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复习思考题
农业概论复习思考题

六章一节一(一)
“农业经营”指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内容?
企业或农户的组织、管理与运作;涉及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农产品流通与市场、集约化专业化与规模化、企业管理等
2
五章引言
当前我国农作制总体上有什么特征?
尚处在传统农作制阶段、小农经营为主、半人畜力半机械、半自给半商品、集约化、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
3
三章三节一
一个农业单元农业生物与自然及人工环境组成的亚系统的集合体;两者相同点都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系统,不同点在于农作制是在自然基础上形成的、有人工培育的生物和人工环境参加的人工开放系统
4
一章四节一
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演变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性的方向值得重视?
生产方面:粗放→集约、人畜力→机械化、经验→科技、低投入低产出→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方面:自给→市场化商品化、小规模→中大规模、一家一户→社会化→全球化、单一生产→生产+经营→农工商一体化;资源方面:自然→自然+人工、破坏资源环境→保护→改善;总体:原始生态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以农哺工→以工哺农、贫困落后农村农民→富裕文明农村农民
AB
2
四章三节一
我国当前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约为:
A.5:1;B.3:1;C.1.5:1;D.1:1;E.0.5:1
B
2
七章四节一(一)
我国耕地面积占土地的百分比是:
A.7%;B.10%;C.20%;D.40%;E.14%
BE
1
二章五节一
我国三农滞后主要原因有:
A.先天不足;B.投入少;C.一些重大政策失误;
D
2
七章六节一(三)
按农业人口计,当前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
A.8000元;B.6000元;C.4000元;D.2000元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1、农业:利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获取动植物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2、广义的农业: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3、农业生产的本质:经济再生产过程和自然再生产过程自然交织。
4、农业的基本特征:土地的特殊重要性;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
5、农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须的原料。
6、系统论观点:农业大系统中各业、农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密切联系。
第一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农业的起源:人类的祖先采集、渔猎农耕、畜牧(刀耕火种、揭荒制、连作与轮休) 。
2、农业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各种的作用(1) 农业与原始社会:食物增加加快了人类自身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逐渐定居形成村落;为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 农业与前工业社会:传统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兴起、国家的兴起,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必要条件。
(3) 工业革命后的农业:农业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传统农业时期,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持续下降。
(4)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经济作用: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外汇贡献。
另外还有对其他产业的贡献以及就业贡献等。
生态环境作用:保护自然环境,保持生态平衡;控制和治理污染。
社会文化作用:农村社区文化;旅游、观光、休闲。
第二章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1、农业的自然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包括农业环境中植被、杂草、昆虫、病害等。
非生物环境:光、温、水、气、土等。
2、环境:环境(environment)是指周围所在的条件,对不同的对象和科学学科来说,环境的内容也不同。
对生物学来说,环境是指生物生活周围的气候、生态系统、周围群体和其他种群。
对社会科学来说,环境指具体的人生活周围的情况和条件。
3、生态因子:环境中与生物体的生存、分布、生长及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有密切关系的因子。
4、生活因子:作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因子,如光、温、水、养分和空气(五大因子)5、生活因子的综合作用、主导作用。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2020.11

水分 、温度、氧气
作物的有性繁殖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
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氮、磷、钾
作物生长发育的温度三基点包括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_________温度。
最适
土壤质地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温度临界期
作物性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和开花时,对外界温度最敏感,遇低温或高温会导致严重减产,称为温度临界期。
营养最大效率期
在作物一生中,有一个对养分需求量和吸收速度都很大的时期,这时的施肥作用最明显,增产效果也往往最好,这一时期称为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
温度
在生产实践中确定合理的作物种植密度,应综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因素加以确定。
作物种类及品种、茬口、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气候条件
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环境条件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题干
答案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 )个。
