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心理学》(第2版)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心理学》(第2版)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中文部分1畅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2畅保罗·D·埃金.课堂教学策略[M].王维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3畅保罗·艾克曼.情绪的解析———心理学专业必读书[M].杨旭,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8.4畅边玉芳.学校心理教育实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8.5畅宾特曼斯.变态心理学新进展[M].区默瑞,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畅布丽姬特·贾艾斯.发展心理学[M].宋梅,译.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7畅车文博.心理学原理[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8畅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畅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畅戴尔·米勒.社会心理学的邀请[M].汪丽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畅戴健林.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2畅戴维·迈尔斯.心理学(第七版)[M].黄希庭,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3畅菲利普·津巴多.津巴多普通心理学[M].王佳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4畅费尔德曼.心理学与我们[M].黄希庭,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084 参考文献15畅郭本禹.当代心理学的新进展[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6畅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7畅郭永玉,王伟.心理学导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畅黄希庭.心理学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9畅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0畅简·奥格登.健康心理学(第三版)[M].严建雯,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21畅卡尔.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M].郑雪,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22畅卡萝尔·韦德,卡萝尔·塔佛瑞斯.心理学的邀请(第3版)[M].白学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3畅乐国安.社会心理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4畅李越,霍涌泉.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5畅梁宁建.基础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畅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7畅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8畅卢家楣.心理学基础理论及其教育应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29畅陆卫明,李红.人际关系心理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30畅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1畅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2畅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3畅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畅杨治良.实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35畅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2.36畅姚本先,林家兴.心理辅导专业伦理规范与督导[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8.37畅姚本先,伍新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8畅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整合[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39畅姚梅林.学习规律[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0畅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1畅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普通心理学(第3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2畅叶奕乾,祝蓓里.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3畅张春兴.心理学原理[M].台北:东华书局,2003.44畅张大均,郭成.教学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5畅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46畅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47畅郑全全.社会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48畅郑日昌.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49畅朱滢.心理实验研究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0畅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51畅B.英海尔德.学习与认知发展[M].李其维,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2畅D·W·卡罗尔.语言心理学(第4版)[M].缪小春,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3畅DennisCoon,&JohnO.Mitteres.心理学导论(第11版)[M].郑刚,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54畅JeanneEllisOrmrod.教育心理学(第4版)[M].彭运石,彭舜,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5畅JerryM.Burger.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6畅NeilR.Carlson.生理心理学(第6版)[M].苏彦捷,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英文部分1畅AdrianFurnham.Thepsychologyofbehaviouratwork:theindividualin184参考文献 284 参考文献theorganization.2nded.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5.2畅AnitaE.Woolfolk.EducationalPsychology.10thed.Boston:Allyn&Bacon,IncorporatedPress,2006.3畅AnitaWoolfolk,AnitaWoolfolkHoy,MalcolmHughes,VivienneWalkup.Psychologyineducation.NewYork:LongmanPress,2008.4畅AnthonyDO,ManfredH畅M,VanDulmen.Oxfordhandbookofmethodsinpositivepsycholog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5畅AnthonyEsgate,DavidGroome,KevinBaker.Anintroductiontoappliedcognitivepsychology.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5.6畅AntoniaC畅Lyons,KerryChamberlain.Healthpsychology:acritical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6.7畅BrianHRoss.ThePsychologyofLearningandMotivation:AdvancesinResearchandTheory.NewYork:AcademicPress,2006.8畅BruceEvanBlaine.UnderstandingthePsychologyofDiversity.CA:SAGEPress,2007.9畅CarolBrown.SocialPsychology.CA:SAGEPress,2006.10畅CaroloWade,CarolTavris.InvitationtoPsychology.4thed.NewJersey:PrenticeHall,2007.11畅CaroleWade,CarolTavris.Psychology(8thedition).NewJersey:PrenticeHall,2005.12畅CherieGoodenowO摧Boyle.HistoryofPsychology:ACulturalPerspective.London:RoutledgePress,2006.13畅ChristopherPeterson.Aprimerinpositivepsycholog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6.14畅DavidB畅Pillemer,SheldonHaroldWhite.Developmentalpsychologyandsocialchange:research,history,andpolicy.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5.15畅DominicAbrams,MichaelA畅Hogg,Jos砪MendesMarques.Socialpsy-chologyofinclusionandexclusion.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5.16畅GeorgeHoughton.Connectionistmodelsincognitivepsychology.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5.17畅HowardS畅Friedman,RoxaneCohenSilver.Foundationsofhealthpsychol-ogy.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2007.18畅KarenHuffman,Huffman.PsychologyinAction.8thed.NewYork:JohnWileyandSonsLtdPress,2006.19畅KarenHuffman.PsychologyinAction.8thed.NewYork:JohnWiley&SonsPress,2006.20畅VerkuytenM畅TheSocialPsychologyofEthnicIdentity.NewYork:Psy-chologyPress,2005.21畅MarkP畅Zanna.AdvancesinExperimentalsocialPsychology.NewYork:AcademicPress,2006.22畅MichaelW畅Passer,RonaldEdwardSmith,RandyJ畅Larsen.Psychology:TheScienceofMindandBehavior.3rded.NewYork:McGraw-HillEducationPress,2005.23畅StevenWayneLee.Encyclopediaofschoolpsychology.CA:SAGEPress,2005.24畅ValMorrison,PaulBennett.Anintroductiontohealthpsychology.NewJersey:PrenticeHall,2006.25畅WilliamDamon,RichardM畅Lerner,DeannaKuhn,NancyEisenberg,K畅AnnRenninger,RobertS畅Siegler,IrvingE畅Sigel.Handbookofchildpsychol-ogy.6thed.NewYork:JohnWileyandSonsPress,2006.384参考文献 。

