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畸形发展造成的 人性的分裂和变异,由此形成了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于是追问 自我,我是谁,表现人性的失落、无法确认自己的身份、显示人 格分裂等等,便成为了现代主义文学经常提到的题材和主题。也 想马基课上所说的,人已经成为一部大机器自动装置中的一个小 齿轮,他们的生活异常空虚而变得毫无疑义。马尔库塞所谓的单 向度的人。现代人把自己变成了物,使得人们在他们的商品中识 别自身,他们在自己的汽车、高保真的音响设备、错层式房屋、 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人人都变成了“空心人”、“没有 个性的人”、“孤单的人”。
Page ▪ 15
15
赫尔曼·梅尔维尔 《白鲸》
“这镶牙骨的披谷德号变成了一片屠场,每一个水手都变成了 一个屠夫”。
“鱼枪一支接一支地向这头飞逃的鱼投去。……此时。血水从 这海怪周身各处如泻下的山泉—般喷出来。它的受折磨的躯体不是 在海水而是在血水中滚动,这红色的水像开了锅似的沸腾,吐着沫子, 伸展在后面有好几涅长”。
Page ▪ 13
13
Page ▪ 14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填充着草的人
倚靠在一起 脑壳中装满了稻草。唉!
我们干巴的嗓音,当 我们在一块儿飒飒低语
寂静,又毫无意义 好似干草地上的风 或我们干燥的地窖中 耗子踩在碎玻璃上的步履 呈形却没有形式,呈影却没有颜色, 麻痹的力量,打着手势却毫无动作;
那些穿越而过 目光笔直的人,抵达了死亡的另一王国 记住我们——万一可能——不是那迷途的
Page ▪ 3
3
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异化
▪ 现代性的提出;本身就是矛盾的概念
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里,已经开发出比过去世世代 代总共造成的还要大的生产力。它创造了与埃及金字塔、 古罗马水道、哥特式教堂根本不同的艺术奇迹,它举行了 与民族大迁移和十字军东征完全异趣的远征。

异化理论

异化理论

论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及其现实启示摘要:在马克思理论与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异化理论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这一理论启示我们:要把发展作为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第一要务,要注重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要注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一、马克思对异化的论述:异化: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的主要根源是私有制,最终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在异化中,人丧失能动性,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

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达到最严重的程度,必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消亡以及僵化的社会分工的最终消灭而被克服。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也是有其诞生和发展的过程的,马克思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将异化概念不断深入完善,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1、青年黑格尔派时期(1843年前):马克思开始学习了解异化概念,是从黑格尔的异化理论开始的。

因此,马克思的异化论也是从自然的异化开始的。

“自然对我们的意识来说,不再是恐惧的来源,而正是伊壁鸠鲁使直接的意识形态、自为存在成为一种自然的形态……对自然的任何关系本身同时也就是自然的异化。

[1]”此时马克思认识到的异化仍然是黑格尔的观点,而他自己的思考也停留在思想层面,思索着自然界的本质,进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权衡,并没有超出黑格尔的范围。

2、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时期及巴黎时期:在这段时期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及费尔巴哈逐步克服了黑格尔哲学的束缚,认识到了黑格尔哲学中的种种缺陷,逐步开始形成全新的世界观。

在异化论方面,马克思认识到了黑格尔异化论中过于夸大“自我意识”的作用,并扬弃了其中的唯心主义观点,对异化的思考也逐渐深入到政治经济学层面。

(1)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理想的政治制度开始批判。

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市民处于官僚组织(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市民组织)双重组织中,前者的物质由市民构成,国家对市民来说是形式的对立面,而后者的物质并不是国家,市民本身对国家来说是物质的对立面。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

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大学毕业论文——试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哲学一、前言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将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详细的解析和分析,并且将其应用于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以探究其现实价值。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解析1. 原理性解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是探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的处境。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使得工人的劳动被分割和协作化,而这种劳动使得工人逐渐失去了对自己的劳动产品的掌控权和创造力,这种状态被称为“劳动异化”。

此外,马克思还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是为了获得生活必需品而不是为了自我实现,这种现象被称作“自我异化”,而社会中的资本家则通过从工人的剩余价值中获取大量利润,从而形成了“异化的财富”。

最后,马克思还指出,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是“私有制”,这种私有制方式进一步加剧了工人的异化。

2. 历史性解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仅是对工人阶级的处境进行分析,更是对人类历史上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总结。

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都是在不断剥夺人类的自由和创造力,形成了“人的异化”。

3. 现实性解析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也具有实际的现实性。

在当今社会,资本主义的异化现象仍然存在。

比如,劳动者因为自身的劣势而无法获得对自己的劳动时间、劳动产品、工作环境等的掌控权,而企业通过利润获取的方式进一步加大了财富的差距。

三、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现实意义哲学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启示和借鉴。

首先,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及时采取措施减少工人的劳动异化和自我异化。

其次,我们需要不断推进生产方式的变革,让生产过程更加人性化,以便实现工人的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最后,我们需要赋予劳动者更多的权利和自由,从而缩小富裕和贫困的差距。

