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存式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自体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病例入选标准
•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 九项、心电图。身体一般情况良好,体重≥ 50kg,Hb≥110g/l. • 2.患者充分了解自身输血相关知识,有条件 可同时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自体血采集原则
• 1.采血前所有患者签署自体输血协议书。 • 2.一般一次采集量不超过400ml,2次采血 间隔应﹥7d,最后一次采血在术前3d完成。 采血总量一般不超过800ml。 • 3.血液储存在输血科专用冰箱。
自体输血的优点
• 1.避免了输注异体血带来的风险。 • 2.术前采血可以刺激骨髓造血,使患者术后 有较好的造血机能。促进红细胞再生。 • 3.是一种经济易行的输血方法。
自体输血的优点
• 4.与回收式输血联合应用更能体现其优势: 回收式在处理回收血液过程中丢失了大量 血浆,降低了血液胶体渗透压。患者术前 贮存血液在术后回输,既提高了组织携氧 能力,同时又可以补充血浆、凝血因子和 血小板。避免了异体血的输入。 • 5.自体血是新鲜血,活性明显优于库存血。
项目开展的必要性
• 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要求三甲医院自体输血 率在25%才算达标。 • 作为医院外科系统的主要用血科室,请大 家与我们共同努力,带头做好此项有益于 患者工作。
自体输血
是指采集患者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 或回收术野无污染的血液,经保存或处 理后,当自身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时再 回输给患者的一种输血疗法。
三种方式的自身输血
• 贮存式: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与回 收联合应用更加科学。 • 稀释式:技术复杂,适合体外循环的心脏 手术。 • 回收式:适用于出血量大的体腔手术和骨 科手术,如脾破裂、动脉瘤破裂、关节置 换、椎管狭窄等等。
带你了解自体输血
带你了解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一种目前广泛应用的输血方式,具体是指将患者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加以采集,通过特殊技术进行储存处理,当患者开展手术或手术后需要用血时再回输给患者体内,是一种比较安全的输血手段。
自体输血包括贮存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和稀释式自体输血。
本文便将针对自体输血相关知识向大众科普介绍,希望能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自体输血作用(一)降低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因接受同种异体血液所致的各种血源性病原和输血相关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二)避免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反应基于自体输血所用血液取自于患者自身,所以开展输血工作前,便不需要相关血型配合试验工作,因此便能够有效避免由于输血液不合而导致的溶血性反应。
(三)避免同种免疫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因接受同种异体血液所致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后紫癜等各种同种免疫所致的输血不良反应。
(四)避免异体血浆蛋白所致的过敏性反应自体输血可以避免因接受异体血液中的某些物质(如血浆蛋白)而引起的过敏反应。
(五)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风险自体输血无需进行白细胞去除,因此可以降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二、自体输血类型介绍(一)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在手术前从患者自身采集血液并储存,然后在手术中或手术后回输给患者的输血方式。
这种输血方式的优势在于可以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免疫性及非免疫性输血反应,并且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导致的人为差错事故。
对于因特殊血型、特殊宗教信仰而无法或拒绝使用他人血液或血液成分的患者,这种输血方式还可以提供医疗用血保障。
在实施贮存式自体输血时,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用血计划,在手术前一个月内多次采集患者的血液并储存,在采血的同时,有时会输注一部分以往采集储存的血液以维持血容量。
在患者手术中或手术后,储存的血液会被回输给患者。
储存式自体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是将自己的血液储存起来,在需要输血时使用。
它可以分为全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和血液成分储存式自体输血,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胶等。
适应证包括预计术中需要输血者或健康人希望预存自体血液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稀有血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者、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准备进行骨髓移植的供者等。
