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好学的经典成语故事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精彩5篇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精彩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2c916a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6.png)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精彩5篇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篇一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篇二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早上要给地主干活。
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是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十分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即使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篇三韦编三绝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d63c054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58.png)
关于刻苦读书的成语故事1. 囊萤映雪:晋代有个叫车胤的人,他家里很穷,没钱买灯油,但他又想晚上读书,咋办呢?嘿,他就捉来很多萤火虫,装在白绢口袋里用来照明读书,那可真是厉害啊!就像你在黑暗中找到了一把火炬,指引着你前进。
比如,当你晚上想学习可又没电的时候,难道你就不可以学学车胤,想办法创造条件吗?2.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都点不起。
但他可机灵啦,居然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家透过来的光读书。
哇,这得有多大的决心和毅力呀!这不就是告诉你,只要你想学习,啥困难都挡不住你嘛!就好比你在困境中,也要努力找到那一丝希望的光呀。
3. 悬梁刺股:东汉的孙敬读书那叫一个拼命啊,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把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皮就被扯得生疼。
还有战国的苏秦,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保持清醒。
哎呀呀,这是多狠的对自己呀!你想想,要是你也能有这股子劲,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4. 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这俩小伙子,每天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多有斗志啊!这就好像你每天早上被闹钟叫醒后,不是赖床,而是马上起来为自己的目标努力,那该多棒呀!难道你不想像他们一样充满激情吗?5.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的吕蒙,以前不太爱读书,后来听了孙权的话开始勤奋读书,到哪都拿着书。
这不就是告诉你,不管你以前啥样,只要开始读书就不晚呀!你看,人家行军打仗都书不离手,你还有什么借口不读书呢?6. 牛角挂书:李密可有意思啦,他骑在牛背上,还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随地都在读书。
哇塞,这也太好学了吧!你是不是也应该像他一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呢?7.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那叫一个认真啊,把串连竹简的牛皮线都翻断了好多次。
哎呀呀,这对知识是有多渴望呀!就像你对自己喜欢的东西那样,孜孜不倦。
你难道不佩服孔子这种精神吗?8. 昼耕夜诵:崔光这个人白天种地,晚上读书,真真是两不误呀!这就好像你一边做着自己手头的事情,一边还不忘提升自己。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ec353a2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6.png)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1. 凿壁偷光。
匡衡小时候家里穷,晚上想读书却没灯油。
他看到邻居家透过来的光,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那点光看书。
这就好比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希望,就紧紧抓住不放。
比如说,咱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有光就偷懒,得像匡衡一样想尽办法学习。
2. 悬梁刺股。
孙敬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苏秦呢,读书犯困就拿锥子刺自己大腿。
哎呀,这得多狠呐!这就像咱们现在,有时候想玩手机不想学习,可人家为了学习对自己这么狠。
就像我有个同学,一犯困就想放弃学习,他要是有孙敬和苏秦的毅力,成绩肯定蹭蹭涨。
3. 囊萤映雪。
车胤夏天捉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读书,孙康冬天利用雪的反光看书。
你想啊,没有灯就找别的办法。
这就像我们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啊。
我有个朋友,总抱怨学习环境不好,看看人家车胤和孙康,他还好意思抱怨吗?4. 韦编三绝。
孔子读,把编联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多次。
这得多用心啊。
这就像我们看一本特别喜欢的小说,翻来覆去看好多遍,不过孔子是为了学习知识。
我曾经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读一遍就不想读了,和孔子比起来,真是惭愧。
5. 牛角挂书。
李密在骑牛去拜访朋友的路上,把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读。
这多会利用时间啊。
咱们好多人坐公交、地铁的时候就知道玩手机,要是像李密一样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读书,知识肯定增长不少。
6. 焚膏继晷。