这部分内容不宜过多展开,否则会影响篇幅。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传承》2008年第9期异化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异化问题几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经典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他后来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都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在近代西方,自17世纪美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以权利转化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之后,卢梭、爱尔维修、傅立叶、等人曾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异化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用异化概念论证“人民主权”思想,发展了由霍布斯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利异化的思想。

费希特的异化被注入了哲学涵义,他在《知识学基础》中说道:自我是非我的异化。

黑格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把卢梭的否定性思想和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结合起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作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人类借助劳动自我创造历史的思想,把对象化、外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混淆了异化与对象化并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随后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他论述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创造的,爱的宗教是克服异化的途径,他还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认为它是宗教异化的哲学形式,是人的理智的异化。

费尔巴哈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因而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

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具体分析现实的异化,而是抽象的谈论一般的人的异化,忽视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异化问题。

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种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博士论文中的哲学异化理论⑴现象是本质的异化。

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还是站在黑格尔辨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认为现象是本质的异化,单个原子同他的“纯本质”(原子概念)不是直接符合而是各有差异,这就是本质与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作用使现象世界产生了。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传承》2008年第9期异化作为理论界长期以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异化问题几度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马克思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经典的劳动异化理论,对他后来发现的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的形成都起了深远的影响。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在近代西方,自17世纪美国哲学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中以权利转化意义上使用异化概念之后,卢梭、爱尔维修、傅立叶、等人曾在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学的层面上对异化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

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用异化概念论证“人民主权”思想,发展了由霍布斯首先提出的自然权利异化的思想。

费希特的异化被注入了哲学涵义,他在《知识学基础》中说道:自我是非我的异化。

黑格尔作为经典异化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他把卢梭的否定性思想和费希特的能动性原则结合起来,把绝对精神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作为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阐述了人类借助劳动自我创造历史的思想,把对象化、外化理解为劳动的本质,但是他混淆了异化与对象化并认为两者是一致的。

随后费尔巴哈提出了自己的人本主义异化观。

他论述了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是人创造的,爱的宗教是克服异化的途径,他还批判了黑格尔哲学,认为它是宗教异化的哲学形式,是人的理智的异化。

费尔巴哈再一次将异化理论视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历史观,因而人类的历史就变成了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的历史。

但是费尔巴哈没有具体分析现实的异化,而是抽象的谈论一般的人的异化,忽视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异化问题。

费尔巴哈肯定对象化而反对异化,这种逻辑在总体上影响了马克思的异化观。

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一)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博士论文中的哲学异化理论⑴现象是本质的异化。

这一时期青年马克思还是站在黑格尔辨证唯心主义哲学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他认为现象是本质的异化,单个原子同他的“纯本质”(原子概念)不是直接符合而是各有差异,这就是本质与存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作用使现象世界产生了。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

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四重内涵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的劳动观。

它提出了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变迁等重要观点。

本文将从四重内涵来探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第一重内涵:劳动与人的关系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最重要的观点之一,就是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类与自然界的一种关系,人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界,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不断地掌握和应用自然界的资源,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自己。

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的存在,人们的劳动变得越来越无趣、枯燥、单调。

人们在劳动中不再感受到自由和创造的快乐,劳动变成了一种荒废和虚无的状态。

这种情况导致了劳动与人的关系的异化,使得人们逐渐丧失了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马克思认为,人类的生存和繁荣需要依赖于自然界的资源,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也不仅是单纯的物质关系,而是包括了所有的自然条件、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

现代社会中,由于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剥夺变得越来越大,这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空气、水源、土地等资源的恶化已经对人类生存和繁荣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重视自然保护,倡导可持续发展。

第三重内涵:社会制度与生产方式的变迁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中,还阐述了社会制度与生产方式的变迁对劳动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是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

不同的生产方式有不同的劳动方式和劳动形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资本主义制度强调为了利润和效益,企业会将劳动者变成机器,使劳动不断细化和强化,从而导致了劳动的异化。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倡导一种新的生产方式,那就是人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在这种生产方式下,我们要重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劳动不再是单纯为了生产和经济利益,而是始终以人为本,符合人类的利益和需要。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与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社会理论体系,包括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其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其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生成、内涵与当代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在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的欧洲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崭露头角,其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以及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

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即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批判性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所产生的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异化现象。

首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异化。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无限的追逐利润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使得自然界的有机体系和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人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砍伐森林、污染河流等,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瓦解。

马克思通过异化理论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提出了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想。

其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己的异化。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将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他们的劳动被异化成商品,劳动者的劳动成果最终成为资本家占据的利润。

这种劳动的异化使得劳动者失去了劳动的自主性和满足感,劳动变成了一种机械、重复和无意义的过程,工人们变得像机器一样只是简单地执行劳动任务,失去了创造性和人性化。

马克思认为这种异化是人类个体无法真正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根本原因,他提出了要消除劳动的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设想。

最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在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中,人们的交往被市场关系所支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陌生甚至敌对。

