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特性及主要含铜矿物
铜矿矿石的特性和分类
![铜矿矿石的特性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f2fb6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3d.png)
2 铜矿矿石的分类
按矿物成分分类
硫化矿:主要成分为铜、铁、锌等硫化 物
硅酸盐矿: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矿物,如 石英、长石等
氧化矿:主要成分为铜、铁、锌等氧化 物
碳酸盐矿: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矿物,如 方解石、白云石等
混合矿:同时含有硫化矿和氧化矿
卤化物矿:主要成分为卤化物矿物,如 萤石、石膏等
按矿石结构分类
硅酸盐型:主要成分为铜、铁、锌等硅 酸盐
混合型:硫化物和氧化物混合存在
卤化物型:主要成分为铜、铁、锌等卤 化物
矿石结构
矿石的组成:铜、铁、 锌等金属元素
矿石的形态:块状、粒 状、片状等
矿石的硬度:不同矿石 的硬度不同,密度不同,如铜矿的 密度为5.8-6.3g/cm3
结核状矿石:形状不规则, 大小不一
块状矿石:结构完整,大 小不一
浸染状矿石:结构松散, 大小不一
网状矿石:结构紧密,大 小不一
按矿石自然类型分类
硫化矿石:主要 成分为铜硫化物, 如黄铜矿、斑铜 矿等
氧化矿石:主要 成分为铜氧化物, 如赤铜矿、孔雀 石等
混合矿石:同时 含有硫化物和氧 化物的矿石
原生矿石:未受 风化、蚀变的矿 石,如铜蓝、铜 绿等
化学成分
铜矿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铜、铁、锌等金属元素 铜矿矿石中还含有少量的金、银等贵金属元素 铜矿矿石的化学成分会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冶炼性能 铜矿矿石的化学成分可以通过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矿床类型
硫化物型:主要成分为铜、铁、锌等硫 化物
碳酸盐型:主要成分为铜、铁、锌等碳 酸盐
氧化物型:主要成分为铜、铁、锌等氧 化物
次生矿石:经过 风化、蚀变的矿 石,如孔雀石、 蓝铜矿等
复合矿石:由多 种矿石组成的矿 石,如铜铅锌矿 石、铜镍矿石等
铜矿资源地质特征
![铜矿资源地质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4ba4a891d0d233d4b14e694c.png)
铜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铜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有以下特征:(一)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中国铜矿成矿时代虽然从太古宙至第三纪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其次是中新元古代和新生代。
从探明的大中型矿床的储量在时代占有情况来看,据王之田(1988)统计的各时代铜矿储量比例:太古宙0.6%,古元古代7.8%,中-新元古代16.5%,早古生代3.5%,晚古生代6.2%,中生代49.8%,新生代15.3%。
从各期的地壳运动来看,自寒武纪以来,历经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的地壳运动,每期虽然都有相应的铜矿成矿作用,并形成矿床,但以燕山期生成的矿床最多。
据郭文魁主编的1∶400万中国内生金属成矿图说明书(1987)统计了115个铜矿的床(点)在各成矿期的比例,其中燕山期占46%。
可见铜矿床的形成在整个地史成矿期中,燕山期成矿作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成矿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从成矿环境来看,中国地处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接。
地层发育较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也较强烈。
这种复杂多样的地质环境,形成了多种铜矿类型,主要分布在赣东北、长江中下游、祁连山及邻区、中条山、西昌-滇中、三江地区以及黑龙江嫩江和内蒙古东部地区等。
在这些成矿区带已探明的铜储量占全国铜总储量的80%以上。
(三)主要铜矿类型的成矿环境从板块构造成矿环境来看,据王之田等人研究认为,斑岩型铜矿产于会聚板块边界,包括大陆边缘(含活动陆内古板边)和岛弧环境挤压弧系里,都与发生大幅度相对运动正负构造单元之间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有关;夕卡岩型铜矿与斑岩型铜矿成矿环境基本类似,但成矿围岩有所不同;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矿在离散板块边缘和会聚板块边缘以及岛弧环境等均有产出,主要为大陆边缘斜坡已跨上洋壳部位的优地槽,或经洋壳俯冲送到海沟地带的原来生成在洋中脊的蛇绿岩套环境;海相沉积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产于大陆壳海西-印支期海相断裂拗陷带环境,并受中生代岩浆岩的活化改造富集;海相沉积(变质)岩型铜矿,产于稳定大陆边缘裂谷或类似张裂构造的早期阶段,属冒地槽环境;镁铁-超镁铁质岩型铜镍矿,产于大陆边缘和增生褶皱带边缘深大断裂环境。
常见含铜矿物
![常见含铜矿物](https://img.taocdn.com/s3/m/25f1b1cb31126edb6e1a10f7.png)
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硬度2。
5~3,比重8。
5~9,延性和导热性强,导电性高。
由于这些性质以及能与锌、铅、镍、铝和钛组合成合金的性能,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机械、车辆、船舶工业和民用器具等方面。
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含铜矿物约有280多种,其中16种具有工业意义。
第一大类——自然铜1、自然铜——化学式Cu,理论含铜量100%,但常含银和金等。
等轴晶系;晶体呈立方体,但少见;一般呈树枝状、片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铜红色,表面易氧化成褐黑色;条痕呈光亮的铜红色;金属光泽;硬度2。
5~3;具强延展性;断口呈锯齿状;为电和热的良导体;密度8.5~8。
9g/cm3(如图片1)。
自然铜常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内,一般是铜的硫化物转变为氧化物时的中间产物;热液成因的原生自然铜常呈浸染状见于一些热液矿床中;含铜砂岩中亦常有自然铜产出,大量积聚时可作铜矿石利用。
