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最全)
土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土壤: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2、土壤的基本组成: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固相)、土壤水分(土壤液相)、和土壤空气(土壤气相)三相五种物质组成的多相多孔分散体系。
3、土壤肥力: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自然肥力: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下;人工肥力:自然土壤的基础上,通过耕种、熟化过程发展起来。
4、土壤生产力:土壤生长植物并提供产品的能力,由土壤本身的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作用的外界条件所决定。
5、成土因素: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土粒1、矿物: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在结构的化合物或单质。
土壤矿物按矿物来源,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按矿物的结晶状态,可分为结晶质和非晶质。
2、岩石:岩石是指由一种(单质岩)或数种(复成岩)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3、岩石的类型: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具有成层性,常有化石);变质岩(定向排列性)。
4、风化作用: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物理风化: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主要原因是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所以大都属于热力学风化。
物理风化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但为化学风化创造了条件。
化学风化: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风化一般包括:溶解作用(溶解于水);水化作用(矿物化合为含水矿物,增大体积,降低硬度);水解作用(水解离出氢离子与矿物中的碱金属置换,水的解离程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氧化作用(产生各种酸)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崩解和分解。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土壤肥料学资料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土壤有效肥力:把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应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力称为土壤有效肥力,又称经济肥力。
肥料:凡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须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为肥料。
土壤矿物质:岩石分化形成的矿物颗粒统称为土壤矿物质。
土壤粒级:根据各个土粒的当量粒径的大小,可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砾、粉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把土壤中各个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质化合物的总称。
毛管悬着水:只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是的土壤含水量就是田间持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又称重量含水量。
土水势: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
泥土水吸力:质泥土水的负压力。
泥土通气性:指泥土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答应气体扩散的流动的性能。
土壤热容性: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之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
泥土孔隙度:单位容积泥土孔隙容积占全部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泥土相对密度:单位容积的团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与4℃时相同体积水重之比。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的干重。
土壤耕性: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
土壤胶体:土壤中最细微的颗粒,胶体颗粒的直径一般在1—100nm。
土壤吸收性能:质土壤吸收和保留土壤溶液中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阳离子交换量(或吸收容量)是指在一定PH条件下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里摩尔数。
土壤肥料学陆欣知识点总结
土壤肥料学陆欣知识点总结一、土壤肥料的基本概念1.土壤肥料的概念及作用土壤肥料是指用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肥力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肥料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的抗病抗逆能力等。
2.土壤肥料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来源、化学性质和作用方式,土壤肥料可以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和微量元素肥等。
有机肥包括农家肥、腐熟的动植物残体、腐熟的粪便等;无机肥包括化肥、矿物质肥料等;微量元素肥则是指对植物的需求量很少的钼、锌、铜、锰等微量元素。
3.土壤肥料的成分土壤肥料的主要成分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钙、镁、硫等次要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
这些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各种元素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是指植物吸收和利用肥料中养分的程度。
它受土壤属性、气候、施肥水平和种植作物等因素的影响。
提高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二、土壤肥料的施用原则1.合理施肥原则合理施肥是指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生长需要和施肥技术要求,科学施用肥料,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中包括弥补土壤养分缺乏、根据作物需求施用适量肥料、按照作物生长期施肥。