在竞争激烈的资本主义市场中,人们为了自身利益展开激烈的竞争,导致了相互之间的疏离和利益冲突。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科学”。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理论探索过程。异化一词 虽然集中出现于马克思早期的理论当中,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现象的关 注,对异化理论的探索却贯穿在马克思一生的研究之中。本文通过对马克思早 期重要著作的研究,试图理清马克思异化理论对前人研究思路上的突破。马克 思之前的哲学先驱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异化问题,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卢梭的政 治异化观、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观、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以及施蒂纳对费 尔巴哈宗教异化观的解构。这些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马克思探索本体论思维方式的突破树立了靶子。最初马克思是通过关 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的贫困化而萌生异化思想的。在对德国古典哲学中异 化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他设立了“为历史服务”的理论研究起点,以反对一切 形而上学的抽象本体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他深入到资本主义 经济领域分析“异化劳动”,将异化理论的研究进一步贴近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 展,将对社会历史问题的研究转向了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实践,建立了新世界观 的雏形。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实践出发,以人类自身的活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phenomenon camc from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production and the product
fashion.since
then,Marx
had exceeded the syllogism logic of the tradition theory of
the
human
essence
of the working
practice.The
new philosophy originated by Marx is
the science“on the realistic human and his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the

浅析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

浅析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摘要:本文在简要分析了异化及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理念,探索了马克思异化理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当代意义一、异化概念解读二、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概述马克思在批判继承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异化概念理论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他认为人的类特征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的劳动其实就是异化劳动。

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剥削关系,抓住了工人及其产品异化的事实,从而得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规定:(一)劳动对象的异化主义制度下,工人与其劳动产品想异化,也就是劳动对象的异化。

(二)劳动本身的异化所谓劳动本身的异化就是劳动者与他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的本质,是一种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肯定自己,创造出的劳动产品也是自己,人们感到的是自在、舒畅和幸福。

但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并不属于他的本质,他在劳动过程中并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同时也感觉不到幸福,只能感觉到不幸。

”这样的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被迫的。

在这种环境下,劳动不再是劳动者本身的需要,而是作为一种被迫的维持生存的手段,因此,工人的劳动不再属于工人自身,而成为了自己的对立面,即工人与劳动本身发生了异化。

(三)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这是通过对以上异化劳动的两个规定进行考察而推出的第三个规定。

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特殊性,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人作为高级动物,作为一个独特的物种区别于其他所有物种的类特征就在于人能够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

虽然动物也能进行生产,但是动物的生产“只能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去进行,而人不同,人可以按照任何一个尺度去生产。

”人正是通过这种把内在的对象运用到对象世界的活动中,才得以表现和证实人的类本质。

马克思异化理论

马克思异化理论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异化思想中的合理因素,勇于创新,赋予了异化完全崭新的内容,将异化的理论与当时的经济状况联系起来。

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唯物的异化理论,主要是异化劳动理论。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根据马克思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阐述了资本主义的物化现象,试图恢复异化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本文将就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卢卡奇的物化理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行粗略的探讨。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观点马克思主要是从异化劳动的角度来论述异化理论的。

异化劳动是特殊形式的劳动,是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主要存在资本主义社会。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1](P.41)其二,从生产过程看,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的异化是生产行为本身、生产活动本身异化的结果。

即工人被迫把自己的劳动产品异化出去,只是因为他在劳动本身中把自己异化出去了。

“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折磨,精神遭摧残。

因为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1] (P.43)其三,从人的类本质上看,劳动者与他的类本质相异化。

在异化劳动中,人对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完全发生了变化,异化劳动使自然界,使人本身、人的自己的活动机能、人的生命活动同人相异化,使类同人相异化。

