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洪雅林场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_谢云
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唐宵;张国庆【摘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可为以减排增汇为目标的森林生态系统碳库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根据实测的林分含碳量和区域生物量-蓄积量回归模型计算了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使用ArcGIS软件绘制和分析了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省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为38.04 MgC·hm-2(12.15~59.51 MgC·hm-2).受青藏高原隆升和人类活动干扰及其叠加效应的影响,四川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异明显,总体上表现出随纬度、海拔高度和坡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经度的增加而减小,高海拔地区和陡坡地带具有较高的碳密度.减少人类活动对森林的破坏及采取森林分区经营管理是稳定和增强四川森林碳汇功能的有效途径.【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9(029)009【总页数】7页(P5115-5121)【关键词】森林植被碳储量;森林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异特征;森林碳库管理;四川省【作者】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唐宵;张国庆【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9;Q948;S718.5以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1~3]。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源、库、汇的作用,其碳蓄积量的任何增减都可能影响到大气CO2浓度的变化[2,4]。
作为一个动态的碳库,森林储存碳的能力不仅取决于森林的面积,而且还取决森林的质量,即单位面积的森林碳密度[5]。
川西北高山峡谷区森林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研究——以四川洛须自然保护区为例
川西北高山峡谷区森林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研究——以四川洛须自然保护区为例吴胜义;王飞;徐干君;马浩;党禹杰;吴菲【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22(31)9【摘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碳汇在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研究分析洛须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碳储量结构特征,有利于揭示川西北高山峡谷区森林碳储量、碳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对于提升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管理水平和开展森林经营碳汇具有重要意义。
洛须自然保护区内不仅分布着重要的地带性森林植被——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rubescens)和高山柏(Juniperus squamata)等暗针叶林,还广泛分布着高山柳(Salix cupularis)、小叶杜鹃(Rhododendron parvifolium)等灌木林。
以2019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基础,叠加森林矢量数据与DEM数据,通过应用生物量转换和扩展方法,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探究森林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
研究表明:针叶林碳储量138067.7 t、碳密度11.8 t·hm^(−2),灌木林碳储量81228.9 t、碳密度2.9 t·hm^(−2),是主要的森林碳储量贡献者。
乔木林中,成熟林碳储量最大,占42.2%;川西云杉林碳储量76800.3 t、碳密度33.9 t·hm^(−2),高山柏林碳储量61267.4 t、碳密度6.1 t·hm^(−2)。
针叶林碳储量集中在3701—4300 m之间,占针叶林总碳储量的95.2%;灌木林碳储量集中在4101—4700 m之间,占灌木林总碳储量的79.7%。
针叶林碳储量集中在陡、急、险坡,占针叶林总碳储量的97.2%;急坡、陡坡、险坡碳储量和碳密度均位列针叶林前3位。
灌木林碳储量集中在26°—45°之间,占灌木林总碳储量的80.3%。
四川森林碳贮量现状及其空间分布
Ab t a t Ac o dn o t e p o i c a o e ty i v n oy d t nt r d b ih a r sr n e py sr c : c r ig t h r vn ilf r sr n e tr aa mo i e y Se u n Fo ty I v my t o e a d P a n tt t n 2 07,t e ttlc r o t r g fSih a fr s s e t td b e me o fr — n l n I siue i 0 h oa a b n so a e o c u n o e twa si e y t t d o ma h h e
第3 0卷 第 2期
20 0 9焦
四 川 林 业 科 技 I
Jun lo ih a oetyS in ea dT cn lg o ra f c u n F rsr ce c n eh oo y S
Vo 3 , No. 1. 0 2
4月
Ap . r , 20 09
峡谷 区( 6 9 6 .6Mg. mI)<川 西北 高原 区( 9 7 g・u I) 或 长江干流 域 (0 0 h 2 6 .6 M ln 2 , 3 . 9Mg・l )<沱江流 域 l m (64 g・ m )< 3. 1M h 嘉陵 2 流域( 87 g. mI ) " r - 3 .2M h 2 <雅砻江流域( 29 g・ mI ) 金 沙江流域 (4 4 5 .4M h 2 < 5 .8Mg・ h m。)< 江流域( 22 岷 6 .4Mg・Ⅷ ) l 。文 中还讨论 了森林碳贮量与碳 密度 的空间差异性在森林 经营与 区划 中意 义, 区规划和分类经营管理是提 高四川森林碳吸存能力的有效措施 。 分
洪雅县退耕竹林碳储量时空格局
省 洪 雅 县 退耕 还林 以 前 (9 4年 ) 退 耕 还 林 后 第 4年 ( 04年 ) 退 耕 还 林 后 第 7年 ( 0 7年 ) 竹 林 碳 储 量 , 19 、 20 和 20 的 利 用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软 件 对 竹 林 碳 储 量 的时 空 格 局 变化 进行 定 量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1 3年 间 ( 9 4 2 0 19 - 0 7年 ) 雅 县 竹 洪
S ta n m p r lPa t r fBa b o Ca bo o a e i pa i la d Te o a te nso m o r n St r g n Fo e tLa nv r e r m r l n n H o y r s nd Co e t d f o Fa m a d i ng a.S c ua ih n
Y n t i rSc u n P o i e Y ' 2 0 4 .Sc u n F r t uvya dDe g s tt C eg u 6 0 8 ) a gz R v ,i a rvn a n 6 5 1 ;3 i a oe r S r n s n I tue h n d 1 0 1 e e h c a h sy e i ni
Ab t a t I h s s u y,a r moe s n i g mo e fb mb o c r o t r g se t b ih d b s d o h a a c l ce n sr c : n t i t d e t e sn d l a o a b n so a e wa s a l e a e n t e d t o l t d i o s e
第4 7卷 第 1 0期
20 11年 1 月 O
林
业
退耕还林地在植被恢复初期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研究
第21卷第4期2007年8月水土保持学报Jour nal of Soil and Water Co nser vationV ol.21N o.4A ug.,2007退耕还林地在植被恢复初期碳储量及分配格局研究X黄从德,张 健*,邓玉林,杨万勤(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四川雅安625014)摘要:利用标准样方法研究了川西最主要的两种退耕还林植被(苦竹林和桦木林)在恢复初期生态系统碳储量、碳素密度以及空间分配特征。
结果表明:(1)苦竹不同器官碳素密度为0.3485~0.5186gC/g,桦木不同器官碳素密度为0.4519~0.5137g C/g;(2)苦竹林林下枯落物的碳素密度为0.3417gC/g,桦木林林下枯落物的碳素密度为0.3953g C/g;(3)不同植物器官的碳储量分配与各器官的生物量显著相关。
苦竹林分中竹秆生物量占48.87%,其碳储量占53.06%;桦木林树干生物量占57.25%,其碳储量占57.27%;(4)两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以土壤碳储量最大,占64.19%~82.59%,其次是乔木层,占21.93%~33.90%,最小是枯落物层,占0.27%~1.91%;(5)在退耕还林初期,植被恢复后土壤各层碳素密度小于对照的各层土壤碳素密度,土壤有机碳储量减少;(6)退耕地转变为森林后,成为大气CO2的一个重要碳汇。
关键词:退耕还林;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碳素密度中图分类号:S71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242(2007)04-0130-04Carbon Storage and All ocation Patterns of Young Forests Converted by Farmland HUANG Cong-de,ZHANG Jian*,DENG Yu-lin,YANG Wan-qin(College of For estr y and H or ticulture,Sichuan A gr icultural U niv er sity,Y a p an,Sichuan625014)Abstract:The storag es,densities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carbon in bamboo(Pleioblastus amarus)and birch (Betula p latyp hylla)forest ecosy stems w hich had been converted by farmland5years ago w ere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contribution of forests converted by farmland(FVF)to carbon sink.