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

语文期末复习题一、现代文㈠《语言的功能与陷阱》⑴作者:王蒙。

演讲特点:情趣互动,在情趣互动中达到最佳演讲效果。

⑵演讲稿特点:外松内紧,亦庄亦谐、思路开阔。

⑶语言的功能:现实有用功能、生发和促进功能、浪漫功能。

⑷语言的陷阱:①言不尽意、言过其实。

②脱离生活,变成反面东西。

③狗屎化效应。

④被语言文字主宰,扼杀创造性,扼杀活泼的生机。

㈡《一只特立独行的猪》⑴作者:王小波。

长篇小说集《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⑵艺术手法:思想性随笔。

①有思想深度,别具匠心②任意而读,无所顾忌。

本文写作风格:幽默而严肃、活泼而平时,犀利深刻而具温情与善意。

“冷幽默”⑶文章主旨:被他人安排或设置的生活是不幸的——那意味着自由被扼杀,而人们往往对这样的生活安之若素,于此应有醒悟——敢于无视别人对你生活的设置。

㈢《天才梦》⑴作者:张爱玲。

是20世纪最优秀的女性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文学评论《红楼梦魇》。

⑵创作特点:准自传。

⑶本文主旨:①关于天才的梦想。

②希望成为现实中的天才,摆脱生活中的种种困惑。

⑷名句: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㈣现代诗《现象七十二变》⑴作者:罗大佑。

人称“黑色旋风”、“手术解剖刀”。

在大陆、港台及其它地区华人群体中拥有广泛影响。

罗大佑的歌曲中有两个基本情绪:一方面是优美古典化自然,另一方面是一个不断崛起的现代城市。

而且在表达自己生活感受的同时,包含了民族情绪、文化关怀、社会批判内容。

他的早期作品表现那时青年的惶恐、焦虑、伤感。

体现鲜明批判精神。

现代的流行歌曲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乐府诗。

⑵中国流行音乐发张的四个时期:①音乐的暗流时代:二十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情感启蒙),代表人物:邓丽君。

邓丽君和琼瑶的小说一起,构成了中国新时期情感启蒙最早流行文化版本。

②音乐的代言时代:80年代中叶到90年代(情感启蒙),代表人物:崔健和罗大佑(思想成熟)80年代的崔健和罗大佑,构成了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带有理性启蒙价值和意义的声音。

语文期末总复习

语文期末总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一、背诵指定篇目。

二、认真阅读所学各篇后面的“简析”及“思考雨练习”。

三、教材有关专题的文史知识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称“诗经”。

——收录了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所产生的诗歌305篇。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这是按乐调分类的解释。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

常用叠章(重章叠句)的形式,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目的是为了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2、《楚辞》——“楚辞”的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谣,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的新诗体。

它在句式与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而富于变化,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以杂言为主,便于抒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与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合称“风骚”,共同构成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

——《湘夫人》中“嫋ni ǎo 嫋ni ǎo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西汉刘向编的《楚辞》,是我国古代继《诗经》之后又一部影响深远的诗歌总集。

3、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

——当时社会上出现的“士”阶层,是中国最早的知识阶层。

——“诸子百家”,其实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儒、道、墨、法、兵等十家。

——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体——专题论著”三个阶段。

代表著作分别是《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宋史》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强调了《论语》古为今用的巨大功效。

你是怎样理解孔子关于“仁”的观点的?4、历史散文——中国历史散文兼有历史科学与文学艺术两种成分,它是中国小说产生的主要源头。

——司马迁的《史记》,原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为我国最早的通史,它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形式。

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语文期末知识总结怎么复习

语文期末知识总结怎么复习

语文期末知识总结怎么复习一、语言文字知识的复习1. 字音、字形、字义的复习:通过识字、朗读、写字等练习,复习每个字的读音、书写和含义。

2. 词语的复习:整理常用词汇,分析构词法,学习词义辨析和词语搭配。

3. 语法知识的复习:回顾基础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型、成分等。

通过刷题和做语法填空、改错题等练习,加深记忆。

二、课文知识的复习1. 课文的细读:重点关注每篇课文的主旨思想、结构和表达方式。

理解作者的用词和修辞手法,形成自己的感觉和观点。

2. 课文的背诵:逐段背诵课文,加深记忆。

背诵要注重语音语调、停顿和语气的准确表达。

3. 课文的分析:分析课文的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理解作者通过材料和情节揭示的主题和价值观。

三、阅读理解的复习1. 阅读技巧的培养:培养快速阅读、提取信息、推理判断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2. 阅读材料的选择:选择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如新闻报道、说明文、故事、诗歌等。

3. 阅读题目的解答: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回答问题,注意理解题目要求,区分事实细节和主旨观点。

四、写作能力的复习1. 写作素材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各种写作素材,如词汇、句型、成语、谚语等。