华农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农学?农学的性质和特点是什么?2.试述作物生产的地位和作用。
3.了解世界和我国作物生产的概况。
4.谈谈作物生产的未来发展目标和途径第二章1.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2.世界作物起源于哪些地理中心?3.稻、小麦、玉米、甘薯、马铃薯、大豆、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4.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5.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怎样对作物进行分类?6.简述作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7.简述水稻、小麦和玉米3大作物在世界及其中国的分布状况。
8.简述我国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及其各大区的种植业特点。
第三章1.简述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及其应用。
2.什么叫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者之间关系如何?3.简述作物种子休眠的概念、原因和解除措施。
4.简述作物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5.简述作物根、茎、叶的功能。
6.简述作物花的结构与花的分化发育过程。
7.什么是作物的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8.简述作物的产量形成以及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
9.什么是作物的源、库、流?源、库、流之间的关系如何?10.解释作物的品质、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
11.简述生态环境对作物品质的影响?12.在作物生产中如何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来改善品质?第四章1.分别叙述光照强度、日照长度和光谱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简述我国光能资源的特点及光能资源的利用。
3.何谓作物温度的三基点?极端温度对作物会产生何种危害?4.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的含义是什么?积温在作物生产上有什么作用?5.叙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作用。
6.简述干旱、涝害、和水体污染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7.简述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措施。
8.叙述田间CO2的来源及分布、CO2浓度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9.简述温室效应、二氧化硫、氟化物和氮氧化物、臭氧和酸雨对作物的危害。
10.土壤质地有哪些主要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何?11.土壤酸碱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哪些?12.简述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及如何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三).docx

2021年自考《农业概论》习题及答案(卷三)1.光照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光照度通过影响作物器官的形成和发育以及光合作用的强度来影响作物生长发育O作物的细胞增大和分化,组织和器官分化,体积的增大和重量增加都与光照度有密切的关系,它影响花芽的分化形成和果实的发育。
作物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光。
日照长短与作物发育:自然界一昼夜间的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
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受到日照长度的影响,根据作物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不同,分为长日照,短日照,中日照和定日照作物。
作物积累干物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物光合速率的高低和光合作用时间长短。
光谱成分:光谱中的不同成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并不是一样的,作物主要利用400-700纳米的可见光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红光和橙光利用最多其次为蓝光和紫光。
2.光能资源的特点:我国太阳辐射资源十分丰富,西部高于东部, 高原高于平原,干旱区高于湿润区,青藏高原为最高值区,我国呈西多东少的趋势。
利用:光资源的特点以及光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作物的光周期现象,对不同地区间的引种极为重要。
作物的需光特性和光照在群体内的分布状况,对考虑不同地区作物布局,兼套种的作物搭配,通过种植密度的调节而改善某些作物的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另外,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各种措施也必须考虑光能资源的特点。
3 .作物温度三基点:各种作物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之分。
极端温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会受到低于或高于生长发育下限或上限的温度称为极端温度的影响)⑴地温对作物的危害:冷害和冻害。
冻害是指作物体内冷却至冰点以下,引起组织结冰造成的伤害或死亡,细胞内结冰,冰晶使细胞原生质膜发生破裂和原生质的蛋白质变性而使细胞受到伤害。
冷害指作物遇到0摄氏度以上低温,生命活动受到影响而引起作物体损害或发生死亡的现象。
作物体内水分代谢失调,扰乱正常的生理代谢,植物受害,酶促反应作用下水解作用增强,新陈代谢破坏,原生质变性,透性加大使作物受害。
西南大学级农经《农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双重风险性”即自然和市场的风险:(1)多变的自然环境,致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其他非农产业不可比拟的自然风险;(2)市场供求状况与经济运行体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的3条基本途径?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A :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B: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改变生产条件,化肥、灌溉、农药和新的生产资料投入);C:A、B同时使用,如“绿色革命”的成功。
