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
颈部包块诊断与鉴别诊断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1 深入研究颈部包块的发病机制
尽管我们已经对颈部包块的分类和诊断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各 种类型包块的病因和病理生理过程,为治疗提供理论依 据。
2 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目前颈部包块的诊断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未 来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效率。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体格检查
观察包块大小、形状、质地、活 动度等,同时注意检查颈部其他 部位有无异常。
影像学检查
B超
可显示包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内 部结构,有助于判断包块性质。
CT或MRI
可更清晰地显示包块及其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有助于确定包块来源和性质 。
实验室检查
01
02
03
血常规
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 等。
01
02
生长速度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 生长迅速。
03
04
压痛与疼痛
良性肿瘤多无压痛,恶性肿瘤可 有压痛或自发痛。
炎症性包块与非炎症性包块鉴别
症状表现
炎症性包块常有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 ,非炎症性包块则无此类表现。
病程发展
炎症性包块病程较短,经抗炎治疗后可消退 ;非炎症性包块病程较长,抗炎治疗无效。
2
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我们强调了鉴别诊断在颈部包块诊断中 的关键作用,通过详细分析各种包块的 特征,有助于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包块 ,避免误诊和漏诊。
3
诊断技术的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颈部包块的 诊断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总结了目 前常用的诊断技术,如超声、CT、MRI 等,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
颈部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1.急性淋巴结炎:肿块有红、肿、热、痛。
2.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肿大约0.5一1.0cm,质软。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
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3.淋巴结结核:多低热,肿大淋巴结质较硬(纤维化或钙化)、表面不光滑,质地不均匀(干酪样变),或因干酪样坏死而呈囊性,或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差 ,可破溃。
常伴发肺结核。
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4.结节病 :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人,淋巴结多在2cm直径以内 ,质地一般较硬 ,不融合,不与皮肤粘连。
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临床上90%以上有肺的改变,伴有长期低热。
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
可有乏力、发热、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
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可有肝和(或)脾肿大,纵隔及浅表淋巴结常受侵犯而肿大。
活动进展期可有白细胞减少、贫血、血沉增快。
约有1/2左右的患者血清球蛋白部分增高,以IgG增高者多见,血浆白蛋白减少。
血钙增高,血清尿酸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活性在急性期增加(正常值为17.6-34u/ml),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血清中白介素-2受体(IL-2R)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升高,对结节病的诊断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5.坏死性淋巴结炎:多为青壮年,骤起高烧持续不退,或持续低烧,常伴有上呼吸道症状,似流感样。
肿大的淋巴结常有压痛,相互之间不融合。
病理检查示淋巴结广泛凝固性坏死,周围有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无中性粒细胞浸润。
本病可在1—2个月内自然缓解(自愈),预后良好 。
6.巨大淋巴结增生: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侵犯胸腔、纵隔及肺门与肺内。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完整版
甲状腺肿瘤
总结词
