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13宋明理学试题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时三宋明理学(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某中学组织夏令营时,同学们对一幅“三教合一”的图案产生了浓厚兴趣。

图案中三人共一个鼻子,一人正面,另两人均侧面(如图)。

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三教”应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B.三人一个鼻子说明三教实现了真正的“合一”C.“三教”是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佛教、道教、儒学D.“三教合一”引起了明清的思想批判答案 C2.右图说的是宋代福建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

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

A.救国治国之术B.“天理”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答案 B3.“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荀子答案 A4.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过程中,下列人物中宣扬“心外无物”的是 ()。

A.荀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解析王阳明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即“心外无物”。

答案 D5.右图见于今江西流坑董氏祠堂,围绕此图所发表的议论正确的是()。

①伦理道德是古代家族教育的根本②理学对基层社会有着较强的影响力③反映了理学的虚伪性和欺骗性④理学对民族思想人格的塑造曾起过积极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

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了人性的庄严,故④正确;再根据图中的“名家”,可推断①②正确;③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排除③,选B项。

答案 B6.古代某学者曾在白鹿洞书院讲学,后人赞之为:“反躬践实,穷理致知,传二程而分流;讲学授徒,著书立说,配十哲之永馨。

”此人应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李贽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关键信息是“穷理致知”“传二程”,据此可判断应为朱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同步练习【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有一次,街上有两个人吵架,甲骂乙:“ 尔无天理!” 乙骂甲:“ 尔欺心!” 王阳明听后对弟子们说:你们好好听听,这是在讲学呢!弟子不明白,认为不过是相骂而已。

王阳明解释说:他们讲“ 天理”“ 欺心” 这不是讲学是什么呢?这一故事形象地说明了心学A. 追求理论的大众化B. 整治人心,挽救统治危机C. 提倡“ 知行合一D. 赞成穿衣吃饭等“ 人伦物理”2. 2000年,在丰县梁寨镇出土了的徐州地区唯一的文状元李蟠撰写、刻于康熙54年的石碑载:“吾祖籍程子院。

程子院者,宋明道先生(程颢)讲处也。

……”。

当时“明道先生”讲可能阐述的思想是A. “人伦者,天理也”B. “存天理,灭人欲”C. “知行合一”D. “吃饭穿衣皆为人伦物理”3. 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在效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

”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

这位思想家是A. 程颐B. 朱熹C. 王守仁D. 黄宗羲4.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 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作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我们便不大可能透过‘ 不变的中国’ 的种种表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 内在生命与动力”’ 。

这表明作者认为A. 理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 理学存在进步之处,具有一定科学性C. 理学推动了四大发明及其他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发展D. 理学使儒家伦理得到强化5. 探究世界,追求美德,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永恒主题.有的认为“万物于我为一”,有的提出“天者理也”,有的主张“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庄子②程颢③普罗泰戈拉④薄伽丘.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明代陈献章在学术上“舍彼之繁,求吾之约”,追求“自然,自得”,被誉为“真儒复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 宋明理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题:第3课宋明理学一、单选题1.元史以前的列女传,可以说是优秀女性的集成。

元朝以后就不同了,一是数量大增,《元史》收入了一百八十七个,《明史》则收入了三百零八个。

二是这些女性基本上都是所谓“贞、孝、节、烈”的典型。

这主要反映了()A.理学影响了国家法律B.理学思想的广泛影响C.妇女地位的大幅提高D.文化主流思想的变迁2.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

程朱理学的演变正是如此。

下面不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客观上有利于求科学之真B.重义轻利阻碍商品经济的转型发展C.理学取代儒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D.官方哲学左右知识分子的治学态度3.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以来,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材料中的口指的是()A. 董仲舒B. 朱熹C. 王守仁D. 李贽4.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经过不断改造创新,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主要由于()A. 儒学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要求B. 儒家思想是古代最进步的思想主张C. 佛、道与儒学较量后退出舆论阵地D. 儒家吸取各派学说以适应统治需要5.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颢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

