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地复述课文,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1.熟读课文,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地复述课文,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以小见大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资料助读法、品读法教学过程展示:一、新课导入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名空军被派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德国本土执行气象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他甚至想到了飞机被炮弹击中,瞬时,鲜血飞溅、烈焰灼人,而他没有力气打开应急窗口跳伞……第二天,他驾驶飞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

升到2500米高空,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飞跃荷兰的素汶岛。

这个,也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然后,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其它事。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直到胜利完成任务。

当盟军奖励他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的一段人生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曾经做过空军飞行员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

想听他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

二、走进课文(一)资料助读,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展示课前预习)【文体知识】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为特点,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融于一体,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本文是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

(二)初读感知请大家迅速默读课文,注意提炼以下信息:1.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2.文中记述了几个人去攀爬悬崖?主要人物是谁?我的朋友是谁?3.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孩子们想玩新花样——爬悬崖,我身体弱)4.故事的经过又怎样?(我爬到三分之一处,上不去,下不来同伴弃我而去,我陷入两难的境地)5.故事的结果呢?(在父亲指导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脱险)那位同学能根据以上要点复述这个故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较完整地复述故事情节,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合适.二、过程与方法1.尝试探究性、多角度阅读理解2.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获益的学习方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寄寓文中的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联系自身生活实际,获得正确对待困难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点能复述故事情节,能从故事中有所感触,领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是莫顿1、假如现在你就是莫顿,请你简要介绍一下,童年时那次让你永生难忘的经历。

2、“莫顿先生”,你能否再具体为我们介绍一下你当时从遇险到一步步脱险时的心理变化?你的文章中哪里有体现这种心理?3、采访莫顿,请“莫顿先生”解惑。

文章里,感叹号和句号的使用困惑。

4、分角色朗读,“莫顿先生”点评有请“莫顿先生”评价一下,刚才观众的情景再现表演有没有把你当时的内心情感展现出来?二、穿越时空,转换角色,如果你是节目的主持人,你想采访莫顿一家的谁?或者他的朋友杰里?你想问他什么问题?(一)采访莫顿母亲1、当您听说莫顿被困悬崖时,您的心情怎样?2、如果是您跟杰里来到悬崖这边?您见到莫顿会说什么?您会采用怎样的方法救莫顿?(二)采访莫顿父亲1、当您听说莫顿被困,跟随杰里来悬崖的过程中,您的心里是怎么想的?2、您为什么不直接上去把莫顿抱下悬崖来?您不怕莫顿发生意外吗?(三)采访杰里为什么您当时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

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四)采访莫顿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明确:本文通过记叙“我”在父亲的帮助下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它们,最终才能战胜它们。

2.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提示:时间:七月的一天。

地点:空地边的悬崖上。

人物:“我”,小伙伴们。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积累“参差不齐、哄堂大笑、小心翼翼”等词语。

(2)学习记叙文的六要素,复述故事内容。

(3)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哲理。

(3)通过细节描写的分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复述故事。

2.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讲授法:讲解文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关于登山或冒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2. 教师讲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害怕和无助。

但是,只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一步一步地去解决问题,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在困境中一步步走出困境的。

