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儒学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共23页文档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 (12)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3课宋明理学 (12)

-36-
-37-



程朱 理学
为颢 为 为 颐为 万往生天

—[ ]
世圣民地
宋开继立立
陆王 心学
张 载
太 平 。
绝陆 学九
渊,Βιβλιοθήκη 命 ,心 ,王
阳 明
——《二十四孝图》
-28-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从青春到坟墓的漫长守候,一 个女人终身幽禁的明证。
-29-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消极——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人性
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
成为北宋儒学复兴 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影响 ①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 ②逐渐形成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
社会氛围。 ③理学由此孕育而生。
-9-
一、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三教合一
1、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 (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
2、三教合一、儒学体系更新: 3、儒学复兴运动——奠定了理学兴起的基础
-17-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陆九渊
“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穷理不必外求,内心反省即可
陆九渊
-18-
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 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 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
-19-
吾一体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 能,所谓良知也。
──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
思想核心:“致良知”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一 3宋明理学习题 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困境:魏晋时期,____兴起和____传播直接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唐末五代之后,______的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

2.复兴:唐中后期,韩愈率先提出________的主张,提出了儒家的____思想;同时,李翱也提出从“性命之源”的高度来理解孔子之道。

韩愈、李翱的思想主张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北宋________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在民族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特别强调文化上的华夷之辨,将佛教和道教视为夷狄之教。

一、1.道教佛教官方儒学2.复兴儒学道统士大夫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理气学天理♨应用思考北宋理学的创立背景、思想来源、基本特征。

应用思考:背景:(1)唐末五代长期分裂和混战,使传统的道德规范遭到极大的破坏,不利于政治的稳定。

(2)儒学家革除时弊、重建儒学道德,适应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4)宋代学者抛弃汉唐师古学风,敢于疑经改经。

思想来源:儒学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基本特征:把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应用示例“北宋五子”是理学的开创者。

下列关于“北宋五子”建立的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力图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能继承孔孟正宗和治国之道B.一开始就成为人们求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C.维系封建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毫无积极作用可言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应当完全肯定应用示例:A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主要思想。

(1)本体论:理比______更根本,逻辑上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认为“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的理论,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______”。

1.3 宋明理学

1.3 宋明理学

①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 “致良知”(人固有的善性)
(3)意义:
①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完成 ②理学的重心转向了在儒家信仰支配下的生命实践
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 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 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其学术思 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 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四: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 ——《朱子语类》卷一 理比气根本 材料五:理与气本无先后之可言,但推上去时,却如理在先, 气在后相似。 理比气在先 ——《朱子语类》卷一 材料六:人之所生,理与气合而已。 ——《朱子语类》卷四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 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 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 无。” ——张载《正蒙•太和》
4、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二程” 认为,天理的核心就是“仁”,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仁”。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上载:“(二程)昔见周茂 叔(周敦颐),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为什么理学家特别重视“寻找孔颜之乐”?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 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 金、土……” ——《太极图说》 “孔孟而后,汉儒止有经传之学,性道微言之绝久矣。元公崛起,二程嗣 之,又复横渠诸大儒辈出,圣学大昌。故安定、组徕卓乎有儒者之规范, 然仅可谓有开之必先。若论阐发心性义理之精微,端数元公之破暗也。” --黄宗羲 《宋元学案· 濂溪学案》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构建了万事万物衍生的规律 周敦颐 ,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源合 而为一 邵雍 试图揭示宇宙规律,进而解 释人类命运。 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 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 基本宗旨和精神。 天理的核心是仁,修养的最 高境界也是仁。
张载
二程
三、理学的成熟
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
1.本体论: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理”先“气”后 (理学的核心思想)。 朱熹提出理为“本”,气为“具”的学说。“理”是二
二程说“天即理”,认为观念性的理是世界的本原。
程哲学的核心思想,最高范畴。这个“天理”是不以人 宇宙万物的本体。认为“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而存
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理无所不 在,不生不灭,不仅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社会生活的最 是自然界的最高原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原则。
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永恒存在的、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的复兴运动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
1.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儒学自身的理论发展停滞与神秘主义化, 儒学伦理与黑暗政治形成强烈反差, 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失范。
2.魏晋以来道教、佛教广泛传播对儒学的 冲击。
另类皇帝 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
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 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 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梁 武帝又“舍道释佛”,以皇帝之身 出家,“舍身”同泰寺,把推崇佛 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
天理为本原,万物即一理, 先理而后物,三纲与五常。
2.人性论: 关于人的共同本质的理论。通常指撇开人的社会性和 阶级性去解释人的共同本质的观点或学说。在中国古
代哲学中,即有性善论、性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