医学心理学参考文献

医学心理学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第二章参考文献:王重鸣.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杨治良.内隐记忆的初步实验研究.心理学报,1991,23卷,2期,113-119.杨治良(主编).记忆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杨治良(主编).基础实验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郑昭明.认知心理学.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3.孟昭兰.人类情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胡德辉.现代心理学.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Atkheim.R.(1972). Psychology today: all introduction(2nd).Del Mar: CRM.Coon,D.(1977).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West. Izard,C.(1977).Human emotions. New York: Plenum Press.第三章心理健康朱敬先. 2002年.《健康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梁宝勇. 2002年.《心理卫生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南开大学出版社,洪炜. 1996年.《医学心理学》.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第四章变态心理⒈李心天主编 1998年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397-458⒉沈渔邨主编 2001年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426-435,512-519,524-529⒊陈彦方主编 2001年 CCMD-3相关精神障碍的治疗与护理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43-259, 278-287,313-325⒋翟书涛相德森主编 1998年人格形成与人格障碍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42-336⒌范肖冬等译 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 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90-116,156-173⒍丁宝坤 2002年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见: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84-196⒎张伯源陈仲庚 1986年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8⒏江达开 2002年变态心理见:李建林主编医学心理学三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94-114⒐丁宝坤 1987年变态心理学见:李鸣杲、金魁和主编医学心理学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 114-222 ⒑(美)伯纳德·D·贝特曼岳冬梅李晓白译丁宝坤李鸣杲审校 1995年心理治疗技巧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8-128第七章参考文献1.倪青.睡眠—人生的三分之一.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2.游国雄,张可经等.失眠与睡眠障碍疾病.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李融,花戎.失眠自然疗法.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李雪梅,杨华.失眠调养与护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5.徐俊冕.医学心理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6.乐华.网络心理行为公开报告.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7.周军,郑日昌,刘嘉.英特网使用与心理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8.顾瑜琦,刘克俭.中华现代行为医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金伯利(美).毛英明,毛巧明译.网虫综合征-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10.Patricia Wallace(美).谢影,苟建新译.互联网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1.Phillip L.Rice(美)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2.李心天.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3.姜乾金.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4.张立生,刘小立.现代疼痛学.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5.李仲廉,华勇.慢性疼痛治疗学基础.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6.季建林.医学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7.谭冠先.疼痛诊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姚东.生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9.江正辉,王泰龄.酒精性肝病.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第八章参考文献岳文浩,张红静,潘芳.医学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凌文辁,宾治世.心理测验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第十二章参考文献1. 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 第三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北京2. 时容华. 社会心理学. 第二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 上海3. 刘晓虹. 护理心理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 北京4. 吕国香. 医学心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北京5. 史瑞芬. 护理人际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 北京。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5;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17、[美]J.M.索里和 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23、(苏)赞科夫编,杜殿坤等译:《教学与发展》,文化教育出版社,1980;24、[美]莫里斯·L.比格著,张敷荣等译:《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教学实践》,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25、周谦主编:《学习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2。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参考文献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参考文献

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参考文献一、积极心理学相关参考文献1. 真实的幸福,作者马丁·塞利格曼。

这可是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哦。

塞利格曼在书里详细阐述了幸福的概念,不再是那种模糊的感觉,而是有很多具体的元素构成的。

他提出了PERMA理论,就是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这几个方面共同影响着我们的幸福。

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幸福的指南,告诉我们怎么去发现和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数。

2.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写的。

心流这个概念超级有趣,就是当我们完全沉浸在一项活动中的时候那种状态。

书里描述了心流产生的条件,像是任务的难度和我们的技能水平之间的平衡关系等。

读这本书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在做各种事情的时候的状态,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去寻找那些能让自己进入心流状态的活动,像绘画、写作或者是玩游戏的时候。

3. 积极情绪的力量,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作品。

它着重强调了积极情绪的力量。

积极情绪可不仅仅是让我们感觉良好这么简单,它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让我们变得更有创造力,还能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呢。

书里有很多关于积极情绪的研究成果和实例,让我们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积极情绪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4. 持续的幸福,还是马丁·塞利格曼写的。

这可以看作是真实的幸福的一个延伸吧。

他在书中进一步探讨了幸福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包括如何在生活中持续地体验到幸福,如何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等。

里面提到的一些方法和观点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幸福水平并且保持住这种状态的人来说特别有用。

5.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同样出自马丁·塞利格曼之手。

这本书主要聚焦在乐观这个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概念上。

它告诉我们乐观不是那种盲目乐观,而是一种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思维方式。

书中有很多实用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加乐观,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6. 幸福的方法,泰勒·本 - 沙哈尔的著作。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与引用格式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与引用格式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与引用格式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硕士论文的参考文献与引用格式有其特定要求。

合理的参考文献与引用格式不仅能够提供准确的论据支持,还能够彰显学术严谨性,为读者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硕士论文中常用的参考文献与引用格式,供同学们参考。

一、参考文献的格式:在心理学硕士论文中,参考文献一般使用APA格式(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以下为参考文献的具体格式要求:1. 书籍:作者姓、名字的首字母. (发表年份). 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

例如:Smith, J. D. (2010). Introductory Psychology. New York, NY: ABC Publishing.2. 期刊文章:作者姓、名字的首字母. (发表年份). 文章标题. 期刊名,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Johnson, T. M., & Li, X. (2015). The effects of mindfulness meditationon stress level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4(5), 112-125.3. 学位论文:作者姓、名字的首字母. (发表年份). 论文题目(学位论文级别). 所在城市:学位授予单位。

例如:Brown, A. M. (2018). The effects of music therapy on depression in elderly patients (Master's thesis). Retrieved fro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二、引用的格式:在心理学硕士论文中,引用用于提供已有研究或理论支持。

