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案1
微型课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微型课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力学的基础概念,掌握牛顿三定律以及力的和、分解等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牛顿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力的和、分解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力学基础的概念,让学生回想力的概念及作用。
2. 提出问题:为什么物体会运动?什么是力的作用?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受力合为零。
2.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4. 讲解力的和与力的分解的概念及应用。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
1. 划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并解决一些力的计算问题。
2. 比较功能相同物体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
1. 点名回答问题: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的作用。
2. 留下思考题:为什么有时候用力却无法让物体产生运动?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力学基础概念,让学生对牛顿三定律有了初步了解,并进行了简单的计算练习,有助于将抽象的内容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下节课应该更多地进行实验和案例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中的力学概念。
幼儿园微课教案范例
幼儿园微课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微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 1. 掌握与课堂上常见物品相关的汉字。
2.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汉字学习:与课堂上常见物品相关的汉字。
2.观察和实践:通过观察和实践,认识和感知常见物品。
3.动手实践: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件小手工作品。
4.合作游戏:进行小组合作游戏。
三、教学过程导入环节(5分钟)1.引导幼儿观察教室中的物品,问幼儿:“你们能看到哪些东西?”2.引导幼儿说出他们所观察到的物品并念出与之相关的汉字。
正文教学(20分钟)1.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念出物品名称。
2.通过问答的方式,巩固幼儿对物品名称的理解和记忆。
3.引导幼儿观察、触摸、感受物品,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品的特点。
动手实践(30分钟)1.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份所需材料。
2.通过示范,引导幼儿按照提示和图纸进行手工制作。
3.在制作过程中,逐一检查幼儿的操作和理解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小组合作游戏(1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约4-5人。
2.每个小组从一个袋子中抽取物品,并根据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组。
3.鼓励幼儿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共同制定分组标准。
4.引导幼儿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观点,通过合作达成一致。
总结回顾(5分钟)1.整理物品,恢复教室的整洁。
2.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物品名称,并复习相关的汉字。
3.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微课,可通过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具体评价指标包括: 1. 对物品名称和相关汉字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和描述物品的能力。
3. 动手实践记忆和操作技能。
4. 在小组合作游戏中的表现和合作精神。
一棵小桃树微型课教案
一棵小桃树微型课教案这是一棵小桃树微型课教案,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棵小桃树微型课教案第1篇学习主题名称:《一棵小桃树》主题内容简介:这是一篇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散文。
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学习目标分析(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2、通读全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其深刻内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小桃树顽强的精神,培养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学情分析前需知识掌握情况: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掌握了基本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同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基本能够独立借助课文中的注释、阅读提示或者查找课外资料等方式对文章进行一个初步了解。
对微课的认识:在这之前学生们对微课认识还是比较陌生的,但听过老师讲解微课的形式和作用后,学生们对微课产生了比较大的兴趣,是比较乐于接受的。
学生特征分析学习态度:学生对于我所采用的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模式是比较能够接受的。
因为微课具有直观性、自主性、针对性,用微课这种教学形式进行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学习风格:虽然是初中生了,但是他们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学习较为被动,有畏难情绪,学习方法较为单一,需要提前做好学法指导。
而且对于那种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跟着听和记的教学方式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他们更乐于接受直观性、自主性、针对性、娱乐性强的学习方式。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分析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主题中,我将使用微课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本文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体会其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时机:我将在整体感知课文这一环节上利用微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观看微课资源,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作者的人生经历,领会其深刻内涵微课用于学生学习的方式:我将使用微课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其深刻内涵。