禁忌证包括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者、不能耐受采血的严重心脏病患者、有献血反应史者、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Hb异常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体血液在储存期间易发生溶血者等。
病例选择标准为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液指标符合要求,需要进行择期手术且估计术中失血量较大。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的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液指标符合要求,行择期手术且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储存式自体输血。
采血前需要进行准备,如在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在采血前后可以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等治疗。
但对于Hb<10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此外,对于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需要慎用。
在采血前,应根据需要储备的血量来确定开始采血的时间,以确保患者的Hct恢复到采血前的水平。
由于蛋白质的合成和恢复血容量到正常水平需要72小时,红细胞的恢复需要1周的时间,因此采血应在术前3天内进行,两次采血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天。
按照XXX(AABB)的标准,只要患者每次采血前的Hb>110g/L,Hct>0.34,就可以进行采血。
成年人每次采血量通常为200ml或400ml,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
老年人和身体较虚弱的人每次采血量应适当减少。
对于体重轻或儿童,采血量不宜过多,对于体重低于50kg的患者或儿童,可以参照8ml/kg的比例来估算每次采血量。
《贮存式自体输血》PPT课件ppt课件
• 术前估计失血量大于600ml,儿童或身体 弱小者可依体重适当下调。 17
(三)准备
1.告知: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对 自体献血者履行相关事项的告知,将自 体贮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采 集血液成分时,如需使用药物进行血液 成分动员,应明确告知患者。
2.签署:由患者本人和(或)监护人签署
(对于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感染有着明显作用) • 提高输血安全性:
不存在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风险
避免了同种异体免疫
无异体输血所致的溶血、发热、 过敏反应
还可改善微循环、血液稀释,红 细胞解聚,有利于氧的释放
PABD的缺点:
• 浪费较为严重——采集了过多的血 液
• 成本与效益比低—— 安排时间采血,
血液采集、保存及检测等需一定费
贮存式自体输血及进 展
镇海龙赛医院 张霞 飞
贮存式自身输血
贮存式自身输血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ABD)在20世纪30年代第一个血库成立 就被提倡,到1992年达到高峰(采血率 达8.5%,输血率达5.0%)。至2001年 采血率为4.0%,而输血率为2.6%。鉴 于输异体血安全性问题及血源短缺情 况。PABD已作为一种标准操作应用于 择期手术,并将继续发挥其作用。
12
(二)禁忌证
• 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因为血液在 贮存期内细菌会增殖,将其回输会导致菌血 症)。
• 不能耐受放血的严重主动脉狭窄症、室性心 律失常、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型心绞 痛、严重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
• 癫痫频繁发作者。 • 未明确需要外科手术的严重心肺疾病者。 • 重度冠状动脉左总干病变者。 • 紫绀型心脏病者。 • 有献血史并在献血后发生迟发性昏厥者。 • 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13血红蛋白异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自体输血:原来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大多数人都认为输血就是将别人的血输给自己,并不知道可以用自己的血救自己,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什么是自体输血吧。
1.自体输血的概念与优势1.1概念异体输血指的是采集他人的血液并将血液输入到另外一个人体内。
而自体输血指的是采集患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并对血液或血液成分进行处理或储存,之后在手术过程中、手术结束后将血液输给患者。
1.2优势相比于其他输血方式,自体输血具有诸多优势且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保护受血者的免疫功能。
与异体输血相比,进行自体输血可以降低出现溶血反应、抗宿主反应等问题的概率,有利于避免受血者的免疫功能下降。
第二,有利于减少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进行自体输血基本不会产生传播艾滋病、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可能性。
第三,有利于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减少高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第四,有利于增强血液新鲜性。
