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三角形 公开课

合集下载

解直角三角形公开课教案

解直角三角形公开课教案

课程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目标
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性质 及解法。
02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直角 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0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02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物展示、板书演示等。
02
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回顾
解答:由$sin A = frac{BC}{AB}$得 ,$AB = frac{AC}{sin A} = frac{4}{sin 60^circ} = frac{8sqrt{3}}{3}cm$。又因为$cos A = frac{AC}{AB}$,所以$BC = AB times cos A = frac{8sqrt{3}}{3} times cos 60^circ = frac{4sqrt{3}}{3}cm$。最后,由直 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circ$得, $angle B = 180^circ - 90^circ 60^circ = 30^circ$。
锐角三角函数等。
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02
掌握利用已知元素求解未知元素的方法,包括使用正弦、余弦
、正切等三角函数。
实际应用
03
了解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测量、航海、工程
等领域。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和方 法,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态度和习惯
要点二
分析
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锐角三角函数 的定义。首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 长度,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 出$angle A$和$angle B$的度数。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第1页
直角三角形
• 你知道直角三角形哪些性质? • 1.勾股定理: • 2.斜边上中线=斜边二分之一; • 3.外接圆圆心是斜边中点.
• 尚有什么性质?
第2页
C
A
DB
如图,CD是 RtABC斜边AB高线 这里:AC、BC为直角边,AB为斜边,
CD是斜边上高
AD是直角边AC在斜边AB上射影, BD是直角边BC在斜边AB上射影。
E
DEAC
CD 2
CE
CA
A
D
B
CDAB DFCE B CCA
CD 2 CF CB
CF
CB CE
CF
CB CA
ECF BCA
CEF ∽ CBA.
第13页
F
E
分析:欲证 CEF∽ CBA. A D
B
已具备条件 ACB ECF 公共角
要么找角,
CEF B或 CFE A
要么找边.
CE CF CB CA
第12页
例2. 如图,在 ABC中, CDAB于D, DEAC于E,
DFBC于F , 求证 : CEF∽ CBA.C
F
证法一:
CDAB
AC CB AB
ACD ∽ CBD AC CD AD CD 2 BD AD
CB BD CD
第5页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高线是两条 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百分比中项, 每一条直角边是这条直角边在斜边 上射影和斜边百分比中项.
这就是射影定理
第6页
在RtABC中,CD是高,则有
C
AC是AD,AB百分比中项。
BC是BD,AB百分比中项。
CD是BD,AD百分比中项。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与俯角问题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与俯角问题公开课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A
D xF
30°
C
Ex B
P α β
归纳与提升
P
450
O P
O
45°
B
30°
A C
30°
B
450
45°
O
A
30°60° A
45° 22000米 45°
B
P 45°°
3300°°
202000米
D
O
B
3 450)m.
B
A
4. 两座建筑AB及CD,其地面距离AC为50米,
从AB旳顶点B测得CD旳顶部D旳仰角β=300,
测得其底部C旳俯角a=600, 求两座建筑物AB 及CD旳高.
30° 60°
50米
(第 2 题)
合作与探究
变题2:如图,直升飞机在高为200米旳大楼AB
左侧P点处,测得大楼旳顶部仰角为45°,测得
大楼底部俯角为30°,求飞机与大楼之间旳水
平距离.
A
答案: (300 100 3) 米
P 45°
30°
O
200米 D
B
合作与探究
例2:如图,直升飞机在高为200米旳大楼AB上 方P点处,从大楼旳顶部和底部测得飞机旳仰 角为30°和45°,求飞机旳高度PO .
P
答案: (100 3 300) 米
O
=300 1.20
图3019.4.4
2、建筑物BC上有一旗杆AB,由距BC 40m旳D 处观察旗杆顶部A旳仰角为60°,观察底部B旳仰 角为45°,求旗杆旳高度
A
B
D 40 C
1、在山脚C处测得山顶A旳仰角为45°。问 题如下: 1)沿着水平地面对前300米到达D点,在D点 测得山顶A旳仰角为600 , 求山高AB。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新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名师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BD
=
AD
∴ △ABC是直角三角形
A D
(三角形一边上旳中线等于这条边
旳二分之一旳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
B
练习
1.在Rt△ABC中,斜边上旳中线CD=2.5cm,则斜边AB旳长是多少?
解:AB=2CD=5cm
2.如图,AB//CD,∠CAB和∠ACD旳平分线相交于H点,E为AC旳中
点,EH=2.那么△AH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何?若是,求出AC旳长。
即∠A+∠B+∠1+∠2=180°
∴ 2(∠A+∠B)=180° ∴ ∠A+∠B =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 有两个角互余旳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结论 直角三角形旳鉴定定理3:
在一种三角形中,假如一边上旳中线等于这 条边旳二分之一,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几何语言表达:

CD
1 2
AB
=
如图,在Rt△ABC 中,∠ACB=90°,D是斜边AB旳中
点,连结CD, 求证:CD 1 AB
C
2 ∴△ACD≌ △BED(SAS)
∴AC=EB,
∴∠ACD=∠DEB, ∴AC//EB,
A D
∵∠ACB=900, ∴∠CBE=900, 在△ACB和 △EBC中:
B BC=BC,
把原直角三角形提成 面积相等旳两个等腰三角形.
例1:如图,已知:CD是△ABC旳AB边上旳中线,
且CD=
1 2
AB,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
CD
1 2
AB
=
BD
=
AD
∴ ∠1=∠A
∠2=∠B ( 等边对等角 )

中学优质公开课教学课件精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中学优质公开课教学课件精选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AC2+BC2=AB2 (已知),
A′C′=AC,B′C′=BC (作图),
B′
∴ AB2=A′B′2 ∴ AB=A′B′
(等式性质). (等式性质).
c a
∴ △ABC≌ △A′B′C′ (SSS).
C′
b
∴ ∠C=∠C′= 90°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角形 (直角三角形意义).
A
A′
观察刚才两个命题, 它们的条件与结论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与同伴交流.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 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再观察下面三组命题:
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 那么它们相等, 如果两个角相等, 那么它们是对顶角;
如果小明患了肺炎, 那么他一定会发烧, 如果小明发烧, 那么他一定患了肺炎;
观察这两个定理你能分别 指出它的条件和结论吗? (积分抢答)
(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判定)定理: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这是从角的角度研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和判定,那从边的角度研究都有哪些定 理呢?
直角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 那么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在西方文献中又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
(pythagoras theorem).
c a
弦 勾
b

你能分别指出它的条件和结论吗?
你会证明勾股定理吗?回忆一下都有 哪些方法?条件作为已知,结论作为 求证。
勾股定理的证明有很多方法,例如拼图计算、 割补法、赵爽的弦图、总统证法、青朱出入图、 折纸法、拼图计算等,下面我们来回忆其中一个 的“总统证法”.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公开课获奖课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公开课获奖课件

鉴定定理2: 一边上中线等于这一边二 分之一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3页
鉴定定理: 一边上中线等于这一边二分 之一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点D为边AB中点
且CD= 1 AB
A
2
∴ △ABC是直角三角形
D
∵CD=AD=BD
∴ △ABC是直角三角形 C 且∠ACB=90o
B
第4页
第5页
=90º,若∠A=30º 那么BC与斜边AB有什么关系呢?
第19页
第1页
我所掌握知识:
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1:
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C
性质定理2:
在直角三角形中,
A
B
斜边上中线等于斜边二分之一。 D
直角三角形鉴定定理1:
有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第2页
例题:如图,已知CD是△ABC AB边上中线,且CD= 1AB
2A
求证: △ABC是直角三角形
D
2
B
1C
DB
第13页
知识应用
解: 航行过程中,假如与A岛距离一直不小于20海 里,就没有触礁危险.
过A作AD⊥OB,垂足为D.
在Rt△AOD中,AO= 30 3 海里,∠AOD=30º.
则 AD = 1 AO
西
2
= 1×30 3 2
≈25.98>20
A
30 3
60º

因此, 没有触礁危险.
O
DB
第14页
练一练
取线段AB中点D,连接CD,
即CD是Rt△ABC斜边上中线.
则CD=AD=BD.
C
又∠A+∠B=90º,且∠A=30º,

