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秋)科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2024秋)科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第6课校园里的植物课型观察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在前5课的学习中,学生运用看、摸、闻等方法,先整体再局部地认识了植物以及植物的叶、茎等结构,并通过种养植物等活动知道植物会生长,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和阳光,进而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

学生对室外观察活动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但是一年级的学生记录能力以及对植物的特征认识不足,需要老师进行观察引导,讲解植物的名称和特征,同时指导学生用画图的方式记录植物的形态特征。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地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知道常见植物的主要外部特征,认识到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它们是有生命的。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能区别常见植物的不同外部特征。

探究实践:*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会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态度责任:*在观察植物的过程中,能持续关注周围植物的形态,增进喜爱植物的感情。

*不采摘、不伤害植物,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重点认识校园中的常见植物,能观察、描述外部特征。

教学重难点难点画出观察到的植物的形态特征。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课前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调研,弄清校园里植物的名称及生长环境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放大镜、观察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教学环节师生活动指导与评价设计意图1.出示图片:校园中一种植物的图片。

提问:你一、聚焦(5分钟)认识这种植物吗?你在哪些地方见过?2.学生发言。

3.多角度图片展示植物的特征,提问:这棵植物是什么样子的?仔细观察,你发现这棵植物有哪些特点?4.学生观察描述。

5.聚焦课题:除了这种植物外,校园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走进校园观察更多的植物。

揭示,板书课题:校园里的植物。

引导学生观察熟悉的植物,并试着描述这棵植物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和认识校园植物地兴趣。

二、探索(25分钟)1.思考:到校园中认识了解的植物,我们要准备哪些工具帮助我们观察记录呢?2.学生思考回答。

3.提问:出去后,如何对一棵植物进行观察呢?我们有哪些观察方法?预设: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借助放大镜观察。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时,是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六课时。

在这一课时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探究校园里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好奇心,他们对身边的植物并不陌生。

但是,对于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以及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探究,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热爱大自然,保护校园里的植物。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植物的生长环境。

难点:学生能够对植物进行分类,并了解分类的依据。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探究法、分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分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校园里的植物图片或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

2.教师准备植物分类的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学习。

3.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观察和分类的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基本特征,如根、茎、叶、花、果实等,并解释植物的生长环境。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植物进行分类,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的特征,将其归类到相应的类别中。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校园里的植物课时:1课时年级:四年级学科:自然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特征。

2. 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校园中常见植物的识别。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1. 植物特征的观察和描述。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中,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 课堂讲解:教师简要介绍校园中常见植物的种类、特征及生长环境,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植物。

3. 观察实践:学生分组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下不同植物的特征,如叶子的形状、颜色、花朵的形状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回到教室,分组分享观察到的植物特征,讨论哪种植物最让他们感兴趣。

5. 表达与创作:学生以绘画或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校园植物的喜爱,可以创作一幅植物画或写一篇植物观察日记。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提问:“你们认为校园中的植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习性,并记录下来。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校园中常见植物的识别及特征掌握情况。

2. 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3. 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资源1. 校园植物分布图。

2. 植物观察记录表。

3. 绘画或写作材料。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3. 结合校园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植物保护活动,如植树、绿化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了解校园内不同区域植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

2. 邀请植物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和保护知识。

《校园里的植物》精品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精品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校园里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学会用简单的方法观察和记录校园里的植物。

3.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校园里的植物,记录植物特征。

2.难点:用正确的方法观察植物。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记录法、讲述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问学生:“你们知道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吗?”
2.引出课题:校园里的植物。

2.认识校园里的植物
1.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植物,介绍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让学生用眼睛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方法观察植物。

3.记录校园里的植物
1.教师示范用简单的方法记录植物的名称、特征和生长地点。

2.让学生自己记录校园里的植物。

4.分享观察结果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分享观察到的校园里的植物。

2.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补充。

5.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校园里的植物丰富多样,我们要爱护它
们。

2.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发现新的植物并记录下
来。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时选自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中的一个探究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有机会观察和探索校园里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可能会知道一些常见的植物名称和特点,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喜欢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感官体验来认识事物。

此外,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也值得鼓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几种常见的校园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触摸、闻嗅等感官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校园植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特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实物标本、植物特征资料等。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观察本,记录观察到的植物特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同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校园里都有哪些植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1.教师呈现几种校园植物的实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了解它们的特征。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2.每组选择一种植物,用彩笔在观察本上画出植物的形态结构。

巩固(5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特征,大家共同总结出几种校园植物的特点。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1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们了解到校园里的植物的种类、特点以及生长环境。

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但对植物的知识了解有限。

他们在课堂上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以及亲身体验来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此外,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也需要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校园里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及其特点。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校园里的植物环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展示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形态特点。