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1)the carbon density of different bam boo organs varied from0.3485g C/g to0.5186gC/g,and the carbon density of different birch org ans varied from0.4519gC/g to0.5137gC/g;(2)the carbon density in litter layer w ere 0.3417g C/g and0.3953g C/g beneath bamboo and birch forests,respectively;(3)the carbon storag e w as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 ith the biomass of the corresponding organs,the biomass carbon storag e ac-counting for48.87%and53.06%of the total biom ass and carbon storag e in the bamboo forest,and for57.25% and57.27%in the birch forest,respectively;(4)in the forest,the soil held the largest carbon storag e,the sec-ond w as plant org ans,and the smallest w as the litter layer;(5)the soil carbon storage decreased because of the ar-tificial disturbance during the initial of FVF;(6)the land of FVF w ould develop an important carbon sink.Key words:forest converted by farmland; land use chang e; carbon storage; carbon density森林转化为人工林或农田,草地转化为农田,以及退耕还林(草)、侵蚀退化地植被恢复等土地利用变化所引起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变,对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的准确性产生显著影响[1~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3王效科33 冯宗炜 欧阳志云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0)【摘要】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C 贮量的估算精度,对于研究森林生态系统向大气吸收和排放含C 气体量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的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 贮量的研究刚刚开始,由于估算方法问题,不同估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研究以各林龄级森林类型为统计单元,得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 贮量为3.26~3.73Pg ,占全球的0.6~0.7%;各森林类型和省市间有较大的差异.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 密度在各森林类型间差异比较大,介于6.47~118.14Mg ・hm -2,并且有从东南向北和西增加的趋势.这种分布规律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两者有一种对数关系.这说明我国实际森林植物C 密度大小首先取决于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植物C 贮量 植物C 密度文章编号 1001-9332(2001)01-0013-04 中图分类号 Q94811,S71815 文献标识码 AV egetation carbon storage and density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China.WAN G Xiaoke ,FEN G Z ongwei and OU Y AN G Zhiyun (Research Center f or Eco 2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2Chin.J.A ppl.Ecol .,2001,12(1):13~16.To improve the estimatation of carbon pool of forest ecosystems is very important in studying their CO 2emission and uptake.The estimation of vegetation carbon pool in China has just begun.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esti 2mates from different methods applied.Based on forest inventory recorded by age class ,the vegetation carbon storage of forest ecosystems in China was estimated to be 3.26~3.73Pg ,accounting for 0.6~0.7%of the global pool.The carbon densities were difference among forest types and provinces ,in range of 6.47~118.14Mg ・hm -2.There is an incremental tendency from southeast to north and west.This trend is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the change in population density in logarithmic mod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actual forest carbon density is prominently determined by human activities.K ey w ords Forest ecosystem ,Vegetation carbon storage ,Vegetation carbon density. 3中国科学院重大项目(KZ9512B12208)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基金资助. 33通讯联系人. 1999-04-12收稿,2000-04-17接受.1 引 言森林生态系统贮存了陆地生态系统的76%~98%的有机C [13].它对大气中CO 2浓度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5].而森林生态系统的C 储量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 交换的基本参数[5],也是估算森林生态系统向大气吸收和排放含C 气体的关键因子[13].目前,前苏联[1]、加拿大[2]、美国[11]等国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 贮量的估计研究均有较大进展.在国外资料中[5],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 贮量估计引用较多的为17Pg.按此估计,我国单位面积的森林植物C 贮量(称C 密度)应为114Mg ・hm -2,但这一估计显然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差太远.近年来,Fang 等[6]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建立了我国主要森林类型的林木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相关式,提高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 贮量的估算精度.但是,现有的估计没有充分考虑:1)林龄对林木蓄积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的影响;2)群落中林下植物生物量;3)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C 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研究在分析中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和各地带的森林生态系统的各林龄级的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基础上,根据全国第三次森林资源普查资料中的按省市和按各优势种调查统计的各林龄级的蓄积量资料,分别估计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 贮量,并分析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 密度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2 研究方法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 贮量的估算,早期是利用森林生物量的野外样地调查资料和森林统计面积.由于在实际森林样地调查时,一般都选取生长较好的地段进行测定,其结果往往高估了森林植物的C 贮量[3,6,13].近年来,以建立生物量与蓄积量关系为基础的植物C 贮量估算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5].本研究也采用该方法,不同的是首先将我国1994年底以前160多篇有关森林生物量的研究报道中561个调查样地的生物量调查资料按林龄级依次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归并成16种森林类型[12],统计得出各林龄级个各森林类型的林木树干与乔木层生物量的比值(SB )和乔木层和群落总应用生态学报 2001年2月 第12卷 第1期 CHIN ESE JOU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Feb.2001,12(1)∶13~16生物量(包括林下所有植物的生物量)的比值(B T),然后再将这些森林类型归并为中国森林资源普查的统计单元:森林优势种类型和省市[12].利用下式,可得出中国各类型和各省市(台湾除外)的森林植物C贮量(TC,Tg):TC=V×D×SB×B T×(1+TD)×Cc(1)式中,V是某一森林类型或省市的森林蓄积量(m3),来自林业部第三次全国森林资源普查资料;D是树干密度(Mg・m-3),采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的研究结果[8].Cc是植物中C含量,该值在不同植物间变化不大,因此,为简便起见,常采用0.45[4].然后统计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总植物C贮量.并进一步分析各类型和各省市的C密度差异和影响因素,并用地理信息系统Arc/View做出中国森林植物C密度分布图,建立了中国各省市森林植物C密度与人口密度间的关系.3 结果与讨论311 各森林类型植物C贮量和C密度根据中国38种优势种森林的蓄积量估算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总贮量是3724.50Tg(表1).从林龄级分布看,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分别占14.6、29.7、12.0、29.5和1412%.从类型构成看,栎类林最大,占2214%(这是因为栎类在我国分布的面积较大),其次为落叶松林,占12.1%,阔叶混交林占11.5%.由图1可以看出,各森林类型的植物C密度差异较大,介于6.47~118.14Mg・hm-2.云杉林、冷杉林、高山松和热带林的植物C密度较高,>60Mg・hm-2.而黑松林、油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水杉林和桉树林的植物C密度较小,<15Mg・hm-2.这主要是由于林龄差异造成的,云杉林、冷杉林、高山松和热带林中,成熟林和过熟林占的比例较大,黑松林、油松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柳杉林、水杉林和桉树林中,人工林占的比例较大,多为幼、中龄林.312 各省市的森林植物C贮量和C密度根据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针叶林和阔叶林蓄积量资料,估计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总贮量是3255171Tg(表2).从林龄级的分布看,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分别占14.3、30.6、11.4、2917和14.0%.与以上结果基本一致.从各省市的构成看,黑龙江省最大,占17.7%,其次为四川和云南省,分别占15.4%和1410%,内蒙古自治区占11.6%. 从图2可见,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密度有从东南向东北和西增加的趋势.