3.农业与工业的区别?农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很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特别显著,农业的对象是生物,而生物要进行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外界环境多变而不稳定。
工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几乎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工业是对无生命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环境稳定。
4.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动植物性食品的区别?现代农业4大投入是什么?(与发展农业的3条基本途径结合理解,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对工业化产品依赖性愈来愈强,对农业内部循环产物依赖性愈来愈弱。
)国情: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
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
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
膳食结构基本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
四大投入: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类型、畜禽等基因性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生物的遗传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转化能力。
中农大网络教育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C.光谱成分
D.光合作用
E.光合速率
A;B;C
农学的研究对象是( )。
A.大田作物
B.农业
C.种植业
D. 园艺作物
a
农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经济社会科学间的为发展种植业服务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门应用生态学科。它的性质有()。
A.应用性
B.综合性
C.生态性
D.对象性
E.技术性
A;B;C
农学是于( )世纪后期正式成为一门科学的。
土壤质地
喜温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低温度为__________℃左右,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积温。
10
小麦、大麦、燕麦、黑麦的需水临界期是__________。
孕穗期~抽穗期
小麦需水临界期在____________。
孕穗至抽穗期
有机肥料的主要特点是来源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杂草的生物学特点有() 。
A.适应性强
B.拟态性强
C.种子生命力强、寿命长
D.生长繁茂
A;B;C
在冰点以下的低温对植物组织、器官所造成的伤害叫()。
A.冷害
B.冻害
C.旱灾
D.涝灾
B
在前季作物的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称为( )。
A.间作
B.混作
C.轮作
D.套作
D
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叫( )。
温度
在生产实践中确定合理的作物种植密度,应综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因素加以确定。
农业概论

第一节 农学的概念、地位和特点
一、农学的概念
二、农学的性质
三、农学的地位
四、农学的特点
第二节 人类食物营养及其来源
一、食物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二、我国居民的食物营养源
第三节 人口增长与粮食危机
四、贮藏
复习思考题
四、施肥方法
第六节 作物保护及调控技术
一、杂草危害及其防除
二、作物虫害及其防治
三、作物病害及其防治
四、作物的化学调控技术
五、人工控旺技术
第七节 收获与贮藏
一、收获时期
二、收获方法
三、收获物的粗加工
一、人口增长的历史与趋势
二、作物生产与粮食危机
三、粮食危机的解决途径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种植业资源与农田生态系统
第一节 我国种植业资源及其特点
一、气候资源
二、土地资源
三、生物资源
四、社会资源
第二节 生态因子与作物的关系
第四节 提高种植业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合理利用资源的基本原则
二、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尺度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第一节 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一、作物的起源
二、作物的传播
第二节 作物的分类
一、按照植物学分类
一、土壤耕作的作用
二、土壤耕作的类型
三、土壤培肥技术
第二节 作物的播种与田间管理
一、良种选用与种子处理
二、播种期的确定
三、播种技术
四、作物田间管理
第三节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一、地膜覆盖的生态效应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作物一生要灌溉多次,每次单位面积的灌水量称灌水定额,各次灌水定额的和称灌溉定额。
光温敏核不育系
在水稻、小麦等作物有逆其生态条件(光照长短、温度),种植则表现雄性不育,顺其生态条件要求种植又表现雄性可育,这样也好顺其生态条件种植来繁殖其种子。逆其生态条件种植作物杂交制种的母本。
缓效态养分
是一部分存在于矿物结构中较易释放的养分,如矿物水化云母晶格中的固定的k+等,不能为当季作物吸收。常作为速效性养分后备与补充。很快就会被利用。
纯合度
影响仓库害虫繁殖速度的因素是( )( )( )。
温度、湿度、空气
影响种子呼吸强度的因素有( )( )( )。
温度、水 分、通气条件
诱变育种,用来作诱变的物理因素有( )
紫外线、X射线、γ射线、β射线、α粒子、中子(热、慢、快、中能、超快中子等)、质子等
诱变植物发生变异的射线有( )。
x, y, ß, a粒子, 中子(热、慢、中、快),质子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
判断题
答案
(A╳B)╳C与(A╳C)╳B两种杂交方式中,每品种的遗传效应都是一样的
×
从世界角度看,随人口膨胀而来的粮食危机仍是大问题
√
大田作物生产的好坏不但影响人民生活、也影响工业原料和出口物资的提供
√
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
单倍体育种的最大优点是育种时间短、选择准确率高
√
耕作层;梨底层、心土层、底土层
微生物肥料又称菌肥,分为()。
固氮菌肥,根瘤菌肥,抗生菌肥,磷细菌,钾细菌肥
我国育成的小麦品种大多是用一个当地推广品种和一个或几个国外( )品种杂交选育而成。
丰产类型
无籽西瓜是( )植物。
思考题汇总

农业工程概论思考题汇总绪论思考题1.农业工程学科是什么样的学科?有什么样的特征?农业工程有哪些分支学科?2.阐述农业工程技术的特征。