从实际情况来看,自体输血所用的血液较为新鲜,具有良好的凝血功能与携氧功能,有利于减少对受血者的危害。
第五,有利于促进受血者的身体恢复。
进行自体输血需要反复抽受血者的血,有利于加快受血者的造血速度,继而促进受血者的身体康复。
第六,有利于降低治疗成本。
进行自体输血有利于增加血源,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2.自体输血的应用类型2.1贮存式自体输血贮存式自体输血是常用类型,指的是在手术前采集手术患者的血液并按照相关要求贮存血液,之后在围术期将血液输给患者。
这种应用类型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优化患者造血功能、促进患者康复等方面。
因此,骨科、胸外科以及神经外科等科室都会采用这种方式为患者输血,有效解决了血源不足等问题。
此外,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贮存式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不断发展,提高了治疗质量。
例如,一些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允许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便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基础治疗,使患者能够进行自体输血;一些医生会在大量采集患者血液前为患者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以及铁剂,从而降低患者出现贫血等问题的概率;一些医生会对患者的血液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便维护血液的能力与活性。
贮存式自体输血操作程序
贮存式自体输血操作程序贮存式自身输血的定义: 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自体输血必须先由医生同患者沟通,告知其自体输血的利弊后,由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方可进行。
一、采血前准备:1、病人选择: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无冠心病、心脑血管等疾病(详见附注禁忌症),血红蛋>110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
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溶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2、主治医生开输血申请单送输血科,预约采血时间。
2、输血科做好采血室空气消毒(最好在病区准备),采血前,患者所在科室必须提前将采血房间空气消毒半小时以上,备好皮肤消毒用品。
3、在采血前嘱病人多饮水,饮水量最好达到500ml以上,喝糖水或含糖量高的饮料。
4、采血量和保存液计算:患者所在科室必须提前检查患者血型和血常规,采血量按体重计算,允许采集的单位血量(X)÷400ml=病人体重÷50kg。
自体血保存液必须按比例减少,可用下列公式计算:V1=V0 ×(病人体重kg÷50kg)。
具体见附注。
二、采集血液:1、输血科工作人员携带相关设备到病区采血,采血时护士必须在场严密监控患者情况。
2、检查复核:患者身份、血型、血常规、血袋是否有破损、适量保存液计、采血秤是否正常运转、贴于采血袋上的标签,并用醒目标记注明:仅供自体输血使用!!!3、采血: a、选择采血部位:外周(肘静脉或颈外静脉)或中心静脉,避开皮肤有感染或破损处; b、将采血袋置于采血秤上并选择合适档位; c、严格消毒,无菌操作:2%碘酊或艾力克由内向外作螺旋形消毒2遍,范围不小于10X10cm,作用时间不少于1分钟,再用75%酒精棉签脱碘,由内向外螺旋形涂擦至少二次,消毒后切忌往返,干燥后即可穿刺。
妇产科的自体输血
妇产科的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收集或储存起来,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在手术或需要时再输回患者体内。
当患者紧急需要输血时,自体血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在第一时间输给患者,及时改善组织血液灌注。
自体输血可节约血液资源,避免输注异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减少输血反应,且省时有效。
在产科临床实践中,对于前置胎盘、多胎妊娠、有产后出血病史、巨大胎儿、血液病或稀有血型的产妇,应考虑开展自体输血技术。
一、产科手术的自体输血产科自体输血可分为储存式自体输血(preoperative autologous donation),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cute normovolemic hemodilution)和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blood salvage)。
(一)储存式自体输血1.概述储存式自体输血指在手术操作前,抽取患者自体血保存,在术中或术后需要时再进行回输。
目前的研究认为,储存式自体输血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无不良影响,其益处在于将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不会造成输血免疫反应,产妇耐受性好。
局限性在于术前难以确定术中需要的用血量,容易造成备血不足或浪费。
另外,储存式自体输血经济成本较高,潜在的风险包括医源性的贫血,采血、储存、分发中的错误,血液污染,输注全血易造成容量超负荷等。
随着其他自体输血方法的出现,目前欧美国家的指南仅推荐在高风险的特殊患者中使用储存式自体输血。
2.适应证(1)产后出血的高危患者,如瘢痕子宫、前置胎盘、多次宫腔操作史、妊娠合并多发子宫肌瘤等。
(2)稀有血型、RhD阴性血型患者、有严重输血反应史和有免疫抗体的患者。
(3)身体状况较好,无心、肝、肾慢性疾病,无高血压和糖尿病。
(4)患者血红蛋白>100g/L,血细胞比容>0.3,血小板计数>100×109/L,PT正常,尤其适用于红细胞增多患者。
