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分析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教育成本与效益的研究

12014年2月(上)科教导刊关于高校教育成本与效益的研究胡馨(四川文理学院四川达州635000)摘要近几年来,教育成本管理在各高校引起重视,部分高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高校教育成本的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希望能为高校教育效益的提升做出贡献。
关键词学校教育成本教育效益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Resear ch o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Univer sity EducationHU Xin(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Dazhou,Sichuan 635000)Abs tra ctIn recent years,the c ost of educa tion management attention at all colleges a nd universities,some college s anduniver sities in this ar ea do some e xploration and obtain valuable results.Based on thi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st of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hoping to contribute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 ness of higher education.Ke y wordscollege;education cost;education benefits在各大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强化教育成本管理,保证办学质量,提高教育效益,是各所高校所追求的最终目标,要想实现,还需要社会与政府的重视。
我国高校已不再完全由国家实行“供给制”,而是慢慢形成一种由政府拨款并且多渠道筹款融合的格局。
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回报分析

高等教育的成本与回报分析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而必要的投资,涉及到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
在个体层面,高等教育的成本是显而易见的,包括学费、住宿费、书籍费、交通费等。
而回报则表现在个人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工作机会和薪资水平的改善。
在社会层面,高等教育的成本体现在政府拨款和社会资源的投入,而回报则表现在人力资本的增加、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
首先,从个体层面来看,高等教育的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的费用支出。
学费是大部分学生在上大学期间支出的最主要费用之一。
随着大学的历史和名气的不同,学费差异也非常大。
除了学费,住宿费也是大学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费用。
无论是在校内宿舍还是校外租房,住宿费用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此外,书籍费用以及交通费用也是考虑在内的其他支出。
综合来看,高等教育的成本可观且多样化。
然而,高等教育的成本并非仅仅只是财务上的支出,也包括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长期的学业和个人发展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
对于选择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专注于学习和培养自己的技能以应对学业的挑战。
此外,学生还需要平衡学习与其他个人爱好、家庭和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因此,高等教育的成本在时间和精力上也是不可忽视的。
然而,高等教育所带来的回报也是无法估量的。
首先,高等教育带来的最直接的回报是个人能力的提高。
大学期间,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和参与各类活动,能够培养和发展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才能,从而增强个人竞争力。
此外,高等教育也为个人提供了更广阔的人际交往和社交平台,拓宽了人脉资源。
高等教育的回报还表现在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的改善上。
相比于只拥有中等教育水平的人群,经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通常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他们更可能获得较高的薪资待遇和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
此外,高等教育还为个人提供了进一步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从社会层面来看,高等教育的回报更为显著。
首先,高等教育可以提高整个人才队伍的素质,加强国家的人力资本。
普通高校本科学生教育成本收益分析——以陇东学院为例

校教育究竟能给受教育者个人带来多大的经济价值 一般人难以 估 计 具 体 数 值 的 大 小,必 须 借 助 于 定 量
自 2000 年以后趋于快速上涨时期,占城镇居民收入 比例已经超过 50% ,本科教育投资风险持续增加,平 均收益率 有 明 显 下 降[7]。 综 合 以 上 学 者 观 点 可 见, 关于高等教 育 投 资 风 险 的 提 法 越 来 越 多,需 要 以 积 极心态防御 高 等 教 育 过 度 扩 张 带 来 的 各 类 风 险,降 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收益,理性分析本科教育的成 本收益。
综合 CNKI 数据库研究的情况,对大学生教育成 本收益关系分析的文献可以归纳为教育成本与收益 分析的方法探析和教育成本与收益关系的研究两个 方面。北京大学徐玮斌提出判断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的教育收益 现 值 法、教 育 成 本 收 益 比 值 法 和 教 育 收 益率法三种 方 法,认 为 以 舒 尔 茨 为 代 表 的 人 力 资 本 理论所主张的“教育是一种生产性的投资”是建立在 “教育确实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市场 完全竞争”的严格假设上,但现实是各国教育的扩张 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增长[5]。赵恒平等利用货币 计量法和非货币计量法对高等教育个人投资的成本
我国相关学者对教育收益率问题展开了大量的 研究。邓峰[1]估计了全国教育收益率的总体变化趋 势,并通过引 入 宏 观 经 济 发 展 指 标 来 考 察 教 育 收 益 率变化的影响因素,指出 21 世纪以来全国教育收益 率并没有延 续 以 往 快 速 稳 定 增 长 的 势 头,同 时 比 较
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理论综述

