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南洛阳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合集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邹怡《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并非一部丝绸之路的专史,而是一部世界史。

其“全新”则在于它是一部由丝绸之路串起的世界史,牛津大学历史学者彼得•弗兰科潘选择了丝绸之路这一多文明间的通道作为切入点,透视人类诸文明的接触与演进,从而避开了以某一文明为中心的偏颇。

丝绸之路,1877年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

他根据中国和欧洲史家关于中西贸易的记载,在地图上绘制了一条横贯欧亚的贸易路线,并命名为“丝绸之路”。

作者并不认为这仅仅是一条丝绸贸易的商道,甚至不仅仅是贸易路线。

全书25章:丝绸之路、信仰之路、皮毛之路、奴隶之路、霸权之路……这样的章节编排固然采用修辞的手法,但它们也提示着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金属、香料和玻璃在一些路段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

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影响,并不在于货品的流通,而在于丝路上穿行的人们将他们各自的文化像种子一样沿途撒播,包括观念、信仰、技术以及它们在物质上的表现。

因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诸种文明的穿行与交流之路。

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以及作为西方文明基石的古代希腊和罗马,这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而相遇。

南北美洲的人类文明,也自地理大发现以降,深刻地介入了丝绸之路的人流和物流。

尤其是中亚、西亚与东欧,它们位于欧亚大陆中部,是丝绸之路主体之所在。

历史上,不同文明在此相遇交流,古老文明在此创生成长。

而当今,这里既有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时尚之都,又是世界上最为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是巧合吗?丝绸之路是人类诸文明间人员、物质和思想的交流之路。

各种人类文明曾在这里竞演。

欧亚大陆上,南部为希腊、罗马、波斯、埃及和印度等各大古国的发祥之地,而北部是游牧民族轮番奔驰的通道,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和蒙古人先后在这条道路上策马西征,形成一次次民族大迁徙。

高一下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下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文学世界,它不仅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活动的舞台,更是曹雪芹笔下理想与现实的交织。

大观园的建造,是贾府为了迎接元妃省亲而建,它集中体现了贾府的富贵与奢华,同时也是贾宝玉等人青春梦想的寄托。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大观园最终走向了衰败,象征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和理想的破灭。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大观园是贾宝玉等人青春梦想的寄托,象征着封建社会的没落。

B. 大观园的建造是为了迎接元妃省亲,体现了贾府的富贵与奢华。

C. 大观园的衰败预示着理想的破灭,与贾宝玉等人的青春梦想无关。

D. 曹雪芹通过大观园的兴衰,批判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堕落。

2. 大观园的建造和衰败在《红楼梦》中有何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3. 曹雪芹是如何通过大观园的描写来展现人物性格的?请举例说明。

(6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湘西边城小镇上,少女翠翠与船夫顺顺、船夫之子天保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湘西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风,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

4. 小说中翠翠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5. 沈从文在《边城》中是如何描绘湘西自然风光的?请举例说明。

(5分)6. 《边城》中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哪些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5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的经典著作,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乡土性特征。

书中分析了中国农村的家庭结构、土地制度、社会关系等方面,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文化品格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

这一点。

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

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

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

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

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

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

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日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

”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

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

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迭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

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

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

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

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

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

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按照叔本华(德国哲学家)的学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的区别:第一种悲剧,是由极恶的人极尽他所有的能力来互相构陷而成的;第二种是由盲目的命运而造成的;第三种悲剧,是由于剧中人物的位置和关系而不得不这样的,并非一定有蛇蝎的本性与意外的变故,只是由于普通的人物、普通的境遇逼迫它,不得不这样。

众人明知其害,仍然不得不互相逼迫,而不负任何责任。

这种悲剧,远比前两者更为感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此种悲剧所展示的人生的最大的不幸并非例外之事,而是人生之中所固有的。