2. 写作技巧的培养:学习各种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段落结构、逻辑推理等。

多做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3. 写作常用句型的运用:掌握一些常用句型和表达方式,丰富写作内容和表达效果。

五、其他知识点的复习1. 修辞手法的复习:回顾修辞手法的各种形式和用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

分析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效果。

2. 文化常识的复习:了解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知识,如古文化、文学艺术、名著作家等。

3. 古代文言文的复习:复习一些古文课文,理解古文的意思和用法。

学习阅读和翻译古文。

以上就是语文期末复习的一些重点知识和方法。

复习语文需要注意的是培养语感、逐步积累和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能力。

在复习中要注重多练习、多思考、多总结,提高学习的效果。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篇:《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必考文学常识期末复习资料文学常识1、《先秦诸子语录》。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各家的代表人物通常叫做“先秦诸子”。

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名丘,前551—前479)圣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解释为仁者爱人,是儒家民本思想的逻辑起点。

将仁的原则施于政治,他主张为政以德。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亚圣,“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并提出“民贵君轻”说。

荀子(名况,约前313-前238),“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道家老子(名聃),损有余而不不足。

墨家墨子,(名翟,约前468-前376),主张兼爱非攻。

2、《君子于役》。

选自《诗经·王风》,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大约西周初至春秋中叶诗歌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有十五国风,大多是各地民歌。

3、《十五从军征》。

本篇原载《乐府诗集》中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又名《紫骝马歌》。

4、《移居》。

陶渊明。

据四部丛刊影印宋本《笺注陶渊明集》。

陶渊明原居柴桑县紫桑里。

晋安帝义熙四年六月所写。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

一说名潜字渊明。

世称靖节先生。

田园诗,风格平易自然,和谐优美,有《陶渊明集》传世。

5、《山水诗三首》。

王维(701-761)字摩诘,与孟浩然同为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并称为“王孟”。

有《王右丞集》。

6、《燕歌行》。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

高适,字达夫,擅长七言歌行,诗风悲壮。

有《高常侍集》。

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有《李太白集》。

8、《兵车行》。

兵车行,这是一首新题乐府诗。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伟大现实主义诗人,作品被誉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

有《杜工部集》。

9、《长恨歌》。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总复习(高红版)一、名词解释(15分)1.《论语》《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表现了孔子的哲学、政治、美学、教育等思想。

全书为语录体,共有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其中不少名言警句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2.《孟子》《孟子》是战国中期重要的儒家著作,由孟子与其弟子和著而成,多载孟子的言行,全书共七篇,每篇分上、下两部分,共二百六十九章,其体式虽仍属语录体,但结构复杂,某些片段已具议论文特征,书中善用比喻及浅显事实说明道理,感情浓厚,气势充沛,语言简洁流利,富于感染力。

3.《荀子》《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著作,该书继承孔子创立的儒家伦理思想,吸收各家学说之长,提出以“性恶”为基础、以“礼法”为核心、以“化性”为手段的伦理学说。

《荀子》三十二篇,多为荀子自作,少数出于弟子门人之手,其中不少篇目堪称合乎规制的说理文,且能围绕中心、逐次展开、比喻论证、反复说理,形成简朴浑厚的文风。

4.《庄子》庄子是战国中期道家著作,共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作;“外篇”十五篇和“杂篇”十一篇,多为其后学所作。

5.《韩非子》(没有划)6.《左传》《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

《左传》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春秋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7.《湘行散记》《湘行散记》是现代作家沈从文在1934年初沿途写给妻子的信件后整理成的系列散文。

作品描述了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其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湘西”所能代表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所负载的内容。

8.《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及精神风貌的各个层面。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策略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策略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策略考试复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成绩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准备考试。

1. 制定复计划:制定一个详细的复计划是复的第一步。

根据考试的内容和时间安排,合理安排每天的复任务。

确保每个重要知识点都有足够的复时间。

2. 整理笔记:复时,可以通过整理笔记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知识点整理成清晰、简洁的笔记,方便日后温和回顾。

3. 多做题:通过做大量的题可以加强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选择一些与考试内容相符的题,并逐步提高难度。

通过做题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4. 阅读经典文本:大学语文考试经常涉及对经典文本的理解和分析。

选择几篇经典文本,认真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品味。

5. 写作练:语文考试中的写作部分往往需要较好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

多做些写作练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选择一些常见的写作题目,多加练,并注意写作的结构、逻辑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6. 组织讨论:与同学一起组织讨论小组,相互交流研究心得和问题解答。

通过参与讨论可以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维。

7. 制定复计划:在复过程中,及时做好总结和反思。

每天回顾当天的复进展和遇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及时调整复计划。

以上是一些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的策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策略,并坚持执行,相信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祝你考试顺利!。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一、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1. 古代文学的特点:注重规则,遵循定型结构,言之有物,抒发个人情感,并受限于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

2. 现代文学的特点:追求个性化表达,倾向于真实与自由,关注现实问题,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表达自我和个人情感的主体性。

