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常见模型归纳
初中物理力学56个模型精讲
初中物理力学56个模型精讲初中物理力学涉及多个模型,下面我将从力、运动、力的作用等方面,全面介绍其中的56个模型,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
1. 平衡力模型,描述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平衡力的作用。
2. 牛顿第一定律模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模型,描述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即F=ma。
4. 牛顿第三定律模型,描述力的相互作用,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5. 弹簧弹力模型,描述弹簧受到拉伸或压缩时产生的弹力与伸长或压缩量之间的关系。
6. 重力模型,描述物体受到地球引力作用时的重力与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F=mg。
7. 摩擦力模型,描述物体表面之间接触时产生的摩擦力与物体质量、物体间接触面积、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
8. 动摩擦力模型,描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动摩擦力与物体质量、物体间接触面积、动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
9. 静摩擦力模型,描述物体在静止时受到的静摩擦力与物体质量、物体间接触面积、静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
10. 滑动摩擦力模型,描述物体在滑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物体质量、物体间接触面积、滑动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
11. 斜面运动模型,描述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受到重力和斜面法线力的合力与物体质量、重力加速度、斜面倾角之间的关系。
12. 简谐振动模型,描述弹簧振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振动,其运动满足简谐运动规律。
13. 动量守恒模型,描述系统中物体的总动量在碰撞过程中保持不变。
14. 能量守恒模型,描述系统中物体的总机械能在运动过程中保持不变。
15. 机械功模型,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与力的大小、物体位移的方向和力与位移的夹角之间的关系。
16. 功率模型,描述单位时间内所做功的大小,即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与时间的比值。
17. 机械效率模型,描述机械设备的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间的比值。
力学常见模型归纳
力学常见模型归纳一.斜面问题在每年各地的鬲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淸解題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1. 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13 9-1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u =g t an 8 ・图9-1甲2. 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一1甲所示):(1 )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跻摩擦力为零;(2) 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務摩擦力水平向右;(3) 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 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图9-1乙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图9-2(1 )向下的加速度a = g s in 6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⑵向下的加「速度a>g s in 8时,悬绳稳定吋将僞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皮aVgsi n 6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 •在倾角为0的斜面上以速度vO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图9一3(1 )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 \f(2vOtan 6, g);(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恒定,且tan a =2ta n 0 ,与初速度无关;6.如图9—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 =gtan 0时,m 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 7•在如图9-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 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⑷二错误!.8.如图9-6所示,当各接触面均光滑时,在小球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过程中,斜面后退的位 移 s= \f (m, m+M) L ・•例1有一些问題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 判斷•例如从解的物理董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呆等方 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斷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如图9-7甲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6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需巴质量为口的 滑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面的加速度 a= \ f (M+m, M+ m s i n2 0 ) gsin 6,式中 g 为重力加速度.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側的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 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斷,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 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A •当0 =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 当8 =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 当M»m 时,该解给出avgsin 0 ,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D. 当m»M 时,该解给出a ~错误!,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⑶经过tc = v 0 t an g小球距斜面就远,最大距^d = v Osin 6)22gcos 6【解析】当A固定时.很容易得出a=gs i n 3 ;当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时,B加速下滑的同时A向左加速运动.B不会沿斜面方向下滑,难以求出运动的加速度.图9-7乙设滑块A的底边长为L,当B滑下时A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由动量守恒定律得:I —xM \ f ( x , t) =m~~当m»M时,x^L,即B水平方向的位移趋于零,B趋于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 a^g.选项D中,当m»M时,a^\f (g,si n 6)>g显然不可能.D【点评】本例中,若m、M、8、L有具体数值,可假设B下滑至底端「时速度v 1的水平、竖直分量分别为v1x、v1y,则有:错误^=错误匸错误!错误!mv 1 x 2+错误!mv 1 y2+错误!Mv22=mg hmv1 x= M v 2解方程组即可得vlx、v 1y^ v 1以及的方向和m下滑过程中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例2在倾角为6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9-8甲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 一个质量为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线框以速慶v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图9-8甲(1) 当a b边刚越过边界ff z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 当ab边到达g g z与ff‘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則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边到达gg z与ff '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解析】(1)当线框的ab边从离处刚进入上部磁场(如图9-8乙中的位置①所示)「时,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有:m g sin 6 =BI 1L此时I 1 = \ f (BL v , R)当线框的ab边刚好越过边界ff‘(如图9-8乙中的位置②所示)时,由于线框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始终做匀速运动,此吋将ab边与cd边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同向叠加, 回路中电流的大小等于211•故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图g—8乙a二错误!=3gsi n 8 ,方向沿斜面向上.(2)而当线框的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如图9-8乙中的位置③所示)时, 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说明mgsin 0=4BI2L故I 2=错误!11由11=错误!可知,此时V’二错误!v3从位置①到位置③,线框的重力势能减少了jngLsin 6动能减少了 \ f (1,2) mv2-如(错误!) 2=错误!m v 2由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全部经电能转化为焦耳热,因此有:3Q二"yrngLsi n 0 + \f (15, 32) mv2・(1 ) 3gs i n 9 ,方向沿斜面向上3 15(2)-ymgLs i n 0 +—mv2【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鬲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題型,需要熟练掌握冬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二、査加体模型叠加体模型在历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一般需求解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相对滑动路程、摩擦生热、多次作用后的速度变化等,另外广狡的叠加体模型可以有许多变化,涉及的问题更多. 叠加体模型有较多的变化,解題时往往需要进行综合分析(柿面相关例题、练习较多),下列两个典型的请境和结论需要熟记和灵活运用.1.叠放的长方体扬块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后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如图9-9所示),A、B之间无摩擦力作用.2.如图9-10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摩二f・s^・图9—10•例3质量为M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的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 1,然后右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弾水平射入木块的灵大深度为d2,如图9- 1 1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属于选修3-5模块)()图9—11A. 