对于前两种悲剧,我们对蛇蝎心肠的人物与不可预知的命运固然感到恐惧,但因其少见,往往心怀侥幸,以为自己未必会遇到,而不必求避免之道。

但在第三种,因为此等平常的境遇足以破坏人生福祉,无时不可落在我们面前。

况且这等惨烈的遭遇,不但时时可能自己忍受,而且有时可以加之于别人,亲身遭遇这种残酷之事,却无处诉说,真可谓是天下最大的痛苦了。

《红楼梦》正是属于第三种悲剧。

现以宝玉、黛玉的事加以说明。

贾母喜爱宝钗的温顺娴静,不喜爱黛玉的孤僻,又听信金玉良缘的邪说,因此对宝玉的心事,随时加以压抑。

王夫人本来就亲近薛家。

凤姐因为管家的缘故,妒忌黛玉的才华而担心她给自己带来不便。

袭人鉴于尤二姐、香菱的不幸,又听到黛玉“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话,害怕祸及自身,因此对黛玉的态度也如凤姐一般。

这些都是很自然很普通的事情。

宝玉对黛玉信誓旦旦,却不能对最爱护自己的祖母诉说心事,因为普通的道德不允许,更何况黛玉一弱女子呢!由此种种原因,金玉因之合,木石因之离,中间并没有蛇蝎心肠的人物,也没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发生,不过由通常的道德、通常的人情、通常的境遇造成的悲剧罢了。

由此观之,《红楼梦)》真可谓是悲剧中的悲剧了。

(根据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翻译,有删减)材料二:一般读者都以为,“金玉良姻”是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宝玉是被迫迎娶自己并不爱的宝钗,因此令人厌恶。

阅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节选)带参考答案

阅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节选)带参考答案

阅读王国维《红楼梦评论》(节选)引言《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先生针对曹雪芹的《红楼梦》所作的一篇文学评论。

这篇评论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于理解和解读《红楼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一些节选内容进行阅读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参考答案。

节选内容分析1. 文学创作的境界唐伯虎之言,横于《红楼梦》之上,不整是也;老残之言,立于《红楼梦》不过之左右,并未洞翳其深也。

评论:王国维在这段话中,将唐伯虎和老残进行对比,指出他们虽然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但和《红楼梦》相比,仍然有所欠缺。

王国维认为,《红楼梦》的创作境界超越了唐伯虎等人,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参考答案:王国维认为,文学创作的境界应该是深邃而富有内涵的。

唐伯虎的作品在表现技巧上虽然出色,但缺乏《红楼梦》那种深入人心的力量。

因此,每个作家在创作过程中都应该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学造诣。

2. 作品的价值古未有之小说,不仅超然于我们世界,即与古今中外任一大作,尚非出此上界。

评论:王国维在这段话中,肯定了《红楼梦》的独特价值。

他认为,《红楼梦》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甚至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杰作。

这一点,不仅是因为《红楼梦》的文学形式新颖、艺术手法独特,更重要的是它所展现的人性、情感和社会现象的深度和广度。

参考答案:王国维的观点提醒我们,每个作品都应该被赋予适当的价值。

无论是小说、诗歌还是戏剧,都有自己独特之处,都可能成为经典之作。

而衡量一部作品的价值,不仅要看其流行程度和读者的反馈,更要从创作者的角度去审视它的内涵和表现力。

3. 作者的创作意图曹公首创小说中之至功能者,可以必至于一类渴望无穷的心房情绪。

乃至访亲送友之等字句,自然生出势必是有情有性的一通曲折悠长之爱意。

一波三折、人难料解。

评论:王国维在这段话中,谈到了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意图。

他指出,《红楼梦》之所以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是因为曹雪芹在创作中刻画了一种无尽渴望的情感。

2022学年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2回考点整理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

2022学年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2回考点整理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

2022学年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第2回考点整理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下考点:1.情节梳理2.经典情节复述3.典型问题研讨探究【考点研究】(一)《红楼梦》知识1.《红楼梦》简介《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2.版本与成就《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

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

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3.写法与红学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大开,揣测之说久而遂多。

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而产生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二)试题对接1.下列对《红楼梦》一书,评说有误的一项是( )A.长篇小说《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不但在国内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名著。

B.《红楼梦》的初名叫《石头记》,它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时,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红楼梦》问世以后,人们争相阅读它,谈论它。

同时,《红楼梦》也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卫道者的推崇,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教材。