韩愈学习特别勤奋,白天黑夜都在学习,点灯耗油继续白天的事。
这简直就是学习狂啊。
就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他从始至终都在拼命跑。
我认识一个人,总是说自己忙,没时间学习,看看韩愈,忙不是借口。
7. 目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读书,几年都不看园子一眼。
这专注力太惊人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手机稍微响一下就分心,人家董仲舒能做到不受外界干扰。
我在学习的时候,周围有点动静就想去看看,和他比差远了。
8. 程门立雪。
杨时和游酢去拜见程颐,程颐在睡觉,他们就在门外雪地里站着等。
这对知识多尊重,对老师多敬重啊。
勤学苦读成语故事
![勤学苦读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1c53e7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3.png)
勤学苦读成语故事勤学苦读成语故事多读书,读好书——书是⼈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们的精神粮⾷。
下⾯是⼩编整理的勤学苦读成语故事,欢迎来参考!《⽜⾓挂书》篇⼀隋朝时的李密⾮常专⼼向学,分秒不愿浪费,有⼀次他要去绥⼭,怕途中耽搁太多时间,出发之前他⽤蒲草编织鞍⼦放在⽜背上,把要阅读的书挂在⽜⾓上,⼀边骑⽜⼀边读书,⼗分专注。
连当时⼤⾂杨素经过,丝毫不觉。
勤学专注之功令⼈敬佩。
《随⽉读书》篇⼆南齐有⼀读书⼈叫江泌,他⽩天要⼯作,只有晚上有时间读书,但家贫买不起灯,只好利⽤有⽉光的夜晚读书。
他每当读到⽉光西斜时,就搬⼀张梯⼦搁在墙脚下,站在梯上读,⽉光逐渐下坠,他也⼀级⼀级升⾼,⼀直爬到屋顶。
有时读累了,⼀不⼩⼼从梯上掉下来,他连忙爬起来,连⾝上的泥⼟也不拂掉,⼜爬到梯上,继续读下去。
《韦编三绝》篇三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
语出《史记·孔⼦世家》:“(孔⼦)读《易》,韦编三绝。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研究得差不多)矣。
’”韦编,是⽤来串连⽵简的熟⽜⽪;三绝,是断了三次。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来源⽹络搜集整理,仅供个⼈学习查参考《下帷读书》篇四形容闭门谢客、专⼼读书学习的典故。
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促舒》:“董仲舒,⼴川⼈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
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挟策读书》篇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
语出《庄⼦·外篇·骈拇第⼋》:“臧与⾕⼆⼈相与牧⽺⽽俱亡其⽺。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奚事,则博塞以游。
”策,写书的⽵简。
博寒,古代的⼀种游戏。
后⼈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读书亡⽺”表⽰专⼼致志地勤奋读书。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fd76535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11.png)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十个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1.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
“头悬梁”讲的是汉朝的孙敬刻苦读书,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锥刺股”说的是战国时的苏秦读书疲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
意思是形容刻苦学习。
造句:你看看人家,那学习的劲头,简直就是悬梁刺股啊!2. 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比喻家贫而读书刻苦。
造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凿壁偷光,他不成功谁成功呢?3.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形容在艰难环境中仍坚持学习。
造句:现在的条件多好啊,想想古人囊萤映雪,咱还有啥理由不努力呢?4. 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他们为了报效国家,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造句:咱也得有点闻鸡起舞的精神,不能整天浑浑噩噩的呀!5.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比喻读书勤奋。
造句:你要是能有孔子韦编三绝的毅力,还怕学不好吗?6. 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作战勇猛,但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吕蒙从此手不释卷,学识渊博。
形容勤奋好学。
造句: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做到手不释卷?7. 昼耕夜诵:后汉的倪宽跟着孔安国学习五经,因为家里很穷,就白天种地,晚上读书。
比喻抓紧时间学习。
造句:看看人家倪宽昼耕夜诵,这才是学习该有的样子啊!8.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骑在牛背上,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看书。
比喻勤奋读书。
造句:哎呀,你这学习态度,怎么不跟李密学学牛角挂书呢!9. 圆木警枕: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磕在床板上,人就会惊醒。
形容自我警戒,勤奋好学。
造句:咱要是有司马光圆木警枕的觉悟,那成绩不得蹭蹭往上涨啊!10. 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到园圃里去看过一眼。
关于古人勤学的10个成语故事
![关于古人勤学的10个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97a24f3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4.png)