罠终木块静止,d 1 =d2B. 最终木块向右运动,d 1 <d2C. 最终木块静止,dKd2D・最终木块静止,d1>d2【解析】木块和射出后的左右两子弹纽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设子•弹的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v 0-mv0=r(M+2 m) v解得:v=O,即最终木块静止设左侧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v 1 ,有:m v 0= (m+M) v 1Q1=f・ d1=^nvO2-\f(1,2) (m+M) v 1 2对右侧子弹射入的过程,由功能原理得:Q2=f • d2=\f (1,2)mv024-错误!(m+M)v 1 2-0解得:d2=错误!即 d 1 <d2.C【点评】摩擦生热公式可称之为“功能关系”或“功能原理”的公式,但不能称之为“动能定理”的公式,它是由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的二级结论.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鬲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栽体设计出乞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題、动力学问题、动董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題、功能问題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黄问题分类进行剖析.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董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爰问題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 胡克定律:F = kx, AF=k> Ax ・(2) 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 拉力. •例4 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l 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 别为k 1和k2,两弹簧分别连接A 、B,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直 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 和B 的重力妙能共增加了( )A. 错误!B. \f((m1 + m2)2g2,2(k 1 +k2))C. (m1 + m2)2g2(\ f (k1+k2,k1 k2))【解析】取A. B 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纽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 力为零时,向上提A 的力F 恰好为:F= (ml +m2) g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1、x2,如图9-12乙所示,由胡克定律得:x1二错误!,x2二错误! 故A. B 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 Ep=m1 g ( x 1 + x2) +m2gx2.z z , _ 、 m 1 (m 1 +m2)g2=\f ((m1+m2) 2g2, k2) + ---------------------- --- --------- ・D【点评】①计算上面弹爰的伸长量时,较多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的伸 长量,再舟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厶乂二罕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k②通过比较可知,重力势能的增加并不等于向上提的力所做的功0 =错谋!・x 总二错课! + (ml +m2) 2g22k1k2-・2 •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瞬时加速度问題(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3一端接有物体的弹爰,形变不会发生究变,弹D・(ml ~hn2) 2g2~~k2 F \ f (ml (ml +m2) g2, k1) 图9-12甲图9—12乙力也不会发生突变.(2)如图9-13所示,将A、B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与A开始分离.图9-1 3•例5 —弹爰秤秤盘的质量ml二1.5 kg,盘内放一质#m2 = 10.5kg的物体P,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800 N/m,整个系统处于Y争止状态,如图9-14所示.F图9-14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 s内F是变化的,在0・2 s后是恒定的,求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g= 1 O m/s2)【解析】初始时刻弹簧的压缩量为:xO =错误! = 0. 15 m设秤盘上升高度x吋P与秤盘分离,分离时刻有:k(xO — x) -m1gnd =a又由题意知c对于(To. 2 s时间内P的运动有:错误! at2 = x解得:x= 0.12 m, a = 6 m/ s 2故在平衡位置处,拉力有最小值Fmin=(m1 + m2)a = 72 N分离时刻拉力达到最大值Fmax=m2g+m2a= 1 68 N.72 N 168 N【点评】对于本例所述的扬理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离时刻m 1与m2之间的弹力恰好减为零,下一时刻弹簧的弹力与秤盘的重力使秤盘产生的加速厦将小于a,故秤盘与重物分离.四、传送带问题皮带传送类问题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类问題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运动性质都具有变化性,涉及力.相对运动、能量转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及应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滑块静止放在匀速传动的传送带上的模「型.以下结论要淸楚地理解并熟记:(1) 滑块加速过程的位移等于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的距离;(2) 对于水平传送带,滑块加速过程中传送带对其做的功等于这一过程由摩擦产生的热量, 即传送装置在这一过程需额外(相对空载)做的功W=mv2=2Ek = 2Q摩.•例9如图9-18甲所示,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翳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到地面上的Q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使传送带随之运动),物块仍从P点自由滑下,则()Q图9- 1 8甲A. 物块有可能不落到地面上B. 物块仍将落在Q点C. 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左边D. 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右边【解析】如图9-18乙所示,设物块滑上水平传送带上的初速度为vO,扬块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U,则:图9—18乙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错误!二u g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V二错误!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可由方程s = vOt-错误!ugt2解得.当皮带向左匀速传送时,滑块在皮带上的摩擦力也为:f = U mg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 =错误匸Ug则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v‘ =\r(vO2-2 ugs)=v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同样可由方程s = vOt一错误!Ugt2解得.由以上分析可知物块仍将落在Q点,选项B正确.B【点评】对于本例应深刻理解好以下两点:①滑动摩擦力f=pFN,与相对滑动的速度或接触面积均无关:②两次滑行的初速度(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相等,加速度相等,故运动过程完全相同.我们延伸开来思考,物块在皮带上的运动可理解为初速度为vO的物块受到及方「向的大小为Rmg的力F的作用,与该力的施力物体做什•么运动没有关系.•例10 如图9-19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v二3 m/s的速度向左运动,传送带上有一质量M=2 kg的小木盒A, A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u =0. 3.开始时,A与传送带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现有两个光滑的质量均为m=1 kg的小球先后相隔At二3 s自传送带的左端出发,以vO=15m/s的速度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立即进入盒中并与盒保持相对静止;第2个球出发后历时△ t1 = \f ( 1 , 3) s才与木盒相遇•取g=1 0 m / s2,问:图9一19(1) 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多大?(2) 「第1个球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木盒相遇?(3) 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过程中,由于木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解析】(1)设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O-Mv= (m+M)v 1解得:v 1=3 m/s,方向向右.(2)设第1个球与木盒的相遇点离传送带左端的距离为s,第1个球经过时间tO与木盒相遇, 则有:设第1个球进入木盒后两者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U (m+M)g= (m+M)a解得:a= p g =3 m/s2,方向向左设木盒减速运动的吋间为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的吋间为t2,则:△ vt1=t2= ----------- =1 sa故木盒在2 s内的位移为零依题意可知:s= vOAt 1+ v (At + A t1 -t 1-t2 — tO)解得:s = 7. 5 m, t0= 0.5 s.(3) 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这一过程中,设传送带的位移为s',木盒的位移为S1,則:s' =v (△ t+ △ t 1 - t 0) =8. 5 ms 1 =v(At+ At 1 -t 1 -t2-t0) =2. 5 m故木盒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为:△s = s‘ — s 1 =6 m则木盒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f A s=54 J.(1) 3 m/ s (2)0・ 5 s (3)54 J【点评】本题解析的关键在于:①对物理过程理解淸楚;②求相对路程的方法.。
第六章专题六力学中常见的四种模型-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A.无论 m、M、v0 的大小和地面粗糙程度如何,都只可能是图甲所示的情形 B.若 M 较大,则可能是图甲所示情形;若 M 较小,则可能是图乙所示情形 C.若 v0 较小,则可能是图甲所示情形;若 v0 较大,则可能是图乙所示情形 D.若地面较粗糙,则可能是图甲所示情形;若地面较光滑,则可能是图乙所示情形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5页
解析:开始时 A 逐渐减速,B 逐渐加速,弹簧被压缩,t1 时刻二者速度相同,系统动能 最小,势能最大,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然后弹簧逐渐恢复原长,B 仍然加速,A 先减速为零, 然后反向加速;t2 时刻,弹簧恢复原长,由于此时两物块速度方向相反,因此弹簧的长度将 逐渐增大,两物块均减速,A 减为零后又向 B 运动的方向加速,在 t3 时刻,两物块速度相同, 系统动能最小,弹簧最长,因此从 t3 到 t4 过程中,弹簧由伸长状态恢复原长,故 A、B 错误;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t=0 时刻和 t=t1 时刻系统总动量相等,有 m1v1=(m1+m2)v2,其中 v1 =3 m/s,v2=1 m/s,解得 m1∶m2=1∶2,故 C 正确;在 t2 时刻 A 的速度为 vA=-1 m/s,B 的速度为 vB=2 m/s,根据 Ek=12mv2,且 m1∶m2=1∶2,求出 Ek1∶Ek2=1∶8,故 D 正确.故 选 CD.