学生需要准确地引用他人的观点、实验结果或理论框架,遵循以下格式:1. 直接引用:根据APA格式,直接引用他人的文字需要用引号标识,并在引文末尾添加页码信息。

基础心理学课程参考文献

基础心理学课程参考文献

基础心理学课程参考文献1.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2. 墨顿. 亨特著,李斯译. 心理学的故事·上卷.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93. 邵郊. 生理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4. 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5. 叶奕乾等. 普通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 郭秀艳. 实验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7. 杨治良. 实验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8.王甦,朱滢等. 当代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9.彭聃龄,张必隐. 认知心理学. 台北市:东华书局, 199710. 王甦汪安圣. 认知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211. Dennis Coon. 心理学导论.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2.理查德 .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3.孟昭兰. 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彭聃龄主编. 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15.叶奕乾主编. 普通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16.曹日昌主编. 普通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17.车文博. 心理学原理.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718.高玉祥. 健全人格及其塑造.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9.黄坚厚. 人格心理学. 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20.简. 斯特里劳著,阎军译. 气质心理学.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1. 高觉敷.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222.高觉敷. 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23. 秦金亮,郭秀艳. 论心理学两种研究范式的整合趋向[J]心理科学,2003,(1).24. 张雷. 进化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理论与历史.心理学报,2007,(3)25. 陈昭燃,张蔚婷,韩济生. 经颅磁刺激:生理、心理、脑成像及其临床应用.生理科学进展, 2004,(2).26. 单志艳,孟庆茂. 心理学中定量研究的几个问题. 心理科学, 2002,(4).27. 林志成. 眼睛注视:独特的还是不独特的?. 心理科学进展, 2005,(4)28. 吴健辉, 罗跃嘉. 盲人的跨感觉通道重组. 心理科学进展, 2005,(4)29. 刘强, 陈安涛,王琪等. 知觉加工中存在颜色类别知觉效应的证据. 心理学报, 2008,(1)30. 任衍具, 禤宇明, 傅小兰. 视觉短时记忆与视知觉的信息整合. 心理科学进展, 2007,(2)31. 苏彦捷, 郭晓娟. 儿童视听觉通道现实监控的发展. 心理学报. 2007, (1)32. 魏萍,周晓林. 从知觉负载理论来理解选择性注意. 心理科学进展,2005,(4)33. 曹志彤,朱蕾,方加忠. 意识特性的理论框架. 心理科学, 2005(2)34. 霍涌泉,赵微. 意识心理学研究的复兴与发展特点. 心理科学, 2005(5)35. 王勇慧,王玉凤,周晓林.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在不同加工阶段的干扰控制. 心理学报, 2006,(2).36. 张学民,申继亮,林崇德等. 小学生选择性注意能力发展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1)37.杜建政. 记忆研究的新取向. 心理科学进展, 2002(2)38.李林,杨治良. 内隐记忆研究的新进展:概念、实验和模型. 心理科学, 2004,(5).39.陈会昌,夏菡. 6~14岁儿童对想象物的文字与图画描述.心理科学,2001,(5)40.罗斐,吴国宏. 斯腾伯格思维风格理论述评. 心理科学,2004,(3)41.张结海,朱正才. 归因是怎样影响假设思维的?.心理学报, 2003,(02).42.侯建成,刘昌. 语言与音乐活动的脑机制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 2008,(1)43.刘燕妮,舒华. ERP与语言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2003,(3).44.罗劲,应小萍. 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来自认知神经科学的证据. 心理科学进展,2005(4)45.樊富珉.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6.卢家楣. 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 心理科学, 2005,(05).47.徐晓坤等. 社会情绪的神经基础. 心理科学进展,2005(4)48.周萍, 陈琦鹂. 情绪刺激材料的研究进展. 心理科学,2008,(2)49.胡瑜,孔克勤. Personality:人格还是个性. 心理科学,2006,(2)50.蒋京川,郭永玉. 动机的目标理论. 心理科学进展, 2003(6)51.谢晓非,王晓田. 成就动机与机会 -威胁认知. 心理学报,2002(2)52.张野, 杨丽珠. 我国3~6岁儿童个性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 心理科学,2005,(4)53.文萍,张莉,李红等. 儿童执行功能对数学能力的预测模型.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54..张坤,李其维. 有关智力的遗传研究演进. 心理科学, 2005,(05).55.郭永玉,张钊. 人格心理学的学科架构初探. 心理科学进展,2007,(2)56.刘邦惠, 黄希庭. 国外反社会人格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7,(02)57.马前锋, 孔克勤. 文化与人格:心理人类学的解释.心理科学,2007,(6)58.王登峰, 崔红. 中西方人格结构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和西方五因素人格量表(NEOPI-R)为例. 心理学报,2008,(3)59.王登峰,崔红. 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对人格内涵及其中西方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心理学报, 2006,(04)60.徐华春,郑涌. 国外人格障碍五因素模型研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06,(02).61.张建新,周明洁. 中国人人格结构探索——人格特质六因素假说.心理科学进展, 2006,(04)62.Logan G D. Working memory, task switching,and executive control in the task span procedur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2004, 133 (2) :218-23663.Luck S J , Vogel E K. The capacity oF visual working memory For Features and conjunctions .Nature, 1997, 390 :279-28164.Paller K A,Wagner A D. Observ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experience into memory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 2002, 6(2) :93-10265.Shepard R.N.,Metzler J. Mental rotation of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Science,1971(171):701-703.66.Wheeler M,Treisman A M. Binding in short-term visual memor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General. 2002, 131 :48-6467.Church A T, Katigbak M S. Trait psychology in thePhilippines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0, 44(1) :73-9468.Digman, J. M. Personality structure : Emergence of the 53 five-factor model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1990, 41 :417-440 .69.Eysenck HJ,Eysenck MW.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8570.Eysenck, H. J.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 The three major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0, 58(1) :245-261 .71.McCrae R R, Costa P T. Personality trait structure as a human universal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7, 52(5) :509-51672.Schwarz N,Clore G L. Mood as information:20years later .Psychological Inquiry, 2003, (14) :296~30373.Shields S A,Kappas A,Magda B. Arnold’s contributions to emotions research .Cognition and Emotion, 2006, (20) :898~901。

