额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地。

C. 题目“观兵”,“观”是指观看,“兵"是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了战前的预设与战后的喜悦心情。

D. 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

(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斩鲸,就是斩首的意思,是指直剿叛军老巢、平定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对出兵决战、平定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从诗中“壮士”“貔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高昂。

③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的必胜决心和意志;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解析】【分析】(1)C项原诗是作者观看将士们出征,表现了他们的勇猛,主要写了战前的预设,对必胜的信心。

作者写的是战前,还没开始作战,也就无所谓“战后的喜悦心情”。

故选C。

(2)本诗“斩鲸”,是斩首的意思。

“斩鲸”运用了比喻,比喻平定叛乱势力;“斩鲸辽海波”,是指应该率军直捣敌人巢穴,平定叛乱。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来分析“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考生先要读懂诗歌,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题目、时代背景、注释等揣摩作者通过“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本诗的意思是:北庭都护府派遣的豪壮勇猛的战士,数量很多。

这支精干勇敢的部队过去无敌于天下,现在把他们放到临敌的边境会怎么样呢?安史叛将气焰很盛,元帅等待着挥兵进击,荡平贼寇。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带答案解析】

重难点03 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在最新过去的2020年新高考地区模拟试卷中,现代文阅读Ⅱ的命题材料是一首现代诗歌,老师和考生们对此都深感意外,其实,考纲上确实有提到过现代诗歌鉴赏,只是因为不常考,所以大家想当然地认为文学类文本只包括小说和散文。

其实文学类文本还包括“诗歌和戏剧”,这里的诗歌和古代诗歌有一个区分,特指的就是近现代诗歌。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教考脱节最严重的就在近现代诗歌这部分内容,学校重点讲,考试却从不涉及,以至于很多同学进入“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认识误区。

这次新高考模拟,给教和学也敲响了警钟。

以考促教,要得就是通过考试这个指挥棒让教与学的实践中真正的重视起近现代诗词这块文学宝藏。

但是一套高考试卷中同时涉考古代和近现代诗歌的可能性似乎并不大,从考纲上看、从理论上讲行得通,但从现实角度考虑,并无此必要。

诗歌的考查能力主要侧重在内容理解和手法运用上,本专题先讲内容的理解,考生暂时做好备考就是。

【满分技巧】现代诗歌想象丰富,构思巧妙,以凝练的诗句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鉴赏现代诗歌时,首先要注意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析现代诗歌的形象特点及意境意象是理解现代诗歌思想内容的前提条件,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特征,才能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因此,考生要捕捉现代诗歌的主要意象,挖掘意象本身的特点。

意境是作者调动生活积累,运用艺术表现手法,整合各种意象,使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境界。

鉴赏诗歌的意境时,首先要对诗歌的直观形象和画面进行联想和想象;其次要从品味诗歌的语言入手,感悟到诗歌的意韵之美。

现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解题技巧:(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概括景物的氛围;(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赏析现代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

在诗歌鉴赏中,品味语言是基础。

尤其现代诗歌,语言精练、形象、富有音乐美,考生应该联系全诗主旨,反复咀嚼,领略诗歌的深刻含义,品味隽永的字词语句。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四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四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

2020年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四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

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

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

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

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

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带答案)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I(现代诗歌) 练习

(带答案)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I(现代诗歌) 练习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现代文阅读II(共4小题,共16分)是考查小说、散文、现代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现代文阅读题。

两道选择题中,第6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7题侧重考查对文章艺术技巧的分析鉴赏。

两道简答题会涉及到鉴赏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技巧、赏析文章构思、探究类试题等问题,(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故园①别(节选)流沙河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就像熟悉自己的面影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在这里悄悄的结了婚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现在我要回城去了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别了我的小母鸡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别了我的老公鹅感谢你夜夜为我们守门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柴灶不须烧了让它去冷菜园不须种了让它明年野草青青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注】:①故园指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1947),36岁到48岁(1966~1979)曾居住过的余家老宅。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