2022版高考生物总复习 拓展微课1 探究“种子形成与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
拓展微课1 探究“种子形成与萌发”过程中的变化一、种子的类型及萌发时的物质变化◆拓展梳理1.种子的类型和结构(1)根据种子成熟时是否有胚乳①有胚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组成)。
②无胚乳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
(2)根据种子中含量多的有机物不同淀粉种子:如玉米、小麦、水稻等。
油料种子:如花生、油菜、向日葵等。
蛋白质种子:如大豆等。
2.种子萌发时的条件与物质变化(1)必要条件:有生活力的胚、一定的氧气、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
(2)种子萌发时的吸水过程①阶段Ⅰ:吸胀期,干种子迅速吸水,方式是吸胀吸水,靠的是种子内的亲水性物质,不同物质亲水性的大小关系为:蛋白质>淀粉>脂肪。
②阶段Ⅱ:吸水停滞期,因为亲水性物质吸水达到饱和,而大液泡未形成,所以吸水缓慢或趋于停止。
③阶段Ⅲ:重新快速吸水,原因是根的形成,主要以渗透吸水为主。
(3)种子萌发时有机物种类的变化淀粉先水解为麦芽糖,再水解为葡萄糖,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干重减少(注意:油料作物干重先增加后减少),有机物的种类在萌发过程中增加。
(4)激素的变化:脱落酸含量减少,赤霉素含量增加。
◆拓展微练1.(四川棠湖中学开学考)小麦种子用蒸馏水浸泡,其萌发初期,代谢加强、质量增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由水含量增加,淀粉水解,质量增加B.吸收N、P等元素,为种子萌发做准备C.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导致其质量增加D.脱落酸含量增加,诱导淀粉酶基因表达答案 A 浸泡在蒸馏水中的种子从外界吸收水分,使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增加,代谢增强,淀粉水解,质量增加,A正确;蒸馏水不含矿质元素,所以种子不能从外界溶液吸收N、P等元素,B错误;种子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的作用,种子萌发初期,脱落酸含量减少,D错误。
2.(广东佛山顺德四模)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鲜重的变化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阶段Ⅰ中种子细胞的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下降B.阶段Ⅱ中胚细胞合成有解除休眠作用的赤霉素逐渐增多C.阶段Ⅰ中种子细胞有机物总质量变多而鲜重增加D.阶段Ⅲ后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答案 C 阶段Ⅰ中种子吸水,水进入干种子胚细胞,使种子细胞的自由水含量上升,因此结合水/自由水的值下降,A正确;阶段Ⅱ中胚细胞合成,赤霉素逐渐增多,促进种子萌发,B正确;阶段Ⅰ中种子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不断消耗有机物,而此时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有机物总质量变少,但此时鲜重因吸胀吸水而增加,C错误;阶段Ⅲ后根向地生长及茎背地生长的原因都是生长素分布不均,D正确。
初中微型课获奖教案
初中微型课获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掌握《背影》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背影》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分析父亲的形象,体会父爱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
2.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背影》的写作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中感受父爱的伟大。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亲情故事,感受家庭的温暖,培养感恩情怀。
6. 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
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营造温馨的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父爱认识的深化,家庭观念的增强。
3. 学生情感态度的变化,感恩情怀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背影》,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燕子一课的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
燕子一课的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燕子一课的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5篇教学设计是教师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规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过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燕子一课的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供大家参考学习。
燕子一课的微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
教学准备:1、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2、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3、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一张剪纸。
一张燕子的剪影。
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案#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范读课文。
三、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
(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五、指导看图。
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
2024版10分钟微课教案模板精选[1]
•微课教学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时间管理与节奏把控技巧•学生参与度和效果提升途径•总结回顾与未来改进方向微课教学背景与目标背景介绍微课的起源与发展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逐渐受到关注,具有时间短、内容精、针对性强等特点。
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可以应用于课前预习、课中辅助、课后复习等多个环节,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0102 03知识目标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应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目标设定预期效果与评估标准预期效果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标准通过课堂测试、作业提交、小组讨论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观察,对微课教学效果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