(二)检查预习1.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的关于作者莫顿·亨特的资料。

2. 教师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包括读音、书写和词义。

(1)生字词灼(zhuó)扒(bā)趴(pā)酷热(kù rè)厌倦(yàn juàn)附和(fù hè)突兀(wù)怦怦(pēng pēng)嘲笑(cháo xiào)晕眩(yūn xuàn)哭泣(qì)呻吟(shēn yín)恍惚(huǎng hū)暮色(mù sè)安慰(ān wèi)凌乱(líng luàn)惊讶(jīng yà)畏惧(wèi jù)参差不齐(c ēn cī bù qí)哄堂大笑(hōng táng dà xiào)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2)词义灼:烧,烫。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4课《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默读课文,把握记叙文六要素,概括文章内容2、 圈画出文章中的心理描写,把握“我”的心理成长过程3、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复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1、 品味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把握“我”的心理成长过程2、 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自读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预习导入1.检测字词读音PPT 展示以下字词:灼zhu ó人 寻x ún 觅m ì 突t ū兀w ù 臭ch òu 椿ch ūn 气q ì喘chu ǎn 吁x ū吁x ū 参c ēn 差c ī不b ù齐q í 怦p ēng 怦p ēng 滑h u á稽j ī 哄h ōng 堂t áng 大d à笑xi ào 晕y ūn 眩xu àn 呻sh ēn 吟y ín恍hu ǎng 惚h ū 挪n u ó动d òng 抽ch ōu 噎y ē2.出示学习任务(1)默读全文,根据记叙文的六要素概括全文(2)勾画出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句子,重点默读“我”顺利脱险的段落并探究“我”的心理变化(3)联系生活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复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二、概括全文,完成学习任务一1.师带领学生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六要素明确: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地点:美国费城人物:“我”、五个男孩、父亲起因:(1-6)别出花样去爬悬崖经过:(7-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结果(16-22)父亲指点摆脱困境简要概括为:攀崖----困崖---下崖3.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预设:本文叙述了“我”跟五个小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最终在爸爸的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的同时,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三、品味心理描写,完成学习任务二师总结心理描写的几种描写方式明确:心理描写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课标、考点分析:新课标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同时考纲要求学生要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学情、教材分析:第四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第四单元第三课,主要告诉学生的是面对一个似乎无法解决的困难该怎么办。

对于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同学来说,初中生活的开始意味着另一段人生旅程的开始,他们有理想有干劲,但是不得不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因而一遇到困难,或手足无措,或怨天尤人,或畏缩不前。

故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的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能条理清晰地复述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2. 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生活哲理,鉴赏课文中故事推理的感悟美3. 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

4. 激起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树立理想,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能条理清晰地复述课文,概括故事情节。

2.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生活哲理,鉴赏课文中故事推理的感悟美。

教学难点:1.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

2.激起战胜艰难险阻的决心,树立理想,培养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观看《海底总动员》尼莫负气涉嫌片段视频。

师:同学们观看完有什么感受?生1:父亲马林很爱孩子,尼莫很叛逆。

生2:父亲马林比较胆小,尼莫右鳍短小,所以游技不好,尼莫负气遇险,没有自己先想办法逃跑,而是喊救命。

父亲立马冲过去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师:父亲马林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在一场意外中妻子珊珊和大部分孩子都被鲨鱼吃掉,只剩下唯一的儿子尼莫。

尼莫先天不足,右鳍发育不良,马林生怕尼莫涉险,尼莫一有困难,他就立马出现帮忙解决。

面对困难,这对父子是这么解决的,那么遇到困难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来一起寻求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2.教学难点
-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者在事件中蕴含的深层人生哲理,需要教师引导和解读。
-写作手法的运用: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并模仿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写作手法,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进行突破。
-情感共鸣与迁移:学生可能难以将课文中的情感体验迁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需要教师设计相关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的情节、主题和作者面对困难的态度。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角色扮演活动对学生的影响较大,他们能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心理变化。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活动中过于紧张,导致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自己在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方面做得还不错,但仍有学生表示对某些内容存在疑问。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我计划在课后设置答疑时间,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精读与理解,分析文章的叙述顺序和作者的情感变化,掌握文章主题和寓意;学习并运用本课的生字词,如“悬崖”、“沮丧”、“昂首”等;探讨作者面对困难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情感教育;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如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传达人生哲理;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快速默读课文,用六要素条理清楚地概括文章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重点语句段的理解,品味课文中的心理刻画,把握人物心理的成长过程。

2、通过人物心理变化,理解本文所阐释的生活哲理。

3、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悟作者人生经验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树立战胜生活艰难险阻的信心,激励勇敢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对重点语句段的理解,品味课文中的心理刻画,把握人物心理的成长过程。

2、通过人物心理变化,理解本文所阐释的生活哲理。

3、体悟作者人生经验对我们生活的意义,树立战胜生活艰难险阻的信心,激励勇敢精神。

难点:1、通过对重点语句段的理解,品味课文中的心理刻画,把握人物心理的成长过程。

2、通过人物心理变化,理解本文所阐释的生活哲理。

(板书说明:课文主题理解后将图1板书变为图2板书)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关于本课生字词读音辨析游戏(一)导入新课出示地图,讲故事: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