解直角三角形公开课ppt课件

解直角三角形公开课ppt课件

综合应用举例
具体步骤
根据实际问题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确定已知条件和所求量。然后选择合适的解 法(如已知两边求角、已知两角求边等)进行计算,得出结果并进行检验。
注意事项
在综合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际问题的背景和限制条件,以及计算结果的合理 性和准确性。同时,还需要掌握多种解法,以便灵活应对不同的问题和情况。
已知两角求边
具体步骤
设已知的两个锐角为α和β,其中α为与已知边相邻的角,β为另一个锐角。则 可以利用正弦函数sin(α) = a/c或余弦函数cos(α) = b/c求解边长a或b,其中c 为斜边。
注意事项
在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角度的单位和范围,以及正弦和余弦函数在不同象限 的正负性。同时,还需要注意已知边与所求边之间的关系,避免出错。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互相 垂直,且斜边是直角边的 平方和的平方根。
直角三角形的元素
包括直角边、斜边和两个 锐角。
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解决实际问题
解直角三角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 实际问题,如测量、航海、建筑等。
培养数学思维
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解直角三角形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对 于后续学习三角函数、解析几何等具 有重要意义。
力学问题中的解直角三角形
力的分解与合成
在力学中,经常需要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或 将多个分力合成为一个力,这时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 质和三角函数进行计算。
运动学中的问题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问题时,可以利 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如抛物线运动、圆周运动 等。
动力学中的问题
定义、性质、三角函数定义和应用的理解程度等。
学习困难与问题反馈
02
鼓励学生反馈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便教师及时

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说课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今天学习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判断定理, 你能由此联想到前面学过的什么知识与这类似吗?
角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M P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 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A
B
N
定 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 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定理2 到一种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和逆定理
2、与角平分线的性质比较
鉴定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
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上。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够看作是和线段
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点的集合是一条射线
点的集合是一条直线
例2、如图AB=AC,MB=MC,直
线AM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吗?如果是, 请证明你的结论?
点P在线段 AB的垂直 平分线上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 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 相等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 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 平分线上
PA=PB
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能够看作是和线段两个
端点距离相等的全部点的集合
鉴定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 点距离相等的点,在 这条线段的垂直平 分线上.
2、如图P是∠AOB平分线上一点,PC⊥OA, PD⊥OB,垂足分别为C,D (1)∠PCD=∠PDC吗?为什么? (2)OP是CD的垂直平分线吗?为什么?
如图,已知:AOB,点M、N. 求作:一点P,使点P到AOB两边的 距离相等,并且满足PM=PN.
A
.N
. .M P 点P为所求
作的点

新版解直角三角形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新版解直角三角形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15页
解直角三角形依据
(1)三边之间关系: (2)锐角之间关系:
a2+b2=c2(勾股定理);
∠ A+ ∠ B= 90º;
(3)边角之间关系:
a
sinA= c
cosA=
b c
tanA=
a b

面积公式:S
ABC
1 a•b 2
1c•h 2
第16页
我思 我进步 经过本小节,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存在哪些疑问,和同伴交流。
解:在 Rt△ACD 中,∵∠ADC=90°,∴tan A=CADD=A6D=32,∴AD=4, ∴BD=AB-AD=12-4=8.在 Rt△BCD 中,∵∠BDC=90°,BD=8,
CD=6,∴BC= BD2+CD2=10,∴sin B=CBCD=35,cos B=BBDC=45,∴ sin B+cos B=35+45=75
第13页
3.如图,在 Rt△ABC 中,∠ACB=90°,D 是边 AB 的中点, BE⊥CD,垂足为 E.已知 BC=20,sin A=45. (1)求线段 CD 的长; (2)求 cos∠BDE 的值.
第14页
解:(1)在 Rt△ABC 中,∵∠ACB=90°,∴sin A=BACB=A20B=45,∴ AB=25.∵D 是边 AB 的中点,∴CD=12AB=225; (2)在 Rt△ABC 中,cos∠ABC=BACB=45.∵CD 是 AB 的中线,∴CD= BD,∴∠DCB=∠ABC,∴cos∠DCB=cos∠ABC=45,即CBCE=45,∴ CE=16.又∵CD=225,∴DE=72,∴cos∠BDE=DBDE=275.
2. 在Rt△ABC中,C 90, A 30, c=16cm, 求a,b长度.

