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生化纲要(下)

合集下载

2024年生化基础知识课件

2024年生化基础知识课件

2024年生化基础知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以《生化基础知识》教材第3章“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为基础,详细内容涉及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结构、性质及生物学功能。

重点探讨蛋白质的合成、酶催化反应、DNA复制与基因表达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功能。

2. 理解蛋白质合成过程、酶催化原理及DNA复制机制。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蛋白质合成过程、酶催化原理、DNA复制与基因表达。

教学重点: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命活动中生物分子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化实验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分子,如淀粉、蛋白质等,引发学生对生物分子作用的思考。

2. 理论讲解:(1)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功能。

(2)蛋白质合成过程、酶催化原理。

(3)DNA复制与基因表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生物分子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蛋白质合成、酶催化反应等典型例题。

5.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 蛋白质合成过程3. 酶催化原理4. DNA复制与基因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分子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功能。

(2)解释蛋白质合成过程、酶催化原理。

(3)分析DNA复制与基因表达的过程。

2. 答案:(1)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它们具有特定的结构与功能。

(2)蛋白质合成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酶催化反应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实现的。

(3)DNA复制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基因表达是指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掌握较好,但对于蛋白质合成过程、酶催化原理等难点部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生物化学下册第26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课件PPT

生物化学下册第26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课件PPT

P178
糖原降解采用磷酸解而不是水解的生 物学意义: ① 磷酸解使降解下的葡萄糖分子带上 磷酸基团,形成葡萄糖-1-磷酸,消 耗无机磷酸,不消耗ATP;葡萄糖1-磷酸不需能量转变为葡萄糖-6-磷 酸,进入糖酵解等途径代谢,如水 解则生成葡萄糖,消耗1个ATP分子 转变为葡萄糖-6-磷酸; ② 磷酸解在肌肉细胞生成的葡萄糖-1磷酸不扩散到细胞外。
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脱支酶 游离葡萄糖
葡糖磷酸 变位酶 葡萄糖-6-磷酸 糖酵解
糖原磷酸化酶
葡糖-1-磷酸
第26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二、糖原的降解 (glycogen breakdown)
糖原磷酸化酶
催化非还原末端的α(1→4)糖苷键的磷酸解; 可连续移去非还原末端葡萄糖残基;
非还原末端
肝糖原
葡萄糖
葡糖-6-磷酸
葡萄糖-6-磷酸酶
糖酵解
丙酮酸
净生成 2个ATP
葡萄糖 血液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电子传递 脑细胞 红细胞 脂肪细胞
糖原
分解
葡糖-6-磷酸 (90%)
糖酵解
丙酮酸
净生成 3个ATP
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
肌肉组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
第26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游离葡萄糖
糖原分解是分支减少,分子变小的过程, 但糖原不能完全分解。
糖原磷酸化酶
第26章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二、糖原的降解 (glycogen breakdown)
葡萄糖磷酸变位酶
葡萄糖磷 酸变位酶
The reaction begins with the enzyme phosphorylated on a Ser residue.

生化教学大纲学生用

生化教学大纲学生用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及思考题绪论【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化学的含义。

2. 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

1.思考题1.1 简述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 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特点;掌握20种氨基酸缩写符号、结构式及主要特点(区内生源不要求)。

2. 掌握氨基酸主要的理化性质;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及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

(区内生源作熟悉内容)3.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体内重要的恬性肽。

1.思考题1.1 简述谷胱甘肽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2 简述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3 简述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如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疯牛病等)。

1.4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1.5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1.6何为氨基酸的等电点?1.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1.8蛋白质变性和沉淀的关系如何?2.名词解释构象与构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亚基、肽单元、肽键、蛋白质变性、模体、锌指结构、α-螺旋、β-折叠、分子伴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结构域、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构效应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1.掌握核酸的分类、细胞分布,各类核酸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掌握核酸元素组成特点,并结合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化学结构,熟记它们的中文名称及相应的缩写符号;掌握两类核酸(DNA、RNA)分子组成异同及体内重要的环化核苷酸。

2.掌握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描述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要点及碱基配对规律;掌握核酸的性质、DNA热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等重要概念。