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明确微课的教学目标,梳理出最核心、最关键的知识点。
精准定位突出重点逻辑清晰将核心知识点进行重点强调,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能够快速掌握。
按照知识点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使得教学内容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030201核心知识点梳理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
图文结合引入相关的视频资料,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视频资料结合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使得抽象的知识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
实例分析辅助材料搭配建议先总述微课的主题和核心内容,然后分点进行详细阐述。
总分结构按照知识点的因果关系进行逻辑框架的构建,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有逻辑性。
因果关系按照时间顺序进行逻辑框架的构建,适用于历史事件、科学实验等具有时间先后关系的教学内容。
时间顺序逻辑框架构建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设计启发式提问策略应用提问具有引导性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设计模板〔共6篇〕第1篇:小学语文微课教案《“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一、教学背景在语言文字标准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无视展开教学,标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
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一〕、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2〕怎样地干什么〔3〕干得怎么样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1、“的〞的用法〔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名词+“的〞+名词〕〔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代词+“的〞+名词〕2、“地〞的用法悲伤地说快乐地写甜甜地笑认真地听快速地奔跑消极地答复〔形容词+“地〞+动词〕3、“得〞的用法写得快读得好玩得快乐笑得开心红得发紫白得发光〔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六、稳固练习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跑〔得〕飞快飞快〔地〕跑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快乐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忆“的地得〞的用法口诀〕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
小学阶段数学微课程教案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微课程1.2 课程主题(具体主题,例如:加减法运算)1.3 课时安排(总课时/单节时长)1.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例如:加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具体能力,例如: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自主学习的能力等)二、教学内容与过程2.1 导入部分- 教学活动:通过(具体方式,例如:故事、游戏、问题)导入课程-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兴趣,建立与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2.2 新课部分- 教学活动:讲解(具体知识点,例如: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展示(具体案例,例如:实际问题解决)-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2.3 练习与巩固部分- 教学活动:进行(具体形式的练习,例如:口算、笔算、应用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2.4 总结与反思部分-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培养反思能力三、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通过(具体方式,例如: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 评价标准: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四、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资源:教材、PPT、练习题等-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五、教学建议- 对学生的建议: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认真完成作业,主动请教问题- 对老师的建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启发式教学- 对家长的建议:鼓励孩子学习,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与老师保持沟通。
幼儿园微课教案范例
幼儿园微课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微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1.了解并掌握基本的颜色概念;2.能够识别和命名常见的颜色;3.培养观察和比较的能力;4.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微课的主题是“认识颜色”。
通过游戏和互动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不同颜色,并通过比较和分类训练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准备1.五颜六色的卡片或彩色纸;2.彩色水笔或彩色粉笔;3.大纸板或白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用大纸板或白板画出红、黄、蓝三个颜色的圆圈,并互相涂上对应的颜色。
然后指向每个圆圈,问幼儿:“这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回答。
2. 游戏探究(10分钟)教师将五颜六色的卡片或彩色纸放在桌上,让幼儿观察并尝试命名每个颜色。
然后,教师拿出彩色水笔或彩色粉笔,问幼儿:“这根笔是什么颜色?”引导幼儿回答。
接着,教师拿出一个面盆,里面放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球,让幼儿围坐在面盆前观察。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颜色的小球?”引导幼儿逐一回答。