3. 对比与联系:现代文学继承了古代文学的优点,丰富了表现手法,展现了时代的特点,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二、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特点及相互转换1. 文言文特点:以古代汉语为基础,语言规范,注重修辞和韵味,表达方式邀约间接,具有一定的形式约束。

2. 白话文特点:以现代汉语为基础,白话化,语言简明通俗,直接表达思想,没有形式上的限制。

3. 相互转换:将文言文转化为白话文时,需要去除或改写不适合现代语言表达的句型、词语和表达方式。

将白话文转化为文言文时,需要增加或改写一些句式和修辞手法,使其更符合古代文言的特点。

三、古代文学常见体裁及代表作品1. 诗:以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诗经》、《离骚》等。

2. 词:以唐宋词为代表,注重音乐性和意境的塑造,代表作品有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等。

3. 曲:以元曲为代表,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

4. 文言小说:以四大名著为代表,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四、现代文学常见体裁及代表作品1. 小说:包括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科幻小说等,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等。

2. 戏剧:包括现代话剧、影视剧本等,代表作品有郭沫若的《人民的名义》、屈原的《屈原》等。

3. 散文:包括散文随笔、散文小品等,代表作品有鲁迅的《狂人日记》、杨绛的《我们仨》等。

五、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1. 比喻:通过直观的形象,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突出某种特性或意义。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东西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形象或行为,增强表现力。

大学语文期末自我总结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自我总结复习

一、诗歌鉴赏(一)《诗歌鉴赏概要》知识要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涉及《诗经》楚辞、乐府、古诗十九首、唐宋诗的最主要发展梗概,以及作家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王安石的创作特色、代表作品、对文坛的贡献。

词的简要发展历程,各个时期的代表性词人及其成就。

(二)、考点1、《春江花月夜》:(1)背诵(2)理解《春江花月夜》中有关哲理的句子(3)分析“月”在《春江花月夜》中的地位(4)《春江花月夜》的艺术之美答:(1)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3)“月”是全诗的灵魂。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中心,春、江、花、夜都是在月光下展现出来的。

全诗以月升起,以月落结。

开篇八句点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吐出;最后八句收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抹倒收回。

中间由景生情,转情换意,蝉联而下,若断若续,缠绵悱恻,章法灵活而不紊乱。

诗情围绕着明月的初升、高悬、西斜、下落的过程而展开。

(4)1.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体,全诗既出色地描绘了多姿多彩、如诗如画的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又抒写了作者陶醉其中的感情以及人间相思恨别的真情,同时还阐发了自然人生的哲理,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2.构思精妙,全诗以月为中心,纵横联系,展开描写和抒情。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其特点包括:- 使用古代汉字,一些字形已经发生改变,需要注意字义和用法的变化;- 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例如虚词用法、动词的变化等;- 阅读时需要较强的词语理解和推测能力。

2. 古代文学名著古代文学名著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瑰宝,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思想观念。

3. 诗歌鉴赏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了唐诗、宋词等多种形式。

在鉴赏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诗歌的整体结构和韵律规律;- 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情感等;- 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二、现代文学1. 文艺思潮与作品现代文学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心声,包括了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思潮、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新时期的文学创作等。

在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品作者的创作背景和阅读背景;- 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 作品表达的情感和艺术风格。

2. 鲁迅及其作品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作品既关注社会现实,又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在阅读鲁迅的作品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品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和人道主义精神;- 作品的艺术表达和符号象征。

三、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修辞手法中常见的一种,通过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使表达更具生动形象和感染力。

2. 描写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描绘和细节展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事物的特点和情感。

3. 对偶对偶是修辞手法中用于增强语言韵律和节奏感的一种手法,通过对比或并列的方式呈现事物,使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四、修辞格1. 倍数修辞倍数修辞是修辞格中的一种,通过对数字进行夸张或缩小处理,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2. 反问修辞反问修辞是修辞格中的一种,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表达事实或观点,既是一种陈述,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语文》复习纲要(★PS:文中阴影部分是主要重点。

通报的最后两个例文不确定格式对不对,请看的同学以写作要求为主,可以看看老师的课件,都已发至群邮箱。

大家期末加油啦!)一、填空(文学常识+默写)1*10分二、单选(作者号名、生活时代、代表作)1*10分三、多选(默写、文章主题、情感、诗句出处)2*5 分四、简答:如诗歌主题五、论述(论点+论据)六、实用写作(公文修改、找错)七、作文(700字)20分一:《语文的功能与陷阱》王蒙 P25(一)作者简介:王蒙,1948年加入中共地下党(少共,右派)1986—1989年任文化部长,获意大利蒙德罗文学奖、日本创作学会和平与文化奖…(二)语言的功能:(三方面的功能)1、现实有用的功能:⑴表意和交流的作用;⑵记录和记忆的作用;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记录,就没有记忆。