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理论综述[摘要]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由于自身没有利润追求,以致成本意识淡薄,缺乏加强成本核算的内在动力和约束机制。
但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政府需要了解真实的高校教育成本以确定高校收费的适当比例;民营资本需要了解高校教育成本信息,以确定投资决策和利润空间;高校自身也需要了解成本结构信息以加强管理和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组合;家庭需要了解高校教育成本信息,以衡量自身负担的教育成本比例是否合适,从而作出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和如何进行家庭教育储蓄的决策。
因此,无论从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的角度,对高校教育成本的深入研究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文章对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教育经费;成本核算一、教育成本概念的界定及其特点(一)国外研究状况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教育经济学出现时,就已产生了教育成本的概念。
最早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者之一J.vaizey(1958)在其著作《教育成本》(The Costs of Education)一书中。
首次提到“教育成本”一词。
在该书中,他对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英国教育经费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且认为所谓教育成本就是指教育经费。
这被认为是对教育成本的最早界定。
但是在1962年,vaizey 对教育成本的概念进行了扩展,他提出不仅仅是要计量教育的直接成本,还要计量教育的间接成本。
他在书中写到:“重要的是开发出一种计算在前面提到的成本(教育经费),还考虑到间接成本和收益的计算方法”。
美国经济学家W.Schulte(1963)在其出版的《教育的经济学价值》(TheEconomic Value of Education)一书中,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概念”。
他认为,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由高校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的机会成本两部分组成。
明确了教育成本和教育经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成本不仅包括教育经费和实物耗费还包括机会成本,而教育经费则是一个统计概念。
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

l i ge adW et n .,90 j n rnR. n su dA 19 ,Ho d as t n 1L d l w i t n co d r ai
c ss o t on h St kh m soc t e oc ol t k e c ng ifue e r d a prc x ha e n l nc ta e nd i e
税 , 两 市流 动 性 造 成 一 定 的影 响外 ,0 1 1B 日 、0 5 1 对 20年 1 1 6 20年 月 2 、0 8 月 2 日和2 0 年9 1 日这 四 次 下 调 印 花 税 对 两 市 4日 20 年4 4 08 月 9 的流 动 性 基本 没有 影 响 。
三、 结论
少的大学毕业生至少在一定时期 内处于失业状态。 鉴于这种现象 , 本文通过借鉴企业 的财务投 资决策方法 , 并结合我 国实际情 况 , 对 高等教育投 资中的个人成本 、 收益和风险进行 系统分析 , 建立我 国 高等教育 的个人投资决策体 系和投资决策应用机制 ,从而正确认 识投资风险, 避免盲 目投资 。
() 3 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在短期 内对股市波动 陛的影响不大 。 我国股市共经历 了五次交易印花税 的下调 ,分 别是 19 年6 l 98 月 2 日、0 1 1 6日、0 5 1 4 20 年4 4 20 年1 月1 2 0 年 月2 日、0 8 月2 日和2 0 年9 0 8 月 1 日, 9 其中2 0 年9 9 0 8 月1 日那交印花税的调整 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 征收 , 税率保持不变。 在这五次中 , 19 年6 6 除 9 8 月1 日这次下 调印花
投资理财 lN E T NTFN NC N V S ME I A I G I
高等教育投 资 的个人成本收益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收益率文献综述

厚 的地位 位置 以及政 策的倾斜 , 其改革 步伐 更快 , 从 而导致东部 地区的教育收益率要高 于中西部地 区。王征宇进一步指 出, 东部 地区高等教育劳动力的作用更为显著 , 而在 中部其作用程度却低 于西部 , 并就全 国来说效应仍 处于很低 的水 平 , 这说 明 中部地 区 高等教育劳动力 内部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 建立发挥受高等 教育 劳动 力对经济增长作用的机制更为迫切。 1 . 4 中国高等教育 收益率 的行业差异 在现 实生 活中 , 经济 部 门劳动力 市场 中收入 的决 定 因素不 同, 造成 教育收益率 的差异 。多项 的研究表 明 , 在不 同所有 制结 构部 门中 , 竞 争性行业性 行业教育 收益 率最高 , 国家机关 和事业 单位 的教育收益率次之 , 垄断行业从业人员的教育收益率最低。 其 中, 国有独资企业职工的教育收益率 比城镇集体企业 职工大约 低4 个百分点 , 私 营个体企业 职工的教育收益率 比城镇集体 企业 职工大约高 出5 - 6 个百分点 。 1 . 5 中国高等教育收益率 的高校层次差异 目前 , 中国高等教育有一 个现象 , 重点 院校 的大学毕业生会 比专科院校的毕业生更有优势 。重点 院校 由于 国家财政 的支持 , 其教育收费却较低 , 且 未来 的就业前 景明朗。而专科 院校 由于没 有财政支持 或支持力度 不够 , 只能依靠学 费来弥补收支平衡 , 从 而收 费较 高。综上 , 重点 院校的教 育收益 率高 于专科 高校毕业
生。 2 小结
平烦人 收入差异有所缩小 , 教 育收益率 也随之下降。而沈健在考 虑 大学生就业状 况 因素 的条件下 , 并入失业 的大学生得 出 : 教 育 收益率最 低 的是 新世纪 大学毕业 生 , 其 次是 上世纪 8 0 年代毕 业 的大学 生 , 最 高 的是上世 纪 9 0 年 代 的大学生 。然 而 , 常 进雄认 为, 教育 扩招并 未阻碍 大学教 育收 益率 的上升 。他将新 毕业 生 ( 1 9 2 6 岁) 与老毕业生 ( 2 7 ~ 5 5 岁) 的教 育收益率进行扩招前后 进 行 比较发 现新毕 业生 的教育 收益率在 1 9 8 9 — 2 0 0 0 年低 于老毕 业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与收益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与收益分析作者:杨利娟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08年第23期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的大幅增加,高等教育带来的社会经济收益日益显著,但是我国高等教育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投入主体单一化等特点。
文章通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为改善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与收益状况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投入;收益分析;财政拨款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8)-35-0012-03高等教育投入是指国家、社团组织、个人,通过财政拨款、集资、捐赠、缴纳学杂费等方式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资金。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从政府独自投入到投入主体多元化的过程。
建国初至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所需经费全部由政府承担。
政府拨款一直是高等教育所需经费的惟一来源。
1980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
高等教育办学经费开始从完全由政府拨款,向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过渡。
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高等教育法》为高等学校作为独立法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提供了法律基础。
我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以国家举办为主、社会力量举办为辅、高等学校与多种社会组织以多种形式合作办学为补充的、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极大地发挥了市场机制在高等教育筹资中的作用。
[1]1999年起国家对高等教育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扩招政策。
据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1%,“十一五”时期将达到25%左右。
2005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比2000年增加107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2000年提高8.5个百分点,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的投入与收益情况也日益引起重视。
一、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分析(一)财政投入资金增长幅度不及学生人数增长自高等教育投融资改革以来,国家财政和社会各个方面对高等教育投入的总量是在不断增加,但生均教育经费却在下降。
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建议