除此外,《红楼梦》还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后来被称之为“红学”。

C.《红楼梦》小说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中人物众多,事件纷繁。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乙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乙卷)含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模拟试卷(全国乙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沉郁顿挫”原是杜甫在给唐玄宗的《进〈雕赋〉表》中对其诗文的概述,后代文论家认为这四个字能够表述杜诗的主体风格,遂成定论。

但对于“沉郁顿挫”的具体含义,历代文论家大都从内容方面解释“沉郁”,从形式方面解释“顿挫”。

我认为,“沉郁”与“顿挫”二者的内涵及成因,既都有内容层面的因素,也都有形式层面的因素。

杜甫信奉儒家思想,儒家的忧患精神、人本精神、乐道精神、笃行精神深深刻镂在杜诗之中。

杜甫身经战乱,爱国主义、民族意识以及民胞物与的伟大情怀,构成了战乱诗篇的主旋律。

杜甫家世不幸、仕途蹭蹬,造成杜甫持重、忧郁的性格。

凡此种种,都促使杜诗形成沉郁的风格。

杜甫看问题总是比别人深入一层、慎重几分。

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唐帝国的朝野上下沉浸在歌舞享乐之中,只有杜甫感到了国家危机的来临。

天宝末年,唐玄宗兴兵讨伐南昭。

对这场不义之战,杜甫作了严厉的抨击,“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兵车行》)而同时代的诗人,如高适(《李云南征蛮诗》)、储光羲(《同诸公送李云南伐蛮》),则为这场不义战争高声鼓噪。

高、储之辈只知道迎合当权者的心思,不顾及战争的危害,杜甫却能以国家安危为视点唱出反调。

这就是他的作品的深度之所在,“沉郁”风格之表现。

杜甫在一些描绘山川景物或反映个人身世的作品中,每每采用“时空并驭”的手法,在一联中,从时空两个角度下笔,这也是形成“沉郁”风格的因素。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

”(《上兜率寺》)前句以“巴蜀”写寺的周围“江山”之壮美,是从空间角度下笔;后句以“齐梁”写寺庙中“栋宇”之悠久,则是从时间角度下笔。

“天下兵戈满,江边岁月长。

”(《送韦郎司直归成都》)前句以“兵戈满”写战火遍地的现实,是从空间角度写战乱的广延;后句以“岁月长”写客居日久,是从时间角度写战乱的持久。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含答案)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的悲剧:“冷月葬花魂"叶朗①《红楼梦》的悲剧性是什么,红学家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不在于贵族之家的衰亡,而在于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是美的毁灭的悲剧。

②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他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在他看来,“有情之天下”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大观园就是“有情之天下"的理想世界。

③大观园是“太虚幻境”在人间的投影。

脂砚斋和红学家们都谈到过。

“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大观园也是。

这里聚集了一群明亮、活泼、聪明、灵巧、热烈、多情的少女,她们把生命和爱情结为一体,她们维护爱的尊严,维护人性的尊严。

她们追求“情"的自由,追求“情”的解放,追求“有情之天下",追求春天。

这里有□□□□:龄官在蔷薇花架下,在地上一点一画地画了十几个“蔷”字,连下大雨也没有感觉。

这里有秋爽结社:从探春提议结海棠社开始,大观园的女儿们一次又一次聚会,赋诗,咏海棠,咏菊花,咏梅花等等。

这里有黛玉葬花:黛玉用花囊把落花装在袋里,埋在一个花冢之中,并作葬花吟。

这里又有□□□□:湘云吃醉了酒,在山子后面一块青板石凳子上睡着了,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口里还作睡语,作酒令。

④但这个理想世界被周围的恶浊世界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推残。

大观园一开始就笼罩着一层“悲凉之雾",很快呈现出秋风肃杀、百卉凋零的景象。

《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的毁灭,而不是贵族之家的没落,用黛玉的诗句就是“冷月葬花魂"。

⑤大观园里的女孩子,从贾政、王夫人等统治阶层的人看来,她们悲惨的结局都是由她们的“不端”“过失"引起的,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

高一下语文期末试卷(全国卷)含答案分析

高一下语文期末试卷(全国卷)含答案分析

必修二期末测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任务1-3题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

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

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

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

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

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

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

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

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

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

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

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

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

《红楼梦》09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09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红楼梦》评论王国维第一章人生及美术之概观【1】《老子》曰:“人之大患在我有身”。