2、生发和促进的功能:⑶推进思想、推进感情、推进文化、创造文化。

思想的过程和写作的过程是分不开的。

即使是纯粹的文字上的掂量,也会使人产生思想,推进、改变思路。

3、浪漫的功能:(是语言和文字离开了现实或者超出了现实的功能。

)⑷强烈的煽情的作用;感觉也和词语影响有关⑸语言文字的修辞作用⑹语言有很多的心理功能⑺艺术的功能;语言和文字能够使我们的一种经验、一种遭遇、一种情感审美化。

⑻信仰的功能;语言和文字所起的作用实在是琢磨不完的。

⑼形式的作用(三)语言是一个陷阱1、语言和现实和你的思想感情脱节(包括言不能尽、言过其意、文不尽言、言过其实、甚至脱节。

最微妙、最重要的体会,恰恰是语言所表达不出来的2、好的、成功的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还面临着可能异化的命运,变成了俗套。

3、通俗化(狗屎化效应):看到它薄弱的一面,本来很好的一句话,太普及了,就把它降低了,过于通俗化了;4、当语言以及文字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真实、脱离了真情以后,就变成了一个反面的东西。

这种语言文字变成了我们生活的敌人,变成了人的对立面。

5、语言文字它可以反过来主宰我们,扼杀我们的创造性和活泼的生机。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期末考试临近,语文这门科目常常被认为是最需要用心准备的。

在日常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巩固语文知识,积累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

下面,本文将分享一些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语言文字知识语言文字知识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包括词汇、句法、修辞等。

在考试中,对于这方面的掌握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因此,建议同学们多做一些语言文字知识的练习题。

可以参考以下资料:1.《现代汉语词典》2.《高中语文语法练习题》3.《语文修辞百例》二、文学常识文学常识是指对于文学史、文学作品以及文学作家等方面的知识掌握。

这方面的考查重点通常体现在阅读理解、选词填空、完形填空、写作等题型中。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学常识复习资料:1.《中华文学名著导读》2.《中国古典文学史》3.《文学名言名句三百例》三、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语文考试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通过阅读理解题的练习,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和语文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阅读理解练习资料:1.《阅读·作文模拟试题与解析》2.《大学语文素养与阅读训练》3.《语文阅读应试技巧》四、作文指导作文是语文考试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良好的作文需要有严谨的逻辑表达、恰当的词汇运用以及丰富的句式变化。

以下是一些作文指导资料:1.《大学语文写作训练》2.《语文写作基础培训》3.《大学语文写作要点》以上是一些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最后,提醒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并将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重点整理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10=10’)1.单元主题一.立身处世二.读书思考三.艺术欣赏四.友爱亲情五.乡土祖国六.人与自然七.汉语之美1.《名联趣谈》梁羽生,新武侠派,《萍踪侠影传》《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2.《我的伊豆》川端康成,新感觉派作家,1968诺贝尔文学奖,《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千羽鹤》3.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诺贝尔文学奖,“诗圣”,《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4.海明威,美国作家。

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老人与海》夺得诺贝尔文学奖.《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5.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

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

他的唯一一部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6.贾平凹,代作当家。

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年创刊《美文》。

1993年创作《废都》。

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学院院长。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考试涉及的语文课本篇目:第一单元:立身处世。

《潮州韩文公庙碑》,《印第安人营地》;第二单元:读书思考。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第三单元:艺术欣赏。

《秦腔》;第四单元:友爱亲情。

《月夜忆舍弟》;第五单元:乡土祖国。

《麦地与诗人》;第六单元:人与自然。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海边》,《我的伊豆》. 第七单元:汉语之美。

《名联趣谈》。

二.默写题(10’)1.《潮州韩文公庙碑》P17☆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大学语文 期末复习重点(完整版)

一、《蒹葭》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原名诗或诗三百。

《诗经》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在句式上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赋比兴:诗经表现手法。

赋,即平铺直叙,开门见山。

比,即比喻。

兴,即起兴、发端。

先言他物。

借它物来引出所要描绘的事物的描写。

3、风雅颂:诗经分成的三部分。

风多为地方民歌。

雅多为王朝正歌,为贵族和士大夫所作。

颂多为宗庙乐歌,用于宗庙祭司。

4、《诗经·秦风·蒹葭》中“兴”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意指芦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溯洄”的含义是逆流而上;“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中“右”的含义是迂回曲折。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湘夫人》1、在楚辞中,原为战国时楚地的民间祭歌,后经屈原加工而成的是《九歌》2、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丽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作者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楚辞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色彩,句式以六言、七言为主,句中多用语气词“兮”字。

3、《湘夫人》选自屈原根据楚国民间巫歌改写的组诗《九歌》,典型地反映了楚辞的“以景现情,寓情于景”风格特色。

《湘夫人》的抒情主人公是湘君,其首句“帝子降兮北渚”种“帝子”指的是湘夫人。

《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4、楚辞: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它是《诗经》后的一种新诗。

