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高速鱼雷艇部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涛中的短剑-二战德国高速鱼雷艇部队

图片:

兵器2006.08/09

拖雷

德国人称它为S艇,意为快速艇。英国人则把这些难缠的对手称为E艇。E是英文敌人(Enemy)的首字母。这些性能出众的高速鱼雷艇扮演着致命短剑的角色,正是战争年代里英国最刻骨铭心的海上仇敌之一。

◆豪华游艇的启示

一战后《凡尔赛条约》虽将德国建造大型水面舰只和潜艇的路完全堵死.但在客观上却刺激它加大了对鱼雷快艇这种非受限武器的研发。魏玛共和国的海军高层要求立即开发一种适用于下次战争的鱼雷艇。第一个成果出现在1926年。A&R船厂设计了一艘名为"K实验艇"的船,不过因它照搬了英国海军V形尖底的设计,而令海军不尽满意。

与此同时,一战中德军使用的高速摩托艇(LM艇)的制造商吕尔森公司推出了"吕尔"艇。该艇坚持了海军欣赏的圆形艇底设计,但其稳定性颇令人怀疑。

事实上,圆底和尖底是当时世界鱼雷艇设计中的两大流派。尖底设计的优点是航速较快,缺点是吨位较小抗风浪性能差,相反,德国自一战时就采用的圆底设计则具备吨位较大,抗浪性能好的特性.虽然航速不如前者.但以适应远海作战的特点而始终被德国海军青睐。

真正令德国海军心动的设计终于出现在1928年的一艘民用艇-吕尔森为德裔美国银行大亨奥托.赫尔曼.卡思量身打造的豪华游艇"俄亥卡二世"号上。该艇创下了同级别艇型中的最快速度纪录。德国海军当即表示了极大兴趣,并于次年以联络艇的名义向吕尔森下了一份订单,要求建造和"俄亥卡二世"号相同规格的鱼雷快艇。

1930年8月7日,这艘名为UZ(S).16的快艇顺利交付,两年后易名为S-1艇。这是一战后德国海军获得的第一艘鱼雷快艇.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速海岸快艇.从此拉开其后10余年间S艇纵横欧洲海域的战史序幕。

◆在创新中积累经验

二战爆发前后,德国相继开发了多种型别的S艇。战前建成的有S-1艇。S-2级(4艘).S-6艇。S-7级(7艘)。S-14级(4艘)和S-18级(8艘),共计25艘。

二战期间德国又相继推出S-26级(4艘)、S-30级(16艘)、S-38/S-38b级(91艘)、S-100级(81艘)。S-151级(8艘)、S-700级(9艘)以及LS袖珍级(12艘),共计221艘,其中有少量在战争结束时尚在建。

二战前的各级S艇在技术上均未臻完善,不过其建设经验对于后来主力艇型的出现大有裨益。譬如S-1艇的木质双层结构加坚固轻合金肋骨的做法一直被保留;S-2级则在动力方面有所建树,其特殊的方向舵控制系统一直被后续的S艇采用一在主舵两侧分设一具与其成30°角辅助舵,当快艇高速行驶时可以提高动力输出效率,并减少排浪尾迹,在训练船员和研模战术方面,4艘S-2级亦贡献甚大;S-6艇和S-7级都加大了艇身,并正式引入制式的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动力方面则尝试改装MAN出品的柴油机(但不太成功,海军对其速度颇不满意)。

从S-1到S-7.可谓是德国S艇的技术积累阶段.其中圆滑艇底和533毫米鱼雷等都成为后续艇型的技术标准。S-7级以前的这6艘均于1938年售给西班牙海军。有意思的是,建造这些S艇的吕尔森公司还完成了S-7级的一些国外合同,其中一份3艘的

订单来自中国。

大战爆发前后生产的S-14级和S-18级是S艇的过渡型产物。该两级艇的实用效果终于使发动机领域持续一段时间的MAN和戴姆勒-奔驰之争有了明确结果一后者胜出。使用1.508兆瓦戴姆勒-奔驰MB501发动机的S-18级航速首度逼近40节。

