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_万佳
碎屑岩储层评价
一、概念
一种矿物替代另一种矿物的现象,它可发生于
成岩阶段的各个时期乃至表生期。 交代矿物可以交代颗粒的边缘、使其呈锯齿状、 鸡冠状,也交代全部颗粒但仍然保持原颗粒的 假像,或原结构面目全非。
二、交代过程(非常缓慢的溶蚀与沉淀/胶结的过程)
是从颗粒表面的一层溶液膜中进行的,交代溶液不断地在被交代颗粒 表面沉淀,而被交代颗粒的成分不断通过溶液膜被代出。
第四章 交代作用
(二)方解石交代长石
方解石对长石的交代主要表现为对钾长石的交代,很少见对 斜长石交代。 交代常沿长石的解理进行。
碳酸盐矿物交代长石
铁白云石 铁方解石
第四章 交代作用
(三)方解石交代粘土矿物
在一些粘土杂基含量较高的砂岩中,常常可见到
方解石交代杂基的现象,在镜下出现“ 灰泥 ”杂基 胶结的假象。
3、幻影构造:岩石受到强烈交代时,原始颗粒只留下模糊
的轮廓—幻影。
石英被方解石交代 形成的幻影构造
4、交叉切割:矿物颗粒被自形晶体或镶嵌结构晶 体切割或溶蚀。 5、残留矿物包体。
交叉切割现象
方解石交代斜长石, 残留的矿物包体
五、交代作用对储层性质的影响
根据交代作用发生前后矿物体积的变化不
同可以将交代作用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第四章 交代作用
影响交代作用的因素很多,如T、P、Ph、Eh、浓度、成分等, 直至最后。一旦体系平衡条件改变,交代过程将会减慢或停滞, 或向相反的方向交代。所以有时在一个标本上可以同时见到石英 交代方解石和方解石交代石英的现象。 交代作用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它要求孔隙水的化学条件
只要体系内的物理化学条件适合于交代,则这一过程将不断进行,
储层评价
经分析 ,油气指示参数 OID 和反映物性的胶结指数 m 是影响储集层产能的关键参数。 通过对岩石的四性关系研究 ,结合测试产能与储层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 ,可以发 现 ,油气指数 OID (其值相当于单位厚度的初产油量)与深侧向电阻率( Rt ) 、 孔隙 度(Φ)和泥质含量(V sh )关系最密切。通过非线性拟合回归 ,得出油气指数 OID 与深 侧向、 孔隙度、 泥质含量的关系为
致密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 研究
.
背景介绍
碎屑岩储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类储层,其油气储量约占总 储量的90%以上,碎屑岩储层的基本属性和碎屑岩评价技术与 方法,包括储层岩石学研究、储层沉积相分析、储层成岩作用 研究、储层空间和物性评价、含油性评价、综合评价几个方面。 在我国碎屑岩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0%以上。因此,对碎屑 岩储层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
百色盆地东部拗陷中央凹陷带那读组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 ,储集层 的特点是岩性致密 ,孔隙结构复杂 ,非均质性较强 ,横向可对比性较差 ,用传 统解释方法对其储层进行正确评价比较困难。综合岩心分析、 储层电性特 征对该区储层进行系统研究 ,初步形成了一套用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评价致密 碎屑岩储层评价技术 ,包括流体性质判别、 孔隙结构评价、 储层非均质性 评价、 储层分类、 产量预测等方法 ,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效果评价 ,证实该技 术的应用可有效地促进中央凹陷带的勘探开发。
.
储 层 岩 石 学 研究
百色盆地东部拗陷中央凹陷带是百色盆地的沉 积中心,也是盆地的生油中心。该区油气资源丰富 , 第三系那读组为主要含油层系。几十年的油气勘探 开发表明 ,该区储集物性条件差、 岩性致密、 非均质 性极强,储层横向可对比性较差 ,流体性质判别比较 困难 ,运用传统的测井解释技术难以对流体识别、 孔 隙结构、 储层非均质性、 产量预测以及储层参数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价。为此针 对该区致密碎屑岩储层的特点 ,结合区内其他实际资料 ,综合岩心的分析和电性特 征对该地区的致密碎屑岩储层进行了系统研 究 ,总结出一套利用常规测井综合评价致密碎屑岩 储层的方法。
碎屑岩储层评价2
程式,既便于人们记忆使用,又便于计算机计算处理。
第三节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的建立
1.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的概念
所谓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就是根据测井方法的探测特性和储集层
的组成,按其物理性质(如声波时差、密度、中子测井孔隙度或电阻率
等)的差异,把实际岩石简化为对应的性质均匀的几个部分,研究每一 部分对测量结果的贡献,并把测量结果看成是各部分贡献的总和。这
建立解释模型。目前这类方法已用于油田储量计算、测井定量解释、
沉积相研究等方面。下面重点介绍这类方法的一般步骤,并对各个
环节涉及到的技术问题加以叙述。
1、收集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
进行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统计分析,所需要资料主要有:
(1)收集的岩心分析资料主要有:物性分析资料、岩电实验资料、粒
度分析资料、压汞资料、粘土分析资料、薄片分析资料和扫描电镜资料等。 在收集时要考虑它们在纵向上分布的代表性和横向上分布代表性。特别是 应有一定数量油基泥浆取心或密闭取心井,并以关键井资料为主。 (2)还应注意收集反映油、气、水纵、横向变化规律地质资料,如油 田构造形态,各井在构造上相对位置,地层在纵、横向上的分布规律等。 另外,还要注意收集本井岩屑录井及邻井的地质及试油、试采等资料。 (3)在收集测井资料时,测井项目应当齐全,并注意了解测井仪器类
双矿物岩石体积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2泥质双矿物地层??????????????????????shccnshshnfnmacnmacnshshfmacmacbvvvvvvvvv????????21221122111??????????????????????????????21221122111ccshnfnmacnmacnshshnfmacmacshshbvvvvvvvvv本章内容碎屑岩储集层评价第一节碎屑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及评价要点第二节油层水气水层的快速直观解释方法第三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的建立第一节碎屑岩储层的地质特点及评价要点第二节油层水气水层的快速直观解释方法第三节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的建立第四节统计方法建立储集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第五节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常用参数的选择第六节第五节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常用参数的选择第六节por分析程序的基本原理第四节统计方法建立储集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在测井体积模型和archie公式的基础上建立测井响应方程求解地质参数的方法有两个局限性