2.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原则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确定需要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长期、气候、水分状况等进行科学调控。
合理的施肥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3.施肥技术原则施肥技术原则包括采用精细施肥技术、微生物施肥技术和植物养分供给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施肥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三、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1.基础施肥和追肥基础施肥是指在播种或移栽前,将所需的肥料施入土壤中,供植物初期生长和开花结果所需的养分。
追肥则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生长需要进行的施肥。
2.滴灌肥料滴灌肥料是通过滴灌技术,将肥料溶液直接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以满足作物吸收养分的需要。
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
• 同时具有N、P、K三种养分或 至少有两种养分标明量的肥料
• 含三要素中的两种称作二元复 混肥料
• 含三要素中的三种称作三元复 混肥料
养分含量表示方法: 肥料分析式:每吨肥料所含主要养分含 量的百分率。按N—P2O—K2O的顺序, 用数字分别表示含量的一种方法。
如: 18-46-0 N 18% P2O 46%
1 硫酸铵
2 硝酸铵 △
3 碳酸氢铵 × △
4 尿素 □ △ ×
5 氯化铵 □ △ × □
6 过磷酸钙 □ △ □ □ □
7 钙镁磷肥 △ △ × □ × ×
8 磷矿粉 □ △ × □ □ △ □
9 硫酸钾 □ △ × □ □ □ □ □
10 氯化钾 □ △ × □ □ □ □ □ □
11 磷 铵 □ △ × □ □ □ × × □ □
优点 养分种类多,理化性状好
贮运省费,施用省工
缺点 复混肥料养分比例固定 难以满足不同施肥技术的要求
混合肥料的生产
• 配方设计 • 肥料混合的原则 • 投料量的计算 • 成粒方法
配方设计理论依据:养分平衡法
F=
NC—NS
Rf
NC —— 目标产量所需养分 NS —— 土壤提供的养分 Rf —— 肥料利用率
12 硝酸磷肥 △ △ × △ △ △ × △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硫 酸 铵
硝 酸 铵
碳 酸 氢 铵
尿 素
氯 化 铵
过 磷 酸 钙
钙 镁 磷 肥
磷 矿 粉
硫 酸 钾
氯 化 钾
磷 铵
硝 酸 磷 肥
□—可以混合 △—可以暂时混合但不宜久置 ×—不可混合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一、土壤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土壤,是我们脚下那看似平凡却又至关重要的存在。
它就像是地球的皮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基础,为生命的延续默默贡献着力量。
土壤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
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生物。
矿物质是土壤的“骨架”,主要由岩石风化而来,它们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和孔隙度。
有机质则是土壤的“灵魂”,来源于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为土壤提供了肥力和保水保肥的能力。
土壤中的液体就是土壤溶液,它包含了各种溶解的养分,是植物根系吸收营养的重要来源。
而气体部分,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它们的含量和比例对土壤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二、土壤质地与结构土壤质地指的是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量。
常见的土壤质地类型有砂土、壤土和黏土。
砂土颗粒较大,孔隙度大,通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黏土颗粒细小,孔隙度小,通气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壤土则介于两者之间,兼具了砂土和黏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则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组合方式。
良好的土壤结构,如团粒结构,能够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三、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酸碱度(pH 值)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指标。
大多数植物在 pH值为 60 75 的范围内生长良好,但也有一些植物适应了酸性或碱性的土壤环境。
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硫等,对植物的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的蛋白质合成;磷有助于植物的花芽分化和根系发育;钾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果实品质。
四、土壤肥力与改良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持续供应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合理施肥、轮作、深耕、种植绿肥等。
合理施肥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肥料的学科,它涉及土壤的肥力学功能,其任务是在土
壤的资源利用及农业环境保护方面,提供科学的肥料管理路径。
在深入研究土壤肥力学功能机理过程中,主要聚焦于利用肥料管理,以实现土壤有效氮素。
在研究过程中,土壤肥料学将充分考虑土壤中施肥物质的有效性、土壤-作物系统结构和运移、土壤外加负荷及其作用等。
通过研究土壤肥力学功能,有助于制定合理、可行的肥料应用技术,以提高可持续高产的农作物、抑制污染的发生及蔓延。
土壤肥料学的研究将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以满足生物产量及质量要求,进
一步优化施肥结构及施用率。
有效施肥需充分考虑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不仅要把握植物营养物质的适度吸收,而且还要考虑土壤容重、有机质积存及微生物活性,以及土壤的结构和力学性质等。
以可持续使用和保护土壤的目的来考虑施用肥料,它不仅能改善土壤物质循环和调节土壤环境条件,还能改善植物根系的生理生化功能,促使植物营养养分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最终达到良好的作物生长发育和高质高产的目的。