(区内生源作熟悉内容)3.熟悉tRNA二级结构要点及核酸的高级结构形式。

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下册复习纲要

生物化学(王镜岩主编)下册复习纲要

生物化学(下)复习纲要1.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经过联合脱氨基作用再脱氨基,放出的氨用于合成尿素;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丙酮酸再接受氨基生成丙氨酸。

丙氨酸和葡萄糖反复地在肌肉和肝之间进行氨的转运,股将这一循环过程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2.光合磷酸化:由光照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

3.底物水平磷酸化:是指A 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物(如PE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相偶联的作用。

4.酶的共价修饰调节:某些酶蛋白肽链上的侧链基团在另一酶的催化下可与某种化学基团发生共价结合或解离,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一调节酶的活性的方式成为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5.酮体:乙酰CoA可在肝细胞形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物质统称为酮体。

6.P/O比值:呼吸过程中无机磷酸(Pi)消耗量和原子氧(O)消耗量的比值称为磷氧比。

7.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在体内氧化时在羧基端的β-碳原子上进行氧化,碳链逐次断裂,每次断下一个二碳单位,即乙酰CoA,该过程称作β-氧化。

8.暗反应:是利用光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即NADPH(H+)的还原能和ATP的水解能,来促进CO2的固定并还原生成有机物(主要是糖)的过程,是不需光的酶促反应过程。

9.光反应:是在光下才能进行的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需光合色素作媒介,是将光能吸收、传递和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光反应包括光合磷酸化和水的光氧化反应。

10.转氨基作用:指的是一种α-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的过程。

转氨基作用是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一种途径。

其实可以看成是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进行了交换。

11.脂肪动员:脂肪组织中贮藏的脂肪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并转移到肝脏的过程。

12.EMP途径: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的途径。

课件-生化纲要

课件-生化纲要

第十章生物氧化第一节概述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二、自由能的变化1. 高能化合物定义:一般将含有mol以上能量的磷酸化合物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高能的键称为高能键。

高能键常以“~”符号表示。

A. 高能磷酸化合物B. 高能非磷酸化合物第二节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一、电子传递链的成员1. NAD(NADH)单递氢体,双电子载体,非蛋白组分。

2. 黄素蛋白FAD或FMN为辅基,双递氢体3. 铁硫蛋白:分子中含有非血红素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

其分子中的铁离子与硫原子构成一种特殊的正四面体结构,称为铁硫中心或铁硫簇,铁硫蛋白是单电子传递体。

4. 泛醌(CoQ)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

分子中含对苯醌结构,可接受二个氢原子而转变成对苯二酚结构,是一种双递氢体。

非蛋白组分5. 细胞色素类这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为单电子传递体。

二、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在线粒体中,由若干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链式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

这些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主要的复合体有:1. 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将(NADH+H+)的氢和电子传递给CoQ。

2. 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1个琥珀酸脱氢酶(FAD),2个铁硫蛋白和2个Cytb560组成,作用是将FADH2的氢和电子传递给CoQ。

3. 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作用是将电子由泛醌传递给Cytc。

4.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由1个Cyta和一个Cyta3组成,含两个铜离子,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故Cytaa3又称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作用是将电子由Cytc传递给氧。

三、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由上述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组成了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条呼吸链。