“这样一来,异化劳动导致: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化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1932年,马克思的遗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首次公开发表;手稿中,马克思赋于异化范畴以崭新的社会意义,劳动产品与劳动相对立,“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1私有财产是劳动异化的表现,“私人财产是外化了的劳动;”2社会从私有财产的解放表现为劳动者的解放,也即是全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3“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代表人物,以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为基础,把异化作为哲学的核心范畴来建构自己的异化理论,其中以卢卡奇、列菲弗尔、马尔库塞、弗洛姆最为着名,本文仅对这几种异化理论作一扼要的介绍;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乔治·卢卡奇1883—1971是匈牙利哲学家、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卢卡奇是20世纪最早、最系统地提出异化理论的人,早在1923年,他就发表了后来被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圣经”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在该书的“物化与阶级意识”一章中,他从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关于商品拜物教的论述中推断出“物化”理论,“物化”实际上是“异化”的同义词;1932年,马克思的手稿公布于世,人们惊奇地发现,卢卡奇在10年前就得出了和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相似的结论,真是名下无虚;卢卡奇认为,物化——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普遍存在的;“物化的结构逐步地、越来越深入地、更加致命地、更加明确地沉浸到人的意识当中”4,“物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人所面临的必然的、直接的现实性”5;卢卡奇认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活动、劳动物化为某种东西或商品,人的活动与人相疏远,人变成了物;“人自身的活动,使自己的劳动变成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人个人的活动成了与他自己相疏远的东西,一个人的活动变成了附属于社会自然规律的人类以外的客观商品,人的活动肯定是按消费品那样独立于人的方式;”6“工人的劳动力和他的人格的分裂,他由人变成为‘物’,变成在市场上被反复出售的物体;……一种才能或者说总的能力从他整个的人格中分离了出去,并被置于与他的人格相对立的位置,使其变成一个物、一个商品;”7“人成为如同外部新世界的各种物体那样的可以‘占有’也可‘抛弃’的东西”8卢卡奇视异化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特征,进一步把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本体化,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形成发展中,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列菲弗尔的“全面”异化理论列菲弗尔1901—是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政治理论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列菲弗尔是法国最早知道手稿并把它译成法文的人,他写于1934—1935年的第一部着作辩证唯物主义就是依据手稿对整个马克思主义作出的重新“解释”,提出要以手稿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加以重建”;他认为异化问题是“马克思思想中的‘酵素’”,提出要以“异化理论”和“国家理论”来“恢复马克思思想的整体性”;异化理论是列菲弗尔一切理论的出发点,早在辩证唯物主义一书中,他就认为异化贯穿于人的一生;人在他的一切表现中,在他对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都是拜物教的牺牲品;关于“政治异化”,列菲弗尔说:“国家拥有非人性的势力而支配着全部社会生活并把这种势力巩固和确定下来;政治上的异化连同政治迷信,正是这种迷信把凌驾于社会生活之上的一种生活归之于国家在某种意义上是最严重的异化;”9 关于“人的异化”,列菲弗尔认为,科技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使得人们完全听命于技术和工具的奴役;这一种统治比阶级统治更厉害,它使人失却了自由和主动性,使生产、生活和业余生活都单一化、标准化、规范化,这就使人失去了个性和创造性;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虽然满足了人的物质需要,但却压抑了人的本能;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与阶级统治并存的有一个心理上和精神上对人压抑的体系;这种心理和精神上的压抑表现在家庭、婚姻、民族关系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异化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而且充斥日常生活之中;在劳动、娱乐、家庭、邻里关系、两性关系这些日常生活中,都存在着种种异化现象;总之,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全面异化的社会,而人的异化现象比马克思当时所处的时代更为严重;因为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日常生活,都包含着异化之网,使人在精神上感到更加痛苦;马尔库塞的“人的本质异化”理论马尔库塞1898—1979是美籍德裔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马克思的手稿发表之后,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首先撰文加以阐释的是马尔库塞;他迅速发表论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源泉一文来阐释手稿,并把马克思的劳动异化解释为人的本质异化,认为异化的根源就在人的本质之中;在爱欲与文明1955一书中,马尔库塞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补充马克思的思想;他认为爱欲是人的生命本能,因而是人的本质;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的本能——爱欲受到文明的压抑;“人的本能需要的自由满足与文明社会是相抵触的,因为进步的先决条件是克制和延迟这种满足”,”进步的加速似乎与不自由的加剧联系在一起;在整个工业文明世界,人对人的统治,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效率上,都日益加强;……况且,人对人的最有效的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可以使人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时刻”10;在单向度的人1964一书中,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的工业社会里,批判惹识已消失殆尽,统治成了全面的,个人已丧失了合理性批判社会现实的能力,人在物和科学技术的压制下已变成了只求物质,不求精神,只按照技术合理性行动,而没有否定性和批判性的单向度的人”,社会变成了“单向度的社会”,思想变成了“单向度的思想”;“异化的主体被它的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只存在一个向度,它以各种形式无所不在;”11人成了商品的奴隶,把追求外在的物质欲的满足作为生活的全部内容,把商品作为自己生活的灵魂;“人们在他们的商品中识别自身;他们在他们的汽车、高保真音响设备、错层式房屋、厨房设备中找到自己的灵魂”12;这样,商品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而被人生产出来,而是人为了使商品得到消费而存在,人拜倒在物面前,把物作为自己的灵魂;人不仅异化为物,而且进一步异化为物的奴隶;人过的不是真正的人的生活,而是失去灵魂的、没有目的的动物般的生活;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人过的是一种“痛苦中的幸福生活”,得到的是一种“虚假的满足”;马尔库塞还进一步认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科学技术成了一种新型的统治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随着劳动的机械化和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人在劳动中越来越丧失了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人只是作为机器的零件、一种工具在起作用;人们的劳动是一种痛苦的异化劳动,人成了劳动的工具;人们不仅在劳动时间,而且就是在休息时间也不得不把心挂在劳动上,不得不为掌握某种技术而冥思苦想,人已不再有足够的时间来发展自身;由于劳动的异化所带来的精神痛苦不仅仅充斥于人们的劳动时间,而且占据着人的全部生命活动;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埃里希·弗洛姆1900—1980是美籍德裔哲学家、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和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弗洛姆对以手稿为代表的马克思早期思想、异化理论进行过认真研究,并试图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加以“综合”;逃避自由1941是弗洛姆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综合”的奠基之作;弗洛姆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双重影响,自由又意味着不自由;“自由给人类带来了独立和理性,但同时又使人陷于孤独、充满忧虑、软弱无力;”13 在健全的社会1955一书中,弗洛姆写道:“所谓异化,是指这样的一种经验方式,人在其中把他自己当作一个陌生的人;他变得……同他自己相对化,他并不觉得他本人是世界的中心,是他自己的行为的创造者——而倒是他的行为和这些行为的后果成了他所服从或他甚至可以加以崇拜的主义;”14由于主体和客体分离使主体体验不到自己是自我世界的中心,自己变得与自己疏远了,这就是人性的异化;在1961年出版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一书中,弗洛姆认为,马克思的哲学“代表了一种对人的异化、对人的失去自身、对人变成物的抗议,”“而人之所以沦为奴隶,不是被资本家奴役,而是人包括工人和资本家被他们自己刨造的物和环境所奴役;”在今天,“异化已经变成为大多数人的命运,特别是那部分人数愈来愈多的居民的命运;这部分人主要不是与机器打交道,而是与符号和人打交道,说起来,职员、商人和行政官吏在今天的异化程度,甚至超过了熟练的手工劳动者的异化程度;”所以,“马克思的目的不是仅仅限于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是通过恢复一切人的未异化的、从而是自由的能动性,使人获得解放”15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同马克思、弗洛伊德的遭遇1962一书中,弗洛姆认为精神性疾病也是自我异化的一种结果,“甚至在那些和精神性错乱相比较不极端的形式中,也可以把作为自我的一种疾病的异化,看作是现代人精神病理学的核心;”16弗洛姆认为人性异化是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存在的现象,而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变得更加突出和严重;人性的异化和丧失“渗透到了人和他的工作,所消费的物品、国家、同胞以及和他自己等这些关系中”17;在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过程中,人的创造性与主体作用丧失了;在消费过程中,人们受物和商品的支配;在人与人关系方面,表现了一种疏远和利己主义的关系;在人与自己的关系中,表现出那种完全受“市场倾向”的调节和人格的商品化;综上所述,卢卡奇、列菲弗尔、马尔库塞、弗洛姆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触目惊心的政治异化、经济异化、日常生活的异化,特别是人的异化现象,从而得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合理的社会,必须用更合理的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然而,他们的分析和批判是站在人本主义的立场上、站在马克思早期着作中所运用的人道主义与异化理论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站在阶级分析的立场上,即不是站在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这就使他们的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注: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4页.2 同上书,第54页;3 同上书,第73页;4 乔治·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张西平译,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04页;5 同上书,第224页;6 同上书.第96-97页;7 同上书,第110页;8 同上书.第111页;9 转引自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62页.10 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黄勇、薛民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18页;11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张峰、吕世平译,重庆出版社,1988年版,第11页;12 同上书,第9页;13 弗洛姆:逃避自由,陈学明译,工人出版社,1987年版,第195页;14 转引自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论丛,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67页;15 同上书,第165页;16 同上书,第167页;17 转引自李青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理论,第75页;。