心理学230篇参考文献

心理学230篇参考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一)书目1.(奥)弗兰克著.赵可式等译.活出意义来.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德)K.F.Pawlik,(美)M.R.Rosenzweig主编.张厚粲主译.国际心理学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德)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著.张芸等译.身心疾患治疗手册:跨文化、跨学科的积极心理疗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美)B.E.Gilliland,R.K.James著,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美)D·P·萨库索,M·R·卡普兰.黄蘅玉等译.临床心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6.(美)F.D.Wolinsky著,孙枚虹译.健康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7.(美)G·德沃金,R·G弗雷,S·博克著.翟晓梅等译.安乐死和医生协助自杀:赞成和反对的论证.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8.(美)H·P怡范特,蔡勇美,刘宗秀等.医学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9.(美)Phillip L.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0.(美)Phillip L.Rice著.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1.(美)R.C.Carson,J.N.Butcher著.游恒山译.变态心理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12.(美)大卫·比罗著,韩红军译.一个医生的患病日记.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3.(美)威廉·科克汉姆著.杨辉等译.医学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4.(英)悉尼·布洛克等著.刘平等译.心理治疗讲座.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017.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8.车文博主编.心理治疗手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19.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陈丽云,樊富珉,官锐园.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小组辅导理论与应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216-25122.陈仲庚.实验临床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5.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6.范杉,吴基良,余英宏.医学统计与科研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方积乾主编.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8.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29.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0.龚耀先主编.心理评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龚幼龙主编.社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郭念峰.临床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3.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上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5.何敏贤,李怀敏,吴兆文.华人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6.黄光国.中国人的权利游戏,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838.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39.金志成,何艳茹等.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0.乐国安主编.社会心理学理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41.乐国安主编.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42.乐国安主编.应用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43.乐国安主编.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4.乐国安主编.咨询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30-3145.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46.李耀庭,乐国安等.心理养生之道——健康心理学漫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147.李银和.性文化研究报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8.梁宝勇,王栋主编.医学心理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9.梁宝勇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0.梁宝勇主编.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51.梁宝勇主编.医学心理学导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52.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印书馆,198853.刘达临,吴敏伦主编.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上海: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56.潘绥铭,(美)白威廉,等.当代中国人的性关系与性行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7.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8.钱铭怡主编.心理治疗.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63.邵郊.生理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65.万崇华.生命质量测定与评价方法.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66.汪新建.认知—行为治疗范式.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67.汪新建.西方心理治疗范式的转换及其整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68.王登峰,侯玉波主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9.王登峰.临床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1.王仁安.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2.王一方.敬畏生命——生命、医学与人文关怀的对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73.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74.许淑莲.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团结出版社,198875.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6.杨德森主编.行为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7.杨德森主编.中国人的心理解读.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杨国枢,黄光国主编.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179.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0.杨国枢主编.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台北: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881.杨克立,杨青.临床医学心理学概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82.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83.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86.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87.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原则与方法.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088.曾文星主编.华人的心理与治疗.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90.张伯源,陈仲庚.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2.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3.张开宁主编.多学科视野中的健康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4.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9.郑日昌.心理测量.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00.中国心理学会编.当代中国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1.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等编.2004年医学心理等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4,4(内部资料)10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3.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4.周谦.心理科学方法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二)期刊杂志106.(美)马克·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国外社会学,1998,2:39-40 107.(英)E.H.Winslow著.吴利群等译.怎样编写病人易懂的教育资料.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6):263-164112.Phillips著.赵靖平译.西方量表译本的评价和修订.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7,4(2):135-136113.蔡光蓉,乔宜,李佩文.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3):179-181115.陈和年,胡孟璇,洪明晃等.生存质量测量的代理者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0(5):272117.陈虹,姜潮,李艳红等.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作用的研究.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1):91-91123.程俊玲.关于社会支持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研究述评.社会心理研究,1998,1:60-61 124.迟松,林文娟.简明心境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的初步修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68-770,767127.方积乾,郝元涛.生存质量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国肿瘤,2001,10(2):71 129.冯洁枝,吴燕萍,梁祖兰.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手术病人心理障碍.山西护理杂志,1998,12(6):250-252132.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心理学动态,1994,2:35-37135.韩骢.心理卫生研究报告中的几个统计学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88-190137.何志晶,汤盛钦.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准备.心理科学,1995,5:303-305 140.洪明晃.一个肿瘤科医生对生存质量的认识.中国肿瘤,2001,10(2):68 141.侯铁军.生存质量与疾病预后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2):67-70142.黄丽,姜乾金,任蔚红.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癌症病人心身症状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0-161144.黄雪薇,王秀丽,张瑛等.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应否与如何告知癌症诊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65-267,270145.黄雪薇,张瑛,王秀丽等.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病人、亲属、医护人员观点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57-759152.姜宝法,刘春晓,崔永春等.EORTC QLQ-C30的信度、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31-32,36153.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45-147158.李凌江,杨德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见: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增):88-100159.李桢,张红梅,张红亚.围手术期癌症病人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147-148160.梁宝勇,杜桂芝,刘畅等.择期性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Ⅱ心理准备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3):144-147 161.梁宝勇,刘畅,杜桂芝等.择期性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Ⅰ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及其时间特点.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2):77-80 162.梁宝勇,刘畅,杜桂芝等.择期性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Ⅲ心理准备对病人术后身体恢复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4):204-206 163.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Ⅰ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3):188-190164.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与估价.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4):200-203165.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Ⅲ应付方式与人格.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7-9166.梁宝勇.心理应激与应激的一体化概念.医学与哲学,1986,8:53-54167.梁宝勇.心理治疗结果的临床显著性及其统计学评估方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50-53168.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心理学报,2002,34(6):644 171.刘艳,林文娟,刘新帆等.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心理学报,2001,33(5):437-441172.刘艳,林文娟.肿瘤与心理神经免疫学.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998,2(1):21-22174.吕倩,林文娟等.心理社会因素和人类免疫功能.心理学动态,2000,8(2):67-73181.孟欣,田俊.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2):49-53183.南克俊,魏永长,周芙玲等.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细胞免疫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4):149-152184.丘文彬.社会支持因应效果的回顾与展望.人文与社会科学(台湾),2001,11(4):311-312186.石林.控制感在应对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208-211 188.史明丽编译.癌症领域中生存质量的定义、目的及测量方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13(2):68-73190.孙新兰.心理因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心理学动态,1998,2:11-15197.万崇华.生命质量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商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67198.汪向东等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4-196,127-127201.王建平,陈海勇,苏文亮等.简式简明心境问卷在癌症病人应用中的信、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6):404-407202.王建平,陈仲庚,林文娟.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测定.心理学报,2000,32(4):438-442203.王建平,崔俊南,陈仲庚等.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24204.王建平,林文娟,陈仲庚.简明心境量表(POMS)在中国的试用报告.心理学报,2000,32(1):110-114205.王建平,林文娟,陈仲庚等.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临床量表评定.心理学动态,2000,4:35206.王建平,林文娟,梁耀坚等.应对策略在癌症心理干预中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1-4207.王建平,林文娟,孙宏伟.癌症病人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学报,2002,34(2):200-204208.王建平,林文娟.癌症病人心理干预新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5):298-300211.吴明霞,郑涌,汤万文.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2:151-152 212.吴小桃,刘旭峰.社会支持的本质及其测定.中国社会医学,1995,3:7217.阎克乐,张月娟,张文彩等.心理神经免疫学.心理科学,1997,4:357-358 219.杨国枢.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契合性及其相关问题.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1997,8:75-80220.杨国枢.中国人的社会取向.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湾):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科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2:13-14222.余安邦,薛丽仙.关系、家与成就:亲人死亡的情蕴现象之诠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八十五期224.俞磊.应对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应用.心理科学,1994,3:169-174230.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1):35-37。

心理学学士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指南

心理学学士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指南

心理学学士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指南引言: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心理学学士论文来说,正确地引用和编写参考文献是保证论文学术性和可信度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学士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指南,包括文献类型、引用标准和格式要求等。

希望能够对心理学学士论文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一、参考文献的分类心理学学士论文所涉及到的参考文献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学术期刊文章:心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是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进展的重要途径,科研人员通常会在期刊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引用学术期刊文章时,需要提供作者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年份、卷号、期号、页码等信息。

示例:Smith, J. A., Johnson, M., & Brown, K. (2019). The impact of mindfulness on stress reduc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25(3), 78-89.2. 图书章节:心理学领域的专著或教材中经常包含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由不同的作者负责撰写。

在引用图书章节时,需要提供章节作者的姓名、章节题目、图书名称、出版年份以及章节所在的页码范围。

示例:Miller, L. A. (2017).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 In T. Johnson (Ed.), Advances i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pp. 45-56). New York, NY: Routledge.3. 学术会议论文:学术会议通常是学者们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也是很多重要研究的起始点。

在引用学术会议论文时,需要提供作者姓名、论文题目、会议名称、出版年份以及论文所在的页面。

示例:Brown, K., Johnson, M., & Smith, J. A. (2018). The effects of social media on self-esteem: A comparative study. In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pp. 123-138). London, UK: Academic Press.4.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阶段学生完成的重要论文,也是一种可靠的研究来源。