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驶着飞机滑行在跑道上,他能完成任务吗?答案就在课文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图片排序。

(2)再浏览课文,快速勾画出课文六要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勾画情况,请学生概括。

根据学生讲述情况,用六要素法引导学生讲全讲得有序。

)明确:本文叙述了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我”和五个男孩子一起爬悬崖,陷入险境。

在爸爸的引导下,脱离险境,收获成就感,积累了应对困境的人生经验。

(三)研读探究(1)问题质疑这样一个陡崖,别的孩子能爬过去,为什么作者会在半坡遇险?明确:体弱多病,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小结:对于从小体弱多病,从小被告诫不能冒险的“我”来说,即使这个陡崖只有60英尺,对“我”而言却是一个不可能的目标。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学情分析单元解读《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本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的课文,该单元的关键词是“人生感悟”。

本单元课文《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走一步,再走一步》《诫子书》从古今中外的故事中,为学生讲述了许多人生的哲理。

课文解读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悬崖,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成功脱险的故事。

这是一篇故事性很强,而且寓理于事的文章。

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的经历的记叙,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

阅读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苦难的方法,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学习通过人物的心灵世界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设想首先,在心理上,本文非常适合给七年级的新生讲解。

七年级上期,学生刚从小学阶段进入初中阶段,生活和学习中都会遇到类似于课本中的困难。

究竟是迎难而上还是被困难打败,本文可以给这个阶段的孩子一些鼓励和启示,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化整为零,拾起信心,一步一步克服困难,这是七年级新生人生的必修课。

其次,在文本阅读理解方面,本文对于广益七年级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存在太大的理解阻碍。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讨来理解文本的内容和要讲述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懂得如何概括文章的大概意思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从文章学到的经验——化整为零,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激发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我”被困悬崖时的心理状态;2.分析“我”爬下悬崖的过程,以及心态的变化过程;3.感悟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生活哲理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在学习今天的课文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看一只小鸟学习捕食的过程是否顺利。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的提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思维训练。通过设定一个目标,让学生体验如何将大目标分解为小步骤,并逐一实现。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面对困难不知所措的情况?”比如,学习上遇到一道难题,不知道从何下手。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章的基本概念。《走一步-再走一步》讲述了面对困难时,如何分解问题、逐步解决。这是对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启示,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心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主人公如何将攀爬悬崖这一巨大困难分解为一步一步的小目标,最终成功克服困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思维训练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文章主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2016部编版)第4单元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时,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效果还不错。大多数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分享在面对困难时的感受,这为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打下了基础。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稍显拘谨,可能是因为对课堂氛围还不够放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b.分析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小事情(爬悬崖的经历)来反映大道理,包括对环境、心理、动作的细腻描写,以及文章结构的安排。
c.词汇与句式学习:重点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攀爬”、“沮丧”、“一步一个脚印”等,并能在实际语境中正确运用。
d.阅读链接:通过推荐阅读《爬树的故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阅读策略和人生哲理应用到新的文本中。
c.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理解作者面对困难时的心理变化。
d.体会“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培养勇敢面对困难、逐步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e.阅读链接:推荐阅读《爬树的故事》,拓展学生对类似主题的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理解:通过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深入领会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文章主题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让学生学会运用类似的写作手法进行作文创作。
2.教学难点
(1)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学生需要从文章表面意义理解到深层的人生哲理,这对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提出了挑战。
举例: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的内涵,使其理解文章传达的人生哲理。
(2)生字词的正确运用:学生需要在具体语境中正确运用生字词,这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3.句子解析:分析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成功的秘诀”。
4.写作手法:学习文章的记叙顺序和描写方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阐述道理。
5.阅读理解:通过阅读文章,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
6.口语交际:讨论文章主题,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
7.课后作业:布置与文章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分享环节,我发现许多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说明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和锻炼的机会。
4.教学难点的突破:在本次教学中,我对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详细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掌握。这让我认识到,对于教学难点,我们需要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举例、对比、反复练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本文的主旨,掌握生字词,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是否有过攀爬的经历,引发学生思考人生中的困难与挑战。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作者及背景,然后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理解人物心理变化。

