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稿) 2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精品PPT课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精品PPT课件
这样教师借助于直观教学,通过实物演 示,使学生建立表象,从而解决了数学知 识的抽象性与儿童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
• 计算引入 有的概念不便直观引入,但通过计算
能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时就要采取 计算引入的方法。
如: 循环小数的学习 商不变规律的学习 倒数概念的学习 圆周率概念的学习
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加以分 析、综合,形成了概念。
比如“针尖刺木板”的痕迹引入“点”、用“拉紧的绳”或“ 小孔中射入的光线”来引入“直线”的方法是直观说明法,“1 ,2,3,···叫做自然数”是指明对象法。
(2)对于用概念的形成来学习的概念 一般可通过观察实例,启发学生抽象出本质属性, 师生共同进行讨论,最后再准确定义。
(3)对于用概念的同化来学习的概念 (a)用属加种差定义的概念 新概念是已知概念的特例,新概念可以从认知结构 中原有的具有较高概括性的概念中繁衍出来。 (b)由概念的推广引入的概念 讲清三点:推广的目的和意义; 推广的合理性; 推广后更加广泛的含义。
,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典型事例。 (2)尝试建立表象阶段(分析共同属性)
分析所观察实例的属性,通过比较得出各实例的共同属性。 (3)抽象本质属性
从上面得出的共同属性中提出本质属性的假设。并通过比较肯定例证和 否定例证检验假设,确认本质属性。 (4)符号表征阶段
尝试地用语言或符号对对象进行特征的概括与表征,从而获得概念。(5) 概念的运用阶段
◆概念同化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同化方式学习概念,实际上是用演绎方式来理 解和掌握概念。因为它是从抽象定义出发来学习的 ,所以应注意及时利用实例,使抽象概念获得具体 例证的支持;
(2)学习中必须经过概念分类这一步,使学生从外 延角度进一步对概念进行理解;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课堂)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课堂)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课堂)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

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能缺乏针对学生兴趣的有效教学手段,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

(1)课堂互动不足:在部分数学课堂中,教师过于关注知识点的讲解,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使得学生缺乏积极参与课堂的机会,从而影响学习兴趣的激发。

(2)教学方式单一:部分教师习惯于采用讲授式教学,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使得课堂氛围单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导致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这种现象表现在以下方面:(1)题目训练过于应试化: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侧重于让学生进行大量题目训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思维方法。

(2)忽视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时过于关注答案的正确与否,而忽略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主要原因如下:(1)教学方法不当:教师可能没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2)缺乏实际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能忽视了将数学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得学生难以体会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从而影响其深入理解。

(3)概念辨析不足:在讲解数学概念时,教师可能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辨析,导致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模糊不清。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从培养目标出发,深入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

概念教学要把握“概念核心”——以“认识分数”为例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要把握“概念核心”——以“认识分数”为例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学 生见 多 了像 左边 这样 ,“老 老实 实 ”“中规 中矩 ”“一 眼 能 看清 ”的“平 均分 ”。右边 的这 个三 角形 ,看 上去 形状 各 不 一 样 ,大 小一 下子看 不 出来 ,还是 平均 分吗 ?(学 生的 思维 盲 点 )
针 对学生 普遍 的认 知特 点 ,追 问 :“三角 形涂 色和 不 涂 色 部分 看起 来形 状各 不一 样 ,大小 还相 等吗 ?从而 让 学生 认
一 、 以“平均 分”为基 础 .引导 学 生初步 感知 分数 在 201 1版《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特别强调要关注 学 生的 学 习经 验 ,而 小学 生 学 习“分 数 ”的经 验 就 是 “平 均 分 ”,之前 ,小学 生 已经学 过 “除法 ”、“多 个物 体 的 平均 分 ”, 因 此 ,应 该 以“平均分 ”为 基础 ,引导学 生初 步 感知分 数 。 教学 中 ,可 以给 同桌 2名 学生 一个学 具袋 ,里 面放 “4 个长方 形 、2个 三 角形 、1个 圆形和 1支笔 ”,让 学生 把学 具 分 一分 。学 生 同桌 2人分 学具 的方 法刚好 是人 们分 东西 的 三种 典型方 法 ,“4个长 方形 、2个三 角形 ”是可 以平 均 分给 2个人 的 ,1支 笔 不能 进行 分割 ,因此 可 以 2人共 用 ,1个 圆 形如 何分 给两 个人 呢 ?这 就是 小学 生学 习 “分数 ”的最原 始

