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动物疫病防控技能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

《动物防疫与检疫》课程标准课程类别:技能方向课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3、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是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一门技能方向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树立依法防疫,依法制疫的理念,初步具备执业兽医岗位必需的知识及技能,为适应将来考执业兽医资格证和就业准入制度打下坚实基础,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升学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畜禽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结合社会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符合中等职业学校畜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与其它课程衔接非常密切。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关键知识为主线,以实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从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遵照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性、服务性、职业性”的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和为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要求。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从探索、实施课堂与实训一体化,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考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模块教学等课程教学体系。

努力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完美统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动物检疫员、动物疫病防治员应职岗位所必需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并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与检疫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促进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

动物疫病的防控PPT课件

动物疫病的防控PPT课件

生物媒介传播
有些动物疫病可以通过特 定的生物媒介,如蚊子、 苍蝇、老鼠等传播。
动物疫病的危害
01
02
03
04
危害养殖业
动物疫病的发生会导致大量动 物死亡或失去生产能力,给养 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影响食品安全
动物疫病可能导致动物产品中 存在有害物质或病原残留,对
食品安全造成威胁。
威胁人类健康
某些动物疫病可能传染给人类 ,如禽流感、猪流感等,对人
国际兽疫局(Office International…
该组织通过制定国际动物卫生标准、推动各国动物疫病防控合作和技术交流,为全球动 物疫病防控作出贡献。
国际动物疫病信息共享与技术交流
信息通报与发布
各国及时通报动物疫病疫情,并通过国际组织向其他国家发布疫 情信息,加强全球动物疫病防控的预警和应对。
技术合作与交流
分类
根据病原的不同,动物疫病可以分为病毒性疫病、细菌性疫病、真菌性疫病和 寄生虫性疫病等。
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直接接触传播
动物与动物之间通过直接 接触,如交配、舔舐、摩 擦等行为,导致病原在动 物群体中传播。
间接接触传播
动物通过接触被病原污染 的物品、水源、饲料等, 或者在污染的环境中活动, 导致病原传播。
生物安全措施
隔离措施
人员管理
对疑似感染动物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 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人员出入管理,限制无关人员进 入动物养殖区域,防止交叉感染。
消毒措施
定期对动物舍、场地、用具等进行消 毒,消灭病原体。
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动物疫病防控 知识,提高公众对动物疫病的认

动物防疫员培训课件

动物防疫员培训课件

04
动物防疫实践案例分析
重大动物疫情处置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
禽流感疫情处置。介绍禽流感病毒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防控措施和
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案例分析,让防疫员了解禽流感疫情的严
重性和防控的重要性。
02
案例二
口蹄疫疫情处置。阐述口蹄疫病毒的感染机制、疫情监测、预防措施和
应急处置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案例分析,提高防疫员对口蹄疫疫情的认
告动物疫情。
动物免疫接种
根据免疫程序,对所辖区域内 的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提高动 物免疫力,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
动物疫情处置
在发生动物疫情时,负责现场 处置工作,包括隔离、消毒、 扑杀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动物防疫宣传与教育
向养殖户和公众宣传动物防疫 知识,提高大家的防疫意识和
能力。
动物防疫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01
规定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防疫措施、法律
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
02
提出了我国动物疫病防治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
,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地方政府相关法规和政策
03
各地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动物防疫法规和政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课件内容回顾与总结
动物疫病基础知识
介绍了动物疫病的种类、症状、传播途径等基础知识,为防疫工作 提供了理论支持。
防疫技能与方法
详细讲解了动物防疫的常用技能和方法,包括疫苗接种、消毒措施 、疫情监测等,提高了防疫员的实践操作能力。
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
强调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增强了防疫员的责 任感和使命感。

动物疫病防治课程标准

动物疫病防治课程标准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教学标准
《动物疫病防治》课程标准
一、课程描述
课程名称:动物疫病防治
课程代码:
学时数:84
其中课内实验学时数:22 课程综合实训学时数:60
学分数:6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
(一)课程定位与性质
《动物疫病防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和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必修的职业技术课程,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型的项目活动,掌握一些常发疫病的诊断、防疫、治疗等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