3.什么是现代农业?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与特征?4.举例说明农业与工业的特点有什么不同?第一章思考题1.1-1.2 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大田作业机械化与农业装备1.论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2.我国农业机械化具有哪些特点?3.农用动力有哪些类型?拖拉机在农业作业中有哪些作用?4.耕作有哪些目的?耕地的农业技术要求有哪些?5.常用土壤耕作机械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6.机械化播种作业有哪些要求?1.3 果树种植机械化与装备1.简述挖穴机的工作原理2.水果生产机械化包括那些内容3.什么是果树修剪整形?有什么作用?4.常用化学药液的喷雾方法的比较1.4蔬菜种植机械化与装备1.地膜覆盖的目的与意义2.阐述蔬菜收获机械的分类3.阐述各蔬菜播种工艺的特点1.5 畜牧机械与牧草加工机械1.什么是青贮饲料?一般由哪几个加工过程组成?2.自由采食与限量采食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3.简述牧草机械化有何现实意义?4.牧草收获后为什么要打捆?有几种打捆方法?5.机械化饲喂系统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6.饲料加工三大主机分别是哪几种,主要功能是什么?1.6 现代农艺与现代农业装备1.根据保护性耕作的定义与内涵,阐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方法的现实意义与保护性机理2.什么是变量投入技术VRT3.农业机器人一般如何分类,各有什么功能?第二章思考题2.1-3 农业建筑与农业生物环境工程1.什么是设施农业?其内涵是什么?2.农业建筑一般分成哪几类?是按什么来划分?3.温室有哪几种类型?分别有哪几种通风换气方法?4.果蔬保鲜的目的有哪些?介绍几种常用的保鲜方法与技术2.4动物生物环境工程与设施养殖1.鸡的平养和笼养各有什么特点?2.阶梯笼养与叠层笼养比较,各有什么特点?3.三种猪舍形式各有什么优缺点?4.对几种猪栏的特点进行比较?什么是限位猪栏?有什么用途?5.奶牛场舍饲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2.5 农村能源工程1.如何看待农村的能源问题?阐述农业与能源的关系?2.农村能源系统有哪些类型?3.什么是生物质能源?如何产生?如何利用?4.燃烧需要什么条件?5.何谓可再生性能源?举例说明第三章思考题3.1——3.2 概论畜产品加工1.简述农产品加工与食品加工的区别2.为什么要对禽蛋进行商品化加工?3.简述禽蛋商品化加工的主要工序及其目的。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精要版)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目:《农业概论》(翟虎渠主编,高等教育再版社,2006年第二版)单项选择题1、中国最大的农业地域差异是( ).A 东西部的差异B 南北之间的差异C 中、高山地区上下之间的垂直差异D 耕地类型的差异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温室气体是( ).A甲烷B二氧化碳C 氧化亚氮D 氯氟烃3、以下哪种温室气体主要是由稻田释放的.( )A甲烷B二氧化碳C 氧化亚氮D 氯氟烃4、滥施化学氮肥,会造成哪种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A甲烷B二氧化碳C 氧化亚氮D 氯氟烃5、全球气候变化在多数情况下对农业表现为负效应的是( ).A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 温度上升C 降水增加D 海平面上升6、以下哪个行业是属于第一产业?A 工业B建筑业C 交通运输D 农业7、荷兰农业结构的特点是A 以种植业和渔业为主B 以种植业和林业为主C 以园艺业和畜牧业为主D 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8、巴西高原的气候主要是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C 亚热带湿润气候D 高山气候9、目前日本国内农户主要是以哪一类农户为主?A 专业农户B 第一兼业农户C 第二兼业农户D 以上都不是10、我国光能资源相对最贫乏的地区是( ).A 西北地区B 东北地区C 西南地区D 华北地区11、我国热量条件最差的地区是( ).A 西北内陆区B 东北北部C 青藏高原D 云贵高原12、我国后备耕地主要分布在( )A 西北干旱地区B 东北地区C 西南地区D 华南地区13、我国土地自然生产力最高的地区是( ).A 青藏高原区B 东部季风区C 西北内陆区D 内蒙古高原区14、中国从南向北,积温越来越少,这种差异称为( )A 经向地带性差异B 纬度地带性差异C 非地带性差异D 垂直性差异15、中国大陆从东南到西北,降水量逐渐降低,这种差异称为( ).A 经向地带性差异B 纬度地带性差异C 非地带性差异D 垂直性差异16、地处低纬的云南省,在不到10个纬距的范围内随高度相继出现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特征。
农业工程概论课后题

农业工程概论课后题【绪论思考题】1、农业工程学科是什么样的学科?有什么样的特征?农业工程有哪些分支学科?农业工程是在现代物理科学、生物科学、工程科学、经济科学和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为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并直接为现代农业服务以及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治理服务的工程技术学科。
特征:综合性系统整体性跨学科生态观点农业工程学科的四大分支学科:1.农业机械化工程2.农业水土工程3.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4.农业电气化、自动化与信息化2、阐述农业工程技术的特征。
第一,农业工程技术是将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工艺生产方式和工程建设手段用来装备农业,应用和服务于农业。
第二,农业工程技术是以与生物技术、农艺措施、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的技术。
第三,农业工程是以综合、集成、组装和创新为特色的技术,而不是一项单一的技术。
第四,农业工程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体现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
第五,农业工程技术在实现农业工业化的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业技术革命的中心内容。
3、什么是现代农业?具有什么样的内涵与特征?现代农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柱,以现代工业装备和设施为物质条件,以产业化为基本途径的继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的内涵: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4、发展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什么?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5、论述现代农业工程对现代农业的意义1)建设现代农业向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任务2)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农业工程提供了新的机遇3)实现农业“三增”目标赋予了农业工程新的使命4)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5)实施农业结构调整为农业工程创造了新的条件6)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向农业工程提出了新的挑战7)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工程增加了新的内涵第一章思考题1.1-1.2 农业机械化工程的基本概念大田作业机械化与农业装备1、论述农业机械化在发展农业生产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1)对从事农业劳动力的解放与替代2)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效益,也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必需途径。