识到在第二幅图中涂色部分也是整个图形的÷ 。 ‘+ 若 想让 数学 课堂 洋溢 着浓厚 的 辩证味 和 哲学 味 ,就 需
要 我 们经 常 增加 干 扰 因素 ,教学 生 看那 些 情景 背 后 隐藏 着 的看 不见 的 数学 本 质 ,培 植 一种 深 邃 的 、敏锐 的数学 眼 光 。 事实上 。“看 不见 的 ”往往 比 “看得 见 的”更 重要 。比如 右边 的 三角形 ,看得 见的是 “形状 各不 一样 ”。显然 ,这只 是表 面 的 、 形式 的 、肤浅 的 ;看不 见的 是 “平均 分 ”。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

使新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概念相 区别联系 , 使知识实 现 有效的迁移。
二、 概 念 的形 成 ( 一) 揭示概念 的内涵 。学生芷 确理解概念就要在引入概念 的 基础上 , 通过观察 、 比较 、 分析 、 综合 抽象概括反 映一类 事物共 同

概 念 的 引 进
小学 生的认知是从具体 到抽象逐渐过 渡的阶段 ,这种 抽象 是 以感 性材料为基础 的。小 学生建立数学概 念 ,主要有 两种方 式: 凭借式和同化式。 对 于起始 性的概念 , 常采用凭借式 , 就是 凭借事物 的具 体形 象 和表象进行抽象 。引入概念 时要结合学生 的生 活 、 学习实 际 , 借助 充分的感知材料 ,让学 生在多种感官参 与学 习的活动 中去 探究一类 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如 , 开始 学习 角形 , 凭借学 生见 到 的红领 巾 、 小 角旗 、 i 角板等实 物画 出 角形 , 舍 去非本 质 特征 , 如颜色 , 质地等 , 双 留下它们 的形 , 在学 生头脑 中建立 三角 形 的表 象 。 对 于发展 式概念 , 一般采用 同化式 。学生随着年 龄的增长 , 认知结构 中的知识 不断积累 , 智力不 断发展 , 所 以应借助学 生已 有 的概念去认 识新概 念 , 使新概念 在 已有 的概念 中精确 、 深化 , 产生新 的认识 , 比如 , 教学分数单位 时 , 可以 由 自然数 单位引入 。 任何一个 自然数都可 以看成是 由若 干个 1 组成 的 , 同样 , 任何 一 个分数都可以看成是 南若干个几分之 一组成 的。学生在学习 中, 如数学分 析课 程中 , 集合 与基本初等 函数部分 中学教 材已有 , 为 了减 少重复 , 可将这 些内容删除或放在 附录 中, 而不列入 正文讲 述; 弱化化繁冗 的计算技 巧, 传统 上计 算技巧 对于专业数学 学生 来说 是必不 可少 的, 内容 较多 , 历来是 教学难 点 , 但随 着计算 机 科学技术 的快 速发展 , 利用计 算机解决计算 问题变得方 便快捷 , 教学实践 中我们可 以将此 内容列 入学生数学 实验课 中进行 练习 体验 。 2 ) 加强最新研究成 果的介绍 。 当代科 学技术迅猛发 展为数学 知识注入新 的活力 ,导致数学专业 课程 的讲授 方式也应有所 改 变 ,教学 中应 从现代数学的思想 观点讲授数 学的发展趋势 和当 代数学科学相互交 叉融合的大趋 势。 3 ) 数学专业课程计划 中适 当开设与理论教 学配套 的数学实验 课,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 数学实验课是将数学理论视 为一 门“ 实 验科学 ” , 从 问题 出发 , 借助计算 机和数学软 件 , 通 过学生亲 自设 计和动手 , 体验解决 问题的过程 , 从实验 中去学 习、 探索和发现数 学规律。例如 引导学生 自己设计实验 , 利用各 种数 学工具计算 圆 周率或用各种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并进行误差分析等 。 它强调的 是让学生 以解决 问题为线索学 习、 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 4 ) 积极 组织数 学专业班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 赛活动 , 也是 培 养学生建模意识 的一个不 可忽视 的途 径。数学建模竞赛 活动也 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学 习交流平台 , 它 满 足 了教 学 的 需 要 , 还让学 生在数学建模训练 上接 触到 了新知识新 内容 , 开阔 了视野 , 某种