A.小球以后将向左做平抛运动 B.小球将做自由落体运动 C.此过程小球对小车做的功为12Mv20 D.小球在圆弧轨道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vg20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10页
解析:小球上升到最高点时与小车相对静止,有相同的速度 v′,由动量守恒定律和机 械能守恒定律有 Mv0=2Mv′,12Mv20=12×2Mv′2+Mgh,联立解得 h=4vg20,故 D 错误;从 小球滚上小车到滚下并离开小车过程,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由于无摩擦力做功,机 械能守恒,此过程类似于弹性碰撞,作用后两者交换速度,即小球返回小车左端时速度变为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高中物理中有许多经典的模型,这些模型帮助我们理解物理世界的运作原理。
本文将介绍高中物理中的24个经典模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吧!1.单摆模型:单摆模型用来研究摆动的物体的运动规律。
它包括一个质点和一个细线,可以通过改变细线长度或质点的质量来研究摆动的周期和频率。
2.平抛运动模型:平抛运动模型用来研究水平投掷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它假设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作用。
可以通过改变初速度和仰角来研究物体的落点和飞行距离。
3.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牛顿第一定律模型认为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这个模型帮助我们理解惯性的概念和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4.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牛顿第二定律模型描述了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受力,m表示物体质量,a表示物体加速度。
5.牛顿第三定律模型:牛顿第三定律模型表明对于每个作用力都存在一个等大反向的相互作用力。
这个模型帮助我们理解力的概念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6.阻力模型:阻力模型用来研究运动物体与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的大小与速度和物体形状有关,在物体运动时会减小其速度。
7.功率模型:功率模型描述了物体转化能量的速度和效率。
它等于功的大小除以时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能量的转变和利用。
8.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描述了热量在物体间传递的过程。
它通过研究热导率和温度差来解释热量传递的速率和方向。
9.摩擦力模型:摩擦力模型用来描述物体在接触面上滑动或滚动时的相互作用。
它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可以通过摩擦力模型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停止。
10.力矩模型:力矩模型用来研究物体旋转的平衡和加速度。
它的数学表达式为M=rF,其中M表示力矩,r表示力臂,F表示作用力。
11.浮力模型:浮力模型用来研究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浮力。
它的大小等于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推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和船只的浮力原理。
力学中四种模型的比较与例析
力学中四种模型的比较与例析
力学中常见的四种模型是:质点模型、刚体模型、弹性体模型和连续介质模型。
下面是它们的比较与例析:
1. 质点模型:
- 简化模型:将物体近似为质点,忽略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考虑质点的位置和质量。
- 适用范围:适用于研究物体在非常短时间内的运动,或者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问题解答没有影响的情况。
- 例子: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滑下,可以用质点模型来分析小球的运动,忽略小球的大小和形状,只考虑小球的位置和质量。
2. 刚体模型:
- 简化模型:将物体看作刚体,忽略物体内部的形变和变形,只考虑物体整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
- 适用范围:适用于研究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特别是对于刚体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有很好的描述。
- 例子:两个碰撞的小球可以看作刚体,通过刚体模型可以分析它们之间的碰撞过程,例如碰撞后的速度和动量变化。
3. 弹性体模型:
- 简化模型:考虑物体内部的形变和变形,将物体看作具有弹性的材料,可以发生弹性变形。
- 适用范围:适用于研究物体的弹性变形和弹性力学性质,如弹簧的
拉伸和压缩等。
- 例子:一个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可以用弹性体模型来分析弹簧的形变和恢复力。
4. 连续介质模型:
- 简化模型:将物体视为连续的介质,假设物体的性质在空间上是连续变化的。
- 适用范围:适用于研究物体的流体力学性质,如流体的流动、压力和密度等。
- 例子:水流动时可以用连续介质模型来分析水流的速度和压力分布,忽略水分子的个体运动。
这些模型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模型可以简化问题,使问题更容易解决。
最新力学常见模型归纳教学教材
、 力学常见模型归纳一.斜面问题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 与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tan θ.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 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 停止前)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1)向下的加速度a =g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 >g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度a <g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0tan θg; (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3)经过tc =v0tan θg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 =(v0sin θ)22gcos θ. 6.如图9-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 =gtan θ时,m 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7.在如图9-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 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vm =mgRsin θB2L2.8.如图9-6所示,当各接触面均光滑时,在小球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过程中,斜面后退的位移s =m m +ML .●例1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9-7甲所示,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滑块A 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 的滑块B 放在A 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 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 =M +m M +msin2 θgsin θ,式中g 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的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 )A .当θ=0°时,该解给出a =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 .当θ=90°时,该解给出a =g ,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 .当M ≫m 时,该解给出a≈g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g 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解析】当A 固定时,很容易得出a =gsin θ;当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时,B 加速下滑的同时A 向左加速运动,B 不会沿斜面方向下滑,难以求出运动的加速度.设滑块A 的底边长为L ,当B 滑下时A 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x t =m L -x t解得:x =mL M +m当m ≫M 时,x≈L ,即B 水平方向的位移趋于零,B 趋于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a≈g .选项D 中,当m ≫M 时,a≈g sin θ>g 显然不可能. D【点评】本例中,若m 、M 、θ、L 有具体数值,可假设B 下滑至底端时速度v1的水平、竖直分量分别为v1x 、v1y ,则有:v1y v1x =h L -x =(M +m)h ML12mv1x2+12mv1y2+12Mv22=mgh mv1x =Mv2解方程组即可得v1x 、v1y 、v1以及v1的方向和m 下滑过程中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例2 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9-8甲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 .一个质量为m 、边长也为L 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 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1)当ab 边刚越过边界ff′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当ab 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 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 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解析】(1)当线框的ab 边从高处刚进入上部磁场(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①所示)时,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有:mgsin θ=BI1L此时I1=BLv R 当线框的ab 边刚好越过边界ff′(如图9-8乙中的位置②所示)时,由于线框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始终做匀速运动,此时将ab 边与cd 边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同向叠加,回路中电流的大小等于2I1.故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a =4BI1L -mgsin θm=3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 (2)而当线框的ab 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③所示)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说明mgsin θ=4BI2L故I2=14I1 由I1=BLv R 可知,此时v′=14v 从位置①到位置③,线框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2mgLsin θ 动能减少了12mv2-12m(v 4)2=1532mv2 由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全部经电能转化为焦耳热,因此有:Q =32mgLsin θ+1532mv2. (1)3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2)32mgLsin θ+1532mv2 【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二、叠加体模型叠加体模型在历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一般需求解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相对滑动路程、摩擦生热、多次作用后的速度变化等,另外广义的叠加体模型可以有许多变化,涉及的问题更多. 