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病因学新进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1
1896
20世纪后期
1997
• 灰质体积减小 • 脑室体积增大
功能性疾病
有结构基础的疾病
3
3
Hegarty, J. D One hundredyears of schizophrenia: a meta-analysis of the outcome Literature.Am. J. Psychiatry151, 1409–1416 (1994).
精神分裂症病因学进展
提纲
• 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探索的历史 • 神经生化学说 • 神经发育假说进展 • 精神分裂症病因学进展对治疗的启发
2
2
精神分裂症研究历史100年
“神经发育性疾病” Stefan, Murray “谷氨酸假说”
“多巴胺假说”
Bleuler 首次提出精 神分裂症的名词
Kraepelin提出 “早发性痴呆”
精神分裂症名词的由来
• 精神分裂症被命名于1908年4月24日
• 由Bleuler医生在为德国精神病学协会的 一次报告中正式提出,以替代之前的早 发性痴呆
• Bleule认为,该病既非一种痴呆,也并 不一定是“早发”,因此他用希腊语 schizein(分裂)和希腊语phren(灵魂、 精神、心灵)的结合,表达心理功能的断 裂或分裂,而更准确地描述该病症状
亢进: 阳性症状
因此,控制精神分裂症的所有症状,不能单纯的增加或是减少
DA的含9 量,而是针对不同区域进行调节Adapted
9
from
Inoue
and
Nakata.
2001
9
多巴胺假说:第一版
• 20世纪50年代:Carlsson&Lindqvit,基于以下试验发 现 –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可增强实验动物的多巴胺分解代谢 – 利血平可以抑制多巴胺的再摄取 – 促进多巴胺生成的药物如苯丙胺可起幻觉妄想,刻板 行为等类精神分裂症症状
20世纪70年代形成第一版多巴胺假说: 抗精神分裂症药物的临床疗效是通过对多巴胺受体抑制实现的
10 Carlsson A, Lindqvist M.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or haloperidol on the formation of 3-methoxytyramine and
该阶段将精神分裂症定义为功能疾病
4
4
对病因学艰难的探索
• 临床治疗的不满意源于我们对精神分裂症发病的 本质仍然没有充分了解,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研 究进展缓慢
• 精神分裂症病因和发病机制都还处于研究阶段, 没有公认的一致结果
5
5
Hegarty, J. D One hundredyears of schizophrenia: a meta-analysis of the outcome Literature.Am. J. Psychiatry151, 1409–1416 (1994).
病因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神经生化病理 假说
遗传因素
神经发育异常 假说
社会心理因素
6
6
近年来的新突破
• 神经生化假说尤其DA假说仍然是 解释精神分裂症发病的主流学说
• MRI、PET、MEG、EEG等研究方 法广泛应用,转化研究 (translational research)为精神分 裂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10
normetanephrine in mouse brain. Acta Pharmacol Toxicol (Copenh).1963;20:140–144
多巴胺假说第一版的缺陷
• 未区分精神分裂症复杂症状的不同维度,如阳性症状、 阴性症状,而将其混为一体。以多巴胺解释阳性症状 尚可奏效,然而对阴性症状的解释就差强人意
• 由于当时认识水平,更没有考虑基因、神经发育缺陷 对疾病的影响
• 缺乏活体影像学技术,无法验证多巴胺理论在人体的 真实表现
11 11
O. D. Howes & S. Kapur The Dopamine Hypothesis of Schizophrenia: Version III—The Final Common Pathway Schizophrenia Bulletin vol. 35 no. 3 pp. 549–562, 2009
13 13
O. D. Howes & S. Kapur The Dopamine Hypothesis of Schizophrenia: Version III—The Final Common Pathway Schizophrenia Bulletin vol. 35 no. 3 pp. 549–562, 2009
多巴胺假说第二版的缺陷
• 该理论仍然主要来源于动物实验,没有观察到人体额叶 皮层多巴胺水平降低的直接证据
• 简单的以高多巴胺能、低多巴胺能来解释,后来人们才 明白,皮层功能异常远比简单的高多巴胺水平、低多巴 胺水平复杂
• 当时神经发育的理论还未出现,多巴胺理论无法解释精 神分裂症的前驱症状,无法解释多巴胺能的异常是如何 出现的
多巴胺假说:第二版
• 20世纪90年代Davis发表重要文章,重建多巴胺假说 • 最重要的创新:由单一的多巴胺亢进解释精神分裂症
所有症状进展为不同部位多巴胺代谢解释不同症状
皮层下
多巴胺亢进
阳性症状
额叶
多巴胺减低
阴性症状
12 12
Davis KL, Kahn RS, Ko G, Davidson M. Dopamine in schizophrenia: a review and reconceptualization. Am J Psychiatry. 1991;148:1474–1486
• 神经发育假说的发展,有望成为对 病程进展的主流解释
7
7
提纲
• 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探索历史 • 神经生化学说进展 • 神经发育假说进展 • 精神分裂症病因学进展对治疗的启发
8
8
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通路
中脑皮质通路
减低: 阴性症状 认知损害
黑质纹状体通路
结节漏斗通路
(抑制催乳素分泌)
中脑边缘通路
第二版后,新证据不断涌现
1991年以后,有超过6700篇关于多巴胺理论的新文献报道
影像学
• PET等活体神 经化学Hale Waihona Puke Baidu像证 据
• 治疗药物与神 经化学影像的 改变
遗传学
• 迄今未发现某 一特定基因与 之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