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韩愈·《师说》比较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劝学》、《师说》含答案

《劝学》、《师说》含答案

高一国庆自我学习练习03:《劝学》、《师说》《劝学》(一)字音字形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輮.()(2)骐骥..()(3)镂.()(4)锲.而不舍()(5)跬.步()(6)螯.()(二)文学常识填空2.荀子,名,末期赵国人。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作有《》二十卷,该书标志着古代说理文也进一步成就。

(三)文言知识归纳3.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及本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通,通。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3)君子生非异也通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古义今义(2)声非加疾.也。

古义今义(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古义今义(4)用心..一也。

古义今义(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今义(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古义今义56(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6)用心一.也()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参.省(cān)锲.(qì)跬.步(guǐ)木直中.绳(zhîng)B.槁.(gǎo)暴.(pù)跂.(qì)骐骥.(jì)C.砺.(lì)驽.马(nú)蚯蚓.(yǐn)虽有.槁暴(yǒu)D.须臾.(yú)镂.刻(lïu)舟楫.(jí)闻者彰.(zhāng)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是()A.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B.吾尝跂.而望矣(提起脚后跟)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道) D.非能水也,则绝.江河(渡)3.下列各项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A.輮以为轮 B.上食埃土C.既来之,则安之 D.然而不王者4.下列各项中“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①輮使之然也②有志矣,不能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③石之铿然有声者④以须炉火之然也⑤是故学然后知不足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①③5.对下列各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是()①而绝.江河②老子犹堪绝.大漠③用心一.也④一.死生为虚诞A.①②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同C.①②同,③④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6.《劝学》的中心论点是()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劝学》《师说》节选文字,完成17-20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节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学校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假设也,道相像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节选〕17.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晰,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羞:感到羞辱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迷惑18.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师焉,或不焉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士大夫之族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吾尝跂而望矣犹且从师而问焉19.以下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能已”。

认为人变得聪慧的一个重要的标识是“善假于物”。

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受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着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劝学》《师说》课后检测题及答案

《劝学》《师说》课后检测题及答案

《劝学》《师说》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默写1.【2020全国卷Ⅱ】《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__________”,就会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__________”。

2.【2018全国卷Ⅲ】《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____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__________”。

3.【2022新高考卷Ⅰ江苏版】《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4.【2014全国大纲卷】《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2016全国1卷】《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6.【2017全国3卷】《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7.【深圳2020届高三年级质检】荀子在《劝学》中,以君子之言提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又以“木”“金”为喻,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8.【河南安阳2019届高三调研考试】荀子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螃蟹心意浮躁的表现。

《劝学、师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必修上第10课】

《劝学、师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必修上第10课】

必修上第10课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一、《劝学》/荀子【精品习题及答案】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可提取靛青。

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輮】同“煣”,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⑨【挺】直。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⑭【知】同“智”,见识。

⑮【跂】踮起脚后跟。

⑯【见者远】意思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

⑰【疾】劲疾。

⑱【彰】清楚。

⑲【假】借助。

⑳【舆马】车马。

这里指车子。

㉑【利足】善于奔走。

㉒【致】到达。

㉓【能水】善于游水。

指游泳。

㉔【绝】横渡。

㉕【生非异】天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同“性”,天性。

㉖【物】外物,包括各种客观条件。

㉗【兴焉】在这里兴起。

兴,起。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

㉘【神明】非凡的智慧。

㉙【圣心】圣人的关怀。

㉚【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㉛【无以】没有用来……的,无从。

㉜【骐骥】骏马。

㉝【驽马十驾】劣马拉车走十天。

驾,一天的行程。

㉞【功在不舍】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全,停止、止息。

㉟【锲】刻。

㊱【镂】雕刻。

㊲【埃土】泥土,尘土。

文言文《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3.选文(二)的作者为________,字_______。