岩心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方法
岩⼼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法岩⼼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法岩⼼分析是认识油⽓层地质特征的必要⼿段,油⽓层的敏感性评价、损害机理的研究、油⽓层损害的综合诊断、保护油⽓层技术⽅案的设计都必须建⽴在岩⼼分析的基础之上。
所以,岩⼼分析是保护油⽓层技术系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油⽓层技术这⼀系统⼯程的起始点。
第⼀节岩⼼分析概述⼀、岩⼼分析的⽬的意义1.岩⼼分析的⽬的(1)全⾯认识油⽓层的岩⽯物理性质及岩⽯中敏感性矿物的类型、产状、含量及分布特点;(2)确定油⽓层潜在损害类型、程度及原因;(3)为各项作业中保护油⽓层⼯程⽅案设计提供依据和建议。
2.岩⼼分析的意义保护油⽓层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油⽓层地质研究是保护油⽓技术的基础⼯作,⽽岩⼼分析在油⽓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作⽤。
油⽓层地质研究的⽬的是,准确地认识油⽓层的初始状态及钻开油⽓层后油⽓层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即油⽓层潜在损害类型及程度。
其内容包括六个⽅⾯:(1)矿物性质,特别是敏感性矿物的类型、产状和含量;(2)渗流多孔介质的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裂隙发育程度、孔隙及喉道的⼤⼩、形态、分布和连通性;(3)岩⽯表⾯性质,如⽐表⾯、润湿性等;(4)地层流体性质,包括油、⽓、⽔组成,⾼压物性、析蜡点、凝固点、原油酸值等;(5)油⽓层所处环境,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6)矿物、渗流介质、地层流体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及可能的损害趋势和后果。
其中,矿物性质及渗流多孔介质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岩⼼分析获得,从⽽体现了岩⼼分析在油⽓地质研究中的核⼼作⽤。
图2-1说明了六项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应指明潜在油⽓层损害因素、预测敏感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施⼯建议。
还应指出,室内敏感性评价和⼯作液筛选使⽤的岩⼼数量有限,不可能全部考虑油⽓层物性及敏感性矿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情况,岩⼼分析则能够确定某⼀块实验岩样在整个油⽓层中的代表性,进⽽可通过为数不多的实验结果,建⽴油⽓层敏感性的整体轮廓,指导保护油⽓层⼯作液的研制和优选。
储层评价技术(一)
常用的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
十进制
颗粒直径(mm)
>1000 1000~100 100~10
10—1
巨砾 粗砾 中砾 细砾
1—0.5 0.5~0.25 0.25~0.1
粗砂 中砂 细砂
0.1—0.05 0.05~0.01
粗粉砂 细粉砂
三、油气储层地质学的近代进展
80年代以来:
1、 储、产层一体化组合研究 四性资料—测试—试井—生产动态—生产测井综合研究 重点: 产层参数、产层特征、产能判断
2 、储盖层综合研究 强化盖层研究,确定盖层封闭能力,计算盖层封闭油气 柱高度。 ——准确确定储层有效性
3 、构造、储层综合研究 1)构造和断裂的演化与储层形成机制——孔隙发育 2)不同构造类型的储层与油气富集关系——有利构造 圈闭
薄片鉴定
2、填隙组分 杂基(粘土和灰泥)和胶结物。 胶结物指成岩期在颗粒缝隙中形成的化学沉淀物。 主要为: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铁矿) 硅质—石英、玉髓和蛋白石 其它铁质矿物(赤铁矿、褐铁矿和黄铁矿) 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少见))
三 、结构
1 、粒度 一般采用十进制粒度分级,编制粒度概率图和求粒 度参数多采用2的几何级数制。 砾和砂的分界也可定在2mm、粉砂和粘土的分界也 可定在0.0039或0.005mm
建立岩、电关系综合剖面。 主要测井曲线: 自然电位、微电极、感应、自然伽马、密度、声波、 地层倾角等 五 、分类进行分析化验 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粒度分析、重矿 物分析、阴极发光薄片、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 X-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图 像分析、压汞分析、油层物性分析。
碎屑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
碎屑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研究碎屑岩是一种由碎屑颗粒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常见于多种地质环境中。
碎屑岩储层以其丰富的孔隙和渗透性,成为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层。
为了更好地探索碎屑岩储层潜力,科学家们通过对其微观孔隙特征的研究,揭示了碎屑岩储层的复杂性。
碎屑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对于确定岩石物理性质和流体运移特征至关重要。
首先,孔隙类型是判断碎屑岩储层储层类型、成岩环境和岩石演化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
根据孔隙特征的不同,可以将碎屑岩分为溶解孔和非溶解孔两大类。
溶解孔形成于溶解作用的作用下,由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或者淋滤作用形成的。
非溶解孔主要包括压实物和岩相调整物两种类型。
这些微观孔隙特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碎屑岩储层的类型及其成岩环境。
其次,微观孔隙特征对于评价碎屑岩储层的储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纳米级的孔隙和喉道是碎屑岩流体储集和运移的关键通道。