叠加体模型有较多的变化,解题时往往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前面相关例题、练习较多),下列两个典型的情境和结论需要熟记和灵活运用.1.叠放的长方体物块A 、B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后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如图9-9所示),A 、B 之间无摩擦力作用.2.如图9-10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 摩=f·s 相.●例3 质量为M 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的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1,然后右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2,如图9-11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属于选修3-5模块)( )A .最终木块静止,d1=d2B .最终木块向右运动,d1<d2C .最终木块静止,d1<d2D .最终木块静止,d1>d2【解析】木块和射出后的左右两子弹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设子弹的质量为m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0=(M +2m)v解得:v =0,即最终木块静止 设左侧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v1,有:mv0=(m +M)v1Q1=f·d1=12mv02-12(m +M)v12 解得:d1=mMv022(m +M)f对右侧子弹射入的过程,由功能原理得:Q2=f·d2=12mv02+12(m +M)v12-0 解得:d2=(2m2+mM)v022(m +M)f即d1<d2.C【点评】摩擦生热公式可称之为“功能关系”或“功能原理”的公式,但不能称之为“动能定理”的公式,它是由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的二级结论.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胡克定律:F =kx ,ΔF =k·Δx .(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例4 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分别连接A 、B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 ,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 和B 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A .(m1+m2)2g2k1+k2B .(m1+m2)2g22(k1+k2)C .(m1+m2)2g2(k1+k2k1k2) D .(m1+m2)2g2k2+m1(m1+m2)g2k1【解析】取A 、B 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向上提A 的力F 恰好为:F =(m1+m2)g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1、x2,如图9-12乙所示,由胡克定律得:x1=(m1+m2)g k1,x2=(m1+m2)g k2故A 、B 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 ΔEp =m1g(x1+x2)+m2gx2=(m1+m2)2g2k2+m1(m1+m2)g2k1. D【点评】①计算上面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的伸长量,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Δx =ΔF k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 ②通过比较可知,重力势能的增加并不等于向上提的力所做的功W =F ·x 总=(m1+m2)2g22k22+(m1+m2)2g22k1k2. 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2)如图9-13所示,将A 、B 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 与A 开始分离.图9-13●例5 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m1=1.5 kg ,盘内放一质量m2=10.5 kg 的物体P ,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 =800 N/m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14 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0.2 s 内F 是变化的,在0.2 s 后是恒定的,求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g =10 m/s2)【解析】初始时刻弹簧的压缩量为:x0=(m1+m2)g k=0.15 m 设秤盘上升高度x 时P 与秤盘分离,分离时刻有:k(x0-x)-m1g m1=a 又由题意知,对于0~0.2 s 时间内P 的运动有:12at2=x 解得:x =0.12 m ,a =6 m/s2故在平衡位置处,拉力有最小值Fmin =(m1+m2)a =72 N分离时刻拉力达到最大值Fmax =m2g +m2a =168 N .72 N 168 N【点评】对于本例所述的物理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离时刻m1与m2之间的弹力恰好减为零,下一时刻弹簧的弹力与秤盘的重力使秤盘产生的加速度将小于a ,故秤盘与重物分离.四、传送带问题皮带传送类问题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类问题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运动性质都具有变化性,涉及力、相对运动、能量转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及应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滑块静止放在匀速传动的传送带上的模型,以下结论要清楚地理解并熟记:(1)滑块加速过程的位移等于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的距离;(2)对于水平传送带,滑块加速过程中传送带对其做的功等于这一过程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即传送装置在这一过程需额外(相对空载)做的功W =mv2=2Ek =2Q 摩.●例9 如图9-18甲所示,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 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到地面上的Q 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使传送带随之运动),物块仍从P 点自由滑下,则( )图9-18甲A .物块有可能不落到地面上B .物块仍将落在Q 点C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左边D .物块将会落在Q 点的右边【解析】如图9-18乙所示,设物块滑上水平传送带上的初速度为v0,物块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μmg m=μg 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v =v02-2μgs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可由方程s =v0t -12μgt2解得. 当皮带向左匀速传送时,滑块在皮带上的摩擦力也为:f =μmg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1′=μmg m=μg 则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v′=v02-2μgs =v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同样可由方程s =v0t -12μgt2 解得. 由以上分析可知物块仍将落在Q 点,选项B 正确.B【点评】对于本例应深刻理解好以下两点:①滑动摩擦力f =μFN ,与相对滑动的速度或接触面积均无关;②两次滑行的初速度(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相等,加速度相等,故运动过程完全相同.我们延伸开来思考,物块在皮带上的运动可理解为初速度为v0的物块受到反方向的大小为μmg 的力F 的作用,与该力的施力物体做什么运动没有关系.●例10 如图9-19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v =3 m/s 的速度向左运动,传送带上有一质量M =2 kg 的小木盒A ,A 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开始时,A 与传送带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现有两个光滑的质量均为m =1 kg 的小球先后相隔Δt =3 s 自传送带的左端出发,以v0=15 m/s 的速度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立即进入盒中并与盒保持相对静止;第2个球出发后历时Δt1=13s 才与木盒相遇.取g =10 m/s2,问:(1)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多大?(2)第1个球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木盒相遇?(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过程中,由于木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解析】(1)设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 =(m +M)v1解得:v1=3 m/s ,方向向右.(2)设第1个球与木盒的相遇点离传送带左端的距离为s ,第1个球经过时间t0与木盒相遇,则有:t0=s v0设第1个球进入木盒后两者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 +M)g =(m +M)a解得:a =μg =3 m/s2,方向向左设木盒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1,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的时间为t2,则:t1=t2=Δv a=1 s 故木盒在2 s 内的位移为零依题意可知:s =v0Δt1+v(Δt +Δt1-t1-t2-t0)解得:s =7.5 m ,t0=0.5 s .(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这一过程中,设传送带的位移为s′,木盒的位移为s1,则:s′=v(Δt +Δt1-t0)=8.5 ms1=v(Δt +Δt1-t1-t2-t0)=2.5 m故木盒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为:Δs =s′-s1=6 m则木盒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 =fΔs =54 J .(1)3 m/s (2)0.5 s (3)54 J【点评】本题解析的关键在于:①对物理过程理解清楚;②求相对路程的方法.XX 幼儿园大班试卷姓名: 得分:一、 计算。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模型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模型作者:曹力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2013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60-01不计质量的杆、绳、弹簧称为轻杆、轻绳、轻弹簧,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理想模型。
它们三者都能发生形变而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的作用,同时自身也受到与之接触物施加的弹力作用。
对它们的正确理解有利于处理和解决许多力学问题。
一、三理想模型的形变1.轻杆的形变可以是拉伸、压缩、弯曲、扭转形变,与之对应杆上的弹力的方向具有多向性,可以在杆上,也可在杆外。
例1:如图1,小车在地面上向右运动,杆A端用一轻杆固定一质量为m的小球,试求下列两情况下小球受到的弹力。
(1)小车在平面上匀速运动。
(2)小车在平面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运动。
解析:(1)小车匀速运动,小球受合力为零,所以小球受弹力与重力等大、反向。
(2)小球也向右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小球的弹力应随加速度大小有多种情况,如图所示(只显示两种情况)。
2.轻绳的形变高中阶段只考虑拉伸形变,绳上的弹力表现为拉力,方向在绳上并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3.轻弹簧的形变高中阶段只考虑压缩与拉伸两种情况,弹力表现为拉力或压力,其大小根据胡克定律求解。