由西汉刘向整理编纂,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

它和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翻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一、文言文阅读理解题文言文阅读理解题在大学语文期末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考生需要熟悉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词汇,以及一些典型的文言修辞手法。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某人作为京师大学生,怀才不遇,志在报国。

一日,他在街上偶遇一位年迈的老者,老者身着破旧衣物,看起来相当贫困。

年轻人见状,主动向老者问好,并表示愿意帮助。

老者深感感激,便给年轻人一块石头,并说:“此石子固然普通,但胜于何人之手之才。

”年轻人听后茅塞顿开,决意将来努力拼搏,不负老者的期望。

问题:(1)作者用“怀才不遇”来描写年轻人的心境,你认为这体现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2)请试着解释一下老者所赠之石的含义。

答案:(1)作者用“怀才不遇”来描写年轻人的心境,体现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通过夸大年轻人的才华没有得到发挥的情感,以凸显年轻人的志向和报国之心。

(2)老者所赠之石实际上是给予年轻人的鼓励和启示。

尽管石头普通平凡,但老者以此来比喻他手中的才华和能力,鼓励年轻人不要气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未来的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理解题针对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考生需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能够从材料中领会到文化背景和社会思潮等方面的信息。

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题目。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年轻人通过社交媒体建立了更广泛的社交圈子,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年轻人可能因为过度依赖虚拟世界而忽视了现实生活,导致与真实社会的联系变得弱化。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现象可能对年轻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在享受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警惕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问题:(1)作者对社交媒体的发展持什么态度?(2)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利用社交媒体?答案:(1)作者对社交媒体的发展持有辩证的态度。

作者认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年轻人建立更广泛的社交圈子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负面影响。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题A及答案一、填空题(一)文学常识填空(每空1分)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或《》。

2.《》是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3.李白诗歌充满浪漫色彩,诗歌风格豪放飘逸,被誉为。

4.《垓下之围》节选自,作者是。

5.戴望舒的《雨巷》一诗中的丁香姑娘,运用了手法。

(二)名句、诗词填空(每空1分)1.人生代代无穷已,。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2.路漫漫其修远兮,。

(屈原《离骚》)3.春风桃李花开日,。

(白居易《长恨歌》)4.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二选择题1、我国先秦时期著名的语录体散文是( A )A、《论语》B、《庄子》C、《荀子》D、《韩非子》2、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用“五十步笑百步”讽刺( C )A、胆小的逃兵B、自己慢却要嘲笑别人的人C、不行仁政的梁惠王D、不行仁政的邻国国君3、“贻笑大方”这个成语源自( B )A、《大同》B、《秋水》C、《谏逐客书》D、《寡人之于国也》4、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C )A、《五代史伶官传序》B、《答司马谏议书》C、《谏逐客书》D、《报刘一丈书》5、下面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D )A、李白B、辛弃疾C、杜甫D、王安石6、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 A )A、戊戌变法失败之后B、戊戌变法之前C、五四运动之时D、五四运动之后7、“其正身,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出于( A )A、《论语》B、《孟子》C、《左传》D、《韩非子》8、《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B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通史D、国别体断代史9、《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 B )A、张巡、张籍、南霁云B、许远、张巡、南霁云C、张巡、许远、于嵩D、张巡、许远、雷万春10、《氓》选自《诗经》中的( A )A、国风B、大雅C、小雅D、颂11、下边划线词翻译中错误的是( A )A.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资料一、理解文章在准备大学语文期末考试时,首先要掌握的能力是理解文章。

理解文章不仅仅是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深入挖掘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对于每篇文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 阅读全文:在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确保读完全文,理解整个故事或论述的全部内容。

2. 理解段落: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每个段落都有独特的观点或论述。

要善于划分段落,并通过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理解作者的观点。

3. 提取关键信息:文章中可能存在一些重要信息或关键词汇,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有助于理解整个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二、分析语言除了理解文章以外,还需要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

语言运用是作者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分析语言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词语含义:对于生僻词汇或多义词,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其具体含义。

2. 句式结构:分析句子结构可以帮助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包括并列句、复合句、主谓结构等。

3. 修辞手法:注意作者是否使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这些手法会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学会应用在复习期末考试时,仅仅理解和分析文章是不够的,还需要学会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的文章写作中。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多写作文:写作是提高语文水平的最佳途径,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话题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描述一个人、讨论一个问题等。

2. 阅读经典作品:阅读经典作品有助于提高对语言的感知力和表达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名著进行阅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3. 参加讨论和辩论:参加讨论和辩论可以提高逻辑思维和辩证能力,同时也能锻炼语言表达和论述的能力。

四、总结复习要点在复习期末考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1. 文章理解:要确保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观点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2. 语言分析:要善于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包括词语含义、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