第二大类——铜的硫化物1.黄铜矿--化学式CuFeS2,理论含铜34。
56%。
四方晶系;晶体呈四方双锥或四方四面体,但很少见;经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黄铜色,表面常因氧化而呈暗黄或斑状锖色,条痕绿黑色;硬度3~4;密度4.1~4。
3g/cm3.主要产于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矽卡岩铜矿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当与含碳酸根的溶液作用时便形成孔雀石、蓝铜矿。
它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2、斑铜矿-—化学式Cu5FeS4,理论含铜63。
33%.等轴晶系;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新鲜断口呈铜红色,表面因氧化而呈蓝紫斑状的锖色,因而得名,条痕灰黑色;硬度3;密度4.9~5。
0g/cm3。
斑铜矿在许多铜矿床广泛分布。
内生成因的斑铜矿常含有显微片状黄铜矿的包裹体,为固溶体离溶的产物;次生斑铜矿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
是炼铜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
3.辉铜矿——化学式Cu2S,理论含铜79.86%。
铜及铜合金
![铜及铜合金](https://img.taocdn.com/s3/m/76b6ee53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4.png)
(2)氧化矿,如赤铜矿(Cu2O)、孔雀石[CuCO3Cu(OH)2]、蓝铜矿[2CuCO3Cu(OH)2]、硅孔雀石(CuSiO32H2O)等。 (3)自然铜。铜矿石中铜的含量1%左右(0.5%~3%)便有开采价值,因为采用浮选法可以把矿石中一部分脉石等杂质除去,而得到含铜量较高(8%~35%)的精矿砂。
加工黄铜和铸造黄铜
4.4 铜合金的应用
铜管
单相黄铜塑性好:H80、H70、H 68 。适于制造冷变形零件,如弹壳、冷凝器管等。两相黄铜热塑性好, 强度高:H59、H62。适于制造受力件,如垫圈、弹簧、导管、散热器等。
4.4 铜合金的应用
HPb63-3、 HAl60-1-1、 HSn62-1、 HFe59-1-1i4等。主要用于船舶及化工零件,如冷凝管、齿轮、螺旋桨、轴承、衬套及阀体等。
☆ Al黄铜 :HAl 77-2 HAl60-1-1
耐蚀性好,强度和硬度高——船舶零件,机械及电机零件。
☆ Si 黄铜 HSi80-3
耐蚀性好,机械性能好,切削性好,耐磨性好
——船舶零件,机械及化工零件
其它还有锰黄铜,铁黄铜,镍黄铜。主要用于船舶零件
消除加工黄铜的加工硬化现象。
铜及铜合金
1 概述2 纯铜3 铜合金4 铜合金的应用
do
something
4.1 概述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铜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 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铜矿物与其他矿物聚合成铜矿石,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而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 铜矿石分为三类:
铜的化学性质及分析方法综述
![铜的化学性质及分析方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26d53b3c8d376eeaeaa31a3.png)
铜的化学性质及分析方法综述一、铜的基本性质:
二、铜的冶炼
表3:黄铜矿的冰铜熔炼法(举例)
表4:铜火法冶炼过程中几种形式铜的含量
三、铜的测定方法
四、碘量法
4.1碘量法的分类
4.2 碘量法测铜的一般分析流程:
一般分析流程:试样分解→分离富集→铜的测定。
表7:碘量法测铜的一般分析流程
基本原理:在弱酸性溶液中,Cu2+能被KI还原成CuI沉淀,同时析出与之计量相当的I2,然后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I2
主要反应:2Cu2++4I-=2CuI+I2; I2+2S2O32-=S4O62-+2I-
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正值越大,其氧化能力越强,是氧化剂;电极电势负值越大,
其还原能力越强,是还原剂。
问:电势比E I2/I-高的氧化性物质,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用I还原,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放出的碘,但是从电极电位判断,似乎应当是I2氧化Cu+,而事实上却是Cu2+氧化I-,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生成了溶解度很小的CuI沉淀,使溶液中Cu+的浓度变的很小,因而铜电对的电位显著提高,从而使上述反应得以进行。
4.4碘量法测铜的主要干扰
五、常用碘量法测铜方法的比较
六、例讲(以铜精矿中铜量测定为例)
七、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要求
八、碘量法连续测定方法的运用
表14:常见几种碘量法连续测定方法。
自然界铜单质
![自然界铜单质](https://img.taocdn.com/s3/m/28ac3e62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8.png)
自然界中的铜单质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历史标志之一。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少,且通常以化合态存在,主要被用于冶炼金属铜。
在自然界中,铜以硫化物或碳酸盐的形式分布于许多矿石中,如辉铜矿、赤铜矿和孔雀石等。
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氧化和腐蚀,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了一些含铜矿物。
其中,辉铜矿是一种常见的含铜硫化矿物,具有较高的铜含量和良好的导电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孔雀石是一种绿色的含铜碳酸盐矿物,具有独特的美丽外观和环保性能,因此也被广泛用于装饰和工艺品制作中。