中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生心理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高校心理环境对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期.任丽杰.[2].医学生心理骨干自杀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广西医科大学学报》.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2013年1期.黄慧.冯天达.马贞玉.李妍.韩广梅.张瑜.梁永峰.[3].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实用护理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35期.杨燕.颜琬华.李翠香.[4].中学生心理问题行为的防治对策.《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2014年9期.池娥.[5].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兰台世界》.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20期.张大斌.[6].小学生心理特质调查研究.《基础教育研究》.2015年17期.蒙乃希.[7].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韧性发展机制探索——基于广东省高校的研究. 《高教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1期.陈志远.[8].合肥市小学生心理复原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3期.王坚杰.张洪波.许娟.高茗.王敏.吴泽俊.[9].农村留守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2期.谷传华.[10].学生心理工作以及班主任工作的思考.《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年10期.梁庆辉.二、中学生心理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其应对方式的调查研究.被引次数:79作者:陈宇红.基础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2].中职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张晓雯.应用心理学山西医科大学2013(学位年度)[3].中小学学生心理及受虐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向秀英.应用心理学中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4].体育锻炼与中学生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被引次数:6作者:欧阳翠云.运动人体科学福建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5].中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研究.作者:刘红玉.思想政治教育长沙理工大学2013(学位年度)[6].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被引次数:17作者:张苏.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四川师范大学2010(学位年度)[7].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基于学生心理视角.被引次数:4 作者:廖秀筠.教育管理华中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8].遵遁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作者:张丹.学科教学(音乐)东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9].企业子弟中学艺术教育现况及其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研究——以山东莱芜某中学为例.作者:于玲艳.全日制教育曲阜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10].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测量、作用机制与干预研究.作者:徐明津.教育经济与管理广西大学2015(学位年度)三、相关中学生心理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内地高校藏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比较.《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5年6期.田青.闫清伟.[2].农村大学生非农化过程中承包经营权现状及流转意愿基于对319名农村大学生的调查.《中国土地科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刘灵辉.[3].Contraceptiveknowledge,attitudesandbehavioraboutsexualityamon gcollegestudentsinBeijing,China.《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SCI收录SCI.2012年6期.[4].ExamininginfluenceofviolenceagainstphysiciansonChinesemedical students'careerchoice.《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SCI收录SCI.2014年24期.[5].博士研究生科研产出影响因素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21期.柳卸林.王亚娟.左铠瑞.[6].农村籍与城市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获得差异的实证研究.《教育与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1期.谢宝国.王远伟.[7].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艾滋病知信行和知识获取的差异分析.《重庆医学》.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2期.奚蒙蒙.谷利斌.[8].中小学学生体质量与学业表现相关关系基于陕西省某市中小学学生的数据.《体育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6期.詹逸思.张羽.梁哲.[9].大学新生适应与其人格特质和家庭人际动力特征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毕晨虹.姚玉红.陈增堂.[10].藏族中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和谐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5年4期.周鹏生.焦锋.吕欢.杨娟娟.四、中学生心理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了解学生心理落实教学目标.唐艳琼,2009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临床医学教育研究分会第九届全体会议暨学术研讨会[2]抓住学生心理搞好实践教学.马海生.王振峰,2008华东高校工程训练教学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3]照顾学生心理,和谐师生关系:教育工作经验点滴.韦俏权,2008广西心理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4]永康市中学生心理知识知晓率的现状调查.胡洪进.胡芳珍,2006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年会[5]中学生心理复原力自评量表的再评价.吕晓玲.孙业桓.杨林胜.陈明春.蒋玉红.张洪波.孙莹.吴振强,2012江西省科协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十一次流行病学学术交流会议[6]学生对出版网络信息组织的心理认知研究.王秀玲,2012第23届全国计算机新科技与计算机教育学术会议[7]地震灾区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追踪研究.戴艳.李仁莉,2013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8]高校学生心理音乐疗法实践体系初探.郑蔚.魏家宪,20072007年大学生发展与学生事务专业化国际学术研讨会[9]初中学生心理应激源和负性情绪的相关研究.陈翠华.张满.岑开惠.曾玲娟,2012广西心理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10]高职学生心理现状分析与帮教对策.李霞,2010第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

中小学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小学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小学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小学心理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教育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4期.赵鑫.[2].浅谈中小学班主任普及心理学知识的必要性.《科学中国人》.2015年5期.孙娟.[3].新课程标准下心理学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4期.时爱华.[4].中小学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对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中国学校卫生》.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7年9期.徐文.徐勇.[5].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衔接.《考试周刊》.2011年5期.梁影.[6].减负·迁移·创新: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心理学视角.《民族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5年3期.肖海雁.韦义平.[7].浅谈中小学班主任普及心理学知识的必要性.《剑南文学》.2010年6期.韩云娜.[8].浅谈中小学班主任普及心理学知识的必要性.《科技信息》.2010年4期.陈艳群.[9].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学视野.《教学与管理(理论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1年10期.谢云天.王春华.[10].能力心理学研究的新高度——评李孝忠教授的《中小学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开发》.《现代中小学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3年12期.路海东.二、中小学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小学教科书设计研究——以人美版中小学美术教科书设计为例.作者:崔俊峰.设计艺术学北京服装学院2009(学位年度)[2].中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张睿.教育经济与管理西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3].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哲学美学方法之比较——以心理学为视角.作者:张宁宁.课程与教学论·音乐鲁东大学2008(学位年度)[4].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蔡雅清.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5]心理学系科毕业的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化探究.作者:乐燕霞.教育管理华南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6].适应素质教育的城市中小学教学单元研究.被引次数:13作者:李洁.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学位年度)[7].南京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次数:12作者:桂祈蓉.教育管理南京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8].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度的初步建构.被引次数:2作者:郑红渠.基础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2005(学位年度)[9].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所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个案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付崇明.教育管理山东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10].中小学课堂和谐管理研究.被引次数:5作者:郭宏.教育经济与管理福建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三、中小学心理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广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吴素梅.柴佩星,2012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2]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压力源研究.玉丁婕.秦素琼,2012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3]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及积极心理学干预对策初探.贾新超.高兵,2014国际教师教育协会第三届双年会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教师教育: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4]论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改革.邬德利.何光耀.闻军明.孙一兰.罗春燕,2012广西心理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5]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王瑞,2013北京市区县教育科研人员第六届(2013)学术年会[6]汶川地震对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陈秋燕.刘开强.程科.张晨光.曾宁波,2013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7]71名少管所学员童年期躯体经历与品行障碍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秦丽珍.杨柳.花琛.吕景娟.孙玉叶.张慧颖,2008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8]谈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规范的现状和局限性.金鑫,2012第二届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9]浅谈中小学箱庭疗法的运用西城区心理工作经验介绍.马晓晶.侯玮.张日昇,2013第六届(2013年)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1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督导的现状、问题及策略.唐梦瑶.姚本先,2012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心理学230篇参考文献 精品