《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教学》专题讲座

《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教学》专题讲座
(1)提供的概念实例应该是正例,而且数量要恰当; (2)注意选择那些刺激强度适当、变化性大和新颖有趣例子; (3)让学生进行充分自主的活动,使他们经历概念产生的过 程,了解概念产生的条件,把握概念形成的规律; (4)在确认了事物的关键属性,概括成概念以后,教师应采取 适当措施,使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新旧概念分化,以免造成新旧 概念的混淆,新概念被旧概念所湮没;
y x 1, y x b, y 0, y 1
y x, y x2 , ay x 3(a 0)
1、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 呈现概念的定义,不仅要以正确的语言描述概念, 更重要的是要突出概念的关键特征。 2、呈现正例、反例、特例 正例、特例在于强化本质属性,反例在于辨析, 以便于从头脑中的已有概念分化。 3、在应用中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4)为学生及时提供应用概念进行推理、论证的机 会,在应用中强化概念,以防止由于没有经历概念 形成的原始过程而出现的概念加工不充分、理解不 深刻的情况; (5)一定要将所学概念纳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形 成概念系统。
概念的引入——提炼定义——深化理解——概念运用
1、概念的引入与定义的提炼 包括了解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初步揭示它的内涵和外延, 给概念下定义。是概念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 (1)原始概念 一般采用描述法和抽象化法或用直观说明或指明对象的方法来明 确。 比如“针尖刺木板”的痕迹引入“点”、用“拉紧的绳”或 “小孔中射入的光线”来引入“直线”的方法是直观说明法, “1,2,3,···叫做自然数”是指明对象法。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 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 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 数”等。 在小学低年级通常采用描述式的方式来表示,而到了高年 级则采用定义式来表示。

第十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说课材料

第十章-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说课材料

6、操作分类策略 例如,学习梯形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对四边
形进行分类,集合图是分类时的种方法。
三、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教学中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变式训练策略 2、精加工策略 3、概念结构化策略 案例:“整除部分”的概念系统图。 4、强化应用策略
(3) 新旧概念联系。使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 关观念建立联系,把新概念纳入到相应的概念体 系中,同化新概念。
(4) 实例辨认。辨认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确认新 概念的本质属性,使新概念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 关概念精确分化。
(5) 具体运用。通过各种形式运用概念,加深对 新概念的理解,使有关概念融会贯通成整体结构。
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 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 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
念的本质。
(2)描述式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 叫做描述式。
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 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 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
第二节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组织策略
一、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 1、生活化策略 2、操作性策略 3、情境激疑策略 4、知识迁移策略
二、概念构建的基本策略
1、多例比较策略(对比、类比、运用反例与变式)
例1:学习“垂直”概念,教师除了用常见的图形(图 (1)展示外,还应采用变式或反例图形图形(图(2)、(3)、
在小学低年级通常采用描述式的方式来表示,而 到了高年级则采用定义式来表示。
二、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 数学概念的学习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概念形成,二
是概念同化。 (一)数学概念形成 所谓数学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稿)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稿)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一、什么是数学概念二、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