此外,自然界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含铜矿物,如黄铜矿、斑铜矿等,这些矿物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
在自然界中,铜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地层分布、气候条件等。
一些地区由于地质条件适宜,形成了丰富的铜矿资源,如我国的铜陵、德兴等地区。
而另一些地区由于地质环境较为恶劣,铜矿资源相对较少。
此外,铜矿的开采和冶炼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成本投入,因此对于铜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因素。
在自然界中,铜单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铜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交通、通讯、机械制造等领域。
同时,铜也被广泛用于艺术品制作和装饰领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此外,铜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如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等,这些性质也使得铜在某些特殊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自然界中的铜单质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铜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铜矿资源的利用方式和价值也将不断得到拓展和提升。
铜的有关知识点总结
![铜的有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7f9c9bb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3.png)
铜的有关知识点总结一、铜的基本性质1. 导电性铜是一种优良的导电材料,其电导率为56×10^6S/m,是铝的1.5倍,金的1.2倍。
因此,在电工领域,铜被广泛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等导电设备。
2. 导热性铜具有很高的导热性,热传导系数为401W/(m·K),是钢铁的3倍。
因此,铜被广泛用于制造散热器、换热器等高效的散热设备。
3. 耐腐蚀性铜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够抵抗大多数化学介质的侵蚀。
由于这一特性,铜被广泛用于化工领域,制造化工设备、管道等。
4. 可塑性铜是一种具有很高可塑性的金属,可以轻而易举地加工成各种形状。
这一特性使得铜被广泛用于金属加工、制造各种零件、器具等。
二、铜的用途1. 电工领域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制造电线、电缆、输电设备等。
铜线材、铜排等产品在电力系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 建筑领域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美观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建筑装饰、屋顶、立柱等。
铜材料还被用于制造水管、散热器等。
3. 化工领域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导热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化工设备、反应器、换热器等。
此外,铜也被用于制造化工阀门、管道等。
4. 机械制造领域由于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可塑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制造机械零件、轴承、齿轮等。
铜合金具有高强度和高硬度,因此也被广泛用于制造高强度零件。
5. 其他领域铜还被用于制造货币、工艺品、乐器等。
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铜还被用于制造电子元器件、导热器件等。
三、铜的生产工艺1. 铜矿的开采铜矿是从地下或地表开采得到的含铜矿石,其主要含铜矿物有硫化铜矿、氧化铜矿、辉石矿等。
铜矿的开采通常包括采矿、选矿、破碎、磨矿等过程。
2. 冶炼工艺铜的冶炼工艺主要包括熔炼、精炼和铸造等过程。
首先,将铜矿石熔炼得到粗铜,然后通过精炼得到高纯度的铜,最后进行铸造得到铜锭或铜制品。
3. 铜材的加工铜材的加工工艺包括锻造、轧制、挤压、拉拔等过程。
通过这些加工过程,可以将铜加工成各种形状的材料,用于不同的领域。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1f6c13f590c69ec3d4bb75c7.png)
铜矿地质勘查规范铜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一九八一年五月绪言铜是建设现代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重要有色金属原料,需要量很大。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加速铜矿资源的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铜矿地质勘探是矿山建设的先行工作,必须按照国民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地质条件的可能,合理地选择勘探矿区和部署地质勘探工作。
根据铜矿床常有多种组份伴(共)生的特点,在勘探工作中要切实执行综合勘探和综合评价的方针,为充分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创造条件;积极推广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尽量缩短勘探周期;加强地质工作的管理,认真取全取准各项资料,加强综合研究,不断提高对地质规律的认识,按时提交地质勘探报告,以适应矿山建设设计的需要。
我国于一九六三年颁发的《矿产储量分类暂行规范第三辑铜》,对铜矿地质勘探工作起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本规范是由地质部和冶金工业部共同组成的铜矿规范编写组,根据我国生产实践的经验和原国家地质总局一九七七年颁发试行的《金属矿床地质勘探规范总则》的基本原则,广泛征求地质、矿山设计和生产部门的意见,以及收集我国主要铜矿区采、探对比资料,在原铜矿规范的基础上修编而成,作为审查验收铜矿详细地质勘探报告的技术要求。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的地质、地理等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既要坚持规范的原则要求,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地运用。