1. NADH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NAD+→复合体Ⅰ→CoQ→复合体Ⅲ→c→复合体Ⅳ→1/2O2。

生化培训资料课件

生化培训资料课件
生物化学物质分类
介绍生物化学物质的基本分类,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等,以及各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生物化学反应类型
01
02
03
04
生物氧化
介绍生物氧化反应的类型和特 点,包括呼吸链、氧化磷酸化 等。
糖代谢
介绍糖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包 括糖酵解、糖异生等。
脂代谢
介绍脂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包 括脂肪酸氧化、脂肪合成等。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 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有力手段 ,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分子机制。
研究热点问题
肿瘤生物学
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肿瘤免疫 、肿瘤耐药性等是当前研究的热 点问题,对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生物学
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信号传导 、神经再生等是神经生物学研究 的热点,有助于深入了解神经系
农业领域
转基因作物
通过改变作物基因,提高 抗虫、抗病、抗旱等能力 ,增加产量。
生物农药
利用微生物、植物等天然 生物资源开发农药,减少 环境污染。
动物育种
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改 良动物品种,提高生产性 能和品质。
环境监测领域
污染治理
利用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净化水 体和土壤。
环境监测
利用生物传感器等手段监测空气、 水体等环境质量。
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的完好性,如有损坏应及 时更换。
紧急处理措施
01
02
03
04
如发生火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 ,应立即按照实验室的安全疏 散程序撤离。
如发生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 ,应立即按照实验室的安全疏 散程序撤离。
如发生火灾、泄漏等紧急情况 ,应立即按照实验室的安全疏 散程序撤离。

云南大学生化下册糖代谢文稿演示

云南大学生化下册糖代谢文稿演示
经过了3、4、5、6、7碳糖的演变过程。 ⑶ 反应中生成了重要的中间代谢物——5-磷酸核糖。 ⑷ 一分子G-6-P经过反应,只能发生一次脱羧和二次
脱氢反应,生成一分子CO2和2分子NADPH+H+。
(二)磷酸戊糖途径受NADPH/NADP+比值 的调节
* 6-磷酸葡糖脱氢酶
此酶为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其活性 的高低决定6-磷酸葡糖进入磷酸戊糖途径的流 量。
NADP+ NADPH+H+
NADP+ NADPH+H+
G-6-P
5-磷酸核糖
CO2
催化第一步脱氢反应的6-磷酸葡糖脱氢
酶是此代谢途径的关键酶。
两次脱氢脱下的氢均由NADP+接受生成 NADPH + H+。
反应生成的磷酸核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 中间产物。
2. 经过基团转移反应进入糖酵解途径
每3分子6-磷酸葡萄糖同时参与反应,在一系列 反应中,通过3C、4C、6C、7C等演变阶段,最 终生成3-磷酸甘油醛和6-磷酸果糖。
C H 2O P
6-磷酸葡糖酸内酯
CC OO O — H C OH HHO C HH H C OH H C OH
C H 2O P 6-磷酸葡糖酸
NADP+
CO2
NADPH+H+ ⑵
6-磷酸葡糖酸脱氢酶
CCHH22OOHH CC = OO H C OH
H C OH
C H 2O P 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核糖
的还原状态。
A 2G-SH
NADP+
AH2 G-S-S-G
NADPH+H+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 可以保护一些含-SH基的蛋白质或酶免受氧化 剂,尤其是过氧化物的损害。

2024版年度生物化学说课ppt课件

2024版年度生物化学说课ppt课件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生物小分子代谢与调控•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关系•实验技能培养与实践环节安排•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课程介绍与目标01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过程和分子相互作用的科学。

02生物化学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03生物化学对于理解生命现象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化学定义及重要性掌握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了解生物化学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良好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课程目标与要求01选用国内外知名教材,如《生物化学原理》、《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等。

02内容安排包括蛋白质结构与功能、酶学、生物膜与物质运输、糖代谢、脂代谢、氮代谢、基因表达调控与疾病等章节。

实验课程包括基本实验操作、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酶动力学测定等实验项目。

教材选用及内容安排02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蛋白质的高级结构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线性排列蛋白质的功能催化、运输、免疫、调节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01020304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DNA的双螺旋结构碱基配对、磷酸二酯键等RNA的种类与功能mRNA、tRNA、rRNA等核酸的功能遗传信息的储存、传递和表达01020304单糖的结构与性质双糖的结构与性质多糖的结构与性质糖类的功能葡萄糖、果糖等蔗糖、麦芽糖等淀粉、纤维素等能量储存、结构支持、生物识别等生物小分子代谢与调控糖原合成与分解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原储存,需要时糖原分解补充血糖。

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转化成葡萄糖,维持血糖稳定。

磷酸戊糖途径葡萄糖在细胞质中通过磷酸戊糖途径产生大量的NADPH ,为细胞合成反应提供还原剂。

糖酵解途径葡萄糖在细胞质中被分解成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

三羧酸循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过一系列反应彻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