心理学230篇参考文献 精品

主要参考文献(一)书目1.(奥)弗兰克著.赵可式等译.活出意义来.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德)K.F.Pawlik,(美)M.R.Rosenzweig主编.张厚粲主译.国际心理学手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德)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著.张芸等译.身心疾患治疗手册:跨文化、跨学科的积极心理疗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美)B.E.Gilliland,R.K.James著,肖水源等译.危机干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美)D·P·萨库索,M·R·卡普兰.黄蘅玉等译.临床心理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6.(美)F.D.Wolinsky著,孙枚虹译.健康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7.(美)G·德沃金,R·G弗雷,S·博克著.翟晓梅等译.安乐死和医生协助自杀:赞成和反对的论证.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8.(美)H·P怡范特,蔡勇美,刘宗秀等.医学社会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9.(美)Phillip L.Rice著.胡佩诚等译.健康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0.(美)Phillip L.Rice著.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11.(美)R.C.Carson,J.N.Butcher著.游恒山译.变态心理学.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12.(美)大卫·比罗著,韩红军译.一个医生的患病日记.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13.(美)威廉·科克汉姆著.杨辉等译.医学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4.(英)悉尼·布洛克等著.刘平等译.心理治疗讲座.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017.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8.车文博主编.心理治疗手册.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19.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0.陈丽云,樊富珉,官锐园.身心灵互动健康模式:小组辅导理论与应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216-25122.陈仲庚.实验临床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5.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6.范杉,吴基良,余英宏.医学统计与科研设计.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方积乾主编.生存质量测定方法及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8.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三联书店,198529.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0.龚耀先主编.心理评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1.龚幼龙主编.社会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2.郭念峰.临床心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33.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上下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35.何敏贤,李怀敏,吴兆文.华人心理辅导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6.黄光国.中国人的权利游戏,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838.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39.金志成,何艳茹等.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0.乐国安主编.社会心理学理论.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41.乐国安主编.西方社会心理学新进展.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42.乐国安主编.应用社会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43.乐国安主编.中国社会心理学研究进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4.乐国安主编.咨询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30-3145.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46.李耀庭,乐国安等.心理养生之道——健康心理学漫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147.李银和.性文化研究报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48.梁宝勇,王栋主编.医学心理学.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9.梁宝勇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0.梁宝勇主编.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百科全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51.梁宝勇主编.医学心理学导论.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52.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香港:商务印书馆,198853.刘达临,吴敏伦主编.中国当代性文化——中国两万例“性文明”调查报告.上海:生活·读者·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256.潘绥铭,(美)白威廉,等.当代中国人的性关系与性行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7.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58.钱铭怡主编.心理治疗.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63.邵郊.生理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65.万崇华.生命质量测定与评价方法.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66.汪新建.认知—行为治疗范式.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67.汪新建.西方心理治疗范式的转换及其整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68.王登峰,侯玉波主编.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论丛(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69.王登峰.临床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71.王仁安.医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72.王一方.敬畏生命——生命、医学与人文关怀的对话.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73.许又新.心理治疗基础.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74.许淑莲.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团结出版社,198875.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76.杨德森主编.行为医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77.杨德森主编.中国人的心理解读.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杨国枢,黄光国主编.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179.杨国枢.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本土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0.杨国枢主编.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法.台北: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7881.杨克立,杨青.临床医学心理学概论.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82.杨治良.基础实验心理学.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83.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86.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理论与分析.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87.曾文星,徐静.心理治疗:原则与方法.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200088.曾文星主编.华人的心理与治疗.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 90.张伯源,陈仲庚.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2.张厚粲,徐建平.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93.张开宁主编.多学科视野中的健康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4.张明园主编.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99.郑日昌.心理测量.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100.中国心理学会编.当代中国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01.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等编.2004年医学心理等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04,4(内部资料)102.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3.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4.周谦.心理科学方法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二)期刊杂志106.(美)马克·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国外社会学,1998,2:39-40 107.(英)E.H.Winslow著.吴利群等译.怎样编写病人易懂的教育资料.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6):263-164112.Phillips著.赵靖平译.西方量表译本的评价和修订.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7,4(2):135-136113.蔡光蓉,乔宜,李佩文.音乐疗法在肿瘤临床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 (3):179-181115.陈和年,胡孟璇,洪明晃等.生存质量测量的代理者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30(5):272117.陈虹,姜潮,李艳红等.应对方式对癌症患者心理康复作用的研究.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3,10(1):91-91123.程俊玲.关于社会支持对心身健康的影响研究述评.社会心理研究,1998,1:60-61 124.迟松,林文娟.简明心境量表(Brief 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的初步修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68-770,767127.方积乾,郝元涛.生存质量研究的设计与实施.中国肿瘤,2001,10(2):71 129.冯洁枝,吴燕萍,梁祖兰.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手术病人心理障碍.山西护理杂志,1998,12(6):250-252132.宫宇轩.社会支持与健康的关系研究概述.心理学动态,1994,2:35-37135.韩骢.心理卫生研究报告中的几个统计学问题.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88-190137.何志晶,汤盛钦.手术病人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准备.心理科学,1995,5:303-305 140.洪明晃.一个肿瘤科医生对生存质量的认识.中国肿瘤,2001,10(2):68141.侯铁军.生存质量与疾病预后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1,18(2):67-70142.黄丽,姜乾金,任蔚红.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癌症病人心身症状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0-161144.黄雪薇,王秀丽,张瑛等.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应否与如何告知癌症诊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4):265-267,270145.黄雪薇,张瑛,王秀丽等.癌症患者的信息需求——病人、亲属、医护人员观点比较.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57-759152.姜宝法,刘春晓,崔永春等.EORTC QLQ-C30的信度、效度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31-32,36153.姜乾金,黄丽,卢抗生.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45-147158.李凌江,杨德森.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见:汪向东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增):88-100159.李桢,张红梅,张红亚.围手术期癌症病人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3):147-148160.梁宝勇,杜桂芝,刘畅等.择期性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Ⅱ心理准备及其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3):144-147 161.梁宝勇,刘畅,杜桂芝等.择期性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Ⅰ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及其时间特点.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2):77-80 162.梁宝勇,刘畅,杜桂芝等.择期性腹内手术病人的应激反应与心理准备的研究Ⅲ心理准备对病人术后身体恢复的影响.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4):204-206 163.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Ⅰ应付的概念模式与效果估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3):188-190164.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Ⅱ应付方式的评定、分类与估价.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4):200-203165.梁宝勇.关于应付的一些思考与实证研究Ⅲ应付方式与人格.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7-9166.梁宝勇.心理应激与应激的一体化概念.医学与哲学,1986,8:53-54167.梁宝勇.心理治疗结果的临床显著性及其统计学评估方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50-53168.梁宝勇.应对研究的成果、问题与解决办法.心理学报,2002,34(6):644 171.刘艳,林文娟,刘新帆等.心理行为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心理学报,2001,33(5):437-441172.刘艳,林文娟.肿瘤与心理神经免疫学.美国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998,2(1):21-22 174.吕倩,林文娟等.心理社会因素和人类免疫功能.心理学动态,2000,8(2):67-73 181.孟欣,田俊.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2):49-53 183.南克俊,魏永长,周芙玲等.心理社会因素与肿瘤细胞免疫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2,19(4):149-152184.丘文彬.社会支持因应效果的回顾与展望.人文与社会科学(台湾),2001,11(4):311-312186.石林.控制感在应对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208-211 188.史明丽编译.癌症领域中生存质量的定义、目的及测量方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1996,13(2):68-73190.孙新兰.心理因素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心理学动态,1998,2:11-15197.万崇华.生命质量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商讨.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9,8(1):67 198.汪向东等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94-196,127-127201.王建平,陈海勇,苏文亮等.简式简明心境问卷在癌症病人应用中的信、效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6):404-407202.王建平,陈仲庚,林文娟.中国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的测定.心理学报,2000,32(4):438-442203.王建平,崔俊南,陈仲庚等.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8(1):24204.王建平,林文娟,陈仲庚.简明心境量表(POMS)在中国的试用报告.心理学报,2000,32(1):110-114205.王建平,林文娟,陈仲庚等.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临床量表评定.心理学动态,2000,4:35206.王建平,林文娟,梁耀坚等.应对策略在癌症心理干预中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1-4207.王建平,林文娟,孙宏伟.癌症病人心理干预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学报,2002,34(2):200-204208.王建平,林文娟.癌症病人心理干预新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5):298-300211.吴明霞,郑涌,汤万文.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心理学动态,2001,2:151-152 212.吴小桃,刘旭峰.社会支持的本质及其测定.中国社会医学,1995,3:7217.阎克乐,张月娟,张文彩等.心理神经免疫学.心理科学,1997,4:357-358 219.杨国枢.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契合性及其相关问题.本土心理学研究(台湾),1997,8:75-80220.杨国枢.中国人的社会取向.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台湾):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科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2:13-14222.余安邦,薛丽仙.关系、家与成就:亲人死亡的情蕴现象之诠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第八十五期224.俞磊.应对的理论、研究思路和应用.心理科学,1994,3:169-174230.祝蓓里.POMS量表及简式中国常模简介.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5,10(1):35-37。