同时,希望在试行中注意总结经验,对本规范提出修改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研究和修订。
第一章铜矿的工业要求为了适应铜矿矿山建设的需要,合理地安排铜矿地质勘探工作,必须了解工业对铜矿资源的要求。
并根据这些要求去研究所要勘探的铜矿床,在当前采、选、冶等技术经济条件下,能否被充分与合理利用,以及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为此,在本章中除介绍铜的特性及其主要含铜矿物外,还提出了工业加工技术对铜矿石的质量要求和确定铜矿床工业指标的一般原则。
铜矿石
![铜矿石](https://img.taocdn.com/s3/m/bec880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f.png)
氧化矿
赤铜矿
蓝铜矿
孔雀石
蓝铜矿蓝铜矿的化学式为Cu(OH)2(CO3)2,成分相当稳定。属单斜晶系。晶体常呈短柱状、柱状或厚板状, 集合体为致密块状、晶簇状、放射状、土状或皮壳状、薄膜状等。深蓝色,土状块体呈浅蓝色;浅蓝色条痕;晶 体呈玻璃光泽,土状块体呈土状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完全或中等;贝壳状断口;硬度3.5~4,比重3.7~3.9, 性脆 。
硫化矿
斑铜矿
黄铜矿
辉铜矿
黄铜矿黄铜矿的成分 CuFeS2,含Cu34.56%。最常见的为四方晶系变体。晶体呈四方双锥或四方四面体,但 很少见;经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黄铜色,表面常因氧化而呈金黄或红紫等锖色;条痕绿黑色。硬度3~4; 比重4.1~4.3。主要产于铜镍硫化物矿床、斑岩铜矿、接触交代铜矿床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 层状铜矿中。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当与含碳酸的溶液作用时便形成孔雀石、蓝 铜矿;与原生的硫化铜矿物作用,可形成次生斑铜矿、辉铜矿和铜蓝,形成铜的次生富集。黄铜矿是炼铜的主要 矿物原料之一 。
铜矿石
矿物种类
01 产品介绍
03 硫化矿
目录
02 自然铜 04 氧化矿
铜矿石是铜元素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少数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矿物形态。自然界中的含铜矿石有200多种,常 见的铜矿可分为自然铜、硫化矿和氧化矿三种类型。铜矿石的脉石主要是石英,其次为方解石、长石、云母、绿 泥石、重晶石等。
产品介绍
铜在地壳中主要以化合物形态存在,自然界中的含铜矿物有200多种,常见的铜矿物可分为自然铜、硫化矿 和氧化矿三种类型。自然铜在自然界中很少,主要是硫化矿和氧化矿。硫化矿分布最广,是主要的炼铜原料。铜 的硫化矿中分布依次为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
铜矿物分选
![铜矿物分选](https://img.taocdn.com/s3/m/68afba8da76e58fafab003ef.png)
图74等可浮流程
铜锌矿分选
在复杂硫化矿的浮选中,铜锌分离是比较困难的,分离 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铜锌矿物往往致密共生。 有些矿床(如高温型矿床),黄铜矿常常呈细粒(有时在 5μm以下)浸染状存在于闪锌矿中,难以单体解离,像 这样由于矿床成因方面引起的难以分离的问题,目前尚 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二是,如果闪锌矿的表面被铜离子 活化,则其可浮性与铜矿物相似,造成分离困难。
元素名称 S
As
Co
TFe
SFe
Nao
含量(%) 0.79 0.002
元素名称 KaO SiO2 含量(%) 1.33 31.92
元素名称 Zn
Ni
含量(%) 0.02 0.012
0.008 CaO 3.52 Mh 0.64
28.99 MgO 1.36 TiO2 1.20
28.86 Al2O2 3.26
铜矿物分选
山东理工大学 孙永峰
1 铜矿物与矿床
1.1铜矿物
天然产出的含铜化合物即铜矿物总计有200 余种,经常遇到的有工业价值的矿物大约有 15种左右。由于铜具有强烈的亲硫性,从岩 浆源到次生富集带的各种富集阶段,铜的硫 化物占首要地位。世界上有工业价值的铜矿 石中,在产量方面有80%的铜矿物是属于硫 化物,而其中大半是辉铜矿,其余为黄铜矿、 斑铜矿、黝铜矿和铜蓝。自然铜产量占10%。 还有约5%为氧化物,如孔雀石、蓝铜矿、硅 孔雀石、水胆矾、氯铜矿及其它。
(1)致密块状含铜黄铁矿,矿石中脉石矿物很少。 对这种矿石经常采用优先浮选硫化铜矿物,由于 矿石中脉石含量少,浮铜以后的尾矿即硫精矿。
(2)浸染状含铜黄铁矿。它的特点是硫化铜矿物 和硫化铁矿物含量较低,以浸染状分布于脉石中, 脉石含量较高。对这种矿石常采用混合浮选流程, 先把硫化铜、硫化铁矿物混合浮出,抛弃尾矿, 对混合精矿再磨后分离。
铜基本知识介绍
![铜基本知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a862cce240c844768eaee05.png)
铜基本知识介绍1、自然属性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古老金属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人类就开始使用铜。
金属铜,元素符号Cu,原子量63.54,比重8.92,熔点1083oC。
纯铜呈浅玫瑰色或淡红色,表面形成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铜色。
铜具有许多可贵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其热导率和电导率都很高,化学稳定性强,抗张强度大,易熔接,具抗蚀性、可塑性、延展性。
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
能与锌、锡、铅、锰、钴、镍、铝、铁等金属形成合金。
铜冶炼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至今铜的冶炼仍以火法冶炼为主,其产量约占世界铜总产量的85%。
1)火法冶炼一般是先将含铜百分之几或千分之几的原矿石,通过选矿提高到20-30%,作为铜精矿,在密闭鼓风炉、反射炉、电炉或闪速炉进行造锍熔炼,产出的熔锍(冰铜)接着送入转炉进行吹炼成粗铜,再在另一种反射炉内经过氧化精炼脱杂,或铸成阳极板进行电解,获得品位高达99.9%的电解铜。