土壤肥料学PPT课件
阐述植物根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过程以及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转运和分配机制。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了解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大量元素和钙、镁、硫等中量元素以及铁、锰、锌等微量元素。
植物营养与施肥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合理的施肥原则,如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等。
农业废弃物的种类和来源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途径和技术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义和作用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农业发展方式。其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三个方面。
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措施
种植防护林、草被植物等,增加地表覆盖,防止风蚀和水蚀。
生物措施
农业措施
法律措施
01
02
04
03
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水土保持工作。
修建梯田、水平沟等工程设施,减少水土流失。
改坡地为梯田,等高种植,合理轮作和耕作等。
侵蚀土壤治理措施
增施有机肥
大量施用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合理施用化肥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科学施用化肥。
深耕深松
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力。
种植绿肥和牧草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低产田培肥措施
06
CHAPTER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污染
01
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生长。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及答案
第一章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岩石风化形成的矿物颗粒。
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有物理、化学、生物风化。
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作用下,新形成的矿物。
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
没有层次和化石,包括侵入石和喷出岩。
沉积岩:由各种先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重新固积而成或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
有层次性和生物化石。
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岩石中的矿物质发生重新结晶或结晶定向排列而形成的岩石。
坚硬、呈片状组织。
土壤粒级:将土粒分为石粒、砂粒、粉砂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的分类:砂土类(“热性土”、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保肥性差、松散易耕、“发小苗不发老苗”粘土类(“冷性土”、保水力强、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发老苗不发小苗”。
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四砂六泥”、“三砂七泥”、“既发小苗又发老苗”土壤有机质:除了矿物质外的固相土壤。
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
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农业土壤有机质的重要来源:每年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每年作物的残茬和根系以及根系分泌物。
土壤肥料学
3)2S达0.07mg/kg,水稻枯黄, 稻根发黑。
▪ 4、5、6、
▪ 二、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 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不同植物适宜根系生长土温不同 小麦12-16℃ 玉米24-28℃ 豆类22-26℃ 水稻30-35℃ 温度低,受冻害,呼吸作用弱,根生长受抑制, 吸收养分能力低。 温度高,呼吸作用旺盛,不利碳水化合物积累, 根系发生木质化至根尖,根毛区减少,降低水分、 养分吸收。 西瓜为什么昼夜温差大,甜
土壤热量
2.土壤热量状况 土壤热量状况是指在周年或一日内上下土层间的温 度变化情况。
①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②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2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 夜间,表层土壤温度低,热量向表层传导 白天,表层土壤温度高于深层,热量向深层传导。
北京郊区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最高温度 出现时间 最低温度 出现时间 变幅
三、土壤热平衡及其热量状况 1.土壤热量平衡
当土壤表面吸收辐射热后,部分以辐射形式再返回大气, 另一部分传给下层土壤,以用于土壤水分蒸发的消耗, 余下的热量才用于土壤本身的升温。 土壤热量平衡是指土壤热量在一年中收支情况,可用下式 表示:
S=W1+W2+W3+R
式中:S—土壤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W1—地面辐射所损失的热量 W2—土壤增温的热量 W3—土壤水分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R—其它方面所消耗的热量
有何影响? 3、为什么粘土的含水量高于砂土?
一、名词解释
土壤热容量
二、填空
1. 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方式: 和 .
2. 土壤热量的来源 、
和.
土壤肥料学
结冰岩石在水、氧、二氧化碳等大气因素参与下,所发生一系列化学分解作用的过程。
溶解作用:岩石溶解与水的作用。
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化合成为一种含水矿物的作用。
水解作用:水分子解离出的氢原子与矿物中的盐基离子所引起的置换作用。是化学风化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作用。
腐殖质的主要元素组合是碳、氢、氧、氮、硫,少量的钙、镁、铁、硅等灰分元素。腐殖质的主要功能团是羧基、醇羟基、酚羟基、醌基、羰基和甲氧基。
腐殖质属于两性胶体。