我国森林植物C密度较高的省份为黑龙江、吉林、西藏和海南,<5311Mg・hm-2.尽管西藏的森林面积很小,但现存森林的植物C密度很高,如西藏的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处是我国表1 中国各森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质C贮量T able1V egetation carbon storage of every forest ecosystems in China(T g)林型F oresttype幼龄林Y oung中龄林Middle2aged近熟林Prema2ture成熟林Mature过熟林Post2mature总计Total比例Percen2tage1 3.12 4.85 4.3214.30 1.7928.380.762 1.7125.2633.80140.28113.38314.438.443 5.8135.8019.70235.8633.00330.178.86 40.70 2.13 2.7210.319.6525.510.68 57.847.17 1.508.59 2.1527.250.73 690.11101.9057.39142.8757.91450.1812.09 7 3.85 5.88 1.20 4.570.0015.500.42 80.010.090.020.000.000.120.00 90.160.050.000.000.000.210.01 10 5.3810.50 2.250.92 1.3620.410.55 110.59 3.71 2.22 1.45 1.499.460.25 120.60 1.340.740.110.73 3.520.09 1342.1267.1418.857.86 2.61138.58 3.72 1421.5724.9812.9024.7726.51110.73 2.9715 4.28 6.72 4.54 6.47 2.9624.970.6716 4.31 5.84 2.5037.568.1358.34 1.57 179.9831.6111.737.50 2.8763.69 1.71 180.030.050.000.250.000.330.01 190.020.060.000.000.000.080.0020 2.6512.34 4.21 6.13 4.5029.830.8021 5.5128.5412.0421.279.3376.69 2.0622 2.257.41 3.27 3.70 1.4518.080.49 230.320.910.140.190.00 1.560.04 240.000.28 1.560.600.45 2.890.08 25163.53281.72108.82180.72101.15835.9422.44 2632.61117.9025.2136.8421.36233.92 6.28 2739.4478.6822.7635.4216.66192.96 5.18 28 2.22 4.32 2.1310.30 2.5521.520.58 290.080.010.030.000.000.120.00 300.550.900.140.300.00 1.890.05 310.150.390.49 1.080.00 2.110.06 3214.9034.2014.6024.2313.03100.96 2.71 330.190.210.020.000.230.650.0234 6.2521.4811.5720.1034.7394.13 2.5335 5.5620.35 2.67 2.450.5531.580.85 3661.13143.0259.97107.3258.33429.7711.54 37 3.6317.52 2.66 3.540.6928.040.75总计543.161105.26448.671097.86529.553724.50100.00 Total11红松Pi nus koraiensis,21冷杉A bies,31云杉Picea,41铁杉Tsuga chi nensis,51柏木Platycladus and Cupressus,61落叶松L ari x,71樟子松Pi nus sylvest ris,81赤松Pi nus densif olia,91黑松Pi nus thunbergii, 101油松Pi nus tabulaef ormis,111华山松Pi nus armandi,121油杉Keteleeria,131马尾松Pi nus massoniana,141云南松Pi nus yunnanen2 sis,151思茅松Pi nus kisiya,161高山松Pi nus densata,171杉木Cun2 ni nghamia lanceolata,181柳杉Cryptomeria f ort unei,191水杉Metase2 quoia glyptost roboi des,201针叶混交林Mixed coniferous,211针阔混交林Mixed coniferous and broad2leaf forest,221水胡黄Fraxi nus,J uglans, Phellodendron,231樟树Ci nnamom um,241楠木Phoebe,251栎类Quercus,261桦木Bet ula,271硬阔类Hardwood,281椴树类Tilia,291檫树S assaf ras tz ume,301桉树Eucalypt us,311木麻黄Casuari na,321杨树Popul us,331桐类Davi dia,341软阔类Softwood,351杂木Acer, Tilia,Ul m us,361阔叶混交林Mixed broad2leaf forest,371热带林Tropic forest.目前森林生物量最高的地方[12].植物C密度较小的省包括广东、广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安徽和山东,<12.4Mg・hm-2.森林植物C密度的这种分布规律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两者呈显著的对数相关关系(图3),说明我国实际森林植物C 密度大小首先取决于人类活动干扰的程度.可以说人41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卷图1 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植物C 密度比较Fig.1Comparison of vegetation carbon density among forest ecosystem types.林型同表1.Forest type as table 1.表2 中国各省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总生物质C 贮量T able 2V egetation carbon storage of every province in China (T g)省 市Province幼龄林Y oung 中龄林Middle 2aged 近熟林Premature 成熟林Mature 过熟林Post 2mature 总 计Total 比 例Percentage 北 京Beijing 1.090.640.110.020.00 1.860.06天 津Tianjin 0.190.260.040.010.000.500.02河 北Hebei 3.8515.00 1.95 1.210.0022.010.68山 西Shanxi 3.4411.31 2.320.790.1117.970.55内蒙古Neimenggu 79.86138.4233.1096.3929.83377.6011.60辽 宁Liaoning 13.1037.27 4.09 3.330.2358.02 1.78吉 林Jilin35.91101.6638.6294.4538.02308.669.48黑龙江Heilongjiang 72.97230.19109.03125.6538.99576.8317.72上 海Shanghai 0.010.000.000.000.000.010.00江 苏Jiangsu 0.560.900.350.090.01 1.910.06浙 江Zhejiang 7.589.28 3.22 3.400.7524.230.74安 徽Anhui 7.6910.27 1.250.690.3620.260.62福 建Fujian 17.0042.677.25 3.70 1.0171.63 2.20江 西Jiangxi 12.3820.86 6.78 4.55 1.3945.96 1.41山 东Shandong 2.27 2.380.000.640.00 5.290.16河 南Henan 7.787.69 1.94 2.280.4520.140.62湖 北Hubei 10.0412.28 2.68 3.48 1.2929.770.91湖 南Hunan 12.5214.16 4.29 6.55 1.2038.72 1.19广 东Guangdong 8.9817.57 5.54 2.090.6334.81 1.07广 西Guangxi 4.4313.0512.0210.6112.7152.82 1.62四 川Sichuan 32.3074.2549.73189.56156.01501.8515.41贵 州Guizhou 18.4419.62 3.03 6.34 2.5649.99 1.54云 南Yunnan 88.50102.4641.96110.81112.65456.3814.02西 藏Xizang 0.010.000.21233.800.00234.027.19陕 西Shaanxi 6.0447.2116.3523.0035.32127.92 3.93甘 肃G ansu 9.0328.1110.5114.579.7071.92 2.21青 海Qinghai 1.76 4.95 1.90 2.41 1.0412.060.37宁 夏Ningxia 0.85 1.680.000.190.00 2.720.08新 疆Xinjiang 3.6918.6910.4922.7910.9866.64 2.05海 南Hainan 4.3613.82 2.05 2.520.4623.210.71总 计Total466.63996.65370.81965.92455.703255.71100.00类的干扰程度已经完全掩盖了气候条件对森林植物C 密度的影响和制约.我们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野外样地资料的分析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对我国森林生物量有巨大影响[7].31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C 库中的作用在以上的估计中,由于估算过程中的资料统计单元的不同,得出的结果有差异,相对误差为13%.对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C 贮量,Fang 等[6]给出的估计值为4.30Pg.他估计的植物C 含量取值是0.5,如植物的C含量取值与我们一样(0.45),则中国森林的C 贮量为3.87Pg.该值略大于我们的估计,与我们的估计值的相对误差为4%~19%.Dixon 等[5]引用的中国森林的C 贮量估计值(17Pg )与我们的估算差异很大,不能真正反映我国森林生态系统C 贮量的实际情况.Wang 等在1994年利用美国学者Marland 用的参数[10],根据中国森林的总蓄积量估算了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C 贮量为2.1Pg [14],远比现在的估计值小.这也说明要得出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 贮量的可靠值,必511期 王效科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须采用中国的参数和按类型或区域进行详尽的统计,并且应该不断更新数据库,引用最新的森林生物量的生态调查结果[9,15].图2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 密度分布Fig.2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carbon density of forest ecosystem in Chi 2na.图3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 密度与人口密度的关系Fig.3Relationship between vegetation carbon density of forest ecosystem and population density in China.表3 中国、加拿大、美国和俄罗斯的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 贮量比较T able 3Comp arison of vegetation carbon storage among C anad a ,U nited States ,Russion and China国 家Country植物C 贮量Vegetationcarbon storage(Pg )占全球的比例Contribution to the globe(%)C 密度Vegetation carbon density (Mg ・hm -2)中国China 3.26~3.870.6~0.736~42加拿大Canada12 2.328美国大陆United States 12.1 2.361俄罗斯Russion28.05.436 如果全球森林生态系统植物C 贮量取平均值520Pg [1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C 贮量占全球的016%~017%(表3).