次日程颐责问程颢,程颢笑曰:“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

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

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A. 程颢思想带有心学倾向B. 程颐主张知行合一C. 宋代市民文化繁荣D. 二程思想走向对立6.《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以求至乎其极。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必修3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3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宋明理学是儒家思想的一种新发展,强调“格物致知”B、程朱理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C、陆王心学强调“知行合一”,认为道德行为是从内心发出的D、宋明理学对后世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2、下列关于宋明理学发展阶段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北宋时期,理学最初是由程颢、程颐提出的,强调“理”的客观性B、南宋时期,朱熹发展了理学,进一步强调“理”的权威性和实用性C、明代中期,心学成为主流,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D、清代,理学式微,儒家思想逐渐向经世致用转变3、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错误的是()A.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 “格物致知”主张通过观察事物来认识“天理”C. “存天理,灭人欲”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D. “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4、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宋明理学只重视道德修养,忽视知识学习B. 宋明理学的形成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思想的传入无关C. 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程颐、程颢、朱熹等D. 宋明理学的兴起与发展完全得益于儒家思想自身的内在发展5、以下哪位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并提出了“理”作为宇宙本体的理论?A、王安石B、朱熹C、王守仁D、李贽6、宋明理学中的“存天理,灭人欲”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程颐B、程颢C、张载D、邵雍7、题干:以下关于“宋明理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强调通过对事物的认识来达到对理的追求。

B.理学认为儒家思想是最高道德准则,是人心向善的根源。

C.理学认为宇宙本原是理,道德伦理也是由理构成的,所以道德伦理具有永恒性。

D.宋明理学形成于北宋,发展于南宋,兴盛于明代。

8、题干:以下哪位思想家对宋明理学的形成影响较大?()A.韩愈B.朱熹C.程颐D.范仲淹9、题干: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进行了注解和阐述,这一行为在宋代哲学史上具有什么重要意义?A. 丰富了宋明理学的内涵B. 促进了儒学的复兴C. 开创了宋明理学的新阶段D. 为后世儒家学者提供了学习典范 10、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A.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B. 理气二元论C. 性命论D. 格物致知11、宋明理学中,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命题?A、程颢B、程颐C、朱熹D、陆九渊12、宋明理学中的“心学”代表人物是?A、程颢B、程颐C、陆九渊D、朱熹13、《宋明理学》一书中,关于朱熹的理气论,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A. 理为实体,气为理的显现B. 气为实体,理为气的表现C. 理和气都是实体,彼此平等D. 理为气之本体,气因理而存在14、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以下哪项不是其核心观点?A. 知行合一是心学的核心B. 反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C. 认为心是万物本源D. 提倡“即心即物”15、【题干】宋明理学中,提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这一观点的学者是:A. 朱熹B. 陆九渊C. 张载D. 王阳明16、【题干】宋明理学中,强调“知行合一”,认为“知”与“行”不可分割的学者是:A. 朱熹B. 陆九渊C. 王阳明D. 张载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盛行的一种思想体系。

高中历史专题13宋明理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专题13宋明理学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3

三宋明理学一、基础稳固1. 魏晋期间 , 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的直接原由是()A.佛教和道教的宽泛流传B.人们难以接受理学看法C.察举制度渐渐走向衰落D.陆王心学离开社会实质分析 : 魏晋期间新思潮流行 , 特别是道教和佛教的宽泛流传 , 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中心价值看法的地位 , 故 A 项切合题意。

答案:A2. 南宋期间 , 我国古代有名理学家程颢和程颐的思想主张之一是()A. 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来源合而为一B. 正确表达理学的基本主旨和精神C.领先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D.认为“仁”是涵养的最高境地分析 : 程颢和程颐认为公理的中心和涵养的最高境地都是“仁” , 故 D 项切合题意 ;A 项是周敦颐的基本看法 ,B 项是张载的思想主张 ,C 项是唐朝韩愈的主要看法。

答案:D3. 宋朝 , 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虑人人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 从矛盾对峙变换出发B. 从“天人感觉”出发C.从万事万物来源出发D.从人的天性出发分析 : 理学议论的主要问题是本体论、心性论和认识论。

所谓本体论, 就是世界万物的来源问题。

只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一样, 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来源, 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C4.他生活在南宋期间 , 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 将《大学》等儒家经典集为《四书》( 《四书章句集注》)。