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有强大吸水能力。胡敏酸不溶于水,富里酸有相当大的水溶性。
腐殖质有很高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和抗微生物分解的生物稳定性。
腐殖质整体上呈黑色。胡敏酸颜色较深,为棕黑色至黑色,富里酸呈浅黄色。
(1)自然肥力:在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人为肥力:又称为人工肥力,是指在土壤自然肥力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耕作、施肥、灌溉和其它农业措施、土壤改良措施等培育形成的肥力。
经济肥力:土壤肥力和人为肥力的统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
(2)潜在肥力:土壤肥力在生产上没有发挥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
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受到地壳运动或岩浆运动造成的高温高压的作用,引起结构、构造、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改变而重新形成的岩石。特点:定向排列性。
4.岩石风化作用:在大气、水、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坚硬的岩石逐渐崩解破碎成块和细粒,同时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矿物。
(1)物理风化:岩石崩解而不改变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过程,主要是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与肥料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的学科。
它涉及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以及与肥料的关系。
下面是一些土壤肥料学中常见名词的解释。
1. 土壤:土壤是由骨架材料(矿物质)和孔隙(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地壳表层。
土壤中还有生物群落(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和有机质。
2. 肥料:肥料是供给植物所需营养元素的物质。
它可以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两大类。
有机肥料由动植物残体分解形成,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
无机肥料是通过工业生产得到的,提供一定类型和比例的营养元素。
3. 营养元素: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化学物质。
常见的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铜、锰等。
这些元素参与植物的生理代谢,并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产生影响。
4. 肥料的配方:肥料的配方是指根据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和土壤的肥力情况,确定适合的肥料种类和比例。
通过合理配方,能够提供作物所需的养分,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5. 肥料的施用方式:肥料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施用到土壤中,包括表面施肥、沟施肥、穴施肥、叶面喷施等。
不同的施肥方式会影响养分的利用率和运移情况。
6. 肥料的速效性和缓释性:肥料的速效性指施用后能够被植物迅速吸收利用的能力。
速效肥料通常含有高浓度的可溶性养分。
缓释肥料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逐渐释放养分,持续供给植物生长所需。
7.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养分含量和提供养分给植物的能力。
高肥力的土壤能够提供丰富的养分、适当的pH值、良好的水分保持能力以及适当的通气性。
8. 土壤改良剂:土壤改良剂是改良土壤质地、改进土壤结构以及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
常见的土壤改良剂包括有机质、石灰、石粉、腐殖酸等。
9. 施肥量:施肥量是指每单位面积施用的肥料质量或重量。
合理的施肥量能够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不浪费养分也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10. 肥料效应:肥料效应是指施用肥料后对作物生长和产量产生的影响。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土壤养分及其作用1.氮肥氮肥是土壤中养分非常重要的一种,它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氮肥能够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的形成和生长,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
氮肥还能够增加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2.磷肥磷肥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作物的根系生长,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达。
磷肥还能够增加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增加作物的产量。
3.钾肥钾肥是土壤中养分的一种,它能够提高作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增加作物的抗倒伏和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
4.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土壤中养分的一种,它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中益生菌和微生物的含量,提高作物的产量。
二、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1. 基肥基肥是指在作物种植前施用的肥料,用于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养分,一般在春季作物播种时施用。
2. 追肥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按时按季施用的肥料,用于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
3. 混施混施是指混合不同种类的肥料一起施用到土壤中,用于为作物提供多种养分,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
三、土壤养分失衡对作物的影响1. 氮肥过多氮肥过多会导致作物叶片过于繁茂,抢夺养分和水分,降低作物的抗病能力,增加作物的倒伏率。
2. 磷肥不足磷肥不足容易导致作物的根系生长不良,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和水分吸收,降低作物的产量。