《庄子》曰:“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峙也久矣。

夫生者人人之所欲,忧患与劳苦者,人人之所恶也。

然则讵不人人欲其所恶而恶其所欲欤?将其所恶者固不能不欲,而其所欲者终非可欲之物欤?人有生矣,则思所以奉其生。

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寒而欲衣,露处而欲宫室,此皆所以维持一人之生活者也。

然一人之生少则数十年,多则百年而止耳,而吾人欲生之心,必以是为不足,于是于数十年百年之生活外,更进而图永远之生活,时则有牝牡之欲,家室之累。

进而育子女矣,则有保抱扶持饮食教诲之责,婚嫁之务。

百年之间,早作而夕思,穷老而不知所终。

问有出于此保存自己及种姓之生活之外者乎?无有也。

百年之后,观吾人之成绩,其有逾于此保存自己及种姓之生活之外者乎?无有也。

又人人知侵害自己及种姓之生活者之非一端也,于是相集而成一群,相约束而立一国,择其贤且智者以为之君,为之立法律以治之,建学校以教之,为之警察以防内奸,为之陆海军以御外患,使人人各遂其生活之欲而不相侵害。

凡此皆欲生之心之所为也。

夫人之于生活也,欲之如此其切也,用力如此其勤也,设计如此其周且至也,固亦有其真可欲者存欤?吾人之忧患劳苦,固亦有所以偿之者欤?则吾人不得不就生活之本质熟思而审考之也。

(王国维将老子的“患”解为“忧患”,将庄子的“劳”用作“劳苦”,举为与“生命”相生相依、无法离弃的东西,认为“忧患与劳苦之与生相对待也久矣。

”王国维概述了人类文化之起源与普遍进程,进而引出对人类生命本质的思考。

)【2】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

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

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

既偿一欲,则此欲以终。

然欲之被偿者一,而不偿者什佰,一欲既终,他欲随之,故究竟之慰籍,终不可得也。

即使吾人之欲悉偿,而更无所欲之对象,倦厌之情即起而乘之,于是否人自己之生活,若负之而不胜其重。

故人生者如钟表之摆,实往复于苦痛与倦厌之间者也。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为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派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服务于其艺术目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期末测试卷01(新高考)(解析版)

期末测试卷01(新高考)(解析版)
(摘编自《论<红楼梦>的喜剧描写》)
材料二:
悲剧的故事情节是戏剧的重要部分,悲剧之美是一种崇高的美,悲剧与悲观、悲凉、消沉等完全不同。作为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崇高感和自豪感。
虽然悲剧人物在冲突中遭到失败、毁灭,但欣赏者所看到的是人的生命的顽强、精神的坚毅和力量的强大。悲剧在描写人的渺小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的伟大和崇高,因此悲剧能提升人的品格,激发人的意志,促进人的行动。
1.(3分)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表现悲剧主题的小说,但喜剧因素是《红楼梦》完成悲剧创造的重要手段。
B.作为审美范畴的喜剧与作为艺术表现形式或手法的喜剧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
C.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与一切喜剧相反的彻头彻尾之悲剧,作者并不完全认同其看法。
“我的老天爷!”瘦子惊呼道,“这是米沙,小时候的朋友!你打哪儿来的?”
两位老朋友互相拥抱,一连吻了三次,然后彼此看着对方泪汪汪的眼睛。两个人都感到又惊又喜。
“我亲爱的!”瘦子在吻完后开始说道,“真没有料到!简直喜出望外!喂,让我把你看个够!你还是那么帅,跟从前一样!还是那样气派,喜欢打扮!咳,你,天哪!噢,你怎么样?发财了吧?结婚了吧?我已经成家了,你看……这是我的妻子路易莎,娘家姓万岑巴赫……她是新教徒……这是我的儿子,纳法奈尔,中学三年级学生。纳法奈尔,这位是我小时候的朋友!中学同班同学!”
C.悲剧与悲观不同,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悲剧经常以庄严的内容和粗犷的形式震撼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崇高感和自豪感。
D.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悲剧是一种社会冲突。《哈姆莱特》中,民主主义思想和人道主义作为冲突的一方,是旧势力的代表。
3.(3分)结合材料一,下列各项中没有运用“喜剧性艺术手法”的一项是()