(整理)农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农作物: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
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2.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二、简答题1.通常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答: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药用作物;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2.简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答: 农作物生产的特点是:(1)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2)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3)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是露天性的农田,其涉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4)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3、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1)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第1章耕作制度第一节农作物布局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包括种植制度和养地制度两部分。
2、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3、养地制度:是指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农作物布局:是指在某一种植区域(田地)上,对欲种植农作物的种类、品种及种植面积所做的安排。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

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农业基础知识》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目:《农业概论》(翟虎渠主编,高等教育再版社,2006年第二版)第一章绪论1. 农业是怎样的一个生产部门?什么是农业?P1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通常分为种植业和饲养业两大部分。
2. 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是什么?P2农业的本质或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
3. 农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2-3土地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土地是基本生产资料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生物有机体自然环境的强大影响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和连续性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农业生产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差异农业生产的多变性农业生产的综合性4. 在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的主要贡献有哪些?P4①提供了人类生存最必要的生活资料;②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必不可少的劳动力;③提供了其他部门发展所需要的部分原料。
对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出口农产品也是获取外汇以进口本国工业化所必需的机械设备的主要甚至唯一途径。
因此,对这些国家来说,农业还可以间接地为现代化提供生产资料和技术。
5.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经济作用P15工业革命以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已经大为下降。
但是,农业在整个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农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可以归结为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个方面。
产品贡献,指的是农业部门所生产的食物和工业原料。
市场贡献,指的是农业部门对工业产品的市场需求。
要素贡献,指的是农业生产要素向其他部门的转移。
外汇贡献,指的是农业在平衡国际收支方面的作用。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农业在经济方面的上述四种贡献同样存在。
农业的重要性还表现在它与其他经济部门的关系。
此外,农业在缓解以至消除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6 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生态环境作用P16农业是出现最早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首先造成人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部门。
思考题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作物品种:是指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的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经济产量:优势,生活因素,种植制度,日中性作物,生物灾难,作物,精准农业,作物布局,农产品品质,有机农业,作物温光反应特性,作物生长周期,作物环境因子,作物品种混杂退化,作物连作,作物轮作,作物复种,复种指数二、选择题不同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不尽相同,但总来说可归结为。
A.密度B.单株产量C.单铃重D.出麻率与工业、服务业相比,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中主要包括,。