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方法能力目标
(1)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掌握疫病的基本理论。

(2)学会在动物养殖中综合运用疫病防治的技术,解决生产中疫病的防治。

2.社会能力目标
(1)能与人沟通和合作完成工作任务;
(2)养成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形成环保意识;
(4)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5)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3.专业能力目标
(1)能对常见的家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进行诊断和控制。

(2)会在动物生产中建立和实施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保障动物养殖安全。

二、课程主要内容及能力等级标准
(一)课程主要内容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

动物疫病的防控PPT

动物疫病的防控PPT

接种操作
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 操作,确保疫苗剂量、注射部
位和方法正确。
免疫监测
定期对动物进行抗体检测,了 解免疫效果,及时补种或加强
免疫。
定期检查与监测
定期健康检查
对动物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 况,采取相应措施。
疫情监测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报告疫 情,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病流行规律和传 播途径,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样品采集与检测
采集动物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确诊疫病, 为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生物安全措施
隔离措施
对疑似感染动物进行隔离观察 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消毒措施
定期对养殖场、屠宰场等场所 进行消毒处理,消灭病原微生 物。
品进入本国。

区域性联防联控
在跨境动物疫病高发区域,相邻国 家开展联防联控,共同监测边境地 区的动物疫情动态,加强信息沟通 和协作。
跨境合作项目
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开展跨境动 物疫病防控合作项目,分享防控技 术和经验,共同提升区域内的动物 疫病防控能力。
05
动物疫病防控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新型动物疫病的出现
信息共享
兽医部门应及时将疫情信息与其他相 关部门共享,如卫生、农业等部门, 以便采取联合防控措施。同时,应向 公众发布疫情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疫 意识。
04
动物疫病防控的国际合作与法规
国际动物疫病组织与合作
1 2
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 该组织是动物疫病防控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组 织,负责制定动物疫病国际标准,促进各国间的 合作与交流。
新型动物疫病不断涌现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课件

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第1章课件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三)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特点
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发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和传播
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四种表现形式 :
1.散发性
如破伤风
2.地方流性 如巴氏杆菌病、喘气病
3.流行性
如猪瘟、蓝耳病
4.大流行性 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
三、动物疫病的流行过程
(四)影响动物疫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对流行过程有影响的自然因素,主要气候因素 (气温、湿度等)、地理因素(地形、海拔高度等)和季 节等。
一、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方法 1.询问调查 2.现场观察 3.查验有关资料 4.实验室检查 5.数理统计
一、流行病学发调生疫查情时要了解的内容:
⑴最初发病的时间、地点、发病季节、传播速
度及蔓延情况,疫区的各种畜禽的数量和分布
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情的况,步发骤病和畜禽内的容种类、数量、年龄、性别及
• 免疫无规定疫病区: 在规定期限内,某一划定的区域没有发生
过某种或某几种疫病,对该区域及其周围一定 范围内允许采取免疫措施,对动物和动物产品 及其流通实施官方有效控制。
一、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有关概念
• 监测区: • 缓冲区: • 感染区: • 自然屏障: • 人工屏障:
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立的目的、意义
• 制定疫情监测规划和计划,科学、全面、准确 地开展动物疫情监测预报,是做好防疫工作的 重要内容。
具体要求
根据动物防疫法,结合本省、本地实际情况。
1、每年进行两次省级以上的实验室检查
2、每月进行一次流行病学调查(选3个乡-2个村-20 个养殖户=120个养殖户)
3、检测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 临诊症状检查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ppt课件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二、防制应急预案
㈠什么是防制应急预案? ㈡—防—制为应防急止预和案尽的量内减容轻重大动物疫病给人畜带 来⒈损组害织,指在挥发系现统重大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 高效、有序地采取紧急措施,控制和扑灭疫病, 为⒉此疫而情预分选级制及定防的治综原合则性应急处理方案,称动物 疫⒊病紧防急制疫应情急的预扑案灭。程序 ⒋保障系统(资金、物资、人员和技术力量保障等) 5.其它
一、疫病监测方法 1、流行病学调查 2、临床症状检查 3、血清学监测 4、病原学检测
问诊、视诊、触诊、 叩
凝集诊试、验听、诊沉、淀嗅试诊验等、免 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技术、 免疫磁力分离技术等
①细菌学诊断:镜查、分离培养、动物试验、
生化试验、血清学鉴定等方法;
②病毒学诊断: 电镜检查、动物接种、禽胚接
㈣疫源地
1.疫源—地—是指有传染源存在或被传染源 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地区。
2.疫源地与传染源的差异?
①含义方面:疫源地比传染源更广泛. ②防治方面: 对传染源要进行隔离、治疗和处理; 对疫源地要进行封锁、检疫、预防接种、消毒 等综合措施,才能防止疫源地内传染病的传播和 防止新疫源地的出现。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监测区: 缓冲区: 感染区: 自然屏障:是指自然存在的具有阻断某种疫情传 播、人和动物自然流动的地理阻隔,包括大江、 大河、湖泊、沼泽、海洋、山脉、沙漠等。 人工屏障:是指为建设无疫区需要,限制动物和 动物产品自由流动,防止疫病传播,由省级人民 政府批准建立的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隔离设施、 封锁设施等。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基本信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课程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

