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笔记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

《货币银行学》各章要点(一)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起源货币与现代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货币的起源,古今中外有种种学说。

(一)中国古代的货币起源说主要有两种观点:先王制币说与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

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圣王先贤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而创造出来的。

司马迁的货币起源说认为货币是用来沟通产品交换的手段。

(二)西方货币起源说主要有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保存财富说。

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先哲创造出来的。

便于交换说认为货币是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保存财富说认为货币是为保存财富而产生的。

(三)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逻辑的线索:商品及其价值二重性与货币产生的联系历史的线索:货币是价值形态和商品生产、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币材:币材是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币材须具备四个特点;币材沿着历史顺序发展演变: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货币。

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金、银、铜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金属充当币材采用过两种形式。

纸币: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纸制货币符号。

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

信用货币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信用货币的范围不断扩大。

第三节货币的本质西方的货币金属说认为货币是唯一的财富,货币等同于贵金属。

西方的货币名目说认为货币是商品价值的符号,是观念的计算单位。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通过分析商品,科学地分析了货币的本质,揭示了货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货币与其他商品是相对立的,是特殊的商品。

因此,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还是核算社会必要劳动的工具。

第四节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银行学学习笔记

货币银行学学习笔记

货币银行学学习笔记第一章货币经济货币银行学是以研究货币和银行的学问,先有货币而后产生银行。

现代经济又被称为货币经济,因为一是现代经济离不开货币,货币像血液一样保障经济的运行,二是货币对现代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利率都有重要影响。

第一节货币对经济的影响货币的条件:被广泛接受的东西。

货币的智能:交易媒介、价值尺度、价值储藏手段。

一、货币与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总是要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繁荣…”。

(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摆脱这种循环?)经济学家发现货币是造成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货币变化造成经济周期波动,还是经济周期波动造成了货币变化?)货币理论是在深入探讨货币数量变化可能通过哪些途径来影响经济社会的总产出的过程中产生的。

包含几种不同的看法。

一种是英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货币仅仅是流通手段和计价单位,对于经济运行没有影响,但要保持货币的这种性质,必须是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不变。

反对调节货币供应以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一种是美国的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实施权衡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货币供应量,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减少货币供应,以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

一种是卢卡斯,认为货币政策无效。

二、货币与通货膨胀什么原因造成了通货膨胀?弗里德曼作出的通货膨胀无时无刻不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论断,为我们研究货币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理由——货币供应增长率可能是通货膨胀的原动力。

三、货币与利率利率是借钱的价格也就是资金的使用价格。

四、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而指定的关于金融活动的一系列政策、方针和调控措施的总称。

各国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有四个:稳定币值、维持充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经济增长。

促增长和稳货币是核心。

中央银行如何影响货币数量?货币政策实际上如何实施?*这一节编写的逻辑是要想学习货币银行学,必须现认识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要很好的认识货币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要从货币与经济周期,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与利率的关系入手,由几点来看全部。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笔记

货币银行学最新完整笔记

货币银行学笔记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问题:(1)、是否作为交换媒介的商品就是货币?为什么?(是的,货币的演进)。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其内涵是什么?(货币是商品,有价值,商品充当交易媒介)。

65976 455(3)、“最先成为货币的商品往往是最重要的生活品或者是本地可转让财产的主要部分”与“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有无矛盾?(不矛盾,币材:①价值较高;②易于分割;③易于保存;④便于携带。

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演变,交换的发展,对四点要求越来越强。

)(4)、价值尺度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本身是商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说,货币表现出的比例是劳动消耗的比例。

)(5)、用货币作为比较的价值的工具,最先的货币单位是使用价值单位还是价值单位?(最初货币单位同衡量货币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单位是统一的,后来价格单位与自然单位分开了。

)(6)、商品交换与商品流通是否等同?共济网(7)、现代货币作为贮藏手段时是否有蓄水池作用?(没有。

现代货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无价值。

现代货币作为贮藏手段,并不意味着对应数量的真实价值退出流通过程静止不动。

)65976 455(8)、世界货币是否只是货币范围的扩大,是否可以不要?(是的)共(9)、货币职能中,哪些是基本的,哪些是派生的?哪些是不可少的?(基本: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派生:贮藏手段)专1、金融——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运动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范畴。