该流程简短、适应性强,铜的回收率可达95%,但因矿石中的硫在造锍和吹炼两阶段作为二氧化硫废气排出,不易回收,易造成污染。
近年来出现如白银法、诺兰达法等熔池熔炼以及日本的三菱法等、火法冶炼逐渐向连续化、自动化发展。
2)现代湿法冶炼有硫酸化焙烧-浸出-电积,浸出-萃取-电积,细菌浸出等法,适于低品位复杂矿、氧化铜矿、含铜废矿石的堆浸、槽浸选用或就地浸出。
2、铜及铜产品分类①、按自然界中存在形态分类自然铜------铜含量在99%以上,但储量极少;氧化铜矿-----为数也不多硫化铜矿-----含铜量极低,一般在2--3%左右,世界上80%以上的铜是从硫化铜矿精炼出来的。
②、按生产过程分类铜精矿----冶炼之前选出的含铜量较高的矿石。
粗铜------铜精矿冶炼后的产品,含铜量在95-98%。
纯铜------火炼或电解之后含量达99%以上的铜。
火炼可得99-99.9%的纯铜,电解可以使铜的纯度达到99.95-99.99%。
铜精矿的概念和特点
![铜精矿的概念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06fb96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ee.png)
铜精矿的概念和特点铜精矿是一种含铜量较高的矿石,通常由多种矿物组成。
它是铜的主要原料之一,用于生产铜金属和其他铜制品。
本文将介绍铜精矿的概念和特点,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一矿石。
一、概念铜精矿,又称黄铜矿,是一种含有较高铜含量的矿石。
它主要由黄铜矿石、硫化铜矿石和其他杂质矿物组成。
铜精矿具有较高的分离度,是铜矿石中铜含量较高的部分。
二、特点1. 高铜含量:铜精矿的主要特点是铜含量较高。
一般而言,铜精矿中的铜含量在20%至30%之间。
由于其高铜含量,铜精矿成为铜冶炼的重要原料。
2. 多样性:铜精矿由多种矿物组成,其中主要包括黄铜矿石、硫化铜矿石和其他硫化物矿石。
不同地区的铜精矿成分有所不同,因此其矿物组成和特点也有所差异。
3. 可加工性:铜精矿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
在铜冶炼的过程中,铜精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加工和提炼,使得其中的铜含量进一步提高。
常见的加工方式包括选矿、浮选和冶炼等。
4. 资源丰富:全球范围内,铜精矿的储量丰富。
一些主要的铜精矿产地包括智利、秘鲁、澳大利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铜矿资源,为全球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5. 价值广泛:铜精矿不仅是生产铜金属的主要原料,也用于制造各种铜合金和铜材料。
铜合金具有高强度、导电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电子工业、建筑等领域。
6. 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铜精矿的需求不断增加。
铜精矿市场前景广阔,投资者在该领域寻求机遇,以满足全球对铜及其制品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综上所述,铜精矿作为含铜量较高的矿石,在铜冶炼和制造各类铜制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具有高铜含量、多样性、可加工性和丰富的资源等特点,市场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应用铜精矿,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推动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铜矿石 分类
![铜矿石 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d3bbbeee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7.png)
铜矿石分类铜矿石是一种重要的矿石资源,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建筑领域。
本文将对铜矿石进行分类和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性和用途。
一、黄铜矿黄铜矿是最常见的铜矿石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黄铜矿石矿物。
黄铜矿的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质地较软,常见于火山岩和沉积岩中。
黄铜矿石中含有较高的铜含量,通常可直接提取铜金属。
二、赤铜矿赤铜矿是另一种常见的铜矿石,其主要成分是赤铜矿物。
赤铜矿的颜色呈红色或棕红色,质地较硬,常见于火山岩和变质岩中。
赤铜矿石中的铜含量较高,但提取铜金属需要经过冶炼和提纯过程。
三、辉铜矿辉铜矿是一种含铜量较高的铜矿石,其主要成分是辉铜矿物。
辉铜矿的颜色呈灰黑色或黑色,质地较硬,常见于火山岩和变质岩中。
辉铜矿石中的铜含量较高,但提取铜金属需要经过冶炼和提纯过程。
四、硫化铜矿硫化铜矿是一种含硫较高的铜矿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铜矿物。
硫化铜矿的颜色呈灰黑色或黑色,质地较硬,常见于火山岩和沉积岩中。
硫化铜矿石中的铜含量较高,但提取铜金属需要经过冶炼和提纯过程。
五、氧化铜矿氧化铜矿是一种含氧较高的铜矿石,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铜矿物。
氧化铜矿的颜色呈绿色或蓝绿色,质地较软,常见于火山岩和沉积岩中。
氧化铜矿石中的铜含量较高,但提取铜金属需要经过冶炼和提纯过程。
六、碳酸铜矿碳酸铜矿是一种含碳酸盐较高的铜矿石,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铜矿物。
碳酸铜矿的颜色呈蓝色或绿蓝色,质地较软,常见于火山岩和沉积岩中。
碳酸铜矿石中的铜含量较高,但提取铜金属需要经过冶炼和提纯过程。
总结起来,铜矿石主要分为黄铜矿、赤铜矿、辉铜矿、硫化铜矿、氧化铜矿和碳酸铜矿等几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铜矿石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但提取铜金属都需要经过冶炼和提纯的过程。
铜矿石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在工业生产和建筑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连接器PIN针制作为何选用铜材?