3. 分组游戏(1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至少两人。
将卡片或彩色纸均匀分发给每个小组,同时在教室的不同位置贴上同样颜色的纸片。
教师指定一个颜色,每个小组需要迅速找到并拿起这个颜色的卡片,然后找到对应颜色的纸片,将卡片粘贴在纸片上。
比赛的小组需要保持团队合作,速度最快的小组将获胜。
4. 比较与分类(15分钟)教师准备了几组不同颜色的实物,例如红苹果、黄橡皮擦、蓝铅笔等。
教师将实物分发给幼儿,并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实物的颜色。
接着,教师在白板上画出一个大表格,上面分成红、黄、蓝三列。
教师要求幼儿将得到的实物放在对应的颜色列下面。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每个颜色下都有哪些实物,并对比每个颜色下的数量是否相同。
5.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学习内容,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所学的颜色,并提问幼儿:“你们觉得比较和分类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幼儿思考。
《少年闰土》微课教案1
(Ppt首页内容)《少年闰土》“凤头”之妙一、微课目标体会《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的妙处二、微课内容导入:古人作文有“凤头、豹尾”之说。
“凤头”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识是说文章开头要精美,像凤头一样,要引人入胜。
本文的开头一段就堪称“凤头”,下面我们就一一来分析这一个开头的妙处所在。
(Ppt1内容)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解说词)这段开头是对少年闰土看瓜刺猹的景物和人物的细致描写,在全文起了特殊作用。
(Ppt2内容)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解说词)第一句话以景物开头,借以烘托人物的形象。
在“蓝天”与“碧绿”的西瓜地之间,勾画出一轮“金黄”的圆月,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蓝”、“绿”、“黄”三色交相辉映的一幅彩图,对描写勇敢、机智的少年的出场起了烘托作用。
(Ppt3内容)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解说词)第二句以简单的笔触,生动地勾画出课文的主要人物。
用项“带”银圈,手“捏”钢叉“向“一匹猹”刺去的外貌和动作描写,勾画出一个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的形象,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Ppt4内容)这样美丽的景色是哪里?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是谁?他就是闰土吗?为什么项带银圈?猹是什么动物?为什么要刺猹呢?……(解说词)“景物的烘托”加入“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往往容易营造一种气氛,留下悬念:这样美丽的景色是哪里?这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是谁?他就是闰土吗?为什么项带银圈?猹是什么动物?为什么要刺猹呢?一连串的问题会吸引读者迫不及待地读下去。
(Ppt4内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看见猹了,你便刺。
圆的面积微课教案1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圆的面积》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激发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 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难点: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
1、什么是圆的面积?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2、圆的面积怎样计算?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我们先回忆,以前是如何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是把图形先切,然后拼,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利用学过的图形面积公式来进行推导的。
2、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呢?3、我们把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进行摆拼。
首先分成4等份,然后分成8等份,接下来分成16等份,再接下来分成32等份,观察每次摆拼成的图形情况。
大家想象一下,如果再继续分下去,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拼成的图形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我们会发现: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曲线越来越直,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对比前后两个图形,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是面积不变。
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所以:圆的面积= 圆的周长的一半×半径= πr × r=πr2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s =πr2注意:观察公式,我们要注意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半径的长度,计算时要先计算r2=r×r(表示两个r相乘)。
如果已知直径或周长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半径的长度。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有关圆的面积的知识,还发现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知识间的联系就是我们学好数学的钥匙。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范例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范例一、教学背景•年级:三年级•科目:语文•主题:识字与阅读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识字与阅读技巧,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词汇量。
三、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辨认出常见的汉字,提高识字能力。
2.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并回答问题,提高阅读能力。
3.学生能够正确运用学过的词汇,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识字游戏、课文及练习题等。
2.课本:学生的主要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今天的课程内容,提出学习目标: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些新的词汇和理解课文的技巧。