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建议
魏人民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01)004
【摘要】本文借鉴西方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在对高等教育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供给短缺的情况,分析说明了现阶段国家增加高等教育投资的必要性,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实行高教成本补偿制度的合理性以及个人投资消费高等教育的可行性.
【总页数】4页(P52-55)
【作者】魏人民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
【相关文献】
1.制度变迁的制度收益与制度成本——论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J], 邹巍
2.浅论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与成本分担政策 [J], 夏章霞
3.我国高等教育私人成本收益比较 [J], 顾露露
4.制度变迁的制度收益与制度成本——论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 [J], 邹巍
5.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J], 可萍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综述

会计制度改革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综述摘要: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高校实现了收付实现制到权责发生制的变化,高校教育成本成为衡量高校收费标准是否合理的尺度,教育成本核算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本文在我国会计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对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整理,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教育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教育成本”这一概念最早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西方经济学家把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应用到教育领域所产生的,英国著名经济学教授约翰·维泽发表的《教育成本》和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最早对教育成本进行研究的文献,其中约翰·维泽对上世纪初到上世纪中期英国教育经费变化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提出教育成本应同时计量教育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此时他把教育经费视同于教育成本,而舒尔茨则进一步提出了教育成本还应考虑教育服务成本和学生上学的机会成本,教育成本以及相关的研究也由此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我国,对于教育成本的研究大致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以后,是由当时一批从事教育研究的学者将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介绍到国内,并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和分析而发展起来的。
其中比较突出的有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教授针对我国教育工作中严重浪费现象提出的“培养人才也要成本”的观点、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善迈教授对教育投资占国民经济的比例研究、北京大学的闵维方教授对高等教育规模效益的研究、上海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蒋鸣和对我国高校的规模经济效益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范先佐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靳希斌和郑晓鸿对教育成本的补偿与分担问题的研究等。
一、我国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一)高校会计制度建立建国初期,财政部根据政务院颁发的《预算决算暂行条例》制定和颁发了《各级人民政府暂行总预算会计制度》和《各级人民政府暂行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又于1950年政务院第六十一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关于决算制度、预算审核、投资的施工计划和货币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我国高校最初遵循的会计制度。
教育的成本- 收益分析 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调节