3. 学会应用:通过写作、阅读经典作品和参加讨论辩论等方式,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精选8篇)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精选8篇)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精选8篇)如何进行有效的复习,复习对进一步巩固学习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更系统的掌握所学的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那么怎么安排好复习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精选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语文期末考试复习计划1一、班级情况分析1.知识能力掌握情况:班中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大部分学生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初步学会使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大部分学生掌握了问号、叹号的用法。

初步学会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能正确地给自然段标上序号,理解自然段的内容。

听说能力有所提高,能看图听故事、讲故事和编故事,能看图较为连贯地说一段话,并写下来。

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了解大概内容。

2.后进生情况:班中有个别学生字、词掌握得不够好,特别是任祖康、任祖强、陈家有、丁权涛等同学生字经常写错,总是多点少画,学过的生字极容易回生。

有一部分同学,阅读短文有一定的困难。

看图写话有时不够通顺,错别字较多。

二、复习目标:1.全面复习本册书要求会认的40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100个生字,并能用常用字组词或者说话。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3.结合《语文园地》中出现的思维训练,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知识梳理和扩散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4.总结延伸阅读和口语交际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和说话的能力。

三、复习形式:以归类复习为主,单元复习为辅,渗透学生的思维训练。

不作硬性抄写和机械记忆,培养学生复习的兴趣。

让学生比较轻松地度过复习阶段。

复习时间:1月12日——1月23日四、具体措施: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在复习时我制定了以下几条措施:1.重点复习一些难写的字和一些错的字。

通过形近字、音近字的比较,辨别差异。

通过边读边写、试默自查、听写、看拼音写词语等形式,巩固所学字词。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大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期末考试临近,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复习,以下是为大家梳理的大学语文期末复习重点。

一、古代文学部分1、诗词重点诗人及其作品:如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

要熟悉他们的代表诗作,理解诗歌的主题、意境、艺术手法等。

诗词的体裁和格律:包括律诗、绝句、词的格律要求,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诗词的鉴赏方法:能够分析诗词的意象、情感、表现手法,如用典、象征、对比等。

2、散文先秦散文:《论语》《孟子》《庄子》等,了解其思想内涵、文学特色和对后世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重点掌握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人的作品,分析其写作风格和艺术成就。

3、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熟悉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作品的主题思想。

古代短篇小说:如《聊斋志异》,了解其奇幻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

二、现代文学部分1、现代诗歌新月派、象征派等诗歌流派的代表诗人及作品,如徐志摩、戴望舒等。

理解现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创新之处,以及与古代诗歌的区别。

2、现代散文鲁迅的散文:如《朝花夕拾》,掌握其犀利的文风、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批判精神。

朱自清、冰心等作家的散文,体会其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

3、现代小说茅盾、巴金、老舍等作家的作品,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了解现代小说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三、文学理论部分1、文学的本质和特征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虚构性等特征。

掌握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关系。

2、文学作品的构成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如主题、题材、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

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和意义。

3、文学的创作与欣赏掌握文学创作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影响创作的因素。

了解文学欣赏的特点和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写作部分1、议论文写作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包括提出论点、论证论点、得出结论等环节。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

《秋水》 《郑伯克段于鄢》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红楼梦》 《灯下漫笔》 《追悼志摩》
精读课文要求:
1.熟悉掌握课文内容; 2.结合思考题,理解课文主旨; 3.结合思考题,了解课文的主要创作特色。
泛读篇目 1.《老子》八章 2.墨子《兼爱》 3.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4.刘义庆《世说新语》 5.宗臣《报刘一丈书》 6.李贽《题孔子像于芝佛院》 7.金圣叹《不亦快哉三十三则》 8.蒲松龄《婴宁》
评分原则:
5 答题篇幅: 10分值题答题字数应在
200字以上; 20分值题答题字数应在
500字左右.
• 答疑地点:5号楼103室 • 答疑时间:下周一(一月十八日)
下午4:00—5:00
预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 评分原则: 信: 准确,忠实原文 达:语句通顺
三、论述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20分,共50分)
其中三题出自精读。一题出自泛读。
1.《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节,描写了 薛宝钗和林黛玉探望宝玉的情景,结合作品 中对二人的言行描写,分析宝钗和黛玉的性 格差异。
评分原则:
1 须展开论述。 2 须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3 应言之有据,言之有理。 4 应文字通顺,层次清楚。
9. 现当代文选全部
泛读课文要求: 结合课后思考题卷考试的卷面成绩占 60%,
包括对泛读、精读课文学习情况的考查。
大学语文试卷 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共40分)
数学家王梓坤在《林黛玉的学习方法》一文中 引用了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名言:“读书三年,便谓
精读篇目
1. 庄子 2. 左传 3. 李斯 4. 韩愈 5. 柳宗元 6. 苏轼 7. 曹雪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一、问答题(62%)1、试对《定风波》的主要艺术手法做详细分析。

写眼前景,想心中事,言在此而意在彼,隐喻寄托,是这首词的主要艺术特点。

上篇着眼于雨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二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潇洒风度,暗示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镇定自持、泰然处之的心态。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通过“竹杖芒鞋”与“马”的对比,隐喻远放江湖、安步当车实胜奔走官场、因而非但无所畏惧,反而一身轻松。