(5)由于宗教信仰等原因不接受异体血输注的患者。
3.禁忌证(1)严重高血压。
《贮存式自体输血》PPT课件
(对于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感染有着明显作用) 提高输血安全性:
医学课件ppt
7
PABD的缺点:
浪费较为严重——采集了过多的血液
成本与效益比低—— 安排时间采血, 血液采集、保存及检测等需一定费用, 若不在医院采血则需要额外的运输费 用。血液的固有浪费及自身血采集的 相关费用使得PABD的性价比较低
医学课件ppt
16
(二)筛选(入选标准)
外周血象及造血机能正常,Hb≥110g/L, Hct≥0.33。长期血红蛋白较低者,其上述 二标准可适当放宽,长期血小板低下且无 任何出血倾向者可放宽至血小板计数大于 80×109/L。
血小板功能正常和凝血系统功能正常。
无严重内脏疾病(心、肝、肺、肾功能严 重损害等),但该脏器需要手术治疗时除 外。
无感染性发热或无菌血症。
术前估计失血量大于600ml,儿童或身体弱 小者可依体重适当下调。
患者自愿合作。
医学课件ppt
17
(三)准备
1.告知:遵循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对自 体献血者履行相关事项的告知,将自体贮 血适宜性评估的结论告知患者。采集血液 成分时,如需使用药物进行血液成分动员, 应明确告知患者。
医学课件ppt
8
相对不安全
MeCullough J.Els医e学v课ie件rppCt hurchill Livingstone,2005,111~ 1309
三、适应证、禁忌证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医学课件ppt
10
(一)适应证
全身状况良好,ASAI~II级,准备择期手术, 而预期术中出血量>600ml及要求自体输血并 能配合采血的择期手术患者。
自体输血概述
自体输血概述一、自体输血发展简史自体输血的历史已有100余年,早在1818年,英国的一名医生James Blundell首次给狗进行自体输血试验,获得了成功。
1885年Miller和Duncan等医生在做髋关节离断术中,用磷酸钠对手术中流出的血液进行抗凝后回输,获得了成功。
1886年Duncan医生在给一位铁道事故伤员进行下肢截肢手术时再次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试验,这次手术共输入伤员自体血液约8盎司(1盎司=5.28ml),没有发生并发症。
此后自体血液回输陆续出现。
1914年德国的Theis报告3例宫外孕破裂的孕妇进行自体血液回输。
1917年美国的Iockwood给一名斑氏综合征患者进行脾切除术时,将脾脏的血液回输给患者。
截至1936年,美国医学文献已有279例术中自体血液回输的报告。
当时由于回收血液技术的落后,常常会引起并发症,加上异体血源并不缺乏和使用方便,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后的一段时间内自体输血逐渐被人们遗忘。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过滤与血液加工技术日趋成熟,自体输血并发症大大减少,加之麻醉技术的进步和开展高难手术的需要,异体血液来源日趋不足,特别是80、90年代人们对艾滋病和肝炎等输血相关传染病的恐惧,自体输血逐步受到重视,促使自体输血的研究与临床应用又一次得到迅速发展。
1966年Dyer在一项狗的自体输血实验中,发明了一个血液回收装置,通过真空负压将狗流出的血液吸进一个玻璃瓶的上部,并且当血液通过玻璃瓶上部进入底部时可以被过滤。
20世纪60年代后期,Klebanoff在Dyer基础上发明了一个能够迅速收集和回输流出血液的装置,这个装置采用体外循环中常使用的一个滚动泵和一个可过滤的储血罐,使用前先用肝素盐水灌注,肝素化后开始操作。
Klebanoff用他发明的第一台自体血回输装置在越战中为10名伤员成功地进行了自体血回输。
1970年美国第一代非洗涤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器-Bentlv ATS100问世,它标志着现代血液回收新纪元的开始。
输血学小知识点与名词解释
①血型:一般指是指红细胞上的抗原结构。
但广义的血型是血液成分遗传多态性,是人体各种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各种组织细胞)和各种体液成分抗原性差异。
②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应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为~。
书上则是由单个基因座或多个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所产生的一组抗原。
③血型集合:若血型抗原在生化特性、血清学、遗传特性上有关系,但不符合血型系统的标准,则将其归类为血型集合。
ABO定型实验:1、正定型(direct/forward typing):用抗-A及抗-B试剂与被检测细胞反应,检测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A抗原和(或)B抗原,称为~。
2、反定型(indirect/reverse typing):用标准A细胞及B细胞与被检血清反应,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抗体(凝集素),称为~。
定型原则以检测到红细胞表面抗原为准:①有A抗原者为A型,血清中有抗-B;②有B抗原者为B型,血清中有抗-A;③A、B抗原均有者为AB型,血清中无抗体;④A、B抗原均无者为O型,血清中有抗A、抗B或抗-A、B。
交叉配血试验(cross matching test):是输血前必须做的红细胞系统的配合性试验,以确定受者或供者血液没有可测的不相配合的抗原和抗体成分,试验包括主侧和次侧配血。
【主侧】是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的反应,检测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者红细胞抗体。
【次侧】是受血者红细胞和供血者血清的反应,检测供者血液中是否有针对患者红细胞的抗体。
附:【自身对照】患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反应,以排除自身抗体等干扰因素影响实验判读。