解直角三角形公开课:坡度问-2024鲜版

解直角三角形公开课:坡度问-2024鲜版
8
03
解直角三角形方法论述
2024/3/28
9
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和角度
勾股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直角边a、b ,可通过勾股定理c² = a² + b²求得 斜边c的长度。
正弦、余弦、正切定理
已知任意两边,可利用正弦、余弦、 正切定理求得任意一个锐角的大小。 例如,sinA = a/c,cosA = b/c, tanA = a/b。
2024/3/28
解决方法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利用 正切函数求解建筑物高度 。
实际应用
在建筑、城市规划等领域 中,经常需要测量建筑物 高度,以评估其对周围环 境的影响。
18
案例二:计算桥梁跨度
问题描述
已知桥梁两端的高度差和倾斜角度, 求桥梁的跨度。
解决方法
实际应用
在桥梁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需 要准确计算桥梁的跨度,以确保其安 全性和稳定性。
解直角三角形公开课: 坡度问
2024/3/28
1
目录
2024/3/28
• 引言 • 坡度问题概述 • 解直角三角形方法论述 • 坡度问题中解直角三角形应用 • 典型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2
01
引言
2024/3/28
3
课程背景与目标
课程背景
解直角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坡度问题是其中的难点和重点。掌握解 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对于理解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有重要意义。
2024/3/28
20
06
总结与展望
2024/3/28
21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2024/3/28
坡度定义及计算方法
01
回顾了坡度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坡度。