二、弹力作用效果与实际应用1.轻绳上的弹力变化具有瞬时性(突变)例2:如图4,物体的质量为m,由两绳系住处于静止状态,OA水平,OB与竖直方向成θ角,当剪断绳OA瞬间,绳上OB的拉力大小?解析:没有剪断OA时,小球处于三力平衡,BO上的拉力大小为mg/cosθ。
当剪断绳OA 瞬间,小球开始做圆周运动。
沿绳的方向,小球的加速度为零,此时,绳BO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mgcosθ。
(如图5所示)2.轻弹簧上的弹力变化具有缓慢性(不突变)瞬间,当引起弹簧形变的原因变化后,弹簧上的弹力不可能马上恢复形变,导致弹力的变化有一时间过程。
例3:将例2中的BO绳换成轻弹簧,剪断OA绳瞬间,求绳上的拉力大小。
流体力学中的理论模型
流体力学中的理论模型引言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性质的学科,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流体力学中,理论模型是研究和解决流体问题的基础。
理论模型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流体行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流体力学中常用的一些理论模型及其应用。
一、欧拉方程欧拉方程是描述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
它是从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原理出发推导而来。
欧拉方程可以用来描述流体的运动速度和压力分布。
其基本形式如下:$$\\frac{\\partial \\mathbf{v}}{\\partial t} + (\\mathbf{v} \\cdot \abla)\\mathbf{v} = -\\frac{1}{\\rho}\ abla p + \\mathbf{g}$$其中,$\\mathbf{v}$表示速度矢量,t表示时间,$\\rho$表示流体密度,p表示压力,$\\mathbf{g}$表示重力加速度。
欧拉方程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用于计算飞行器的气动力、在水力工程中用于设计水电站的水轮机等。
二、雷诺方程与欧拉方程相对应的是雷诺方程,它是描述可压缩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之一。
雷诺方程是通过在欧拉方程中引入粘性效应而得到的。
其基本形式如下:$$\\frac{\\partial \\mathbf{v}}{\\partial t} + (\\mathbf{v} \\cdot \abla)\\mathbf{v} = -\\frac{1}{\\rho}\ abla p + \\mu \ abla^2 \\mathbf{v} +\\mathbf{g}$$其中,$\\mu$表示动力粘度。
雷诺方程可以用于研究流体的湍流行为和边界层分离等问题。
它在航空航天、汽车工程、海洋工程等领域中都有重要应用。
三、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是描述不可压缩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
它是通过在欧拉方程中引入粘性效应并考虑不可压缩条件得到的。
高考物理必考模型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必考模型归纳总结一、力学模型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力学模型是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力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1. 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之一,在高考中经常出现。
其物理模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时间等概念,以及相关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2.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指只受重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
在高考中会出现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计算物体的下落时间、下落距离等。
3. 斜抛运动斜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初速度的情况下,以抛体运动形式进行运动。
在高考物理中,会考察斜抛运动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和计算物体的运动轨迹、最大高度、飞行时间等。
4. 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高考物理必考的知识点。
其中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定律的表达形式、应用方法以及与力、加速度、质量等概念的关系。
5.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在高考中,常涉及碰撞问题,要求学生利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动量等相关问题。
6.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是物理中的一项重要定律,描述了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在高考中会考察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如行星运动、人造卫星运动等问题。
二、热学模型热学模型也是高考物理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下面将对热学模型进行归纳总结。
1.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物质内部的传递。
在高考中,经常出现热传导的计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传导定律计算导热速率、热传导等。
2. 热膨胀热膨胀是物体在受热后体积发生变化的现象。
在高考物理中,会考察热膨胀的计算问题,要求学生根据热膨胀系数计算物体的体积或长度的变化。
3. 气体定律气体定律是描述气体性质的基本规律。
高考中经常出现气体定律的应用问题,包括玻意耳定律、查理定律、盖-吕萨克定律等。
4.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公式,用于描述理想气体的性质。
力学模型分类
力学模型分类力学模型是研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在物理学中,力学模型可以分为多个类型,包括质点模型、连续体模型和多体模型等。
本文将对这些力学模型进行分类和介绍。
一、质点模型质点模型是力学中最简单的模型之一。
在质点模型中,物体被视为一个质点,忽略了物体的形状和内部结构,只考虑其质量和位置。
质点模型适用于研究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质点的运动规律。
例如,当我们研究一个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时,可以将物体视为一个质点,忽略其体积和形状,只关注其质量和位置。
质点模型的简化使得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更加简洁和直观。
二、连续体模型连续体模型是研究物体在连续介质中的运动规律的模型。
在连续体模型中,物体被视为具有连续分布的质量和物理性质的介质。
连续体模型适用于研究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弹性力学等领域。
例如,在研究液体的流动时,可以将液体视为连续分布的质量和速度场,通过连续介质力学的方程来描述其运动规律。
连续体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解决各种复杂的物理问题。
三、多体模型多体模型是研究多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模型。
在多体模型中,物体被视为多个质点或连续体的组合,考虑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多体模型适用于研究多个物体之间的碰撞、摩擦和引力等相互作用。
例如,在研究行星运动时,可以将行星视为多个质点组成的系统,通过引力相互作用来描述行星的运动规律。
多体模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多个物体之间的复杂行为。
在力学研究中,不同的模型可以相互结合和应用,以更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规律。
例如,在研究流体力学问题时,可以将流体视为连续体,同时考虑其中的质点运动和相互作用。
这种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力学模型是研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质点模型适用于研究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连续体模型适用于研究连续介质中的运动规律;多体模型适用于研究多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
这些模型可以相互结合和应用,以更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行为。
高中物理力学44个模型
高中物理力学44个模型物理力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力学,我们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
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下面将介绍高中物理力学中的44个模型,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力学知识。
1.质点模型:假设物体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位置。
2.运动学模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模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速度不断改变的直线运动。
5.抛体模型:研究物体抛出后在重力作用下的轨迹运动。
6.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定律。
7.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定律。
8.牛顿第三定律模型: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9.惯性系模型:描述物体的力学规律需要建立的参考系。
10.非惯性系模型:在非惯性系中描述物体的力学规律需要引入惯性力。
11.作图模型:通过绘制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来帮助分析解题。
12.叠加原理模型: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合力来简化分析。
13.平衡模型:研究物体所受力使合力为零的情况,包括静平衡和动平衡。
14.弹簧模型: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受力大小成正比的物理模型。
15.胡克定律模型:描述弹簧弹性力与伸长(压缩)长度成正比的定律。
16.重力模型: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自由落体和斜抛运动。
17.动力学模型:研究物体受到的力对其运动状态的影响。
18.动能模型: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19.势能模型: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0.机械能守恒模型:封闭系统机械能总量在没有非弹性碰撞的条件下保持不变。
21.动量模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2.动量守恒模型:封闭系统内动量总量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23.质心模型:多个物体的质心位置与各物体质量与位置的加权平均值。
二级结论”及常见模型
高考物理“二级结论”及常见模型三轮冲刺抢分必备,掌握得越多,答题越快。
一般情况下,二级结论都是在一定的前提下才成立的,因此建议你先确立前提,再研究结论。
一、静力学:1.物体受几个力平衡,则其中任意一个力都是与其它几个力的合力平衡的力,或者说“其中任意一个力总与其它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 小≥F 合≥F 大-F 小。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或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只分析实际“受”到的力。
4.①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必组成闭合矢量三角形;且有312123sin sin sin F F F ααα==(拉密定理)。
②物体在三个非平行力作用下而平衡,则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线段或线段延长线必相交于一点。
5.物体沿斜面不受其它力而自由匀速下滑,则tan μα=。