B.“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由“消磨”一词可以看出“我”认为在这园庭生活是在虚度时光。

C.“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

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灶、菜园。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三到六行,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悉。

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

C.“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四赏析非常规艺术手法含解析

浙江专版202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精准训练四赏析非常规艺术手法含解析

精准训练四赏析非常规艺术手法练前提示浙江古诗鉴赏重在考查艺术手法,既考常见常用艺术手法,又考非常规艺术手法。

2018年考查的“点染手法”就是非常规手法。

对于这种非常规手法,我们复习时应多作储备,以备考试之需。

另一方面,如果考场上真的碰到了,千万不要慌张,最好循名求实,结合艺术手法名称(这种考法,一般都给出手法名称),参照原诗和题干暗示,尝试着作些理解,以保证最大限度的得分。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青水中蒲二首(节选)韩愈其一青青水中蒲[注],下有一双鱼。

君今上陇去,我在与谁居?其二青青水中蒲,长在水中居。

寄语浮萍草,相随我不如。

注蒲:香蒲。

有匍匐横生的地下根状茎,由此发生新芽,叶细长而尖。

赏析这两首诗的比兴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青青的水中蒲草托物起兴,引出下文的离思。

②以水下鱼儿成双比喻成对的夫妻,以蒲草“长在水中居”比喻长年在家中居住的女主人公,又以浮萍草比喻在外漂泊的丈夫,反衬思妇的孤独。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的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注]声。

注鼓鼙: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

这首诗在主旨表达上是怎样做到以小见大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020届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重难点专练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重难点04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

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

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

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

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

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2020高考现代诗歌阅读与鉴赏

2020高考现代诗歌阅读与鉴赏
本次模拟考共设置了两个四选一的单选题和两个问答题,6、7小题(单选题) 每小题3分,第8小题4分,第9小题6分。第6小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第7小题考 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第8小题考查炼字,第9小题考查人称,看似简单,其实不 简单。
诗歌的考查能力主要侧重在内容理解和手法运用上,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有意 识的加强训练,结合积累的关于文学类文本及古代诗歌鉴赏的知识,灵活应对各 类题型,弥补这方面的短板。
如徐志摩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原诗十八节,诗人只选取了一个
最难忘的镜头,即“一低头的温柔”,把这位日本女子内心说不出的情意、掩不
住的隐秘、别离的忧愁、莫名的委屈等等都表现出来了,诗人感觉她恰似水莲
花那样秀美、纯洁、娇弱而又灵动,再听她 软语温存的一声“珍重”,交织着“蜜甜” 与“忧愁”,她把思念留给了自己,仍把祝
(11)虚实相生 像与不像、似与不似、切与不切、不即不离 等说法不同,意思一样,都可以归结为虚实处理 问题。诗歌也一样,有实有虚,虚实结合,才能 把读者带到一个既不脱离现实、又能超越现实、 亦真亦幻、迷离朦胧的艺术境界中去。 如王小泥的《初春的家园》,这首诗,运用 了许多修辞手法(拟人、比喻、通感、错觉、象 征等)加以“变形”,使语言“陌生化”,实中 有虚、虚中有实给人以既明白可解、又新鲜别致 的感觉,增强了艺术魅力。
鸡鸣起伏, 雨点儿在屋瓦上, 弹奏《十面埋伏》, 当雀鸟啼亮木格格小窗, 母亲已从窗外菜园里, 掐来一筲箕湿漉漉的黎明。 石磨吟唱出两桶清香小曲, 姐姐把它凝成一锅乳白的晨曦, 我举起筷子,母亲瞪我一眼, 她怕我夹碎了, 姐姐水嫩嫩的叫卖声…… 苍老的父亲,牵着水牛走向田间, 牛鞭,抽醒几声蛙鸣, 一曲山歌,在群山间回荡往复, 于最高的尖尖山上, 化为一只啸天的老鹰……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