与世界上有关国家的C 贮量研究结果比较,我国森林的植物C 贮量远小于俄罗斯[1]、加拿大[5]和美国[11].植物C 密度,除美国较大外,其他国家差异不大.这说明这些国家的森林也都受到了人为干扰,造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实际植物C 贮量较小.参考文献1 Alexeyev V ,Birdsey R ,Stakanov V et al .1995.Carbon in vegetation of Russian forests :methods to estimate storage and geographical distri 2bution.W ater ,A i r and Soil Poll ,82:271~2822 Apps MJ and Kurz WA.1994.The role of canadian forests in the glob 2al carbon budget.In :K anninen M ed.Carbon Balance of world ’s forested ecosystems :Towards a G lobal Assessment.Finland :SILMU.12~203 Brown S and Iverson L R.1992.Biomass estimates for tropical forests.Worl d Resour Rev ,4:366~3844 Crutzen ,PJ and Andreae MO.1990.Biomass burning in the tropics :impact on the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biogeochemical cycles.Sci ,250:1669~16785 Dixon R K ,Brown S ,Houghton RA et al.1994.Carbon pools and flux of global forest ecosystems.Science ,262:185~1906 Fang J ,Wang GG ,Liu G et al .1998.Forest biomass of China :an esti 2mate based on the bimoass 2volume relationship.Ecol A ppl ,8:1084~10917 Feng Z 2W (冯宗炜),Wang X 2K (王效科)and Wu G (吴 刚).1999.Biomass and productivity of Forest Ecosystems.Beijing :Science Press.(in Chinese )8 Institute of Forestry Indu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中国林业科学院木材研究所).1982.Major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Woods in China.Beijing :Chinese Forestry Press.(in Chi 2nese )9 Li L 2H (李凌浩),Lin P (林 鹏)and Xing X 2R (邢雪荣).1998.Fineroot biomass and production of Castanopsis eyrei forest.Chi 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9(4):337~34010 Marland G.1988.The prospect of solving the carbon dioxide problemthrough global reforestation.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DOE/NBB 20082,Oak Ridge ,TN ,USA.11 Turner DP ,K oepper G J ,Harmon ME et al .1995.A carbon budget forforests of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Ecol A ppl ,5:421~43612 Wang X 2K (王效科).1996.Biomass of Forest Ecosystems and Carbon 2Containing G ases Released from Biomass Burning in China.Ph D The 2sis.Beijing :Research Center for Eco 2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in Chinese )13 Wang X 2K (王效科),Feng Z 2W (冯宗炜).1995.The history of re 2search on biomass and carbon storage of forest ecosystems.In :Wang R 2S (王如松)eds.Hot Topics in Modern Ecology.Beijing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335~347(in Chinese )14 Wang X ,Zhuang Y and Feng Z.1994.Carbon dioxide release due tochange in land use in China mainland.J Envi ron Sci ,6:287~29515 Wang Y (王 燕)and Zhao Sh 2D (赵士洞).1999.Biomass and netproductivity of 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hanica forest.Chi n J A ppl Ecol (应用生态学报),10(4):389~391作者简介 王效科,男,1964年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物质燃烧、森林生态、C 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模型等方面研究.Tel :010*********,E 2mail :wangxk @61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2卷。
洪雅县退耕竹林碳储量时空格局
Tang Jiaoping1,2 Li Xianwei1,2 Lai Yuanchang1,3 Feng Shuai1,2 Wang Peng1,2 Huang Congde1,2
( 1 . Forestry College,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 2 . Key Laboratory of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Sichuan Province Ya'an 625014 ; 3. Sichuan Forestr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 Chengdu 610081 )
第 47 卷 第 10 期 2 0 1 1 年 10 月
林业科学
SCIENTIA SILVAE SINICAE
Vol. 47,No. 10 Oct. ,2 0 1 1
洪雅县退耕竹林碳储量时空格局*
唐骄萍1,2 李贤伟1,2 赖元长1,3 冯 帅1,2 王 鹏1,2 黄从德1,2
(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 雅安 625014; 2. 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雅安 625014; 3. 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成都 610081)
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竹林碳储量的时空格局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13 年间 ( 1994—2007 年) 洪雅县竹
林碳储量和面积均呈现逐年 上 升 趋 势,前 期 ( 1994—2004 年 ) 增 速 大 于 后 期 ( 2004—2007 年 ) ; 竹 林 碳 储 量 和 面 积
分布规律相似,都呈现出向低海拔、平缓坡和各坡向发展的趋势,其 中 2004 年 > 25° 坡 度 区 域 竹 林 碳 储 量 和 面 积 变
四川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
四川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及评价研究赖长鸿;张学强;张文;祁明达;郎平;李叶【期刊名称】《中南林业调查规划》【年(卷),期】2012(031)003【摘要】洪雅林场是四川省重要的用材林基地。
分析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问题,研究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将指标体系划分为4个层次:总目标层、目标层、类目标层、变量指标层,计算各变量指标得分值,据此对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现状作出评价。
结果表明:洪雅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总目标层得分值0.663 9,总体处于初级可持续发展状态;森林资源可持续得分值0.776 8、生态环境可持续得分值0.613 4、林场经济可持续得分值0.559 3、社会可持续得分值0.675 0。
森林资源和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现状较好,而林场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相对较差,这与林场目前的森林可持续发展现状情况较为相符。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Hongya Forest Farm, whic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imber bases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also puts forward the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s. The index system is divided into four layers:the overall objective layer,the objective layer, the class of objective and the variable index layer. According to the index system and single variable index characteristics, we got the actual value and limits of each variable indicator, and calculated each variable index' s score. Thus, based on the value of each index' s score, the overall value of each layer was calculated. The status of forest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Hongya Forest Farm was evaluated : Theoverall objective value is 0. 663 9, the sus- tainable forest resources value is 0. 776 8,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value is 0.613 4, the sus- tainable forest economy value is O. 559 3 and sustainable value for community relations is 0. 675 0. These scores show that Hongya Forest Farm is in prima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situation of sustainability of forest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poor,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 opment of the forest farm.【总页数】6页(P5-10)【作者】赖长鸿;张学强;张文;祁明达;郎平;李叶【作者单位】四川省森林资源和荒漠化监测中心,成都610081;四川省洪雅林场,四川眉山614108;四川省森林资源和荒漠化监测中心,成都610081;四川省洪雅林场,四川眉山614108;四川省森林资源和荒漠化监测中心,成都610081;世界自然基金会,成都6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25【相关文献】1.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的探讨 [J], 王计;吴向东;沈洪霞;任志远;乔永军;许更新2.四川洪雅国有林场低产低效林成因及改造经营对策 [J], 苟兴政;陈宗迁;张成;刘仁东3.洪雅县国有林场与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签署3个合作协议 [J], 李雪丽(文/图);4.国有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研究 [J], 沈泉林;夏芹;刘永铭5.四川洪雅林场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谢云;王洪荣;黄从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林木不同部位的生物质与碳储量研究