观察是否出现凝集或溶血,只有均不凝集或溶血才能输血,否则应进一步查找原因。
交叉配血试验均应在37℃孵育。
除了盐水介质法外,还有酶法、抗球蛋白配血法、凝聚胺配血法及凝胶配血法。
特殊问题①红细胞缗钱状的形成: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霍奇金病;②交叉配血试验结果不相容,显示有同种抗体;③在室温反应中显示有自身抗体;④抗体筛选阴性和交叉配血结果阳性;⑤离心力不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⑥水浴箱温度不正确;⑦红细胞洗涤不当;⑧血清中补体存在而致溶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可分为全血储存式自体输血和血液成分储存式自体输血。
血液成分储存式自体输血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和纤维蛋白胶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及病例选择标准(—)适应证1.一般情况好,预计术中需要输血者或健康人希望预存自体血液以备紧急情况下使用。
2.稀有血型、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者、有多种红细胞抗体或对高频率抗原的同种抗体所致的对所有异体血不配合者。
3.曾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病史者或因输血产生同种免疫性抗体者,如血小板无效输注、IgA缺乏、有白细胞抗体者。
4.准备进行骨髓移植的供者在采髓前必须预存自体血液,以便抽取骨髓时回输。
5.边远地区供血困难,但手术需输血者。
6.避免分娩时输异体血(如剖宫产)的孕妇。
(二)禁忌证1.有细菌感染或正在使用抗生素者。
2.不能耐受采血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症、室性心律不齐、新近的心肌梗死症、不稳定的心绞痛、严重的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服用抑制代偿性心血管反应的药物者。
3.有献血反应史者或曾经在献血后发生过迟发性昏厥者(如献血后30-60分钟,甚至数小时内虚脱或意识丧失者)或有活动性癫痫病史者。
4.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Hb异常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体血液在储存期间易发生溶血者。
5.有贫血、出血、血压偏低和肝肾功能不全者。
6.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血小板功能异常、伴有造血系统疾病或凝血系统功能异常者。
(三)病例选择标准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Hh>110g/L,Hct>0.33,血小板计数>100×l09/L,凝血酶原时间正常,行择期手术,估计术中失血1000ml以上者。
我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版)附件二《自体输血指南》规定:1.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Hb>110g/L或Hct>0.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储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自体血规范
江阴市中医院自体输血规范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病人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
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
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血红蛋白<11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T)ANH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溶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
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体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ANH.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0.25.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三、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即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自身输血
一)自身输血:是指在休克早期由于缩血管体液因素的作用,使容量血管收缩,加之动静脉短路开放,使静脉回流增加的现象。
(二)自身输血是采用患者自身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以满足本人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的一种输血治疗,
即采集或回收病人自己的血液供手术或大失血后回输。
它可分为稀释式、贮存式和回收式自身输血三类。
自身输血是目前保证患者输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稀释式自身输血是指在手术前患者麻醉后,从患者静脉中采集一定量的自身血液短暂贮存,同时给患者输注等量的血浆代用品,在急性正常血容量稀释状态下对患者施行手术,所抽出的血液在患者术中或术后输还患者。
贮存式自身输血是指对于择期手术的患者,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用血计划,把患者的血液分别在手术前一个月内多次采集患者血液贮存(在采血的同时,有时需输注一部分以往采集贮存的血液以维持血容量),在患者手术中或手术后输还患者。