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

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2.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3.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五、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

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精选5篇)

小学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精选5篇)小学数学人教版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下面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理念、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准备、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一下阐述:一、说教材__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__年级__册第__页至第__页的内容。

这部分教学内容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属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领域的知识。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__,学会了__,本课将进一步学习,教材注意创设情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的提出__,并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同时启发学生__。

学好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理解__,掌握__,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基础。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⒈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活动,认识__,理解__,掌握__,探究和发现__,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⒉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自主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自主发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__;教学难点是__。

二、说学情__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因此,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三、说教学理念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构建、动态形成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新知。

数学学习过程理应成为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

数学概念教学实践(讲座稿)

数学概念教学实践(讲座稿)

数学概念教学实践(讲座稿)
导言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知识领域。

但是,很多学生在研究数学时会遇到困难。

这是因为他们没有
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在本次讲座中,我将分享我的经验,介
绍一些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的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石。

它们是描述数学对象和现象的方式。

理解概念的本质是理解数学的关键。

一个数学概念应该有以下几个
特点:
- 准确性:一个数学概念应该精确清晰地描述数学对象或现象。

- 普适性:一个数学概念应该适用于所有相关的数学对象或现象。

- 抽象性:一个数学概念应该是一个抽象概念,与具体的数学
对象和现象无关。

实践方法
以下是一些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方法:
引入故事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故事的方式来介绍数学概念。

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测量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定义和例子
教师可以通过定义和例子的方式来介绍数学概念。

首先,教师需要给出一个清晰准确的定义,然后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结论
通过以上几种实践方法,我相信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谢谢大家!。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稿)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讲座稿)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林国忠一、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

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

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

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1.定义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

这些定义式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这样的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

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描述式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

这种方法与定义式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做参照物而建立。

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

这样的概念将随着儿童知识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化而日趋完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数学中的点、线、体、集合等原始概念都用描述法加以说明。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报告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报告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报告讲座稿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浅谈首先我来说一说对“有效”这两个字的理解,是从三个角度去理解的,分别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一、有效果。

首先是有效果,什么有效果呢?有效果指的是目标的达成,这节课想干什么,达成了吗?不同的教师的目标定位是不同的,就拿经典课例《圆的认识》来说,就有三重境界的目标定位。

我们大多数老师的目标定位在知识与技能,因为《圆的认识》里面有太多的概念,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把圆心、半径、直径这些概念呈现出来,找出半径、直径的特征、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第二层次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呢?它定位在数学美和关系上,因为它认为半径、直径、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用眼睛看看就知道了,没必要花这么大的力气去研究,他认为很重要是体会数学文化。

他通过什么来呈现呢?首先给人展现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水面出现的波纹,再涉及到中国文化象征的太极八卦图、还有方口钟、古代钱币,还有在这里设想的关系,方与圆的关系,在一个正方形里怎么才能画一个最大的圆,然后画一个外接圆,来揭示方与圆的关系。

最高境界的目标定位它是学习方式或说是思维方式的的迁移,特级教师俞正强是这样做的:他在新课开始都没在研究圆,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问起呢?他说:“孩子们,学到现在已经学过很多平面图形了,你们能不能说说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呀?”孩子们说:“学过三角形、四边形呀!”这时候他说:“关于三角形,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小朋友说:“三角形是由时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他说“很好,这是三角形的定义。

”小朋友说:“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很好,这是三角形的构成要素。

第三个小朋友说:“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很好,这是三角形的类型。

小朋友说:“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0。

”很好,这是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还有小朋友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很好,这是三角形的特征。