研究发现,碎屑岩中呈现出多尺度孔隙分布的情况,其中包括毫米级、微米级和纳米级孔隙。
孔隙的连通性及喉道的连通性是评价岩石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这些微观孔隙特征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同步辐射X射线CT(SR-CT)等技术进行表征。
因此,了解和研究碎屑岩储层的微观孔隙特征,对于评价储集过程中的水、油等流体的运移特征至关重要。
此外,碎屑岩储层微观孔隙特征的研究对于开发有效的改造技术和提高采收率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隙结构及孔隙特征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流体在储层中的吸附、渗流和扩散特性的差异。
因此,研究和探寻碎屑岩储层中孔隙结构和微观孔隙特征的分布规律,对于开展合理的增油和增气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由于碎屑岩储层形成时间长、压实度高等因素的影响,微观孔隙特征往往表现出各种复杂性。
在储层开发中,由于孔隙随时间的演化和成岩压力的重分配,储层性质会随之变化。
因此,需重点研究碎屑岩储层中孔隙的演化过程,并结合岩石力学和化学等多学科的技术手段,深入探讨碎屑岩储层中微观孔隙特征的形成机理。
碎屑岩储层渗透率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
碎屑岩储层渗透率特征与评价方法研究引言:碎屑岩是一种具有较高含油或含气潜力的沉积岩,其储层渗透率是评价储层有效性的关键指标之一。
本文将探讨碎屑岩储层的渗透率特征及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
一、碎屑岩储层的渗透率特征碎屑岩储层中的颗粒间隙和裂缝是渗流通道,对碎屑岩储层的渗透率起决定性作用。
其特征主要包括孔隙类型、孔隙度、孔隙连通性和储层厚度等。
1. 孔隙类型碎屑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多样,包括粒间孔隙、角砾石孔隙、溶洞和微裂缝等。
其中,粒间孔隙是常见的孔隙类型,可以通过形态分析和电镜观察进行鉴定。
2. 孔隙度孔隙度是指储层中孔隙的占据空间的比例,是评价储层孔隙性质的重要参数。
碎屑岩储层的孔隙度一般较低,通常在5%至20%之间。
3. 孔隙连通性碎屑岩储层的孔隙连通性是指储层中孔隙之间的连接性,影响着储层中流体的运移能力。
连通性好的储层,渗透率相对较高。
4. 储层厚度储层厚度是指储层纵向上的储集能力,对碎屑岩储层的渗透率有一定影响。
一般来说,储层厚度越大,渗透率越高。
二、常用的碎屑岩储层渗透率评价方法针对碎屑岩储层的复杂特征,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评价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 计算方法通过实验室制备岩心样品,进行测渗实验,得到渗透率数据。
然后,计算该储层的有效渗透率,可采用Archie方程、Timur方程或自然对数法进行计算。
2. 数学统计方法数学统计方法通过对现场地质数据和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获得渗透率分布的模型。
常用的方法有高斯模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和随机模拟模型等。
3. 揭示物理机制方法此类方法通过揭示储层形成过程中的物理机制,分析渗流通道的建立过程从而估算渗透率。
例如,通过岩相、岩石成分、沉积环境等因素来预测渗透率,如计算颗粒间孔隙的孔隙度与连通性。
4. 尺度效应方法尺度效应是指储层属性在不同尺度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分析不同尺度下的渗透率变化,可以建立尺度效应模型,预测和评价储层的渗透率。
总结:碎屑岩储层渗透率特征的研究与评价对于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特低渗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以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104-114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4 in Hans. /journal/ag/10.12677/ag.2014.42013Research on Evaluation Methods forExtremely-Low-PermeabilityClastic Rock Reservoir—Taking the Chang 6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in Ansai District as an ExampleXuan Ji, Lingling Xu, Fuhua Gong, Mengsha Yin, Ziheng LiuSchool of Geosciences, Yangtze University, WuhanEmail: 510084768@Received: Mar. 24th, 2014; revised: Apr. 9th, 2014; accepted: Apr. 22nd,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ological evolution in china determine that low-permeability oil and gas resource is abundant, widespread and has various types. In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with energy shortage situation, intensifying th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accelerating the increase in oil reserve and production to promote sustained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have the realistic and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Changqing Ansai oil field, the first large-scale development of low-permeability oil field, is a low-permeability oil field. In this paper, we take the Chang 6 reservoi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Ansai district as an example to study low-permeability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rules