关于古人勤学的10个成语故事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奉行着勤学好问的传统,但凡一个人能够做到认真好学,不畏困难艰险,总有一天,他一定会出人头地,关于这句话,我自不必过多赘述,但是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经历过,我们才有资格掌握自己的人生。
今天给大家分享10个关于古人勤学的习语故事,包括:偷墙光、悬梁刺股、萤火虫映雪、闻鸡起舞、负薪挂角、苦干、踩雪、熬夜、画干儿子、边巍三绝。
一、悬梁刺股相传东汉时,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名叫孙敬。
他年轻时以勤奋好学著称,经常关着门一个人不停地看书。
每天从早到晚看书,经常废寝忘食。
不仅如此,他学习时间很长,即使很累也不想休息。
但是时间长了,疲劳让他打瞌睡。
为了不影响学习,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找到一根绳子,一端牢牢地系在横梁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他看书累了打瞌睡的时候,头低着的时候绳子会勒住他的头发,会弄疼他的头皮,马上清醒过来,然后继续学习。
所以,悬梁的故事由此而来。
咬人的故事和吊梁一样,都是为了不打瞌睡,用锥刺大腿。
苦涩地说,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年轻的时候,因为知识的匮乏,去很多地方做事,不被重视。
回国后,家里人也很冷淡,看不起他。
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所以,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
他经常学习到深夜,很累,经常午睡,想睡觉。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了一把锥子,在他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刺到了自己的大腿。
就这样,我突然觉得痛,自己清醒过来,然后坚持看书。
二、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讲的是在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也买不起书。
怎么办?只好借书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因为整天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一点书,所以经常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一本书。
简短点勤学成语故事
![简短点勤学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0e6bf59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46.png)
简短点勤学成语故事简短点勤学成语故事读书如蜜蜂采花,思考如蜜蜂酿蜜,只有既采又酿,才能得到香甜的“知识蜂蜜”。
你知道多少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简短点勤学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勤学成语故事1:凿壁偷光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勤学成语故事2:囊萤映雪“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勤学成语故事3:悬梁刺股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d39cb1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3.png)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有关勤学的成语故事
![有关勤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b48d33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5.png)
有关勤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9 条有关勤学的成语故事:1. 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读书,他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战国的苏秦读书到深夜,困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
你想想,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比如有些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一有点动静就分心,这怎么能行呢?看看人家孙敬和苏秦,那才叫真正的勤奋啊!2.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家里穷,点不起灯,他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的光读书。
哎呀呀,这是多么聪明和努力的做法呀!现在有些孩子有那么好的学习条件还不珍惜,要是他们知道匡衡的故事,会不会脸红呀!3. 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捉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用来照明读书,孙康利用雪的反光读书。
这真的太了不起了吧!你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如此努力,我们现在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4. 闻鸡起舞:东晋的祖逖和刘琨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为的就是报效国家。
哇塞,他们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现在要是大家都能有这股劲,那还有什么难题是解决不了的呢!5. 手不释卷:三国时期的吕蒙发奋读书,连手都舍不得放下书卷。
这是有多大的求知欲啊!有的人总是找借口说没时间读书,看看吕蒙,是不是该反思一下啦?6.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我的天,这也太强了吧!我们总是说忙忙忙,可人家李密能抓住一切时间学习,真的太让人佩服了!7. 韦编三绝:孔子为了读《易》多次翻断了编竹简的牛皮带子。
哇哦,连孔子这样的大圣人都这么勤奋,我们还好意思偷懒吗?8. 昼耕夜诵:崔光一边种地一边读书,白天干活晚上学习。