然后,他把这几个要素板三角形的书下来,板书下来后讲:“假如我把三角形一条边折断,又变成了什么图形?” 小朋友说:“四边形”关于四边形你又知道了什么呢 ?小朋友说:“四边形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四边形。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的概念教学
… …
解余数这个概念 . 清晰易懂。
其 次 , 住 重 点 、 析 比 较是 第 抓 分 二 学 段概 念教 学 的 要点 。 第 二 学 段 的 数 学 概 念 l 这样 几 仃 个 特 点 : 是 多 , 足 比较 { 象 . 一 二 『 h 足 容 易 混 淆 。针 对这 些 特 点 , 学 时 教 应 该注 意 抓 住 重 点 、分 析 比 较 例 如: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 九单 倍 数 和 数 ” 这 一 单 f 概 念 有 倍 , l , ' j 数 、 数 , 数 、 数 的 特 征 , 、 、 倍 253 倍 数 的特 征 , 数 、 数 , 数 、 数 偶 奇 素 合 等 教 学 这单 时 , 足 要 抓 住 这单 一 的 重 点 , 数 、 数 这 两 个 概念 以 倍 及 每 节 课 的重 点进 行 教 学 .二 足 耍 多 注 意 分 析 比较 ,让 学 生 在 辨 析 巾 清晰地理解这些概念 。如 : 这单 的 第 一 时 , 然 教 学 内容 行 3个 : ) 虽 ( 1 认 识 倍 数 和 数 ; )学 会 找 一 个 数 ( 2 的倍 数 和 I ; )知 道 一 个 数 的倍 数 ( 3 数 的 特 征 . 个 数 的 l数 的 特 征 . L 一 大 l 』 = 教 学 难 点 应 该 足 引 导 学 生 发 现 一 个 数 的 倍 数 和 数 的 特 征 .但 教 学 的 重 点 然 足 认 识 倍 数 和 【数 .所 以 大 l 在 教 学 巾应 该抓 住 这 个 重 点 ,通 过 让学 生用 1 2个 样 大 小 的 正 形 拼 成 一 个 K 形 .用 乘 法 算 式把 自 己 的 想 法 表 示 出 来 这 个 实 例 的 教 学 . 学 生 理 解 倍 数 、 数 这 两 个 概 让 念 ,并 知 道 这 里 的 倍 数 和 数 不 同 于 数 量 关 系 巾 的倍 数 .也 不 同 于 乘 法 算 式 巾 的 数 .它 们 足 一 对 相 互 依 存 关 系 的概 念 。 教 学 巾教 师 还 n 以 出 以 下 的判 断 题 :11 f) 0足 5的倍 数 ,2 () 5足 5的 l , ) 数 ( 5足 5的倍 3 数 , )0足 5的倍 数 , ) 足 1 (1 4 (5 5 的倍 数, ) ( 5足 1 l数 , 学 生 根 据 概 6 的大 1 让 念 进 行 正 误 判 断 .在 辨 析 比 较 巾 巩 闻概 念 , 一 少 加 深 理 解 概 念 。 进 再 次 , 意渐进 、 视 概 括 , 注 重 努 力 提 升概 念教 学 的水 平 。 概 念 的抽 象 性 决 定 了对 它 的认 识 不 町能 一 步 剑 位 . 要 螺 旋 上 升 . 需  ̄-, 4 学生来讲认识 概念更要 注意渐 4 进 性 , 教 学 适 应 学 生 的认 知 水 平 。 使 例 如 .分 数 足 一 个 小 学 阶段 卜 重 分 要 的 概 念 ,苏 教 版 教 材 把 它 分 别 安 排 在 二 个 学 段 i册 教 材 巾 .第 一 学 段 年级上册 、i年级下册认识分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2.2《位置与方向(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向、距离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方向的相对性,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运用位置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总结位置与方向的关系,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方向和距离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如对方向相对性的理解,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技巧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实践、交流、思考,进一步掌握位置与方向的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方向的相对性,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方向的相对性,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教学难点:对方向相对性的理解,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总结。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迷路的孩子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方向的相对性,学会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例题,交流讨论如何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方向的相对性,以及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稿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稿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稿小学数学教学专题讲座篇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专题讲座稿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那些已经被广大教师认同并积极采用的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境设置、动手实践、主动探究、合作研究、算法多样化等,感到我们在理解新课程、新理念上还有误区。