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概述]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不管你在轻松地学习,还是困难地学习。

其实,只要善于在未知中寻找兴趣,你就能永远乐观地对待学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20高考诗歌鉴赏真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分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难点04 分析鉴赏现代诗歌艺术特色(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诗歌,尤其是近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类文本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出“学得不考、考得不学”的误区,登上了山东等地新高考的模考试卷中,给广大考生带来了极大的“惊喜”,也给学校的教与学工作指出了一个新的方向,以考促教,希望考生重视近现代诗词的复习备考工作。

除了思想内容的答题技巧之外,现代诗歌的手法运用也是重要的知识点,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

【满分技巧】在现代诗歌鉴赏中,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考生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

主要包括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反复、排比、双关等。

现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修辞手法;(2)分析其表达作用。

例如:艾青《太阳的话》:打开你们的窗子/打开你们的板门吧/让我进去,让我进去/进到你们的小屋里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全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便于运用对话和呼告的方式来抒发感情,使语气显得更亲切,容易与读者亲近。

2.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等。

现代诗歌表现手法解题技巧:(1)指出何种表现手法;(2)阐述其表达作用。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这两句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1)虚实结合;(2)虚写对祖国的那份思念,实写诗人肯定这片槐树叶来自祖国。

这片叶子并不是代表某一个具体地方,而是祖国的很多地方。

如果说在某地捡的,就把他思念的地方具体化了,就缩小了。

诗人思念的不只是捡到叶子的江南,或江北,而是江南江北都思念。

这就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祖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

3.篇章结构。

包括首句领起下文、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前后呼应、卒章显志、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现代诗歌篇章结构解题技巧:(1)指出诗歌结构如何;(2)结合诗歌内容作具体阐述。

例如:纪弦《一片槐树叶》: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试分析诗歌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考生可以按步骤作答:结尾一句与首句呼应,从视觉上再一次写槐树叶,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完成了全诗中心意象和整体的构造,意味深长,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限时检测】一、【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一朵野花陈梦家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九二九年一月(选自《梦家诗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交代了野花的生存境遇,在看似轻描淡写的叙述中蕴含着诗人的慨叹。

B.“向着太阳发笑”正是“上帝给他的聪明”的具体表现,“不想到”则写出诗人对小小野花做出这一举动而产生的意外和惊喜。

C.“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两句之间形成了对比映照,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

D.这首诗将一朵野花进行了人格化的塑造,诗人以饱满而轻婉的诗情入笔,以小见大,透露出深切的生命感怀与由衷的生命礼赞。

【答案】C【解析】“借以揭示了人类普遍存在的好高骛远、妄自尊大的人性弱点”理解错误。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前后两节的首句形成复沓,成为两节诗咏唱的基础,虽然一字不改,却在情感上呈现出强化效果。

B.“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将野花如诗般的欢喜化为具体可见的形态,寓诗于画,轻快洒脱。

C.诗人站在全知视角,用第三人称指称野花,易于更加灵活地刻画野花的形象,展示其内心的情感世界。

D.诗歌采用象征手法,咏物喻人,语言清新自然,节奏急促紧凑,情感真挚朴素,充溢着向上的生命力。

【答案】D【解析】“节奏急促紧凑”错误。

3.如何理解野花“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的含意?【答案】野花已将生命完全融入了自然,不再刻意关注自己的个体生命。

【解析】结合诗句内容分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野花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野花生于荒原,是孤寂的,却能泰然处之,顺其自然;②野花一开一落,生命是短暂的,却能自在生存,自由绽放;③野花是渺小的,饱经风吹雨打,却能超脱乐观,充满自信。

【解析】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即可,本题不难作答。

二、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歌,回答问题。

壮士心臧克家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跨出门来,星斗恰似当年,铁衣上响着塞北的朔风。