2. 识字游戏(15分钟)•使用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汉字,以互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按字母顺序展示汉字,学生快速说出该字的读音和意思。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奖励正确回答的学生。
3. 课文阅读(30分钟)•在课件中展示课文,分段读给学生听。
教师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以及适当的停顿与语气。
•然后,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理解课文的意义并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发表对课文的个人理解和观点,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4. 课文练习(20分钟)•在课件中展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
练习题包括填空、选择、判断等形式,旨在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进度,适当调整题目的难度。
5.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和表现进行肯定,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要点,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多读课外书籍,提高阅读量和词汇量。
六、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课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们在课文阅读和词汇记忆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也较好。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此外,可以尝试引入一些多媒体资源,如音频、视频,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六年级语文微型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微型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的含义及用法。
2.学会运用成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能够在阅读中感知和应用成语。
4.加深对汉字和成语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内容成语故事《刻舟求剑》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0分钟)先与学生互动,问学生以前是否听过成语故事。
然后教师介绍本课要学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通过讲故事引导学生学习成语。
2.讲述成语故事(25分钟)教师讲述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注意表情、语调抒情。
3.理解词语(10分钟)教师将故事中涉及到的生字生词逐一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学习成语及应用(20分钟)教师先讲述成语“刻舟求剑”的意思,并给学生讲解其来源和用法。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并分组展示应用成语的场景,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
5.课堂练习(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堂练习,如编故事、填空、造句等。
6.总结复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复习所学知识点。
四、教学重难点1.学习成语“刻舟求剑”的实际含义及用法。
2.引导学生加深对汉字和成语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故事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和展示成语的应用场景,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书本七、教学评价1.在学习故事中,学生表现积极,大多数学生能沉浸在故事中,理解故事内容。
2.通过教学,学生明确了成语“刻舟求剑”的实际含义及用法,学生分组展示及讨论成语的应用场景表现积极。
3.在学习中,教师能够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增强学生对汉字和成语的理解和掌握。
幼儿园微课教案
幼儿园微课教案一、教学目标在幼儿园微课教案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学习内容和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微课的形式,提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1. 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微课教学,我们将关注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幼儿掌握简单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人物等。
2. 数学基础:通过微课教学,我们将注重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数学逻辑的培养,如认识数字、数数等。
3. 艺术与创造力:通过微课教学,我们将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通过简单的引导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内容呈现:通过微课的形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学习内容,如图文、音频等,给幼儿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
3. 学习活动设计:根据学习内容,设计一系列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性的学习活动,如故事讲解、游戏、绘画、手工制作等,激发幼儿的主动学习和参与度。
4. 学习反馈及评价: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反馈和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5. 总结和预告:在本节课的结束时,对学习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同时预告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幼儿的学习积累和未来学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评估在幼儿园微课教案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评估,以了解幼儿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1.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评估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问答互动:通过与幼儿的互动交流,提问幼儿相关问题,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和思维能力。