表1 课程基本信息⼆、课程⽬标设计1.总体⽬标本课程是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的⼀门专业限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掌握临床常见动物疫病发⽣原因、流⾏特点、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措施的基本理论知识。

培养学⽣掌握常见动物疫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

加强学⽣对常见动物疫病防治措施临床应⽤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能够独⽴诊断动物疫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2.能⼒⽬标(1)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消毒程序,会正确选择和使⽤消毒剂,对养殖场的环境、畜禽舍、⼯具、门⼝等进⾏消毒,并能利⽤实验室检测⼿段,对消毒效果进⾏评价。

(2)能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会正确保存、稀释和使⽤疫苗;会根据不同的疫苗种类选择不同免疫途径,正确操作对动物进⾏免疫接种。

(3)能熟练掌握动物剖检技术,能正确解剖动物、正确识别动物内脏的形态和位置,会识别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

(4)能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好禽流感、新城疫、⼝蹄疫、猪瘟、蓝⽿病的上报、扑杀等⼯作。

(5)能根据动物常见传染病的流⾏特点、症状和病变做出初步诊断。

(6)能利⽤实验室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检测与分析。

(7)会制定动物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会对禽流感、新城疫、鸡产蛋下降综合征等抗体进⾏监测,并能根据监测结果进⾏科学的分析和应⽤。

(9)会正确制定治疗⽅案,选择敏感药物,对动物常见传染病进⾏治疗。

(10)能正确识别寄⽣⾍病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并能做出初步诊断;能利⽤实验室对寄⽣⾍病做出明确诊断;会使⽤药物治疗和预防寄⽣⾍病。

3.知识⽬标(1)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特征、发展阶段、流⾏过程;了解动物传染病的发⽣条件。

(2)掌握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法。

(3)掌握动物传染病平时的预防措施和发⽣后的扑灭措施。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隔离:对患病动物进行隔离, 防止疫情扩散
无害化处理:对病死动物进行 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 止疫情传播
扑杀:对患病动物进行快速、 彻底的扑杀,防止疫情扩散
消毒:对患病动物接触过的场 所、物品进行消毒,防止疫情
传播
监测:对患病动物进行监测, 及时发现疫情并采取措施
疫苗:对健康动物进行疫苗接 种,提高动物免疫力,预防疫
情发生
消毒方法:使用消 毒剂、紫外线、高 温等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范围:包括 动物、饲料、饮 水、环境等
灭源措施:对病 源进行隔离、销 毁或无害化处理
预防措施:加强饲 养管理,提高动物 免疫力,定期进行 疫苗接种
目的: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 接种对象:易感动物 接种时间:疫病流行期间 接种方法:注射、口服、喷雾等 注意事项:确保疫苗质量、剂量、接种时间等
动物疫病防治技术规 范
汇报人:
目录
动物疫病防治的基 本原则
动物疫病的预防措 施
动物疫病的控制措 施
动物疫病防治的技 术规范
动物疫病防治的保 障措施
动物疫病防治的国 际合作与交流
动物疫病防治的基 本原则
预防为主:通 过疫苗接种、 消毒等措施, 降低动物疫病
的发生率
防治结合:在 疫病发生时, 采取隔离、治 疗等措施,控 制疫病的传播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开展科普活动,普及动物疫病防治 知识
加强培训,提高兽医和养殖人员的 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动物疫病防治的国 际合作与交流
定期发布疫情通报,包括疫 情分布、发展趋势等信息
建立全球动物疫病信息共享 平台
加强国际间的疫情通报和信 息交流,提高疫情应对能力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