甲状腺肿瘤是颈部常见的肿瘤之一,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可表现为颈部肿块、压迫症状等。
详细描述
甲状腺肿瘤通常表现为颈部正中部位的肿块,质地软或中等,可随吞咽上下移动。良性甲状腺肿瘤生长缓慢,恶 性甲状腺肿瘤则生长迅速,可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方法包括手术 切除、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颈部淋巴结结核
总结词
颈部淋巴结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常表现为颈部肿块、低热 、盗汗等症状。
详细描述
颈部淋巴结结核通常由肺结核或肠结核等结核病灶扩散至颈部淋巴结所致。患者可能出 现颈部肿块、低热、盗汗、乏力等症状。淋巴结可表现为质地硬、活动度差,甚至形成 脓肿或瘘管。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主要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必要时可采取手术引流
04
CATALOGUE
颈部肿块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对于由感染引起的颈部肿 块,如淋巴结炎等,医生 会开具适当的抗生素进行 治疗。
激素治疗
对于某些与免疫系统有关 的颈部肿块,医生可能会 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调节 。
靶向治疗
针对特定类型的颈部肿块 ,如淋巴瘤,医生可能会 开具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免疫疗法
对于某些与免疫系统有关的颈部肿块 ,医生可能会采用免疫疗法进行治疗 。
05
CATALOGUE
颈部肿块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增强身体免疫力。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颈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块。
避免暴露于有害环境
如减少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停留,减少接触有毒化学物质。
颈部肿块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临床资料
• 病 史 :年龄、性别,肿块存在的时间、发展速度、有 无 疼痛等。
• 查 体 :肿块部位、数目、大小、形状、表面皮肤颜色、 肿块质地、边界、有无压痛、活动度、波动与搏动、 有无血、管杂音。
• 辅助检查:超声、X线、CT、MRI。 • 穿刺活检:安全、方便、快速、创伤性小,阳性率高,
• 早期淋巴结肿大,局部有红肿,压痛,尚能活动。 炎症扩散后红肿向周围蔓延,局部出现肿块,肿块 不能移动。
• 诊断根据淋巴结肿大,有明显压痛,确诊后要找寻 原发病灶。
鉴别诊断
颏下淋巴结炎要与感染的甲状腺舌骨囊肿鉴别,两者均位 于颈部正中线,后者随着吞咽而上下移动;颏下淋巴结炎 向深层扩散为口底蜂窝织炎后压迫喉部。颌下淋巴结炎可 蔓延到咽侧壁或形成咽后壁脓肿,不可忽视咽部的检查。 咽部有隆起者作试探性穿刺,遇有脓液抽吸减压。颌下部 淋巴结肿块可与鳃源性囊肿混淆,后者位于胸锁乳突肌前 沿,多在出生后即存在,穿刺液内有胆固醇结晶体。耳下 区淋巴结炎要与鳃腺炎区别,有鳃腺炎时颊部的鳃腺导管 开口处粘膜肿胀,鳃腺处有压痛。
CT增强扫 描:左侧颈 部低密度肿 块,位于胸 锁乳突肌深 面,颈后三 角区。
囊性水瘤:无痛性肿胀4周,抗炎治疗无效。
皮样、表皮样囊肿
• 好发于儿童或青年,尤以颏下区多见。 肿块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 肿块质地中等,界清,和表面皮肤无粘 连,触诊呈典型的坚韧而有弹性的所谓 面团样感觉。
• 穿刺可抽得乳白色豆渣样物质。
• 二者临床上难以鉴别,最后确诊靠病理 切片;囊腔内有皮脂腺汗腺等皮肤附件者, 为皮样囊肿;囊腔中如只有上皮细胞而无 皮肤附件者,则为表皮样囊肿。
颈部淋巴结炎
• 各种牙源性感染、颌骨炎症、腔粘膜感染和溃疡, 扁桃体炎和咽炎、耳、鼻、喉、眼及皮肤涎腺等的 感染,均可导致发病。
颈部肿块影像诊断
(二)增强检查
颈部软组织在平扫中多呈中等密度,多 数情况下与肿块密度相仿,CT平扫显示 不清或难以鉴别,因而颈部CT检查时常 需要增强扫描,使病变组织与邻近正常 软组织间X线吸收差别增大,从而提高病 灶的显示率和病变的检出率,特别是显 示肿块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造物剂为离子型造影剂和非离子型造影剂,剂量为100—150ml儿童按体重计2ml/kg。 造影剂注射的方法有二种,一为快速静脉滴注法,一 般先静脉推注50ml,60%的碘造影剂,余下的50—100ml 经静脉滴注.同时作CT扫描,二是一次静脉注射法(或称 造影剂团注法),注射造影剂100ml,在进入2/3造影用量 后开始扫描,这种方法节省时间,用药量较小,但发生副 反应的机会多,常引起病人恶心而影响图像质量。
(二)颈部筋膜
l、颈部浅筋膜包裹颈阔肌,一般很薄 2、颈部深筋膜分四部分 ①颈深筋膜浅层,围绕整个颈部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 方肌,向后附着于颈椎棘突,向前在正中线与对侧汇合。 ②颈深筋膜中层,在浅层的深面,包裹舌骨下肌群, 向上附着干舌骨,向下附于胸骨的颈静脉切迹后缘.向 外与胸锁乳突肌深面的筋膜融合。 ③颈脏筋膜,包绕颈部器官(喉、气管、咽、血管、 甲状腺)分脏层和壁层,脏层贴于各脏器的表面,壁层 包括全部脏内的外面,由壁层延续向外又包裹颈内静脉, 颈总动脉和迷走神经之结构而构成颈动脉鞘。 ④椎前筋膜,覆盖在颈椎及颈深肌群前面的一层筋在舌 骨上有咽粘膜间隙,咽旁间隙,腮腺间 隙,颈动脉间隙、嚼肌间隙、咽后间隙 和椎前间隙等,在舌骨下有内脏间隙, 颈动脉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和颈 后间隙,不同间隙内有着不同的结构, 所发生的病变也不相同.