3. 学习产品评价:评估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完成的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评估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综合评价:结合以上评估方式,综合评价幼儿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并做出相应的教学反馈。
劳动教育微课教案(通用20篇)
劳动教育微课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劳动教育微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劳动教育微课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1、透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体验劳动的欢乐,从小培养爱劳动的习惯。
3、教育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珍惜父母的辛苦和劳动。
二、课前准备:1、搜集名人或身边感人的劳动故事。
2、观察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用一句说话夸夸他。
三、班会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看看我们教室的环境怎样,你感觉到什么?这干净、整洁、舒适的环境是我们的值日生用他们的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
劳动创造了美、创造了完美的生活,劳动是最光荣的!(二)学会尊重劳动者我们背着书包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时,当我们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吃着美味可口的饭菜时,你是否会想到那些为我们创造完美生活的劳动者?你是否体会到这些劳动者们所付出的艰辛呢?假如这些劳动者都停止了劳动,我们的生活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劳动仅有分工不一样,没有贵贱之分,劳动者是最值得尊重的人。
让我们为这些可敬的劳动者送上最美的赞歌吧!下头请欣赏诗朗诵《劳动之歌》劳动如多彩的光是那么明媚,劳动创造出千般快活,劳动使机器在飞速地动,劳动使万物承载世界,我要为劳动者唱赞歌。
无论坚守在什么岗位,无论岗位是多么平凡,都是劳动创造新的生活。
劳动是事业的根本,劳动才能获取新的生活。
劳动是人类永久的旋律,劳动是勤劳者心灵之歌。
(三)分享劳动的故事劳动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无一不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创造自我的一切。
下头,我们就一齐来分享这些感人的劳动故事吧!从他们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四)表扬爱劳动的同学。
劳动是可敬的,劳动是光荣的。
同学们,擦亮我们的眼睛,看看我们班上最爱劳动的同学有谁?他们平时是怎样做的?让我们向他竖起赞赏的大拇指,说一句赞美他的话!(四)点燃热爱劳动之情。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3篇 一年级语文微课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3篇一年级语文微课案例下面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3篇一年级语文微课案例,欢迎参阅。
小学一年级语文微课教案1《春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一)猜谜导入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
(谜底是“画”字)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谜底还是“画”)3.导语: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一位古代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
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这首诗。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面主要讲两个方面内容:一、基本概念;二、如何预防和消除记忆效应。
重点是如何预防和消除充电电池的记忆效应。
在学习记忆效应之前,我们先来看下什么是电池。
电池是指盛有电解质溶液和金属电极用来产生电流的杯、槽或容器,大家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电池的基本结构包括正负电极、电解液及壳体等。
那什么是充电电池呢?这里有这样一个定义:充电电池是指电池在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物质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充电电池主要有两个特点:能充电、再使用。
这类也是我们武警部队常用的电池。
现在市场上主要的充电电池有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等,而我们所说的充电电池的记忆效应,主要是指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在镍氢电池中比较少,而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
那么大家可能会问:既然镍镉电池有记忆效应,为什么不选择镍氢电池或者锂电池呢?原因是镍氢电池自放电比较大,比较适合现充现用,不适宜长期存放,不利于战备,而锂电池成本比较高,所以在很多场合镍镉电池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我们平时所使用的电警棍、对讲机等,使用的就是镍镉电池。
什么是记忆效应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这是一个电池,当电池没有完全充电时,比如只充了80%,然后断电拿去使用,则电池就会记住这个电量,当再次充电时,充到这个程度电池就会自认为充满了;而当电池没有完全放电时,比如说放到20%,就拿去充电,电池也会记住这个电量,当你再次使用到这个电量时,电池就会自认为电用完了,如果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时间久了,电池就会认为这60%的
电量就是它的全部电量。
因此,记忆效应就是电池重复的部分充电与放电不完全,导致电池内容物产生结晶,电池暂时性的容量减小,使用时间缩短。
介绍完记忆效应,我们来看一下怎样去预防和消除记忆效应。
当然,如果能选择镍氢电池或者锂电池,那就更好了,如果不能的话,我们就只有通过平时正确使用镍镉电池来尽量避免或减轻这一效应发生。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在平时使用镍镉电池时,一定要将电池使用到没有电再充电,而充电时也一定要充满电再拿去使用,即“充必满,用必完”!而有时我们在使用时可能电池还有一部分电,拿去充又会产生记忆效应,而直接使用又怕电量不够,我们该怎么办呢?是的,我们可以准备备用电池;或者先对电池放电再充电,我们可以购买具有放电功能的充电器,使用这类充电器就可以达到先放电再充电的目的,或者我们可以利用装备自身的放电功能进行放电,不过不建议这种先放再充的方法,因为即便是充电电池,也是有一定寿命的,循环充放电次数是有限的,这样会白白浪费电池寿命。
那如果电池已经产生了记忆效应,我们该怎么办呢?刚刚也讲了,记忆效应导致电池容量暂时性的减小,不过这个“暂时性”并不是说放那几天自己就恢复了,一般需要通过反复的完全充放电,则可恢复电池容量。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消除记忆效应的方法有严格的规范和操作流程,比如规定了放电电流、放电终止电压等,操作不当反而会
得到相反的效果,因此建议还是平时在使用的时候多加注意,尽量避免记忆效应。
这堂课我们首先了解了什么是电池及充电电池的记忆效应,然后讲了一些充电电池日常使用需要注意的地方,下节课我们要讲电池日常使用中会出现的其他问题及使用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做好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