自我心理成长参考文献

自我心理成长参考文献

自我心理成长参考文献心理成长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过程,它涉及到个体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在自我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参考文献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可以提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

下面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心理学文献,对于自我心理成长有着积极的影响。

1.《自我认知与自我调整的心理机制》(作者:王伟华)这本书主要探讨了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的心理机制,介绍了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的概念、理论和方法。

通过对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的理解,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心理自助指南》(作者:艾伦·埃利森)这本书是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自助指南,它介绍了一系列的心理学理论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解决自己面临的心理问题。

通过这本书,个体可以学习到如何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困扰,促进自己的心理成长。

3.《情绪智力:你的心智是你的情绪之友还是敌人?》(作者:丹尼尔·戈尔曼)这本书探讨了情绪智力的重要性,介绍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和发展。

它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情绪的本质和作用,学习如何管理和表达情绪,以及如何应对情绪困扰。

通过提高情绪智力,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挑战,提升自己的心理成长。

4.《积极心理学的力量》(作者:马丁·塞利格曼)这本书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强调个体的优点和积极体验对于心理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培养积极情绪和乐观心态,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困难和挑战,提升自己的心理弹性和幸福感。

这本书为自我心理成长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方法。

5.《成年期心理发展》(作者:杨孝忠)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成年期心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成年期的心理困扰和发展需求。

它介绍了成年期的心理变化和挑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成年期的心理问题,促进自我心理成长。

以上是一些值得参考的心理学文献,它们提供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促进自我心理成长。

中学生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生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学生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学生心理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学生心理学教育之我见——关于加强中学教育中心理学教育的几点建议.《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41期.李顺周.[2].听觉障碍中学生的情绪记忆.《中国心理卫生杂志》.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4年6期.钟庆.班永飞.崔亚飞.[4].关于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探.《飞(素质教育版)》.2014年5期.魏正星.[5].中学生体育课自主支持感、身体自尊及生活满意感的关系:基本需要理论的检验.《武汉体育学院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3年6期.杨剑.陈福亮.季浏.[8].生活事件对震后中学生心理应激状况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8年12期.赵守良.张保.赵玉芳.二、中学生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希望、韧性、自我效能在应激源和青少年学习倦怠的作用.作者:徐广军.公共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医科大学2014(学位年度)[2].初中班主任对学生小团体的监管.作者:丽丽.教育管理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学位年度)[3]影响泰国中学生汉语学习成绩的因素分析——以JosephUpathamSchool 初二A班学生为例.作者:莫正芳.汉语国际教育云南大学2012(学位年度)[4].中学生学习偏科的心理学实证研究.作者:刘瑞华.发展心理学上海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5].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概念与自我控制能力关系的研究.被引次数:15作者:谢冬辉.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2009(学位年度)[6].中学生学业延迟满足与人格因素相关研究.作者:胡凤姣.心理学中南大学2013(学位年度)[7].面孔识别与中学生害羞品质的关系研究.作者:曾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四川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8].中学生地图学习心理研究.被引次数:7作者:魏丽冬.课程与教学论上海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9].中学生学习动机缺失量表的编制.被引次数:13作者:朱晓红.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10].中学生学业求助与自信心的关系研究及教育启示.被引次数:3作者:牛永静.心理健康教育河南大学2011(学位年度)三、中学生心理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黑龙江省中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行为及相关因素研究.黄俊平.孙彩虹.夏薇.王健力.武丽杰,2008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2]非发达地区中学生偶像崇拜现状及其相关价值观与自尊的关系以镇巴县为例.王伟.杨娜.宋莉薇,2013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暨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3]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调查研究.高永金.黄新新.何珍,2012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与人格心理学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4]中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朱云鹏,2003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5]不同地区中学生涵化心理与族际文化的差异.贺腾飞.常永,2013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13年年会暨首届文化心理学高峰论坛、湖北省心理学会2013年年会[6]中学生学业情绪、自主学习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李威丽.桑青松.潘玮琳,2012第二届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7]农村中学生自杀未遂的学校相关因素研究.邢秀雅.陶芳标.郝加虎.许韶君.苏普玉.黄朝辉,2008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交流会[8]中学生日常琐事应激状况及其与学业倦怠的关系.顾筠筠.李晓.王立新,2013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9]上海市中学生身体自我概念调查研究.王珉.季浏,2006第8届中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10]延边地区朝鲜族中学生对韩剧的态度与偶像崇拜的关系研究.崔美玉.郑光日,2013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在各领域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