林木不同部位的生物质与碳储量研究林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物资源之一,其生物质与碳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林木不同部位的生物质与碳储量对于森林管理、全球气候变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将详细介绍林木不同部位的生物质与碳储量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其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启示。
第一部分:林木生物质与碳储量的意义与研究背景1.1 生物质与碳储量的重要性林木的生物质是指体内的有机物质,包括树干、树枝、叶子等组织。
生物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存储在植物体内。
生物质不仅是林木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是森林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循环的重要载体。
碳储量是指生物质中所含的碳的数量,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重要指标。
生物质与碳储量的研究对于探索碳循环、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服务等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生物质和碳储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分布和变化对于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和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生物质和碳储量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森林生物质减少或增加会对全球碳循环造成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和幅度。
再次,生物质和碳储量对森林管理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过研究不同部位的生物质和碳储量,可以为林木种植、森林经营和木材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计量技术和无损测量方法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林木不同部位的生物质与碳储量的测定和分析。
这些研究对于了解林木生长规律、生态适应性以及林木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等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对于林木不同部位的生物质与碳储量的研究尚不充分,尤其是对于不同林木种类和不同地理环境的研究。
因此,本论文旨在综述已有的相关研究,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林木不同部位的生物质与碳储量研究方法2.1 生物质与碳储量的测量方法测量林木不同部位的生物质与碳储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和方法。
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与展望
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与展望
胡忠宇;苏建兰
【期刊名称】《农业与技术》
【年(卷),期】2022(42)12
【摘要】厘清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过程,在探析国内外森林碳储量研究内容和方向的基础之上,揭示森林碳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果表明,国内外研究进程基本相似,即先研究生物量,随后探析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含碳率测定,最后落实到森林碳储量的应用层面,国外碳储量研究中技术应用先进于国内。
在详实梳理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森林经营管理和森林碳储量计量精度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5页(P58-62)
【作者】胡忠宇;苏建兰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9
【相关文献】
1.森林土壤/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综述
2.森林植被碳储量研究综述
3.周至县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
4.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森林植被碳储量与碳汇价值研究
5.贵州不同森林植被碳储量和固碳经济价值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的开题报告
四川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森林生态系统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速以及森林资源的快速消耗,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和通量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而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森林资源集中地之一,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并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内容1. 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测定,采用样地调查法和遥感数据融合方法,获取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精确数据。
2. 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以样地检测数据为基础,结合GIS技术,分析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并确定主要控制因素。
3. 分析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和变化,探讨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对森林碳汇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 样地调查法:根据已有文献和四川省森林资源状况,选择代表性地区进行样地调查,测量样地土壤、植被、树轮年轮等指标,并进行辐射平衡模型计算,获取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
2. 遥感数据融合方法:利用MODIS、Landsat等遥感数据,构建森林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图,并与样地调查法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数据的精度。
3. 空间分析方法:利用GIS技术,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进行空间分析,确定主要控制因子,探讨碳储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四川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应对提供重要科学依据,其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以为其他地区的森林碳汇调查和评估提供参考。
森林土壤/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综述
森林土壤/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综述唐晓红;谢铖;黄飞鸿;缪芸;吴佳声;蒋智杰【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6(044)018【摘要】土壤/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介绍了碳储量估算方法主要有土壤类型法、生命地带类型法、模型法等,指出由于研究尺度和数据来源不同,森林土壤/植被的碳密度和碳储量统计结果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进而分析和比较了区域、国家和全球尺度森林土壤/植被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最后提出采用实时动态监测( RS/GIS)与长期定位实验实测数据相结合方法估算土壤/植被的碳密度/碳储量是提高森林土壤/植被碳储量估算精度的重要措施。
【总页数】4页(P146-149)【作者】唐晓红;谢铖;黄飞鸿;缪芸;吴佳声;蒋智杰【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1830;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1830;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1830;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1830;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1830;四川农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成都6118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相关文献】1.四川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J], 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张国庆;王永军2.梵净山不同森林植被生物量、净生产量、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J], 熊华;于飞;谷晓平;吴学卷3.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J], 任玉连;陆梅;曹乾斌;李聪;冯峻;王志胜4.四川盆地森林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J], 毕珍;石辉;许五弟;刘兴良5.重庆市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刘倩楠;欧阳志云;李爱农;徐卫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洪雅退耕还林地麻竹生物量和碳储量