述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述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述评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摘要: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包括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等四个方面,针对造成异化劳动的原因,马克思提出了消灭异化劳动必须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从政治上解放工人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理论对于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现象以及探讨社会主义劳动异化现象是否存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劳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首次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

“异化”一词在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以前还不是一个专门的哲学术语。

直到19世纪哲学家黑格尔才把“异化”当作哲学概念引进哲学领域。

从哲学角度界定,所谓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主体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是一个用以表达本质的存在,主体向客体转化的概念。

劳动是人类的社会属性,通过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人才能称其为人,也才能从事多方面的活动,从而在各个方面发展和完善自己,但是劳动不仅有其积极的一面还有其消极的一面。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工人和资本家极端对立,劳动发生了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却为资本家所占有并使工人受其支配。

因此,这种财富及财富的占有、工人的劳动本身皆异化成为统治工人的、与工人敌对的、异己的力量,这就是异化劳动。

一、异化劳动的内容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性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生产劳动。

劳动是人的社会属性,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异化了。

由此出发,《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四个方面全面阐述其异化劳动的规定性:(一)劳动者和他的劳动产品的异化。

即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占有的对象就越少,并越受其对象(产品)的奴役和统治。

劳动产品是劳动的产物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劳动产品应属于劳动。

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的体现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的体现

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及在现实生活的体现马克思的思想内容深广而富有内涵,今天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试着从马克思主义中去寻求理解视角。

异化概念主要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马克思是通过工人的劳动这一范畴来阐释其异化概念的。

异化(alienation):源自拉丁文,有转让、疏远、脱离等意。

其英文本义是偏离主体性、相异性,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被提高到哲学的层面,被理解为主体自身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对象,而反过来反对、奴役主体自身。

从一定程度上它是指主体与自身所创造的客体生产出的矛盾。

当人类快速迈入21世纪的大门时,为了更好地追求与享受生活,在人类日常的生活中的种种现状也表现出了种种异化现象。

这些现象真实的发生在我身边,对于这些现象,我将从自己对异化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予以描写。

学了马克思的异化论以后,从某种程度上,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异化现象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也是无处不在,可以想见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之广泛、之深远。

一、马克思的异化理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中心思想是“异化劳动”,它作为一个以否定形式肯定劳动的本质意义的范畴,被马克思用来表达人的生命活动的真实性的疏离与相即。

