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语言文化因素与汉语修辞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说语言文化因素与汉语修辞的关系

任何一种语言的修辞方式都取决于其语音系统、词汇形态、语法结构的特性,而语言外部的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反映在修辞中。同样,汉语和汉语修辞手段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汉语修辞中也体现着汉民族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本文从汉语独特的字形结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出发,考察了汉语修辞的特点,探究了仿拟造词、谐音双关、词类活用等修辞方式所折射出的汉民族文化特征。

标签:汉语文化修辞

语言表达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除了上下文和言语背景以外,民族文化也是作用于修辞的一个重要语境,汉语言文化与汉语修辞之间互相依赖、互为因果。

一、汉语言因素对修辞手段的决定作用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语言修辞方式的形成也建立在语言的特点之上。汉语作为非形态语言,其文字、语音、词汇和语法的特点都影响着修辞方式。

(一)汉字起源于图画,是表意文字,至今仍保留着象形的痕迹。利用表意这一特点进行修辞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1.单字表意

(1)一种销魂夺魄、浓浓密密、狂情泛滥的接触开始了,这种人类传统的接触,我们天才的古典小说家,英明地、冷静地、正确地描绘成为:“做一个吕字”。(周立波《山乡巨变》)

“吕”字形容接吻时双方两嘴相接的样子,非常形象贴切。认识汉字的人,熟悉其结构,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形象,体会其中的韵味。这种用单字构造表意的情况还有很多,如“衙门朝南八字开,有理没钱别进来”,“工”字楼、“之”字路等,分别用“八”“工”“之”表意,体现出汉字由笔画构成的特点。

2.化形拆字的辞格也是由“汉字由偏旁构成”这一特点决定的。

(2)张俊民道:“胡子老倌,这事在你做法便了,做成了,少不得‘言身寸’。”(《儒林外史》)

“言身寸”合在一起拼成“谢”字,“十八子”合起来拼成“李”字,这种曲折的会意方法别具一格,为汉字所独有。

3.为了表达的需要,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连用三个以上偏旁部首相同的字,通过“形旁”表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看到“形旁”会使人们对其所表

现的意义产生形象上的联想。

(3)松柏森森气更豪,东风长在朔风逃。(郭沫若《东风吟》)

一句诗中有众多的“木”字,构成一种肃飒、冷峻的气象,表现了革命者的坚强意志和斗争精神。

(二)从语音、词汇的特点看修辞方法

汉语中的词由语素构成,语素有一定意义,是最小的构词单位,有相当的灵活性。语素超出常规的搭配,使词汇运用富有变化,达到特定的修辞效果。

(4)周天风云浪翻飞,恩光冲天电波随,来自五渊悲痛语,同汇四海波涛泪。志壮气烈西安急,名清高贵红岩威。千年俊杰化英灵,古今中外汉青碑。

这是1976年周恩来同志逝世时天安门诗抄中的一首诗,每句诗开头第一个字在本句中都有固定意义,但合在一起成为“周恩来同志名千古”,这种“镶字”的辞格,既天衣无缝,又平中出奇,表达了对周恩来同志的深切悼念,这种效果主要是靠汉字的特点达到的。

(5)不懂得路就问路,不认得事物就请教。谦而不虚,采用老实的办法,狂而不妄,采取认真的态度。(徐迟《向着二十一世纪》)

“谦虚、狂妄”本身是双音节词,不能分开使用,但构成双音节的语素有其独立的意义。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灵活多样地拆开,中间嵌入他词,这种巧妙的析词法,富有变化又颇有情趣,实际上也是靠汉语词汇的特点达到的修辞效果。

(三)转品、顶真、回环、叠字等修辞方法是由汉语“缺乏形态变化”的特点决定的。

“转品”是在说话或写作时有意转化词性,或词性不变而转化用法,或转化用词场合的一种辞格。如“我这连长大小也是民主出来的”,“民主”本为名词临时用作动词,词在形式上没有任何变化,意义却更加丰富。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接的语句上传下接,首尾蝉连,这种修辞手段叫“顶真”。如“村子靠着山,山脚下有个大龙潭,龙潭的水流到村前成了小溪,溪水碧清碧清”。文中“山、潭、溪”几个词连续使用,作不同的句子成分,但形式上没有改变,看来别致,读来上口。

“回环”是指用上句的末尾作下句的开头,用下句的末尾作上句的开头,两个句子或词组,后者是前者的倒文。苏州网师园有一副对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这副对联融对偶、回环、叠字多种辞格为一体,勾画出一副迷蒙、飘渺、变幻不定的四季风景图,渲染了苏州网师园花开花落、燕来燕归、雨雪更替的天然景致,其表达效果为表意文字所独

有。

(四)词类活用得益于汉语是非形态变化语言,其灵活和生动的表现力成为修辞中的亮点。

词类活用现象自古有之,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到鲁迅的“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表明了强大的历史传承。在各种词类的活用中,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现象日渐繁盛。如:

(6)窗子半启者,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怪诗意地默默赏看雨景。(张秀亚《风雨中》)

(7)除了拍戏外,尤勇最喜欢的就是去梦舟俱乐部打球,篮球、网球、保龄球都很专业。(《大众电视》1997年4月)

例(7)中的“很专业“是说打球人水平很高,具有专业水准。“专业”一词具有高度概括和抽象性,表达了作者微妙、丰富的主观感受。类似的名词活用还有“很文学”“很青春”“特学问”等,都已成为普遍用法。

词类活用主要是因为汉语的非形态性,词类和功能之间不是一一对应关系,词类活用后,超常搭配和变异句式更简洁更方便,产生了特殊的表达效果。如“科员了一辈子”可以说成“当科员当了一辈子”,二者意义上没有大的区别,但前者省略了某些成分,只保留了关键词语,句式更凝练,视觉效果更突出,给读者以更多的语义联想和想象空间,修辞效果新奇。当然,当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兴盛还有多方面的社会原因,文学风格日趋多样化,电影、电视、歌曲等艺术的繁荣也吸引着人们在使用词语时不断再造和创新。

二、汉语修辞手段中渗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影响着语言的各个方面,社会文化因素在修辞格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调音、选词、择句、用格,都烙印着民族文化的痕迹。

(一)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历史变革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继承下来的,社会文化的历史特征可以从修辞中看出其沉淀与印记。

1.汉语在浩瀚的典籍中保存了大量的警句、掌故,记录了作家、哲人的名言妙语。恰当地撷取其中的瑰宝加以引用,便能使文章增色,讲话生辉。引用的方法有明引、暗引两种形式。

(8)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朱自清《荷塘月色》)

文中古曲的引用表明了出处,这是明引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