他是 ()A. 朱熹B. 陆游C.杜牧D. 韩愈答案:A5.“身似菩提树 , 心如明镜台 ; 不时勤拂拭 , 勿使惹灰尘。

”与这一佛家偈语倡议的修炼方式近似的是()A. 无为寡欲B. 格物致知C.发明本心D. 经世致用分析 : “心如明镜台”重申经过心里修行抵抗凡间迷惑, 与陆王心学“发明本心”以求理近似, 故 C 项切合题意 ;A 、 B、D 三项均与题干资猜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答案:C6. 程朱理学是南宋此后长久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其思想主张包含()A. 无为而治B. 中体西用C.经世致用D. 格物致知答案:D7.自汉至唐 , 儒学被奉为“周 ( 公 ) 孔之道” , 宋朝此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渐渐崩溃B.德政理念人心所向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趋盛行分析 : 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列为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之一 , 孟子被尊为“亚圣” , 地位仅次于孔子。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测试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测试题

专题一第三节测试题1.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

这反映出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2.南宋出现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格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这说明A.市民阶层扩大改变了文学艺术B.理学有世俗化的倾向C.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D.理学观念普及民众生活3.南宋时期,继承程朱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

南宋书院的繁荣A.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B.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C.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D.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4.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

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二者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C.二者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5.2017年1月29日,宁波雅戈尔动物园发生老虎咬人事件,有媒体评论,很多人都认同要有规则意识,但可能只是“嘴上认同,行为上很诚实”。

解决这一问题可用下列哪种办法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6.北宋时,有人指出:“(魏晋至隋唐)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释氏(佛教)耳。

”这说明北宋时A.佛学成官方主流意识B.儒佛思想实现了融合C.佛教呈现兴盛的状况D.儒学面临复兴的重任7.无论是朱熹的“义理之学”,还是陆九渊的“心学”,他们都跳出了汉唐注疏之学的藩篱,转而以学术经世为旨归。

这一转变A.表明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个性解放B.继承发展了朴素辩证法思想C.有利于积极进取时代精神的形成D.借鉴了佛道禁欲主义的思想8.儒教、佛教、道教从相互攻伐到相互吸取,由三教鼎立到三教合流,从而产生了宋元时期十分精致的官方哲学。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测试题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 明朝时期,理学家王守仁的思想主张不包括…()A.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B.特别强调“知行合一”C.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D.认为“愚夫愚妇与圣人同”2. 我国古代理学思想的核心是()A.“独尊儒术”B.“仁政”学说C.“理”或“天理”D.“罢黜百家”3. 南宋朱熹曾经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应当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而不问世事B.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4. 南宋时期,陆九渊认为:“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这说明陆九渊主张()A.“发明本心”以求“理”B.“格物致知”以明“理”C.人人“存天理,灭人欲”D.通过“齐物”达到“逍遥”5. 下列有关我国宋代理学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和基本前提B.朱熹属于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C.我国古代的一种唯物主义思想D.本质上为封建等级制度作辩护6. 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①程颢②程颐③朱熹④陆九渊⑤王守仁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④7.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8.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

使儒家思想取得统治地位最后又走向僵化的分别是()A.孟子、董仲舒B.董仲舒、朱熹C.朱熹、陆九渊D.陆九渊、王阳明C.保持元典思想不变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18. 下列有关宋代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B.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C.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唯物主义思想D.其本质目的是为封建等级制度作辩护19. 下列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封建统治D.主张“心外无理”20. 有人问程颐:“寡妇贫苦无依,能不能再嫁?”他断然回答:“绝对不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练习宋明理学练习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课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陆九渊、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A.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仁者爱仁②存天理,灭人欲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A. ①②③④B. ①④③②C. ①②④③D. ①③②④3.儒家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于是律许容隐,不要求子孙作证,更不许告祖父母、父母,告者绞。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法律A.外儒内法的特点 B .以礼入法的特点C.刑礼结合的特点 D .注重人事的特点4.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墓联。

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 道学B 佛学C 理学D 民族主义5.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还有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说明服饰体现了A、生产方式的不同 B 、生活方式的不同C自然环境的不同 D 、社会风尚的不同6.人名中蕴含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A佛学B ?法学C ?道学D ?理学7.近来有学者将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归纳为仁者爱人、地狱天堂、三教合一、性理之学四个主题。