by depositional system. We can understand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through refined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analysis. The diagenetic evolution sequence and diagenetic facies dis-tribution in the reservoir can be confirmed by the method of diagenesis analysis. Finally, through reservoir evaluation, we can recognize the reservoir por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stablish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and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ptim-ize advantageous area and complete the reservoir prediction.KeywordsLow-Permeability, Ansai Oilfield, Chang 6 Reservoir Set, Reservoir Evaluation特低渗碎屑岩储层评价方法研究——以安塞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纪璇,徐岭灵,龚福华,尹梦莎,刘子恒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Email: 510084768@收稿日期:2014年3月24日;修回日期:2014年4月9日;录用日期:2014年4月22日摘要中国的地质演化特点决定了中国的低渗透油气资源丰富,分布广、类型多、资源量大。
辽西地区碎屑岩储层评价研究--以韩1井为例
1591 岩石学特征 龙山组储层岩性为含海绿石石英砂岩。
该套砂岩以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少量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
颗粒粒度0.0625~1.0mm,分选中等~好,磨圆次圆~圆,风化蚀变深,颗粒型支撑,线接触为主,部分点接触,胶结类型孔隙型。
孔隙原生孔为主,部分为次生孔,少量裂缝,面孔率1%~2%。
2 沉积相特征该组岩性下部为含海绿石细粒-中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紫色泥岩。
砂岩具有较高的石英含量,分选中等~好,磨圆次圆~圆。
岩心观察具有低角度冲洗交错层理,综合判定其沉积相为浪控滨岸相。
3 成岩作用(1)压实作用。
龙山组砂岩压实作用比较强烈,主要表现在颗粒间的线接触以及部分颗粒发生破碎现象。
压实作用对储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孔隙缩小、孔隙度降低。
(2)压溶作用。
该套砂岩部分颗粒发生压溶作用,表现在颗粒间凹凸接触。
压溶作用进一步减小孔隙体积和孔隙度,增加岩石的密度和强度,降低渗透率。
(3)胶结作用。
韩1井龙山组砂岩胶结作用使松散沉积物变为固结岩石,碎屑颗粒间孔隙被充填进一步缩小,渗透率进一步降低,颗粒接触强度和岩石强度增加。
(4)溶蚀作用。
砂岩部分颗粒发生溶蚀作用,扩大了孔隙空间,有效增加了孔隙度和渗透率。
(5)成岩阶段划分。
龙山组砂岩颗粒主要呈线接触,少量凹凸接触、原生孔隙大大减少、可见溶蚀孔及少量裂缝、局部可见石英此生加大、伊利石/蒙皂石中伊利石含量35%、烃类以原油为主,综合判定为中成岩阶段B期。
4 储层储集空间及物性评价(1)岩样表面孔隙特征。
手感致密、胶结程度较强。
岩石表面局部见裂缝。
⑵孔隙类型。
孔隙发育较差。
其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溶蚀孔、微裂缝为主,少量里内溶孔。
⑶储层孔渗性能评价。
a、测井评价。
该井龙山组砂岩测井解释孔隙度平均为3%;渗透率很低,平均为0.05×10-3μm 2。
b、常规岩心分析。
韩1井龙山组砂岩实验分析孔隙度平均为5.5%,渗透率平均为0.045×10-3μm 2,属特低渗储层。
3 碎屑岩储层评价之三
1 S hr
s
t hr t mf t mf t ma
在有油气影响时,由于测得△t增大,计算孔隙度偏高。 岩石欠压实时,还应对φs进行压实校正。计算孔隙度时 ,Shr可由电阻率测井通过阿尔奇方程求解,油气的时差 Δthr,对于甲烷为442μs/m,石油为757~985μs/m。 在有油气影响时,由于测得ρb值减小,计算孔隙度偏高。 计算孔隙度时, ρma 应根据岩性选取, ρmf=1, ρhr 的数 值,对于石油约等于0.7,对于气约等于0.3(g/cm3) 在有油气影响时,由于测得ΦN减小。由此计算的孔隙度 偏低。
纯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由岩石骨架和孔隙流体两部分组成;
泥质岩石体积物理模型由泥质、岩石骨架和孔隙三部分组成。 ② 当地层岩性复杂、骨架矿物的物理性质明显不同时,还可以把骨架矿
物分为两种或多种,从而建立双矿物岩石体积模型和多矿物岩石体积模型。
单矿物纯地层、双矿物纯地层、三矿物纯地层。 单矿物加泥质、双矿物加泥质、三矿物加泥质。
本小节学习内容
1、岩石体积物理模型
2、纯砂岩解释方程 3、含泥质地层测井解释方程 4、双矿物岩石体积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
5、三矿物岩石体积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
6、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
第三节 岩石体积物理模型及测井响应方程的建立
为了应用计算机技术对测井资料处理解释,需要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 应用适当数学物理方法,建立相应测井解释模型、导出测井响应值与地质参 数之间的数学关系,然后对测井资料加工处理和分析解释,把测井信息转变 为尽可能反映地质原貌特征的地质信息,供地质勘探开发使用。 目前,在测井数据处理中采用的解释模型可按不同角度分类为:
f
从这个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密度测井视石灰岩孔隙度的意义:在含淡水的 纯灰岩(孔隙度已知)标准井中,对密度测井仪器进行孔隙度刻度,然后用这 个刻度标准在其它岩性中所得到的密度测井孔隙度读数,即为密度测井视石
储层分类标准
0.2~1.5
<20
7.5~37.5
很好
c
粒间孔或溶孔,微孔
矿物解理缝
中、细、极细
20~30
100~300
0.02~0.1
1.5~3
<30
7.5~37.5
好
Ⅱ
a
微孔,晶间孔,剩余粒间孔
粒间孔,溶孔,构造缝
细、极细
13~20
10~100
0.1~0.3
0.5~1.5
20~35
2.5~7.5
物性
毛管压力特征
最大连通孔喉半径μm
评价
主要的
次要的
孔隙度%
渗透率10-3μm2
排驱压力Mpa
饱和中值压力Mpa
束缚水饱和度%
Ⅰ
a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矿物解理缝