知识点1_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

知识点1_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玄学是儒家唯心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变种,其宣扬 的老庄哲学,经过曲折的演变,终于与儒家哲学相表里,即 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外道内儒的主观唯 心主义思想,成为士族地主的意识形态。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儒、佛、道三家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①儒教:早在魏晋,玄学已经将三教的思想进行了一次融合 。魏晋玄学上承先秦西汉以来的道家哲学思想,并把儒家的 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 种不同于先秦西汉的新道家学说。玄学以精神性的“无”, 作为思想体系的核心,强调“以无为本”,认为世间万事万 物这些实际存在的“有”,都产生于“无”,体现在政治上 ,便主张“无为”,认为统治者要无为而治,老百姓也要无 为而处。汉初黄老思想所讲的“无为”,着重讲统治术;玄 学所说的“无为”,重点在讲处世术。从“无为”出发,为 维护封建的纲常名教进行辩解,认为“名教即自然”,封建 的尊卑、上下关系合乎自然,生而固有,不能否定。
知识点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 兴运动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即佛教吸收儒学 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 ”又“遵道”。 (1)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 ①佛教的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原因首先是由于 封建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他们将佛教作为巩固统治 ,麻痹和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武器;其次是社会矛盾的尖锐 。当时南北对峙,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剥削残酷,压 迫深重,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再次,佛教本身具有很 大欺骗性。把人们的眼光从痛苦的现实转移到无法验证的来 生幸福上,使人感到一种似是而非的满足和安慰;第四,实 际经济利益的驱使。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 ,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寺院形成了独立 的经济力量;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讲义23

2015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知识点复习讲义23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讲义:专题十二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魏晋时期佛、道两教传播冲击着儒学地位。

2.儒学复兴运动:唐中后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而为一,从而为“理”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周敦颐和邵雍:运用系统的思辨,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4.程颢、程颐:找到并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1.朱熹的理学体系(1)理气关系:朱熹认为理比气更根本,理先于气。

(2)修养论: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2.理学的成熟(1)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2)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1.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1)提出的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他不是用逻辑的思辨来论证这个命题,而是用自己的体验来予以印证。

(2)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以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

(3)影响:陆九渊的思想言论具有很大的冲击力,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体系。

2.王守仁的思想:“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他还提出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为了遏止伪善流行,他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轻巧识记]宋明理学一个趋势:三教合一。

一个核心:理的存在。

两种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两个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专题十二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人民版

第24讲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1|哲思明理——宋明理学[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魏晋南北朝、唐代儒学的发展情况1.儒学危机(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造成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渴求,佛教、道教相继兴盛并迅速传播,儒学也因此受到冲击。

(2)唐代“三教并存”:唐代实行三教并存的文化政策,儒、佛、道三教得以独立发展,并在独立发展中进一步相互争论、相互融合;在三教的争论和发展中,儒学日益处于劣势。

2.儒学的发展(1)韩愈对佛教进行批判,他提出以“仁、义”为儒学之“道”的内容,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孟为儒家的传授谱系,并且以继道统为己任,开儒学讲“道统”之先河。

韩愈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2)柳宗元以“阴阳、元气”为“天道”、以“仁义”为“人道”,并由此构筑了一个以“道”为核心范畴的合天地自然、社会伦理一体化的理论体系,实开宋明理学之端绪。