其中“三教合一”大致始于:A春秋战国 B .秦汉时期 C .东汉以后 D .两宋时期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吸取其:A.仁政思想 B .伦理道德 C .性恶论D .唯物思想9.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测试题

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图是嵩山少林寺“三教合一碑”(即“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上的一幅图画,从正面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即释迦牟尼,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孔子,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是老子。

三教共存一碑,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思潮。

这一思潮A.开始出现在隋唐时期B.推动了宋代理学的产生C.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D.体现三教合归佛的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解读材料可知,材料主要反映三教合一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合一的趋势开始出现,A项错误。

宋代理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思想,三教合一的局面推动了理学的产生,B项正确。

三教共存一碑,无法体现佛教的主流地位,且佛教处于主流地位与史实不符,C项错误。

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是三教合归于儒,D 项错误。

2、明朝一位学者说:“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这里的“实践”主要是指()A.确立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B.遵从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C.改革科举取士的内容和形式D.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自哲学家朱熹的时代以来,真理已明白地显示于世界”。

这里的真理,就是朱熹说的三纲五常就是天理。

“我们不再需要什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

”这里指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恪守三纲五常,故选B。

ACD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3、两宋时期,乡村伦理建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张载弟子所创制的乡约,强调邻里互助与道德互勉;一种是朱熹所改进的乡村族约,主要是宗族内部的改过迁善教育。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宋时期A.理学的理论化 B.教育的平民化C.社会的宗族化 D.儒学的社会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学的社会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3宋明理学同步测试

1.唐朝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人们穿着比较开放,这才出现了“慢束罗裙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诗句。

但宋代一改唐氏袒胸露背的穿衣风尚,变得十分拘谨而质朴、细腻而含蓄。

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发展B、程朱理学的盛行C、专制集权的强化D、审美意识的觉醒2.《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但汉唐儒家崇奉的是《诗》、《书》等“五经”,《论语》并不在其中,直到北宋中期以后才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列为“四书”,并抬高至“五经”之前,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汉唐儒学与孔子思想背离B. 科举取士制度的逐渐僵化C. 现实需要借助于儒学原典D. 理学已开始成为统治思想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以下符合王阳明所悟的“道”的是()A、“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B、“教学者如扶醉人。

”C、“读书要玩味。

”D、“人之求知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4.4.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行的社会思潮,它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穷极宇宙人生的哲理。

魏晋名士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多是“天理自然”,应任其发展。

魏晋玄学()A. 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B. 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C. 主张无为与伦理名分结合D. 发展了天人感应思想5.“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A. 孟子B. 朱熹C. 董仲舒D. 荀子6.“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上述材料评价的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董仲舒B.孔子C.李贽D.朱熹7.下列对宋明理学评价正确的有()①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②注重气节品德,强调社会责任感③凸显人性的庄严④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8.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课后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一、选择题1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理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本体论、心性论和认识论。

所谓本体论,是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

尽管理学家们的认识各有不同,但他们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这是理学认识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C2“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解析:材料反映出唐宋时期在儿童启蒙教育中,就非常注重尊敬父辈、长者,即尊长,这明显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的灌输。

答案:D3(2013·广东文综)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家虽然并不反对通过外在的读书等手段明理,但是,更主张从内心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是“心学”正心诚意的主张,四个选项中只有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答案:D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要求“灭人欲”,就是要求人们服从封建统治,遵守封建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C5不同时代的人名往往蕴涵着时代观念和人生追求。

某部正史中多次出现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等人名。

据此我们可以推测,该时期主流价值观是( )A.佛学B.法学C.道学D.理学解析: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品质,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人的自然欲求被“三纲五常”所束缚,从“守节”“忠恕”等人名可以看出,这些名字是理学盛行下的产物。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 Word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带解析)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1.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

生,仁也”。

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1、 (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2.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是指 2、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天人感应”学说3.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

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

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

”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 3、 (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4.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4、 ( )A、知德合一B、格物致知C、内心反省D、穷理格物5. 《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5、 (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6.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6、 ( )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7. 公元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

高二上历史(人教版)必修3课时《宋明理学》练习卷

宋明理学一、单项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个差异干脆导致了两个流派在治学和修养方法上的干脆对立。

