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大纲-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仪器制造授课内容提纲
精密机械制造授课内容提纲第一章:工艺规程的制定对于一个零件的制造过程,对其最基本的要求有两个:满足零件的使用要求或设计图纸的提出的质量要求要求生产时的消耗最少机械加工工艺系统:指由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组成的统一体。
工艺过程:指在生产过程中,按一定顺序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决定零件相互位置关系的过程。
工艺规程:指规定了工艺过程内容的工艺文件,是工艺过程的文字反映,是工厂指导生产的重要文件,也是组织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所有工艺人员都必须严格按照工艺规程的内容办事。
工艺过程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工序。
工序:由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在加工表面、切削用量(刀具、转速、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工步分为:顺序工步、复合工步。
对工艺过程的基本要求:在符合零件设计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小消耗,在一定时间内生产出一定数量的零件,即优质、高产、低消耗。
生产类型:指企业生产专业化程度的分类。
一般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1)必须满足技术要求2)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追求高效、高生产率、低消耗3)具有良好经济性选择加工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1)加工方法的经济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应与加工技术相适应。
经济加工精度:指正常生产条件下,各种加工方法都有一个对应于加工成本最小的精度范围,这个范围称经济加工精度。
2)材料的可加工性。
淬火钢宜用磨削加工,有色金属磨削困难,精加工多采用金刚镗或高速精密车削。
3)生产类型。
大批量生产,采用专用设备。
单件、小批生产,采用通用设备。
4)现有设备与技术条件。
要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发挥创造性,不断改革创新,推广新技术。
加工阶段是如何划分的?1)粗加工阶段:加工余量大,主要考虑生产率问题,对加工精度要求不高。
2)半精加工阶段:为精加工做准备,精度比粗加工有所提高,同时完成钻孔、铣槽等次要表面加工。
仪器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2)
仪器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概述本文旨在介绍仪器制造技术的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设计、评估方式等方面。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仪器制造技术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够完成简单仪器的制作和调试。
教学内容1.仪器制造基础知识:介绍机械加工工艺、铸造工艺、电子元件及电路基础等内容。
2.仪器设计原理:分析仪器的功能需求、信号采集、信号处理与控制、设计仪器电路原理。
3.仪器结构设计与制造:设计仪器的外部结构和内部零部件,制造零部件并进行装配调试。
4.仪器测试与调试:对所制作的仪器进行测试和调试,包括检测仪器的各项工作性能指标、发现和解决问题等。
教学方法1.授课法:讲解仪器制造基础知识、仪器设计原理、仪器结构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课程内容。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设计,让学生亲身参与仪器制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讨论交流法:开展一些小组讨论、学生汇报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实验设计1.仪器加工制作实验:包括机械加工工艺实验、铸造工艺实验、电子元件实验等。
2.仪器电路实验:设计并制作特定的仪器电路原理,检验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
3.仪器调试实验:对所制作的仪器进行整体调试,并发现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评估方式本课程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掌握、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等。
1.学生小组展示和报告,评估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2.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实验设计和报告撰写能力。
3.理论考试,评估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
结论通过仪器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仪器制造基础知识、仪器设计原理、仪器结构设计和制造、仪器测试与调试等方面的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等方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机械设计教学大纲.pdf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1.2 具有解决机械工程领域设计、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 制造、运行等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所
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 需的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 1.3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
运行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
大纲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Edited by:
Mayongmei
Inspected by:
Course Leader
一、课程简介
机械设计是一门面向机械类各专业开设的工程技术基础课,课程的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性、 创新性都比较强,是机械类教学计划中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培养机械工程领域高级技术人才的必 修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通用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知识;树立 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机械设计的创新意识;具有设计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具有运用标准、规 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制造工作打下 坚实的基础。
机械设计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
《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2069030 Course Code: 302069030
课程类型: Course Type:
必修课 Compulsory
课程名称: 机械设计
授课对象:
本科二年级学生
Course Name: Mechanical Design
二、学习目标
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表达机械设计问题。建立具有适当精度要求的机械 产品的零部件数理模型,并正确求解;