A.对土地的特殊依赖性B.季节性C.地域性 D.连续性作物对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反应是其长期适应的结果。
因此,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反应类型,主要包括,。
A.长日高温型B.长日低温型C.短日低温型D.短日高温型作物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
花芽形成就是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之一。
但花芽形成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主要有,。
A.营养条件B.高温阶段C.光照阶段D.春化阶段农业生产由等几个部分组成。
A.人类劳动B.科学技术C.农业生物D农业环境作物生长发育受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这些生态因子的限制方式遵循。
A.效益最大化律B.报酬递减律C.耐受律D.最小因子律水分对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表现为。
A.生态作用B.生化作用C.生理作用D.同化作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应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其中害虫的化学防治应注意:。
A.不同药剂组合施用B.施用时间恰到好处C.统一施用D.施用低毒或无毒药剂农作物害虫的物理防治措施包括:手工防除、、以及颜色诱集等。
A.树枝把诱蛾B.性激素诱集C.气味诱集D.灯光诱集精准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但现阶段精准农业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等。
A.效率过低B.产量数据存在误差C.成本过高D.依赖性强长日照作物是指只有在条件下才能完成花芽分化过程的作物。
A.短日B.长日C.低温D.长于临界日长作物的生物产量是指其一生中所形成的所有的生物质数量,包括:。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

农业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农业?(名词解释)答: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
2.农业生产的特点(四个方面)答:(1)农业生产的波动性(2)地域性和综合性(3)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4)农产品的特殊性3.我国农业目前的现状,以及今后的方向答:(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经济与社会成就(二)农业科技成就(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种植业发展不稳定,增长率呈周期性波动2.农民纯收入增长缓慢3.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尚不完善4.农村市场经济进程的制约因素太多我国农业今后的方向:一是协调人口与资源的关系,优化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二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生产体系、实行集约化经营;三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和促进地区间优势互补,力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第二章农业的形成与发展1.四个发展阶段主要成就与不足答:一。
原始农业。
意义:一是标志着人类由采猎自然食物到自己生产食物、由适应自然到改造自然,实现了由攫取经济同生产经济的重大转变;二是促进人类财富的增加;三是使人类由游牧转为定居特征:生产工具简陋落后,生产水平低下,生产技术建立在直接粗浅的经验上,掠夺式农业二.古代农业。
成就:一是促进了动植物资源的传播和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各地的农业生物资源;二是改变了提高地力的方法;三是形成农牧结合的生产体系不足:一是投入能量有限,产出也有限,效益低下,进步缓慢;二是对环境的维持是低水平的三.近代农业。
成就:在近代科学技术的直接作用下,农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能量输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大幅提高不足:一是近代农业的高产依赖于农业以外能量的输入,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二是能量输入技术不完善;近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财政的支持四.现代农业。
成就:农业化学方面,农业水利方面,遗传育种方面,生物科学方面,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信息技术方面第四章农业资源及环境1.什么是农业自然资源?(名词解释)答:自然界可被利用于农业生产的物质和能量来源。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2013.09

B.8℃
C.55℃
D.48℃
C
根据作物对二氧化碳同化途径的特点,下列作物属四碳作物的是()。
A.玉米
B.水稻
C.棉花
D.高粱
E.大豆
aD
关于作物需水临界期,描述正确的是()。
A.是作物需水最多的时期
B.此期缺水造成的损失不可弥补
C.是作物开始需水的时期
D.往往是作物性细胞形成期
E.是作物需水最迫切的时期
《农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题干
答案
1975年由泽文和茹可夫斯基共同编写的《栽培植物及其变异中心检索》确定的地理基因起源中心有()个。
A.12
B.13
C.14
D.15
A
按照肥料来源可以把肥料分为()和()肥。
A.农家肥
B.商品肥
C.有机肥
D.无机肥
E.碱性肥
A B
冬小麦幼苗期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为3.0℃,而某周的日平均气温分别为9℃、11℃、12℃、14℃、10℃、11℃、9℃,则对冬小麦而言这一周的有效积温为()。
A.高产
B.优质
C.稳定性好
D.适应性强
E.产量低
ABCD
全年收获作物的总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为()。
A.叶面积指数
B.收获指数
C.叶龄指数
D.复种指数
D
确定播种期须考虑的因素有()。
A.品种特性
B.种植制度
C.气候条件
D.土壤湿度
E.病虫害发生情况
ABCDE
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是()。
A.萎蔫系数
B.田间持水量
A.间作
B.混作
C.复种
D.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概论》复习思考题
一、选择题
题目内容
答案
难度
知识点
“农业”包括:
A.种植业畜牧业;
B.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C.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
D.种植业畜牧业工业
B
1
一章二节二
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的目标是:
3
六章二节四
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与自然生长的植物对要素需求有何不同?