![连接器PIN针制作为何选用铜材?](https://img.taocdn.com/s3/m/8a35778f71fe910ef12df86e.png)
铜的基本知识介绍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式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
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
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
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物存在。
铜矿物与其他矿物聚合成铜矿石,开采出来的铜矿石,经过选矿而成为含铜品位较高的铜精矿.一、性能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和延展性等物理化学特性。
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仅次于银,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制成很薄的铜箔。
纯铜的新鲜断面是玫瑰红色的,但表面形成氧化铜膜后,外观呈紫红色,故常称紫铜.铜除了纯铜外,铜可以与锡、锌、镍等金属化合成具有不同特点的合金,即青铜、黄铜和白铜。
在纯铜(99.99%)中加入锌,则称黄铜,如含铜量80%,含锌量20%的普通黄铜管用于发电厂的冷凝器和汽车散热器上;加入镍称为白铜,剩下的都称为青铜,除了锌和镍以外,加入其它金属元素的所有铜合金均称做青铜,加入什么元素就称为什么元素,最主要的青铜是锡磷青铜和铍青铜。
如锡青铜在我国应用的历史非常悠久,用于铸造钟、鼎、乐器和祭器等。
锡青铜也可用作轴承、轴套和耐磨零件等。
与纯铜的导电性有所不同,借助于合金化,可大大改善铜的强度和耐锈蚀性。
这些合金有的耐磨,铸造性能好,有的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二、用途由于铜具有上述优良性能,所以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
包括电气行业、机械制造、交通、建筑等方面。
目前,铜在电气和电子行业这一领域中主要用于制造电线、通讯电缆和其他成品如电动机、发电机转子及电子仪器、仪表等,这部分用量约占工业总需求量的一半左右。
铜及铜合金在计算机芯片、集成电路、晶体管、印刷电路版等器材器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例如,晶体管引线用高导电、高导热的铬锆铜合金。
最近,国际知名计算机公司IBM 已采用铜代替硅芯片中的铝,这标志着人类最古老的金属在半导体技术应用方面的最新突破.80年代中期,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的精铜消费中,电气工业所占比重最大,中国也不例外。
铜的性质及用途
![铜的性质及用途](https://img.taocdn.com/s3/m/b3c497e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6a.png)
铜的性质及用途【1】铜是紫红色金属,密度8.96克/厘米3,熔点1083.4℃。
其导热性和导电性在所有金属中仅次于银。
铜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氧化,但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中,表面易生成一层有毒的碱式碳酸铜(铜绿),这层薄膜能保护铜不再被腐蚀。
铜在盐酸和稀硫酸中不易溶解,但能溶于有氧化作用的硝酸和含有氧化剂的盐酸中。
铜还能溶于氨水。
铜易加工可制成管、棒、线、带以及箔等型材。
铜的性质及资源铜易与许多元素组成合金,如青铜(铜锡合金)、黄铜(铜锌合金)、白铜(铜镍合金)等等。
地壳中铜的含量仅占0.01%,但常形成富集的矿床,便于工作于开采和利用。
铜的矿物常见有黄铜矿、斑铜矿和孔雀石。
前二者属于硫化铜矿,后者属于氧化铜矿。
铜的用途铜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之一。
铜及其合金的应用范围很广在有色金属中,铜的产量和耗用量仅次于铝,居第二位。
在电器、输电和电子工业中用量最大,据统计,世界上生产的铜,近一半消耗在电器工业中。
军事上用铜制造各种子弹、炮弹、舰艇冷凝管和热交换器以及各咱仪表的弹性元件等。
还可用来制作轴承、轴瓦、油管、阀门、泵体,以及高压蒸汽设备、医疗器械、光学仪器、装饰材料及金属艺术品和各种日用器具等。
铜的发展铜与人类铜是人类最早认识和使用的金属铜的使用历史这可以追溯到10,000年以前。
在伊拉克的北部曾经出土一件8700年前的文物——铜耳杯。
中国在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访问演出就有了青铜器。
已出土的商殷时代感铜钱、铜镜、铜鼎、铜钟等文物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发达程度和中华先辈的高度智慧。
考古学家发掘出古埃及金字塔内的一段5000多年前的供水管道系统,铜制的水管直至今天仍可以使用。
与此相映,有趣的是:北京协和医院本世纪20年代安装的铜水暧件历经70余年沧桑现在依然性能良好。
现代工业,铜除了电线电缆生产主要采用新炼制的精铜外,其它广泛应用的铜及其合金,包括黄铜(铜锌合金),青铜(铜锡合金)等共有400余种,约四分之三(72%)是由回收的废旧铜再生制成的。
c81100铜成分
![c81100铜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607c148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3.png)
c81100铜成分铜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Cu,原子序数为29。
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本文将重点讨论c81100铜的成分和其相关知识。
1. 铜的基本特性铜是一种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
它的熔点较高,约为1083℃,且密度较大。
铜的表面呈现红色,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抵抗大部分非氧化性酸。