哎呀,这多辛苦呀,但人家就是不放弃学习!想想自己,是不是享受太多便利却还不够努力呢?9. 圆木警枕: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他就会醒来读书。
简直太惊人了吧!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我觉得啊,这些成语故事里的人都好厉害,他们的精神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行啊!。
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8827cd9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e.png)
1、负薪挂角负薪挂角讲的是两个故事。
“负薪”讲的是朱买臣每天上山砍柴时都背着书,边走边看;“挂角”讲的是李密在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在牛吃草时他就坐在草地上读书。
负薪挂角这个成语出自宋·王应璘的《三字经》,原文是“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勤奋读书。
负薪挂角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应该坚持学习,勤奋读书,不畏辛苦。
2、韦编三绝在孔子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他家境清贫,无法像富家子弟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他热爱学习,便通过自学来获得知识。
他自十五岁开始勤学苦读,由于没有人教,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就向所有懂点知识的人请教。
他曾请教过当官的人,也曾请教过寻常老百姓;曾向白发苍苍的老人请教过,也曾向头上梳着小辫儿的儿童请教过。
孔子一心向学,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在三十岁时便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学者了。
那时候,纸张还没有出现,竹子成了制作书籍的主要材料。
人们通常是把竹子削成一片片的竹签,轻轻把上面的青皮刮去,用火烘干后,才在上面写字,人们称之为“竹简”。
竹简拥有一定的长度与宽度,一根竹简只允许写一行字,最多写几十个,少则写八、九个。
一部书的完成需要许许多多的竹简,书的内容全部落到竹简上以后,还要用极为牢固的牛皮绳子将这些竹片按照一定顺序编联起来,这样就方便阅读了,这样的过程就称为“韦编”。
一部书的完成,常常需要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竹片。
如《易经》这样的书,自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联起来的,所以相当沉重。
孔子到了晚年时期才开始研读《易经》。
《易经》这部古书,是比较难读懂的,孔子下了很深的功夫,才把它完全读了一遍,还仅仅只是了解了它的内容。
接着,他读了第二遍,才掌握了《易经》的基本要点。
后来,他又读第三遍,这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较为透彻的理解。
从此以后,为了深入研读这部书,同时也为了方便给弟子们讲解清楚,他不知把《易经》翻阅了多少遍,这样下去,串联竹简的牛皮带子被磨断了好几次,只好换上新的再读。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0f859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d.png)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9 条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 悬梁刺股:汉代的孙敬啊,那可真是勤奋得让人佩服啊!他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战国的苏秦也不示弱,他为了深夜读书有精神,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咱想想看,要是咱坐在那,困了就睡了,哪会想到用这么狠的招啊!就像你学习的时候,是不是也得有点这种狠劲,才能学好啊!2. 凿壁偷光:匡衡家里穷得连灯都点不起呀,但他想读书的心那是挡都挡不住啊!他竟然把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邻家的光亮读书。
哎呀呀,这得是多大的渴望呀!你说你要是也处在那样的环境,能有他这股劲吗?3. 囊萤映雪:晋代的车胤可太有办法啦!夏天抓萤火虫放在白绢口袋里用来照明读书,哇,这多神奇啊!还有孙康呢,大冬天的借着雪的反光读书。
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诶!你要是学习也这么会想办法,成绩能不好吗?4. 闻鸡起舞:东晋的祖逖和刘琨那真是有志向啊!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你想想,如果你每天早上也能跟他们似的早早起来学习,那不得进步飞快呀!5.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啊,骑在牛背上还不忘读书,把书挂在牛角上。
这也太牛了吧!要是你出去玩还能顺带学习,那多棒啊!6.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竟然多次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都翻断了。
我的天呐,这得读多少遍啊!难道你读课本就不能多读几遍吗?7. 昼耕夜诵:西汉的倪宽啊,白天种地,晚上读书,多不容易啊!这生活多艰苦还坚持学习呢,你现在条件这么好,还不好好学习,不惭愧吗?8. 手不释卷:三国的吕蒙啊,本来没什么学问,后来听了别人的劝告,就手不释卷地读书。
这变化多大呀!难道你不能也多拿拿书,好好学一学吗?9. 圆木警枕:司马光啊,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滚开了,人也就醒了,立马起来读书。
哇,这招可真绝!你说你要是有他。
古人刻苦学习的十五个经典成语及故事
![古人刻苦学习的十五个经典成语及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7f70e1528ea81c759f57831.png)
古人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负薪挂角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一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一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铺沙识字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给别人洗衣服、做针线活来维持一家生活。