《生化课件内容》课件

《生化课件内容》课件

《生化课件内容》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生化课件内容》的第一章第三节,详细内容涉及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特别是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降解过程,以及酶在生物化学过程中的催化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结构与功能。

2. 使学生了解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降解过程及其调控机制。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化学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催化作用。

难点: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降解过程,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化实验视频、实物模型。

2. 学具:笔记本、笔、生化实验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生物化学现象,引起学生对生化知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

3. 实践情景引入:以蛋白质合成为例,讲解生物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分析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降解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6. 小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巩固学生记忆。

7. 课堂互动: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与功能2. 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降解过程3. 酶的催化作用4. 生物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降解过程,设计一道生化实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化学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生物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中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2. 教学目标中的分析生物化学现象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中的蛋白质、核酸的合成与降解过程。

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5. 作业设计中的实验设计与答案。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是生化课程的核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生物氧化第一节概述一、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二、自由能的变化1. 高能化合物定义:一般将含有20.9kJ/mol以上能量的磷酸化合物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含有高能的键称为高能键。

高能键常以“~”符号表示.A. 高能磷酸化合物B. 高能非磷酸化合物第二节线粒体氧化呼吸链:一、电子传递链的成员1. NAD(NADH)单递氢体,双电子载体,非蛋白组分。

2. 黄素蛋白FAD或FMN为辅基,双递氢体3. 铁硫蛋白:分子中含有非血红素铁和对酸不稳定的硫.其分子中的铁离子与硫原子构成一种特殊的正四面体结构,称为铁硫中心或铁硫簇,铁硫蛋白是单电子传递体。

4. 泛醌(CoQ)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脂溶性醌类化合物。

分子中含对苯醌结构,可接受二个氢原子而转变成对苯二酚结构,是一种双递氢体。

非蛋白组分5. 细胞色素类这是一类以铁卟啉为辅基的蛋白质,为单电子传递体.二、电子传递链复合物在线粒体中,由若干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链式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

这些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往往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主要的复合体有:1. 复合体Ⅰ(NADH-泛醌还原酶):将(NADH+H+)的氢和电子传递给CoQ。

2. 复合体Ⅱ(琥珀酸-泛醌还原酶):1个琥珀酸脱氢酶(FAD),2个铁硫蛋白和2个Cytb560组成,作用是将FADH2的氢和电子传递给CoQ.3. 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c还原酶):作用是将电子由泛醌传递给Cytc。

4. 复合体Ⅳ(细胞色素c氧化酶):由1个Cyta和一个Cyta3组成,含两个铜离子,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故Cytaa3又称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作用是将电子由Cytc传递给氧。

三、呼吸链成分的排列顺序:由上述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组成了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两条呼吸链。

1. NADH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NAD+→复合体Ⅰ→CoQ→复合体Ⅲ→c→复合体Ⅳ→1/2O2。

丙酮酸、α-酮戊二酸、异柠檬酸、苹果酸、β—羟丁酸、β—羟脂酰CoA和谷氨酸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

2. 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其递氢体或递电子体的排列顺序为:[FAD]→复合体Ⅱ→CoQ→复合体Ⅲ→c→复合体Ⅳ→1/2O2。

琥珀酸、3—磷酸甘油(线粒体)和脂酰CoA脱氢后经此呼吸链递氢。

四、电子传递链的抑制剂能够抑制呼吸链递氢或递电子过程的药物或毒物称为呼吸链的抑制剂。

抑制复合体Ⅰ巴比妥、鱼藤酮等抑制复合体Ⅲ抗霉素A抑制复合体ⅣCO、H2S和CN—、N3—。

第三节氧化磷酸化一、生物体内能量生成的方式1. 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递氢体系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

2. 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为ATP分子中的末端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3. 光合磷酸化二、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1. 化学渗透学说A. 形成跨膜pH梯度和跨膜电位差。

氧化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当氧化反应进行时,H+通过氢泵作用(氧化还原袢)被排斥到线粒体内膜外侧(膜间腔),B. ATP合酶:这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被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ATP合酶利用,生成高能磷酸基团,并与ADP结合而合成ATP.分为三个部分,即头部,柄部和基底部。