含义:“金”资金;“融”融通;“金融”社会资金融通的总称。

范围:监管意义而言,金融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货币银行是金融的基础。

密云路2、货币同济西苑(1)货币的起源与本质济A、货币是价值形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B、货币是商品发展的结果(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及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200092本质:观点A、货币金属论——货币本质是金银;专观点B、货币商品论(又分为一般商品论——货币是一般商品;和特殊商品论);院观点C、货币名目论——只是一种符号,明目。

货币银行学读书笔记三篇

货币银行学读书笔记三篇

货币银行学读书笔记三篇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概述一、中国古代货币起源说先王制币说二、自然产生说三、西方货币起源说创造发明说认为货币是由国家或由先哲创造四、马克思货币起源说:①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一对一,具有偶然性)②扩大的价值形式:(一对多,有局限性,不统一不固定)③一般的价值形式:(多对一)④货币价值形式:人们选择贵金属为一般等价物时产生tps.为什么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银最初在市场上只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特殊商品第二节职能一、价值尺度(价签)观念的货币二、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币需求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三、贮藏手段(存钱)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必须是足值货币四、支付手段(时间差)让渡与回流出现分离五、世界货币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信用货币④电子货币第三节演变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信用货币四、电子货币第四节制度的演变一、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本位币(主币)特点:足值货币、无限法偿、自由铸造辅币特点:不足值货币、有限法偿、垄断铸造二、演变①银本位制②金银复本位制③金本位制劣币驱良币规律(格雷欣法则)两种货币流通市场,名字价值相同而实际价值不同额价值高的必定被收藏,价值低的充斥市场第二章信用与利率机制第一节信用概述信用的概念:是一种借贷行为,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第二节信用工具特点:①风险性1.信用风险(能而不欲)2.市场风险(欲而不能)②流通性③收益性④期限性两种传统的信用工具:①股票:优先股(固定股息和优先股有剩余资产优先分配权)和普通股②债券:政府债券,公司。

,金融。

衍生的金融工具:期货,期权,互换国家信用:以政府为主体,发布政府债券,弥补财政赤字。

第三节利息与两种计息方式一、本质(概念)利息是借贷资金的价格二、利率的作用:利率增加,存款增加,贷款减少,投资减少第四节、利率的分类1.市场利率(市场决定)官定利率(央行国家决定)公定利率(民间组织决定)2.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在借贷期限内是否变化)4.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5.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区别: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利率=名义利率-物价变动率第三章金融市场分类①按标的物划分:货币市场(期限一年以下),资本市场(一年以上),外汇市场,黄金市场②按中介特征划分:直接金融市场,间接金融市场③按发行和流通程序划分:初级市场,二级市场,第三级市场,第四级市场④按成交与定价方式划分:公开市场,议价市场⑤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有形市场,无形市场⑥按交割方式划分:现货市场,衍生市场⑦按地域划分:国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货币市场包括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协议市场;货币市场基金资本市场包括股票市场、中长期债券市场和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四、功能(聚敛,配置,调节,反映)①将小额资金归集起来②资源配置功能(财富再分配风险再分配)③宏观调控功能④经济“晴雨表”功能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区别:直接融资的特点:直接性,分散性,信誉差异性较大,部分不可逆性,自主性间接融资的特点:间接性,相对集中性,信誉的差异性较小,全部具有可逆性,融资的主动权主要掌握在金融中介手中企业将汇票转让给银行是贴现,银行转让给其他银行是转贴现,银行找央行是再贴现第四章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职能: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功能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小城市设立分行是总分行制商业银行的制度:单一银行制度,分支银行制度,持股公司制度,连锁银行制度原则: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业务: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贷款: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括号内为不良贷款) 派生存款:银行由于发放贷款而创造出的存款原始存款:客户存进银行的现金贷款的种类:①按期限分:短期,中期,长期②按贷款方式分:信用,担保,票据贴现③。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融学(货币银⾏学)重点笔记¥第⼀部分⾦融学第⼀章货币和货币制度⼀、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时,发挥流通⼿段职能.3、⽀付⼿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付时发挥⽀付⼿段职能。

4、贮藏⼿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们当作独⽴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付⼿段、购买⼿段和转移财富的⼿段、⼆、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货币制度⼤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付能⼒的规定等。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国的基本通货,⼀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的货币,指⽆论⽀付数额有多⼤,⽆论属于何种性质的⽀付,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次⽀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劣币充斥市场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战后以美元为中⼼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西⽅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为基础的⾦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种以美元为中⼼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挂钩,确定1盎司黄⾦等于35美元的官⽅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全)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全)