3.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攀爬经历,或者讲述身边人的勇敢故事。

4.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包括生字词填空、简答题等,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归纳小结:总结文章的主旨,强调勇敢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教师即时批改反馈。

2.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攀爬经历的短文,或者描述身边人的勇敢故事。

3. 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练习题的正确率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课文结构和重点内容展示。

2. 相关视频资料:展示一些攀爬或冒险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参考书籍和资料:推荐一些关于勇气和攀登的书籍和文章,供学生课后阅读参考。

七、结论通过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学生对勇敢面对困难的人生态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克服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本节课主要通过教学设计使学生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内容,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要内容;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询问学生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标题的理解,引导学生思考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 学习课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重点解释生词和句子。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文章中的主要情节和表
达方式。

4.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5. 课堂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解,与其
他小组分享。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有了更深
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

希望学生在
接下来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词生句,理解课文内容。

-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 学习并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表达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过程。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 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叙事性写作技巧,如细节描写、心理刻画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生哲理,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在生活中的含义,培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慧。

- 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理解每个人都有可能超越自我,实现自我成长。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主题。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 教师带领学生解决词汇障碍,理解文章大意。

3. 细读理解:- 小组讨论,分析主人公在故事中的心理变化,如何从恐惧到勇敢。

- 全班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深层含义。

4. 深度探究:- 分角色朗读,体验并表达角色的情感变化。

-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如如何通过环境描写、动作描写来展现人物心理。

5. 应用实践:- 学生尝试以“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念,创作一个小故事。

- 分享并评价同学的故事,看是否成功传达了主题。

6. 总结提升:- 回顾本课所学,讨论如何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2. 阅读一篇关于克服困难、自我挑战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结合““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念进行思考。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多方面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形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阅读,理解关键语句的意义。

2、能力目标:复述故事情节。

3、情感目标:深刻领会课文内容,从中悟出人生哲理。

【教学设想】1、重点:反复阅读从中获得启迪和熏陶。

2、难点:深刻理解篇末所说的经验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课前准备】1、布置预习任务。

2、收集有关克服人生困难的名言警句。

3、收集自己日常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事例和亲身感受。

4、教学设施:录音机、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学生)交流收集如何克服困难的名言警句。

(教师)再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影响深远的事情,这些事情能使我们获得做人道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小时侯的遭遇及他的感受,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

二、整体感悟1、听录音朗读、解决课文生字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导朗读技巧(声调、语速)。

3、挑选自己所喜欢的部分朗读。

4、理清课文结构及记叙的要素:小结:第一部分(1~13段):遭遇险情。

第二部分(13~22段):脱离险情。

第三部分(23段):生发感悟。

三、合作、探索(教师投影问题组)1、“我”遭遇到了什么困难这些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我”是怎样解决困难的解决困难的关键是什么3、最后一段“走一步,再走一步”怎样理解这次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抓住本文的主题思想)⑴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⑵学习代表发言。

⑶教师小结。

四、体验、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进行评价)1、假如你是亨特,孤身一人在悬崖上,会怎么办2、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应该怎么办教师小结:当遇到困难时,首先要冷静。

要分析所处的位置一些切实学习的办法解决,并且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要树立信心,鼓励自己,取得胜利。

作为父母,应教给孩子解决困难中战胜自我,树立信心勇敢的走向“下一步”。

五、拓展、延伸你有没有和文中的我类似的经历那你是则样解决请讲给同学们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
举例解释:
-教学重点中的词汇、短语和句型掌握,例如“悬崖”一词,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悬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含义,并通过造句练习加深理解,如“他站在悬崖边上,小心翼翼地向下看。”
-教学难点中的文本深层含义挖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作者在爬山的经历中,为什么会感到害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帮助学生理解面对困难时逐步克服的过程及其意义。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词汇、短语和句型的掌握,以及文本传达的生活哲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和实际情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走一步,再走一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上的挑战、人际交往的困难等。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基本情节、主题和重点词汇。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面对困难时一步步克服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一次爬山经历,面对恐惧和困难,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克服了挑战。这个过程展示了面对困难时的应对策略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作者爬山的经过,学习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