◆最强S艇现身

1939年晚些时候具有重要意义的S-26级艇诞生了,虽然只生产了区区4艘,但却是奠定德军主力S艇设计理念的作品.后来的S-38级和S-100级都是基于S-26的设计。

S-26级首创性地将此前独立于艇身的开放式鱼雷发射管改为与艇身一体化设计的全封闭结构。在操舵室顶部独立设置艇长指挥舱的做法也始自本级,从此德国S艇艇长就拥有更好的视野。

从1940年到1943年最强的S艇终于出现了。S-38和S-100两个级别在前作的基础上开发而来,双突双破百吨的排水量。S-38级是一种重武装S艇,在前甲板加装1门莱因钢铁公司的20毫米MGC/38火炮,后甲板设1门20毫米高炮或换装1门瑞典产40毫米博福斯Flak28高炮。1942年晚些时候德国人又对S-38级的舱室进行强化防护设计,操舵室和指挥舱都包覆着装甲,多面体的设计风格使其极具现代感,这便是改进型S-38b级。

虽然装有重火力和重装甲,但依仗3台1.618兆瓦戴姆勒-奔驰直列液冷12缸柴油发动机,其航速依然保持39.5节,堪称强力的"海上短剑",无怪乎该级以超过90艘的产量傲居所有S艇之首。

S-100级从生产之初就采取了S-38b级装甲化的做法,只不过其钢板更厚,因此其排水量是所有S艇中最大的,达117吨。不过拜最新的3台1.508兆瓦戴姆勒-奔驰MB511增压柴油机之赐,其航速竟能达到42节,这是S艇中第二快的速度,仅次于袖珍LS艇。其81艘的产量亦是S艇产量的第二大户。在保留S-38各种武装的同时,其又在舰舯部增设了一门20毫米高炮。

该级的一个特例是S-226艇,实验性地增加了一对向艇艉方向发射的鱼雷发射管。这一尝试直接导致德国末代S艇S-700级于1944年诞生。这种新型S艇的后部鱼雷

发射管是可以发射最新式声导鱼雷的型号,虽然战力不凡,航速亦达42节,但随着德国战败日期之临近,已无所作为。

◆比"短剑"更短……

除了上述这些主力艇外,还有一些小型的S艇亦活跃在德军阵中,其中有的是为特殊战场的需要刻意而为之,有的则是急就章地自缴获设备改进而来。如果说主力S艇是"短剑",那它们就更短些……

其最小的要算LS袖珍级S艇,艇长只有12.5米,排水量仅11.5吨。这种专用于在港口周边进行袭扰和布雷作业的袖珍艇原计划建34艘.实际只完工12艘,而且是由生产飞机的多尼尔公司来完成的。袖珍艇的优势在于快速,其航速列S艇之冠-42.5节。它可以装2具艇艉方向发射的450毫米鱼雷发射管,也可在艉部装3具水雷滑槽。12艘LS艇中有3艘成为辅助巡洋舰上的搭载艇.其余的则通过欧陆的运河体系被派到地中海活动。

身躯同样能够通过内陆运河从北海进入地中海的还有两种S艇-S-30级和S-151级。S-30级本来是吕尔森在1939年应中华民国海军要求开发的.不过在战争爆发后就被德国海军紧急征召;S-151级则不是一种"纯正"的德国S艇,而是由1940年掳获的8艘未完工的荷兰鱼雷艇改建而成的,1942年最终完工。

◆海浪迷彩-S艇涂装

二战前S艇的标准涂装是浅灰色,水线以下部分使用黑色防水漆,船舷两侧漆有黑色的舷号。1935年5月21日随着魏玛海军变更为第三帝国海军,原本飘扬在S艇上的红边白底钩边十字的德国海军旗。亦于当年11月9日换成了红底黑十字带万字符号的纳粹海军旗。同时在两舷或舰桥挂上了铜制的帝国鹰徽标志,不过这一做法于1940年时取消。战争爆发后S艇水线以下部分改用棕红色,水线位置仍然是黑色,舷号则被与艇身相同的涂料完全盖掉。战争结束时尚在服役的S艇又重新涂上了艇号,不过那是盟军为了方便统计缴获舰船数目。

艇身涂装的变化比较大。最早顶替浅灰色的是深灰色。这种色彩曾用在参与194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