肌群
浅层肌群 :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 中层肌群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茎突 舌 骨肌、 颏舌骨肌、下颌舌 骨肌。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 肌、甲状舌骨肌、 肩胛舌骨肌。 颈深肌群: 正中/头长肌、颈长肌。 两侧/前、中、外斜角肌。
颈部肿块的诊断
颈部肿块的诊断颈部肿块的诊断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项常见工作。
颈部肿块可以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炎症、感染等。
对于颈部肿块的诊断,医生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然后根据病史和体检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特殊检查和鉴别诊断。
首先,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颈部肿块的发生时间、症状的出现情况、肿块的大小、是否伴有疼痛、是否有全身不适等。
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是否有类似的肿块的疾病史、是否有肿瘤病史、是否有慢性炎症病史等。
接下来,医生会进行颈部的体格检查。
医生会观察肿块的外观、大小、形状、质地等特征。
肿块的质地可以给医生一些线索,例如柔软的肿块可能是脂肪瘤,而硬结的肿块可能是恶性肿瘤。
医生还会检查肿块是否可移动,有无压痛等。
此外,医生还会检查颈部周围的淋巴结是否肿大,以便判断颈部肿块是否与淋巴结肿大有关。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特殊检查包括血液检查、超声波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MRI)等。
血液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炎症指标、肝肾功能等,并且可以通过检查肿瘤标记物来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超声波检查可以提供肿块的形态学信息,如大小、质地、血流情况等,有助于鉴别良性和恶性肿瘤。
CT扫描和MRI可以进一步提供肿块的三维结构图像,有助于确定肿块的部位、大小和侵犯范围。
在特殊检查的基础上,医生可能还需要进行活检或穿刺吸引等操作来明确诊断。
活检是通过取出部分肿块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良恶性。
穿刺吸引则是通过穿刺肿块并抽取细胞或组织样本,可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性质和原因。
最后,根据病史、体检、特殊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颈部肿块的诊断。
常见的颈部肿块的诊断包括甲状腺肿瘤、淋巴结炎、囊肿、脂肪瘤、神经纤维瘤、颈部肿瘤等。
在得出诊断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可能是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并进行必要的随访和复查。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
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方法1.超声检查因其简便、无创,且可重复进行,故而成为颈部肿块辅助检查的首选方法。
应用此项检查可以了解肿块的大小、部位、形态,其与周围组织,特别是邻近血管的关系;肿块为实质性还是液性;有无结节,结节边界是否规整等情况。
然而超声影像对肿瘤的诊断仍不够理想,尤其是良、恶性的鉴别尚有困难。
2.X线拍片颈、胸部的x线正侧位平片检查可以观察颈部软组织块影,及其内有无钙化影,如沙粒样钙化影较常见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还可了解气管有无受压移位、狭窄、肺部有无原发灶或转移灶等情况。
3.CT、MRI检查对颈部肿块的定位和鉴别,不仅具有诊断意义,更具有指导手术的意义。
可观察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密度改变,在周围组织与肿块密度对比尚小时,还可通过注射造影剂行增强扫描,提高对肿瘤的分辨率。
对于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以及了解肿块与周围组织、颈部大血管的关系上,有独到的优越性。
4.核素扫描可用于甲状腺肿块的鉴别。
此外,对于颈前正中线肿块,有排除异位甲状腺的意义。
5.喉镜和鼻咽镜检查淋巴结转移性恶性肿瘤中,原发灶多来自鼻咽、口咽、喉咽、喉部等区域,应用喉镜和鼻咽镜含纤维或电子鼻咽镜、喉镜对上述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寻找原发灶有重要意义。
发现可疑原发灶者,应行病理学活检以明确诊断。
6.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目前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
穿刺后,针道种植性转移的机会极少。
可判断颈部肿块的组织来源和良、恶性,因其简便、安全,以及阳性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高等优点,目前临床被广泛应用。
7.肿块切除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肿块尽可能整块切除活检,非做楔形切除不可时,应妥善缝合被膜,防止肿瘤对创面的种植。
颈部炎症肿块病程多为7天,颈部肿瘤性肿块病程多为7个月,颈部先天性畸形肿块病程多为7年。
从年龄上来看,婴幼儿患者多为先天性肿块,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囊性水瘤等;青少年患者多为炎性淋巴结肿大;青壮年和中年患者应警惕恶性肿瘤;老年者多为转移性恶性肿瘤。
颈部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的外科治疗
手术和手术后注意事项:
1 麻醉:全麻 2 手术: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根据大小及甲亢程
度而定切除多少,一般为80~90%,每叶留成人拇指 末节大小) 处理上血管:紧贴上极 处理下血管:保留腺体背面 3 术后当日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甲亢危险发生。 病人采用半卧位,以利呼吸和引流切口内积血。帮 助病人及时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继续服用复方 碘化钾溶液,每日3次,每次10滴,共一周。
手术治疗是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之一
手术适应症 1 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
腺瘤 2 中度以上的原发性甲
亢 3 伴压迫症状 4 内科或131I治疗后复发 5 妊娠早中期病人有上
述指征者
手术禁忌症 1 青少年病人 2 症状轻 3 老年病人或严重
器质性疾病不能 耐受手术者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的外科治疗
合成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 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
病因:常继发于病毒性上呼 吸道感染,是颈前肿块 和甲状腺疼痛的常见原 因。
病理生理:在组织切片上可 见到多形核白细胞、淋 巴细胞、异物巨细胞浸 润,在病变滤泡周围出 现巨细胞性肉芽肿是其 特征。
继发性甲亢
高功能腺瘤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甲状腺功能亢进(hyperthyroidism)的外科治疗
病因分类: 高代谢症候群
脉率增快及脉压 增大常作为判断 病情程度和治疗 效果的重要标志
神经精神系统
心血管系统
颈部包块临床诊断
发病机制
01
02
03
炎症性包块
多由感染、免疫系统疾病 等引起,如淋巴结炎、甲 状腺炎等。
肿瘤性包块
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如甲状腺结节、颈部淋巴 瘤等。
先天性包块
如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 肿等,多与先天发育异常 有关。
常见症状与体征
症状
颈部包块、疼痛、发热、呼吸困难等 。
体征
包块质地、大小、活动度、压痛等, 以及伴随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 等。
X线检查对于骨骼系统的病变 较为敏感,但对于软组织病变 的显示效果有限。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痛、无 辐射的检查方法,适用于颈部包
块的诊断。
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包块的大 小、形态、内部回声以及与周围 组织的关联,有助于判断包块的
性质。
超声检查对于淋巴结肿大、甲状 腺结节、血管瘤等病变的诊断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2
颈部包块的诊断方法
触诊
触诊是通过触摸颈部来评估包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联。
触诊可以初步判断包块的性质,例如是否为淋巴结肿大、甲状腺结节或肿瘤等。
触诊结果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颈部包块诊断的常 用辅助检查方法之一。
X线检查可以观察颈椎、气管、 食管等结构是否有异常,有助 于判断包块的来源和性质。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颈部包块治疗中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一些 较大的、持续增长的或恶性可能的包块,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方法包括包块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等。
手术治疗的优点在于可以彻底去除包块,对于恶性包块还 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但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 手术创伤、术后感染等,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 症。
CT诊断与鉴别诊断在颈部肿块的应用
内蒙 古 中医药
态, 内壁 较厚 , 有时仅 隐约 可见 , 无 支气 管播 散 灶。而 肺结 核 的空 特点 , 螺旋 C T上结节 的分 布 、 大小、 均匀 度 以及 密 度等 表现 明显 洞洞 壁一般较薄 , 大小不一 , 且 内壁 光滑 , 周 围常会 出现卫 星病灶 , 不同, 这些特 点有助 于两 种疾 病 的早 期诊 断 与鉴 别 诊断 , 有 利 于 空洞的 同侧或对侧 存在支气管播 散灶 , 合并肺不张 的机会 较多。 尽早 制定合理 的 临床 治疗方 案 , 防止病情 的继续 扩大 与恶化
尘肺结 节一种细胞性 结节 , 是患 者长 期吸 人二 氧化 硅 的粉尘 参考 文献 后, 肺部的 巨噬细胞 吞 噬矽尘 后 聚集形 成 。之 后结 节 内成纤 维细 [ 1 ] 王 宏伟 , 黎庶, 徐 克. 尘肺 的 C R C T表 现及 其 I l 鑫 床 应 用 价值
胞 增生形成纤 维性结节 , 多个 小结 节会融 合为大 结节或 团块灶 。 [ J ] . 中 国医学影像技 术 , 2 0 0 3 , 1 9 ( t 1 ) : 1 5 2 3 —1 5 2 5 . 2 ] 喻晓 宏. 尘肺 的 C T诊 断价 值 [ J ] . 实 用 医技 杂 志 , 2 0 1 0 , 1 7 肺结核结节是 由于吞 噬细胞 吞噬肺 毛细 血管或肺 泡间质 内的沉 积 [ 后, 逐渐转变为上皮样细胞 和朗罕 氏细胞。结核结节 是由二者外 周 ( 1 2) : l 1 2 1一l 1 2 2 . 局部集 聚的淋 巴细胞 和少量反应增生 的成纤维细胞共 同构成的 。 [ 3 ] 蔡祖 龙. 努 力提 高胸部 结 节病 的影像 学诊 断水 平 [ J ] . 中华放 本 研究 发现尘肺 与肺结 核 x线 片上 空洞 的大小 及形 态 各有 射 学杂 志 , 2 0 0 3 , 3 7 ( 4 ) : 2 9 3— 2 9 4 .