就劳动所具有的自由自觉的性质而言,它体现着人的生命活动的意义,因而是人的某种无愧于他的本质或本性的真实的实现;就劳动在现代的具体社会情境中只是被人们有意识地用作谋生手段而言,它获得的却是一种与它的本质意义相悖的现实。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私有制的存在,劳动者的劳动不是自愿而是被迫的,在劳动过程中也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而是沉浸在被迫劳动的痛苦之中。

自己整日为了生活辛苦的劳动,没钱去购买自己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

这样劳动成果就会反过来支配劳动者的自身生活,整日为购买劳动产品而奔波、劳动。

二、现实生活中异化现象的不同体现(一)消费行为的异化消费是人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必要的行为之一,日常生活所需是推动消费行为的动因之一。

但是现代社会的消费行为很多时候是不必要的消费,带有一种异化的心理,进而产生异化行为。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异化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所谓的异化,是指的事物在发展变化中逐步走向对自身的否定。

因此,异化实际上指的就是杨弃。

因此,异化有两个特征:1、异化是事物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2、异化必然走向异化的异化。

即否定之否定。

黑格尔是提出最早异化理论的人;黑格尔承认,先有自然界,然后有人,有人的精神。

他认为自然界之前还有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叫做理念阶段,或者叫做逻辑的阶段。

这个阶段变出了自然界,这就叫异化。

费尔巴哈把这个概念接过来解释宗教。

以前18世纪唯物论批判宗教比较肤浅,光说宗教是愚昧无知的产物。

人怎么会信上帝?这是愚昧无知,不懂科学!这种批判很简单,费尔巴哈用异化解释宗教的起源,就比以前深了一步,进了一步。

圣经说,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创造了亚当、夏娃。

费尔巴哈指出来的却正好相反。

他说,是人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上帝。

不仅如此,人还把自己的本性也放到上帝里去了。

上帝有无比的智慧,这智慧是什么东西?是人的本性。

上帝爱世人,爱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人的本性。

上帝有意志,意志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人的本性。

所以,是人把自己的本性赋予自己创造的上帝,并且把它无限夸张,成了个上帝。

但是在创造出上帝之后,却跪倒在上帝的脚下,向它哀求:伟大的上帝啊!你创造出我啦!请你救苦救难。

我什么都不是,我是卑微渺小的,你是伟大全能的。

一切好的东西都归到上帝那里去了,顶礼膜拜。

这个过程,费尔巴哈把它叫做异化,叫做人性的异化,或者叫做人的本质的异化。

上帝哪里来的?神哪里来的?都是人自己造的。

自己塑菩萨自己拜,不认得了,反而倒过来,让上帝支配自己。

修道士为什么不结婚?因为天国里有个新娘,叫圣母玛利亚。

他把自己需要的,异化成圣母,他就不要新娘了。

修女在天上也有个新郎,就是上帝。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弊端的重要工具。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的产生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沿着这条线索,对异化理论或提出综述,或提出阐释,或提出新的见解,极大地丰富了异化理论,也给异化理论带来了新的思考点。

我们要通过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来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并正确认识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标签: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化;异化理论;资本主义一、异化的概念分析及异化理论的发展1.异化的概念分析“异化”作为一个成熟的概念最终定型,脱离不了其发展过程的贡献。

在“异化”概念的前期经历了“对象化”和“物化”的阶段。

因此,提到“异化”,不得不提的当然是与之相近的且易相混淆的两个概念——“对象化”和“物化”。

从词源上看,异化的英文单词是:alienation,它来自于拉丁文:alienatio,在神学和经院哲学中包含着两方面的内涵,其一是指人的精神与肉体的分离,精神上升到上帝的层面;其二是指圣灵在肉体化时,神性与人性的分离。

由此可见,异化从来源来说就包含着分离、对立的涵义。

这种对立与分离必然派生出主体的概念。

因为只有先设定了主体,才有相对主体而言的客体与之对立。

这个主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人”,即指人自身。

因此,考察异化,还必须从人的角度来展开。

我们知道,异化概念的雏形实际上就是“对象化”,这种对象化是浅层次的、中性的,不包含任何感情色彩和哲学色彩,是简单物质层面或精神层面的物理学上的客观实在。

对象化的直接含义就是,本质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成为异于自身的对象的过程。

随着人们对这种异于自身的对象的认识加深,以及这种对象化的自在之物对人的影响和制约的加深,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对象对于自身的奴役。

尤其是进入到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时期,简单机械的劳动过程使人丧失了自身的意识。

人成了非人,人变成了一种物品,一种商品。

主体原来所具有的创造力、情趣、知识都被机械化所泯灭了。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2019-08-06⼀、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兴起与70年代,起始于1978年出版的G.A.科亨的《卡尔•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个辩护》⼀书。

