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课件】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力学课件】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
忽略剪力对变形的影响,梁平面弯曲的曲率公式
为:
(a) 式(a)表明梁轴线上任一点的曲率与该点处
横截面上的弯矩成正比,而与该截面的抗弯刚
度成反比。如图7-2所示。
而梁轴线上任一点的曲率与挠曲线方程之间
存在下列关系:
(b) 将上式代入式(a),得到
(c)
小挠度条件下,,式(c)可简化为:
(d)
在图7-3所示的坐标系中,正弯矩对应
着的正值(图7-3a),负弯矩对应
着的负值(图7-3b),故式(d)
左边的符号取正值
(7-1) 式(7-1)称为小挠度曲线微分方程,简称小挠度微分方程。显然,小挠度微分方程仅适用于线弹性范围内的平面弯曲问题。
用积分法求梁的位移
将式(7-1)分别对x 积分一次和二次,便得到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
(a)
(b)
其中C、D为积分常数,由边界条件和连续条件确定。
对于载荷无突变的情形,梁上的弯矩可以用一个函数来描述,则式(a)和(b)中将仅有两个积分常数,由梁的边界条件(即支座对梁的挠度和转角提供的限制)确定。两种典型的边界条件如图7-4所示。
对于载荷有突变(集中力、集中力偶、分布载荷间断等)的情况,弯矩方程需要分段描述。对式(a)和(b)必须分段积分,每增加一段就多出两个积分常数。由于梁
的挠度曲线为一连续光滑曲线,在分段点处,相邻两段的挠度和转角值必须对应相等。于是每增加一段就多提供两个确定积分常数的条件,这就是连续条件。
【例7-1】悬臂梁受力如图7-5所示.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确定最大转角
和最大挠度。
【解】首先建立如图所示之坐标系.因为在范围内无载荷突变,故梁全长上的弯矩方程为
(a)
挠度曲线微分方程为
(b)
将上式积分一次,得
图7-5
(c)
再积分一次,得
(d) 利用约束条件,可确定上述方程中的积分常数C、D。对于固定端截面,其转角和挠度均为零,即
将其代入方程(c)和(d),解得
C=0, D=0
于是该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分别为
(e)
(f)
挠曲线的形状如图7-5中虚线所示。与均发生在自由端处,由式(e)、(f)求得即
即
所得的为负值,说明截面B作顺时针方向转动;为负值,说明截面B的挠度向下。
【例7-2】简支梁在左端支座处承受集中力偶作用,如图7-6所示.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确定和。
【解】建立坐标系,并写出梁的弯矩方程
可以发现,它与上例中梁的弯矩方程
完全相同,因此在的范围
内,梁的挠度曲线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也必然相同.于是有
图7-6 (a)
(b)
所不同的是,二者的约束条件不同。因而,积分常数与上例也有所区别。
本例中,A、B两处分别为铰支座和辊轴支座,两处的挠度均为零,但截面的转角不为零。于是有
将其代入(a)、(b)二式,解得
,, ,,,
于是,得到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分别为
(c)
(d)
挠曲线的大致形状如图7-6中的虚线所示.
将和分别代入式(c),便得到A、B两支座处截面的转角分别为
故=,发生在A支座处。
为求最大挠度,可令,由此解得,此即最大挠度截面的位置.将其代入式(d),求得
而梁跨度中点的挠度为
比较最大挠度和跨中挠度,可以看出,两者的位置相差,而两者挠度值仅相差3%。故工程中为简化计算,常以跨中挠度代替最大挠度。
比较上面两例中的梁,不难发现,因二者的受力(弯矩)和抗弯刚度都完全相同,故它们的挠曲线形状也相同,但由于约束条件不同,二者挠曲线的最终位置便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弯矩和抗弯刚度只决定了挠度曲线的形状,而梁的位移还要取决于梁的约束条件。约束条件对挠曲线的影响是通过积分常数体现的。
【例7-3】简支梁AB受力如图7-7所示(图中a > b)。求梁的转角方程和挠度方程,并确定挠度的最大值。
【解】梁的支座反力及所选
坐标系均示于图中。由于集中力
加在两支座之间,弯矩方程在
AC、CB两段中互不相同,所以应
分段建立挠度曲线微分方程。
图7-7 AC段
(a)
CB段
(b)
将上述(a)、(b)式积分后得
(c)
(d)
(e)
(f)
确定四个积分常数(、、、)需要四个边界条件。在支座A和B处可提供的约束条件为
(g) 在弹性范围内加载时,梁的挠曲线是一条连续光滑的曲线。因此,在AC 和CB段的分段处
,两段的挠度与转角必须对应相等,即
(h)
此即连续条件。将(g)和(h)式代入(c)、(d)、(e)、(f)各式,求得
于是梁AC和CB段的转角和挠度曲线方程分别为
(i)
(j)
(k)
(l)
为求,令(由于假设a>b,可以判断出将发生在AC段内),解得
(m)
将值代入式(k)得
由式(m)可以看出,当载荷P无限靠近支座B时,即b时,则
这说明,即使在这种极限情况下,梁最大挠度的所在位置仍与梁的中点非常接近.因此可以近似地用梁中点处的挠度来代替梁的实际最大挠度。以代入式(k),求得梁中点处的挠度为
以代替所引起的误差不超过3%。
若载荷P作用在跨度中点,即,则有
顺便指出,对式(b)积分时,没将的括号打开,而直接对积分。这样,在利用连续条件时,可以得到,,使计算过程得以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