细、中(粗)
>25
>600
<0.02
0.07~0.2
<10
>37.5
非常好
b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层间缝,解理缝
中、细
20~30
100~600
储层分类评价
储层分类标准(表1)和碎屑岩储层分类标准(表2,3)
表1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比较
分类
部门
储层
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分类
部门
储层
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评价
原石
油天
然气
总公司
Ⅰ
>30
>2000
碎屑岩单井储层评价的内容及主要评价方法
碎屑岩储层评价的方法及技术碎屑岩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是油气田勘探和开发的直接目的层。
在我国陆相碎屑岩储集层占已发现油气田地质储量的90%。
因此,发展和加强碎屑岩储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意义。
碎屑岩储层评价的主要类容包括:岩石学研究,沉积相分析,成岩作用研究,温度和压力分析,储集空间和物性评价,含油性评价和综合评价七个方面。
岩石学研究的内容包括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和沉积岩的分类。
成分研究包括颗粒成分和填隙成分的研究;碎屑岩结构研究包括碎屑岩颗粒本身特征,胶结物特征及碎屑岩和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等;沉积构造研究包括层理,层面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和化学成因构造的研究。
沉积相分析是指通过对沉积剖面的岩性,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的相标志的研究今儿恢复地质时期沉积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包括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志。
碎屑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研究是在对岩心或者野外地质剖面详细观察描述并系统采集样品的基础上进行的。
包括随些谈颗粒的成岩变化,结构的成岩变化,成岩定向组构的形成和胶结物类型及世代。
储层温度压力评价的内容包括储层温度,储层压力。
储层温度评价又包括现在地温环境,储层古地温和储层温度的性质的评价。
地层温度的测量方法有两种:1,随测井仪器测量;2,随地层测试器测量。
古地温研究方法又两种:一是以镜质体反射率为地温计的方法;二是粘土矿物及其他自生矿物地温计法。
压力评价方法有:1,录井方法;2,地球物理测井方法。
储层储集空间和物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岩样表面的孔隙特征,岩心表面的裂缝特征,孔隙的成因类型,孔隙按大小分类,孔隙的结构特征,储层物性和储层的非均质性。
其评价方法有地质录井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方法,用试油试采资料确定地层的有效渗透率,确定裂缝性储层,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数学地质方法。
储层含油气性评价是储层评价的核心内容,其内容包括确定储层含油气类型,划分岩石的含油气级别;判断留题类型;确定留题类型,建立流体分布剖面和建立判断油气水层各项指标的标准。
碎屑岩储层的基本特征
第二章 碎屑岩储层的基本特征全球主要油气田的储层是沉积成因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这就要求研究油气储层的沉积环境、古地理条件、沉积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及各沉积相带的相互配置关系;从而此建立储层的沉积模式及其地质模型,以便全面而准确地评价和预测储层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与纵、横向上的物性变化规律,来满足油气勘探与开发所需要了解的储层的范围(外延井的确定)和井间特性(物理特性和空间特性)。
碎屑岩储层与碳酸盐岩和其它岩类储层相比具有四个优点:①孔隙以粒间孔为主,而碳酸盐岩多为粒内孔;②沉积作用控制强;③粒度的粗细对孔、渗的影响通常具有较好的规律性;④压实过程比较清楚,并易进行定量分析。
第一节 储层的物理特性油气储层的物理特性主要是指其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基本特征,它们不仅是储层研究的基本对象,而且是储层评价和预测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进行定量储层研究的最基本参数。
一、储集岩的孔隙性岩石的孔隙广义上讲是指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所充填的空间部分,也称储集空间或空隙;它包括粒间孔、粒内孔、裂缝、溶洞等。
而狭义的孔隙则是指岩石中颗粒间、颗粒内和填隙物内的空隙。
一)孔隙分类根据不同的研究内容和目的,孔隙可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如按孔隙成因、孔隙大小、与颗粒的接触关系等,因此得出的分类结果有所不同(表2—1)。
按照孔隙的成因可将孔隙分为两大类:①原生孔隙:指沉积物沉积后,成岩作用之前或同时所形成的孔隙;②次生孔隙:指在成岩作用之后,由于溶解、重结晶和白云岩化作用等产生的孔隙。
严格来讲,地壳上的各类岩石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孔隙,只不过是孔隙大小、结构和多少不同。
依据孔隙直径和裂缝或裂隙宽度,以及对流体的作用,可将孔隙划分为三种类型:①超毛细管孔隙:孔径大于0.5mm ,或裂缝宽度大于0.25mm 。
自然条件下,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可在其中自由流动,胶结疏松的砂体大多属于超毛细管孔隙。
流体的流动遵循静水力学的一般性规律。
②毛细管孔隙:孔隙直径在0.5~0.0002mm ,裂隙宽度在0.25~0.0001mm 之间。
碎屑岩地层烃源岩特征与烃源潜力评价
碎屑岩地层烃源岩特征与烃源潜力评价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能源之一,而烃源岩是石油的主要来源。
在石油勘探中,对烃源岩的特征和潜力评价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碎屑岩地层烃源岩的特征以及如何评价其烃源潜力。
碎屑岩地层是一种由碎屑颗粒沉积而成的岩层,包括砂岩、泥岩等。
碎屑岩地层烃源岩是其中富含有机质的岩层,其主要特点是有机质含量高、质地均匀、沥青质丰富,是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产生地。
烃源岩的特征表现为有机质的类型、含量和成熟度。