3. 钾肥不足钾肥不足容易导致作物的干旱抵抗能力不足,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作物的产量。
4. 有机肥料不足有机肥料不足会导致土壤贫瘠,失去肥力,降低作物的产量。
本文总结了土壤肥料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土壤养分及其作用、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和土壤养分失衡对作物的影响。
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土壤肥料学
1、岩浆岩: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面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裸露于地表的各种类型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破坏,经各种地质动力作用搬运后沉积,再经压力胶结作用重新固结而成的岩石。
变质岩:指各类岩石受高温作用或受岩浆侵入发生接触变质,使原来岩石中的矿物重新排列,重新结晶而成的岩石。
2、土壤胶体:在土壤中,粒径在1000nm(在长、宽和高三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方向在此范围内)左右的土粒就明显具有胶体性质,把这个粒径范围内的土粒叫做土壤胶体。
粘土矿物:粘土矿物又叫次生矿物,是各种矿物在风化过程中和成土过程中重新产生的一类矿物。
基本结构单位有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补充:土壤胶体的构造:①胶核②决定电位离子层③补偿电位离子层胶体的特性:①土壤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②土壤胶体都带有电荷土壤胶体电荷的种类:①永久电荷:由于同晶代换的作用产生的电荷,叫永久负电荷。
②可变电荷:指胶体随土壤溶液pH值的变化而发生电荷数量、符号变化的那部分电荷。
保肥性是指土壤将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可溶性或有效性养分保留在耕作层的能力,供肥性是指耕作层供应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速效养分种类和数量的能力。
酸性土指示植物:铁芒箕、松、杜鹃花、茶树等碱性土指示植物:蜈蚣草、柏树等3、同晶替代: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粘土矿物种类:(1)高岭组(2)蒙蛭组(3)水化云母组(4)绿泥石组(5)非硅酸盐粘土矿物5、风化作用:地表矿物、岩石由于温度变化、水、大气以及生物的作用而发生崩裂、粉碎、分解和产生新矿物的现象。
水化作用:有些矿物与水作用时,能吸收水分子作为自己成分(结晶水或结构水)形成新矿物。
6、主要的成土母质: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浅海沉积物、风积物、冰川沉积物和冰水沉积物、第四纪红色粘土.8、凋萎系数:将高等植物出现永久萎蔫时的土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
9、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土壤肥料学
学习引导1、熟记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1、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2、土壤及肥料的作用。
1、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与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种植业)和动物生产(畜牧业)两大部分。
土壤是植物生产的基地,也是动物生产的基地,因而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是农业生产三大环节的根本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地利用管理三大环节,三大环节的基础在于有良好的土壤,否则,植物生产会降低,动物生产无保证,土壤愈种愈瘦。
农业生产中必须重视对土壤的投人。
3.土壤是农业生产技术设计与实施的基本依据农业生产技术可概括为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土是各项技术设计与实施的基础。
农业生产最根本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在一个地区,种植、耕作、排灌植物病虫发生规律和耕作机具的选择都与土壤有关,较大区域的农业区划和规划,更应在土壤调查和土壤区划基础上进行。
4.肥料是农业增产的物质基础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了肥料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全世界平均40%的粮食增产来自增施肥料。
肥料用量的增加和施肥技术的改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二)土壤是一种再生自然资源土壤作为资源,在农业生产上发挥其资源作用是不应有时间限制的,只要用养合理,肥力就不断提高,创造的物质就不断增多。
(三)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而非生物环境又包括大气、土壤、水和岩石,可见土壤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土壤具备植物的着生条件,和供应植物水分、养分的能力,是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是生态系统的门户,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是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由岩石逐步演变而成的,并被覆于地球陆地表面成为一个疏松层,简而言之,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作物并能获得收获的疏松表层,其本质是土壤肥力。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1. 引言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和肥料的科学,旨在优化农作物生长和增加农作物产量。
了解土壤的特性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肥料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土壤特性和肥料的选择和应用。
2. 土壤的基本特性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媒介,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
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对于合理管理土壤肥力至关重要。
2.1 土壤质地土壤的质地是指土壤中矿粒的比例和大小。
根据矿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粘性土、壤土和砂土。
土壤质地对于保水性、透气性和保肥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2.2 土壤pH值土壤的pH值是指土壤的酸碱性程度。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pH值有不同的要求。