”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A.客观性与思辨性B.内在性与简易性C.主观性与客观性D.外在性与直观性【答案】C2.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探讨经典“本文”,干脆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这反映出宋儒A.否定传统经学B.重申儒家义利观C.强调主体意识D.批判周孔之道【答案】C3.对于“格物致知”一说,王阳明说明为:“格物者,格其心之物也,格其意之物也。

”“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

”这说明白心学A.奠定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B.强调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感C.对程朱理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D.是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答案】C4.在论及儿童教化时,王阳明反对“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主见“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以达到“自然日长日化”。

在此,王阳明A.确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B.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C.摆脱了儒家伦理对教化的束缚D.突出了“致良知”的价值追求【答案】D5.《明史》曾这样描述心学的风靡:“嘉(靖)隆(庆)而后,笃信程朱,不迁异说者,无复几人矣。

”这一情形的出现和心学的某一特点有关,它是A.直达本心B.格物致知C.慎思明辨D.否定帝权6.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丽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规范的美。

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B.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C.商品经济旺盛发展D.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答案】B7.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留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A.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B.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答案】A8.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指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样……宋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高中历史 1.3 宋明理学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1.3 宋明理学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第3课宋明理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彼此之间的相互陈述与辩论。

这种现象的意义在于A.佛教开始居于主流地位B.道教开始居于主流地位C.促进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促进了无神论的发展【答案】C【解析】三教直接进行交流争论,促进了相互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秀成果,促进了三教合一,结合时代背景也可以得出三教合一的结论,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2.【题文】宋代程颐认为:“帝王之道,教化为本”。

这是强调A.以德教化天下B.应加强法制建设C.心学不如理学D.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要靠教化,而程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其所说的教化即指用儒家思想道德进行教化,故选A项。

材料没有涉及法制建设、心学与理学的关系,不选BC两项。

“格物致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题文】“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可知,材料表明获取“理”的方式是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故选B项。

AC两项是心学思想主张,不选AC两项。

D项是理学家朱熹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未涉及天理与人欲的观点,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题文】范文澜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

2022年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练习 人民版必修3

2022年高中历史 1.3宋明理学练习 人民版必修3

宋明理学练习1.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唐代儒学状况是A.已沦为笺注之学的官方儒学不断受到质疑B.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C.韩愈提出了儒学的“道统”思想D.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儒学在唐代时期仍受到佛、道两教的冲击,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发生在北宋。

答案:C2.下列观点与二程理学观点不.符的是A.心即理也B.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C.人伦者,天理也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再认、再现能力。

A项是以“心”为出发点,是陆九渊的心学观点。

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是“天理”。

B、C、D三项都提到“天理”、“定理”,是二程的理学观点。

答案:A3.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解析:朱熹认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答案:C4.2022·苏州月考宋代理学家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当时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B.体现了理学家们关注国计民生的价值取向C.说明理学反对封建专制统治D.说明理学在当时有利于维护社会政局的稳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学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统治者维护秩序、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答案:C5.又问:“人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

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上述内容反映的思想内核是A.存天理,去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个人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

当人的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去人欲”。

答案:A6.2022·杭州学业水平测试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2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文】隋唐宋诸朝间屡屡举行的三教辩论大会,彼此之间的相互陈述与辩论。

这种现象的意义在于A.佛教开始居于主流地位B.道教开始居于主流地位C.促进了儒释道“三教合一”D.促进了无神论的发展【答案】C【解析】三教直接进行交流争论,促进了相互了解,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秀成果,促进了三教合一,结合时代背景也可以得出三教合一的结论,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2.【题文】宋代程颐认为:“帝王之道,教化为本”。

这是强调A.以德教化天下B.应加强法制建设C.心学不如理学D.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材料认为统治者治理天下要靠教化,而程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之一,其所说的教化即指用儒家思想道德进行教化,故选A项。

材料没有涉及法制建设、心学与理学的关系,不选BC两项。

“格物致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D项【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3.【题文】“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存天理,灭人欲”【答案】B【解析】从题干材料“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可知,材料表明获取“理”的方式是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故选B项。

AC两项是心学思想主张,不选AC两项。

D项是理学家朱熹的思想主张,但题干并未涉及天理与人欲的观点,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思想【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4.【题文】范文澜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

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A.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C.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教育读本有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儒家伦理道德,有利于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故选D项。