但如用生化技术进行分离,则只能得到F0(基底部+部分柄部)和F1(头部+部分柄部)两部分。

ATP合酶的中心存在质子通道,当质子通过这一通道进入线粒体基质时,其能量被头部的ATP合酶催化活性中心利用以合成ATP.2. P/O比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称为P/O比值。

当底物脱氢以NAD+为受氢体时,P/O比值为2。

5;当底物脱氢以FAD为受氢体时,P/O比值为1.5。

3. 能荷调节ATP/ADP比值是调节氧化磷酸化速度的重要因素。

ATP/ADP比值下降,可致氧化磷酸化速度加快;反之,当ATP/ADP比值升高时,则氧化磷酸化速度减慢.4.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复合物Ⅰ、Ⅲ、Ⅳ偶联。

NADH氧化呼吸链有三个生成ATP的偶联部位,琥珀酸氧化呼吸链只有两个生成ATP的偶联部位。

三、抑制剂和解偶联剂1. 解偶联剂:不抑制呼吸链的递氢或递电子过程,但能使氧化产生的能量不能用于ADP 的磷酸化的试剂称为解偶联剂。

其机理是增大了线粒体内膜对H+的通透性,使H+的跨膜梯度消除,2,4-二硝基苯酚。

2. 氧化磷酸化的抑制剂:抑制F0—F1ATP酶活性,阻断质子回到基质.从而阻断磷酸化;进而抑制呼吸链.四、线粒体的穿梭系统:胞液中的3-磷酸甘油醛或乳酸脱氢,均可产生NADH。

这些NADH可经穿梭系统而进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产生H2O和ATP。

1. 磷酸甘油穿梭系统:两种不同的α—磷酸甘油脱氢酶,一个以NADH为辅酶,一个以FAD为辅酶,NADH通过此穿梭系统带一对氢原子进入线粒体只得到1。

5分子ATP。

2. 苹果酸穿梭系统:此系统以苹果酸和天冬氨酸为载体,苹果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催化。

将胞液中NADH的氢原子带入线粒体交给NAD+,经此穿梭系统一对氢原子可生成2.5分子ATP。

第四节其他末端氧化酶系统第十一章脂类代谢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化合物。

其中,脂肪主要是指甘油三酯,类脂则包括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糖脂(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

第一节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一、脂肪的降解脂肪酶(简称脂酶,lipase):二、甘油代谢甘油激酶磷酸甘油脱氢酶三、脂肪酸的分解1. β氧化途径定义、部位、酶反应(酶、辅因子、能量、反应物结构式等)、调节、意义;体内大多数的组织细胞均可以此途径氧化利用脂肪酸.其代谢反应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活化:在线粒体外膜或内质网进行此反应过程.脂肪酸硫激酶(脂酰CoA合成酶)催化生成脂酰CoA。

每活化一分子脂肪酸,需消耗两分子ATP。

(2)进入线粒体:两种肉碱脂肪酰转移酶(酶Ⅰ和酶Ⅱ)催化的移换反应.肉碱脂肪酰转移酶Ⅰ是脂肪酸β-氧化的关键酶.⑶β-氧化:①脱氢:脂肪酰CoA在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FADH2和α,β-烯脂肪酰CoA。

②水化:在水化酶的催化下,生成L—β-羟脂肪酰CoA。

③再脱氢:在L-β-羟脂肪酰CoA脱氢酶的催化下,生成β-酮脂肪酰CoA和NADH+H+。

④硫解:在硫解酶的催化下,分解生成1分子乙酰CoA和1分子减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肪酰CoA。

后者可继续氧化分解,直至全部分解为乙酰CoA。

生成的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2. 偶数碳脂肪酸氧化化学计量:软脂酸(16C)为例:一分子软脂酸可经七次β-氧化全部分解为八分子乙酰CoA:β-氧化可得4×7=28分子ATP,八分子乙酰CoA可得10×8=80分子ATP,故一共可得108分子ATP,减去活化时消耗的两分子ATP,故软脂酸可净生成106分子ATP。

对于偶数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可按下式计算:ATP净生成数目=(碳原子数÷2-1)×4+(碳原子数÷2)×10—2。