到了入学年龄,欧阳修家贫不能入塾,只得跟母亲学习。
他把细沙倒在院子里当纸,把芦苇杆当笔。
欧阳修跟母亲日日学字,接受训蒙教育,过了一段时间,欧阳修就可以阅读一些书籍了。
铁砚磨穿磨穿了铁铸的砚台。
比喻刻苦学习,坚持不懈。
《新五代史·桑维翰传》记载:桑维翰最初考进士时,因为主考官厌恶他的姓,桑与丧谐音,于是就没有录取他。
桑维翰并不知情,他回去后发誓要学富五车,并铸造了一个铁砚,天天抄书不止。
有一天铁砚竟然被磨穿了。
最后,皇天不负苦心人,桑维翰考中了进士。
艰苦卓绝卓绝,超乎寻常,达到极点。
坚韧刻苦的精神超乎寻常。
《宋史·邵雍传》中记载:邵雍读书的时候,非常刻苦。
冬天读书时不生火取暖,夏天读书时不扇扇纳凉,即使汗流浃背也如醉如痴地继续读书,晚上也常常读书到深夜。
这样一连过了几年,他终于功成名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博闻强识之人。
圆木警枕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
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
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
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资治通鉴》。
焚膏继晷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在自述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
……焚膏油(膏油,指点灯的油)以继晷(晷:读guǐ,日影,比喻时光),恒兀兀(恒兀兀:勤学不止的样子)以穷年。
勤奋刻苦的成语故事
![勤奋刻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d8ae0a1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4.png)
勤奋刻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一些有关勤奋刻苦的成语故事:1. 映雪囊萤:晋朝时,有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
由于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
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
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后来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2. 凿壁偷光:东晋时,有一个名叫匡衡的人,他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但是由于家里穷,没有蜡烛,所以每天晚上都无法读书。
匡衡不甘心,于是决定在墙上凿一个小洞,让邻居家的光亮透进来。
从此以后,他每天晚上都能借助邻居的光亮来读书。
后来用“凿壁偷光”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人。
3. 悬梁刺股:东汉时,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于是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挂在屋梁上,这样打瞌睡时头一低绳子就会扯痛头皮,他就会马上醒来继续读书。
这就是“悬梁”的故事。
另外还有一个名叫苏秦的人也是用类似的办法自我激励的。
他经常用锥子刺大腿,痛感会提醒他继续读书。
这就是“刺股”的故事。
后来用“悬梁刺股”来形容学习十分刻苦的人。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形容人们刻苦学习、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的成语故事。
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挑战,最终取得了成功和成就。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和拼搏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未来。
读书勤奋的成语故事(精选6篇)
![读书勤奋的成语故事(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10712a3c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8.png)
读书勤奋的成语故事(精选6篇).牛角挂书篇一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
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
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
”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
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
”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二磨穿铁砚五代时期,读书人桑维翰一心想考取进士,第一次因主考官迷信,桑与丧同音而没录取,第二次他写《日出扶桑赋》大赞扶桑,结果还是没录取。
朋友劝他通过其他途径做官,他定制一块铁砚,说只有磨穿它后才会想别的办法去做官。
.映月读书篇三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他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西坠。
他爬上梯子接着读,经常因困倦从梯子上摔下,爬起来后接着读书关于读书的成语故事篇四书香门第相传在镇榜山镇的陈家庄,有一户姓陈的员外,屋宅雅致美观,布置得非常气派。
其门额上悬挂着一个木雕匾额,横匾上书写四个大字“书香门第”。
为什么自称书香门第呢?因其全家大小,男女老少甚至是婢女奴才皆会出口成文,句句成章。
那一年,陈员外做寿辰之日,很多亲朋好友送礼物来庆贺。
女儿和女婿也应时而来,当夜就大排宴席,嘉宾满座。
女婿代岳父向众来宾敬酒,因酒量不好喝得酩酊,大醉糊里糊涂地醉倒在内妹(即小姨子)的绣帐里。
夜深席散,各自回房睡觉了。
内妹步入房中,看绣帐里倒着一个男人,详细察看,原来是姐夫。
内妹知道姐夫酒醉不敢把他惊醒。
忽然看见床下丢落一块绣帐里的枕头,内妹将绣枕捡起来想放于姐夫头下。
姐夫迷糊中以为自己妻子要上床,伸手揪住罗裙,内妹见姐夫故意行非礼,大惊失色,拨开其手跑出房外,心中怨恨无以发泄,随即执一笔在其房外壁上题一首五言诗句,诗句是这样写的:好意拾绣枕,歹意揪罗裙。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23fb597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5.png)