第14课《走一步 再走一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 再走一步》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练习默读,在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争取提高阅读速度。

2.探究并学习细致的心理描写。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重点:探究并学习细致的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1.探究并学习细致的心理描写。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

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

在他身上发生过一些很励志的故事,让我们通过他的自述来了解一下吧。

我是莫顿·亨特,目前是一名空军飞行员。

现在是1945年1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持续了好几年,战况非常激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我接受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驾驶一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

尽管我的内心非常紧张、害怕,但是在第二天我依然出色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我写信向家里报了平安,并把事情告诉了父亲。

于是我收到了他的一封回信。

内容如下:亲爱的儿子:你好!知道你平安我和母亲就放心了。

得知你完成了那样艰巨的任务,我感到十分骄傲、自豪,但我并不意外。

我知道你一定可以的,我不由得想起了你小时候的那件事。

当时,(根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任务一:默读课文,复述情节。

1.小时候一件什么事呢?我们到文中去找寻答案吧。

默读课文,尽量简洁而完整地复述故事,把信件补充完整。

注意人称的变化。

(默读在4分半钟内完成)2.本单元学习默读,什么是默读呢?明确: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

明确:当时,还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的某天,你和5个小伙伴因为玩腻了平时的游戏而去爬悬崖并被困在悬崖上,最后在我的帮助下成功爬下悬崖。

接上文父亲的信:你不知道,天都黑了,还不见你回来。

我非常着急、担心,这个孩子,到底去哪里了呢?怎么还不回来?会不会有什么事呢?(补写父亲心理活动)。

14、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4、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4、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第十四课,是围绕着“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主题展开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做事情需要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走一步再走一步,才能取得成功。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掌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的阅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3.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掌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掌握文章中的生词和词语。

4.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难懂的句子和段落。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极为欠缺,需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文本,理解文章的内在意思。

5.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课堂上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阅读法:让学生逐句逐段地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意图,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提问法: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和要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6. 教学过程6.1 导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走一步,再走一步”这句话,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自由讨论。

6.2 预习导学教师可以简要地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旨和结构。

6.3 阅读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一下课文,然后在课堂上逐句逐段地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意图。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生词和难句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4 精读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通过课文中的细节和篇章组织,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主旨。

6.5 深入思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文章中的难点和要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材分析】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时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

作者通过回忆自己8岁时的一次爬悬崖脱险经历,告诉读者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我们难免会因路途漫长、目标远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把可能但不必然发生的风险扩大化,从而畏缩不前,甚至逃避。

这时候,把事情化整为零,不去想最远
的目标,而是关注近期目标,一步步做来,积小步而成大步,慢慢地
就能达成最
远的目标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生活经历。

他们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这篇课文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让他们从生活经历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别是借助语文学习的经验,来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还有很大的困难。

所以,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引导、和学生同攻难关。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讨论、探究本课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能结合语境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能言之成理地品评人物。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探讨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悟父爱的内涵,感受文中孩童间的友情;
(2)感悟爸爸教育孩子的技巧;
(3)正确理解友情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意义和作用,理解作者“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导入新课
1、复习上节课内容,要求学生能简单概括本课内容
找出文中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56年前的七月
地点:美国费城
人物:“我”和五个男孩
起因:酷热玩厌了找些新花样
经过: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结果:父亲指点摆脱困境悟出道理
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

(提示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预设:费城七月一个闷热的日子,“我”和五个男孩因玩厌了想找点新花样,于是一起攀爬悬崖,途中遇险,作者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最后在爸爸的指导下“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爬下悬崖,并且得到了宝贵的人生启示。