回收式自身输血是指手术中患者伴有大量出血时,将术中流出的血液回收,经过特殊处理后输还患者。
当然,上述不同种类的自身输血都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并非所有需要输血的患者都可采取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的主要优点:
1、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2、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
3、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
4、反复放血,可刺激红细胞再生,使病人术后造血速度比术前加快;
5、自体输血可以缓解血源紧张的矛盾。
肿瘤治疗的自体输血
肿瘤治疗的自体输血自体输血分为贮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回收式自体输血3种方式。
1.贮存式自体输血这种输血方式就是把自己本身的血液预先贮存起来,以备将来自己需要时应用。
主要适用于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以及曾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肿瘤患者。
在择期手术前的数周内分次采集自体血液或血液成分,并予以适当保存,以备手术中应用。
某些肿瘤或恶性血液病患者,也可在化疗或放疗后的缓解期预存自体血液成分(如冰冻红细胞、冰冻血小板),再次化疗或放疗时回输。
调查发现有人将120例结肠癌患者分成两组,其中58例接受异体输血,62例接受贮存式自体输血。
结果术后感染率自体输血组7例(12%),异体输血组17例(27%);自体输血组术后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也比异体输血组低。
对某些肿瘤患者来说,虽然储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可行的输血方式,但近年调查发现,预先贮存的自体血大约有50%被废弃,未产生应有的效益。
原因是手术方案的更改或术中失血不多,不再需要回输。
另外,由于库血安全性的提高,自体血的好处也就减少了。
2.稀释式自体输血这是指患者麻醉后,临手术前经静脉采集一定量的自体血液,同时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以维持血容量大致正常,待手术后期或结束时再将预采的血液回输给该患者。
应用这种输血方法,手术中流失的是稀释血,可以减少红细胞的损失,减少对同种异体输血的需求。
血液稀释后降低了血液粘滞度,改善了微循环,增加了组织对氧的摄取。
目前认为在获取手术用血方面,稀释式白体输血的价值明显优于贮存式自体输血。
由于前者是在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就已将血液回输,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检测和管理上的差错。
因此,随着人们对稀释式自体输血低氧状态下有关病理生理规律认识的加深,稀释式白体输血在择期手术的肿瘤患者中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准备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估计术中失血600ml以上,术前Hb>110g/L,HCT>0.35,血小板>100X109/L,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就可开展稀释式白体输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课件
化管理,如通过数据分析优化采血计划、实时监测储存条件等,提高输
血管理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深入研究储存条件对血液质量的影响
目前对于储存式自体输血的储存条件已有一定研究,但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储存条件对血液质量的影响,以找到 最佳的储存方案。
完善并发症预防措施
尽管储存式自体输血相对安全,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并发症的预防措施,降低输血 风险。
03
储存式自体输血临床应用
手术患者应用
术前自体输血
适用于择期手术患者,在 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 身血液储存,以备手术时 使用。
术中自体输血
在手术过程中,将患者流 失的血液收集、处理后再 回输给患者。
术后自体输血
将患者术后引流出的血液 进行处理后回输给患者, 减少异体输血的需求。
非手术患者应用
慢性疾病患者
如贫血、肾功能不全等需要长期 输血治疗的患者,可通过储存式 自体输血减少异体输血的风险。
急性失血患者
在紧急情况下,如外伤、产后出 血等,储存式自体输血可迅速提 供与患者自身相匹配的血液。
特殊人群应用
稀有血型患者
01
对于Rh阴性等稀有血型患者,储存式自体输血可避免寻找匹配
血型的困难和时间延误。
术前检查
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凝血功能、传 染病筛查等,确保患者符 合自体输血要求。
知情同意
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储 存式自体输血的必要性、 风险及注意事项,签署知 情同意书。
采血方法及注意事项
采血方法
根据患者情况和医院条件选择合适的 采血方法,如静脉穿刺、动脉穿刺等。
采血时机
注意事项
采血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避免污染血液;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反 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储存式自体输血
LOREM IPSUM DOLOR
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本质就是用 自己的血救自己!