2005年5月第21卷 第3期高教发展与评估H igher Educati on D evelopm en t and Evaluati onM ay 2005V o l .21 N o.3文章编号:167228742(2005)03-0035-03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调节作者简介:宋利芳(19642),男,浙江余姚人,副教授,硕士。
宋利芳,刘 燕(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最主要的形成途径,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把教育投资作为经济行为来考察时,它同其他物质资本的投资一样,同样存在着成本和收益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教育的成本和收益进行分析,进而揭示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的政策调节。
关键词:教育成本;教育收益;发展中国家中图分类号:G 471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T he investm en t in educati on is no t on ly the m o st i m po rtan t w ay fo r the fo r m a 2ti on of hum an cap ital ,bu t also a key facto r fo r the p rom o ti on of econom ic developm en t .W hen the investm en t in educati on is view ed as a k ind of econom ic behavi o r ,there are p rob 2lem s abou t co st and benefit in the investm en t ,ju st like in any o ther cap ital investm en t .T herefo re ,it is necessary to m ake an analysis of co st 2benefit in educati on ,thu s revealing the i m p licati on s fo r the po licies in the develop ing coun tries .Key words :educati on co sts ;educati on benefits ;develop ing coun tries 教育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它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形成状况,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论文范例-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绪论对于教育经济学方面国内外有很多专家做过研究,研究成果非常多丰富。
在国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纽约州立大学总校前校长、世界著名的比较高等教育财政专家布鲁斯.约翰斯通继1986年提出著名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现代教育凭证思想的先驱弥尔顿•弗里德曼在1955年发表的《府在教育中作用》一文中最早提出了教育市场化的观点;著名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市场是教育活动的基础和依据,不必通过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选拔。
对学生进行选择的唯一途径是竞争和市场过程。
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也针对我国近年来教育市场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成本学费市场价格西方有些高等学校从七十年代开始己经推行成本核算,因此他们有许多的成果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在教育成本方面,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西奥多.舒尔茨对教育的成本、收益、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教育系统内部的最优资源配置和效率、教师的工资及其决定因素、教育财政以及教育计划等作了深入研究。
他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
认为,教育的全部要素成本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二是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
第一部分成本包括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学校管理人员的服务成本,维持学校运行耗费的要素成本,以及房屋、土地等的折旧及利息成本。
但不能包括与教育服务无关的附属活动的成本,如学生食堂、住宿、运动队活动等项成本,也不能包括向学生提供的奖学金、补助等“转移支付”性质的支出。
第二部分成本可用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来衡量。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总校前校长、世界著名的比较高等教育财政专家布鲁斯.约翰斯通继1986年提出著名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之后,主持了多项由世界银行和美国福特基金会等机构资助的高等教育财政国际比较方面的大型研究项目,不断完善和发展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目前,该理论被大多数国家所采纳和借鉴。
高校教育成本研究理论综述

书中, 首次提到 “ 育成本 ” 教 一词 。在该 书中 , 他对 2 世纪 初至 0
为教 育成本是指 学生在学 校受教育期 间 , 支付 的直 接与间接教 所
2 O世纪 5 0年代英 国教 育经费 的变化 进行 了分析 并且 认为所 谓 育费 用。 教育 成本是教 育生产者 的成本 ( 直接成本 ) 教育消耗者 和
在书 中写 到 : 要 的是 开发出一种计 算在前面提 到的成本 ( “ 重 教育 是指培 养每名学生所耗 费 的全部 费用 。 因此教 育成本可 分为有形 经费 ) , 还考虑到 间接成本 和收益的计 算方法 ” 。
成本和 无形成本 。有形 成本 , 即在教 育过程 中直 接用于培 养学生
的需要 对教育 资源 的耗费进行 计量分类 而形成的成 本概 念。 曾晓东 、 曾娅琴 (0 6 在《 国近 十年 来大学 成本 和收费 制 20 ) 美
方式 表述他认 为属 于教育成 本 的内容。他提 出教 育成 本可分 为 而形 成的成本概念 ; 第二个层 次是根据教 育决策和教 育成本分析
( ) 一 国外研究状 况
早在 2 O世纪 5 O年代末 6 O年代 初西 方教育 经济学 出现时 , 教育 的实际成本 不仅包括 公共教育经 费 , 还包括私人 成本。 就 已产生 了教育成本 的概念 。最早研 究教 育经济 学 的学者 之一 J a e (9 8在 其著 作《 育成 本》T e o t o E u ain . i y 15 vz J 教 (h s f d c t C s oJ
黑 蛤 A N' 嫠 务 T L \ G
高校教育成本研 究理论综述
青 岛理工大学
【 摘
唐志涛
李兵 宽
要 】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 由于 自身没有利润追求 , 以致成本意识淡薄, 缺乏加强成本核算的 内 在动力和约束机制。但随着 高 改 校
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中国的现状

明瑟法 , 明瑟收益率代表 的是一个 人多接受 一年 高等教 育可 以带来 的收入增长 的百 分 比, 它 主要考察 的是 高等教育 的边际收
益率 , 其基 本公 式为 :
1 n Y= a+ b S+c E X+ E X + 8
、
高 等 教 育 产 品 的 定 位
高等教 育 , 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私人产 品 , 它是介于私人产 品 由 其接受者所 独享 , 它 的一些利益被其他人乃至整个社会所 分享 , 显 然, 高等教育产 品的定位是具有正 的外部效应的准公 共产品。 本 文 首 先 运 用 公 共 产 品理 论 , 对 高 等 教 育 产 品 属 性 进 行 了 定
: 蔷要 ‘ 2 1 . 7 2。 0 . 0 0 0 : 搿器 苗 . . 盅 器 箍 . 2 2 : 器 , : 0 . 0 0 0 。 2 : : 撬 9 = : 2 舞
式中: S为个 人 直 接 成 本 , R 为学 费 ,
D为 生 活 费 ,
位: 高等 教 育产 品是 具 有 正 的外 部 效 应 的 准公 共 产 品 。 然 后 运 用 成本一 收益理论分析 了高等教育 的有 效供 给问题 , 在此基础上 提
式 中 Y 表示 劳 动 者 的个 人 收入 ,
S 表示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 ( 即受高等教育 的年限 ) , x表示 劳动者 的工作经验 ( 即工作 年限) ,
 ̄ o e f
出了解决现行高等教育供给短缺的政策选择 。
二、 高 等教 育 阶段 人 力资 本 个 人 投 资 成 本 计 算 与 实 证 分 析
搿
t P 'I tI
P f 曲
' F
-
乱 0 00 0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综述