河南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洛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作者记述了“石头”对空空道人所说的一段话,这段话将自己这部“石头所记”与中国古典小说史上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等现象一一对比,反思历来小说之流弊,反复呈示自己的《石头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叙述“我这半世亲见亲闻”,“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寻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等,无不在以小说谈小说,以小说省思小说,成为我国古典小说中“元小说”的杰出范本。

不仅如此,在该书第一回中,作者还通过“贾雨村”(假语村言)、甄士隐(真事隐)、空空道人等虚构人物之口,多视角地对小说艺术予以反身批判、自我省思,加重了这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的“元小说”分量。

就此而言,《红楼梦》尤其是这第一回,显而易见,是一种显性的“元小说”。

我们可否做这样一个大胆的假设:整部《红楼梦》并没有第一回中上述这些显性的关于小说的自我指涉、自我呈示,而将这些自我省思的思维成果隐含起来,自觉地贯彻到整个小说的创作过程当中,整个小说在人物塑造、人物关系、结构布局、文学语言等方面保持不变——这样一部并无显性的“元小说”痕迹的作品,它是否还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呢?从作者对于小说艺术的自我省思来说,它是否含有“元小说”的元素呢?我认为应该给予十分肯定的回答。

这样的一部《红楼梦》尽管没有现在这样显性的“元小说”叙述方式、更为复杂的嵌套结构,但它仍不失为一部小说杰作,仍与那些“历来野史”“风月笔墨”“才子佳人”“之乎者也”旧式小说形成鲜明的对照。

实际上,在人类小说艺术史上、整个艺术发展史上,并无那种显性的“元小说”“元艺术”之征候的小说作品、艺术作品,可能是更大量的艺术存在。

2022学年高一语文末期考试文档(含解答)

2022学年高一语文末期考试文档(含解答)

2022学年高一语文末期考试文档(含解答)
一、选择题
1. 题目:《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的人物形象逼真、情节曲折。

以下哪个选项最能概括《红楼梦》的主题?
A. 爱情与婚姻
B. 财富与权力
C. 友情与家庭
D. 理想与现实
解答:A. 爱情与婚姻
2. 题目:下面哪个成语的意思与“文人相轻”相近?
A. 世外桃源
B. 井底之蛙
C. 铁杵磨成针
D. 纸上谈兵
解答:B. 井底之蛙
二、填空题
1. 题目:以下哪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应该谦虚谨慎,不要过
于骄傲自满?
答案:骄兵必败
2. 题目:请用一个成语填空:“____辞严谏争论,最终得以改
正错误。


答案:直言敢谏
三、简答题
1. 题目:《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的孙悟空形象
深入人心。

请简要介绍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解答:孙悟空性格机智聪明,勇敢无畏,善于变化,有着强烈
的正义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有些顽皮调皮。

他勇猛无敌,善于斗争,但也有一些自负和骄傲的一面。

2. 题目: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

解答:中国古代文学注重表达情感和思想,倡导儒家的道德伦理观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古代文学作品多以诗词、散文、戏剧等形式呈现,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注重意境的塑造,追求内涵的深度和形式的美感。

以上是2022学年高一语文末期考试文档的内容和解答。

论述类文本《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阅读练习及答案(太原2022学年高二上8月)

论述类文本《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阅读练习及答案(太原2022学年高二上8月)

太原师院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8月分班考试(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红楼梦>评论》第三章《<红楼梦>之美学上之价值》,集中论述了《红楼梦》的悲剧性,并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学有无“悲剧”的问题。

王国维认为,在《红楼梦》之前,中国文学没有悲剧,至少没有“像样的”悲剧。

他认为“吾国之文学中”,仅剩《红楼梦》一书,为“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的“彻头彻尾之悲剧”。

王氏论据有二:一是作者“不敢自署其名”;二是代表“吾国人之精神”的戏曲小说皆以大团圆收场。

曹顺庆、涂慧在《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得与失》一文中指出,王氏立论依据存在问题。

针对王氏论据一,曹、涂二人提出一条驳论:小说这种文体是伴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在儒家传统文化熏染下成长起来的文人视小说为小道末流而不愿意署名,是十分正常之事。