第一章:货币和金融体系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复本位制: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4、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货币就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基础流通,也称“劣币驱逐良币”。

5、金本位制: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6、货币制度内容:1、确定本位货币,规定制作本位币和辅币的材料。

2、确定本位货币的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

4、规定货币的发行和保证制度。

7、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答: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

3、纸币本位制下,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4、国家对货币流通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定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

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

如逆差国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的贷款弥补逆差。

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体系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先河。

9、牙买加体系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多元化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不足:1、浮动汇率制度不够稳定,外汇风险明显;2、大国侵害小国利益,南北冲突远没有解决;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几个渠道各有局限性(1、使一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

2、各国资本管理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容易导致金融动荡和货币危机。

)第二章信用利率利息1、市场利率:是市场资金借贷成本的真实反映,而能够及时反映短期市场利率的指标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等(与官方利率相对)2、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货币银行学归纳总结

货币银行学归纳总结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使用价值。

2、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①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物物交换偶然发生;②扩大的价值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用一般等价物来表现所有商品的价值;④货币形式3、货币形态的发展:最初的实物货币,如人们在交换的过程中使用的贝壳;后来,贝壳等实物货币不便于交换,便演化为金属货币,如铁等。

这最初是贱金属,后来又深化为银、再到后来的金。

但是实物货币在保管、使用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不便,加上交易的扩大,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金银去充当货币,于是各国开始发行纸币,最初的纸币与金银挂钩,后来又不以金银持钩。

所以从实物货币到纸币,是一种由真实价值到信用方式的转变。

目前,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和结算渠道的多元化,电子支付手段在许多领域也充当着货币等价物。

而且这一发展趋势必将进一步加快。

4、国家纸币是不兑现信用货币。

5、货币的5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6、货币制度的构成:1>确定货币材料;2>确定货币单位;3>确定金属货币的铸造权;4>确定本位币与辅币;5>规定货币的法定偿付能力;6>金准备制度。

7、货币制度的发展经历的4个阶段: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纸币本位制)四个过程。

①银本位制,以白银为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

②金银复本位制,以金银同时作为币材,金币和银币均为本位币。

③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币材的货币制度。

最典型的金本位制是金币本位制。

④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以不兑现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都普遍实行这种货币制度。

8、“格雷欣法则”“布雷顿森林体系”格雷欣法则(Gresham's Law) 指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和利率

货币银行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换经济市场经济产生的前提是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存在导致任何人都只能对一部分资源拥有所有权,要想获得别人拥有所有权的资源,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2、交换的两种形式:物物交换与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物物交换向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的演变物物交换存在的弊端1.需求的双重巧合2.交换系列的无限延长3.难以建立相互一致的交叉兑换比率4.缺少普遍接受的价值储存手段5.时间的双重巧合和地域的限制3、货币对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1.简化交换的方式,扩大交换的X围。

2.提高经济效率和挖掘生产潜力。

3.为整个经济结构的演变与经济X围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4.促成商品跨时间的交换。

5.解决了需求上的双重巧合问题和时间上的双重巧合问题,拓展了交易的地域。

使购买力一般化,有利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货币选票4、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交换关系,体现着产品归不同所有者占有,并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他们之间的社会联系。

5、货币的职能1. 价值尺度2.流通手段3.贮藏手段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的货币。

价格标准:货币计量单位,包含一定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与其等分。

6、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的关系:价格标准是为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区别:前者代表一定数量的社会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后者代表一定的技术重量,用来衡量货币金属本身的量。

前者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形成的,后者是由国家用法律加以规定的。

前者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后者一经规定就比较稳定。

7、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着流通手段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货币银行学__(要点)

货币银行学__(要点)

货币银行学-要点第一章货币与经济1.货币各职能及特点:⑴价值尺度;特点:只是观念上的货币,无需现实的货币;货币本身必须具有价值。

⑵流通手段;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可以是不足值货币,甚至是纸币。

⑶贮藏手段:特点:必须是现实的货币;必须具有价值,或具有稳定的购买力⑷支付手段:特点:货币支付与商品让渡在时间上分离。

⑸世界货币:特点:必须具有十足价值;必须是贵金属块。

2.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只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指流通中的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区别:统计口径(即包含内容)不同;流通性有差别;职能上有差异4.我国货币计量的统计口径:1.现金货币M0=流通中的现金2.狭义货币M1 = M0+企业活期存款+农村集体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个人信用卡存款3.广义货币M2 = M1+企业定期存款+自筹基建存款+城乡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如外币存款、信托存款)第二章货币制度1.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2. 主币基本特征及相应规定: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规定: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3点经济意义);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力;规定本位币有(铸造和)磨损公差。