14.翻译加点字词(1)风雨兴焉(_______)(2)无以至千里(_______)(3)用心一也(_______)(4)士大夫之族(_______)(5)君子不齿(_______)(6)而耻学于师(_______)(7)其可怪也欤(_______)(8)术业有专攻(_______)15.下列选项中,“而”字用法与意义和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犹且从师而问焉C.而耻学于师D.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16.选出下列选项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客有吹洞箫者D.不拘于时,学于余17.两段选文在说理过程中都运用到了何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中划线句进行分析。

《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④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本段教材未选】(《劝学》节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节选)11.下列对《劝学》第④段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B.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C.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D.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12.下列关于《劝学》《师说》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不局限所选文段】A.“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高中文言文 《劝学》《师说》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 《劝学》《师说》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文言文《劝学》《师说》练习题含答案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 C解析 A 项“生”同“性”。

B 项“有”同“又”,“暴”同“曝”。

D 项“受”同“授”,“不”同“否”。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①学不可以..已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 ⑥年十七,好古文..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②⑤⑥D .③④⑥ 答案 C解析 ②所以:古义,表凭借,用来……的、凭它(他)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③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

⑤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⑥古文:古义,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吾尝跂.而望矣(抬起脚尖)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B.⎩⎪⎨⎪⎧而闻者彰.(清楚)而绝.江河(断绝)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知道,懂得)官盛则近谀.(谄媚奉承) D.⎩⎪⎨⎪⎧师不必贤.于弟子(贤能)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全面) 答案 C解析 A 项跂:踮起脚后跟。

B 项绝:横渡。

D 项贤:超过。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策之不以其道.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学习”。

《劝学》《师说》比较阅读——闻先师之言,悟学习之道(二)

《劝学》《师说》比较阅读——闻先师之言,悟学习之道(二)
巫医乐师 3 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对比点 对从师的态度和做法
从师而问
耻学于师 句读之不知,师焉 择师而教之 耻师/惑之不解,不焉
不耻相师
群聚而笑之
结果 圣益圣 愚益愚
小学而大遗, 吾未见其明也 。
今其智乃反不 能及
二、文章结构梳理
第三段: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 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 是而已。
4. 翻译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 句读( dòu) 李氏子蟠(pán)
孔子师郯(tán)子、苌(cháng)弘、师襄、老聃(dān) 六艺经传(zhuàn) 或不(fǒu)焉
《师说》检测
1. 请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
句读( )
孔子师郯( )子、苌( )弘、师襄、老聃( )
李氏子蟠( ) 六艺经传( ) 或不( )焉
2. 解释下列标红的字词 圣人无常师( ) 于其身( )也 不拘( )于时 余嘉( )其能行古道
3. 下列选项中“乎”意思是“比”的一项是:( ) A生乎吾前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其皆出于此乎
四、对比论证方式写作练习
示例: 前有清王朝中晚期盲目自信,实行闭关锁国,拒绝对外交流;后有崇洋媚外甚至
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群体,他们并未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彻底否认传统文化的价值, 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这二者终归无法长存。
反观随后的五四运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大量深入了解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 构建出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并由此引入“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 引领思想的进步,中西文化便能够就此有选择地进行互鉴互融,中学为主西学为辅,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新时期的中国方法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劝学阅读答案(甄选5篇)

劝学阅读答案(甄选5篇)

劝学阅读答案(甄选5篇)1.劝学阅读答案第1篇下列文言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而绝江河(断绝)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本文来自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文章《劝学》和《师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出自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懂得道理)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家祭无忘告乃翁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提到了“君子”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的不足。

《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2.劝学阅读答案第2篇1、在《劝学》中连用了“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等五个比喻,论证了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 ”的观点。

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3、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作品)中的“青,,。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4、荀子在《劝学》中指出:“ 青,,”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5、“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劝学》《师说》比较阅读——闻先师之言,悟学习之道(一)