并举《金瓶梅》作者至今不明作为旁证。

但笔者认为,作者“不敢自署其名”最根本的原因,并非曹、涂二人所指出的文体偏见,而是小说内容的政治敏感性。

《红楼梦》中虽将“真事隐去”,仅留“假语村言”,且一再声称“大旨谈情”,但其中仍保留不少自传色彩,“伤时骂世之旨”亦随处可见。

清朝文字狱极盛,曹雪芹有所顾虑,只得将作者之位拱手“让”于“石兄”“空空道人”,应在情理之中。

针对王氏论据二,曹、涂二人的批驳更切中要害:王国维仅仅将戏曲、小说作为国人精神代表是有失偏颇的,这并不符合中国文学的事实。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是诗歌的国度,西方的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戏剧、小说等叙事性文类上,而中华民族的悲剧意识则主要体现在诗歌这一抒情性文类上,并逐渐延伸至“词”及产生较晚的戏曲、小说之中。

曹、涂二人充分认识到,导致中西方悲剧表现形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学的主导文类不同。

西方文学以戏剧体诗引领风骚,中国古典文学则以抒情诗见长,代表“吾国人之精神”的文类,非“诗”莫属。

高中语文精品练习: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高中语文精品练习: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七单元《红楼梦》评价与测评(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名著阅读1.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先后用过许多书名,如《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B.“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一判词讲的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王熙凤。

C.湘云和袭人都是宝玉房里的丫头,性格却迥然不同。

湘云虽“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敢怒敢为,不怕得罪主子;袭人却温顺驯服,一切仰承主子之意。

D.大观园是为迎接元妃省亲而建的,但元妃省亲只有一天时间,事后元妃表示可让“几个能诗会赋的姐妹”入住,于是大观园成了宝玉和众姐妹生活的场所。

E.贾母是林黛玉的外祖母,对林黛玉十分疼爱,但在事关家族命运的贾宝玉娶什么人为妻的问题上,她对林黛玉毫不怜惜,表现了她对林黛玉感情的虚伪。

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刷,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凤姐之口;“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一语出于探春之口;“盛筵必散”一语出于秦可卿之口。

B.贾府宗族的长房是宁国府,次房是荣国府。

《红楼梦》主要是写荣国府的事。

太虚幻境中有两句判词“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明宁国府的罪孽超过荣国府。

C.贾母在贾府被抄家之后,处变不惊。

她不埋怨任何人,说:我们享过福也吃得起苦。

关键时刻她开箱倒笼,把自己的私产拿出来接济大家,并给儿子们一一分派,显示了其在贾府的灵魂与支柱作用。

D.《红楼梦》中的薛宝钗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一是她的聪明才智在封建社会不能施展,二是她虽然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宝玉始终恨她强夺了黛玉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洛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材料一:
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离间陷害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命运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

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

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

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温婉,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东风”之语(第八十一回),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

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則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交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由此观之,《红楼梦》者,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摘编自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材料二:
《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关于女性问题写得最重最深刻的一部书。


春虽然贵为贵妃,回家省亲时却“只管呜咽对泣”,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她所作灯谜的谜底是爆竹,是一响即散之物,可见元春短命,则其悲惨可知。

迎春则嫁了中山狼,被折磨而死。

探春的结局是远嫁,一去不复返。

惜春则是出家为尼。

黛玉的结局,“泪尽天亡”。

宝钗的结局也是一个悲剧。

湘云、李纨则是守寡。

此外,如妙玉的遭劫、秦可卿的悬梁、王熙凤的被休、尤二姐的吞金、尤三姐的饮剑、金钏的跳井、鸳鸯的自誓、袭人的另嫁、晴雯冤死、司棋被逐、香菱受夏金桂的折磨酿成干血之症……总之,《红楼梦》里的这些年轻女子,个个都是悲剧结局,而且这些悲剧,都是封建婚姻或因为爱情而酿成的悲剧。

中国的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男权社会,一直是男尊女卑,这是不可动摇的封建传统。

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却一反其道,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认为男子“浊臭逼人”。

这是强烈的反传统的呼声,也是对现实社会中妇女命运的强烈呼号,更是对封建婚姻制度所酿成的罪恶的集中揭露。

(摘编自冯其庸《解读〈红楼梦>》)
材料三:
大家都承认《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

