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与译篇连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8月

第29卷第4期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ug.2012Vol.29No.4

收稿日期:2012-01-11

作者简介:朱嘉春(1988-),男,陕西宝鸡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词典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与译篇连贯

朱嘉春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翻译研究中的文化是以文化信息的形式存在于语言符号背后的,语言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生存,也承载着文化。翻译是在语言符号转换的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传递,

而由于语言符号生存的文化语境差异,翻译行为中文化信息的丢失是难以避免的,而这种丢失会造成译文语篇连贯受损,因而译者需要在翻译中采取各种措施,从而实现译篇连贯的重构。

【关键词】文化信息;丢失;连贯;译篇;重构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4860(2012)04-0095-06Cultural Information Loss in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Coherence

of the Translated Text

ZHU Jia-chu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nxi Normal University ,

Xi-an 710062,Shanxi ,China )

Abstract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culture takes the form of 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is always con-veyed by the linguistic symbols.Language ,which exists in a certain cultural environment ,serves as a ve-hicle for culture.Translators try to transfer information when they make conversions between language sys-tems.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cultural environments ,there will always be cultural information loss in the translation ,which will influence the coherence of the translated text.Therefore ,the translators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reconstruct the coherent text.

Key words :Cultural information ;Loss ;Coherence ;Translated text ;Reconstruct

一、引言

近年来,文化视阈下的翻译研究被越来越多的

学者所推崇,探究翻译行为所涉文化因素的著述亦屡见不鲜。斯内尔-霍恩比在其著作《翻译研究:综合法》中对传统翻译理论就翻译的认识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提出了“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的观点。因此,翻译不仅要实现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还要注意符号背后文化信息的传递,实现其交际功

能。许钧在《翻译论》中指出:“其(翻译)本质的作用之一便是克服语言障碍,达到操不同语言的人们

之间精神沟通,而这种精神沟通,主要是通过文化层

面的交流获得的”[1]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

一体,

但由于种种原因,翻译中源语言文本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很容易在翻译中部分或完全丢失从而在译

本中得不到体现,而这种丢失常常会对译篇的连贯性造成影响,本文将就文化信息丢失与译篇连贯的关系进行详细的讨论。

二、翻译中的文化信息及其丢失的必然性对于“文化”这个词已经有学者做过定义。例

如英国人类文化学家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著作《原始文化》中认为:“‘文化与文明’就其广义人类学上

看是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及作为社会

成员的个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2]。这个定义显然是从普遍意义上定义文化的,对于翻译学研究来说,显得过于宽泛,所以无法代表翻译研究中人们对于文化的理解。刘宓庆认为:“翻译视角中的文化必需涵盖翻译学所关涉的若干范畴和次范畴,并具有鲜明的学科本体性特征”[3]。因而从翻译行为和学科本身来界定“文化”的概念是十分必要的。

翻译行为的作用对象是文本,而文本的组成元素是符号,而且在多数情况下是语言符号,因此翻译研究中“文化”概念的定义离不开语言。语言生存于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因而与文化语境发生相互作用,是这种文化的载体。而由于语言的最主要功能是交流信息,因而其承载的“文化”也是以文化信息的形式存在,并内化于语言符号中,在人与人之间交流并代代相传的,因此翻译研究中我们研究文化的视角之一便是如何在语言符号转换的同时传递文化信息,消解文化冲突。

文化信息蕴含于语言之中,是语言在历史发展中沉淀下来的反映使用这一语言的群体所共有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观及信仰的信息,在语言的使用中体现出来。不同的民族因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所使用的语言符号系统不同,这不仅为翻译的存在提供了支持,也造成了翻译中的种种困难。上文所言翻译是在符号转换中实现文化信息的传递,但因为语言符号系统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一种语言中语言单位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很可能在另一种语言中找不到相应的承载者,而翻译之难正在于这种行为有时候对于符号转换的要求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即便目的语中找不到能够承载原文符号背后文化信息的理想对应体,翻译依然要进行。因此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丢失是很常见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而当译者译术不精或者意识不到语言之间的差异时,这样的“丢失”就更明显。

三、语篇连贯的性质初探

连贯(Coherence)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语篇区别于非语篇的主要因素。许多学者针对翻译的认识都是建立在语篇翻译的基础之上的。例如杨志亭提出:“翻译实际上是语篇连贯的识别与重构”[4],而钟书能、李英垣提出相似但更具体的看法,认为翻译是互文语境中篇章连贯的重构[5]。由此可见,保证译文连贯成章是翻译的一个核心任务,译文是否连贯也是评价译文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研究文化信息与译篇连贯的关系,我们需要先对连贯的性质进行探索。

(一)“连贯”概念的界定

语言学中的语篇是指一个成为整体的篇章,与该篇章的长度无关。这里的整体是指语篇中的任何一个语言单位都要受到整个篇章的制约并与之保持形式、意义、语用等各个层面的一致性关系[6]。

连贯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但许多语言学家对于连贯的定义都是通过和一个相关概念———衔接(Cohesion)比较定义的。例如,Baker认为:“连贯与衔接都是使得语篇成立的各种关系,但衔接是一种将语言结构连接在一起的表层关系网,是通过词汇和语法的相互依存构建的,而连贯则是这一层表层关系网之下的概念关系网,是通过意义和概念的相互依存构建的,衔接是连贯关系的表层形式”[7]。Haliday&Hasen写道:“衔接是构建连贯大厦的基石”[8],同时区分了实现衔接的五种手段:所指、代替、省略、连接、词汇黏着。从这一点上来看,衔接与连贯处于不同的层面上。

Werth等人将连贯扩展到了更广义的层面上,认为连贯是存在于任何语言单位内外的关系,统摄衔接、搭配和关联[9]。这使得连贯与衔接的关系成为从属关系。他们认为,在语篇中,语篇内外所涉及的各种联系称为连贯;所有连贯的总和称为语篇连贯[10]。本文中我们假设衔接是连贯的一种,而连贯是语篇内部语言单位之间的各种联系,涉及语义连贯、语法连贯、语用连贯等,并存在于语篇中任何大小语言单位的内外。

王东风提出将语义连贯下的形式连贯看作无标记性连贯(unmarked coherence),将语义连贯下的语法不连贯或者总体语义连贯下的局部语义不连贯看作标记性连贯(marked coherence)[11]。在翻译中,连贯的识别与重构应该尽量以语义连贯为主,牺牲语义连贯甚至是原文的艺术特色而刻意追求表面形式连贯是得不偿失的。

(二)“连贯”的认知视角

语篇连贯与语篇接受者的心理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Spooren&Sanders认为:“连贯现象的本质是一种认知心理现象,但连贯在文本中的重新构建是以文本的语言标志(linguistic signals)为基础

69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9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