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本章将涉及以下内容:个性的内涵;个性的基本特征;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学前儿童性格的发展;学前儿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学习者应重点掌握个性的内涵、个性的基本特征,了解学前儿童气质的类型,掌握幼儿期性格特征、学前儿童能力发展的特点以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

第一节个性形成的开始

一、个性的内涵

(一)定义

心理学所说的“个性”,又称“人格”。其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个性”和“人格”的含义不同。

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二)个性的结构

个性是由哪些心理成分构成的?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个性心理结构,包含下列5种成分:

1.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

2.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

3.自我意识

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是个性心理结构中的控制系统。

4.心理过程

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以及情感等。这些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成分或基础成分,是人对现实发生反映和联系的基本形式。

5.心理状态

包括注意、激情、心境等,是心理活动的背景,表明心理活动进行的时候所处的相对稳定的水平,起提高或降低个性积极性的作用。

狭义的个性包括以下两大方面内容:

1.个性的调控系统

个性的调控系统包含两方面,即个性的调节系统和个性的倾向性。

个性的调节系统以自我意识为核心。个性的产生和发展与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也可以说,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只有当孩子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识,儿童的个性才逐步发展起来。自我意识是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个性也就越成熟和稳定。可以说,自我意识的成熟标志着儿童个性的成熟。

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对于幼儿来说,个性倾向性主要是需要、动机和兴趣。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对于幼儿来说,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就是个性特征开始形成。

二、个性的基本特征

人的行为中,并非所有的行为表现都是个性的表现。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行为,就有必要了解作为个性的一些基本特征。

1.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躯体相连的兄弟、姐妹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另一方面,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年龄的人来说,个性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如中国人的性格都或多或少地打有儒家思想的烙印。而同一年龄的人身上更是存在一些典型特点,如幼儿期的儿童有一些明显的共同特征:好动、好奇心强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个性是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

2.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多水平的统一体。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的行为的各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

特征。这就是个性的整体性含义。因此,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往往可以看到他的个性,这就是个性整体性的具体表现。

3.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现实生活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带来了个性的可变性。对于一个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即使是已经形成了的一些比较稳定的个性特点,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所以说,个性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

4.个性的社会性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的个性形成、发展中,人的个性的本质方面是由人的社会关系决定的,如个性中的最高层次人生观、价值观。这些个性特征的形成,是和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及其所受的教育密切联系的。社会因素对个性的影响还表现在,即使一些比较基本的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的个性有比较明显的特点。因此说,个性具有强烈的社会性,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影响个性形成的社会因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指一个人的民族、国家、所处的时代及其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风气。微观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学校及生活、工作环境。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影响其个性发展的主要是家庭和幼儿园。

个性具有社会性,但个性的形成也离不开生物因素。现代心理学已经证明,生物因素给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因素使这一可能变成现实。而影响个性的生物因素主要是一个人的神经系统的特点。因此,我们说个性是社会性和生物性的统一。

三、个性的开始形成

2岁前,儿童各心理成分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还没有很好掌握语言,思维没有形成等),在这一阶段里,其心理活动是零碎的、片段的,还没有形成系统,因此个性不可能发生。

2岁左右,个性逐步萌芽,3~6岁儿童的个性开始形成。

所谓个性开始萌芽,是指心理结构的各成分开始组织起来,并有了某种倾向性的表现,但是还没有形成稳定倾向性的个性系统。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是因为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始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发展起来,同时,各种心理活动不仅已经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个人的独特性。每个儿童在各个不同场合、情境,对不同的事件,都倾向于以一种自身独有的方式去反应,表现出自己所特有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