颈部肿块
颈部肿块颈部是人体***部分,既是人体美的征象,又可作为健康的标志。
尽管颈部的长短、粗细个体之间有明显差异,但对每个个体来说其比例恰到好处,仍不失健康之美。
颈部是淋巴组织的汇集区域,主要收集头部和全身各处的淋巴。
这些区域的炎症、肿瘤等疾病,以及全身各部的疾病,均可引起颈部淋巴结的肿大,因此颈部常出现肿块,这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颈部本身也有许多疾病造成局部出现肿块,如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等。
1.自我观察颈部是人体外露部分,只要细心观察,颈部肿块比较容易发现。
其具体作法是选择光线充足的地方,取站位或坐位,解开衣领,充分显露出颈部,用镜子对照,首先应熟悉自己平素颈部特征:颈部两侧对称,粗细如常,颈部正中有喉结突起,两侧各有一条胸锁乳头肌自外上方斜向内下方,两侧对称,同时还有颈部静脉血管等。
如果局部出现异常,有肿块突出,或显露有不平之处,则表示有肿块;有时取正面观察,看不到有何异常,可将头部转向左侧或右侧,观察右侧或左侧颈后部情况。
或者用手拿一小镜子,对照后头部,观看颈后部情况,至此颈部的正面、左右侧及后颈部均可以看清,一定能够及时发现颈部异常。
2.触摸检查上述方法是视诊检查,确切地说,能用肉眼看到的肿块是比较大的肿块,发现已经不是早期,因此提倡用手触摸进行检查。
其方法是用手指掌面(单手或双手),自上而下,自前至后,自左至右的顺序摸颈部的一个区域,注意发现异常。
一旦触到有肿块,先不要紧张,再细心体会一下自己发现肿块长在什么部位和深浅,进一步了解肿块来自甲状腺,还是颈部淋巴结。
还应注意肿块的硬度,大小和数量。
肿瘤类肿块硬韧,表面有时不平,活动性差,一般数目少,其大小随病程长短而定。
一般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而炎症类肿块,一般伴有局部红肿,有时有触压痛,质地较软;如果是淋巴结肿块,其数目偏多。
了解这些情况对进一步就医非常方便。
颈部肿块种类很多,现介绍四种最常见的病症:①淋巴结炎症性肿块。
最为常见的一种炎症性肿块,其特点是:位于颌下、颏下和颈两侧部、一般呈圆形,单个或多个,表面光滑,有移动性,触摸时有疼痛感,肿块有时增大,有时又很快缩小,这种可变性,大部分是炎症肿块的特征,同时也能发现炎症病灶(病原),如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齿及牙周炎症等。
颈部各分区常见肿块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颈部肿块颈部肿块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对其作出正确的诊断对一个口腔颌面外科医生乃至耳鼻喉科、外科医生如何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颈部解剖层次复杂,组织结构精细,以及胚胎发育、淋巴回流等特点,使该部位不但肿瘤类别多,就是同类肿瘤其表现亦有很大差别,再加上自胸腹腔及鼻咽部等其他部位转移而来的肿瘤,使之诊断比较困难,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1,4,5]。
本文试就颈部各分区的好发肿瘤、临床特点及诊断要点,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文献资料作一综述。
1 诊断步骤和全身其他部位的肿块的诊断步骤一样,问诊、视诊、触诊、听诊都是必须的。
在问诊中应特别注意病史的长短,Skandalakis提出的“7”的规律,对颈部肿块的初步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即发病时间在7天以内的多为炎症,发病在7周~7个月的多为肿瘤,发病在7年以上的多为先天性畸形[3]。
视诊要着重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表面皮肤色泽、有无搏动等现象。
触诊是颈部肿块的重要检查方法,它可初步探知肿块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且还可探查肿块的硬度、光滑度、活动度、有无波动感,以及肿块的大小、形态、有无压痛、搏动、震颤等情况。