辅币:特点:按照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相关规定:规定辅币限制铸造(经济意义);规定辅币具有有限法偿力(注意特例);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3.货币制度的演变顺序:银本单位制,金本单位制,金银复本单位制,金单本位制,纸币制度。

4.格雷欣法则:亦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复本位货币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5. 纸币的特点:1.本身无价值,不能与贵金属自由兑换;2.不能自动退出流通,因而不能自发调节货币量;3.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只具有积累和储蓄的功能; 4.不能超越国界流通,因而不具有世界货币职能。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复习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货币银行学期复习第一章货币与信用一、名词解释1、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2、实物货币: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出来的某种产品类充当货币。

3、信用货币:不能与金属货币相兑换的纯粹的货币价值符号。

4、货币本位制度:对本位货币的名称、材料、铸造、发明、兑换与流通等所作的有关规定。

5、无限法偿:无论支付数额多大,无论属于任何形式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6、纸币本位制度:以政府或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7、交易媒介: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物的功能。

8、价值标准:货币作为衡量商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

9、价值储藏: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于一种静止状态时发挥的功能。

10、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功能。

11、信用: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价值让渡。

12、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以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形式提供的信用。

13、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14、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务人筹集资金的一种信用。

15、消费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16、信用工具: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一种书面凭证。

17、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币材,本位币与一定量黄金保持等价关系的货币制度。

18、格雷欣定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在实际比价与法定比价不同的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量较高的货币成为良币,实际价值量较低的货币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领域而劣币充斥市场。

19、货币供给弹性:某个时间段为适应一定商品量的货币需要,货币供给在一定幅度内可多一点或少一点。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答:社会经济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均与货币发生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货币化与金融化正在迅猛地发展,渗进国民经济活动的每个方面。

2、货币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①交易媒介②价值标准③价值储藏④支付手段⑤世界货币3、货币形态的演变经历了哪些阶段?答:①实物货币②金属货币③代用货币④信用货币⑤电子货币4、货币本位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确定货币材料,②规定货币单位,③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④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⑤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⑥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货币银行学》学习笔记

《货币银行学》学习笔记

厦门聚英教育培训中心 聚英教育网 聚英考研网
去的;③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4.银行券 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 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是代替金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 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在银行业发展的早期,银行券是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19 世纪以后才 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形式确定银行券为法定支付手段。1929 年到 1933 年西方国家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的银行券不再兑现,从而演变成为不兑现的纸币。 5.区域货币制度、最适度货币区理论和最适度货币区 区域货币制度是指由某个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地区)通过协调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 建的一家中央银行来发行与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制度。 区域性货币制度的建立是以货币一 体化理论为依据的。区域货币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①较低阶段;各成员国仍保 持独立的本国货币, 但成员国之间的货币采用固定汇率制并可自由兑换, 成员国以外由各国 自行决定;对国际储备实行部分集中保管,但各国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和财政货币政策;② 较高阶段; 区域内实行单一的货币; 联合设立一个中央银行为成员国发行共同使用的货币和 制定统一的货币金融政策, 监督各成员国的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 对成员国的政府提供融资, 办理成员国共同商定并授权的金融事项等; 各成员国之间不再保持独立的国际收支, 实行资 本市场和货币政策的统一。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是区域货币制度建立的基本理论依据。该理 论是由蒙代尔、 麦金农等人提出的旨在说明在什么情况下实行固定汇率制有利或实行浮动汇 率制有利。他们认为,要使弹性汇率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放弃各国的国家货币制度实行区 域货币制度。其所指的区域即最适度货币区。它是由若干国家组成的货币集团;集团成员国 货币由固定汇率制联系在一起, 对非成员国实行共同浮动; 集团内的生产要素可以无成本地 自由流动,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 通货膨胀率和经济政策比较接近; 在货币区内通过协调货币、 财政、汇率政策来达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因此该理论指出,当生产要素 可以在国与国之间自由地、 无成本地移动时, 相对价格的变动不是恢复要素均衡的唯一办法, 那么实行固定汇率制是适宜的; 若当要素的流动性很低, 因而相对价格的变动成为恢复要素 均衡的唯一途径时, 采用浮动汇率制比较合适。 因此该理论也成为了欧元建立的基础理论之 一。 6.货币职能的不同表述。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 马克思以典型的货币——黄金为对象提出了著 名的货币职能理论。他认为黄金作为货币具有五个职能,它们是:①价值尺度。即用货币来 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这是货币的一个基本职能。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并不 需要现实的货币,只是观念上的或想象中的货币而已。②流通手段。即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黄达-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重点笔记