6.两个原来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瞬间:力学条件:貌合神离,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
运动学条件:此时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
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发生形变需要时间,因此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拉、压、挑、扭等作用力。
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两个物体的接触面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是:()⎧⎪⎨⎪⎩无一个,一定是弹力二个最多,弹力和摩擦力11.在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无论其它受力情况如何,所受平面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总与平面成N f 1tantan F ==F αμ。
二、运动学: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思路是:位移→时间→平均速度,且1212222t/s s T++===v v v v 3.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间等分时, 21n n s s aT --= ,这是唯一能判断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2s/=v , 且无论是加速还是减速运动,总有22s/t/>v v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1222t/s s T +=v ,212s sa T -=,()121n s s a n T-=- 4.匀变速直线运动,0v = 0时: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之比:1:2:3:4:5各时刻总位移之比:1:4:9:16:25 各段时间内位移之比:1:3:5:7:9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之比:1∶…… 到达各分点时间之比1…… 通过各段时间之比1∶)1……5.自由落体(取210m/s g=):n 秒末速度(m/s ): 10,20,30,40,50 =gt n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212=gt 第n 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2211122n n-=at -at6.上抛运动:对称性:t t 下上=,=v v 下上, 2m 2h g=v7.相对运动:①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工程中的力学模型
工程中的力学模型引言在工程领域中,力学模型是研究和分析物体运动和变形的基础。
通过建立合适的力学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结构的行为,为工程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力学模型及其应用。
一、刚体模型刚体模型是最简单的力学模型之一。
在刚体模型中,物体被假设为不可变形且没有内部应力的理想化物体。
刚体模型常用于分析和设计静力学系统,如桥梁、机械零件等。
通过对刚体模型的力学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受力情况,从而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弹性模型弹性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物体弹性变形的力学模型。
在弹性模型中,物体被假设为能够恢复其原始形状和尺寸的理想化物体。
弹性模型常用于研究和设计需要考虑物体变形的系统,如弹簧、悬挂系统等。
通过对弹性模型的力学分析,可以确定物体的变形程度、应力分布及其对结构性能的影响,为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三、塑性模型塑性模型用于描述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的力学模型。
在塑性模型中,物体被假设为能够永久性变形的理想化物体。
塑性模型常用于研究和设计需要考虑物体塑性变形的系统,如金属材料、塑料构件等。
通过对塑性模型的力学分析,可以确定物体在超过其弹性极限时的行为,为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评估提供依据。
四、流体力学模型流体力学模型是研究和分析流体运动和变形的力学模型。
在流体力学模型中,流体被假设为连续可变形的理想化介质。
流体力学模型常用于研究和设计与液体和气体流动相关的系统,如管道、泵站、风力发电机组等。
通过对流体力学模型的力学分析,可以确定流体的速度、压力分布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为流体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五、有限元模型有限元模型是一种近似解决复杂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
在有限元模型中,物体被划分为有限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被称为有限元。
通过对每个有限元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得到整个结构的力学行为。
有限元模型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中的结构分析、热传导、流体流动等问题。
有限元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处理各种非线性和复杂边界条件,为工程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高中物理四大经典力学模型完全解析
四大经典力学模型完全解析一、斜面问题模型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下图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θ.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上图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下图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下图所示):(1)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下图所示):(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2v0tanθg;(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α=2tanθ,与初速度无关;6.如下图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θ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
例1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下图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一个质量为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
(1)当ab边刚越过边界ff′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当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
静力学中几个常见模型的剖析
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力学问题的一门学科。
在静力学中,常见的几个模型包括:
1 弹簧模型:弹簧模型是用来描述弹簧的力学特性的模型,常用来
研究弹簧的弹性、振动、冲击等问题。
2 摆模型:摆模型是用来描述摆的动态特性的模型,常用来研究摆
的振动、阻尼等问题。
3单轴对称模型:单轴对称模型是指物体对称轴周围的力学问题。
这种模型常用来研究物体周围的力学特性,如物体的力学平衡、力矩、势能等。
4 杠杆模型:杠杆模型是用来描述杠杆的力学特性的模型,常用来
研究杠杆的平衡、力矩、势能等问题。
5 水平面模型:水平面模型是指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常用来研
究物体在水平面上的力学特性,如重力、摩擦力等。
6 垂直面模型:垂直面模型是指物体在垂直面上的运动,常用来研
究物体在垂直面上的力学特性,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7其他模型:除了以上几种模型外,静力学还有许多其他的模型,如滑轮组模型、齿轮组模型、转动惯量模型等。
力学动态平衡模型汇总
力学动态平衡模型汇总
力学动态平衡模型就是研究物体在受力情况下保持平衡状态的那些个模型啦。
比如说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它还能稳稳当当的,这背后就有动态平衡的道理在。
简单来讲,就是力的相互作用达到了一种平衡,物体不会乱动。
常见的力学动态平衡模型
1、共点力平衡模型
这可是个常见的家伙。
几个力作用在一个点上,合力为零,物体就平衡啦。
比如说一个吊灯挂在天花板上,它受到的重力和绳子的拉力就是共点力,两者平衡,灯才不会掉下来。
2、三力平衡模型
当物体受到三个力作用时,如果能找到其中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物体就平衡咯。
像一个斜面上静止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这三个力就能达到平衡。
3、多力平衡模型
要是物体受到好多好多的力,那可就得好好分析分析啦。
一般会用正交分解法,把力分解到不同的方向上,然后让每个方向上的合力都为零,这样就能找到平衡的条件。
力学动态平衡模型的应用
1、在建筑工程里
工程师们得考虑建筑物受到的各种力,像重力、风力、地震力等等,用动态平衡模型来保证建筑物稳稳当当,不会倒下来。
2、在机械设计中
比如说设计一个起重机,得让它吊起东西的时候各个部件受力平衡,才能正常工作,还能保证安全。
3、在体育运动里
运动员做各种动作的时候,身体的各个部分受力也要平衡,才能保持稳定,做出漂亮的动作。
力学动态平衡模型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学好它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呢!。
初中物理力学56个模型精讲
初中物理力学56个模型精讲力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以下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56个模型的精讲:1. 直线运动模型,描述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做匀速或变速运动的模型。
2. 投掷运动模型,描述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抛体运动的模型。
3. 自由落体模型,描述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下落运动的模型。
4. 平抛运动模型,描述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
5. 斜抛运动模型,描述物体在斜向上同时具有平抛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模型。
6. 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描述物体在直线上做匀变速运动的模型。
7. 加速度与速度关系模型,描述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8. 加速度与位移关系模型,描述物体的位移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即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9. 加速度与时间关系模型,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即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10. 牛顿第一定律模型,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模型。
11. 牛顿第二定律模型,描述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之间的关系,即F=ma。
12. 牛顿第三定律模型,描述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具有相等大小、反向作用的模型。
13. 弹簧弹性力模型,描述弹簧受力时产生的弹性力与变形量之间的关系。
14. 摩擦力模型,描述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15. 动能定理模型,描述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即动能等于1/2mv²。
16. 动能守恒模型,描述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的模型。
17. 动量定理模型,描述物体的动量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