听诊一般不属常规检查,但对一些特殊肿瘤如蔓状血管瘤、颈动脉体瘤和颈动脉瘤等有一定帮助。
全身检查在鉴别其他部位原发灶在颈部的转移性肿块是十分必须的。
如发现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应想到消化道或呼吸道肿瘤转移的可能。
某些辅助检查有时可成为颈部肿块最后确诊的重要依据,如X线、造影、B超、穿刺、脱落细胞检查、活组织检查、同位素、超声波检查等,必要时可选择CT、磁共振检查,以提供确诊的可靠依据[4]。
Skandalakis提出的“颈部肿块80%规律”可使临床医生在作出诊断之前就有一条正确的思路。
此规律如下:颈部肿块甲状腺肿块占±20%非甲状腺肿块占±80%炎性肿块、先天性畸形及其他占±20%肿瘤性肿块占±80%良性肿瘤占20% 恶性肿瘤占80%原发性占±20%转移性占80%来源于锁骨下占±20%来源于锁骨上占±80%国内所报道的百分率与上述结果有所差距,但大体相近,基本符合这一规律[3,8]。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ppt课件
(3)颈动脉造影可见颈内、外动脉分叉部角度增大, 角的顶端由锐角变为钝角。
(4)B超、CT检查在确诊时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 CT 检查,可清楚显示肿瘤与颈动脉的位置关系。
23
2、颈动脉瘤 (1)极为罕见。可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 或颈内、颈外动脉干。 (2)肿块不能被拉动,有明显搏动感及 杂音,压迫其近心端动脉,肿块可缩小。 (3)颈动脉造影可见患部呈囊性扩大。 B超显示与颈动脉相连的囊性影像,CT 检查更有助于确诊
(2)恶性肿瘤:初为单个,迅速发展为多个, 融合成团块状,质硬,不易推动,病程常仅数周 或数月。恶性肿瘤又分原发性和转移性。常见有: 唾液腺恶性肿瘤、甲状腺癌、淋巴瘤等
10
11
12
(3) 超声检查:鉴别囊实性,肿块数目、有无 被膜、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
(4) 影像检查:X平片、CT、MRI等。 (5) 切除或切取活检:经多方检查与穿刺针 吸活检仍未能确定肿块性质者方可采用此法。搏 动性肿块禁忌切检。
单发性肿块
多发性肿块
颌下腺炎、亥下皮样囊肿
急慢性淋巴结炎
甲状舌管囊肿、各种甲状腺疾 病
胸腺咽管囊肿、囊状淋巴管瘤、 急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
颈动脉体瘤、血管瘤
核、转移性肿瘤、恶性淋巴
瘤
转移性肿瘤、淋巴结结核
纤维瘤、脂肪瘤
急慢性淋巴结炎
腮腺区
腮腺炎、腮腺混合瘤或癌
7
8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症: (1) 急性炎症:具有红肿热痛的特征。病 程以天计。
(3)穿刺有时可抽出清亮透明的淋巴液,不含 胆固醇结晶,淀粉酶试验阴性,以资与腮裂囊肿、 颌下腺囊肿鉴别。
颈部肿块诊断与治疗教学课件ppt
②按淋巴引流的区域寻找原发灶。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六页。
颈部淋巴结分区: 1991
年美国耳鼻喉 头颈 外科协会建议(Yi)颈部淋 巴结分为6区,2002年 AJCC增加第Ⅶ区,即前 上纵隔淋巴结。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六页。
第三十页,共三十六页。
口底 磨牙后三角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内容总(Zong)结