一、曹操的悔学之情曹操小时候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他不喜欢读书,而是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耍。
但是,曹操的父亲曹嵩却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人,他几次嘱咐曹操要好好学习,曹操却总是不予理会。
直到有一天,曹操看到了父亲茶余饭后读书的情景,他忽然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没有知识的野人,愧疚之心油然而生。
从那之后,曹操努力勤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代武将和政治家。
二、孔子挑夫的故事孔子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困,为了能够读书,他曾当过挑夫以谋生。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没有放弃对学问的追求,继续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代伟大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三、苏轼的放荡不羁苏轼年轻的时候是一个放荡不羁的人,他不喜欢读书,喜欢游玩饮酒,经常和朋友们一起玩乐。
但是,后来苏轼深受忏悔,他开始勤奋地学习,苦读经典,最终成为一代文学巨匠。
四、陆游的投笔从戎陆游年轻时是一个文弱书生,他痴迷于文学创作,对武艺毫无兴趣。
然而,当祖国危急之时,陆游毅然决定投笔从戎,放弃了文学创作,选择了踏入战场。
在战场上,陆游不仅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他更是在军中努力学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五、王羲之的笔耕不辍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从小就非常喜欢书法,并且一直努力不懈地练习。
即便是在特殊的困难和逆境中,他也不放弃对书法的追求,坚持不懈地练习,最终成就非凡。
六、苏缨的勤学苦练苏缨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在年轻时也曾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人,但是在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之后,苏缨开始努力学习,苦练文学技艺。
在长期的努力下,苏缨成为一代文学泰斗。
七、张衡的研究科学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他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就热爱学习。
在继承父业之后,张衡开始研究科学知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创造了浑天仪等伟大的科学成就。
八、钟子期的孜孜不倦钟子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他在年轻时就非常勤奋地学习,孜孜不倦地钻研各种学问。
在后来的岁月里,钟子期始终保持着对学问的追求,最终成为一代学者。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a47bd1e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64.png)
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勤奋好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在追求事业和生活中不断取得成功。
以下是一些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1. 闻鸡起舞 (Wén jī qù xiào):比喻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晋朝的祖逖。
祖逖是当时的名士,他非常注重学习时间,常常半夜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锻炼身体,然后开始勤奋学习。
他的勤奋好学得到了后人的赞誉,被誉为“闻鸡起舞”。
2. 凿壁借光 (Zào bì jiàn guāng):比喻勤奋好学,不怕困难。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汉朝的匡衡。
匡衡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非常勤奋好学,为了借光读书,他用绳子把窗户上的墙壁打通,让光线透过来。
他的勤奋好学得到了后人的赞誉,被誉为“凿壁借光”。
3. 牛角挂书 (Jiān niú guà shū):比喻学习勤奋,不怕辛苦。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南北朝时期的李密。
李密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但他非常勤奋好学,常常在牛角上挂着一本书,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他的勤奋好学得到了后人的赞誉,被誉为“牛角挂书”。
4. 程门立雪 (Chéng mèng lì xuě):比喻尊敬老师,勤奋好学。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宋朝的杨时。
杨时是一个著名的学者,有一次他在程颢的门前站着等了很久,直到程颢醒来,杨时才向他请教问题。
当时天气非常寒冷,杨时在雪中站立了很久,因此得到了“程门立雪”的赞誉。
以上是一些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及人物。
这些人物通过勤奋好学,成为了当时的名士或著名学者,他们的勤奋好学也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
十个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
![十个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d7f0fb6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7.png)
十个勤学苦读的成语故事一、悬梁刺股1. “悬梁”的故事东汉时候有个叫孙敬的人啊,这小子可太爱学习了。
他每天从早到晚都在读书,就盼着自己能有大出息。
可是呢,人嘛,总会犯困。
他也不例外,一读久了就眼皮子直打架。
这可咋整呢?孙敬就想了个超级绝的办法。
他找了根绳子,一头系在房梁上,另一头就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只要他一打盹儿,头一低,那绳子就猛地一拽他的头发,疼得他“哎哟”一声就清醒了。