摘 要 :利 用 标 准 样 方 法 结 合 数 据 分 析 法 研 究 了 洪雅 县 还 林 地 麻 竹 的 生 物 量 、 储 量 , 究 结 果 表 明 : 麻 竹 ( n 碳 研 ① De—
d o a a S a i lr s n o 平 均 株 高 为 1 . 7 , 均 胸 径 为 7 8 n , 株 生 物 量 为 8 5 g 总 生 物 量 为 2 . l r c lmU t o u l f Mu r ) 5 5 平 m . 9c l 单 . 9k , 7 9 th 碳 储 量 为 1 . 9th 。② 各 形 态 因子 之 间 、 上部 分 各 变量 之 间 、 生 物 量 与 地 上 部 分 各 变 量 之 间 存 在 显 /m , 3 7 / m。 地 总
( For s r olgia e ty Ec o c lEngi e i n U pp r Re c e fY a t e Rie y La ne rng i e a h s o ng z v r Ke bor t r i h n Pr i e, a o y ofS c ua ovnc Sihua grc t r lU nie st Ya n 6 01 c n A iulu a v r iy, a 25 4,Sihu n,Chi ) c a na
著 或 极 显 著相 关 性 , 下 部 分 各 变 量 与 其 他 变 量 相 关 性 均 不 显 著 ( < o 0 ) ③ 各 组分 与 形 态 因 子 的 拟 合 中 , 地 P . 5。 以杆
r
和 形 态 因 子 的 拟合 为最 佳 , 方 程 为 y一 一5 8 5 1 4 6 其 . 8 + . 4 D一0 1 8 . 0 H+ 0 2 2 ; 生 物 量 与形 态 因子 的 拟 合 中 , . 1d 总 最 佳模 型 为 y” 一4 4 +1 6 3 - - . 8 . 2 D一0 2 5 - . 4 H+0 4 d . 7 。④ 麻 竹各 器 官碳 含 量介 于 0 4 4 ~ O 5 0 / . 5 2 . 3 g g之 间 , 均 碳 含 6 平
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估算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森林经理学:唐霄指导教授:黄从德副教授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碳循环研究在全球陆地碳循环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位于“世界第三级”的青藏高原东缘,境内森林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对全球气候变化十分敏感。
目前对四川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动态变化研究以及在缓解大气CO2浓度等方面研究甚少。
本文在建立森林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的基础上,按林分类型测定含碳率,结合四川省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数据,估算了四川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1)采集了22个主要乔木树种的枝、叶、干、皮和根样品,测定了各器官的含碳率并作了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各器官含碳率在0.4261~0.5708之间,差异较大。
除华山松以外,其它树种各器官间含碳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差异。
按各器官生物量的权重计算出各林分类型平均含碳率。
其中,针叶树种林分平均含碳率分别为落叶松0.5259、火炬松0.5262、华山松0.5437、马尾松0.5144、湿地松0.5216、云南松0.5281、油松0.5314、柏木0.5211、杉木0.5365、柳杉0.5479、水杉0.5489、冷杉0.5050、云杉0.5160;阔叶树种的林分平均含碳率分别为白杨0.4956、枫树0.5041、桦木0.4938、巨桉0.5019、栎类0.4832、桤木0.5005、青冈0.4675、润楠0.5050、香樟0.4914。
结果发现,无论是各器官含碳率还是按生物量加权后的林分平均含碳率,针叶树种(林分)和阔叶树种(林分)差异明显,针叶树种(林分)含碳率普遍高于阔叶树种(林分)。
(2)利用实测生物量和蓄积量样地数据,建立了不同林分类型的生物量模型,通过比较确定了乘幂曲线模型(w=av b)为最优模型,结合四川省2004年各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数据以及各林分类型平均含碳率估算出全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为549.5043Tg,碳密度为27.73 t/hm2。
四川洪雅退耕还林地麻竹生物量和碳储量
第28卷 第3期 2010年9月四川农业大学学报Jour nal of Sichuan A g ricultur al U niv er sityV ol.28 N o.3Sep.2010收稿日期:2010-04-06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0科技支撑/退耕还林工程(四川实验区)监测技术研究0(2006BA D23B0502); /长江中上游西南山区退化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与模式0(2006BA C01A11)。
责任作者:李贤伟(E -mail:lx w @)四川洪雅退耕还林地麻竹生物量和碳储量冯 帅,李贤伟,黄从德,赖元长,张辟芳,曹 银(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 625014)摘要:利用标准样方法结合数据分析法研究了洪雅县还林地麻竹的生物量、碳储量,研究结果表明:¹麻竹(Den -d rocalamus latif lor us M unr o )平均株高为15157m,平均胸径为7189cm,单株生物量为8159kg ,总生物量为27191t/hm 2,碳储量为13179t/hm 2。
º各形态因子之间、地上部分各变量之间、总生物量与地上部分各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地下部分各变量与其他变量相关性均不显著(P <0105)。
»各组分与形态因子的拟合中,以杆和形态因子的拟合为最佳,其方程为Y =-51885+11446D -01108H +01212d;总生物量与形态因子的拟合中,最佳模型为Y =-4148+11623D -01245H +0147d 。
¼麻竹各器官碳含量介于014542~015306g /g 之间,平均碳含量为014862g /g ,各器官含碳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杆>蔸>根>枝>叶。
关键词:麻竹;生物量;碳储量;退耕还林中图分类号:S75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50(2010)03-0296-06Biomass and Carbon Stock of Dendrocalamus latif lorus Mu nro Established on the Land Converted from Farmland at Hongya County,Sichuan ProvinceF E NG S huai,L I Xian -w ei,HUANG Cong -de,L A I Y uan -c hang,ZHANG B-i f ang,CAO Yin(F or est ry Ecolog ical Eng ineer ing in U pper Reaches o f Yang tze River K ey L abor ator y of Sichuan Pro vince,Sichuan A g ricultur al U niv ersity ,Y aan 625014,Sichuan,China)Abstract:This study w as made on biomass and car bon sto rage of Dendrocalamus latif lorus M un-r o established in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 ram in the rainy zone of w estern China.The re -sults indicated that:¹The average tree height,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 ),average bio -m ass of indiv idual plant,total bio mass and carbon stock of Dendrocalamus latif lorus Munr o w ere 15157m,7189cm,8159kg ,27191t/hm 2and 3179t/hm 2,respectively;ºSig nificant correla -tions ex isted am ong different shape factor s (including tree height,DBH and ground diam eter),different variables in the abovegro und,and betw een total bio mass and the variables in the abovegr ound (P <0105)but co rrelation betw een under ground par ts and other variables w as insig -nificant;»Linear m odel of Y =-51885+11446D -01108H +01212d show ed a go od fit fo r stem and different variables.T he best m odel for total biom ass and differ ent shape factors w as Y =-4148+11623D -01245H +0147d ;¼T he carbon co ntent of different org ans of Dendr ocalamus latif lorus Munr o rang ed fro m 014542g/g to 015306g/g and the average carbo n co ntent w as 014862g/g.T he carbo n co ntent in Dendr ocalamus latif lorus Munr o o rgans show ed this order:culm >underg round trunk >root >branch >leaf.Key words:Dendr ocalamus latif lorus Munr o ;biom ass;carbo n sto ck;conv erting far mland to for -est第3期冯帅(等):四川洪雅退耕还林地麻竹生物量和碳储量工业革命以来,森林植被的极大破坏使生物圈固碳能力不断削弱。
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化
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的时空变化
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唐宵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7(18)12
【摘要】利用平均木法建立森林生物量与蓄积量模型,结合四川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研究了森林碳密度和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四川森林碳储量从1974年的300.02 Tg增加到2004年的469.96 Tg,年均增长率1.51%,表明其是CO2的"汇".由于人工林面积的增加,森林植被的平均碳密度从49.91 Mg.hm-2减少到37.39 Mg.hm-2.四川森林碳储量存在空间差异性,表现为川西北高山峡谷区>川西南山区>盆周低山区>盆地丘陵区>川西平原区.森林碳密度由东南向西北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即盆地丘陵区<川西平原区<川西南山区<盆周低山区<川西北高山峡谷区.通过分区森林经营与管理将提高四川森林的碳吸存能力.