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颈部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颈前正中区:甲状腺疾病、甲 状腺舌管囊肿。锁骨上三角:转移癌(左侧称 Virchow淋巴结)、淋巴结结核。Skandalakis等 提出“7”字规律,即7天者多为炎症。(5) 切除或切取活检:经多方检查与穿刺针吸活检仍未能 确定肿块性质者方可采用此法。淋巴管瘤按其组织结构和临床特性可分为毛细管型、海绵型 和囊肿型三种,发生于颌下区多为海绵型淋巴管瘤。(1)发病年龄(Ling)在50岁上下,恶性者 年龄(Ling)更大一些。可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或颈内、颈外动脉干。易继发感染,感染后内容 物即为脓性液体。囊腔中如只有上皮细胞而无皮肤附件者,则为表皮样囊肿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三)颈侧区 1、 囊性肿 块 (Zhong) (1)腮裂囊肿:颈侧区亦为好发部位 (2)囊性水瘤: ①临床上以儿童多见,尤其以2岁以内男
性幼儿好发,本病90%在颈侧部,生长缓慢, 无自觉症状。
②触诊有波动感,但体位试验阴性,透 光试验阳性。
③穿刺可吸得清亮的淋巴液。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六页。
(二)颈动脉三角区
1、颈动脉体瘤 (1)较少见。在颈动脉分叉处出现无痛单个肿块,生长缓 慢,常有数(Shu)年病史。 (2)检查见肿块位置较深,质地较硬,可左右移动但不 能上下移动。在肿块上可扪及传导性搏动。听诊时可闻及 杂音,压迫颈总动脉肿块不缩小,部分病例肿块可向咽部 突出。 (3)颈动脉造影可见颈内、外动脉分叉部角度增大,角的 顶端由锐角变为钝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部肿块鉴别诊断与处理
通过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可对颈部肿块有初步的诊断印象,如:①肿块所处的分区;②单发或多发;③实质性或囊性;④先天性或后天性;⑤原发性或转移性;⑥良性或恶性。
同时,为判明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应注意是否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标签:颈部肿块鉴别诊断处理
一、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
能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与甲状腺的关系有3种类型:①肿块在甲状腺内;
②肿块在甲状腺表面,与甲状腺有直接的组织联系;③肿块在甲状腺表面无直接联系,但在甲状腺被膜内。
对于甲状腺内和其表面的肿块,临床体检难以鉴别,但与甲状腺有直接组织联系的表面肿块,可通过是否随伸舌运动而活动以区别。
1.随伸舌运动者
(1)甲状舌管囊肿:为颈部先天性囊性疾病中最常见者,位于颈前舌骨以下,甲状腺峡部以上颈前正中线附近,有时稍偏左。
治疗:甲状舌管囊肿手术切除时应包括全部胚胎残留组织,否则囊肿会复发。
残留组织为一边界清楚的纤维束带,由囊肿向上延伸,常见的部位是在舌骨中央的背侧,与舌骨关系密切,故手术时要注意切除舌骨中段。
2.不随伸舌运动者多见于甲状腺病变。
二、不随吞咽上下移动的肿块
在排除甲状腺肿块后,可按肿块所处的颈部分区,考虑其好发疾病。
1.颈前三角区肿块
1)腮裂囊肿与腮裂瘘治疗:襄肿连同瘘管切除,因囊肿来源于腮裂残留,故在囊肿的深部常有一条纤维组织束在颈内、外动脉之间上行,直达扁桃体附近的咽管上。
应将这一纤维组织束完全切除,否则易复发。
2)咽食管憩室治疗:手术切除时先切断甲状腺下动脉和中静脉后游离甲状腺左叶,在甲状腺和气管后方追寻到憩室起点切除。
同时,必须切断环咽肌,该肌恰在咽和食管交界处,为咽下缩肌的最下缘,在吞咽时发生痉挛是憩室的发生原因之一。
3)颈淋巴结核及寒性脓肿治疗:手术前如诊断明确,可先用抗结核药物治
疗,如链霉素、异烟肼和利福平等。
如果形成寒性脓肿,手术切开排脓后应将脓肿壁上的肉芽做刮片检查并做药敏试验,以后的治疗可参考药敏试验结果而作调整。
有效的药物治疗均应持续至少8个月。
4)颈动脉体瘤:治疗:颈动脉体瘤应手术切除,术中要严防大出血。
5)颈动脉瘤治疗:颈动脉瘤一经诊断,应及早切除。
切除梭形动脉瘤,多须用移植血管吻合,囊状动脉瘤经切除后,可直接吻合,不需修补。