王 蓉
摘 要 :随着我 国高等教 育的不断发展和 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 断深化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在 高校 财务会 计 中逐渐显 示 出其举足轻重 之地位 。但纵观 国内状况 ,目前我 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仍然面临诸 多因素的制约。如此现状 ,实在 堪忧。 因此 ,本文 以与 “ 高校教 育成本 核算”研 究有 关的部分文献为基础 ,通过统计、对比的研 究方法,对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理论研 究成 果进 行 了综述 ,希望借本 文引起政府及 相关部 门对高校教 育成本核算相关问题的重视 ,为人们对 于高校教 育成本核 算的研 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高校教 育成本 ;成本核算;会 计制度 ;作业成本法
《 我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的现状及对策研 究》 ( 2 0 1 1 ) 中就指出 ,根据 《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 试行) 》第 一部分第 5条与现行 的 《 预算会计制 度》 中 “ 高等 院校会计核算除 经营性 收支 业务外 ,一 般采 用 收付实 现 制” 的规定 ,目 前 ,我 国高校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基本上仍然是 收付 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 。然而在 收付实现制下只要是未实际收到 或者支 出的款项 ,即使确实发生 , 也不做收支处理 ,这样就会造成账务 处理无 法反 映真实 的财务情况。另外 ,现行 的高校会计核算 中并没有将 基建会 计核算包含在 内,违背了会计 制度要求反映会计主体 的整体 经济活动 的 重视 。 基本前提 ,使得进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的会计信息不够完 整 ,自然其计 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的不 算结果 的准确性也就难以保证 。 断深化 ,如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只是妄想一味地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来求生存 , 对 于高校 3 .2 针对我 国高校教育成本核 算中存在 问题的对策 来说绝非长久之计 。对于高校而言 ,唯有积极进行成本核算 与控制 ,提 无可否认 ,我 国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确实存在一定 的问题 ,但我们 目 高办学质量和效 益,才能在激烈 的市场竞争 中免遭 淘汰。因此 ,如何加 前应该做 的是认清这些 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予 以应 对 ,只有这样 我 强高校教育成本 的核算 和控制 已越来越成为学校及政府各方 亟待解决 的 国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才能取得新进展。 问题。 对于我国高校成本核算 中存在 的诸多 问题 ,以曹苏铁 ( 2 0 o 7 ) 、程 1 .高校教育成本 核算理论研究概况 华安 ( 2 0 0 8 ) 、梁茜 ( 2 o l 1 )等 为代表 的学者 们主要提 出了以下三个 方 1 ) 建立健 全适合 高校教 育成本 核算 的会计 制度 和准 则 ; 我 国对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已有二十余年的理论 研究经验 ,虽然也 面的建议 : ( 取得 了一定的成果 , 但 是在该研究领域仍然面临许 多瓶颈 。通过 《 中国 ( 2 )修正我 国高等教育成本 核算基础 ; ( 3 ) 建立高校教育 成本核算 制 中美高校教育成 本核算 比较研 究》 ( 2 o o 9 ) 知 网》 进行检索 , 迄 今为止 ,以 “ 高校教 育成本核 算” 为 主题 的文献 度 。刘斌 、陈洪萍、孟 昊 《 共有 3 4 7 篇 ,其中期刊类 文献有 3 0 o篇 ,硕士学 位论文 有 4 5 篇 ,博 士 认为我 国应 “ 选 择性地执行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即各高校根据 自 学位论文有 l 篇 ,重要会议论 文有 1 篇 ,且绝大多数还是高等教育及会 身 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 自己的会计核算基础来进行成本核算 。曹 苏铁在 计学领域 的学者所做 的研究 。本文就 以从 中选取 的部分 文献 为研究 对 《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初探》 ( 2 O 0 7 ) 中更是 提出 “ 分设 ‘ 会计 系统 ’和 ‘ 成本核算系统 ’ , 同时增设成本核算科 室及相关 的会计 岗位 ”的建议。 象, 对 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相关的观点加以总结 、综述。 2 .商校教育成本的含义 学者们提 出的这些对策都是极具建设性 的,可 以说是针 对我 国高校 “ 教育成本” 这一概念原本是将经济 学中的成本概念 应用到 教育领 教育成本核算 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 对症下药 ” 。如果这些 措施 能真正予 必定会对我 国高校教育成本 核算 的发展起到极大 的推动作用 。 域所产 生的 , 英 国著名经济学教授约翰 ・ 维泽 发表 的 《 教育成本》和美 以施行 。 国经济学家舒 尔茨的 《 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最早对教育成本进行研究 的 4 . 结语 学术界及社会各方对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 的探讨 与研 究其实从未停 文献。 我国学者对于 “ 教育成本” 这一概念也有 许多不 同的理解。其 中, 止 ,也取得了一定 的成绩 。但就其可操作性及 可行性 而言 ,其前进道 路 王善迈教授 ( 1 9 9 6 )是这样 定义 “ 教育 成本” 的 :高等 教育成 本分为 上仍有许多障碍。这些 障碍也最终导致我国高校教育成本 核算始终没 有 人员成本 、公用成本 、固定 资产成本三个成本项 目。这对于我 国教育成 寻求到一种较为完善 的核算方法 ,并予以实践、应 用。但本人相 信 ,随 本 的核算奠定了 良好的理论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的靳希斌教授在其 《 教 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会计制度 的不断更新 ,我国找到一种适合本 国高校 育经济学》 ( 2 0 o 8 )一书中则提 到 “ 教育成本指培 养每名学生所支付 的 发展 的成本核算制度 , 并加 以普及应用 ,应该也 是指 日可待 的。 ( 作者 全部费用 ,即是指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 间接 活 单位 :江 西 财 经 大 学 会 计 学 院 )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