3.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实物等教具。

2.准备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的工具。

3.准备学生分组活动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校园里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校园里见过哪些植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校园里的植物实物,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形态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分析植物的生长需求。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校园里观察、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记录下不同植物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和生长环境,让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校园里的植物?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保护意识。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精选3篇)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精选3篇)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精选3篇)《校园里的植物》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植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意识到植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1、教师在校园内选择一个观察地点,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在上节课了解了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生命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展开研究。

本课的编排始终围绕植物的形态进行。

通过对植物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获取有关植物的多样性、植物的外部形状等方面的信息,渗透了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

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入手,利用“说说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植物”上,同时也为认识植物的多样性寻找一个“增长点”。

本课的主体活动是对植物进行观察。

在观察的基础上概括出植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一、从整体认识植物1、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

(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师生交流。

2、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出示表格,讲解要求。

我认识的校园生长环境里的植物名称……(可以写也可以画)(按由矮到高顺序排出)生长特点高矮排队3、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

4、汇报交流。

5、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1、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2、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3、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

4、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

5、师生观察后交流。

6、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1、看教科书第17页,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2、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一、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特征。

2. 植物的生长环境及其适应性。

3. 校园植物的保护和利用。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

2. 讲解法:对观察到的植物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特征和生长环境。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校园植物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校园中的植物,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观察校园植物: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

3. 讲解植物特征:对观察到的植物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了解其特征和生长环境。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就校园植物的保护和利用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调查,深入了解校园中各种植物的分布、生长状况和保护情况。

2. 邀请植物学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专业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繁殖和保护知识。

3. 开展校园植物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校园中的美丽植物,提高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注度。

七、教学资源:1. 校园植物分布图:为学生提供校园中各种植物的分布情况,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2. 植物标本:展示各种植物的标本,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特征。

3. 植物保护宣传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安全:1. 提醒学生观察植物时要保持安全,避免触摸有毒植物。

2. 在户外观察植物时,注意学生的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3. 避免学生到陌生或危险的地方进行植物观察,确保学生的安全。

九、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问题。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最新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最新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2.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三、研讨
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教师再出示一张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这时教师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可包括学生说到的叶、开花、有果实等,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例如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二、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师生问答
观察校园植物
学生展示活动
教学
反思
观察校园里的植物活动,激发了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在活动中学生表现积极,语言表达上也有很多进步。
校园里的植物第( 一Biblioteka )单元 第__6_课 第_1_课时
课题
校园里的植物
作课时间
10月16日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通过观察和描述,让学生对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以生动有趣的图片和浅显易懂的文字,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身边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植物,培养他们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校园中常见的植物,知道它们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校园中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分析植物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2.描述法: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植物。

3.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的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之间的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了解校园中的植物,收集相关图片和资料。

2.学生准备:观察校园中的植物,记录下自己喜欢的植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校园中他们所熟悉的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校园中的各种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每种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让学生上台展示并描述它们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和生长特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校园中的植物?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建议。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小学科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植物第6节《校园里的植物》,主要内容是介绍校园里的植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校园里的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培养对植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记忆校园里的常见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校园里的植物,培养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增强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校园里的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植物的认识较为有限,但他们对于自然环境和校园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还不够发达,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植物?”2.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植物的名称。

例子:老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植物,比如草、树木等。

现在我给大家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请你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谁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植物?(展示图片,学生回答)学生1:这是一棵梧桐树。

学生2:这是一株玫瑰花。

第二环节:呈现新课1. 老师出示校园里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学校里见过这些植物吗?”2. 学生回答后,老师依次介绍每种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并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植物的名称。

例子:老师:在我们学校里,还有很多其他的植物呢。

比如这棵大树,它叫做银杏树。

它的叶子很大,形状像扇子,秋天的时候会变成黄色。

银杏树的叶子可以用来做药,对我们的身体很有好处。

请大家一起说一下“银杏树”。

第三环节:植物观察活动1. 老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进行植物观察活动。

2.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状、颜色、叶子、花朵等特点,并鼓励他们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2024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1.6《校园里的植物》
课题名
《校园里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课是“周围的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本课将在学生初步认知各种植物的特征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植物会长大、会开花、会结果。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拓展环节,则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水果和蔬菜。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身边常见的植物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他们虽然能说出一些植物的名称、特点、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的特征,但对校园里有哪些植物不一定很清楚。有些同学虽然能说出一部分,但他们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零碎的。因此,通过本课教学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前面学习的知识,具体观察、了解植物的变化特征,并能用语言描述各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三、拓展应用
1.出示生活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见的蔬菜和水果。
2.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爱护植物,不要随意破坏植物。
板书设计
6.校园里的植物
校园里有柳树、枫树、竹子、桂花树…
不拔起、不采摘、不伤害植物
教学反思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植物会长大、会开花、会结果。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拓展环节,则让学生尝试从多方面比较植物的不同。
教学重点
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视频资料等。
校园里的植物既净化了空气,又美化了校园,我们应该爱护它们。
4.课堂总结。
(1)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结果。
(2)教师总结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条件,强调爱护植物的重要性。
小结:植物的种类很多。植物有叶、有的在开花、有果实、需要阳光和水......