第一部分金融学第一章货币和货币制度一、货币职能1、价值尺度:用以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流通手段职能.3、支付手段:货币在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时发挥支付手段职能。

4、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5、世界货币:尤为世界货币,充当国际间的支付手段、购买手段和转移财富的手段二、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形成于资本主义社会。

货币制度大体涉及: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单位的确定,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和发行的管理,对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的规定等。

完善的货币制度能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三、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1、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小规格是1个货币单位。

2、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3、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受。

4、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四、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其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基本内容包括美元与黄金挂钩,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的官方价格,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以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这个体系的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美国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货币银行学》学习小结

《货币银行学》学习小结

《货币银行学》学习小结引言货币银行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货币政策、银行业务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本文档旨在对《货币银行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第一章:货币的本质与职能1.1 货币的定义货币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被定义为一种普遍接受的支付手段,用于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货币的主要职能包括价值尺度、交易媒介、价值储藏和计价单位。

1.2 货币的分类货币可以根据其流动性进行分类,主要分为M0、M1和M2。

M0代表基础货币,即央行发行的现金;M1包括M0加上活期存款;M2则包括M1和其他短期存款。

第二章:银行体系与金融市场2.1 银行体系的构成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

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则提供存款、贷款和其他金融服务。

2.2 金融市场的功能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进行交易的场所,它具有资本配置、风险分散、价格发现和提供流动性等功能。

第三章:利率与风险3.1 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是资金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货币政策、市场供需、通货膨胀预期和风险溢价。

3.2 风险的类型与度量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风险度量工具有标准差、贝塔系数等。

第四章:货币政策工具与传导机制4.1 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调整贴现率和法定准备金率等手段来实施货币政策。

4.2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通过影响利率、信贷供给和货币供应量等途径,进而影响总需求和价格水平。

第五章:金融监管与金融稳定5.1 金融监管的目的金融监管旨在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防止金融欺诈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5.2 金融稳定的要素金融稳定依赖于金融机构的健康、市场的透明度和监管的有效性。

第六章:国际货币体系与外汇市场6.1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浮动汇率制度,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多次变革。

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

货币银行学复习笔记

《货币银行学》复习资料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四个阶段)(一)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简单或偶然的通过另外一种商品来表现。

一只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地位) = 一把斧子(等价形式地位)(二)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的价值通过许多种商品来表现。

(三)一般的价值形式——许多种商品的价值通过某一种商品来表现。

从扩大的价值形式到一般的价值形式这是价值形式发展历史上的一次质的飞。

(四)货币价值形式——把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二、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1、货币是商品——它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货币是一个特殊商品能表现和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双重化(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职能是由货币本质所决定,同时货币的职能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1、价值尺度——能够表现和衡量其它一切商品的价值。

它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 特点: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更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 实现形式:价格标准——单位货币的含金量和名称,价格标准是用来衡量货币本身的,即价值尺度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到媒介作用时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它也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 特点:需要现实货币,但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下面都能执行流通手段:货币符号、金属货币、银行券、纸币、信用卡等。

3、贮藏手段——退出流通领域,作为财富的代表被人们贮藏。

▲ 特点:不仅需要现实货币,也需要足值的货币。

储水池作用——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能自动调节货币需要量和货币流通量。

4、支付手段——货币不伴随着商品的运动,而是以交换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

▲ 特点:需要现实货币,但不需要足值的货币。

▲货币流通规律的变化5、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时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

货币银行学笔记(1)

货币银行学笔记(1)

对外经贸大学货币银行学笔记第一章货币的起源、本质和职能一、起源货币产生于商品交换发展为什么商品交换发展必定会产生货币①作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密切结合,系于商品本身直接物物交换的特点。

②货币的产生解决了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整个商品流通由货币组成了一个链条。

不能解决私有条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但由一种特定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具有积极意义。