6)颈部神经鞘瘤治疗: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有效方法,手术时可根据肿瘤位置及突出的方向分别采用颈外途径手术和经口途径手术。
7)颈部恶性淋巴瘤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全身支持疗法。
手术切除仅限于活体检查及某些特殊情况,如解除压迫症状等。
2.颈后三角区肿块
(1)颈部囊状水瘤(襄性淋巴管瘤):为先天性疾病,由淋巴管扩张形成的单襄性肿块。
肿块多为不规则形或是半球形隆起,与皮肤不粘连,但与深部组织粘连,活动度甚小,生长缓慢,不痛,软而有波动感,一般不感染。
治疗:宜尽早手术切除,术中应把囊肿完全剥离、切除,以防复发。
2)淋巴结炎或癌转移:成年人该区的锁骨上区内的实性结节除一般的淋巴结炎外,质地较硬者多为某些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在左侧多为胃癌转移,右侧者多为肺癌转移,但也可能是其他癌瘤的转移,均应切除后做病理检查确定诊断。
3.颏下区肿块
1)舌下腺囊肿:早期最常見患者于舌下一侧的口底,因唾液渗漏充盈而呈圆形襄肿,发亮,其表面黏膜呈现薄而透明,囊壁为蓝紫色。
当胀大到一定程度,占据整个口底,舌抬高向后上方,不能闭口。
治疗:完整切除渗漏的导管及囊肿。
2)颏下皮样襄肿:为先天性疾病,是颏下区的常见肿块,有时也可发生于中线两侧,甚至可发生于甲状腺区而误诊为甲状腺结节。
3)该区其他肿块考虑为淋巴结增大,诊断方法同前。
4.颌下区肿块
1)颌下腺炎:多继发于舌、口底、下颌、面颊和邻近皮肤的感染灶。
颌下
腺胀痛,在进食时更明显,口内外双手相对触诊,其腺体硬而粘连、疼痛,导管有时呈条索状,甚至能触到结石。
导管口红肿,分泌浑浊的脓性液体。
X线平片及造影可显示导管扩张和缩窄成腊肠样改变以及出现碘油池影像。
治疗:及时手术引流。
2)颌下腺导管结石:其表现为进食时出现一侧颌下腺区疼痛和肿大,食后经过一段时间症状消失,下次进食时症状复发。
有时会在这种较轻的症状基础上急性发作,患部呈持续性剧痛和肿大,还可出现全身症状。
治疗:颌下腺导管结石应在慢性炎症期取出。
若结石靠后即在腺门内,通常在口底扪不清,经口底取石有损伤舌神经的危险,应于上颈部顺皮纹切口取出整个腺体和含有结石的导管。
3)颌下淋巴结增大:其原发灶可以是炎症也可是肿瘤,常分布在颈、唇、颊等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或是在下颌骨。
治疗:对原发灶进行病理检査,明确诊断后进行相应治疗。
若未发现原发灶,可直接行颌下腺肿块活检。
5.腮腺区肿块
1)腮腺混合瘤:腮腺混合瘤多位于耳垂下方,肿块多自腮腺下叶长出。
无疼痛,呈膨胀性生长,虽生长缓慢,但体积可长得极大。
约1/4可发生恶变,恶变后生长速度加快,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治疗:尽早手术切除,以防恶变。
手术时须将肿瘤连同包膜一并切除,否则易复发。
术中应尽量避免损伤面神经。
2)腮腺癌:部位同上或在耳前,生长迅速,多见于50岁以上,肿块硬而固定,与皮肤可有粘连,并常出现面神经麻痹症状,颈淋巴结常有转移。
治疗:肿瘤切除及患侧淋巴结清除术。
手术彻底清除瘤组织,很难保留面神经。
3)化脓性腮腺炎:急性期表现为以耳垂下方为中心的肿胀、疼痛、高热,白细胞升高,分泌液浑浊。
慢性期主要是腮腺区有硬块,口干,口臭,有感染,晨起明显,分泌脓液多。
治疗:应用抗生素,及时切开引流。
6.颈后区肿块
1)脂肪瘤:多见于成年人,肿物生长缓慢,可长达10多年,圆形、半球形,表面呈分叶状,质地软,活动度大,边界清楚。
2)纤维瘤:好发于成年人,生长缓慢,无疼痛,质硬,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边界清楚,一般生长不大。
但皮肤纤维瘤,多见于40?50岁,局部稍隆起。
治疗:手术切除。
对于颈部肿块Skandalakis(1970)曾总结出以下规律:颈部肿块除甲状腺肿以外,80%是肿瘤性的,其中80%是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中80%为转移癌,其原发灶80%来自颈部,20%来自锁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