在80年代形成⼀种学术思潮,影响⾄今。

严格的说,“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不是⼀个学派或者流派,因为它没有通常能够成为学派的基本的⽴论特征,⽐如,相互认可的基本特征,原理,主要观点等,它是⼀个开放的系统,松散的互相讨论、学者之间的观点并不是互相认同,那为什么称之为⼀个学派呢?原因有两个,以使他们的研究⽅法都有英美分析哲学的底⼦,采取的⽤分析的⽅法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原著,分析哲学20世纪起源于英国,1905年罗素《论指标》,其产⽣是⾃然科学升⼊发展,数理逻辑影响空前的催化下形成的⼀种哲学思潮,强调分析⽅法的重要性,分解分析法,就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组成要素,形式分析法,分析科学预⾔,命题,推理形式结构,意义分析法,分析词语,命题的意义,特别是分析元逻辑,元科学语⾔的意义。

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确化,清晰,严密。

其⼆他们声称以马克思主义为研究对象,追求的是重构⼀种既是科学的⼜是⾰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意义是指,符合20世纪的哲学标准,机构严谨,话语明确,⾰命的意义是说,⼀种有关解放的理论。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类,⼀些注重理论的诠释和概念化,拒绝或批判各种形式的⽅法论主义和个⼈主义的微观基础,⼀些强调以理性选择为⽅法论原则探讨理论的微观基础,既反对整体主义也对基础注意持某种否定态度,⽽且从实践和理论⾓度来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决不是⼀套和信⼼年集中在⼀起的紧凑实体,不存在⼀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不存在⼀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式,分析的马克思只是将不同的观点和研究路径结合到了⼀起。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其研究对象可分为三部分,⼀部分是⽅法论问题,⼆是经验理论部门,主要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分析,三是规范理论部分,主要是对异化,剥削等伦理问题的分析。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与构建和谐社会一、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来源和异化劳动的概念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对立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义。

早在十七八世纪,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和法国哲学家卢梭等都论及过异化问题,在霍布斯那里,异化主要是指转让。

卢梭认为人民的主权不能被异化,他还从经济、政治上和伦理道德等方面使用了异化一词,但卢梭对异化认识是肤浅的,没有触及到异化问题的本质。

到了德国古典哲学时代真正把异化提升为一个哲学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黑格尔在其《精神现象学》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

接着,费尔巴哈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概念运用于考察人的本质,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

在费尔巴哈看来,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创造了上帝,但他所指的人却是抽象的人而非现实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的概念是以对人的真正的、符合人的类本质的劳动的认可为其思想前提的。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应当自由、自觉的,劳动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外部世界,以便占有外部世界,占有生产资料,只有这样的劳动才是真正的人的劳动。

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越是通过劳动去占有外部世界,创造出生产资料,他就越是失掉外部世界和生活资料,并受自己劳动产品的支配和奴役,这就是异化劳动。

二、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1.劳动者同劳动产品的异化。

劳动产品本来是工人劳动创造出来的,理应与工人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可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生产的产品归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占有。

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就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

”“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异化理论发言提纲1.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其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地位,是马克思思想走向成熟途中的一级重要阶梯。

也正因为《手稿》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引发了对这一理论广泛、热烈而持久的讨论。

目前,流行着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不成熟思想,他创立唯物史观后就根本抛弃了这一思想,并用新的科学概念替代了“异化”概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早期《手稿》中的人本主义异化理论的“思想顶峰”,后来的唯物史观著作对异化问题的继续探索,是一个“创造力下降”的退化过程。

这两种观点貌似合理,实际上都是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严重曲解,他们都根本忽视了马克思后来的科学著作(特别是《资本论》)对早期异化观基本思想的直接继承和重大发展。

笔者就针对这两种观点,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为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作一辩护。

一、“异化劳动”概念解读异化(alien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alientio和alienate,表示脱离、转让、出卖、受异己力量统治、让别人支配等义。

在近代,欧洲哲学家霍布斯是第一个提出异化概念的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国家本身就是一种异化(他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像狼一样,总是处于战争状态),异化主要是指转让。

法国的哲学家卢梭的异化思想反映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发表的《人权宣言》中,他主要从经济、政治和伦理道德的角度阐述了这一思想,把异化看成是人们利己主义的结果。

而真正从政治上探讨异化,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是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在他的伦理学和社会理论中,汲取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的积极因素,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异化概念。

他认为,异化的社会往往使人们行为的结果也发生异化,良好的愿望并不产生良好的结果。

由此可见,在近代,异化概念是唯物主义或启蒙学派的哲学家们用来表达反封建社会政治观点的一个工具。

真正把异化概念纳入唯心主义轨道,还是从德国古典哲学开始的。

首先使用异化概念的是费希特。

在他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一“自我”和“非我”中,异化是个基本概念。

在哲学史上,黑格尔在本体论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异化概念。

他认为异化是绝对观念向自然和社会的外化和退化;异化是正源的对象化或物化和客观化;异化是对客体的认识和改造。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建立了自己的人本主义的异化观;马克思从英国古典经济学特别是从黑格尔关于劳动和异化的思想中得到启示,认为人的异化归根到底是劳动的异化,这是人的一切异化的基础。

只有把人的异化最终地归结为劳动的异化,才能展示人的异化的秘密,进而揭示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出发,分析了人类生存的基础即劳动对人的实际作用,从而揭示了人的异化的本质,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异化劳动,在历史上第一次确定了异化概念严格的确切的含义,赋予了这个概念以社会经济的实质内容,树立了一个正确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新起点。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概述总的来说,《手稿》是马克思从经济学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进行的初步分析。