有机质类型是评价烃源岩特征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有藻类、植物残骸、藻类及其残骸的混合物等。
有机质的类型与烃源岩的物理化学特性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有机质在成熟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烃类组分,对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
有机质的含量是另一个评价烃源岩特征的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烃源岩中含有1%以上的有机质就可以被称为烃源岩,但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含量会有所差异。
含量低的烃源岩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而含量较高的烃源岩则有较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成潜力。
烃源岩的成熟度是评价其石油和天然气生成潜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地层埋深的增加和温度的升高,有机质经历了干酪根生成、油质生成和干气生成等不同阶段。
成熟度的评价通常通过干酪根反射率来判断,反射率越高,表示烃源岩成熟度越高,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潜力也就越大。
评价碎屑岩地层烃源岩潜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通过各种地质和物理方法进行研究。
例如,通过岩心分析和钻井记录可以获取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有机质资料;通过岩石热解实验可以测定有机质类型和含量;通过岩石有机质热演化指标可以评价烃源岩的成熟度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基础数据,供石油勘探人员进行烃源潜力评价。
除了碎屑岩地层烃源岩的特征和评价方法,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对烃源潜力产生影响。
比如,构造和沉积环境对烃源岩有机质的分布和保存起到重要作用;埋藏史和地温演化对烃源岩的成熟度产生影响;裂缝和孔隙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集和运移起到重要作用等等。
储层分类标准
表1储层分类评价标准比较
分类部门
储层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分类部门
储层分类
孔隙度
(%)
渗透率
(×10-3um2)
评价
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
Ⅰ
>30
>2000
中国石油
Ⅰ
>25
>1000
最好
Ⅱ
25-30
500-2000
Ⅱ
20-15
100-1000
好
Ⅲ
15-25
100-500
Ⅲ
排驱压力MPa
饱和中值压力MPa
束缚水饱和度%
Ⅰ
a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矿物解理缝
细、中(粗)
>25
>600
<0.02
0.07-0.2
<10
>37.5
非常好
b
粒间孔或溶孔
微孔,晶间孔,矿物解理缝
中、细
20-30
100-600
0.02-0.1
0.2-1.5
<20
7.5-37.5
很好
c
粒间孔或溶孔,微孔
15-20
10-100
较好
Ⅳ
10-15
10-100
Ⅳ
10-15
1-10
较差
Ⅴ
<10
<10
Ⅴ
5-10
0.1-1.0
差
表2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表
分类依据
Ⅰ类储层
Ⅱ类储层
Ⅲ类储层
Ⅳ类储层
渗透率
>100
3 碎屑岩储层评价之一
碎屑岩储集层基本上就是砂岩和粉砂岩储集层,
砾岩储集层较少,泥岩储集层(有裂缝才具储集性质) 更少。一般砂岩储集层的储集性质(孔隙度和渗透率) 主要取决于砂岩颗粒大小,同时还受颗粒均匀程度 (分选程度)、颗粒磨圆程度和颗粒之间胶结物的性质 及含量的影响。
一、储集层的地质特征 1、碎屑岩剖面
(4)碎屑岩胶结物 胶结物:把松散的砂、砾胶结成整体的物质。胶结物不但有粘接碎屑颗粒 的作用,同时还会充填粒间孔隙,使孔隙缩小和被堵塞。因而胶结物含量 是影响储油物性的重要因素,随着胶结物含量增加,储集层孔隙性和渗透 性变差。 最常见的胶结物:有泥质、钙质(又称灰质)、硅质及铁质,其中主要是泥 质、钙质。 相对而言:泥质胶结的砂岩较疏松,孔隙性及渗透性较好;钙质胶结次之; 硅质及铁质胶结的砂岩一般均致密坚硬,储油物性差。
二是孔隙、孔洞和裂缝(隙)之
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 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
我们把具备这两个条件的岩层称
为储集层。就是说,储集层就是具有 连通孔隙,既能储存油气,又能使油
气在一定压差下流动的岩层。
第一节 碎屑岩储集层的地质特点及评价要点
一、储集层的地质特征
岩石具有由各种孔隙、孔洞和裂缝
(隙)形成的流体储存空间的性质称为
(3)孔隙搭桥式:粘土晶体变化延伸到孔隙中,或完全穿过孔隙,粘土矿物
与孔隙系统共生和交缠,孔隙通道变得更细。
一、储集层的地质特征
(5)碎屑岩剖面的泥质 在测井中认为泥质是粘土、细粉砂与束缚水的混合物。 当泥质含量较低时,一般分散在砂岩颗粒表面,使砂岩粒间孔隙截面和 孔隙体积减小,使其储集性质变差,泥质含量愈大影响愈大。这种泥质称为 分散泥质。 当泥质含量较高时,除了分散泥质,还会有层状泥质,即在砂岩中呈条
储层分类标准
极细
Ⅱ a 微孔,晶间 粒间孔,溶孔, 细,极 13-20
10-100 0.1-0.3 0.5-1.5 20-35 2.5-7.5 中上
孔,剩余粒 构造缝
细
等
间孔 b 微孔,晶间 粒间孔,溶孔, 细,极 13-20
5-50 0.3-0.5 1.5-3 20-35 1.5-2.5 中等
孔,剩余粒 构造缝
细
间孔 c 微孔,晶间 溶孔
细,粉 12-18
1-20 0.5-0.7 1.5-3 25-35 1.07-1.5 中下
孔,剩余粒
等
间孔 Ⅲ a 微孔或晶间 层间缝,构造缝 细,极 9-12
0.2-1 0.7-0.9 3-6
2孔
细
b 微孔或晶间 层间缝,构造 细,粉 7-9
>25 20-15 15-20 10-15 5-10
渗透率 (×10-3um2)
>1000 100-1000
10-100 1-10
0.1-1.0
评价
最好 好 较好 较差 差
分类依据 渗透率 孔隙度 均值 分选系数 偏态 变异系数 最大连通孔吼半径 最小非饱和孔隙体积百分比
表 2 碎屑岩储层分类评价表
0.1-0.5 0.9-1.1 6-9
35-45 0.68-0.83 很差
孔
缝,溶孔
Ⅳ
微孔,晶间 收缩缝
极细, <6(油) <0.1
>1.1
>9
>45
<0.68
非储
孔
粉
<4(气)
集层
Ⅰ类储层 >100 >20 <11.46 >2 >-1.43 >0.18 >1.2 <17
3 碎屑岩储层评价之四
第五节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常用参数的选择 2.确定地层水的电阻率、矿化度和密度