18. 动量守恒模型,描述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的动量保持不变的模型。
19. 机械能守恒模型,描述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的模型。
20. 万有引力模型,描述物体间的引力与物体质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即引力等于G(m₁m₂/d²)。
(完整)高中物理中常见力学模型完稿
高中物理中常见力学模型一,匀速直线运动〔F合0,V00 〕1,定义: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或不受力,且沿某一个方向具有初速度,那么物体将沿某个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
2,受力分析:a合0F合a y0, F y0 ma合 00, F xa x0F合F x F y3,运动规律:S v0t ,v t v0v二,匀变速直线运动〔F合0,V00或 F合0,V00, F合与 V0共线〕1,定义:物体所受合外力为一恒力〔大小,方向不变〕且初速度为零或初速度与合力方向.....................共线〔同向:匀加速;反向:匀减速〕,那么物体将作匀变速直线运动。
..2,受力分析:F x ma x F f0F y ma y Mg N03,运动规律:〔1〕匀加速直线运动:F合与 v0同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v0方向为正〕〔 A 〕当V00 时:〔 B 〕自由落体运动 : 当V00,且只受重力时〔a g,以竖直向下为正〕.......(2〕匀减速直线运动:F合与v0反向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0方向为正,a含有方向,代数值时 a 含有负号〕。
竖直上抛运动:当 V00 时,且只受重力时〔a g ,以竖直向上为正〕,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
例题:S v0t 1 (g )t 2232t 1 (10)t 22t1t21s(舍 )1v t v 0( g ) t 2 0.6 10 4 m s三,匀变速曲线运动〔F合恒定,且 V0与 F合方向不共线〕1,定义:物体所受合外力为一恒力〔大小,方向不变〕,且初速度不为零且初速度与合力.方向不共线,那么物体将作匀变速曲线运动。
〔平抛,类平抛〕...2,运动规律:(1〕平抛运动:当F方向与V垂直,且V方向水平。
整个过程机械能守恒.合... 0 .... 0 ....〔2〕类平抛运动:当F合方向与 V0垂直,且 V0水平四,圆周运动〔 F合不为零,轨迹为圆〕〔一〕匀速圆周运动〔F合大小恒定,方向时刻与 V0方向垂直,始终指向圆心,提..............................供向心力〕.....1,定义: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圆,且速度大小不变。
高中物理知识归纳-力学模型及方法
╰α高中物理知识归纳----------------------------力学模型及方法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3.轻绳、杆模型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只有θ=arctg(g a)时才沿杆方向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若小球带电呢?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R2g⇐mgR=221BmvF整体下摆2mgR=mg2R +'2B '2A mv21mv 21+ 'A 'B V 2V = ⇒ 'A V =gR 53 ; 'A 'BV 2V ==gR 256> V B =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 若 V 0<gR ,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即是有能量损失,绳拉紧后沿圆周下落机械能守恒。
而不能够整个过程用机械能守恒。
求水平初速及最低点时绳的拉力?换为绳时:先自由落体,在绳瞬间拉紧(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损失(即v 1突然消失),再v 2下摆机械能守恒例:摆球的质量为m ,从偏离水平方向30°的位置由静释放,设绳子为理想轻绳,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 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多少?4.超重失重模型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1到2到3过程中 (1、3除外)超重状态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铁木球的运动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5.碰撞模型:特点,①动量守恒;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的速度。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
力学的基本模型与常见的物理思维方法我们面对丰富多彩、奇妙无比但又纷繁复杂的物理现象,总要应用一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模型法就是我们处理中学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
物理模型通常分为三类:一类是概念模型,例如质点与刚体、弹簧振子与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等;一类是条件模型,例如阻力不计等;还有一类是过程模型,例如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等.在力学中,我们还会遇到诸如轻绳、轻杆、轻弹簧、轻滑轮之类的模型,它们在物理问题中往往起着连接对象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称之为力学的基本模型.一、力学的基本模型1.轻绳绳索模型通常具有如下特点:①绳索质量不计、形变不计、只能承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且拉力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②绳索内部张力处处相等且等于绳子拉物体的力或物体拉绳子的力.③绳索两端所系物体在任一时刻.沿绳索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④绳索张力变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不计。
2.轻杆轻杆模型常具有如下特点:①轻杆质量不计、形变不计、既可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且拉力或压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垂直(注意与轻绳的区别).②轻杆内部弹力处处相等且等于轻杆拉(压)物体的力或物体拉(压)轻杆的力.③轻杆两端所固结物体在任一时刻,沿轻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④轻杆弹力变化过程时间不计。
例1(1998年高考上海卷) 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N不变,T变大 B.N不变,T变小 C.N变大,T变大 D.N变大,T变小3.轻弹簧轻弹簧模型通常具有如下特点:(1)质量不计,既可承受拉力,也可承受压力.(2)同一时刻,弹簧内部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处处相等,且等于弹簧拉(压)物体的力或物体拉(压)弹簧的力.(3)当它与物体固结时,轻弹簧的形变和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不能突变,需要时间过程;在极短时间内,通常可认为弹簧的形变量及弹力不变(注意与轻绳、轻杆的区别).(4)弹簧因为弹簧可以产生拉伸形变也可产生压缩形变,所以任一时刻,弹簧两端所固结的物体在沿弹簧方向上的速度大小、方向均不一定相同(注意与轻绳、轻杆的区别);一般说来,当两物体沿弹簧方向的速度相同时(即两者没有相对速度时),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形变量最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常见模型归纳一.斜面问题在每年各地的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在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对这一模型的例举和训练也比较多,遇到这类问题时,以下结论可以帮助大家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选择解题方法.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tan θ.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 甲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图9-1乙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见一轮书中的方法概述).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图9-2所示):(1)向下的加速度a =g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 >g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度a <g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图9-3所示):(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0tan θg; (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3)经过tc=v0tan θg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v0sin θ)22gcos θ.6.如图9-4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tan θ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7.在如图9-5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棒所能达到的稳定速度vm=mgRsin θB2L2.8.如图9-6所示,当各接触面均光滑时,在小球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过程中,斜面后退的位移s=mm+ML.●例1 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举例如下:如图9-7甲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A放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M+mM+msin2 θgsin θ,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的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 )A.当θ=0°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B.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C.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D .当m ≫M 时,该解给出a≈g sin 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解析】当A 固定时,很容易得出a =gsin θ;当A 置于光滑的水平面时,B 加速下滑的同时A 向左加速运动,B 不会沿斜面方向下滑,难以求出运动的加速度.设滑块A 的底边长为L ,当B 滑下时A 向左移动的距离为x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x t =m L -x t解得:x =mL M +m当m ≫M 时,x≈L,即B 水平方向的位移趋于零,B 趋于自由落体运动且加速度a≈g.选项D 中,当m ≫M 时,a≈g sin θ>g 显然不可能. D【点评】本例中,若m 、M 、θ、L 有具体数值,可假设B 下滑至底端时速度v1的水平、竖直分量分别为v1x 、v1y ,则有: v1y v1x =h L -x =(M +m)h ML12mv1x2+12mv1y2+12Mv22=mgh mv1x =Mv2解方程组即可得v1x 、v1y 、v1以及v1的方向和m 下滑过程中相对地面的加速度.●例2 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9-8甲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 .