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

非洲猪瘟的检疫技术
了解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传播途径、易感动物、潜伏期等。 掌握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便及时发现疑似病例。 掌握非洲猪瘟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进行检疫确保安全有效地控制疫情。
牛结核病的检疫技术
检测方法:采用结核菌素皮内注射试验 检测时间:通常在注射后48-72小时进行观察 检测结果:根据皮肤反应判断是否感染结核病 处理措施:对感染结核病的牛进行隔离、治疗或扑杀
建立健全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机制确保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的有效实施。 加强对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的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 对违反操作规范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停业整顿等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动物检疫技术操作规范的知晓度和遵守度。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规范
结果判定:根 据检测结果判 断是否感染高 致病性禽流感
处理措施:对 感染禽流感的 病禽进行扑杀、 无害化处理并 对养殖场进行
消毒处理
猪瘟的检疫技术
采样方法:采集病猪的鼻液、血液、组织等样本 检测方法:采用PCR、ELIS等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判断: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感染猪瘟 处理措施:对感染猪瘟的猪进行隔离、扑杀、无害化处理等
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疫病发生情况 如疫区、疫点、疫源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室检测: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 检测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
防控措施: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如 隔离、消毒、扑杀等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检疫技术
采样方法:采 集病禽的呼吸 道、消化道、
血液等样本
检测方法:采 用荧光定量
PCR、ELIS等 方法进行检测

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教材课件

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教材课件
2024/3/13
三、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的主要措施(四)
(三)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责任。
要建立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责任制。村级 动物防疫员主要承担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 传、动物强制免疫注射、畜禽标识加挂、 散养户动物免疫档案建立、动物疫情报告 等公益性任务。各地要进一步量化村级动 物防疫员的工作任务,细化质量标准,明 确考核指标,保证各项工作任务明确、进 度具体、要求严格。
3、目前存在的问题:发展不平衡,队伍不稳定、 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极不适应目前我国重大动 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要。
2024/3/13
序(二)
为了加快乡村兽医队伍建设,适应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需 要,农业部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村级队伍防疫员培训的 通知”,组织对村级队伍防疫员开展培训。对村级队伍防 疫员实施有效的培训,是打造一支素质高、技术精、服务 好的基层防控队伍的有效途径,十分必要。
2024/3/13
三、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的主要措施(五)
(四)做好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 建立和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选用制度。村
级动物防疫员要优先从现有乡村兽医中选 用。要按照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 则,严格掌握选用条件,严格选用程序, 严把进人关。要与村级动物防疫员签订基 层动物防疫工作责任书,明确其权利义务。
为了做好培训工作,农业部兽医局委托中国动物疫病预防 控制中心编写了《村级动物防疫员技能培训教材》。该教 材包括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岗位职责和职业守则、动物保定、 免疫接种、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消毒、畜禽标识和养殖 档案管理、样品采集、病死动物的处理、疫情巡查与报告 等兽医技能操作技术内容,能人易懂,技能性较强。
一、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重要 意义
二、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原则和目 标