3. 其他氧化途径α氧化ω氧化奇数碳脂肪酸氧化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四、酮体代谢五、乙醛酸循环定义、部位、酶反应(酶、辅因子、能量、反应物结构式等)、调节、意义;许多植物、微生物能够以乙酸为碳源合成其生长所需的其它含碳化合物,同时种子发芽时可以将脂肪转化成糖,这都是因为存在着一个类似于三羧酸循环的乙醛酸循环的缘故,该循环不存在于动物中。

第二节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合成的亚细胞部位主要在胞液.首先需要合成长链脂肪酸和3-磷酸甘油然后再将二者缩合起来形成甘油三酯(脂肪)。

一、脂肪酸合成定义、部位、酶反应(酶、辅因子、能量、反应物结构式等)、调节、意义;脂肪酸合成的原料是葡萄糖氧化分解后产生的乙酰CoA,由胞液中的脂肪酸合成酶系催化,不是β—氧化过程的逆反应.脂肪酸合成的直接产物是软脂酸,然后再将其加工成其他种类的脂肪酸.1. 饱和脂肪酸的从头合成A. 乙酰CoA转运出线粒体:柠檬酸—丙酮酸穿梭作用线粒体内的乙酰CoA,生成柠檬酸,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胞液,裂解重新生成乙酰CoA,草酰乙酸转变为丙酮酸后重新进入线粒体,B. 丙二酸单酰CoA的合成:乙酰CoA羧化酶(需生物素)的催化,羧化为丙二酸单酰CoA。

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属于变构酶,其活性受柠檬酸和异柠檬酸的变构激活,受长链脂酰CoA的变构抑制。

C. 脂肪酸合成循环:胞液中脂肪酸合成酶系类似于β-氧化逆反应的循环反应过程:缩合→加氢→脱水→再加氢。

氢原子来源于NADPH,故对磷酸戊糖旁路有依赖。

每经过一次循环反应,延长两个碳原子。

脂肪酸合成酶系在低等生物中是一种由一分子脂酰基载体蛋白(ACP)和七种酶单体所构成的多酶复合体;但在高等动物中,则是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多功能酶,通常以二聚体形式存在,每个亚基都含有一ACP结构域。

2. 软脂酸的碳链延长3. 不饱和脂肪酸二、 3-磷酸甘油的生成①由糖代谢生成(脂肪细胞、肝脏):磷酸甘油脱氢酶.②脂肪动员生成的甘油转运至肝脏经磷酸化:甘油激酶。

三、甘油三酯的合成磷脂酸:磷酸甘油脂酰基转移酶。

脂肪:磷酸酶,二酰甘油脂酰基转移酶。

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代谢第一节氨基酸的分解代谢1. 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氨基酸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脱氨基,即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和非氧化脱氨基。

A. 氧化脱氨基反应过程包括脱氢和水解两步,反应主要由L-氨基酸氧化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所催化。

L-氨基酸氧化酶是一种需氧脱氢酶,该酶在人体内作用不大。

谷氨酸脱氢酶是一种不需氧脱氢酶,以NAD+或NADP+为辅酶。

该酶作用较大,属于变构酶,其活性受ATP,GTP的抑制,受ADP,GDP的激活.B. 转氨基作用:由转氨酶催化,将α-氨基酸的氨基转移到α—酮酸酮基的位置上,生成相应的α-氨基酸,而原来的α-氨基酸则转变为相应的α—酮酸.转氨酶以磷酸吡哆醛(胺)为辅酶。

C. 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从而使氨基酸脱去氨基并氧化为α-酮酸的过程,称为联合脱氨基作用。

可在大多数组织细胞中进行,是体内主要的脱氨基的方式。

2. 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3. 氨基酸炭架的分解生糖氨基酸,生酮氨基酸第二节氨基酸的合成一、氨的同化1. 氨甲酰磷酸合成酶2. Gln合成第三节核苷酸的分解第四节核苷酸的合成第十三章核酸的生物合成与降解遗传学的中心法则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就构成了遗传学的中心法则。

RNA复制RNA反转录.第一节 DNA的生物合成一、 DNA半保留复制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