大多数作物适宜生长在中性土壤(pH值在6.0到7.5之间)。
需要根据具体作物的要求来调节土壤的pH值,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2.3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养分的丰富程度。
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包括氮、磷、钾等。
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比例对于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法非常重要。
3. 肥料的种类和选用肥料是用于补充土壤中养分的物质。
根据肥料的来源和成分,可以将肥料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
3.1 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由动物粪便、植物残渣、厨余废物等有机物质制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水分。
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3.2 无机肥料无机肥料主要是指化学合成的肥料,它们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氮、磷、钾等元素。
无机肥料可以根据所含养分的比例来选择。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无机肥料很重要。
3.3 肥料的施用方式肥料的施用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根部施肥、叶面喷肥和水培等。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作物的产量。
4. 肥料的管理和使用技巧正确的肥料管理和使用技巧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都非常重要。
土壤肥料学专业知识
对气圈:影响大气圈旳化学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 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氧化 亚氮等,对全球大气变化有明显影响。
对水圈: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旳重新分配,影响 元素旳表面地球化学行为、水分平衡、分异、转 化及水圈旳化学构成。
对岩石圈:具有一定旳保护作用,降低其遭受多种 外营力破坏;与岩石圈进行互为互换与地质循环。
东南季风:不但影响东南沿海,而且可升入内陆。
西南季风:受青藏高原阻碍,对内陆影响大减,但
也可延伸到长江中下游一带。
降水量分布:南部沿海地带约1500-2023㎜,长江 流域1000㎜,淮河-秦岭一线约750㎜,黄河上 游、甘肃南部、华北平原约500-900㎜西北内陆 250㎜下列。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面多于背风 坡面。
热量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北亚热带、中 亚热带、南亚热带、热带。
干燥度
东南沿海湿润区:
半湿润区:从伏牛山、太行山、燕山、至大兴安岭 一线两侧。
第二节 土壤水分 土壤水分类型和性质 吸湿水: 膜状水: 毛管水: 重力水: 新鲜土、风干土、烘干土、凋萎系数、田间持水 量、土壤氧化还原性
土壤含水量旳表达措施 质量含水量: 容积含水量: 相对含水量: 水层厚度: 土壤水分能态 土水势: 基质势: 压力势: 重力势:
土壤水吸力: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情况与作物生长:P39表2-16
第四节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构成:P40表2-17 土壤通气性 扩散: 互换: 土壤通气情况与作物生长 种子萌发: 根系生长: 水肥吸收:
第五节 土壤热量 土壤热量起源与平衡 太阳辐射能: 生物热: 地热: 土壤热量平衡:
Q=E-Q1-Q2-Q3 土壤热特征 热容量: 导热率: 导温率:及土壤导热系数或热扩散率。
土壤肥料学完整课件
计划产量养分需求总量
计划产量指标 100
×
形成100kg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
无肥料区作物产量 100
×
形成100kg经济产 量所需养分量
指植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 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 率。
有两种测定方法:
示踪法和差值法
计划施 肥用量
=
计划产量所 需养分总量
肥料的养 分含量
第一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本原理(3学时) 第二章 土壤与植物氮素营养及化学氮肥(3学时) 第三章 土壤与植物磷素营养及化学磷肥(2学时) 第四章 土壤与植物钾素营养及化学钾肥(1学时) 第五章 土壤与植物的中、微量元素营养与 微量元素肥料(1学时) 第六章 复混肥料(1学时) 第七章 有机肥料(1学时)
最小养分律(木桶理论):
植物产量受土壤中某一相对 含量最小的有效性因子制约的规 律。
报酬递减律:
在其它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单位肥料的作物增 产量却呈递减的趋势。
施肥技术包 括三个环节
施肥量确定 施肥时间 施肥方法
施肥量确 定依据:
植物计划产量的养分需求总量 土壤供肥量 肥料利用率
63.8
穗粒数
0.14 2.3 17.1
籽粒数/g.m2
0.03 1.0 14.0
1.溶液的组成
不同溶液组成叶片吸收速度不同 KCl>KNO3 >KH2PO4 尿素>其它N肥
2.溶液浓度及pH
在不引起伤害的前提下养分进入叶 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浓度升高而升高
大量元素 0.2~2%
微量元素 0.01~0.2%
微 量 元 素 的 有 效 性
5
6
土壤肥料学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露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基本组成: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水分、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土壤在某处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农业化学派,德国李比希;土壤发生学派:俄国道库恰耶夫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且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原生矿物:直接来自火成岩或变质岩的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合而成的自然集合体。
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称变质岩。
风化作用:地球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成土母质的类型:残积物、壤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积物、黄土状沉积物、冰碛物。
