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笔记

第一章货币

一、货币的产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货币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也就是价值表现形式。

马克思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1.简单的价值形式

2.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价值形式

4.货币价值形式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

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价值的表现过程就是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的过程,价值形式问题就是交换。

未来价值形式的发展趋势,就是无货币(或者曰无现金)形式。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本质定义下的货币学说

(1)货币金属论

(2)货币名目论

(3)货币数量论

(4)社会计算工具

列宁把货币看作是社会计算工具,是社会计算的表现形式。

2.货币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用来交换的特殊商品。

其本质特征有两点:

①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认为,货币首先是商品,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特殊商品,是与一切商品对立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价值必须通过和商品的交换才能体现出来,即货币购买力表现了货币的价值。

三、货币形式的演化

1实物货币

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特点:其一,都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其二,都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2.金属货币

金属货币的典型形式是“铸币”。在铸币没有出现之前,金属货币的流通形式是“称量货币”。

3.纸币

纸币是国家发行并且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

信用货币具有以下特征:

①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

②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

③信用货币的流通具有强制性。

4.未来的货币形式

1.“存款货币”

2.“电子货币”

3.“网络货币”

四、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货币是一种尺度,可以用来衡量所有商品的价值。或者说当我们用货币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时,货币就具有了价值尺度职能。西方学者习惯称之为“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可以是抽象的、观念上的,二是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

价格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货币购买力=1/价格)它是对于所有的商品而言的。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反映总体价格变动情况的物价指数可以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货币价值尺度可以是抽象的、观念上的,不必要是现实的、具象的,但是必须是十足的。(二)流通手段

当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就是流通手段。西方学者习惯称之为“交易的媒介”。流通手段货币不能是抽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真实的货币。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的多少,首先取决于所有商品的价格总额。如果用P代表价格,Q 代表商品数量,那么价格总额就是:£PQ。= 1,2,3,4,…,时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并不需要总是和商品价格总额相等,因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一定时间里是可以多次流通的,而商品经过一次交易就退出流通。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的需要量就是:M = £PQ/V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不能是想像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甚至是货币符号。货币符号包括不足值铸币和纸币。

马克思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三)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职能货币必须同时具备价值尺度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的两个要求,既要是现实的货币,又要有十足的价值。

货币能否作为价值的储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在储藏期内能否发生价值的贬损;二是在需要购买时能否顺利地完成交易,购买到所需商品。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也不能兑换金银,因此,它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

马克思以金属货币流通为背景,论证了货币贮藏职能的发挥,有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称为货币贮藏的“蓄水池作用”。货币贮藏职能“蓄水池”作用的发挥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金属货币流通;二是有足够多的货币贮藏。在金属货币流通时期,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通货膨胀的。

(四)支付手段

当货币不是作为交换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是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支付手段是由赊销引起的。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因此该职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也是前两个职能的派生职能。

作为支付作为手段的货币仍然必须是真实的货币。因此,流通中的货币指的是流通手段和支

付手段的货币之和。但这两者并非互不相干,流通的货币往往是交替发挥这两种职能,(五)世界货币

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这就是世界货币职能。世界货币应该发挥以下作用:①在国际贸易上作为一般购买手段;②在国际收支上执行一般支付手段职能;③作为国际间财富的一般转移。

现在的美元或者欧元都只是国际支付手段和结算手段,称不上世界货币。

现在西方经济学者们普遍认为货币有三个职能:“交易媒介、计算单位、价值贮藏”,其中货币最重要的职能是交易媒介,其他两个是由交易媒介派生出来的。

五、货币制度

(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1.货币材料

2.货币单位.

法律对货币单位的规定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货币单位的名称;

二是货币单位的值,即包含多少货币金属。

在黄金非货币化以后,货币币值主要表现为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比价,对国家来说,就是如何使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

3.货币的发行和流通

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所有国家的货币制度中都明确规定: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货币制度规定辅币为有限法偿。

4.金准备制度(货币支付能力)

这一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和中央银行。

金准备制度是货币价值稳定的基础和保证。在纸币流通时期,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以保证本国货币的实际支付能力。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

资本主义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三种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银(单)本位制

2.金银复本位制于1663年首先在英国实行,是16-18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典型的货币制度。

1.平行本位制、

2.双本位制

当金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3.跛行本位制

3.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货币储备全部是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

2.金块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