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心理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的心理学研究
梦的心理学研究
1.前言
“梦”对于大家来说,肯定不会是陌生的吧?我们经常在想: 梦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做梦?为什么会做种种稀奇古怪的梦?
梦是怎样产生的呢? 梦有什么作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专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2.梦的概念
古往今来,许多学者都对梦做过精确的阐述:
2.1 对梦下定义的第一人是亚利士多德。他认为,“梦被定义为睡眠者在睡着的时候的心理活动。”他还认为,“无论如何,有学识的医师说,我们应密切注意梦……最擅长解释梦的人是能够看出相似性的人……就像水中的图像,梦也可能受到同样的歪曲。”
2.2 我国古代普遍认为梦是睡眠中的一种心理活动。《经上》曰:“梦,卧而以为然也。”东汉许慎《说文》曰:“梦,寐而有觉者也。”南宋朱熹则认为:“梦者,寐中之心动也。”
2.3 1900年以后,人类对梦的研究随着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出版而跨入了新的时代。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认为梦是完全有意义的精神现象,是欲望的满足,它可以算作是一种清醒状态的精神活动的延续。梦是一种受抑制的愿望经过改装的达成。脱离经典精神分析道路的荣格认为,梦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反应,是“原始人的来信”;梦是潜意识智慧的启示,它超越了个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
重要的作用,它就像是一个“梦工厂”,为人们“生产”出形形色色的梦境。如果这个部位遭受损伤,梦自然就没有了。据报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目前这位老妇已经开始少量做梦,但梦境却不再如原先那样丰富多彩和鲜明清晰了。巴塞蒂表示,进一步解释梦与脑部的关系还需要对大量的类似病例进行研究分析。这项研究首次详细阐述了人脑受损与不能做梦的关系,填补了神经学的空白。同时很多心理学家也表示此次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解释人为什么做梦的原因,从而又使人类向了解自己的目标跨近了一步。
这项研究为科学家在对梦的研究中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背后仍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释。例如,梦对于人体来说具有其独立的功能还是只是人类进化中的副产物?梦是人类所独有的生理现象吗?动物会不会做梦?
4.2 梦的实验室研究
1953年芝加哥大学的纳萨尼尔.克莱特曼和学生助手尤金.阿
塞林斯基发现快速眼动睡眠时,便开始了现代梦研究的新纪元。克莱特曼和阿塞林斯基断定,快速眼动是被试者在做梦的标志。他们发现,在这个阶段叫醒被试,被试可以回忆起更多更详细的梦的内容。
威廉.德门特和爱德华.沃尔伯特在芝加哥大学的睡眠实验室中用蜂鸣器在睡着的被试耳边发声的方式,验证了梦以吸收外界刺激的方式捍卫睡眠的理论。
50年代,霍尔研究了“正常人”报告的10000个梦例,发现人们在梦中体验到的最多的情感是敌意。
1971年,乔伊斯和安乐尼.卡尔斯基博士夫妇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洛杉矶睡眠实验室内研究了快速眼动阶段的恶梦与夜间心绞痛和消化性溃疡发作的关系。
还有一些研究者对清醒的梦以及有意识的控制梦很感兴趣,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牛津心理生理研究院院长西莉亚.格林,美国的帕特里克、拉伯格以及基尔顿.斯图尔特。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非常关注诸如超感官知觉的研究,比如在布鲁克林迈蒙尼德医院,门宁格的一系列实验室研究。
4.3 梦的个性差异研究
我们每天都会做梦,不同的人之间的梦是否存在着差异呢?
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的性格对梦的内容有很大的影响。所谓“好仁者,多梦松柏桃李,好义者多梦刀兵金铁,好礼者多梦簋篮笾豆,好智者多梦江湖川泽,好信者多梦山岳原野”。这段话除了说明梦境必须依赖经验外,亦可说明梦对人性格的依存性。王廷相认为,具有“骄吝之心”的人,在梦中就会争强斗胜;而具有“忮求之心”的人,在梦中亦会追货逐利。总之不同的性格对梦境中的内容有不同影响。
心理学大师阿德勒也认为,梦是一个人生活风格的产品,是一个人真实的自我写照。所谓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即是指一个人的独特个性品质。正由于每一个人的成长历程和环境条件各不相同,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适应社会环境的生活风格。一个人的想象力绝对不会编造出超出他生活风格的梦境,他所编造的梦正是他独有的生活风格的产品。反过来讲,一个人的任何心理行为,也无不带有其独特生活风格的烙印。一个自卑感强的人,由于时刻担心自己会失败,就会经常梦到自己从高处向下摔。这表明梦有时候也反映着人的个性特点。
近代众多学者通过比较研究不同文化和民族人们的梦,发现这些梦既有普遍性,又有特异性。1969年,Schneider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对一些少数部落的人们的梦分析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梦具有普遍性也有差异性,如比起现代化社会中的人,这些原始部落的人们也是梦到熟悉的人比梦到陌生的人多,躯体性攻击比言语性攻击多等,但是这些部落的人在梦中更多是被攻击的对象。美国科学家认为,由于人类的共同意识的存在使得我们的梦具有普遍性,但是由于梦境和人的生活环境、经历等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经历,所以梦境又具有独特性。
4.4 梦境剥夺研究
做梦是人体一种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人入睡后,一小部分脑细胞仍在活动,这就是梦的基础。人为什么做梦,不做梦会有什么反应呢?
科学工作者做了一些阻断人做梦的试验。即当睡眠者一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就立刻被唤醒,不让其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以及皮肤的点反应能力均有提高的趋势,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人的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
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定向障碍等。显而易见,正常的梦境活动,是保证机体正常活动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人在梦中以右大脑半球活动占优势,而觉醒后则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在机体24小时昼夜活动过程中,使醒与梦交替出现,可以达到神经调节和精神活动的动态平衡。因此,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平衡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人的注意力、情绪和认识活动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
生理学家也认为,一定数量的梦是必要的,做梦是对大脑和身体有益的正常生理活动,有利于大脑和身体功能的恢复,因为一定程度的神经兴奋可以使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得到松弛,从而对神经起到缓冲、调剂与镇静的作用。可能每个人都会有这种体会,当你被从甜美的梦乡中唤醒后,你会精神萎蘼、暴躁易怒,这是因为睡眠必须是连续而完整的,梦的完成对心理和身体的恢复和平衡大有益处,而如果这种梦境被打断,就会使这种恢复和平衡的过程受到破坏。
所以有意识地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有意识地创造一些积极的梦,可以促进我们的自信并产生积极体验从而形成自我意识的良性循环,必有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5. 梦的研究新进展
最近,梦的研究者们不断进行着新的探索。Solms和Mark提出了快速眼动睡眠(REM)=梦的公式;Takeuchi和Tomoka等人利用ERP对8个大学上进行了连续7天的睡眠研究,证明了快速眼动睡眠(REM)与梦及其回忆程度有密切关系;Franzini和Carlo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Domhoff和G.William等人从脑干激活的角度研究了梦的内容及其性质。可以看出,梦的研究趋势,已经从思辨逐渐转向以先进的设备(如ERP、眼动仪等)进行的实验室研究;即使在对弗洛伊德理论等经典理论的研究中,研究者们也开始采用更客观的量化方法。有些学者提出记梦的日记不仅可以为梦的研究积累资料,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发现梦的启示。
6. 结论
日常生活中一部分梦,的确可以通过已知的科学加以解释,有时这种解释似乎十分牵强。不得不说的是,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去世的亲人托梦或者通过梦预知一些将要发生的事情,尽管这似乎有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