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2、深刻的人生感悟源于“我”刻骨铭心的经历。

今天我们就一起从课文中去体会作者深刻的记忆。

3、明确目标,让学生自读目标内容。

二、合作交流,探究人物
任务一:课文主要描写了“我”遇险和“脱险”的情景。

请找出相应的段落读一读,揣摩“我”当时的心里变化。

1、爬悬崖过程中,“我”的心理状态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描写作者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的词句。

课文第二部分中,当“我”被弃于悬崖,文章用了“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咚咚直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等大量词句刻画“我”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

2、“我”在父亲的指导下爬下悬崖时,心理状态是怎样变化的?找出相关语句。

课文第三部分中,孩子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

随后
是(“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任务二、“我”之所以能够成功脱险,是因为父亲的帮助。

父亲没有直接爬上去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文中这样的做法,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如果是你遭遇这样的险境,你的父亲会怎样做?点拨:画出描写父亲的语句,大声朗读,畅所欲言对父亲的看法。

教师小结:文中的父亲循循善诱,教子有方。

他深知孩子的路要自己走,不合适的“扶”是害不是爱,孩子在一次次的历练中锻炼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

当然,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也许会导致“我”心理的崩溃、自暴自弃。

父亲正确的指导、鼓励,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

任务三、文中多次提到“杰利”,找出文中描写“杰利”的语句。

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点拨:“杰利”走后做了什么?心里会怎么想?)预设学生回答:
从整个故事来看,杰里是一个真诚、善良、懂事的好孩子。

因为当暮色苍茫,“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岩石上时,是杰里不放心“我”,把父亲叫来帮“我”脱险。

杰里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嘲笑“我”,而是帮助“我”,这说明杰里是一个好孩子。

但是杰里看到“我”害怕的样子,虽然很担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没有安慰“我”,这是杰里做得不好的地方。

三、总结
总结本课内容,并询问:关于本节课内容,哪位同学还有问题?四、课后练笔
布置作业
将自己假设为亨特的好友杰里,写杰里在走下悬崖,走出森林后所做的事,采用第一人称写法。

勇敢些,再勇敢些
我和内德他们走出了森林,可是,我人在向着回家的方向走,而心总想回到悬崖上的亨特身边。

我不停地回头,真希望看到亨特下了悬崖,向这里跑来。

可是,我的身后,只有我的影子。

“嗨,杰里,还在想亨特吗?跟他呆久了,你也会成为胆小鬼的!哈哈!”内德说着,其他人也笑了起来。

我会变成胆小鬼吗?还是回家吧,亨特他一定会回来的。

准备吃晚饭时,莫顿叔叔急冲冲的进来:“杰里,你知道亨特在哪儿吗?”“亨……亨特,他还没回去?……我不知道……莫……莫顿叔叔。

”我结结巴巴地答道。

“哦,是吗?”莫顿叔叔用怀疑的眼光看着我,我顿时慌了。

莫顿叔叔走后,我急匆匆地拿起手电筒,向森林里小悬崖的方向冲去。

森林里的夜色很美,可在我心里,现在的美景根本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亨特的安危。

“亨特,你在哪儿呢?”
“杰里!快救我!”
亨特的声音带着恐惧,带着哭腔,在颤抖着。

他哭过了,他饿极了,他累坏了,他瘦弱的身影蜷缩在石架上。

这,都怪我。

“亨特,呆着别动,我上去!”
这悬崖就像随意堆叠的一堵堵石墙,我爬起来并不吃力。

不多时,我就来到了亨特的身边。

“杰里!”亨特十分激动,声音古怪地结巴着,就像我们已有几十
年未见一样。

他的手死死地抓住我,身子死命地往里靠。

“亨特,别着急,抓住我的手,眼睛不要往崖底看,勇敢点,我走一步,你走一步,明白吗?”
“嗯。


“现在你把左脚踩在我踩的这块岩石上,再将右脚移到左脚边”,“很好,很好,再跟我将左脚踩在左下方的大岩石上,勇敢点,再勇敢点!”
一切很顺利,不久,我们就在悬崖下了。

亨特抱着我,将身子全挂在我身上。

这时,边上的树旁边出现了一道人影,是莫顿叔叔!他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微微地笑了,笑得格外灿烂,笑眼里闪着泪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