《劝学》《师说》比较阅读——闻先师之言,悟学习之道(一)
4. C项:A “知”通“智”;B“生”通“性”;D“有”通“又”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虽有槁暴
5. D项:A“日”名词作状语,每天;B“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C“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上食埃土 D学不可以已
——辜鸿铭
四、分析论证思路,补全结构表格
《劝学》结构表
第1段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原文)
分论点(自行概括)
第2段 分论点1
学习的( ):______________
第3段 分论点2
学习的( ):______________
第4段 分论点3
学习的( ):______________
四、分析论证思路,补全结构表格
作业布置
1.《劝学》新续——写作示例
君子曰:学贵于勤。吾之为学,当勤学不怠。古语有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如登山,博览群书则如临 绝顶,见者远矣;读书如游水,博览群书则如潜深潭,感者深 矣。勤,则难者亦易矣;惰,则易者亦难矣。岂不闻“熟能生 巧”乎? 吾等勤学,待日久,必学有所成。
无以至千里( 没有……的办法 )而绝江河(横渡) 3. D项 :A B C 表示修饰;D表示递进 A吾尝跂而望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顺风而呼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4. C项:A “知”通“智”;B“生”通“性”;D“有”通“又” 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虽有槁暴
而绝江河( )
3. 下列选项中“而”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尝跂而望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顺风而呼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4. 下列选项中没有出现通假字的一项是:( )

文言文阅读 劝学+师说答案

文言文阅读 劝学+师说答案

《劝学》+《师说》答案第一课时一、1.荀子,名况,字卿,时人尊称“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是先秦时期儒家学派最后一个代表人物,提倡性善论,常被与孟子的性恶论比较。

他特别强调教育的作用,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

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

《荀子》一书二十卷,共 32 篇。

2.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3.《师说》中“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儒家经典著作。

七、默写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学不可以已3.学不可以已4.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6.知明而行无过博学而日三省乎己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8.积土成山风雨兴焉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10.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4.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16.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17.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18.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19.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当堂检测】1.D 2.D 3.(1)C(2)B(3)C(4)D 4.D 5.B6.B7.C8.B9.C 10.C第二课时1.B2.A3.B4.B5.D6.C (C项错误在于,长子继承制。

)7.C(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8.(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

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译出大意给2分;“军旅”“咨怨”“游幸”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译出大意给2分;“凶逆”“王室”“泉壤”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试题分析:题中,第(1)句中的“兴”是发动之意;“咨怨”是怨恨、叹气之意;“游幸”即游赏;“非宜”就是不恰当,不适宜。

文言文自韩愈《师说》荀子《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自韩愈《师说》荀子《劝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4. (19分)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英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鄰子、萇弘、师襲、老聃。

鄰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英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韩愈《师说》)(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枝而望矣,不如登髙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上,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乙)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10.《劝学》《师说》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劝学》《师说》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10课《劝学》《师说》综合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传统中国的读书方法与意义①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现代社会的诸多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因此,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②南宋人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如果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③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王国维是从美学角度立言,意思其实是一样的。

荀子《劝学》韩愈《师说》比较阅读附答案

荀子《劝学》韩愈《师说》比较阅读附答案

荀子《劝学》韩愈《师说》比较阅读附答案荀子《劝学》韩愈《师说》比较阅读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5-20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二)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15、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足为外人道也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6、下面文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朝济而夕设版焉B.则群聚而笑之顺风而呼C.句读之不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吾师道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17、下列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用心一也⑥师不必贤于弟子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⑧吾从而师之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⑦⑧C.①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⑥⑧18、下列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学于余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9、对下列句子当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粪土当年万户侯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假舟辑者,非能水也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小学而大遗⑧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C.①∕③④∕②⑤⑧∕⑥⑦ D.①∕③④⑧∕②⑤∕⑥⑦20、翻译上述文段中划线的文言语句。