铜还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特性,因此在医疗和食品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 c81100铜的成分c81100铜是一种高强度铜合金,主要成分为铜(Cu)和锡(Sn)。
一般情况下,其化学成分为铜(93-95%)和锡(5-7%)。
c81100铜合金还可添加少量的其他元素如镍(Ni)和硅(Si),以增强其特性和改善其性能。
3. c81100铜的应用由于其高强度和耐腐蚀性能,c81100铜广泛应用于工程领域和制造业。
以下是c81100铜的几个主要应用领域:3.1 电子和电气工程c81100铜是一种优质导电材料,可用于制造电缆、电线和电工器具等。
由于其良好的导热性,还常被用于制造散热器和散热片,以保持电子设备的稳定运行。
3.2 海洋和海事工程由于其抗腐蚀特性,c81100铜在海水环境中有广泛应用。
它被用于制造船舶、海洋平台以及海洋工程所需的管道、阀门和连接件等部件。
3.3 汽车制造c81100铜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韧性,因此常用于汽车零部件的制造,如发动机部件、制动系统和传动系统的配件。
这些部件对于高温和高压环境要求较高,而c81100铜正适应这一需求。
3.4 建筑和建材行业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c81100铜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它被用于制作管道、镀锌线和金属结构等。
除了上述应用领域外,c81100铜还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军事工业、化工领域和生活用品制造等领域。
总结:c81100铜是一种高强度铜合金,其主要成分为铜和锡,化学成分通常为铜93-95%和锡5-7%。
铜矿物特征及鉴定方法
![铜矿物特征及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f2ed15f7fd5360cba1adbbb.png)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铜矿物特征及鉴定方法1、自然铜:等轴晶系。
晶体成立方体但少见,一般呈树枝状片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表面氧化呈褐黑色,条痕呈光亮的铜红色,金属光泽,硬度2.5~3 具强延展性。
比重8.5~8.9,自然铜常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
2、黄铜矿:CuFeS2 含Cu34.56%。
黄铜色,表面因氧化而呈金黄或红紫等錆色。
条痕绿黑饿。
硬度3~4,比重4.1~4.3。
3、辉铜矿:Cu2S,含Cu79.8%,斜方晶系,晶体少见,通常呈铅灰色、烟灰色。
金属光泽,硬度2~3,以小刀刻划留下光亮的沟痕。
比重5.5~5.8.略具延展性。
次生辉铜矿往往形成于铜矿床的氧化富集带。
条痕暗灰色。
4、斑铜矿:Cu5FeS4,含Cu63.3%。
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表面因氧化而呈蓝紫斑状的錆色。
因而得名。
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硬度3,比重4.5~5,次生斑铜矿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
5、铜蓝:Cu66.5%,六方晶系。
通常呈细薄片状。
被膜状或烟灰状集合体。
定蓝色。
条痕灰色至黑色。
金属光泽。
硬度1.5~2,比重4.59~4.67.薄片稍具弹性。
铜蓝是含铜硫化物次生富集带中最为常见的矿物。
6、黝铜矿:含Cu12Sb4S13。
含Cu45.77%,与砷黝铜矿构成类质同象系列。
等轴晶系。
晶体呈四面体,但通常呈粒状。
或致密块状集合体。
新鲜断口呈黝黑色。
条痕与颜色相同。
金属或半金属光泽。
硬度3~4.比重4.4~5.1.鉴于各种成因的含铜热液矿床中。
7、硅孔雀石:Cu4H4[Si4O10](OH)8·H2O 单斜晶体,常呈皮壳状、钟乳状或土状集合体、浅蓝绿色、条痕浅绿色。
玻璃光泽或暗淡。
硬度2~4,断口参差状。
比重2.0~2.3,与孔雀石相似,但遇盐酸不起反应,是原生含铜硫化物氧化后形成的次生矿物。
它的出现可作为寻找原生铜矿床的标志。
铜冶金
![铜冶金](https://img.taocdn.com/s3/m/6857e5e09e31433239689338.png)
• 造锍熔炼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即造渣和造锍过程,其 主要反应如下: 2FeS(l)+3O2 (g)=2FeO(l)+2SO2 (g) (1) 2FeO(l)+SiO2 (s)=2FeO· SiO2 (l) (2) xFeS(l)+yCu2S(l)=yCu2S· xFeS(l) (3) • (1): FeS的氧化反应。达到炉料部分脱硫除铁的目的; • (2):造渣反应。主要是脱除炉料中的部分铁,并使炉 料中的SiO2,Al2O3 ,CaO等成分和杂质通过造渣除去; • (3):造锍反应。则是使炉料中的硫化亚铜与未氧化的 硫化亚铁相互熔解,产出含铜较高的液态铜锍(又称冰 铜)。
第三章 铜冶金
铜的主要化合物及其性质 CuS 呈黑绿色或棕色,自然界中以铜蓝矿物形态存在,中性或还原性 气氛中加热分解: 4CuS = 2Cu2S + S2 Cu2S 呈蓝黑色,自然界中呈辉铜矿矿物存在,加热到200~300 ℃可 氧化成CuO和CuSO4,加热到330 ℃以上时就氧化成Cu2O。 Cu2S + O2 = 2Cu + SO2 Cu2S与FeS及其他金属硫化物共熔形成锍。 Cu2S不溶于水,几乎不溶于弱酸,能溶于硝酸。Cu2S与浓盐酸 作 用 时 , 逐 渐 溶 解 时 放 出 H2S。Cu2S 能 很 好 地 溶 于 FeCl3、 Fe2(SO4)3、CuCl2和HCN(需氧)。
造锍熔炼过程中杂质的行为
炼铜原料中除了铜、铁和硫外,还含有铅、锌、镍、 钴、硒、碲、砷、锑、金、银和铂族金属等。其中贵金
属最终几乎都富集在金属铜相中,从电解精炼阳极泥中
加以回收。其他元素在熔炼过程中不同程度地被氧化进 入气相,或者以氧化物形态进入渣相。其中Zn大部分氧
化进入渣相,Ni、Pb、Co大都以硫化物形态进入冰铜相,
铜矿的基本概述
![铜矿的基本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bfedbdfd0a79563c1e7287.png)