自然生长的植物只靠自然要素(阳光、降水、自然土壤中的营养物质),而农作物除自然要素外,还要靠人工的生活要素(肥料、灌溉、品种)与农业增长要素(资金、技术等)
3
二章一节二
什么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其隐患是什么?
指先进的城市工业与落后的农村农业并存的局面;土地劳力资金人才由乡村流向城市、农业发展慢而工业发展快、城市越富而农村越贫困、引起社会不公平不稳定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江南丘陵、西南高原山地
2
八章二节三(四)
我国主要三大片平原农区是___。
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1
八章二节三(一)
三、简答题
题目内容
答案
难度
知识点
“科学”和“技术”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举一例)?
科学是发现,是认识世界,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可能,技术是发明,是改造世界,是在科学发现的基础上通过工艺创新使科学变成事实。例如,李比希的灰分归还学说(科学)与制造化肥工艺(技术)的相互关系
一个农业单元农业生物与自然及人工环境组成的亚系统的集合体;两者相同点都是生物与环境组成的系统,不同点在于农作制是在自然基础上形成的、有人工培育的生物和人工环境参加的人工开放系统
4
一章四节一
从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演变过程中,有哪些规律性的方向值得重视?
生产方面:粗放→集约、人畜力→机械化、经验→科技、低投入低产出→高投入高产出;经济方面:自给→市场化商品化、小规模→中大规模、一家一户→社会化→全球化、单一生产→生产+经营→农工商一体化;资源方面:自然→自然+人工、破坏资源环境→保护→改善;总体:原始生态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一体化、以农哺工→以工哺农、贫困落后农村农民→富裕文明农村农民
A.自然生态系统;B.人工开放系统;
C.自我循环系统;D.自然能转换系统
B
2
一章四节二(一)
森林的功能是:A减少水土流失;B生产木材;C增加降雨;D增加径流;E绿化荒漠
AB
2
四章三节一
我国当前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约为:
A.5:1;B.3:1;C.1.5:1;D.1:1;E.0.5:1
B
2
七章四节一(一)
窄义-农产品交换场所,宽义-农产品流通领域交换关系的总和;功能是调节余缺、形成价格、通过竞争促进市场与技术进步,缺点是具有盲目性、投机性、地域局限性
4
五章二节二
请从理论上和实践层面分析增加投入在我国三农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理论角度:能量散逸原理、农作制能量的双通道型和物质的非闭合流动原理、货币流的增值原理、农业高投入可承载我国16-17亿人口等;实践层面:国内外实践证明,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新中国近60年经验是,增加投入则农业进步,“多取少予”则延迟三农发展
以“发展生产、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促进农业、农村(包括农民)现代化建设
3
七章三节三(一)
与工业相比较,农业的特征是什么?
生物性生产、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复合、对天地的依赖性、地域性、复杂性与弱质性
3
一章二节一
四、问答题
题目内容
答案
难度
知识点
“农作制(系统)”指的是什么?它与自然生态系统有什么异同?