③历史范畴,随商品经济产生,发展至消亡。

价值规律《西方》剩余价值规律二、本质从商品群中分离出来的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劳动的产物流通领域中不一定是货币本身,可为货币符号,《货币名目论》—国家创造规定,起方便商品流通作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纸币代表货币发挥作用,反在流通领域,支付手段上,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最初提出劳价论,货币自发,盲目地衡量社会劳动的工具。

三、货币的职能五大职能:1.价值尺度。

其它度量单位是固定的,不变的,而此尺度是变动的,随价值量的变动而变动,随生产货币社会时间变动而变动。

社会经济采取了商品经济,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价值(价值)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是物化..的劳动(不仅反是荡动时间)∴不能直接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现实也不允许。

必须用货币来衡量,结果产生了价格——商品价值在货币上的表现,受两基本因素影响:商品内部因素,货币内部因素,价格是价值的表现,而实际上并不是(生产价格二资本+平均利润价格标准——价值尺度存在区别密切相联)①用货币衡量商品价值时,为货币发挥价值尺度发挥作用而作的技术性处理,价格单位各称的确定。

②发挥价值尺度是对外而言,价格标准对内而言。

③价格标准变化原因:a货币商品的改变,一种商品代替另一种商品充当货币 b铸币变质和辅币的采用 c外国货币文化的影响: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货币文化西言为代表的东方货币体系货币发挥价值尺度职能只是观念发生作用不必实实在在的货币拿出来衡量。

2.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充当媒介物,帮助商品交易得以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银行学》笔记第一章货币一、货币的产生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货币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是私有制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价值形式,是指用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示另一种商品的价值,也就是价值表现形式。

马克思将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

1.简单的价值形式2.扩大的价值形式3.一般价值形式4.货币价值形式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马克思认为:“货币是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价值的表现过程就是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转化的过程,价值形式问题就是交换。

未来价值形式的发展趋势,就是无货币(或者曰无现金)形式。

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本质定义下的货币学说(1)货币金属论(2)货币名目论(3)货币数量论(4)社会计算工具列宁把货币看作是社会计算工具,是社会计算的表现形式。

2.货币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是用来交换的特殊商品。

其本质特征有两点:①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货币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马克思认为,货币首先是商品,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其次,货币不是一般的商品,而是特殊商品,是与一切商品对立的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价值必须通过和商品的交换才能体现出来,即货币购买力表现了货币的价值。

三、货币形式的演化1实物货币是货币形态发展最原始的形式。

特点:其一,都具有货币和商品的双重性质;其二,都是足值货币,即作为商品用途的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

2.金属货币金属货币的典型形式是“铸币”。

在铸币没有出现之前,金属货币的流通形式是“称量货币”。

3.纸币纸币是国家发行并且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现金和存款。

信用货币具有以下特征:①信用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②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③信用货币的流通具有强制性。

4.未来的货币形式1.“存款货币”2.“电子货币”3.“网络货币”四、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货币是一种尺度,可以用来衡量所有商品的价值。

或者说当我们用货币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时,货币就具有了价值尺度职能。

西方学者习惯称之为“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具有明显的特点:一是可以是抽象的、观念上的,二是必须具有十足的价值。

价格的倒数就是货币购买力。

(货币购买力=1/价格)它是对于所有的商品而言的。

货币购买力变动的趋势和幅度是物价指数变动的倒数。

反映总体价格变动情况的物价指数可以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货币价值尺度可以是抽象的、观念上的,不必要是现实的、具象的,但是必须是十足的。

(二)流通手段当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起媒介作用时,就是流通手段。

西方学者习惯称之为“交易的媒介”。

流通手段货币不能是抽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真实的货币。

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量的多少,首先取决于所有商品的价格总额。

如果用P代表价格,Q 代表商品数量,那么价格总额就是:£PQ。

= 1,2,3,4,…,时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量并不需要总是和商品价格总额相等,因为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一定时间里是可以多次流通的,而商品经过一次交易就退出流通。

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的需要量就是:M = £PQ/V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不能是想像的货币,但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甚至是货币符号。

货币符号包括不足值铸币和纸币。

马克思认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三)贮藏手段贮藏手段职能货币必须同时具备价值尺度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的两个要求,既要是现实的货币,又要有十足的价值。

货币能否作为价值的储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在储藏期内能否发生价值的贬损;二是在需要购买时能否顺利地完成交易,购买到所需商品。