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作者:可萍萍来源:《商情》2014年第28期【摘要】首先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对高等教育产品属性进行了定位:高等教育产品是具有正的外部效应的准公共产品。
然后运用成本一收益理论分析了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现行高等教育供给短缺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高等教育机会成本教育收益率一、高等教育产品的定位根据公共产品理论,依照社会产品消费时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标准,可将全社会产品分成两大类:一是私人产品,二是公共产品(P107)。
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的产品。
从消费方面来看,私人产品不存在市场缺陷,如果产品在生产方面符合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市场提供将使得这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处在理想的水平上。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增加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消费者对同一消费品的减损,也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利益。
当产品或服务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时,消费者不愿意去购买,所以公共产品无法由市场供。
只能以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
把产品分为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从产品消费的受益范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一角度来划分的,这两种产品构成了全部社会产品的两极。
在现实生活中,产品的性质并非像理论描述那样泾渭分明,一些产品可能处在两极之间,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性质,通常称之为准公共产品(Quasi—public goods)。
就高等教育而言,它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私人产品,因为它的利益并不是由受教育者所独享的;它也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公共产品,因为它并不满足萨谬尔逊(Samuelson)所指的纯粹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征:非占有性(Non—rivalry)、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P19)。
高等教育是介于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之间的一种准公共产品。
关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分析和思考的论文

关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分析和思考的论文摘要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投入也在不断增加,而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是衡量高校教育投入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首先,从宏观角度,介绍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主要方法;其次,从微观角度,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具体实施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最后,本文对高校教育成本核算进行了总结,指出了今后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宏观;微观;问题;解决方案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st Accounting of Higher EducationAbstrac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 level, the input of education is increasing. Cost accoun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reflects on the cost accountingof higher education from macro and micro perspectives. Firstly,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the basic concept of cost accountingof higher educat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cost accoun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mainmethods of cost accoun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pointed out. Secondly, from the micro perspective,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ost accoun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st accoun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are pointe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re proposed. Finall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st accoun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st accoun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future.Keywords: Cost Accounting of Higher Education; Macro; Micro; Problems; Solutions。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研究

高等教育成本核算研究【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步入大众教育的发展阶段,科学地进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探讨教育成本的概念内涵,在目前通用的高校学生培养成本计算方法基础上,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为实例,通过分析测算过程及测算结果,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核算展开进一步的思考,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推进会计核算基础双轨并行、加强基础数据归集制度建设、推行教育成本报告制度等建议。
【关键词】教育成本; 成本核算; 财务管理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高等教育在21世纪步入大众教育①的发展阶段。
2005年以来,随着高校收费标准的提高,高等教育收费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焦点,并且引发了对于高等教育社会公平的大讨论。
在高教学生资助体系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政府出台了“绿色通道”等政策,社会各界也向家庭困难、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资助。
不过,不利局面目前依然存在:一方面,学生就学成本仍然较高,家庭及学生经济负担重;另一方面,高校教学成本增加,生均教育资源下降,高校办学经费不足。
学生“上学难”、学校“办学难”等问题凸显。
而且,在与国际日渐接轨的今天,加强财务管理、实行成本核算,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已经成为高校应对国内外竞争压力、增强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迫切要求。
因此,正确核算高等教育成本,为学校管理层提供准确决策依据既是高校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主线。
(一)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成本核算有助于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提高教育资源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必将促使高校财务管理由拨款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转变,必然为学校带来不断提高办学质量的压力。
只有科学推行成本核算,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高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是高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改革要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
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论文