前面分明是万马奔腾,他举起剑来嘶喊了一声,从此不见壮士归来,门前的江潮夜夜澎湃。

★1.第一节中,“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包含着两个对比,这两个对比是什么?【答案】一个是热烈的梦境和凄凉的江庵的对比,一个是壮士叱咤风云的当年和孤身独栖的现实的对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侧重考查对比手法的使用。

解答此题,需要整体把握第一节的内容,分析诗歌中选取的意象,从而理解意象之间的关系和作者组合意象的目的。

第一节第一句“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既交代地方又说明时间,渲染了一种寂寥的气氛;“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与上一句作映衬,写壮士虽在沉睡中仍然向往着热烈的行动。

这是第一层对比。

枕一卷兵书,一支剑,写壮士身份,让我们联想到壮士当年征战沙场的勇猛;而“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说尽岁月的蹉跎和英雄迟暮的感慨。

这是第二层对比。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点睛】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2.第二节中,“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深夜里木鱼一声又一声”这三句,壮士错把深夜木鱼当做催人的战鼓,这反映了壮士怎样的心情?【答案】反映了壮士想要杀敌立功、报效祖国的迫切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解答时,联系题目、诗歌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分析即可。

壮士错把深夜木鱼当做催人的战鼓,从梦境到冲向战场,没有彷徨,由此可以看出他地为理想而战的执着和对实现梦想的热烈向往,从而突出了壮士的勇气和献身精神。

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春穆旦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1942年2月1.首句“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好在哪里?【答案】首句以动写静,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和饱满的色彩,呈现了春草蓬勃的生命力,极具形态的动感和内在的神韵。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诗句赏析题是诗歌鉴赏常考题型,这类试题在作答的时候要注意先明确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手法的效果,有必要的是要结合诗句分析诗歌的情感或作者的态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说火焰摇曳,实则是在写绿色的状态,摇曳是动景,形象的写出了绿色的静态,这样更加形象的写出了绿意葱葱的状态。

此诗的起首两句铺排在春天的热烈与奢华上,“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春草如绿色的火焰燃烧,鲜花繁茂,大地上一片生机,呈现出一种令人恍惚的动态之美,但在一派繁花盛景中又透露出紧张的情绪。

2.诗的结尾两句有什么作用?【答案】结尾两句借助“光、影、声、色”的“赤裸”和“痛苦”的“等待”,强化了“紧闭的肉体”所受到的“蛊惑”,既是对前文的回应,又是对突破和开放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中诗句的理解能力。

从题干来看问的是:诗歌的末尾两句的作用?根据对题干的把握这是通过对诗歌的理解,进而解释诗歌的主题,根据对诗歌的理解,考生可以从结构和主题的理解进行作答:结构上是对前文春的特点进行照应。

从主题上此诗表达的主题是“在生命的限制中对自由的张望”,说得更妥帖一点,就是“在生命的被限制、被禁锢中对自由的张望”。

春天在诗中是一片布满象征情致的幕布,投射在其上面的风物和景致都饱含着对自由的深切渴求,却又被抑制在春天幽深的暗影中。

这大概是诗人内心处境的流露,有一种铁质的坚硬和柔软。

【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写景顺序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我是一条小河冯至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一一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1.诗中的小河和大海各象征什么?【答案】“小河”象征多情的男子,大海象征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形象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诗中的小河和大海各象征什么”,然后圈出描写“小河”和“大海”的句子,分析二者的形象特点,再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二者的象征义。

诗人以人拟物的手法,把多情的男子比作小河,然后以其流过森林、流过花丛和流入大海的途程为抒情线索,委婉地表达出对恋人一往情深的忆念和不可改易的情谊,诗中的“小河”象征多情的男子;而在小河最后流入无情的大海,“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主人公自身也被无情的海潮卷向天边,原先甜蜜的梦被生活击碎,无以为继,透露了旧礼教束缚爱情自由的现实黑暗,曲折地表达出对扼杀爱情的封建礼教及守旧势力的鞭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