A.旱涝;B.水土流失;C.农村劳力缺乏;D.水体污染
ABD
2
二章五节六
中国农业资源的状况是:
A.极度贫乏;B.较丰富;
C.边缘匮缺;D.人均水土资源少
CD
1
二章二节七
猪的料肉(活重)比约为:
A.10:1;B.7:1;C.4:1;D.2:1
C
2
四章二节二(二)
二、填空题
题目内容
答案
难度
知识点
“科技贡献率”的涵义是___。
牛、羊、马、兔、鹅
1
四章二节二(一)
请指出与农业有关的五个自然要素___,五个人工要素___。
阳光、空气、降水、自然植物、自然土壤;耕地、化肥、新品种、灌溉、资金
2
二章一节二(一)
我国地势上三个阶梯是___。
第一是青藏高原、第二是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等、第三是东部平原
2
八章一节三(一)
我国三大片林区是___。
C
1
三章三节三(二)
当前我国农业所处的阶段与水平是:
A.现代农业阶段;B.传统农业阶段;C.原始生态农业阶段;D.小农经济水平;E.商品经济水平
BD
2
一章五节二(一)
当前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约为:
A.70%;B.50%;C.30%;D.15%
C
1
三章二节
二(二)
根据有关《家庭联产承包制》法律,农民有:
一章四节一
“三农”指的是___。
农业农村农民的统一体
1
三章一节一
“蒸腾系数”指的是___,玉米的蒸腾系数是___,半干旱区禾草是___,乔木是___。
形成1克干物质所消耗水分的克数;400-450;250-350;500-1000
3
二章二节四
WTO的基本原则是___。
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
我国耕地面积占土地的百分比是:
A.7%;B.10%;C.20%;D.40%;E.14%
BE
1
二章五节一
我国三农滞后主要原因有:
A.先天不足;B.投入少;C.一些重大政策失误;
D.农民素质低;E.科技落后;F.官员腐败
ABC
2
七章六节一(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国的农业科技已对农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
A.良种;B.化肥制造工艺;C.多熟制技术;
农村经济现代化、村庄建设文教卫生现代化、农村社会关系现代化
2
七章三节一(二)
农村产业结构是指___,农业生产结构是指___。
农村一二三产业之比;农业单元的农林牧渔之比
2
三章一节三
农业的弱质性表现在___。
农业生产周期长、对天地依赖性地域性强、易波动、农业劳动生产率低
3
一章三节五;七章四节三(一)
请举出5种草食动物___。
6CO2+6H2O+686kcal→C6H6O6+602
2
四章一节三(三)(四)
国际上主要农业经营体制有___。
小农制、现代化家庭农场、合作经营、公司+农户等
2
五章一节一
决定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先天因素是___,后天因素是___。
遗传密码(DNA);自然与人工资源环境
2
四章一节三(一)
农村(窄义)现代化的内容是___。
5
五章一节二
简述五个农业增长要素的涵义、特性及其对农业的作用
土地-地球上的陆面、具有限性固定性、是农业土壤和生产的平台,劳力-农业体力与脑力劳动者、可移动性、是农业生产的主体,资本-指实物与货币、人工活跃要素、创造财富,科技-知识体系与工艺、软要素、促进生产力,管理-组织经营、软要素、提高生产力与经济效益
简述7个作物生活要素的性质
作物-人工、可变要素,光与热-自然、大量、可再生要素,水-自然兼人工、可再生、大量转稀缺要素,养分-自然或人工、磷钾为有限要素,土壤-自然+人工、可变要素
4
二章一节一~七
简述农业区域分异原理的内容
自然地理分异、人文地理分异、生物地理分异、农业地理与农作制分异
2
八章一节一二
农业的功能是什么?
4
六章一节一(一)
“农业经营”指的是什么?涉及哪些内容?
企业或农户的组织、管理与运作;涉及经营体制与组织形式、农产品流通与市场、集约化专业化与规模化、企业管理等
2
五章引言
当前我国农作制总体上有什么特征?
尚处在传统农作制阶段、小农经营为主、半人畜力半机械、半自给半商品、集约化、种植业为主农牧结合
3
三章三节一
3
七章四节二(一)
什么是“农工商一体化经营”?我国的“产业化”指的是什么?
将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商业相互联系而形成统一经营;指公司+农户联合经营种养加农工商各业的作法
3
五章四节二
市场流通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供求原则、竞争原则、价格原则、物以稀为贵原则
2
三章二节二
为什么吃肉蛋奶多了而吃口粮少了,但原粮消耗反而增多了?
2
五章二节三
地球上决定降雨量的三大因素是___。
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地势
2
九章一节一
地球上森林气候特征是___,草原气候特征是___。
湿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
2
九章一节二
根据《农业法》规定,“农业”的内容包括___。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与其直接相关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2
一章二节一
光合作用的公式是___。
满足农民自身的需要、对发展国民经济的贡献、保护资源环境
3
一章二节三
农业科技的功能是什么?物质投入对科技的功能是什么、举一例?
农业工艺促进生产力、经济力和生态力;物质投入促使工艺物质化、具体化,如化肥制造工艺与化肥的关系
3
六章一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