【公开课教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公开课教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2 直角三角形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复习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归纳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2.学习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够运用其解决问题.(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古埃及人曾经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将一根长绳打上等距离的13个结,然后按如图所示的方法用桩钉钉成一个三角形,他们认为其中一个角便是直角.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类型一】 判定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具备下列条件的△ABC 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B =∠C B .∠A -∠B =∠CC .∠A ∶∠B ∶∠C =1∶2∶3D .∠A =∠B =3∠C解析:由直角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求得三角形的每一个角的度数,再判断其形状.A 中∠A +∠B =∠C ,即2∠C =180°,∠C =90°,为直角三角形,同理,B ,C 中均为直角三角形,D 选项中∠A =∠B =3∠C ,即7∠C =180°,三个角没有90°角,故不是直角三角形.故选D.方法总结:在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时要注意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为90°.【类型二】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如图①,△ABC 中,AD ⊥BC 于D ,CE ⊥AB 于E.(1)猜测∠1与∠2的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果∠A 是钝角,如图②,(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解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BD 和△BCE 都是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1+∠B =90°,∠2+∠B =90°,从而得解;(2)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D =∠E =90°,然后求出∠1+∠4=90°,∠2+∠3=90°,再根据∠3、∠4是对顶角解答即可.解:(1)∠1=∠2.∵AD ⊥BC ,CE ⊥AB ,∴△ABD 和△BCE 都是直角三角形,∴∠1+∠B =90°,∠2+∠B =90°,∴∠1=∠2;(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BD ⊥AC ,CE ⊥AB ,∴∠D =∠E =90°,∴∠1+∠4=90°,∠2+∠3=90°,∵∠3=∠4(对顶角相等),∴∠1=∠2.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探究点二:勾股定理【类型一】 直接运用勾股定理已知:如图,在△ABC 中,∠ACB=90°,AB =13cm ,BC =5cm ,CD ⊥AB 于D .求:(1)AC 的长; (2)S △ABC ; (3)CD 的长.解析:(1)由于在△ABC 中,∠ACB =90°,AB =13cm ,BC =5cm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C 的长;(2)直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S △ABC ;(3)根据CD ·AB =BC ·AC 即可求出CD .解:(1)∵在△ABC 中,∠ACB =90°,AB =13cm ,BC =5cm ,∴AC =AB 2-BC 2=12cm ;(2)S △ABC =12CB ·AC =30cm 2;(3)∵S △ABC =12AC ·BC =12CD ·AB ,∴CD =AC ·BC AB =6013cm.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一般是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利用两种方法表示出同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然后根据面积相等得出一个方程,再解这个方程即可.【类型二】 分类讨论思想在勾股定理中的应用在△ABC 中,AB =15,AC =13,BC 边上的高AD =12,试求△ABC 周长.解析: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在Rt △ABD 和Rt △ACD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BD 和CD 的长求出,两者相加即为BC 的长,从而可将△ABC 的周长求出;(2)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在Rt △ABD 和Rt △ACD 中,运用勾股定理可将BD 和CD 的长求出,两者相减即为BC 的长,从而可将△ABC 的周长求出.解:此题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在Rt △ABD 中,BD =AB 2-AD 2=152-122=9,在Rt △ACD 中,CD =AC 2-AD 2=132-122=5,∴BC =BD +CD =5+9=14,∴△ABC 的周长为15+13+14=42;(2)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在Rt △ABD 中,BD =AB 2-AD 2=152-122=9.在Rt △ACD 中,CD =AC 2-AD 2=132-122=5,∴BC =9-5=4,∴△ABC 的周长为15+13+4=32.∴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ABC 的周长为42;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ABC 的周长为32.方法总结:在题目未给出具体图形时,应考虑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凡符合题设的情况都要考虑,体现了分类讨论思想,这是解无图几何问题的常用方法.探究点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类型一】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如图,正方形网格中有△ABC ,若小方格边长为1,则△ABC 的形状为( )A .直角三角形B .锐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正方形小方格边长为1,∴BC =42+62=213,AC =22+32=13,AB =12+82=65.在△ABC 中,∵BC 2+AC 2=52+13=65,AB 2=65,∴BC 2+AC 2=AB 2,∴△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构造出三角形,然后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类型二】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垂直关系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E=EB,AF=14AD,求证:CE⊥EF.证明:连接CF,设正方形的边长为4.∵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BC=CD=DA=4.∵点E为AB中点,AF=14AD,∴AE=BE=2,AF=1,DF=3.由勾股定理得EF2=12+22=5,EC2=22+42=20,FC2=42+32=25.∵EF2+EC2=FC2,∴△CFE是直角三角形,∴∠FEC=90°,即EF⊥CE.方法总结: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所以此定理也是判定垂直关系的一个主要方法.【类型三】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面积问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90°,AB=8,BC=6,CD=24,AD=26,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析:连接AC,根据已知条件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证△ACD为直角三角形,然后代入三角形面积公式将△ABC和△ACD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求出,两者面积相加即为四边形ABCD的面积.解:连接AC,∵∠B=90°,∴△ABC为直角三角形.∵AC2=AB2+BC2=82+62=102,∴AC=10.在△ACD中,∵AC2+CD2=100+576=676,AD2=262=676,∴AC2+CD2=AD2,∴△ACD为直角三角形,且∠ACD=90°,∴S四边形ABCD=S△ABC+S△ACD=12×6×8+12×10×24=144.方法总结:此题将求四边形面积的问题转化为求两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的问题,既考查了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掌握情况,又体现了转化思想在解题时的应用.