理学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等级秩序,不选A项。

BC两项与材料不符,不选BC两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南宋与西汉儒学区别【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5.【题文】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天理和人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以此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朱熹这一理论的实质是A.加强文化专制主义 B.巩固儒家正统地位C.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D.实行八股取士制度【答案】C【解析】程朱理学以儒学为宗,吸收佛、道思想,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朱熹强调理是万物本源,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理学将天理、仁政、人伦、人欲内在统一起来,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封建伦理道德,因此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理学思想实质【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6.【题文】“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而清人戴震指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A.都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 B.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C.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 D.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程朱理学对人的活动起到了指导和约束作用,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反映出封建思想文化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作用,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思想【题型】选择题【难度】较难7.【题文】沈复昆有诗《谒崇正书院拜朱陆祠》道:“朱陆由来本一宗,强分同异来为通。

”“朱陆”指朱熹和陆九渊。

对“本一宗”理解正确的是A.理论来源是心学 B.均属于唯物主义思想C.均属于理学范畴 D.均强调“外儒内法”【答案】C【解析】“朱陆由来本一宗”表明作者认为朱熹和陆九渊的思想主张本质上是统一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朱熹是理学代表人物,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

理学和心学都把“理”作为世界的本原。

故本题应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8.【题文】《大学》里说:“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王阳明的思想与之符合的是A.知行合一 B.存天理,灭人欲 C.心外无物 D.致良知【答案】C【解析】材料的含义是只要心中不想,你将听不到、看不见,就是食用也感觉不出味道来。

这和王阳明的“心外无物”的观点一致,故选C项。

A项是唯物主义的观点;B项是朱熹的观点,是对人的伦理要求;D项是王阳明探求理的方法,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王阳明思想【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9.【题文】古有两人吵架,一个曰“有没有天理!”,另一个驳:“你没有良心!”路过的先生向身边的学生说:“他们在讲道。

”以此可判断先生传递给学生的思想信息是A.道法自然 B.治世不一道C.兼爱非攻 D.“理”存在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一个曰“有没有天理!”,另一个驳:“你没有良心!”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宋明理学的内容。

A项是道家思想;B项是法家思想;C项是墨家思想,故选D项,不选ABC 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物皆有理”【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0.【题文】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

”这反映了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 B.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C.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辨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答案】A【解析】材料中朱熹“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和王阳明所指“天理”的核心内容是道德伦理观念,说明两者都重视道德,故选A项。

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不选B项。

题干中并未提到理欲之辩在理学中的地位,不选C项。

理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是在封建社会晚期,题干中也没有体现,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11.【题文】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境内文化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以下图片能够体现儒学伦理思想的是A.罗汉寺 B.老君洞道观 C.节孝牌坊 D.露德堂【答案】C【解析】本题具有很强的地方史特色,主要考查学生的史实迁移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与文字内容可知,罗汉寺为佛教文化,老君洞道观为道家文化,节孝牌坊为儒家文化,露德堂为天主教堂为基督教文化,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伦理思想【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12.【题文】有学者评价理学时认为:“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

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明了世界本源【答案】B【解析】该学者认为理学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具有丰富性与普遍性,说明理学博大精深;“对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体现了其封闭性,故选D项。

理学吸收了佛、道的思想,不选A项。

C项说法绝对化,不选C项。

理学并没有探明世界本源,不选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特点【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第Ⅱ卷二、非选择题。

本卷共2小题。

13~14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 北宋东京(开封)内平面示意图材料二(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图片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分析历史图片,注意图片的内容,再结合所学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归纳总结“历史现象”。

联系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结合前面的“历史现象”,回答两者之间的“联系”。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回答时注意是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故联系所学的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找出材料中没有揭示的内容,结合材料分析解答即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理学的形成【题型】综合题【难度】一般14.【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论先后,则知在先;论轻重,则行为重。

”“欲知知之真不真,意之诚不诚,只看做不做如何。

真个如此做底,便是知至、意诚”。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

——据(宋)黎靖德《朱子语类》等整理材料二“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

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

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闇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知之真切笃实处。

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

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

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摘编自王阳明《传习录》(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知行”的不同理解。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知行说的历史影响。

【答案】(1)朱熹:知行相辅相成,知先行重;知行二分;知需要不断向外求索,实践才能得到,知行自然相互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