动物疫病预防-免疫预防-免疫接种途径.ppt

动物疫病预防-免疫预防-免疫接种途径.ppt
水、拌料、气雾免疫等。
动物防疫技术
项目四:动物疫病预防
免疫接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注射免疫接种
(1)主要有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和肌肉注射接种。 (2)优点:注射接种剂量准确、免疫密度高、效果确实可靠, 在实践中应用广泛。 (3)缺点:费时费力,消毒不严格时容易造成病原体人为传播 和局部感染,而且捕捉动物时易出现应激反应。
左手将皮肤捏起形成皱褶或以左手绷紧固定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针斜面朝上针头几乎与皮面平行轻轻刺入皮内05cm左右放松左手左手在针头和针筒交接处固定针头右手徐徐注入药液注意判定是否正确
项目四:动物疫病预防
免疫接种途径
动物防疫技术
项目四:动物疫病预防
免疫接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免疫 接种 方法
个体免疫法:注射、点眼、滴鼻、滴口、
(1)将疫苗均匀地混于饲料或饮水中经口服后而使动物获得免 疫,可分为拌料、饮水、滴口三种方法。 (2)免疫效率高、省时省力、操作方便,全群动物在同一时间 内被接种,对群体的应激反应小。但动物群中抗体滴度常不均 匀,免疫持续期短,免疫效果往往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
动物防疫技术
项目四:动物疫病预防
免疫接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猪后海穴注射部位
动物防疫技术
项目四:动物疫病预防
免疫接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二)点眼与滴鼻
(1)禽类眼部具有哈德氏腺,鼻腔黏膜下有丰富的淋巴样组织, 对抗原的刺激都能产生很强的免疫应答反应。 (2)用乳头管或注射器吸取疫苗(0.03~0.04ml)滴于鼻孔或眼 内1~2滴(小鸡1滴,大鸡2滴)。
动物防疫技术
动物防疫技术
项目四:动物疫病预防
免疫接种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穴位注射接种:

《牛羊病防治》课程标准

《牛羊病防治》课程标准

《牛羊病防治》课程标准课程类别:职业岗位专业方向领域课程课程学时:48学时开设学期:第4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牛羊病防治》是畜禽生产技术(升学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牛、羊疾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牛、羊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的基本知识,较强的对口升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畜禽养殖行业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养殖企业普通养殖兽医技术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牛、羊共患的病毒性疾病、细菌病、寄生虫病以及普通病等。

总课时为48学时。

课程内容完全是根据高职畜牧兽医岗位对技能型人才在牛羊病防治方面的能力要求提出来的,旨在培养学生在牛羊病防治方面的基础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掌握常见牛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以及生物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

(二)课程设计理念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畜牧行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职业岗位对牛羊病防治知识与技能需求为目标,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与设计,学生有目的学习,有针对性的训练,体现牛羊病防治规律和教学规律的一致性;将牛羊病防治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现场实施教学,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所不能解决的教学难题,使教学环节与生产环节相吻合;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注重能力结构的科学性、全面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对口升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常规技术为基础,关键技术为重点,先进技术为导向,建设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三)课程开发思路本课程以任务为驱动使课程设计项目化,针对项目的技能关键点设计技能模块,采用“课堂一养殖场”、“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完成技能模块的学习,最终达到项目的实现。

《动物疫病的防控》课件

《动物疫病的防控》课件

示疫情传播的趋势和模式。
告疫情,分享信息以防止
情风险。
疫情爆发和传播。
紧急处理与应急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
在疫情突发的情况下,紧急处理与应急预案可以帮助快速响应和控制疫情。
紧急处理

快速隔离受感染的动物群体

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进行紧急补充疫苗接种
应急预案 ⌛
制定和演练应急预案,明确疫情处理的流程和责任
分工。
2
维持农业生产
疫病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和食品安全问题。
3
保护生态平衡
动物疫病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对野生动物和植物造成危害。
防疫措施概述
防疫措施是预防和控制疫病传播的关键,确保动物和人类的安全与健康。
疫苗接种
检疫制度
疫苗可以预防许多动物疫病,提高动物的免疫
严格的检疫制度可以防止疫病通过动物及动物
《动物疫病的防控》PPT
课件
本课程旨在介绍动物疫病的防控措施,如何有效管理动物健康,并保护人类
和动物的生活环境。
动物疫病的现状
现代社会面临着各种动物疫病的威胁,这些疫病给动物健康和人类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1
全球威胁
动物疫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对畜牧业和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影响。
2
经济损失
确保疫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
了解疫苗接种可能引起的副作用,
的疫苗以增强其免疫系统。
适当温度和条件,以维护其有效
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少风险。
性。
检疫制度
严格的检疫制度可以防止疫病通过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国际贸易和运输传播。
1
入境检疫
对进口动物和动物产品进行检疫,防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操作规范一、采血(一)鸡翅静脉采血操作步骤:(1)侧卧保定,睁开翅膀,露出腋窝部,拔掉羽毛,在翅下静脉处消毒。