有些教师过于追求课堂教学改革的形式,而忽略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丢掉了教学方法中的一些优秀传统,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教学的有效性包括三种含义: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教学效果是指每一节课的教学质量;有效率,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1间×100%,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教学工作量;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经过几年的课改,反思我们的做法和效果,我觉得应该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有一个科学、理性、务实的认识。

1.如何理解“算法多样化”、“一题多解”、“算法优化”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快速发展的数学教育。

因此,针对以往计算教学中单一算法的弊端,新课程提出了“算法多样化”。

比如:一年级“20以内退位减法”,教材提示了用“破十法”“想加算减”“点数”“连续减”等方法都可以。

因此这些算法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很难说孰优孰劣,学生完全可以按自己的经验采用和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要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提倡和鼓励算法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学讲座稿

小学数学教学讲座稿

小学数学教学讲座稿第一部分:讲座概述与目标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计划举办一场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讲座。

本次讲座旨在帮助教师们了解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探讨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二、讲座目标1. 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师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 介绍先进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帮助教师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3. 分享成功的教学案例,让教师们相互借鉴,共同成长。

4. 激发教师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热情,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讲座内容1. 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分析- 学生特点分析-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2.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 启发式教学- 情境教学- 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的运用3. 教学案例分析- 优秀教学案例展示-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效果评估4. 教师成长与发展-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教师团队建设- 教师职业规划四、讲座形式1. 线下讲座: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数学教师进行现场讲解,与教师们互动交流。

2. 线上直播:同步进行线上直播,让更多教师能参与其中。

3. 研讨交流:组织教师们分组讨论,分享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五、讲座时间与地点1. 时间:待定(为期一天)2. 地点:待定(确保容纳所有参会人员,并提供良好的讲座环境)六、讲座组织与筹备1. 成立筹备小组,负责讲座的策划、组织、宣传等工作。

2. 邀请讲座嘉宾,确保讲座质量。

3. 确定讲座议程,制作讲座手册。

4. 通知参会人员,做好报名组织工作。

5. 准备讲座场地、设备,确保讲座顺利进行。

第二部分: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讨一、启发式教学1. 定义: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方法:- 提问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讲座(3篇)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讲座(3篇)

第1篇一、讲座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特举办此次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讲座,旨在帮助教师们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二、讲座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理解和认识;2. 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三、讲座内容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1)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2)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

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3)评价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以考试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2.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理念强调以下方面:(1)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发展。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重视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关注学生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层次性;(2)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竞赛、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发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改革(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要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评价;(2)注重过程性评价。

小学数学教研专题讲座讲稿

小学数学教研专题讲座讲稿

小学数学教研专题讲座讲稿: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电教媒体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但有不少电教课效果欠佳,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抓住电教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点。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应从哪些方面来确定其最佳作用点:一、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在领会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凭借电教手段助一臂之力,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从而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我设计了两组画面。

第一组认识一个数或一个计量单位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再通过学具配以折折、摆摆、画画等实际操作,感知单位"1",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以及何为“平均分”。

第二组认识由一些物体组成的整体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如六个苹果组成的整体、八面小旗组成的整体……通过幻灯在银幕上依次显示。

于此同时教师边引导边板书,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过程中所提出的有关问题。

通过直观演示,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等分数概念诸多要素有了全面的感知,即而抽象概括,一个东西(一个苹果、蛋糕)、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如一堆苹果、一些小旗、一片森林、一群羊、一队小朋友……)都可看作单位"1"(同时银幕不断显示这些画面,加深对单位"1"的具体理解——单位"1"小可小到比细胞还小,大可大到整个宇宙)。