粒级(粒组):土粒大小不同,性质也随之而异。
可按照土粒粒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粒级(或粗细)。
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粗细不同的土粒在土壤中占有的不同的比例,这种大小不同土粒的比例组合,叫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叫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分类:砂土、壤土、粘土。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砂质土: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松散易耕,耕作质量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复习大纲绪论知识点要求:1.掌握土壤、土壤肥力和肥料的概念。
熟悉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肥料的分类,了解肥力的分类。
复习题: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土壤肥力狭义上的定义:土壤供给植物必需养分的能力)。
肥料:是指施用于土壤和植物地上部,能够改善植物营养条件的一切有机和无机物质。
填空题:五大成土因素包括:母质、气候、生物、________和时间。
(地形)土壤由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5种物质组成。
(矿物质有机物质生物水分空气)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
(水肥气热)简答题:简述肥料的分类及其定义。
答:按照成分和性质的不同,肥料分为以下三类。
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指含有较多有机质的肥料。
无机肥料:又称化学肥料,是指经过化学工艺制成的或用矿石加工而成的肥料。
生物肥料:是指依靠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提供或改善作物营养条件的肥料。
第一章土壤的物质组成知识点要求:1.熟悉土壤的矿物组成及典型的矿物类型(高岭石,蒙脱石,水云母等)。
掌握矿物的分类,粒度名称及分级标准。
了解各粒级土粒的性质、土壤质地分类。
熟悉土壤质地的改良方法。
2.了解土壤生物的作用、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转化。
熟悉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掌握土壤中微生物的类型、土壤有机质的作用及调节方法、土壤腐殖质的组成。
3.了解土壤水分的运动。
熟悉土壤水分的类型及其有效性。
掌握土壤含水量的计算方法、土壤水分的调节途径。
4.了解土壤空气的特点。
熟悉土壤通气性的含义、土壤空气对作物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掌握土壤空气状况的调节措施。
5.掌握土壤胶体的定义及结构。
熟悉土壤胶体的分类及典型的土壤胶体。
复习题:名词解释:原生矿物:指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而遗留在土壤中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经分解破坏后再次形成的矿物。
粒级: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的矿质土粒。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所占的比例及其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
土壤有机质:有机物质在以微生物为主体的作用下,形成一类特殊的、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多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一般包括部分半腐解的有机物质和全部的腐殖质。
土壤腐殖质:在以微生物为主导的作用下,土壤中多种芳环结构的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经多种缩合作用,重新合成一类性质更稳定、结构更复杂的高分子物质,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等。
填空题:土壤颗粒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不同等级。
(石砾砂粒粉粒粘粒)土壤物理性沙粒与物理性黏粒的分界点是________毫米。
(0.01)根据成因,土壤中的矿物可分为________ 和________ 两大类。
(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包括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_ 三大类。
(层状硅酸盐类简单的盐类含水氧化物类)我国土壤学家将我国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大类。
(砂土壤土粘土)土壤中有机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新鲜的有机物质半腐解的有机物质腐殖物质)土壤有机物的转化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完全对立的过程。
(矿物质化腐殖质化)土壤中腐殖物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3个组成成分。
(胡敏酸胡敏素富里酸)土壤毛管水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前者的最大值称为________,后者达到最大值时称为________。
(毛管悬着水毛管上升水田间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一般有机质含量高于________的土壤称为有机质土壤。
(20%)砂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砂土,粗粉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壤土,黏粒质量分数大于________的土壤为黏土。
(50%30%30%)土壤胶体是指颗粒在________的土壤颗粒。
(0.1~0.001μm)土壤胶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一般来说,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小于________时,土壤保肥能力差;大于________时,表明土壤保肥能力强。
(10 cmol/kg 20cmol / kg)简答题:土壤中的次生矿物有哪些类?答:土壤中的次生矿物主要有以下几类:(1)简单的盐类如碳酸盐、硫酸盐和氯化物等,(2)含水的铁、铝和硅等氧化物类,(3)层状硅酸盐类如高岭石、蛭石、蒙脱石和水化云母类等。
如何改良土壤质地?答:土壤质地的改良途径:掺砂掺粘,客土调剂、翻淤压砂或翻砂压淤、引洪漫淤或引洪漫砂、增施有机肥、种树种草,培肥土壤。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有哪些?如何增加土壤有机质?答: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产生的影响有:提供农作物需要的养分、增强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和缓冲性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以及其他方面的作用。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其他途径如施用河泥、塘泥,利用城市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堆制的垃圾肥,将农产品加工厂的废渣和食品工业的废弃物作有机肥料等。
