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常见传染病诊断与预防手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最新的常见传染病诊断与预防手册

word/media/image2.gif常见传染病诊断与预防手册

2023年月

第一部分内科常见的传染病一、猩红热猩红热是由产生红疹毒素的A级B 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少数患者于病后2~3周发生变态反应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等。

1. 临床表现

前驱期,起病急,有发热、咽痛、纳差。体温一般在38~39℃这间,重弄可达0℃以上。扁桃体充血、发炎,有时局部见黄色或白色化脓性渗出物,易被拭去。上腭粘膜充血肿胀,甚至有出血点。整个口腔粘膜出血,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状,称“杨梅舌”,此为猩红热特征。

出疹期,发热数小时至1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初见于颈部、腋下及腹股沟,于1日内迅速蔓延至全身,呈弥漫性猩红色针尖大小点状红疹,可有痒感。皮疹间皮肤一片潮红,用手指按或划后皮肤红晕隐退呈白色,数秒后皮肤潮红及皮疹再出现,此称皮肤“划痕症”,也是猩红热特征之一。

脱皮期,于病程第1周末开始脱屑及脱皮,此为猩红热恢复期特征。

2. 诊断和鉴别诊断

典型病例根据急起发热,明显咽峡炎、杨梅舌、皮肤典型猩红色细小皮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而进行咽拭培养。咽拭培养阳性可确诊。本病应与及风疹、幼儿急疹、麻疹等急性传染性出疹性疾病鉴别。

3. 治疗

一般治疗不需要住院,可用抗菌消炎药。以青霉素族为首选,因为复方新诺明对溶血性链球菌不敏感,故不用以治疗或预防猩红热。

4. 预防措施

4.1 隔离患者;

4.2 带菌者处理;

4.3 减少接触;

4.4 避免去人品拥挤的公共场所;

4.5 室内注意通风,维持空气新鲜。

二、肺结核肺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其痰中排菌者称为传染性肺结核病。

1. 临床表现

结核病分为原发性肺结核,血型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肺外结核。根据结核病人的临床症状轻重缓急不一,且20%的病人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多为缓慢起病,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可伴有倦怠、乏力、夜间盗汗、食欲减退、消瘦、面颊潮红、女性病人可月经失调,可有多关节肿痛、四肢结节性红斑或环形红斑,当病变急剧进展时,则出现高热,畏寒,但肺结核高热患者全身状况相对良好,肺部体征常不明显。浸润型肺结核患者咳嗽轻微,干咳或少量粘液痰;粟粒型肺结核偶可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约1/3~1/2病人有咯血或痰中带血。干性胸膜炎仅有胸膜摩擦音;渗出性胸膜炎常有发热、胸痛、咳嗽等,大量积液者呼吸困难等。

2. 诊断

有于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影响不良、糖尿病史、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用史等是结核病的高危因素。有咳嗽、咳痰三周以上,可伴有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午后低烧,可伴盗汗、结节性红斑、泡性结膜炎或结核风湿症等症状应考虑肺结核的可能。

3. 临床诊断

3.1 胸部X线检查

3.2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

3.3 痰结核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最特异性的方法。

4. 治疗

对症治疗抗结核药应用。

5. 预防

5.1 控制感染源;

5.2 切断传播途径,提高人群抗病率;

5.3 防结核宣传教育;

5.4 抗结核病药物预防性治疗。

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又称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是由一种变异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发的呼吸道传染病。

1. 传播途径

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呼吸道传播,近距离接触通过飞沫传染是主要传播途径;间接接触,有些患者通过接触病人分泌物或被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也被会感染;消化道传播;空气传播;昆虫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从小儿至90岁老人均有发病,部分有明显接触史,感染来源不明者,以青壮年为主,因为青壮年外出活动范围大,接触广泛感染机会多。有慢性疾病及老年人病死率高。

症状:潜伏期一般为1~1天,平均5天。

2. 临床表现

起病急,变化快,肺部体征不明显,从起病至第十天进展至疾病高峰,如无并发症则逐渐平稳好转。

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发烧、畏寒、头痛、关节痛,全身酸痛,乏力。

呼吸道症状,早期不明显或无,在中后期出现干咳、少痰、个别病人有血痰;可有胸疼,咳嗽或深呼吸时加重,部分病人在10~15天出现气短、呼吸困难,肺部体征不多,偶有少许湿啰音。

其他系统症状,少部分患者有腹泻,也可有心悸,个别出现心、肝、肾功能损害。

并发症,气胸、纵隔气肿、皮下气肿、细菌或真菌感染、休克、心率紊乱、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病例病情进展很快,可先是一侧肺炎,2~8小时内发展至双侧,氧分压明显下降,病人迅速进入呼吸衰竭而死亡。

3. 治疗

3.1 对症治疗;

3.2 抗病毒治疗;

3.3 激素的应用;

3.4 中药治疗;

3.5 重症患者合理掌握气管插管。

4. 预防措施

4.1 宣传教育;

4.2 个人防护;

4.3 医院与普通门诊、发热门诊分开,设发热门诊,以免感染传播;

4.4 严格探视制度,不能近视,不能陪住,急需要时可穿隔离衣;

4.5 室内地面用02%~05%的过氧已酸消毒,清水冲洗;

4.6 及时处理病人排泄物;

4.7 病人用过的衣物被褥毛巾,用有效1000毫克含一升含录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进行处理;

4.8 用具尽量用一次性的,用毕可燃烧。

四、伤寒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潜伏期平均1~2周,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可长达30日。

临床分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

临床分为五型:轻型普通型暴发型迁延型逍遥型。

1. 诊断

在伤寒流行季节和流行地区有持续性高烧0到1度,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印戒细胞)临床诊断为伤寒。

确诊标准:临床诊断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1.1 从血、骨髓、尿、粪便或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

1.2 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反应“0”抗体凝集效价微滴法≥1:1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