由平均分成2份、3份……最后抽象为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将抽象出来的各个本质属性综合起来就很自然地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二、在教学重点处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其要点是:①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②在能正确分析此类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正确解答此类应用题。

如教学时,在两张胶纸上各画一汽车,通过抽拉直观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林国忠一、什么是数学概念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中的反映。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

在数学中,客观事物的颜色、材料、气味等方面的属性都被看作非本质属性而被舍弃,只保留它们在形状、大小、位置及数量关系等方面的共同属性。

在数学科学中,数学概念的含义都要给出精确的规定,因而数学概念比一般概念更准确。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

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

如只有明确牢固地掌握数的概念,才能理解运算概念,而运算概念的掌握,又能促进数的整除性概念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根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其中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

1.定义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

这些定义式的概念抓住了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的是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

这样的概念,是在对大量的探究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中,使之从直观到表象、继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

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

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

2.描述式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

这种方法与定义式不同,描述式概念,一般借助于学生通过感知所建立的表象,选取有代表性的特例做参照物而建立。

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象1.25、0.726、0.005等都是小数”等。

这样的概念将随着儿童知识的增多和认识的深化而日趋完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一般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数学中的点、线、体、集合等原始概念都用描述法加以说明。

例如,“直线”这一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拿一条直线,把它拉紧,就成了一条直线。

“平面”就用“课桌面”、“黑板面”、“湖面”来说明。

另一种是对于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如果用简练、概括的定义出现不易被小学生理解,就改用描述式。

例如,对直圆柱和直圆锥的认识,由于小学生还缺乏运动的观点,不能像中学生那样用旋转体来定义,因此只能通过实物形象地描述了它们的特征,并没有以定义的形式揭示它们的本质属性。

学生在观察、摆拼中,认识到圆柱体的特征是上下两个底面是相等的圆,侧面展开的形状是长方形。

一般来说,在数学教材中,小学低年级的概念采用描述式较多,随着小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发展,中年级逐步采用定义式,不过有些定义只是初步的,是有待发展的。

在整个小学阶段,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尽可能通过直观的具体形象,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

对于不容易理解的概念就暂不给出定义或者采用分阶段逐步渗透的办法来解决。

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数学概念的直观性;二是数学概念的阶段性。

在进行数学概念教学时,我们必须注意充分领会教材的这两个特点。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意义首先,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

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

事实证明,如果学生有了正确、清晰、完整的数学概念,就有助于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运算和解题技能。

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概念不清,就无法掌握定律、法则和公式。

例如,整数百以内的笔算加法法则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一。

”要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个法则,必须事先使他们弄清“数位”、“个位”、“十位”、“个位满十”等的意义,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就无法学习这一法则。

又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要以“圆”、“半径”、“平方”、“圆周率”等概念为基础。

总之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于今后的学习而言,都是一些基本的、基础的知识。

小学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也就是说,任何一部分内容的教学,都离不开概念教学。

其次,数学概念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

概念是思维形式之一,也是判断和推理的起点,所以概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起重要作用。

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判断和推理,更谈不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是一个判断。

在这个判断中,学生必须对“未知数”、“等式”这几个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形成这个判断,并以此来推断出下面的6道题目,哪些是方程。

(1)56+23=79 (2)23-x=67 (3)x÷5=4.5(4)44×2=88 (5)75÷x=4 (6)9+x=123在概念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顺利地获取有关概念,常常要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最后再抽象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通过一系列的判断、推理使概念得到巩固和运用。

从而使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6.1.3 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要求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概念所反映的全体对象,三要掌握表示概念的词语或符号。