铜矿指可以利用的含铜的自然矿物集合体的 总称, 总称,铜矿石一般是铜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与 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其他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与硫酸反应生成蓝 绿色的硫酸铜。铜的工业矿物有:自然铜﹑ 绿色的硫酸铜。铜的工业矿物有:自然铜﹑ 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蓝铜矿﹑ 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蓝铜矿﹑孔雀石 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280多种,主要的 多种, 等。已发现的含铜矿物有 多种 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 只有16种 中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 只有 种。中国开采的主要是黄铜矿(铜与 铁的化合物),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硫、铁的化合物),其次是辉铜矿和斑铜矿。
铜矿发展史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铜了。最初利用自然铜,并将它锤打成小锤、小钉等。稍后,又用退火和加 工硬化工艺制做各种器物。 中国是世界使用铜较早的国家之一。从出土实物来看,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用铜。甘肃的武威、 永靖和河北的唐山等地的古文化遗址,都发现红铜器物。夏代(公元前21~公元前16世纪)已进入青铜时 代,并延续到商、周朝。特别是在找矿、采矿、冶炼方面,中国古代有着卓越的成就,杰出的创造。如 目前开采的铜、铅、锌等矿山,不少都是古代开采过的,并在找矿、采矿过程中逐渐认识了某些矿物赋 存分布规律。在《管子·地数》篇中记载:“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 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在认矿、找矿和采矿方面表现出卓越 智慧和创造能力。在铜矿采掘和冶炼技术上更是惊人。据考古证实,湖北大冶铜录山铜矿,发现的古代 采矿、炼铜遗址,经同位素14C测定,坑采始于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延续到西汉共1000多年。坑 采以前曾经有相当长时间露采,现发现露天采场7处,地下采区18处,竖井252条,井巷总长达8000余 m。战国、西汉时采用框架支护法开采。还有出土的各类工具上千件以及木炭、冶炼辅助原料、照明器 m 具、生活用品、兵器等。炼铜残炉已发掘了10余座,时代为春秋或更早一些,炉膛面积约0.2m2,炉高 约1.5m,具有现代鼓风炉的式样。 湿法炼铜起源于我国,古称胆铜法。早在西汉《淮南万毕术》中就有铁置换铜的记载。唐末、五代时此 法已用于生产,到北宋时湿法炼铜的产量相当可观。据记载,“大观(1107~1110年)中岁收铜乃660余 万斤,胆铜100余万斤”,即胆铜已占总铜量的15%以上。北宋哲宗时张潜写的《浸铜要略》一书是湿 法炼铜的最早著作。 总之,中国古代在找铜、采铜、炼铜等方面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近百年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已有一些地质学家对铜矿资源做过调查和矿床地质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铜矿业有了很快的发展。首先,对铜矿资源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地质勘查工 作。20世纪50年代初期,为了尽快恢复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厂矿生产,对东北等地区的铜矿山迅速地查 明了资源状况,为恢复矿山生产创造了必备的条件,提供了必要的地质资料。接着,对河北寿王坟、山 西中条山、甘肃白银厂、安徽铜官山、湖北大冶、云南东川、易门、辽宁红透山等一批大中型矿区进行 了详细勘探。六七十年代又在长江中下游、赣东北、赣西北、滇中、粤西等广大地区进一步地进行铜矿 勘探,为发展我国铜矿业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成果,作为矿山建厂设计的依据。截至1985年已建成大中 型矿山100多个,铜冶炼厂16个,电解厂64个,形成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简称采选冶加,下同) 较完整的铜工业体系(简称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的特性及主要含铜矿物
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硬度2.5~3,比重8.5~9,延性和导热性强,导电性高。
由于这些性质以及能与锌、铅、镍、铝和钛组合成合金的性能,铜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器、机械、车辆、船舶工业和民用器具等方面。
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含铜矿物约有280多种,其中16种具有工业意义。
兹列举如下:
1.自然铜Cu 含铜量约100%
2.铜的硫化矿物
黄铜矿CuFeS
2
含铜量34.6%
斑铜矿Cu
5FeS
4
含铜量63.3%
辉铜矿Cu
2
S 含铜量79.9%铜蓝CuS 含铜量66.5%
方黄铜矿 CuFe
2S
3
含铜量23.4%
黝铜矿3Cu
2S﹒Sb
2
S
3
含铜量46.7%
砷黝铜矿 3Cu
2S﹒As
2
S
3
含铜量52.7%
硫砷铜矿 Cu
3AsS
4
含铜量48.4%
3.铜的氧化矿物(包括硫酸盐、碳酸盐和硅酸盐等)
赤铜矿Cu
2
O 含铜量88.8%黑铜矿CuO 含铜量79.9%
孔雀石CuCO
3﹒Cu(OH)
2
含铜量57.5%
蓝铜矿2CuCO
3﹒Cu(OH)
2
含铜量55.3%
硅孔雀石 CuSiO
3﹒2H
2
O 含铜量36.2%
水胆矾CuSO
4﹒3Cu(OH)
2
含铜量56.2%
氯铜矿CuCl
2﹒3Cu(OH)
2
含铜量59.5%
目前我国生产的铜,主要取自黄铜矿,其次是辉铜矿、斑铜矿、孔雀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