劝学、师说古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第十课】

劝学、师说古文两篇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上册第十课】

部编版高一上册第十课《劝学》《师说》古文两篇习题及答案班级:姓名:说明: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教材第十课,收录了两篇古文,精心整理了两个方面的习题----赏析辨析类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题,后附有答案。

《劝学》【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槁暴(pù) 輮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C.镂金(lóu) 弩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D.跂而望(qì) 锲而不舍(qì) 二螯 (áo) 参省乎己(xǐng)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金就砺则利。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行李之往来。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4、下列各句中的“疾”与“疾恶如仇”的中“疾”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B、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C、君有疾在腠理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5、下列句中的“望”与“望其旗靡”中的“望”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先达德隆望尊。

C、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D、适冬日之望日前后。

6、下列句中的“而”与“黑质而白章”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7、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须臾(片刻)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跬步(占代的半步) 驽马(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渊(深水) 风雨兴焉(起)8、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A. 秦贫,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9、下列各组中加粗字含义有相同项的一组是 ( )A.无可寄托者寄寓于表女寄言于母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步其韵奉和一首乃自强步步余马兮山皋D.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日食饮得无衰乎10、下列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劝学》《师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10.关于下列文言知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心一也”中“用”的释义为“因为”。

B.“是故圣益圣”中两个“圣”均为活用,前一个活用为动词,后一个用作名词。

C.“下饮黄泉”中“黄泉”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地下的泉水”。

D.“小学而大遗”中“小学”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小的方面学习”。

11.关于下列文言句式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判断句)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疑问句)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倒装句)12.关于下列文化知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跬步:古代“跬”解释为“一举足也”,义为“半步”;“步”古义为“脚跨一次”,常喻指极近的距离。

《劝学》《师说》练习题

《劝学》《师说》练习题

《劝学》《师说》练习题[基础运用层]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吾尝终日而思矣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余嘉其能行古道D[A项,“有”同“又”;B项,“生”同“性”;C项,“受”同“授”,传授。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心备.焉备:具备而闻者彰.彰:清楚B.不积跬.步跬:一步金就砺.则利砺:磨刀石C.吾从而师.之师:以……为师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D.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郯子之徒.徒:同类的人B[B项,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B.木直中绳,以为轮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D[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意思分别为“使……走得快”“使……弯曲”“使……学习”。

D项为意动用法,“以……为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A[B项,古义:寄身,托身。

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C项,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

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

D项,古义:在文中指对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马之千里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C[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判断句。

劝学 师说 阅读练习及答案

劝学  师说 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劝学》《师说》节选文字,完成17-20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节选)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节选)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C.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羞:感到羞耻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或师焉,或不焉B.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士大夫之族C.其皆出于此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D.吾尝跂而望矣犹且从师而问焉19.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

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荀子《劝学》、韩愈《师说》、黄宗羲《续师说》阅读训练

荀子《劝学》、韩愈《师说》、黄宗羲《续师说》阅读训练

荀子《劝学》、韩愈《师说》、黄宗羲《续师说》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劝学荀子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续师说黄宗羲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

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

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

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5—20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二)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15、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不足为外人道也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C.人非生而知之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16、下面文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朝济而夕设版焉B.则群聚而笑之顺风而呼C.句读之不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D.吾师道也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7、下列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③古之学者必有师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⑤用心一也⑥师不必贤于弟子⑦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⑧吾从而师之A.①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⑤⑦⑧C.①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③⑤⑥⑧18、下列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学于余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9、对下列句子当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粪土当年万户侯③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⑤假舟辑者,非能水也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小学而大遗⑧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A.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⑧∕⑥⑦C.①∕③④∕②⑤⑧∕⑥⑦ D.①∕③④⑧∕②⑤∕⑥⑦20、翻译上述文段中划线的文言语句。

(4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分)(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分)参考答案:15、C 16、B 17、D 18、C 19、B20、(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绝长江黄河。

(2分)(2)所以不论贫富贵贱,不论年长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