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论文关于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论文成本效益分析较多地运用于对工程项目可能方案的选择,主要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方案剔除成本后的净效益,进而判断备选方案的经济性。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教育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理解为“用系统的方法来考虑决策方案的成本和效果”,教育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辅助决策的工具,通过它可以确定哪种是实现特定教育目标最为有效的方式。
随着教育投资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开始逐渐成为教育成本分析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的重要地位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就学人数的大幅增加,对于教育经费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相对于稀缺的教育经费资源,如何保证教育产出的质量是一个十分艰巨的系统任务。
在此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教育成本效益分析,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更好地筹集教育资金。
从投资角度来看,尽管教育具有较强的外溢作用,特别是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但是教育依然无法通过市场行为来实现均衡,教育注定是一项消耗性工程。
教育对于整个社会或国家而言,是一种公共物品,从根本上说教育是为满足公共利益服务的一种机制,这一机制只有由代表公众利益的政府来提供才能更好地体现公平和效率。
从各国教育发展的实践来看,政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我国的情况更是如此。
政府在教育投资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对整个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保障作用。
因此,教育成本效益分析,有利于发挥教育财务管理在筹集资金方而的积极作用,用真实的成本效益分析数据来向国家财政部门筹集预算内的教育资金。
有助于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资源合理配置是将各种具有价值的人、财、物,按照某种规则进行排列组合,使得经过重新组合后的资源能够发挥更大效用。
资源相比较于人的需求而言,总是有限的和稀缺的,当社会需要不停扩张时,就会出现资源难以满足需要这一社会普遍问题。
因此,合理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是对教育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成本与收益分析文献综述作者:马进强来源:《商讯·公司金融》 2018年第3期一、引言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是学校管理者、政府部门、学生和家长以及研究人员等有关各方都非常关心的重要信息;它是政府制定学费标准、对学校拨款的重要依据;是居民个人、学校和政府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教育管理的有效工具;是研究人员必要的基础资料。
对高等教育的成本与收益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对其研究的相关文献成果并加以综述。
二、相关概念(一)教育成本最早提出“教育成本”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维泽,他于1958年出版了《教育成本》,将教育经费等同于教育成本。
1962年出版了《教育经济学》,指出不仅要计算教育的直接成本,还应该计算教育的间接成本,他是最早研究教育经济学的学者之一。
我国对教育成本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
1982年,盖浙生在其《教育经济学》中,将教育活动视为一种教育服务,认为教育成本是指“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所支付的直接与间接教育费用而言”。
阎达五、王耕(1989)将教育成本界定为“教育过程中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形式总和”,主要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合计即培养每一名学生所耗费的全部费用。
其中有形成本就是直接成本,无形成本是间接成本和机会成本。
王善迈一直也从事教育成本方面的研究,认为(1989)教育成本就是培养每一个学生所消耗的全部费用,即单位产出的消耗量。
在《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1996)中将教育成本定义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教育资源的价值,或者说培养学生由社会和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直接或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
袁连生( 2000)在《教育成本计量探讨》一书中提出可以借鉴企业成本概念,将教育成本按照对教育实际发生的资源耗费和根据教育决策和成本分析需要对交易资源的耗费进行分类。
黄嵘( 2009)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探讨》中指出,高校教育成本应借鉴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概念,从会计学角度定义高校教育成本,即高校教育成本是高校为培养学生所耗费的能够用货币来可靠计量的教育资源消耗。
从国内外各位学者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对教育成本的概念有不同表达,教育成本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消耗的资源的货币表现。
(二)高等教育成本的分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1963年发表的《教育的经济价值》,在书中他提出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的概念,将教育全部要素成本分为提供教育服务的成本和学生上学时间的机会成本。
美国经济学教授科恩1979年出版了《教育经济学》,将教育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类,并完善了对机会成本的考虑,但这种分类方法难以对教育成本进行实际核算。
曾满超(1988)指出,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教育媒体的成本划分为管理成本、生产成本、传播成本和接受成本外,国际上没有对教育成本进行标准化的分类。
他将教育成本分为家庭成本和机构成本。
袁连生认为这种分类很有价值,但也存在问题:第一是将实际支付的货币成本和机会成本定义为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不符合会计学的定义。
第二是将资本性投入全部作为机构成本。
他主张将教育成本根据管理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将所耗费的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划分为财务成本和机会成本两大类。
(三)教育成本收益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原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生产率和效率研究的一种延伸。
6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教育经济学家开始将它们引入教育领域,成为测试教育成本收益率,制订教育计划和实施教育评估的重要工具。