(1)六种计算Rw的方法 ④ 根据 Rt和 Rxo确定 Rw 具有均匀粒间孔隙的纯地层,由阿尔奇公式
DEPTH(m)
HⅡ3层DEPTH~PW关系图
DEPTH~Pw交会图 (地层水电阻率计算模型)
目的层油藏中部深度为500m,则气(油)藏中部矿化度为 4342.8*EXP(0.0013*500)=8318.8; 油藏中部温度约为35~40oC,推算得出Rw为0.507~0.4.m。
第五节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常用参数的选择
3.确定a,b,m,n参数
R0 a F m Rw
Rt b b I n R0 S w 1 S o n
abRw Sw m R t
1
n
Archie公式或其它含水饱和度方程中有一组重要的解释参数Rw与a、 b、m、n,它们对解释结果有极重要影响,因而合理选择这组参数是至关
(5)泥饼电阻率
最好用井场测量的泥饼电阻率Rmc值。也可根据地层温度下的泥浆与泥 浆滤液电阻率估算Rmc: Rmc=0.69 Rmf(Rm/Rmf)2.65 对大多数NaCL泥浆,有近似统计关系
Rmc=1.5Rm
第五节 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中常用参数的选择 2.确定地层水的电阻率
地层水电阻率Rw是计算地层含水饱和度Sw或含油气饱和度So的极为重要 的参数。Rw取决于地层水含盐成分、矿化度和温度。一般来说,地层水矿化 度C是随着地层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大,但是有时也会有浅部地层水的矿化度高, 而深部地层水矿化度低的现象。
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_万佳
式中:x—参数的平均值;G—有利参数值;P—不利参数值。 对于参数值越小表示储层性能越好的参数用下式计算单项得分:
如果出现Sm 大于1的情况记为1,这并不影响结果。 (3)最后计算综合评价指标(REI)。计算公式如下:
91
2009年第3期
石油地质
3.2 成藏流体动力系统 将惠民凹陷划分为正常压力淡水成藏动力系统、低压成藏动力系统。 正常压力淡水成藏动力系统主要发育在沙二段及以上地层,盐度
均小于35%;低压中-低盐度流体成藏动力系统主要分布在夏口断层 和临邑断层附近,深度范围为1300m-4000m。超压中-低盐度流体成 藏动力系统主要发育在沙三中、下,对应了烃源岩层序。模拟结果显 示孔店组可能也存在超压中盐度流体动力系统。
本文通过成岩现象识别成岩阶段划分孔隙类型研究孔隙演化觃律研究有利孔隙带预测来得到储层岩石的性质储层的孔隙类型以及其结构也能划分出成岩阶段为下一步研究打基础23储层沉积相分析通过对沉积剖面的岩性古生物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相标志的研究迚而恢复地质时期沉积环境及其演变觃律
石油地质
2009年第3期 96
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
发育,断块圈闭在全区分布广泛,层位上从沙下至沙一段,构成本区
的主要类型。②背斜构造圈闭。背斜高部位含油,底部为含水。馆陶
组发育背斜造。也存在此类圈闭。③构造-岩性圈闭。主要由于断层
在储层上倾或下倾方向形成封堵,储层另一方向尖灭。该类圈闭主要
发育在临邑、夏口和营子街断裂带。
5 结论
(1)走滑-伸展期,构造圈闭主要集中在走滑断裂带附近,在 持续的构造过程中,断层-岩性圈闭不断复杂化,同时逐渐发育了掀 斜断块圈闭,掀斜程度也不断加强。明化镇期的加速沉降使构造圈闭 幅度加大,延伸至馆陶、明化镇组,也形成了背斜圈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岩心裂缝观测研究法。①岩心裂缝观测内容包括:裂缝基 本参数、裂缝孔隙度和裂缝渗透率、裂缝系统成因、裂缝分布与深 度、岩石性质的关系。②利用岩心裂缝资料可以预测井间裂缝分布和 预测裂缝发育带。③探测裂缝的测井方法:电阻率测井、地层倾角测 井、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声波全波测井、补偿密度测井、电磁波 测井、井径测井、井温测井、井下声波电视等[5]。 2.5 储层含油气性评价
关键词 储层 碎屑岩储层评价 含油气评价 综合评价
在我国碎屑岩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0%以上。因此,对碎屑岩 储层进行评岩、 粗粉砂岩、火山碎屑岩。
1 储层基本特征
在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储集空间并能使储存在其中的流体在一定 压差下可流动的岩石称为储集岩[1]。由储集岩所构成的地层称为储集 层。 1.1 储层基本属性
91
2009年第3期
石油地质
3.2 成藏流体动力系统 将惠民凹陷划分为正常压力淡水成藏动力系统、低压中-低盐度
流体成藏动力系统和超压中-低盐度流体成藏动力系统。 正常压力淡水成藏动力系统主要发育在沙二段及以上地层,盐度
均小于35%;低压中-低盐度流体成藏动力系统主要分布在夏口断层 和临邑断层附近,深度范围为1300m-4000m。超压中-低盐度流体成 藏动力系统主要发育在沙三中、下,对应了烃源岩层序。模拟结果显 示孔店组可能也存在超压中盐度流体动力系统。
(收稿日期:2008·11·25)
(接96页)究中表明能够用于储层分类评价的定性、定量的参数中起 关键作用的参数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即一是研制专家系统积累专家知 识,二是应用数学地质方法来选取。对于选取的参数通过以下公式的 计算可以得到储层性能的评价。②根据区域地质勘探及开发情况结合 单井的产能,确定出各关键性参数的最有利值与最不利值。③在关键 性参数选定后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对所选的参数在评价中占的份量进 行评议,确定权重系数аi 以0 ̄1之间的小数表示,各项权重系数的和 为1。
聚集了曲堤油田。更重要的是
在洼陷中央的营子街断裂带也
有也有新发现。从油藏剖面图
上看(图4),临邑断裂带聚集
了丰富的油藏;夏口断裂带和 营子街断裂带也有较丰富的油
图3 临南洼陷油气分布图
藏。油气藏大多属断层-岩性
油气藏这样的油气聚集规律不
是偶然的。
该区圈闭包括多种类型:
①断块圈闭。该类圈闭有的整 图4 临南洼陷夏326-临32南北向油藏剖面 个断块都含油,但大断块高部位为油,低部位为水。由于该区断层极
(2)渗透性: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能 力。它能控制产能大小,并受控于形成条件和工艺改造措施[ 。 4]
(3)饱和度:饱和度与岩石的性质密切相关,是指某种流体所 充填的孔隙体积占全部孔隙体积的百分数。岩石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储 层饱和度,进而影响采收率和产量。
(4)储层非均质性:由于沉积建造、成岩演化、构造改造等作 用使得油气储层在空间分布及内部各种属性上均表现出不均匀变化就 叫储层非均质性[5]。
(2)凹陷在孔店组和沙四段的裂陷作用期孕育了超压含盐流体 动力系统,在走滑-伸展期该动力系统开始成型。走滑-伸展期孕育 了沙三段中下部的超压系统,东营组沉积后该系统成型。此时在走滑 断裂带附近逐渐形成低压含盐流体动力系统。自此,2套动力系统共 同作用,控制了油气的运移。