【总页数】6页(P2687-2692)
【关键词】四川森林;碳储量;碳密度;时空变化
【作者】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唐宵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18.5
【相关文献】
1.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估算 [J], 邵波;燕腾
2.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 [J], 郝丽;徐娟娟;翟园;张文静
3.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河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 [J], 刘领;王艳芳;悦飞雪;李冬;赵威
4.陕西省森林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略论 [J], 卢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
四川省及重庆地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唐宵;赵安玖【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28)3【摘要】四川省及重庆市地区森林植被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主体,位于"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东缘.在建立森林乔木层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模型的基础上,按林分类型测定含碳量,结合四川4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估算了不同时段的碳储量.各林分类型含碳量在46.75%~54.89%之间,平均含碳量为51.09%,针叶林平均含碳量(52.82%)大于阔叶林(49.37%);四川森林植被碳储量从1988年的383.04TgC 增加到2003年的523.57TgC,增加了140.53TgC,年均增长率2.11%,比全国年均增长率高出0.22%,表明四川森林植被是CO2的一个汇.4次调查的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分别为38.93、38.68、39.17、41.66MgC/hm2,呈现增加趋势,表明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不断加强;成熟林碳储量占同期的64.15%、63.89%、65.33%、60.82%,但所占比重呈下降的趋势,幼中林碳储量的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森林植被的碳吸存潜力大;森林植被碳储量主要分布在天然林中,占同期碳储量的90%以上,但人工林的碳储能力正在逐步提高,人工林碳年均增长率(7.17%)明显大于天然林(1.83%),表明人工林将在研究区域森林植被碳汇功能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研究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占同期全国碳储量的比例呈增加趋势,可见,研究区森林植被在全国森林碳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总页数】10页(P966-975)【作者】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唐宵;赵安玖【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625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相关文献】1.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福建森林植被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 [J], 王开德;邓璐莹2.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及碳密度估算 [J], 邵波;燕腾3.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异特征 [J], 黄从德;张健;杨万勤;唐宵;张国庆4.基于森林清查资料的河南省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变化 [J], 刘领;王艳芳;悦飞雪;李冬;赵威5.天然林保护工程区近20年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及碳汇(源)特征 [J], 张逸如;刘晓彤;高文强;李海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洪雅县林场发展竹林资源前景初探
洪雅县林场发展竹林资源前景初探
张学强;贺祝山
【期刊名称】《云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年(卷),期】1995(000)003
【摘要】洪雅县林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适合多种竹类生长,境内现有大量的水竹、白夹竹和方竹等竹种分布。
经济效益分析结果,竹林年均亩产值比其他林种高出133.33元;造林每亩成本降低35.5%;经济效益提高63.2%。
林场在今后十年内可逐步发展竹林2万-5万亩,每年增加收入200万-500万元,并能实现林种和生产结构的调整。
【总页数】4页(P42-45)
【作者】张学强;贺祝山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5
【相关文献】
1.浅谈洪雅笋业发展的市场前景 [J], 李云刚
2.今天这样听广播——关于广播终端产业如何适应广播发展新形态的探讨——广播发展前景初探 [J], 施玉海
3.调整结构实施名牌战略立足市场发展葡萄产业——武威地区发展酿酒葡萄前景初探 [J], 富远年
4.巴彦淖尔市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初探 [J], 徐军;王天平;洪建刚;边学亮;
韩海军;杨文;李灵娇
5.从玉米秆的开发利用看农业发展出路──生态农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初探 [J], 王拴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2
不同乔木林植被碳储量
林分类型
乔木层 灌草 ( 104 t) ( 104 t)
冷杉、云杉、铁杉 落叶松 杉木 樟 楠 桦木
栎类、硬阔 软阔 合计
76. 55 0. 88 40. 89 1. 51 0. 53 9. 81 89. 27 14. 78 234. 22
2. 18 0. 22 0. 33 0. 04 0. 03 0. 3 1. 75 0. 66 5. 51
碳率和建立生物量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洪雅林场森林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近 10 a 森林植被碳储量动态。
关键词: 洪雅林场; 森林植被; 碳储量; 空间分布特征
中图分类号: S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5508( 2016) 04 - 0014 - 05
1 研究区域概况
四川洪雅林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地处邛 崃山支脉、峨眉山系大相岭东北的青衣江支流周公 河( 烦灵河) 西南岸,地形处于四川省盆地与康滇平 行岭谷的交接部。洪雅林场始建于 1956 年,行政隶 属眉山市洪雅县,是全国八大、四川省第一大国营林 场,也是 1984 年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三大商品林基 地之一。场部设在距县城 35 km 的柳江镇。地理位 置介 于 东 经 102° 49' ~ 103° 32',北 纬 29° 24' ~ 30°00'。洪雅林 场 总 面 积62 595. 7 hm2 ,林 地 面 积 61 764. 3 hm2 。总蓄积7 860 990 m3 ,乔木林中,公 益林面积45 330 hm2 ,蓄积5 812 942 m3 ,商品林面 积7 617 hm2 ,蓄积2 047 400 m3 ,竹林中,公益林面 积 162. 3 hm2 ,特灌经济林面积 160. 6 hm2 ,疏林地 面积 190. 9 hm2 ,灌木林地8 049. 3 hm2 ,未成林造林 地 181. 8 hm2 ,非林业用地面积 831. 4 hm2 。