但是《红楼梦》的悲剧性是什么,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于贵族之家(贾府或四大家族)的衰亡(由盛到衰)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而是在于作家曹雪芹提出了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
悲剧。

什么是曹雪芹的审美理想?这要联系到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

汤显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

汤显祖讲的“情”,和古人讲的“情”,内涵有所不同。

它包含有突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内容,就是追求人性解放。

他写了《牡丹亭》,塑造了一个“有情人”的典型——杜丽娘。

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

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

曹雪芹自己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

曹雪芹就虚构了、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

“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

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被周围的恶浊的世界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

林黛玉的两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人的遭遇和命运,而且是写所有有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

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

贾宝玉被贾政一顿毒打,差一点打死,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金钏投井、晴雯屈死、司棋撞墙、芳官出家……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交响曲的音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

“冷月葬花魂”,是这个悲剧的概括。

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

(摘编自叶朗《〈红楼梦〉的意蕴》)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国维认为,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造成的悲
剧,其感人远甚于由极恶之人离间陷害和由于盲目的命运形成的悲剧。

B.冯其庸认为,《红楼梦》是写女性问瘈最重最深刻的古典小说,曹雪芹在书里反对封建传统,也是对现实社会中妇女命运的关注。

C.叶朗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但《红楼梦》的悲剧并不是贵族之家的衰亡悲剧,也不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D.叶朗认为,曹雪芹的审美理想受汤显祖的探刻影响,两人的美学思想的核心都是“情”字,都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

5.根据材料内容和《红楼梦》原著,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贾宝玉、林黛玉两人“木石离”的结局,有林黛玉个性孤僻的原因,也有王夫人、王熙凤和袭人等蛇蝎之人忌黛玉之才的陷害。

B.王熙凤有持家之才,结局仍被休,这与其判词“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致。

C.元春是贾政和王夫人的长女,是贾府四春之首,她认为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认识到造成悲剧的根源是封建最高统治者。

D.大观园是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别墅,是“太虚幻境”在凡世的化身,是“清净女儿之境”,是寄托曹雪芹理想的世界。

6.对《红楼梦》的悲剧特性,三则材料分别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概括。

(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准确解读文本,
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解答】(1)C.但《红楼梦》的悲剧并不是贵族之家的衰亡悲剧,也不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理解错误,材料三第一段说的是“《红楼梦》的悲剧性并不在干贵族之家(贾府或四大家族)的衰亡(由盛到衰)的悲剧,也不简单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的爱情悲剧”。

故选:C。

(2)A.“也有王夫人王熙凤和袭人等蛇蝎之人忌黛玉之才的陷害”不符文意,材料一中王国维认为“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且材料一只提到王熙凤“忌黛玉之才”的陷害。

B.“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一判词说的是探春,王熙凤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C.“认识到造成悲剧的根源是封建最高统治者”理解错误,明显拔高元春的思想认识,脱离时代背景。

且造成悲剧的根源是封建制度封建思想道德。

故选:D。

(3)材料一:“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

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

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何则?
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

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可知,王国维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是由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造成的,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

材料二:“《红楼梦》里的这些年轻女子,个个都是悲剧结局,而且这些悲剧,都是封建婚姻或因为爱情而酿成的悲剧。

中国的封建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男权社会,一直是男尊女卑,这是不可动摇的封建传统。

但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却一反其道,认为‘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认为男子‘浊臭逼人’。

这是强烈的反传统的呼声,也是对现实社会中妇女命运的强烈呼号,更是对封建婚姻制度所酿成的罪恶的集中揭露”可知,冯其庸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是封建婚姻制度(或:男权社会)造成的悲剧。

材料三:“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

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

曹雪芹自己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

曹雪芹就虚构了、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可知,叶朗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作者以“情”为核心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

答案:
(1)C
(2)D
(3)①材料一中王国维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是由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造成的(或:《红楼梦》的悲剧是普通之人物,
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的),可谓悲剧中之悲剧也;②材料二中冯其庸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是女性的悲剧,是封建婚姻制度(或:男权社会)造成的悲剧;③材料三中叶朗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作者以“情”为核心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悲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