背景
临床用血量不断增加和血液供用能力相对不 足,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输异体血存在的风险
开展自体输血是临床输血治疗的新趋式,自 体输血分为三种:储存式、稀释式、回收式。
临床应用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 应用较广泛,如关节置换术、腰 椎间盘突出手术等
5、有献血后发生迟发性昏阙史者;
32、4以有上严符重合输储血存反式应自史体者采输血血适应前征方准可采备血。:需预存自己血液者均要由主管医师
做详细的检查,患者一般身体状况良好,男:H 术前采血储存的自体输血患者,由于反复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术后贫血可以更快恢复。
术前采血储存的自体输血患者,由于反复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术后贫血可以更快恢复。
01. 、身体状况好,准备上择期符手术合、预储期术存中出式血多自,需体要输输血者血; 适应征方可采血。
临床用血量不断增加和血液供用能力相对不足,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采血前后可服适量的铁剂及叶酸,加速红细胞生 7、有遗传缺陷造成红细胞膜异常、血红蛋白异常或红细胞酶缺乏,使自体血液在储存期间易溶血的患者。
术前采血储存的自体输血患者,由于反复刺激骨髓造血功能,术后贫血可以更快恢复。
34以上符合储存式自体输血适应征方可采血。 储存式自体输血的本质就是用自己的血救自己!
操作流程
择期手术患者预存血期间不需住院,可待储血量能够满足手术输血最后再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采血前后可服适量的铁剂及叶酸,加速红细胞生成
开展自体输血是临床输血治疗的新趋式,自体输血分为三种:储存式、稀释式、回收式。
b 〉 120 T 〉 0.34 以 择期手术患者预存血期间不需住院,可待储血量能够满足手术输血最后再住院进行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贮存式自体输血名词解释
贮存式自体输血,又称为保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技术上的发展,它使得患者能够准备充足的血液,以确保其未来的手术。
基本上,这种类型的输血由一系列的程序组成,它使用接受者的血液,并以某种方式将其存储在室温下,以准备将来多次使用。
在这种贮存式自体输血之前,血液必须在手术当天捐献,并在当天用于手术。
通过贮存式自体输血,患者可以在手术之前准备足够的血液,以确保未来操作的成功。
贮存式自体输血的过程很简单。
病人首先到血液收集中心捐献血液,其中的红细胞用于自体输血。
在血液存储设备内,红细胞会受到一种特殊的液体成分,以预防变质。
然后,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和血浆会被分离出来,其中一部分会以液体形式存储在低温条件下,而另一部分会以干燥的形式保存在室温下,以备将来使用。
当自体输血需要时,血液中的细胞和液体成分都会被取出来,再次结合在一起,然后输入到患者的体内。
此外,在贮存式自体输血中,血液也可以通过自动设备重新组装,以准备通过输血管进行输血。
贮存式自体输血对于那些需要准备充足血液的患者来说是特别
有帮助的。
比如,如果一个患者打算进行手术,他就无需担心当天血液不足,因为他之前已经准备了足够的血液,可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此外,由于贮存式自体输血的血液通常是高质量的,所以它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质量,缩短血液更新的间隔时间。
总而言之,贮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技术上的发展,它使得患者能
够准备充足的血液,以确保预定手术的成功,缩短血液更新的间隔时间,并提高患者的血液质量。
由于血液可以以液体形式或干燥形式存储,因此它还可以为患者准备好随时可用的血液,以减少不必要的延迟和临时捐献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