2.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

能对概念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

3.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

四、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根据数学概念学习的心理过程及特征,数学概念的教学一般也分为三个阶段:①引入概念,使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②通过分析、抽象和概括,使学生理解和明确概念;③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一)数学概念的引入数学概念的引入,是数学概念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概念引入得当,就可以紧紧地围绕课题,充分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顺利地掌握概念起到奠基作用。

引出新概念的过程,是揭示概念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而各个数学概念的发生形成过程又不尽相同,有的是现实模型的直接反映;有的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础上经过一次或多次抽象后得到的;有的是从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中产生的;有的是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有的是将思维对象理想化,经过推理而得;有的则是从理论上的存在性或从数学对象的结构中构造产生的。

因此,教学中必须根据各种概念的产生背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选取不同的方式去引入概念。

一般来说,数学概念的引入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

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事物或教材中的实际问题以及模型、图形、图表等作为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去获取概念。

例如,要学习“平行线”的概念,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熟悉的实例,像铁轨、门框的上下两条边、黑板的上下边缘等,然后分化出各例的属性,从中找出共同的本质属性。

铁轨有属性:是铁制的、可以看成是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永不相交等。

同样可分析出门框和黑板上下边的属性。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它们的共同属性是:可以抽象地看成两条直线;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彼此间距离处处相等;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等,最后抽象出本质属性,得到平行线的定义。

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引入新概念,是用概念形成的方式去进行教学的,因此教学中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显示被引入概念的特征性质的事例,正确引导学生去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使学生从事例中归纳和概括出共同的本质属性,形成概念。

2、以新、旧概念之间的关系引入新概念。

如果新、旧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等,那么新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充分地利用这种关系去进行。

例如,学习“乘法意义”时,可以从“加法意义”来引入。

又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从“除法”中的“除尽”来引入。

又如,学习“质因数”可以从“因数”和“质数”这两个概念引入。

再如,在学习质数、合数概念时,可用约数概念引入:“请同学们写出数1,2,6,7,8,12,11,15的所有约数。

它们各有几个约数?你能给出一个分类标准,把这些数进行分类吗?你能找出多种分类方法吗?你找出的所有分类方法中,哪一种分类方法是最新的分类方法?”3、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

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概念,这也是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般来说,用“问题”引入概念的途径有两条:①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概念;②从数学问题或理论本身的发展需要引入概念。

4、从概念的发生过程引入新概念。

数学中有些概念是用发生式定义的,在进行这类概念的教学时,可以采用演示活动的直观教具或演示画图说明的方法去揭示事物的发生过程。

例如,小数、分数等概念都可以这样引入。

这种方法生动直观,体现了运动变化的观点和思想,同时,引入的过程又自然地、无可辩驳地阐明了这一概念的客观存在性。

(二)数学概念的形成引入概念,仅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要使学生获得概念,还必须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概念,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正确表述概念的本质属性。

为此,教学中可采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方法。

1、对比与类比。

对比概念,可以找出概念间的差异,类比概念,可以发现概念间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例如,学习“整除”概念时,可以与“除法”中的“除尽”概念进行对比,去比较发现两者的不同点。

用对比或类比讲述新概念,一定要突出新、旧概念的差异,明确新概念的内涵,防止旧概念对学习新概念产生的负迁移作用的影响。

2、恰当运用反例。

概念教学中,除了从正面去揭示概念的内涵外,还应考虑运用适当的反例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尤其是让学生通过对比正例与反例的差异,对自己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更利于强化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理解。

用反例去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实质是使学生明确概念的外延从而加深对概念内涵的理解。

凡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必属于该概念的外延集,而反例的构造,就是让学生找出不属于概念外延集的对象,显然,这是概念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但必须注意,所选的反例应当恰当,防止过难、过偏,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达不到突出概念本质属性的目的。

3、合理运用变式。

依靠感性材料理解概念,往往由于提供的感性材料具有片面性、局限性,或者感性材料的非本质属性具有较明显的突出特征,容易形成干扰的信息,而削弱学生对概念本质属性的正确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