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内在的价值,也不能兑换金银,因此,它不具有典型意义上的储藏手段职能。

马克思以金属货币流通为背景,论证了货币贮藏职能的发挥,有自动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称为货币贮藏的“蓄水池作用”。

货币贮藏职能“蓄水池”作用的发挥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金属货币流通;二是有足够多的货币贮藏。

在金属货币流通时期,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通货膨胀的。

(四)支付手段当货币不是作为交换媒介,而是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就是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支付手段是由赊销引起的。

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因此该职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也是前两个职能的派生职能。

作为支付作为手段的货币仍然必须是真实的货币。

因此,流通中的货币指的是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之和。

但这两者并非互不相干,流通的货币往往是交替发挥这两种职能,(五)世界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的职能,这就是世界货币职能。

世界货币应该发挥以下作用:①在国际贸易上作为一般购买手段;②在国际收支上执行一般支付手段职能;③作为国际间财富的一般转移。

现在的美元或者欧元都只是国际支付手段和结算手段,称不上世界货币。

现在西方经济学者们普遍认为货币有三个职能:“交易媒介、计算单位、价值贮藏”,其中货币最重要的职能是交易媒介,其他两个是由交易媒介派生出来的。

五、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货币材料2.货币单位.法律对货币单位的规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货币单位的名称;二是货币单位的值,即包含多少货币金属。

在黄金非货币化以后,货币币值主要表现为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的比价,对国家来说,就是如何使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上。

3.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

所有国家的货币制度中都明确规定: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辅币是本位币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供小额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

货币制度规定辅币为有限法偿。

4.金准备制度(货币支付能力)这一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和中央银行。

金准备制度是货币价值稳定的基础和保证。

在纸币流通时期,其主要作用是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以保证本国货币的实际支付能力。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资本主义货币制度主要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三种金属货币制度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银(单)本位制2.金银复本位制于1663年首先在英国实行,是16-18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典型的货币制度。

1.平行本位制、2.双本位制当金银的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时,就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3.跛行本位制3.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货币储备全部是黄金,并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

2.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其特点是:虽然仍宣称是金本位,但黄金集中存储于政府,不再铸造金币;流通的不是金币而是代表一定数量黄金的银行券;银行券可以兑换黄金或者在一定条件下兑换黄金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最早实行于经济比较落后的殖民地国家。

4.信用货币制度现代各国的货币制度都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1)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A.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清偿的能力。

B.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货币发行一般不以金银为保证, 也不受金银的数量控制。

C.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而不像金属货币制度下,由金属货币进自发地调节。

D.当国家通过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货币超过货币需要量,就会引起通货膨胀,这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E.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活期存款也是通货。

由于纸币是货币金属的价值符号,不同于金属货币,所以纸币有其特殊的流通规律,这一规律体现的是纸币和货币金属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单位纸币的购买力水平=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六、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即用什么货币作为国际间支付的货币,是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二)是汇率制度的确定,即一国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汇率应如何决定,是采用固定汇率制还是浮动汇率制;(三)是国际收支的调节方式,即当出现国际收支不平衡时应采用什么方法弥补缺口。

1.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制度A.黄金充当国际货币,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的国际储备资产大部分为黄金B.由于各国货币都规定有含金量,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含金量的比例——“铸币平价”决定。

C.外汇收支有自动调节机制。

2.金汇兑本位下的国际货币制度特点:①各国依然维持金平价,但只是一种不完全的金平价,本币不能兑换黄金,而是通过外汇与黄金发生间接联系。

②汇率实际上是一种盯住汇率制,即按照固定汇率与某特定国家货币挂钩。

③政府或货币当局除持有黄金作为储备外,还持有大量外汇。

④国际收支调节具有不对称性。

3.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1944年7月在美、英的组织下,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按规定,根据当时1美元的含金量是0. 888 671克纯金,确定1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其他国家货币按其含金量与美元定出比价,形成了当时以美元为中心的“双挂钩”的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 System),即事实上全球性的金汇兑货币制度。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如下三个特点。

①是一种金汇兑制度。

②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对国际收支的调节有两种方法:短期失衡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信贷资金解决;长期失衡通过调整汇率平价来解决。

注:“特里芬难题”或曰“特里芬悖论”,是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在I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中提出的一个观点。

书中说:“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因此而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岀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

4.当前的国际货币制度——“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召开会议,签署了“牙买加协议”。

同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的第二次修订案,从此国际货币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牙买加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