“一蓑烟雨任平生”表达了自己深愿从此在浩瀚天地中自在地度过一生的心意。

下片着眼于雨后。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所写寒风吹酒醒、夕阳送晚照的景象,含有政治风雨令人清醒、人生晚景或尚有望的达观。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三句则说,回头想想,还是感到宦途风云毕竟阴晴莫测、安危难料,总不如像陶渊明那样早赋归去,退隐江湖,那就无所谓风雨阴晴,真可以荣辱皆忘,超然物外了。

2、试对秦国在“殽之战”中遭受失败的原因做一简要分析。

(1)从道义上来说,秦国背信弃义,偷袭盟军,失道寡助。

(2)从策略上来说,秦穆公制定了“劳师袭远”的错误策略,自欺欺人,掩耳盗铃。

(3)从民心上来说,人民反对,蹇叔哭师,秦国公一意孤行,失去民心。

(4)从骄狂上来说,“秦师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表明秦兵骄狂,骄兵必败。

(5)从纪律上来说,“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表明秦兵纪律涣散。

(6)从士气上来说,秦师袭郑失败,无功而返,军队疲劳,士气低落。

3、简析《张中丞传后叙》记叙与议论并重的写作特色。

本文最大的特色是议论与叙事紧密结合。

前半部分侧重议论,针对污蔑许远的谬论进行驳斥,在驳斥中补叙许远的事迹,以补李翰《张巡传》之不足,并高度赞扬了张巡、许远“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

后半部分侧重叙事,着重记叙南霁云的动人事迹,并补叙了张巡、许远的一些轶事,为睢阳保卫战中的几位英雄人物塑像立碑。

前后两部分既有上述分工,又有内在联系:前者之议论是后者叙事之“纲领”,后者之叙事是为前者之议论提供事实佐证。

两部分都紧紧围绕着赞扬英雄、斥责小人的主题。

4、为什么说《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人散曲中少有的振聋发聩之作?本篇是作者担任陕西行台中丞时,赴关中赈灾,路经形势险要的潼关,瞻望历史古都长安,触景生情所作。

曲家既不咏叹历代帝王的伟业,也不抒写个人的牢骚与不平,而是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百姓命运作为观察历代兴亡的着眼点,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把丰富的历史内涵与作者关注现实、同情人民的伟大情怀浓缩在既高度概括、又警策动人的重复咏叹之中。

曲子题为“怀古”,实际上重在“伤今”,其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历代封建王朝,更指向当时的元朝统治者,是元人散曲中少有的振聋发聩之作。

5、举例分析《谏逐客书》运用铺陈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特点:大量铺陈而又富于变化。

①论述角度的变化:写四位国君重用客卿,各有侧重。

穆公侧重广用人才,孝公重在变法图强,惠王重在扩张国土,昭王重在打击豪门。

②句式的变化:第二段罗列大量珍宝、美色、音乐,说明秦王重物轻人,如“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等词义相同,但句式不同。

③用词的变化:写穆公求士用了“取”、“得”、“迎”、“来”,写惠公扩张土地用了“拔”、“并”、“收”、“取”等。

作用:大肆铺陈、排比,气势充沛,说服力强,富于变化,使人不觉重复繁琐,增强了美感。

6、《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采薇》一方面通过士兵“忧心烈烈”“忧心孔疚”“我心伤悲”的描叙表现了他们久戍边疆、怀乡思亲的忧伤之情;另一方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表现他们保家卫国的正义感,“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表现士兵参加战争的自豪。

不过在这两种感情中前者是主要的,在全诗中感情更为强烈、深沉、明显,是全诗的主旋律。

7、《爱尔克的灯光》通过“长宜子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分析“长宜子孙”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

思想感情:《爱尔克的灯光》通过“长宜子孙”这一中心线索,表现了对封建道德思想和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

地位作用:“长宜子孙”作为一种封建秩序传承的象征,维护着封建大家族的统治和秩序,它是一个精神枷锁,控制和囚禁着许多“年轻的心灵”,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出一条自食其力的生活道路,结果年轻人堕落沉沦,“许多可爱的年轻生命被摧残了”。

不破不立,作者正是通过“长宜子孙”表示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的否定,同时也是呼唤光明、弘扬人性的起点。

8、《沈园》二首是如何运用反衬笔法表达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的?《沈园二首》(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写往昔之事变,唐婉因悲伤过度而逝世;“沈园柳老不吹绵”写今日之物变,沈园里的柳絮不再飞扬,“此身行作稽山土”写将来之人变,自己将化为会稽山上的一抔黄土,暗示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犹吊遗踪一泫然”写对唐婉的爱情与悲伤、怀念永远不变,以前三句的“变”反衬第四句的“不变”,通过强烈对比,有力烘托出作者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9、《西塞山怀古》在借古讽今方面有何深刻寓意?一是警告一度消退而又重新抬头的藩镇割据势力切莫依仗山川形式而划地为王;一是劝诫唐朝统治者应居安思危,切勿骄奢淫逸,莫蹈六朝覆亡的故辙。