土壤空气的调节措施有哪些?答:土壤空气的调节措施有:(1) 深耕结合施用有机肥料(2) 改良土壤质地(3) 灌溉结合排水(4) 中耕松土说明土壤离子吸收和交换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吸附性强的土壤保肥性能、供肥性能均强,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强。
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的组成决定了土壤的酸碱反应。
土壤酸碱性与土壤的盐基饱和程度有关,一般盐基不饱和的土壤,土壤胶体上有较多的致酸离子Al3+和H+,使土壤呈酸性反性;而盐基饱和的土壤一般呈中性或碱性。
土壤胶体上吸附了大量的交换性阳离子,从而使土壤对酸和碱具有缓冲能力。
土壤离子吸附与交换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土壤胶体凝聚和分散的特性受土壤胶体上吸附交换性阳离子组成的影响很大,而土壤胶体的凝聚与分散直接关系到土壤的结构性。
哪些水属于土壤有效水?经验判断将土壤墒情分为哪五类?答:土壤有效水是指作物根系能够吸收利用的土壤水分。
当根系的吸水能力大于土壤水的吸力时的土壤水是有效水。
吸湿水与土壤颗粒之间的吸附力远远大于作物根的吸水力,所以是无效水。
水膜外层的膜状水根系能够吸收,所以部分膜状水是有效水。
毛管水也是有效水,但重力水由于不在土壤中存留,对作物而言是无效水。
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经验判断方法俗称田间验墒,将土壤墒情分为5种类型,即汪水、黑墒、黄墒、潮干土和干土。
土壤水分的调节方式有哪些?答:调节土壤水分主要方式有(1) 在土壤水分不足的情况下,灌溉是调节水分的根本措施。
(2) 土壤水分过多的情况下,排水是减少土壤水分的重要手段。
(3) 土壤是重要的水分贮藏库,通过适当的耕作措施可以减少水分的损失,维持土壤水分含量。
(4) 发展节水农业第二章土壤的基本性质知识点要求:1.熟悉土壤孔隙的类型。
掌握土壤容重和土壤孔隙度的含义极其计算方法。
2.了解不同的土壤结构体类型。
熟悉土壤耕地的标准。
掌握团粒结构的生产意义及创造团粒结构的方法。
3.了解土壤热量的来源。
熟悉土壤温度状况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掌握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土壤调温措施。
4.熟悉机械保肥的形式,掌握土壤的的保肥途径及判断土壤的供肥性能。
5.了解土壤的缓冲性能及影响因素。
熟悉土壤酸碱度的分级。
掌握不同酸碱度的改良和利用。
复习题:名称解释:土壤孔隙度即总孔度土壤孔隙的容积占整个土壤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干土质量成为土壤容重。
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暴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岩石或达到成土母质的一定深度。
土壤热容量:单位容积的土壤的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所需要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
土壤结构:土粒在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相互团聚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各种团聚体,称为土壤结构。
活性酸度:指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浓度所直接显示的酸度。
它是土壤酸度的活度指标,通常用pH值表示。
一般用水浸出液加指示剂来测定。
潜性酸度: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着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它是土壤酸度的容量指标。
一般情况下它不显示出来,只有当被吸附的H+和Al3+被交换到溶液中后才显示,所以称为潜性酸度,通常用1000g烘干土中H+的厘摩尔数来表示。
填空题:土壤酸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碳酸盐、重碳酸盐)使土壤呈酸性的主要成分是和________。
(H+ Al3+)土壤孔隙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土壤空隙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非活性空隙,毛管空隙,通气空隙)。
一般来说,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小于________时,土壤保肥能力差;大于________时,表明土壤保肥能力强。
(10 cmol/kg 20cmol / kg)简答题:有些什么措施调节土壤温度?答:农业上常通过调节土壤固、气、液三相的比例,特别是土壤水分和空气的比例,达到调节土壤温度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设置风障和防风林,修造阳畦及大棚,用地膜、作物秸秆、草席等覆盖地面,土面增温剂、耕作、排灌、改土等。
说明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答:良好的团粒结构体一般应具备三方面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大小,过大或过小都对形成适当的孔隙比例不利;具有多级孔隙,大孔隙可通气透水,小孔隙保水保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即水稳性、机械稳性和生物学稳定性。
良好的团粒结构性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调节土壤水分与空气的矛盾;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稳定土温,调节土壤热状况;改善土壤耕性,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尽管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起重要的作用,但对于砂土、砂壤土和轻壤土,不一定强调用团粒结构来改良土壤。
说明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
答:盐碱土实际上包括盐土、盐化土壤、碱土和碱化土壤。
盐碱土的特点是“瘦、死、板、冷、渍”。
不同的盐类物质对作物的危害程度差异很大,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许多植物形成了对盐碱的抵抗力。
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
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具体的改良措施包括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化学改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