(3)韩愈、柳宗元等人企图建立一个能融会“百家之学”的学说来取代佛、道,后经以“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和程颐)为代表的理学家们的发展,到南宋朱熹时这一“学说”正式形成。

二、程朱理学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魏晋时期,佛、道两教传播,冲击着儒学地位。

(2)儒学复兴运动:唐中后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2.“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1)朱熹的理学体系:①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宗师,地位仅次于孔孟。

②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4.理学的世俗化(1)汉代儒学强化了君为臣纲,宋代理学不仅强化了君为臣纲,而且使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深入人心。

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每一个家庭。

(2)朱熹把《大学》中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加以具体化、通俗化,构建了上自国家的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百姓的一套周密社会秩序。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 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 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C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8.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 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 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 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C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课堂探究 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 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 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 程颐认为:“汉 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 之治过于唐”的 世子孙,皆不可使。玄宗才使 理由是什么?由 肃宗,便叛。肃宗才使永王璘, 此理学的终极目 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 标是什么? 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 代之乱。汉之治过于唐矣,汉 有纲正。 --程颐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宋明理学的主张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地 方?我们今天对宋明理学应采取什么态度?
消极: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阻碍社会进步。 积极 1、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力 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2、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3、强调社会的和谐,具有忧患意识。 4、凸显人性的庄严。(长幼有序,怜贫恤寡, 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等)
五、
评价宋明理学
材料1 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 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 欲而存天理”。 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 学,为万事开太平”;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宋明理学ppt课件

宋明理学ppt课件

张载
程颢
程颐
可编辑ppt
11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 2、思想来源: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3、基本含义: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 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新 儒学)
4、各自主张:
可编辑ppt
12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 2、思想来源:
可编辑ppt
5
佛教盛行的原因
★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 人民精神寄托; ★寺院占有大量土地,不入户籍,可逃避赋役, 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形成独立的寺院经济; ★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
可编辑ppt
6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772~841
可编辑ppt
8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必然性) 2、儒学复兴运动(可能性) (1)韩愈和李翱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
学创立的先声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 (3)北宋大规模的儒学复兴运动:
①北宋士大夫推崇《春秋》中的“尊王攘夷”之旨, 认为要巩固统治,必须复兴儒学。
宇宙间“物之至者”,人所以灵于万物,
最根本的在于人能知天地万物之理。他
提出“以物观物”,认为“以物观物”
则明,“以我观物”则暗,反对认识客
观事物时加入主观感情的成分。邵雍的
哲学思想基本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可编辑ppt
14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 2、思想来源: 3、基本含义:
4、各自主张:

专题一宋明理学

专题一宋明理学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旳发展
1、南宋:陆九渊旳心学 (1)“心”作为宇宙万物旳本原,“心即理
” (2)反省内心可得天理;
心学概念:南宋理学家陆九渊把“ 2、心明”中作后为期宇王宙阳万明物旳旳心本学原,提出“ (1心)”“就心是外“无理物””旳、主“张心;外强无调理“”宇旳主观唯 心宙论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他 (2旳)学提说出被“称致为良“知心”学和”“知行合一”旳学说
“理”是世界旳本原——理学关键思想
材料一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 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 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材为料地二,天道……宇理德其宙即伦张之“理之间为一三和三理纲等纲而五级,已常秩其。纪天”序之得,为之—就五而——常为是《—…天儒朱《…,文家朱地公子旳得文语之集类而》》
主动:有利于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 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旳性格特征:
注重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旳社会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适应了统治阶级旳需要,成 为南宋后长久居于统治地位旳官方哲学。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专题一 中国老式文化主流思想旳演 变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知识框架 儒学旳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背景) 北宋五子与理学旳创建 (兴起) 朱熹旳学说与理学旳成熟 (成熟) 陆王心学与理学旳发展 (发展)
一、理学兴起旳背景:儒学旳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旳困境——儒学独尊地位旳动摇 (1)东汉末年,长久战乱,儒学旳权威性被严 重减弱 (2)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旳广泛传播,直接冲 击着儒家思想作为关键价值观念旳地位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知识结构
宋 明 理 学
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 学 的 发 展 创立:北宋五子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反映了什 么“问题 ”?
自汉武帝以来,儒学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 文化的主流思想。
戴王冠的孔子像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儒学的困境(背景)
1)、汉末——权威性被削弱; 2)、魏晋——道教兴起、佛教传播,使 得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受直接冲击; 3)、唐末五代——官方儒学受质疑,统 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4)、 北宋面临统治危机。 5)、北宋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2)修养论:是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 习、实践的学问,“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仁” 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 3 )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 实践的理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儒家 掌握道,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就是要设法“正君 心”,达到国治、天下平。
3.对朱熹的评价
A
4、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 于下列哪一范畴( ) A.认识论 B.行动理论 C.社会政治思想 D.传统伦理纲常
A
5、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 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
B D
6、两宋三百年间,产生了许多哲学家和 不同的学派,学术气氛浓厚,这( ) A.反映了两宋时期政治清明 B.是宋代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的反映 C.表明了封建统治思想已经出现危机 D.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达的 表现
2.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
(1)先声——唐代的韩愈、李翱
道统论:儒家的仁义是最高的道。
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 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 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 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 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 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 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 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 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 他认为佛教灭弃封建伦常,“子 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 韩 民焉而不事其事”。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三教图
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仁”。
(核心)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仁”与万物俱生
程 颢
程 颐
“理”或“天理”的含义 “理”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是宇宙万物的 本源,是离开事物而能独立存在的一种东西, 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主宰,是天下万物永 恒的普遍法则。它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三 纲五常”伦理道德,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魏晋
隋唐
背景: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宋 明 理 学
把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 定义: 高度的新儒学体系 概念: 特点: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学更为理论 化,思辩化 实质:维护封建专制等级制度 创立:北宋五子 发展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
二、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及其思想
1、周敦颐:
2、邵雍: 3、张载: 4、二程﹙程颢、程颐﹚: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 天理(即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等级秩序); 认为天理的核心是“仁”,
“ 美 丽 ” 的 三 寸 金 莲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 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 者;死于理,其谁怜 之?”——清·戴震
翻开中国的历史一看, 上面尽写着两个字“吃 人”!——鲁迅
对 理 学 的 评 价
消 极: 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束缚了思想 ,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积 极 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 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 积极作用。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基本要求】 知道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等宋明理学的代表 人物;知道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观点。 感受理学中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的精神价值。 【发展要求】 了解儒学复兴运动和理学出现的背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 发展。 【说明】 “周敦颐与张载的思想主张及贡献”等知识点为学生课外阅 读内容。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课件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课件
宋明时期
程颢、程颐、朱熹等思想家对儒学 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发展,形成了理 学思想。
儒学的核心价值观
“仁”
儒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和尊重。
“义”
儒学的另一个核心价值 观,指做人的原则和行
为准则。
“礼”
“智”
儒学认为礼是维护社会 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
手段。
儒学认为智是认识世界 和自我修养的重要能力。
2023 WORK SUMMARY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 兴运动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 儒学的发展历程 • 儒学的现代困境 • 儒学复兴运动 • 儒学复兴的路径与策略 • 结论
PART 01
引言
研究背景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现代社会中面临诸多挑战 和困境。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儒学的 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受到冲击。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儒学的困境与复兴运动进 行深入探讨。
论文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正文分为三章,分别从儒学面临的困 境、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儒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和意义等方面 展开论述。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
PART 02
创新与发展儒学的核心价值观
深入研究儒家经典
深入研究和解读儒家经典,挖掘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创新发展儒家思想
结合时代特点和现代社会的需求,对儒家思想进行创新和发展。
弘扬儒家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儒家核心价值观,如仁、义、礼、智、信等,以引导人们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PART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推动儒学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