参考文献 [1] 胜利油田石油地质志编写组,中国石油地质志[M] . 北京:石油 工业出版社,1993,29-32 [2] 吴智平,李伟,任拥军等. 济阳坳陷中生代盆地演化及其与新生 代盆地叠合关系探讨[J] . 地质学报,2003 ,77(2):280-286 [3] 宗国洪,肖焕钦,李常宝等.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 义[J] . 高校地质学报 . 1999,5(3):275-282 [4] 胡贤根,谭明友,张明振 . 济阳坳陷东部走滑构造形成机制[J] . 油气地球物理 . 2007, 5(1) [5] 刘晓峰,解习农 . 超压释放及其对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意义[R] . 地 质科技情报 . 2001,20(4):51-56 [6] 任安身,杜公仅 . 济阳坳陷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见:中国含油 气区构造特征,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128-138 [7] 宋国奇,柳忠泉 . 临清坳陷东部构造样式及成藏条件分析[J] . 石 油实验地质 . 1997,19(4):323-328 [8] 解习农,刘晓峰 . 超压盆地流体动力系统与油气运聚关系[M]. 矿 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19(2) [9] 付广,薛永超,吕延防 . 断层对流体势空间分布的影响及研究方 法[M] . 断块油气田,2003,8(2):1-6 作者简介 艾能平,(1982-),现正攻读矿产普查与勘探硕士学 位。研究方向:油气地质与盆地动力分析。
储层含油气性评价所用的评价方法就是地质录井法、地球物理录 井、地层测试、实验室化验分析[5]。 2.6 碎屑岩储层综合评价
最后要利用以上资料来进行碎屑岩储层的综合评价,包括储层 的分类;储层的四性关系的分析;储层厚度的划分;产能和单井储量 的计算。最后制出评价成果图和表。
(1)综合分类评价可用如下方法进行:①前面的研(转91页)
(1)孔隙性:①储集空间(广义的孔隙)。储集岩中未被固体 物质所充填的空间部分称为储集空间。②孔隙的大小:孔隙是被岩石 颗粒包围的较大储集空间它是流体的基本储集空间[2]。③孔隙的连通 性:连接二个孔隙的通道称为喉道。孔隙按其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可分 为两类:有效孔隙和无效孔隙。④孔隙度:它是反映岩石中孔隙的发 育程度。可划分为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 [2],[3]
(2)计算单项得分(Sm):对于参数值越大表示储集性越好的 参数用以下式子计算单项得分:
式中:x—参数的平均值;G—有利参数值;P—不利参数值。 对于参数值越小表示储层性能越好的参数用下式计算单项得分:
如果出现Sm 大于1的情况记为1,这并不影响结果。 (3)最后计算综合评价指标(REI)。计算公式如下:
2 碎屑岩储层评价
碎屑岩结构上是由碎屑颗粒、填隙物、储集空间构成[6] 。 ,[7] 2.1 岩石学的研究及评价
岩石学研究包括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沉积构造等内容。 2.2 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能改造储层的储集性,可使高孔渗储层变为低孔渗储 层,也可使低孔渗储层变为高孔渗储层。通过恢复储层孔隙演化史, 可以预测孔隙发育带。
主要从孔隙和喉道、裂缝、非均质性方面来进行研究和评价。
(1)首先从孔隙和喉道方面进行储集评价。①岩样表面的孔隙 特征分为多孔表面、致密表面、平滑表面。②孔隙度。它是反映岩石 中孔隙的发育程度。生产中常用的有效孔隙度的评价指标:特高孔隙 度Фe≥30%,高孔隙度25%≤Фe<30%,中孔隙度15%≤Фe< 25%,低孔隙度10%≤Фe<15%,特低孔隙度Фe<10% 一般为 5%~30%,常见10%~25%。③孔隙喉道:一个喉道连通两个孔隙, 而一个孔隙可连通多个喉道。常见喉道类型有:孔隙缩小型喉道、缩 颈型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管束状喉道。
4 走滑构造伸展构造与含盐流体对油气控藏作用的研究
从临南洼陷油气分布图(图3)可知,油气藏明显沿临邑断裂、
夏口断裂、曲堤断裂及其相关走滑伴生构造分布;目前看来沿同一条
走滑断裂带的油气分布还有不均一性;临邑断层已发现有临盘油田、
商河油田和玉皇庙油田;夏口
断裂带聚集了临南油田、江家
店油田;此外,在曲堤断裂带
(1)成岩作用研究内容:成岩作用及成岩序列、成岩阶段、孔 隙特征描述、成岩模式及孔隙发育区带预测。
(2)成岩作用类型: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压溶作 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包括溶解作用、成岩收 缩作用和构造断裂作用。这些作用能增大储集空间。
(3)成岩作用研究评价方法:本文通过成岩现象识别、成岩阶 段划分、孔隙类型研究、孔隙演化规律研究、有利孔隙带预测来得到 储层岩石的性质、储层的孔隙类型以及其结构也能划分出成岩阶段, 为下一步研究打基础 。 [8] 2.3 储层沉积相分析
石油地质
2009年第3期 96
碎屑岩储层的评价方法
万 佳① 文 静②
(①江苏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勘探处 ②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 要 碎屑岩储层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类储层,其油气储量约占总储量的90%以上。本文简要介绍了碎屑岩储层的基本属性和碎 屑岩评价技术与方法,包括储层岩石学研究、储层沉积相分析、储层成岩作用研究、储层空间和物性评价、含油性评价、综合评价几 个方面。
发育,断块圈闭在全区分布广泛,层位上从沙下至沙一段,构成本区
的主要类型。②背斜构造圈闭。背斜高部位含油,底部为含水。馆陶
组发育背斜造。也存在此类圈闭。③构造-岩性圈闭。主要由于断层
在储层上倾或下倾方向形成封堵,储层另一方向尖灭。该类圈闭主要
发育在临邑、夏口和营子街断裂带。
5 结论
(1)走滑-伸展期,构造圈闭主要集中在走滑断裂带附近,在 持续的构造过程中,断层-岩性圈闭不断复杂化,同时逐渐发育了掀 斜断块圈闭,掀斜程度也不断加强。明化镇期的加速沉降使构造圈闭 幅度加大,延伸至馆陶、明化镇组,也形成了背斜圈闭。
REI的值在0~1变化,按下表的标准分类评价。见表1:
表1 储层分类综合评价 以上整个过程由计算机完成,表中所给的分类标准也可以根据区 域储层特点适当调整【5】。 3 结论
本文从储层岩石学研究、储层沉积相分析、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储层空间和物性评价、含油性评价、综合评价几个方面对碎屑岩评价 技术进行了综述,最主要的是储层综合评价,即利用以上各种评价方 法来对碎屑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最后的综合评价指标(RE I),所给的分类标准也可以根据区域储层特点适当调整,据此来对 碎屑岩储层进行分类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