马克思把哲学的研究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这使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同资本家尖锐对立的经济现实,看到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

《手稿》有关异化劳动的论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马克思根据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论述,通过对工资、资本和地租的考察,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结构和规律(中心是劳动和资本的对立)。

第二部分,马克思从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提出发,把异化和对劳动的分析结合起来,运用异化理论对社会基本阶级关系进一步作了分析,指出上述对立和矛盾的根源在于劳动的异化,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结论,这是人本主义哲学的本质批判。

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总的批判,为他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确定了出发点,即“我们是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的”[1](P42)。

而所谓的前提就是“把私有财产,把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分离,以及工资、资本利润和地租的分离,还有分工、竞争、交换价值概念等等,当作前提”[1](P42-43)。

其实质也就是异化劳动。

马克思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异化劳动”进行了规定。

(一)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产品是劳动的结晶,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劳动产品本应该属于工人,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独立力量,是同劳动对立的”[1](P44)。

就是说,工人劳动的产品不仅与工人相脱离,而且变成与工人相对立的东西,劳动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

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1](P46)。

(二)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和他的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劳动本来是人的本质,是一种区别于动物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人在劳动中肯定自己,满足自己的需要,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智力。

而异化劳动则使劳动变成了外在于人的东西。

“因此,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

”[1](P45)马克思还指出:“劳动的异化性的一个明显表现是,只要对劳动的肉体强制或其他强制一消失,人们就会像逃避鼠疫一样地逃避劳动。

”(三)从人的类本质上看,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这是马克思根据异化劳动的已有的两个规定推导出的第三个规定。

马克思认为“人是类存在物”[1](P48),人的类生活、类存在就是劳动,即自由自觉的活动,这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根本的标志。

人类通过改造对象世界,使人类的类本质对象化,在改造无机自然界得到表现和确证。

在异化劳动状态下,人对人的类本质的体现完全发生了变化。

“异化劳动从人那里剥夺了他所生产的对象,从而也剥夺了他的类生活、他的现实的、类的对象性,而把人对动物所具有的优点变成缺点”;“异化劳动把自我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单纯的手段,从而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1](P51)。

由于劳动产品的异化使人不能确证其类本质,劳动本身的异化则是把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变成仅仅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于是造就了人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人变成了丧失类本质的人。

(四)从人的社会交往看,人与人关系相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从人那里的异化。

”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人的异化,一般说来,就是人同自己本身的任何关系只有通过人同其他人的关系才得到实现和表现”[1](P52)。

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也是他们中每个人都同人的本质相异化。

他指出,如果劳动产品对工人说来是异己的,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同工人相对立,“如果说劳动者的活动对他来说是苦恼,那么,这种活动就必然给别的什么人带来享受和欢乐”[1](P53)。

至于这“别的什么人”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而是由异化的、外化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资本家。

从而,私有财产是外化劳动即工人对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关系的产物、结果和必然后果。

这样,马克思就解决了开始时所提出的任务——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学当作不言而喻的前提(私有财产)的任务。

马克思这里的整个思考线索是:从资产阶级经济学肯定的事实出发,分析了他们所说的劳动其实不过是异化劳动,然后由劳动的自身异化理解了人类的自身异化,理解了阶级关系和私有财产的本质马克思指出,劳动的对象化不等于异化,只有在私有制条件下,才表现为异化,从而把劳动异化和私有制联系起来,因而要消除异化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异化是现实的、客观的,异化借以实现的手段本身就是实践的,异化劳动概念及其四个规定就是对现实劳动异化的概括。

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论证了历史必然性。

2 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意义异化劳动理论对建设和渚社会的导向作用。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沦尤其是他提出的实现人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的社会目标正好与我们当前建没和谐社会的目标不谋而合。

这对于我们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言,也具有同样的导向作用和现实意义。

因为,我们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再加上国外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异化现象在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昔,激化着人们内部矛盾,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如在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分配不公,两极分化,权力滥用,人情冷漠。

现阶段出现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以上现象表现出了异化劳动理沦的某些特点。

但对此,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由于我目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不可能立即就摆脱异化现象。

我们不能把一定范围内存在的异化现象视为替遍化,否定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应该充分发挥马克思异化理论中关干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喂观点的导向作用,把它运用到我们现实的社会中。

值得可喜的是,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正积极主动的正视这些现象,化解存在的矛盾,并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指导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六辑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惜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渚社会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把理论思想落实到了具体的行动中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所旧和}皆社会,它指的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也包括人身的情况.人与人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之的和情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实质就在于人的全面发喂,围绕人的全面发展。

借鉴马克思异化理论关于人的观点,和谐社会的构建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自身的和谐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实现人的自出全面发喂.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的与自然、会融为一体。

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必备前提和条件,人的全面发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处为基础的三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所以,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

只有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我们的社会才能稳步和谐的发展。

3.当代存在的异化现象?论现实生活中的异化---某个角度的分析如果我们要从异化的观点来考察当代生活的话,不难发现,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化的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异化所包围的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