一个质量为m 、边长也为L 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 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1)当ab 边刚越过边界ff′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当ab 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 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 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解析】(1)当线框的ab 边从高处刚进入上部磁场(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①所示)时,线框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有:mgsin θ=BI1L此时I1=BLv R 当线框的ab 边刚好越过边界ff′(如图9-8乙中的位置②所示)时,由于线框从位置①到位置②始终做匀速运动,此时将ab 边与cd 边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同向叠加,回路中电流的大小等于2I1.故线框的加速度大小为:a =4BI1L -mgsin θm=3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2)而当线框的ab 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如图9-8 乙中的位置③所示)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说明mgsin θ=4BI2L故I2=14I1 由I1=BLv R 可知,此时v′=14v 从位置①到位置③,线框的重力势能减少了32mgLsin θ 动能减少了12mv2-12m(v 4)2=1532mv2 由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全部经电能转化为焦耳热,因此有: Q =32mgLsin θ+1532mv2. (1)3gsin θ,方向沿斜面向上(2)32mgLsin θ+1532mv2 【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二、叠加体模型叠加体模型在历年的高考中频繁出现,一般需求解它们之间的摩擦力、相对滑动路程、摩擦生热、多次作用后的速度变化等,另外广义的叠加体模型可以有许多变化,涉及的问题更多.叠加体模型有较多的变化,解题时往往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前面相关例题、练习较多),下列两个典型的情境和结论需要熟记和灵活运用.1.叠放的长方体物块A、B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光滑的斜面上自由释放后变速运动的过程中(如图9-9所示),A、B之间无摩擦力作用.2.如图9-10所示,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总功一定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总路程或等于摩擦产生的热量,与单个物体的位移无关,即Q摩=f·s相.●例3 质量为M的均匀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木块左右两侧各有一位拿着完全相同的步枪和子弹的射击手.首先左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1,然后右侧的射击手开枪,子弹水平射入木块的最大深度为d2,如图9-11所示.设子弹均未射穿木块,且两子弹与木块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均相同.当两颗子弹均相对木块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属于选修3-5模块)( )A.最终木块静止,d1=d2B.最终木块向右运动,d1<d2C.最终木块静止,d1<d2D.最终木块静止,d1>d2【解析】木块和射出后的左右两子弹组成的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设子弹的质量为m,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0=(M+2m)v解得:v=0,即最终木块静止设左侧子弹射入木块后的共同速度为v1,有:mv0=(m+M)v1Q1=f·d1=12mv02-12(m+M)v12解得:d1=mMv022(m+M)f对右侧子弹射入的过程,由功能原理得:Q2=f·d2=12mv02+12(m +M)v12-0 解得:d2=(2m2+mM)v022(m +M)f即d1<d2.C【点评】摩擦生热公式可称之为“功能关系”或“功能原理”的公式,但不能称之为“动能定理”的公式,它是由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推导得出的二级结论.三、含弹簧的物理模型纵观历年的高考试题,和弹簧有关的物理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高考命题者常以弹簧为载体设计出各类试题,这类试题涉及静力学问题、动力学问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问题、振动问题、功能问题等,几乎贯穿了整个力学的知识体系.为了帮助同学们掌握这类试题的分析方法,现将有关弹簧问题分类进行剖析.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上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故备受高考命题老师的青睐.1.静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胡克定律:F =kx ,ΔF=k·Δx.(2)对弹簧秤的两端施加(沿轴线方向)大小不同的拉力,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挂钩上的拉力.●例4 如图9-12甲所示,两木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两弹簧分别连接A 、B ,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木块A ,直到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在此过程中A 和B 的重力势能共增加了( )A .(m1+m2)2g2k1+k2B .(m1+m2)2g22(k1+k2)C .(m1+m2)2g2(k1+k2k1k2) D .(m1+m2)2g2k2+m1(m1+m2)g2k1【解析】取A 、B 以及它们之间的弹簧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则当下面的弹簧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向上提A 的力F 恰好为: F =(m1+m2)g设这一过程中上面和下面的弹簧分别伸长x1、x2,如图9-12乙所示,由胡克定律得:x1=(m1+m2)g k1,x2=(m1+m2)g k2故A 、B 增加的重力势能共为:ΔEp=m1g(x1+x2)+m2gx2=(m1+m2)2g2k2+m1(m1+m2)g2k1. D【点评】①计算上面弹簧的伸长量时,较多同学会先计算原来的压缩量,然后计算后来的伸长量,再将两者相加,但不如上面解析中直接运用Δx=ΔF k 进行计算更快捷方便. ②通过比较可知,重力势能的增加并不等于向上提的力所做的功W =F ·x 总=(m1+m2)2g22k22+(m1+m2)2g22k1k2. 2.动力学中的弹簧问题(1)瞬时加速度问题(与轻绳、轻杆不同):一端固定、另一端接有物体的弹簧,形变不会发生突变,弹力也不会发生突变.(2)如图9-13所示,将A 、B 下压后撤去外力,弹簧在恢复原长时刻B 与A 开始分离.图9-13●例5 一弹簧秤秤盘的质量m1=1.5 kg ,盘内放一质量m2=10.5 kg 的物体P ,弹簧的质量不计,其劲度系数k =800 N/m ,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图9-14 所示.现给P 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最初 s 内F 是变化的,在 s 后是恒定的,求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取g =10 m/s2)【解析】初始时刻弹簧的压缩量为:x0=(m1+m2)g k=0.15 m 设秤盘上升高度x 时P 与秤盘分离,分离时刻有:k(x0-x)-m1g m1=a 又由题意知,对于0~ s 时间内P 的运动有:12at2=x 解得:x =0.12 m ,a =6 m/s2故在平衡位置处,拉力有最小值Fmin =(m1+m2)a =72 N分离时刻拉力达到最大值Fmax =m2g +m2a =168 N .72 N 168 N【点评】对于本例所述的物理过程,要特别注意的是:分离时刻m1与m2之间的弹力恰好减为零,下一时刻弹簧的弹力与秤盘的重力使秤盘产生的加速度将小于a,故秤盘与重物分离.四、传送带问题皮带传送类问题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这类问题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运动性质都具有变化性,涉及力、相对运动、能量转化等各方面的知识,能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物理过程及应用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对于滑块静止放在匀速传动的传送带上的模型,以下结论要清楚地理解并熟记:(1)滑块加速过程的位移等于滑块与传送带相对滑动的距离;(2)对于水平传送带,滑块加速过程中传送带对其做的功等于这一过程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即传送装置在这一过程需额外(相对空载)做的功W=mv2=2Ek=2Q摩.●例9 如图9-18甲所示,物块从光滑曲面上的P点自由滑下,通过粗糙的静止水平传送带后落到地面上的Q点.若传送带的皮带轮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使传送带随之运动),物块仍从P点自由滑下,则( )图9-18甲A.物块有可能不落到地面上B.物块仍将落在Q点C.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左边D.物块将会落在Q点的右边【解析】如图9-18乙所示,设物块滑上水平传送带上的初速度为v0,物块与皮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μmgm=μg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为:v=v02-2μgs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可由方程s=v0t-12μgt2解得.当皮带向左匀速传送时,滑块在皮带上的摩擦力也为:f =μmg物块在皮带上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a1′=μmg m=μg 则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的速度v′=v02-2μgs=v物块滑至传送带右端这一过程的时间同样可由方程s =v0t -12μgt2 解得.由以上分析可知物块仍将落在Q 点,选项B 正确.B【点评】对于本例应深刻理解好以下两点:①滑动摩擦力f =μFN,与相对滑动的速度或接触面积均无关; ②两次滑行的初速度(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相等,加速度相等,故运动过程完全相同.我们延伸开来思考,物块在皮带上的运动可理解为初速度为v0的物块受到反方向的大小为μmg 的力F 的作用,与该力的施力物体做什么运动没有关系.●例10 如图9-19所示,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v=3 m/s的速度向左运动,传送带上有一质量M=2 kg 的小木盒A,A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开始时,A与传送带之间保持相对静止.现有两个光滑的质量均为m=1 kg 的小球先后相隔Δt=3 s自传送带的左端出发,以v0=15 m/s的速度在传送带上向右运动.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立即进入盒中并与盒保持相对静止;第2个球出发后历时Δt1=13s才与木盒相遇.取g=10 m/s2,问:(1)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多大(2)第1个球出发后经过多长时间与木盒相遇(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过程中,由于木盒与传送带间的摩擦而产生的热量是多少【解析】(1)设第1个球与木盒相遇后瞬间,两者共同运动的速度为v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v=(m+M)v1解得:v1=3 m/s,方向向右.(2)设第1个球与木盒的相遇点离传送带左端的距离为s,第1个球经过时间t0与木盒相遇,则有:t0=sv0设第1个球进入木盒后两者共同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μ(m+M)g=(m+M)a解得:a=μg=3 m/s2,方向向左设木盒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1,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的时间为t2,则:t1=t2=Δva=1 s故木盒在2 s内的位移为零依题意可知:s=v0Δt1+v(Δt+Δt1-t1-t2-t0)解得:s=7.5 m,t0= s.(3)在木盒与第1个球相遇至与第2个球相遇的这一过程中,设传送带的位移为s′,木盒的位移为s1,则:s′=v(Δt+Δt1-t0)=8.5 ms1=v(Δt+Δt1-t1-t2-t0)=2.5 m故木盒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为:Δs=s′-s1=6 m则木盒与传送带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Q=fΔs=54 J.(1)3 m/s (2) s (3)54 J【点评】本题解析的关键在于:①对物理过程理解清楚;②求相对路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