探究点四: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写出下列各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逆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相等的角是内错角;(4)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解析:分别找出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将其互换即可.解:(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真命题;(2)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真命题;(3)内错角相等.假命题;(4)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真命题.方法总结: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只有当它的逆命题为真命题时,它才有逆定理.三、板书设计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的两个锐角互余;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本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类讨论能力、交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思考的魅力和知识创新的乐趣,突显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者.第2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及作图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重点) 2.能够利用尺规作出三角形的垂直平分线.一、情境导入现在有A、B、C三个新建的小区,开发商为了方便业主需求,打算在如图所示的区域内建造一座购物中心,要求购物中心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你能帮购物中心选址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类型一】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角度如图,在△ABC中,∠BAC=110°,点E、G分别是AB、AC的中点,DE⊥AB交BC于D,FG⊥AC交BC于F,连接AD、AF.求∠DAF的度数.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C,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AD=BD,AF =CF,推出∠BAD=∠B,∠CAF=∠C,即可求出答案.解:在△ABC中,∵∠BAC=110°,∴∠B+∠C=180°-110°=70°.∵E、G分别是AB、AC的中点,DE⊥AB,FG⊥AC,∴AD=BD,AF=CF,∴∠BAD=∠B,∠CAF=∠C,∴∠DAF=∠BAC-(∠BAD+∠CAF)=∠BAC-(∠B+∠C)=110°-70°=40°.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类型二】运用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线段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8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D,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E,求MN的长.解析:首先连接AM ,AN ,在△ABC 中,AB =AC ,∠A =120°,可求得∠B =∠C =30°.又由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M ,交AB 于点D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N ,交AC 于点E ,易得△AMN 是等边三角形,继而求得答案.解:连接AM ,AN ,∵在△ABC 中,AB =AC ,∠A =120°,∴∠C =∠B =3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M ,交AB 于点D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N ,交AC 于点E ,∴AN =CN ,AM =BM ,∴∠CAN =∠C =30°,∠BAM =∠B =30°,∴∠ANM =∠AMN =60°,∴△AMN 是等边三角形,∴AM =AN =MN ,∴BM =MN =CN .∵BC =8cm ,∴MN =83cm. 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类型三】 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某公园有海盗船、摩天轮、碰碰车三个娱乐项目,现要在公园内建一个售票中心,使得三个娱乐项目所处位置到售票中心的距离相等,请在图中确定售票中心的位置.解析:由三个娱乐项目所处位置到售票中心的距离相等,可得售票中心是海盗船、摩天轮、碰碰车三个娱乐场组成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解:如图,①连接AB ,AC ,②分别作线段AB ,AC 的垂直平分线,两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 ,则P 即为售票中心.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探究点二:作图已知线段c ,求作△ABC ,使AC =BC ,AB =c ,AB 边上的高CD =12c .解析:由题意知,△ABC 是等腰三角形,高把底边垂直平分,且高等于底边长的一半. 解:作法:1.作线段AB =c ;2.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B 于D ;3.在射线DF 上截取DC =12c ,连接AC ,BC ,则△ABC 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如图所示.方法总结:已知底边长作等腰三角形时,一般可先作底边的垂直平分线,再结合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确定另一个顶点的位置.三、板书设计1.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2.作图本节课学习了用尺规作三角形,作图时要学会分析.一般先画一个满足题目已知条件的草图,有时结合基本作图和已知条件可作一个与求作三角形相关联的三角形,然后应用有关条件结合基本作图作出其余的图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QP
N
(1)可得比例式__MP MN_, 等积式_MP2=MN×N_P
5 -1
3- 5
(2)若MN=1, 则MP=_ 2__ , NP= __2__
PQ=_ 5__2_
(3)若MN=10cm, 则MP= (5 5 - 5 )cm , NP= (15 - 5 5) cm_ (4)若MN=a, 则 MP=__5_2-_1_a_,NP=_3_-2__5_a_.
定义
短长 长全
一般地,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
如果
BP AP
=
AP AB
,那么称线段AB被点P黄金分割,
点P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A
P
B
AP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
好好想一想 黄金比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
看谁答的对
如图,点P是线段MN的黄金分割点(MP>NP),
●●
NP MP
-160
A
D
B
C
布置作业
必做题: 1.助学104-105页自主评价 2.设计一双最适合妈妈身高的高跟鞋.
选做题:课本95页读一读部分.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 到处都是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
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句名言:
“凡是美的东西,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这就是部分与部分以及部分与整体之间的 协调一致.”
4.4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 —— 黄金分割
学习目标 1.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和黄金比值,会用一 条线段的黄金分割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了解黄金分割的意义,认识数学与人类生 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建 立健康良好的审美观.
一起来分析
借助课本96页想一想的内容,解决相应问题.
巴台农神庙
A
E
B
D
F
C一起来分析A NhomakorabeaBCA
E
B
证明黄金分割点的方法:
D
F
C
短长
长 全 或 长²=全×短
长 全
5 -1 2
用心说一说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呢?
达标检测 1. C 2. A 3.(30﹣10 )m 4. 40 -40,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