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态度,增强对植物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5.科学行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植物、保护植物,将科学行动融入校园和家庭生活。
2.胚根发育: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系。
3.胚轴伸长:胚轴逐渐伸长,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胚根和胚芽。
4.胚芽发育:胚芽突破种皮,向上生长,形成茎和叶。
5.幼苗形成: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种子发芽形成幼苗,逐渐发育成植株。
例题3: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题目:请列举三种校园内常见的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1.6.3《探索植物的多样性》要求学生了解校园内植物的多样性,学会用生物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植物的特征。通过调查、分类和比较,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和《生物的基本特征》等知识,对生物有一定的认识。本章节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观察和了解校园里的植物,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植物不结种子,通过孢子繁殖,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3.植物无根,有茎和叶的分化,不结种子,通过孢子繁殖。
答案:
1.植物1属于种子植物,因为具有种子繁殖的能力,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2.植物2属于蕨类植物,因为不结种子,通过孢子繁殖,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3.植物3属于苔藓植物,因为无根,有茎和叶的分化,不结种子,通过孢子繁殖。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小学科学16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小学科学16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小学科学16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学校园里的植物教案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植物的教育价值。

学校园里的植物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们对自然的认识,还能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对植物的兴趣。

因此,本文将为小学科学课程设计一节关于学校园里的植物的教案。

【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植物在学校园里的重要性;2.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3.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认识植物的不同种类和特征;4. 培养保护环境和植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校园里的植物种类和特征;2. 植物的组成部分和生长过程;3. 学校园里植物的保护和维护。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问题引起学生们对植物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你们学校园里有哪些植物?你们是否知道这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征呢?”Step 2: 学校园里的植物种类和特征(15分钟)1. 通过图片或实地实践,让学生认识学校园里的不同植物种类,并简单介绍各种植物的特征和用途。

2. 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花朵、果实等部分,并让他们自己动手用手镜观察,并绘制所观察到的图像。

Step 3: 植物的组成部分和生长过程(20分钟)1. 利用显微镜向学生展示植物的细胞结构,解释植物的组成部分。

2. 通过实验演示和示意图,向学生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根系生长、茎叶发展、开花结实等。

Step 4: 实地观察和实验(30分钟)1. 带领学生到学校园子里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使用手镜观察不同植物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和纹理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验,观察不同植物的水分传导、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3. 结合实地观察和实验结果,学生们与教师进行探讨和分享,加深对植物特征和生长过程的理解。

Step 5: 学校园里植物的保护和维护(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学校园子里植物的保护和维护工作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校园里的植物,例如节水、垃圾分类和限制踩踏等。

小学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小学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

小学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校园里的植物:培养孩子们的自然观察力和关怀之心引言: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学生的自然观察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了解校园里的植物,教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与自然的联系、培养关怀之心,并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校园里的植物的特点、重要性和生命周期,以及培养他们对植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里的植物的种类和特点。

2.认识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并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4.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分类和特点。

2.植物的生命周期。

三、教学准备:图片、种子、小瓶子、土壤、浇水器、手术刀、显微镜、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它们长什么样子?2.植物分类与特点(20分钟)教师给学生呈现不同种类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类别的植物,描述它们的外观特点和生长环境。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分类和总结。

3.植物的重要性(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对于人类和自然的重要性。

教师解释植物是地球生命链中的重要环节,提供氧气、食物和住所,维持环境平衡。

学生通过思考和交流,深入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并展示对植物的关心和保护。

4.种植观察(25分钟)教师分发种子、小瓶子、土壤和浇水器给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法种植种子,然后学生负责整个种植过程的观察。

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发芽、长叶子、开花等。

学生们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细节结构。

5.植物的生命周期(25分钟)教师给学生呈现不同植物的生命周期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阶段的植物。

教师顺利引导学生发现植物生命周期的特点和变化。

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使用手术刀进行植物剖析,观察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