合均匀,用于植物样品有机碳含率测定。含碳率采
用燃烧法( 碳 /氮元素分析仪) 测定。
乔木林碳储量为乔木层、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碳
储量之和; 灌木林地碳储量为灌草层和枯落物层碳
储量之和。
2. 5 碳汇 /源计算
利用洪雅林场 2003 年和 2013 年森林资源调查
数据,采用黄从德等建立的四川省生物量 - 蓄积量
用一元或多元多形式模型对乔木生物量模型进行回 归拟合,结果如表 1 所示。根据参数的相关系数、残 差平方和以及差异性检验( P < 0. 05) 综合考虑,确 定幂模型 W = a( D2H) b 是洪雅林场乔木生物量最 优模型,以此估算洪雅林场乔木层生物量。
表 1 优势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回归模型
树种 冷、云、铁杉
4期
谢 云,等: 四川洪雅林场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15
设置 3 个 1 m × 1 m 的枯落物小样方。
单株乔木生物量根据标准地胸径调查结果,在
每个径阶中选择 1 ~ 2 株样木进行生物量测定。生
物量分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 4 类取样; 灌木林地
上生物量由标准株法获得。
2. 3 单株乔木生物量回归模型的拟合
枯落物 ( 104 t)
9. 93 0. 34 0. 47 0. 06 0. 05 0. 54 2. 59 1. 18 15. 16
四川洪雅林场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谢 云1 ,王洪荣1 ,黄从德2*
( 1. 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 成都 610081; 2.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 雅安 625014)
摘 要: 四川洪雅林场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的洪雅县境内,植被丰富多样,气候特征垂直分布明显,地形地貌结
构复杂,是研究地带性森林植被碳储量的理想区域。因此,本研究利用洪雅林场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在实测植物含
16
四川林业科技
37 卷
104 t,占 16. 4% 。这 3 种森林类型碳储量达 223. 96 × 104 t,占洪雅林场总碳储量的 87. 9% ; 而其他森 林类型仅占碳储量的 12. 1% 。可见,栎类及其他硬 阔林、冷杉、云杉、铁杉林、柳杉、杉木林是洪雅林场 乔木林植被的主体,这些林分类型碳储量的动态变 化将极大地影响到整个洪雅林场乔木林植被的碳动 态。
根据不同树种各器官生物量,分析样木调查基 本因子胸径( DBH) 、树高( H) 和交互作用项( D2 H)
与各器官生物量的相关性,根据调查因子易测、实用
性强、生物学意义等原则,初步选定自变量因子; 模 型形式选取一元或多元模型线性函数( y^ = aX + b) 、 对数函数 ( y^ = aln( X) + b) 、二次项函数( y^ = aX2 +
模型,计算出洪雅林场近 10 年来森林碳储量的变化
情况,并通过洪雅林场采伐量数据,计算出碳的损失
量。
2. 6 数据分析与处理
数据分析、整理采用 Access2007、Excel2007 和
SPSS19. 0 软件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3. 1 洪雅林场乔木林生物量回归模型 基于优势树种( 组) 实测各器官生物量数据,采
落叶松 柳杉、杉木
樟 楠 桦木 栎类、硬阔 软阔
器官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模型参数
a
b
0. 0735 0. 8466
0. 0665 0. 7169
0. 0422 0. 685
0. 4371 0. 256
0. 43 0. 985 0. 702 0. 8181 0. 9294 0. 9621 0. 8045 0. 586 0. 7459 0. 9917 0. 8449 0. 8667 0. 9768 0. 9659 0. 7474 0. 6256 0. 8422 0. 9585 0. 8394 0. 8051 0. 0174 0. 8828 0. 7819 0. 6935 0. 8917 0. 9546 0. 8399 0. 6124 0. 5509
bX
+
c)
、幂函数(
y^
=
aXb)
、“S”型曲线(
y^
=
e(
a+
b X
))
和指数函数( y^ = aebX ) 等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回归拟
合。
2. 4 含碳率测定和碳储量计算
采集的植物样品使用烘箱在 105℃ 恒温下杀青
30 min,再在 85℃ 恒温下烘 5 h 进行第 1 次称重,然
后在 85℃ 恒温下继续烘烤,每隔 2h 称重 1 次,当最
收稿日期: 2016-06-02 基金项目: 区域林业碳汇 /源计量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谢云( 1983-) ,女,硕士,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林业调查与规划设计、林业碳汇方面的工作。 通讯作者: 黄从德( 1969-) ,男,四川内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森林生态工程、森林培育、林业碳汇等领域研究工作。
2 研究方法
2. 1 基础数据收集 ( 1) 洪雅林场 2003 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
2013 年森林资源更新数据; 洪雅林场林地保护利用规 划数据( 2012 年 ~ 2020 年) ; 洪雅林场 DEM 数据。
( 2) 洪雅林场空间信息数据 在 ArcGis9. 0 中提取洪雅林场范围 DEM( 分辨 率 90 m × 90 m) 模型数据,并统一转化为相同地理 坐标( Beijing54) 。运用 ARCGIS 中空间分析统计模 块,提取洪雅林场范围内坡度、海拔、坡向信息并分 级。 根据洪雅林场范围分布海拔最大值和最小值, 以 500 m 为 一 个 梯 度,将 其 海 拔 分 为 5 个 等 级 ( < 1 000 m,1 000 m ~ 1 500 m,1 500 m ~ 2 000 m, 2 000 m ~ 2 500 m,> 2 500 m) 。 按磁方位角分为 5 个坡向: 阴坡( 北、东北) 、半 阴坡( 东、西 北) 、阳 坡 ( 南、西 南) 、半 阳 坡 ( 西、东 南) 以及无坡向。 按坡度分为 5 个坡度: 急坡( ≥36°) 、陡坡( 26° ~ 35°) 、斜 坡 ( 16° ~ 25°) 、缓 坡 ( 6° ~ 15°) 、平 坡 ( 0 ~ 5°) 。 ( 3) 森林类型的划分 为了充分 利 用 森 林 资 源 调 查 资 料,依 据《四 川 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办法》( 四川省林 业 厅, 2011) ,按优势树种将洪雅林场森林大致合并划分 为 8 个林分类型和 6 个灌木林地类型。 2. 2 标准地设置和森林生物量测定 标准地设置,在同一乔木林类型中设置 3 ~ 5 个 30 m × 30 m 的乔木林标准地; 在灌木林地中设置 3 ~ 10 个 5 m × 5 m 的样方; 在各个标准地和样方中
0. 0086 0. 9625
0. 0284 0. 9493
0. 0207 0. 7735
0. 0271 0. 6093
0. 0115 0. 8848
0. 0078 0. 7331
0. 2415 0. 1127
0. 0372 0. 9445
第 37 卷 第 4 期 2016 年 8 月
四川林业科技 Journal of Sichuan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i: 10. 16779 / j. cnki. 1003 - 5508. 2016. 04. 003
Vo1. 37, No. 4 Aug. , 2016
2. 3 165. 7 78. 9 49. 8 181. 1 1617. 4
404 121. 7 94. 5
样本 数量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