先用碘酊(即 2%碘酒),再用 75%酒精脱碘,采纳点状螺旋式消毒。

(2)拇指压逼近心端,待血管怒张后,用装有细针头的注射器,平行刺入静脉,放松对近心端的按压,慢慢抽取血液,采血量许多于2ml。

(3)采血完成实时用干棉球压迫采血处止血,防止形成淤血块。

(二)鸡心脏采血操作步骤:(1)雏鸡心脏采血:选定采血部位先用碘酊(即 2%碘酒),再用 75% 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左手抓鸡,右手手持采血针,平行颈椎从胸腔前口插入,回抽见有回血时,即把针芯向外拉使血液流入采血针,采血量许多于 2ml,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2)成年禽类心脏采血:成年禽类采血可取侧卧或仰卧保定。

侧卧保定采血:助手抓住禽两翅及两腿,右边卧保定,在涉及心搏动显然处,或胸骨脊前端至背手下凹处连线的 1/2 处消毒(先用 2%碘酒,再用75%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垂直或稍向前面刺入2~3 厘米,回抽见有回血时,即把针芯向外拉使血液流入采血针,采血量许多于2ml,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仰卧保定采血:胸骨向上,用手指压离嗉囊,露出胸前口,消毒术部(先用 2%碘酒,再用 75%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用装有长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沿其锁骨俯角刺入,顺着体中线方向水平穿行,直到刺入心脏,采血量许多于 2ml,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注意事项:(1)确安心脏部位,切忌将针头刺入肺脏。

(2)顺着心脏的跳动频次抽取血液,切忌抽血过快。

(三)猪耳静脉采血操作步骤:(1)将猪站立或横卧保定,或用保定用具保定。

(2)耳静脉局部消毒(先用 2%碘酒,再用 75%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

(3)用手指捏压耳根部静脉血管处,使静脉充盈、怒张 ( 或用酒精棉频频局部涂擦以惹起其充血 )(4)术者用左手把持耳朵,将其托平并使采血部位稍高(5)右手持连结针头的采血器,沿静脉管使针头与皮肤呈 30°~45°角,刺入皮肤及血管内,轻轻回抽针芯,若有回血即证明已刺入血管,再将针管放平并沿血管稍向前伸入,抽取血液许多于 1ml,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四)猪前腔静脉采血操作步骤:(1)仰卧保定,把前肢向后方拉直;(2)选用胸骨端与耳基部的连线上胸骨端旁 2cm的凹陷处,消毒(先用2%碘酒,再用 75%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3)用装有 20 号针头的注射器刺入消毒部位,针刺方向为向后内方与地面呈 60°角刺入 2~3cm,当进入约 2cm时可一边刺入一边回抽针管内芯;刺入血管时即可见血进入管内,采血量许多于5 ml,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五)牛颈静脉采血操作步骤:(1)保定好动物,使其头部稍前伸并稍倾向对侧;(2)对颈静脉局部进行剪毛、消毒(先用 2%碘酒,再用 75%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3)看清颈静脉后,采血者用左手拇指 ( 或食指与中指 ) 在采血部位稍下方 ( 近心端 ) 压迫静脉血管,使之充盈、怒张;(4)右手持采血针头,沿颈静脉沟与皮肤呈 45°角,快速刺入皮肤及血管内,如见回血,即证明已刺入;使针头后端凑近皮肤,以减小此间的角度,近似平行地将针头再伸入血管内1~2 厘米;(5)松开压迫脉管的左手,采集血液5 ml。

采完后,以干棉球压迫局部并拔出针头,再以 5%碘酊进行局部消毒。

(六)牛尾静脉采血操作步骤:1、采血者左手抓住牛尾巴往上翘,手离尾根部约30 厘米。

2 在离尾根 10 厘米左右中点凹陷处,先消毒(先用2%碘酒,再用 75%酒精脱碘,以点状螺旋式消毒),而后用注射器针头垂直刺入(约 1 厘米深。

)3 针头涉及尾骨后再退出 1 毫米进行抽血。

4 采血量许多于5 ml,拔出针头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注意事项:牛尾静脉与牛尾中动脉的解剖部位在牛尾腹侧中线处并行,浅部位的为尾静脉,深部的为尾中动脉。