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家层次和地方层次的教育投资领域,特别是用于评价这种投资在提高生产力和收入方面的能力。
成本一收益分析指的是比较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条件是其产出可以用货币方式衡量。
其定义为:1.这种分析是在制订计划时,帮助决策者对诸多可供选择方案进行抉择的一种工具:2.进行这种分析必须对各种方案所涉及的所有成本和收益加以比较,即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和长远眼光。
三、高等教育投入成本研究关于高等教育投资,西方发达国家受到较为成熟的高等教育理论,如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支撑下,研究较为成熟并且关注的问题更具体、更具有现实性。
在我国,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发展,在此研究领域也逐渐出现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还缺乏系统性和标志性成果。
著名经济学领域专家弗里德曼( Friedman,1980)认为基础教育的学费体制要进行修正,提倡部分高等教育经费应由学生个人及家庭承担。
这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雏形,这种成本分担机制的正式提出是美国教育家布鲁斯·约翰斯通。
他在其著作《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瑞典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助》(1986)中,把高等教育成本分成三大类:高校教学成本、学生的生活成本以及学生放弃入学的机会成本。
约翰斯通认为为了弥补学校教育成本,受教育者应该承担一部分学杂费,但这个学杂费要有适当的额度。
同时认为面对贫困大学生提供资助是必要的。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类需求的变化,约翰斯通也不断完善这一理论,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自2000年后,约翰斯通的成本分担理论受到越来越广泛地推崇与应用。
刘洋在《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投资成本一收益研究》( 2012) -文中,从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角度出发,系统研究了家庭高等教育投资成本补偿方式,其中包括货币补偿也包括非货币补偿,解答了高等教育投资回报量能否补偿家庭对子女教育投资成本的疑问,同时也回答了投资所得收益以何种方式补偿投入的成本的问题。
最后得出在货币及非货币两种形态的教育收益中非货币性收益对教育成本的补偿能力更强。
但在补偿收益中存在性别差异,即女性的非货币性回报并不突出,而高等教育投资对女性物质收入的影响大于男性物质收入的影响。
胡颖森在《弱势群里子女高等教育投资收益问题研究》( 2012) -文中表示由于高教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预期收益偏低、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化障碍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和数量发展的滞后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绝大多数弱势群体子女高等教育投资收益问题面临低收入的代际传递、恶性循环;他主张突破创新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设计和扫除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障碍,同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大学教育的质量。
四、高等教育收益研究明瑟收益率和内部收益率是研究教育成本收益率时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由于明瑟收益函数计算教育成本收益率只需要样本的教育程度和收入情况,而不需要知道样本完成某年教育所花费的成本,因此应用起来简便易行,所以多数国外研究者倾向于用明瑟收益函数计算收益率。
经典的研究证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成本收益率会下降。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成本收益率最高,新兴国家次之,发达国家最低。
原因是发达国家教育规模和教育水平发展成熟稳定,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供给比较充分,而发展中国家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相对稀缺,因而收益率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诸建芳与美国加州区域经济研究所干伯庆、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恩斯特·使君多福合作研究的,载于《经济研究》1995年第12期“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的个人收益率研究”一文。
这项研究使用了经济研究所和国家劳动部劳动科学研究所1992年进行的对12个省26个市县438个企业和9432名职工的抽样调查,估算了中国教育投资的个人收益率、工作经历(含在职培训)的个人收益率等。
估算结果,我国教育投资收益率中的基础教育为1.8%、专业教育为3%,即职工每增加一年基础教育或专业教育,可增加年收入1.8%或3%。
五、高等教育成本收益分析研究最早对教育成本收益率进行综合研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汉森1963年发表于《政治经济学杂志》的《教育中的社会投资回收和私人投资回收》一文,他首次提出了美国在1949年的各级教育投资回收率表。
根据他的计算,1949年时的美国男子大学最后两年的边际社会投资回收率是5.6%,缴纳了所得税后的个人收入计算的大学最后两处的边际私人投资回收率为16.7%。
其结论是在贴现率低于10%的条件下,对个人和社会来说,无论是整个四年的中学投资还是中学前两年的、后两年的投资都是值得的。
如果贴现率超过10%,那么中学前两年的投资便无利可图,不值一试。
之后,汉森的研究在其计算依据方面被后来的研究者,例如,布劳格,R.雷耶德及伍德霍尔等人于1969年就印度城市男性居民计算私人的和社会的教育投资回收率时,进行了多处相应的修正。
占侃和宗晓华论述了高等教育投资的信号成本与市场扭曲,揭示了在面临严峻就业问题时,高能力者就需要做进一步的教育投资,以发送文凭信号而被正确识别出来:这种为发送信号而进行追加教育投资的现象广泛存在,但并不能确保为个人带来更高收益,却会导致就业市场人力资源配置的扭曲,浪费国家稀缺的教育资源。
伍海泉,陈锋以教育收益区域性与外溢性的视角,从政府角度出发论述了高等教育投资责任划分。
他们认为学费体现了受教育者个人的教育成本分担,政府投资体现了作为教育社会受益主体代表政府的公共责任。
从地域上考察,教育收益具有天然的区域性和外溢性特点,在受益一能力一责任一权利对等的原则下,如何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科学合理的划分教育财政责任,是教育财政体制的一个重大问题。
黄晓波通过对李文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西不同民族职业流动与就业培训政策的比较研究》(批准号:04XSH003)的数据库分析发现:中国的教育成本收益率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中等教育成本收益率高于男性,男性的高等教育成本收益率高于女性。
六、总结综观以上对国内外有关高等教育成本收益分析问题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下,高等教育的投资、管理、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主要由国家承担,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等对高等教育的经济贡献及教育本身的经济效益关注度不高,关于高等教育成本收益问题研究重视不够、起步较晚而且研究很少,系统的研究及其相关分析极为少见。
但近年来,国内学者在定量分析高等教育成本收益问题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逐渐与国外主流学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