6.反思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的内容,总结校园里的植物特点、重要性和生命周期的知识。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校园里的植物》|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校园里的植物》|教科版
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校园里的植物》|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校园里的植物》|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本章节内容紧密联系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中“我们身边的植物”单元。具体内容包括:
1.认识校园内的常见植物,如花草、树木等;
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如根、茎、叶、花和果实;
3.学习观察植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特征;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学会与同学分享发现和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知识重点:掌握校园内常见植物的名称、基本结构和生长特点。
-例如:能够识别并描述柳树、樱花、玫瑰等植物的形态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
-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校园植物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保护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植物生长环境和结构特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和保护校园植物。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非常投入。我发现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能够互相学习、互补不足,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不过,我也观察到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成果来看,他们在保护校园植物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建议。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容易偏离主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讨论效果。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校园里的植物》是教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节课以校园里的植物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观察、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环境。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了校园里的各种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观察、比较、描述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校园里的植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对校园里植物的观察和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阳光和空气等条件才能生长。

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2)能够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1)对校园里的植物感兴趣,愿意观察和研究植物。

(2)在观察和研究植物的过程中,能够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并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3)能够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观察和研究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作用,知道要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2)认识到科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保护自然。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校园里常见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名称、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1)能够比较不同植物的特征,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校园里的植物进行简单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美丽的植物,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校园里的植物吧!展示图片教师展示校园里各种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认识哪些植物。

小学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学设计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文章标题:探索校园里的植物引言:校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除了教室和操场外,校园里还隐藏着许多有趣的植物。

本文将以一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中的《校园里的植物》为基础,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小学科学课。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校园里的常见植物;2. 认识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3. 学习如何保护校园里的植物。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了解校园里常见的植物(10分钟)引导学生到校园里进行植物观察活动。

组织学生们小组合作,带着放大镜和小本子,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并绘制它们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之后让学生们互相展示他们观察到的植物,了解校园里常见的植物种类。

2. 探究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20分钟)展示一颗小树苗,让学生观察它的根、茎和叶子,并指导学生了解这些部分的功能。

接着,通过图片和简单的示范,让学生了解植物通过阳光、水和空气来进行光合作用,并以此生长。

接下来,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

使用图片和简单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植物的花朵和花粉。

然后,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一些开放的花朵,并使用放大镜观察花粉。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们理解传粉是植物进行繁殖的过程。

3. 讨论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15分钟)与学生一起讨论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

列出植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如供氧、制作食物、提供药材等。

然后,鼓励学生分享他们个人对植物的感悟和体验。

4. 学习如何保护校园里的植物(15分钟)与学生们分享保护校园里的植物的重要性,提醒他们不要乱踩和乱摘植物。

通过讨论和示范,教导学生正确地浇水、给植物施肥和定期修剪不健康的枝叶。

5. 实施校园植树行动(20分钟)组织学生们参与植树活动,让他们亲手参与到保护环境和校园植物的行动中。

老师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栽培幼苗,并让他们分工合作,完成植树任务。

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与学生们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让他们分享自己从本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16校园里的植物(教案)小学科学教案:校园里的植物
引言: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还为我们的校园提供了美丽的绿色环境。

了解校园里的植物是小学生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校园里的植物。

教案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校园里各种植物的兴趣和热爱。

2.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帮助学生认识植物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或者黑板准备相关图片和图表。

2. 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观察结果的工具。

3. 带有植物的校园地图。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话题(15分钟)
本节课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对校园里的植物产生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问题进行引导:
1. 在校园里,哪些地方有植物?
2. 你经常看到哪些植物?
3. 植物有什么作用?
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引导他们思考植物在校园中的重要性。

Step 2: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30分钟)
通过PowerPoint或黑板上的图片,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包括根部、茎和叶子。

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并与校园里的实际植物进行对比。

接下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放一些不同的植物样本或图片。

要求学生观察
样本,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根部的作用是什么?
2. 茎的作用是什么?
3. 叶子的作用是什么?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并在回答问题后,就观察到的结果展开讨论。

Step 3:校园植物的观察(30分钟)
引导学生在校园里进行植物观察活动。

提前准备一些校园里常见的植物类别,
例如花草、树木和藤蔓植物等。

要求学生在操场、花坛或者学校周围的公园中,选择一个植物进行观察,并记
录以下内容:
1. 植物的外观特征是什么?
2. 植物的茎、叶子和花朵有什么形状和颜色?
3. 植物的生长环境和所需条件是什么?
学生可以绘制观察到的植物,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Step 4:植物的重要性和作用(30分钟)
回到教室后,与学生一起总结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讨论植物在校园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讨论:
1. 植物在校园里扮演着什么角色?
2. 植物对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3. 校园植物如何维持生态平衡?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提供合理的解释。

可以使用图表或者示例来支持学生的观点。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校园里的植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了解了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了校园植物的外貌和特征。

通过讨论植物的重要性和作用,学生对植物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些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保护我们周围的自然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