进行牛尾采血的详细部位为离尾根 10 厘米左右,第 4、5 尾椎骨交界中点凹陷处,静脉血颜色暗、量少,动脉血颜色鲜红、量多。

二、鸡体解剖与采样操作步骤及次序以下:1、将鸡不放血致死;2、将处死鸡浸于消毒水中使羽毛浸润,洗去尘垢、污物;3、先将腹壁和大腿内侧的皮肤切开,使劲将大腿按下,使髋关节脱臼,将两大腿向外睁开,进而固定尸体;4、再于胸骨尾端后方将皮肤横切,与双侧大腿的竖切口连结,而后将胸骨尾端后方的皮肤拉起,向前使劲剥离到头部,使整个胸腹及颈部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充足裸露;5、而后在胸骨后腹部横切穿透腹壁,从腹壁双侧沿肋骨头关节处向前方剪断肋骨和胸肌,而后握住胸骨使劲向上向前翻拉,去掉胸骨露出体腔;6、对剪刀和镊子消毒;7、采集肺脏;8、对剪刀和镊子消毒;9、采集;肝脏10、对剪刀和镊子消毒;11、采集;脾脏12、对剪刀和镊子消毒;13、采集肾脏;14、从口腔下剪,剪开颈部皮肤肌肉,使喉头裸露;15、对剪刀和镊子消毒;16、采集喉头、气管;17、剪开头部皮肤,翻开头骨;18、对剪刀和镊子消毒;19、采集脑。

注意:采集样品时剪刀和镊子的消毒采纳火焰消毒法。

三、牛羊O -P 液采集牛羊O -P 液指牛羊食道 - 咽部分泌物,被检动物在采样前禁食(可饮少量水) 12h,免得胃内容物返流污染O-P 液。

操作步骤1、采样探杯在使用前经 0.2%柠檬酸或 1%~2%氢氧化钠溶液浸泡 5 分钟,再用与动物体温一致的清水冲刷后使用。

2、采样时动物应站立保定,将探杯随吞咽动作送入食道上部10~15cm 处(食道和咽部的联合处),轻轻往返抽动2~3 次,而后将探杯拉出。

3、拿出 5~ 8mlO -P 液倒入含有等量细胞培育液(0.5%水解乳蛋白-Earle液)或磷酸缓冲液(0.04%摩/升、PH7.4)的灭菌广口瓶中,充分摇匀加盖封口。

4、采完一头动物,探杯要按步骤2从头进行消毒并充足冲刷。

5、采集的样品放冷藏箱实时送检,未能实时送检应置 - 30℃冷冻保留。

四、血凝试验利用血凝试验考证64 单位抗原。

(一)操作步骤:1、在 96 孔 V 型微量反响板的1-8 排的 1-10 孔均加入 25 微升生理盐水稀释液,换 Tip 头(此中第 10 孔设为空白比较);2、汲取 25 微升已配制好的64 单位抗原加入每排的第一孔中,混匀;3、从第 1 孔中汲取 25 微升混淆液加入第 2 孔,混匀后汲取 25 微升加入第3 孔,这样倍比稀释至第 9 孔,从第 9 孔吸出 25 微升弃去,换 Tip 头;4、每孔再加入25 微升生理盐水,换Tip 头;5、每孔均加入25 微升体积分数为1%鸡红细胞悬液(已配制好的),将鸡红细胞悬液充足摇匀后加入;6、振荡混匀,在室温(20- 25℃)下静置 40 分钟后察看结果。

(二)结果判断(比赛时由评委一致判断):将微量反响板倾斜,察看红细胞有无成泪滴状流淌。

完整血凝(不流淌)的抗原最高稀释倍数代表一个血凝单位。

比较孔(第 10 孔)红细胞呈显然的纽扣状沉到孔底(即不凝聚)则试验建立;假如64 单位抗原配制正确而且血凝试验操作正确,那么应当在每排的前 6 孔( 64=26)出现完整凝聚而第7、8、9 孔则不出现凝聚。