就靠着这股子狠劲,他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呢。
2. “刺股”的故事还有个叫苏秦的,也是个学习狂。
他年轻的时候学问不咋地,出去闯荡到处碰壁。
回到家呢,家人都看不起他。
苏秦可不甘心啊,他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
他晚上看书的时候,老是犯困。
于是他就拿起一把锥子,只要困了,就拿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那血都流出来了,疼得他一下子就精神了。
最后啊,苏秦通过自己的努力,学问大增,还做了大官呢。
二、凿壁偷光西汉有个匡衡,家里穷得叮当响,晚上连点灯的油都没有。
但是他又特别想读书。
有一天晚上,他发现邻居家的烛光透过墙壁的缝隙透过来了一点光亮。
这可把匡衡乐坏了。
他就拿了把小刀,悄悄地把墙壁缝挖大了一点,然后借着那点偷来的光,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
就这么着,匡衡通过不断地学习,后来成了很有名的学者。
不过这事儿啊,咱可不能学他凿墙,现在那可是破坏公物呢,他当时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三、囊萤映雪1. “囊萤”的故事晋代有个叫车胤的小伙子。
他家也穷,晚上看书没灯。
不过他发现夏天的时候,那些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可亮堂了。
他就想啊,能不能用萤火虫来照明读书呢?于是他就找了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进去,然后把口袋扎起来,就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亮看书。
那些萤火虫在口袋里一闪一闪的,就像一个个小灯笼,车胤就靠着它们读了不少书呢。
2. “映雪”的故事还有个孙康,也是晋代的。
冬天的时候,晚上雪后的月光照在雪上,那雪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反光。
孙康发现这个之后,高兴得不行。
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e01041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7.png)
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古代读书人是很勤奋努力的,他们惜时如惜金一般,你知道多少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囊萤映雪囊萤是指晋代的车胤由于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很多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指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来看书。
车胤就很爱学习,但由于家庭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学习。
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到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猛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来一个白绢口袋,然后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是很明亮,但勉强可以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些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的勤学苦练,终于有所作为。
同是晋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每天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这样让时间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2.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勤奋好学的经典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
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
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
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
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
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
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
牛角挂书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
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
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汉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
此事被传为佳话。
随月读书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
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
”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着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
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后来,大家就用“随月读书”来形容一个人用功读书,不怕辛苦的精神!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
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
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
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勤奋好学的经典成语故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