10、《秋兴八首》(其一)的深刻寓意。

《秋兴八首》不但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含蕴甚为深厚。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以枫叶凋零、秋气萧森象征国家衰败和前途暗淡,又见诗人老大伤悲、情怀落寞;“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象征国家动荡和衰落,暗示诗人忧国忧民,心潮激荡,心情抑郁;“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倾诉衷曲,却借“丛菊两开”“孤舟一系”的图景,见出乡思之深长、真挚、浓烈;“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则以暮色秋风里、一片捣衣声的环境气氛,含茹心绪之落寞惆怅、阴沉苍凉。

全篇情景交相融汇,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11、“性痴则其志凝”有何深刻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题旨?“性痴则其志凝”隐含有对“痴”、“拙”与“慧”“巧”两种不同人生态度的反思,表达了“痴”人天佑,因“痴”得福的主旨。

告诫读者对待学业要专心致志,要痴迷,“性痴则志凝,志凝则事无不成”,作者批评了耍小聪明想取得成功的人。

孙子楚带有作者本人的影子,在“孙痴”身上,作者投注了自己的感情和体验,因此作者很赞赏孙子楚。

12、简述《麦琪的礼物》在构思上的特点和艺术效果。

特点:构思非常巧妙,为了互赠圣诞礼物,德拉夫妇双方都卖掉了心爱的东西。

小说循着两条线索来展开情节,明写德拉精雕细刻,暗写杰姆粗笔勾勒,一明写,一暗写,显得简练而又清晰。

直到故事终结,明暗两条线索才汇合相交,真相大白,礼物变废物,造成了出人意料之外的结局,使人惊愕,但又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艺术效果:这种情节安排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刻画了感人至深的美好的艺术形象,深化了主题——反映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的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使喜剧故事浸染着悲剧色彩,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13、试述《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1)情节曲折生动,结构完整严谨,富有浪漫气息和传奇色彩。

①情节曲折,引人入胜;②根据人物性格发展而发展情节,主线(重色—相思—长恨)分明,剪裁得当;③通过想象来发展情节,增强了诗的浪漫主义和传奇色彩。

(2)熔叙事、描写、抒写于一炉,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

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这是写景与抒情的融合,又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是描写、叙事、抒情的融合。

(3)刻画人物生动细腻,以形传神。

深入内心。

刻画唐玄宗:重色相思、“春宵苦短”“不早朝”“看不足”,以形传神;刻画贵妃,一是美貌,二是忠贞。

(4)语言通俗、精炼、优美、流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音乐感。

如“玉容寂寞泪阑干”十分形象。

(5)大量运用借代、对偶、比喻、顶针、夸张等修辞,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使这首诗锦上添花,光彩夺目。

借代:“汉皇”指唐玄宗李隆基。

对偶:“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比喻:“云鬓花颜”顶针:“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直接顶针);“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间接顶针)夸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14、试述《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

(1)写景非常出色,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种景物来写,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是全诗的抒情线索。

明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月光统摄群象,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树林、白云、扁舟、主楼、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一切都在月光的照耀之下,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了一幅充满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的优美画卷。

(2)融诗情、画意、哲理于一炉,景色壮阔奇丽,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美妙,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情、景、理相互交融的优美的深远的意境。

(3)语言优美、通俗、生动,音韵和谐流畅,全诗36句,4句一转韵,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音乐的节奏感强烈而优美,可谓声情并茂。

二、文学常识简介(8%)1、《论语》:儒家学说经典,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

2、《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四言为主,多用赋比兴手法,意蕴丰赡含蓄。

3、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沉郁顿挫,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诗史”。

4、白居易: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艺术上以平易晓畅著称。

5、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在文艺创作的各方面都有突出的成就,散文自然畅达,词开豪放一派,诗歌、绘画、书法亦有很高造诣。

6、陆游: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其诗题材广阔,现实性强,洋溢着浓烈的战斗激情和悲愤情绪,其诗风格多样,以雄浑豪放为主,语言明快。

7、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著名作家,小说代表作《家》暴露封建末世的黑暗与腐朽,控诉旧礼教、旧势力的罪恶,散文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生世态,洋溢着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热情。

8、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一生写了近300篇短篇小说,他的小说以诙谐幽默见长,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

三、词义解释(22%)《秦晋殽之战》(P51)《谏逐客书》(P63)《采薇》(P97)《张中丞传后叙》(P245)《冯谖客孟尝君》(P59)四、翻译(8%)《秋兴八首》(其一):深秋的露水使枫树林逐渐凋零、伤残,巫山巫峡到处呈现出萧瑟阴森的气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