那么,怎么去写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1[1]汪向乐,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31-36.[2]徐兰清,护理人员焦虑症状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112-113.[3]李心天主编.医学心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5.[4]徐斌,吴爱勤.护理心理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166-167.[5]杨雪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0,17(2):66.[6]吴清平.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1997,14(3):104.[7]符霞叶瑞繁,医科大学五年制护理系女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南方护理学报,2002,9(4):51.[8]陈妙研,王海燕,祝一虹.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职业心理素质的相关分析.医学与社会杂志,2003,16(3):43.[9]曹枫林,历萍,高庆岭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试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护理学杂志,2003,18(2):83.[10]徐华芬,沈晓红,护理系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研究.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2003,4,(2):7.[11]赵国军,姜凌雪,赵红莲.北京市本专科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承德医学院学报,2001,18(2):138.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2[1]李伯黍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版.[3]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版.[4]云南教育委员会编:《现代教育理论》,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3[1]狄晗.心理测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04).[2]李祺,刘莹.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3(18).[3]王金祥.医学院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05).[4]杨鹏.临床医学实习生心理浅析及应对方法[J].中外医学研究.2011(23).[5]蒋彩凤,姚明荣,施斌,姚定康,谢渭芬.加强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9(02).[6]程晓娟,唐绍洪.论勤工助学对推动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07(05).[7]马金耀,崔开艳,王D.实习期临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应对方式及个体因素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7(06).[8]肖F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美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9]张静.当代大学生儒道传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10]赵鑫.上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7.[11]颜意娜.体育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06(06).[12]马志青,李晓斌,刘丽宁,任建宇.临床实践中的医学人文关怀[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9(01).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4[1]吴清兰.大专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J].南方论刊,2008(12).[2]陈灵泉,王迅,成宏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探讨[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04).[3]温永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2).[4]代东航.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5]李巧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融合的实现途径研究[J].高教探索,2015(2).[6]吴继红.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到生命教育的省思[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7]冯亚莉,石丹妮.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途径[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4).[8]丁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27):65-69.[9]黄海.思想政治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10]许素梅.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3).[12]任祥华,张丽华.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1).[13]杨稣,武成莉.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青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J]理论导刊,2011(3).[14]孙雄辉.从“消极”走向“积极”――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4).[15]涂明华,杨耀防,姚果原等.医学专科学校人才培养类型及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梁忆非,杨国宏,王静.关于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5[1]邓琼飞.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琼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17):192.[2]伍佳慧,李松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02):52-53.[3]佟丞,高玉峰.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24-126.[4]甄璟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J].山海经,2016(02):141-142.[5]余海蔚.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5(02):126-127.[6]卢义,马荣,宗宸.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209-210[7]赵景会,李明秀,高鹏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3):110-111.[8]岳洁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东方教育,2015(12).[9]何一澜.浅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136-138[10]张兵,谢德光,谢玉兰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6(1):28-32.[11]郝健强.积极心理治疗模型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12]陆亚玲,唐开鹏.谈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帮扶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4(1):59-62.[13]张小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7):120-121.[14]万文倩,刘慧妍.高职院校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58-61.[15]赵云龙.师范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防御方式比较[J].社会心理科学,2009(4).[16]易善武.高校贫困生生活的三维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1):63-65.[1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6[1] 李伯黍主编:《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 王道俊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版[3] 张世富主编:《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版[4]云南教育委员会编:《现代教育理论》,云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丁志强主编:《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年心理健康论文参考文献7[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师大出版社.[2]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3]郑雪.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4]莫雷.教育心理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5]徐光新.学校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6]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7]钱铭怡.变态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8]伍新春,胡佩诚.行为矫正[M].高等教育出版社.[9]李祚,张开荆.心理危机干预[M].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0]郭秀艳.基础实验心理学[M].高教出版社.[11]朱永新.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张保平.犯罪心理学(第五版)[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3]樊富珉.团体心理辅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4]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5]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6]黄希庭.心理学与人生[M].暨南大学出版社.[17]尾形佳晃.三分钟爱上心理学[M].。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防御性悲观及其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启示.《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2年12期.林其羿.[2].俄罗斯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心理学培训.《比较教育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3期.李现平.[3].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3期.钱云祥.[4].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3期.钱云祥.[5].教育心理学视角下有效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探究.《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4期.彭勇.[6].从教育心理学谈大班额教学之弊.《中国科技信息》.2012年6期.李玲.梅立雪.[7].如何有效应用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提高教学成效.《成功《中国电化教育》.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8期.李馨.[9].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魅力中国》.2009年20期.钱云祥.[10].新课程背景下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贺州学院学报》.2008年3期.钱云祥.二、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曼哈顿维尔音乐课程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作者:黄雅莉.学科教学湖南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2].中小学教师教育幸福的结构及测量.被引次数:15作者:张陆.基础心理学华中师范大学2007(学位年度)[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次数:9作者:蔡雅清.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东北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4].中小学写字教学初探.作者:李森梅.学科教学(语文)沈阳师范大学2006(学位年度)[5].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作者:周建庆.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2000(学位年度)[6].中小学教师教学审美能力发展特点及其相关研究.被引次数:1作者:郭芳.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2005(学位年度)[7].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被引次数:224作者:魏淑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2008(学位年度)[8].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被引次数:2作者:刘琴.英语教育江西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9].马扎诺教育目标分类学自我系统的应用案例研究——以四川农业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作者:田添.教育技术学上海师范大学2011(学位年度)[10].中小学教师心理授权研究.被引次数:19作者:王金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西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三、中小学教育心理学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切实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于我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李景忠,2006第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中小学教师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与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张丽娜.路海东.孔博鉴,2013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分会暨中国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

外国心理参考文献

外国心理参考文献

外国心理参考文献
以下是一些外国心理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New Ideas In Psychology》:于1983年创刊于英国,主要收录与心理学理论创新相关的文章。

期刊期待研究者提出具有开创性的心理学理论,或对已有经典理论进行评述和质疑。

- 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德国汉堡大学医学中心的心理学教授Dietrich Klusmann在2002年发表的研究重点分析了男女的性心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详细对比了男人和女人对性的欲望随亲密关系推进的变化。

在参考文献时,建议你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等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需获取更多外国心理参考文献,建议前往相关的学术研究网站或图书馆进行查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心理学参考书目
1.荆其诚主编(1991):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

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2.张春兴(1989):张氏心理学词典。

台北:东华书局。

3.朱智贤(1989):心理学大词典。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阿瑟•S•雷伯著,李伯黍等译(1996):心理学词典。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5.叶浩生主编(1998):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6.杨雄里著(1998):脑科学的现代进展。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7.罗伯特•索拉索编,朱滢等译(2002):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8.威廉•卡尔文著,杨雄里、梁培基译(1996):大脑如何思维——智力演化的今昔。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托马斯L.贝纳特著,旦明译(1983):感觉世界——感觉和知觉导论。

北京:科学出版社。

10.张述祖、沈德立(1987):基础心理学。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1.张春兴(1994):现代心理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2.彭聃龄主编(2001):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

13.孟昭兰主编(1994):普通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4.M.艾森克主编,阎巩固译(2001):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上下)。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5.朱莉娅•贝里曼,戴维•哈格里夫,凯文•霍维尔,伊莉莎白•奥克利福特著,武跃国、武国城译,钱铭怡审校(2000):心理学与你。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6.黄希庭(1988):心理学实验指导。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7.林崇德(1995):发展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8.林崇德(2002):学习与发展。

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

19.申继亮等(1997):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许政援等(1992):儿童发展心理学。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21.朱智贤(1993):儿童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2.朱智贤(1994):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北京:中国卓越出版社。

23.傅安球、史莉芳(1993):离异家庭子女心理。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4.皮连生(1999):学与教的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5.卢家楣著(2000):情感教学心理学。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6.韩向前(1988):国内外教师心理研究述要。

心理科学通讯,1988年1期。

27.黄希庭等译(1992):认知心理学。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8.王甦、汪安圣(1992):认知心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9.余嘉元主编(2001):当代认知心理学。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30.Best著,黄希庭主译(2000):认知心理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1.刘爱伦主编(2002):思维心理学。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2.杨治良等著(1999):记忆心理学(第二版)。

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33.王垒等(1992):综合智力:对智力概念的整合。

心理科学,1992年2期。

34.白学军(1996):智力心理学的研究进展。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5.黄希庭(1994):未来时间的心理结构。

心理学报,26(2):121-127。

36.黄希庭等(1998):过去时间的心理结构。

心理科学,1998(21):l-4。

37.张庆林Sternberg主编(2002):创造性研究手册。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38.陈仲庚、张雨新(1986):人格心理学。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39.Burger著,陈会昌等译(2000):人格心理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0.郑雪主编(2001):人格心理学。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41.黄希庭(2002):人格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42.高玉祥(1997):健全人格及其塑造。

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

43.黄希庭、郑涌(1999):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44.黄希庭、郑涌(2000):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5.吴增芥(1983):西方个性心理学理论。

外国心理学,1983年1期:32-38。

46.孟昭兰著(1989):人类情绪。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47.K. T. 斯托曼著,张燕云译(1986):情绪心理学。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48.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王登峰主编(2003):心理卫生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49.汪向东等(1993):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出版社。

50.孙本文(1946):社会心理学。

上海:商务印书馆。

51.沙莲香(1994):社会心理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2.时蓉华(1997):现代社会心理学。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3.杨中芳总校订(1997):性格与社会心理测量总览。

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54.王士元主编(1987):语言与人类交际。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55.沙莲香(1989):中国民族性(一)。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6.沙莲香(1990):中国民族性(二)。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7.伯纳德•韦纳著,林钟敏译(1989):动机和情绪的归因理论。

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58.孙煜明主编(1993):动机心理学。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