7 排(含 7 排)以上结果正确为合格。

五、 ELISA 试验依照标准为《猪伪狂犬病免疫酶试验方法》NY/T678-2003,采纳 IDEXX 生产的猪伪狂犬病毒gpⅠELISA 抗体检测试剂盒。

(一)样品稀释用样品稀释液将被查验样品、阳性和阴性比较稀释 2 倍(比如: 60μL 样品稀释液中加60μ L 待检血清)。

(二)操作步骤使用前全部试剂应恢复至室温。

试剂应轻轻旋转或震荡予以混淆。

1、拿出抗原包被板,并将样品地点正确记录在记录表上。

2、向A1、B1 和C1 孔中分别加入100μL 稀释好的阴性比较,D1、E1孔中分别加入100μL 稀释好的阳性比较,在其他的孔内加入100 μL 已稀释好的被检血清。

3、室温下孵育 1 小时或 2~7℃孵育留宿(能够将微量反响板用封条封闭)。

4、在洗板机上用配制好的清洗液清洗板孔,重复3~5次。

注意应防止包被板孔干燥。

5、每孔加入 100μ L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志抗PRVgpI 抗体。

室温下孵育20分钟。

6、重复步骤 4。

7、每孔加入 100μLTMB底物液,室温下孵育15 分钟。

8、每孔加入 50μL 停止液,使反响停止。

立刻用酶标仪于650nm测定各孔吸光度( OD)值。

(三)结果判断1、阴性比较 OD值的均匀值减去阳性比较OD值的均匀值一定大于或等于 0.3 ,试验方能有效。

假如试验无效,应重做。

2、待检样品能否含有针对gE 抗原的抗体取决于每个样品的S/N 值,S/N 等于样品 OD值除以阴性比较OD均值。

3、假如样品的S/N 值小于或等于0.60 ,样品应判断为PRVgpI 抗体阳性。

4、假如 S/N 值大于 0.60 但小于或等于0.70 ,样品应重测。

假如试验结果不变,三周后应从头采样检测。

5、假如 S/N 值大于 0.70 ,样品应判断为PRVgpI 抗体阴性。

(四)注意事项1、全部试剂应在2~7℃储藏,使用前恢复到室温,使用后放回 2~7℃。

2、不要使用超出有效限期的试剂,不一样批次试剂盒的成分不得混用,使用试剂时应防备试剂污染。

3、TMB底物和停止液对皮肤有刺激性。

4、TMB不要裸露于强光和任何氧化剂,使用干净的玻璃或塑料容器盛装 TMB底物液。

5、包被板拆封后防止受潮或沾水(未用的包被板放于加干燥剂自封袋中,应赶快置于4℃)。

6、在操作过程中移液时,切忌将气泡加入检测板孔中。

7、全部的荒弃液应在抛弃前合理办理免得污染环境。

六、细菌镜检操作步骤:1、翻开显微镜电源开关;2、把镜筒上涨约 1.5 厘米,再把油镜转到工作地点;3、在细菌涂片上所要察看的地点滴一小滴香柏油,放入载物台上并将标本移到适合地点;4、仔细拧动粗调焦螺旋,使镜筒慢慢降落。

这时要认真察看物镜前端与标本之间的距离,先使物镜前端与油滴接触,而后再慢慢降落镜筒,至物镜前端凑近而没有遇到玻片为止。

这步操作要特别当心,防备油镜压碎标本或破坏油镜。

5、眼睛看目镜中,拧动细调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涨到能看清标本。

这步操作要特别注意不要把细调焦螺旋的方向拧错,以防压碎标本。

6、察看并记录结果。

7、察看后,提高镜筒约 1 厘米,改换标本片;8、察看完成后,提高镜筒约 1 厘米,取下标本片,把油镜转离光轴,封闭电源,实时做洁净工作。

先用干的擦镜纸擦一、二次,把大多数油去掉,再用二甲苯滴湿的擦镜纸擦两次,最后再用干擦镜纸擦一次。

擦拭时要顺镜头的直径方向,不要沿镜头的圆周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