第五单元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07年~1368年)【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基本线索】文化方面(理学):一、理学兴起的背景——儒学的困境和儒学复兴运动1、儒学的困境:⑴东汉末年,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

原因:一:战乱。

二:儒学自身的局限,缺乏关于命运的解释。

三:佛教道教的冲击。

四:统治者把持全部大权,腐朽,人们对儒学的说教失望。

⑵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直接冲击着儒家地位:道教的兴起尤其是佛教的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

⑶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隋唐时期在国家分裂了近三百年以后重新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的政策,对儒、佛、道都予扶持,儒、佛、道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儒学的官方地位进一步削弱。

同时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

附:佛教的发展:西汉末年,佛教通过丝绸之路由中亚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排使臣到西域求佛法,请来两位高僧,还用白马驮来佛经。

明帝要两位高僧在洛阳传教,并为他们修建了白马寺。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历代皇帝也有不少大兴佛教的。

如南朝梁武帝三次出家,杨坚、武则天都曾兴佛。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佛教在传播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切近人们对自身、对现世的思考和关怀的理念。

如宣扬“天堂地狱”、“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观念,号召人们忍受苦难,到来时寻求幸福。

道教的发展: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

魏晋南北朝时,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

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

中国古代追求长生不老、隐逸无为的道家思想,为许多在世俗权力角逐中失意的士大夫和逃避战火的普通民众所信奉。

——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以求精神解脱,来世幸福。

2、儒学复兴运动: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儒学家不断进行思考和探索,他们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力图建立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学说。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Ⅰ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Ⅰ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导师徐中舒吴天墀撰者刘复生一、儒学复兴运动的产生及其特点经历长期混乱建立起来的赵宋王朝, 在政治方面厉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同时广泛收罗社会人才, 以扩大统治基础在意识形态方面, 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 借以稳固封建秩序。

但宋王朝并不能克服封建社会的各种固有矛盾。

面对着剧烈的社会变革, 统治者除了在政策和制度作某些调整而外, 迫切需要有一种解救社会危机、维系封建秩序的新的思想武器。

经过长期的探索, 终于“找到”了这条道路, 这就是复兴儒学、更新儒学。

始于中唐而勃兴于北宋时期的儒学复兴运动以怀疑传统经学为起点, 终于汇成了强大的潮流, 成为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学术思想史上的重大事件。

唐初官方撰定《五经正义》,”士子皆谨守官书, 莫敢异议”。

到了中唐, 政治的危机日渐暴露, 笃守义疏的经学传统也被打开了很大缺口。

啖助治《春秋》, “摭三家, 不本所承” , 成为经学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此前, “学者皆专门名家, 苟有不通, 宁言经误”此后, “学者喜援经击传,其或未明, 则凭私臆决”。

到宋初, 传统经学“已陵夷衰微矣。

然笃守古义, 无取新奇, 各承师传, 不凭胸臆, 犹汉唐注疏之遗也”。

虽有如柳开等人“不看注与疏” , 但直到仁宗时期, 风气才发生了根本变化。

固守义疏章句约束了人们的思想, 打破僵化的经学传统, 成为复兴儒学的迫切任务。

直抒胸意, 发明经旨,在北宋中期汇成为洪流一发而不可止, 这便是今人所称的疑经思潮。

在这场思想运动中, 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有孙复、欧阳修、刘敞、王安石等人。

庆历前后, 儒学复兴运动形成高潮, 出现“学统四起”的盛况, 一批批新儒相因而起, 左提右携,声势浩大, 影响所及, 包括思想学术以及文学、史学、政治、教育、科举等各个领域, 范围之广、规模之巨、时间之长、影响之深, 则远非中唐的儒学运动所能比拟。

它的特色为:第一, 坚持儒家道统, 作为抬高儒学地位, 并与各种“异端邪说”相抗争的旗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