2.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知识,识别、分析和确定机械产品通用零部件设计的关键 问题,判断设计参变量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案;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及工程学院本科课程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02197030 课程类型:选修课Course Code: 302197030 Course Type: Elective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授课对象:本科二年级学生Course Name: Computer AidedIndustrial DesignAudience: Sophomore学时/学分:48/3 授课语言:中文Credit Hours / Credits: 48/3 Language ofInstruction:Chinese Mandarin先修课程:工程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开课院系:工业设计系Prerequisite: Mechanical Drawing,AutoCAD Course offered by: Department ofIndustrial Design适用专业:工业设计Intended for: Industrial Design大纲执笔人:张珣大纲审核人:干静Edited by: Zhang Xun Inspected by: Gan Jing一、课程简介该课程为专业选修的理论与训练综合课程。
内容上氛围理论版块与训练版块,理论版块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基础知识,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概况,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理论知识,产品三维造型基础知识,二维图形变换理论与计算方法;训练版块包括:二维平面工程化设计与应用实践,三维立体工程化设计与应用实践,三维造型设计构建,产品效果表现与展示训练,其他设计训练。
理论版块部分主要讲授相应基础理论知识,目的为让学生了解或熟知相关领域和体系的基本理论、背景信息及应用状况和趋势,为训练版块做好知识铺垫与理论支撑。
同时,增进学生对制造业、设计业及工业设计行业基础信息的了解,弥补对实际工作中基础研究与科学研发缺乏定性认知的短板。
训练版块先讲授相应的设计应用技巧、技术方法或流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平面到立体的现实设计任务讲解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方法、经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再为学生设立针对性的设计训练任务,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执行特定目的和规模的创新、设计、到表现、总结完整流程的实践练习。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机械设计教学大纲
8.1 能够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 了解机械设工程领域设计、制 造、运行等方面的标准、规范;
9.2 能够在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实 践中承担团队成员、团队负责人 的职责。
(10)针对机械工程领域设计、 制造、运行等复杂工程问题,能够与 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 和交流,能够撰写机械设计制造领域 的报告、设计文档,进行陈述发言, 能够回应指令并清晰表达,具备一定 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 行沟通和交流。
产品的设计。能够用零部件设计图纸、设计说明书、设计报告等形式,呈现机械产品设计成 果;
4、能够遵守我国宪法和法律,了解机械设计的技术标准、规范; 5、能够在机械产品设计过程中组织团队或承担团队成员的角色; 6、利用机械设计课程中心和学习小组交流平台,针对机械产品设计中产生的问题能够 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撰写设计报告并进行讨论。 三、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10.2 能够撰写机械设计制造领 域的报告、设计文档,进行陈述 发言,能够回应指令并清晰表 达;
学习目标 4 学习目标 5 学习目标 6
四、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介绍课程的重要意义,性质,任务,内容,特点,学习要求和方法。 要求学生:学习本课程时,用“一个机械设计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思考问题。 第一篇 机械设计总论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 机械设计的一般程序,机械创新设计,机械零件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机械零件材料
1、能够运用数学、力学和机械原理知识表达机械设计问题。建立具有适当精度要求的 机械产品的零部件数理模型,并正确求解;
2、能运用机械产品通用零部件设计准则,识别、分析和确定机械产品通用零部件设计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精密和超精密加工》
精密和超精密加工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是为了适应现代高科技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一种机械加工新工艺,其发展综合的利用了机床、工具、计量、环境控制、微机电、数字控制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进步成果,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支柱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尖端技术产品不可缺少的关键性加工手段。
本课程主要介绍精密和超精密加工与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切削与磨削原理和技术,纳米加工技术,加工设备的误差测试,数控机床误差检测、建模和补偿控制技术。
同时,通过对机械工程领域中应用实例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交互式的探讨学习。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微米/纳米先进制造过程中的单项工艺及其集成技术, 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具有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学习能力。
二、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中的关键问题与参数;3、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以获得有效结论;4、能够获取、分析与解释实验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研究结论;5、能够理解现有技术工具的局限性,能够理解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中复杂工程问题预测与模拟结果的局限性;6、能够了解当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发展状态与发展趋势。
三、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及发展展望(2学时)1、了解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了解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基本要求:能分析认识我国发展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要意义。
重点与难点: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概念。
本章学习内容对应学习目标5、6,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5.3及12.1。
四川大学《数控综合实验》教学大纲
数控综合实验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数控综合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数控技术和数控装备是制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一些重要行业(如:IT、汽车、军工、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控综合实验是以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为导向进行的综合性实践训练课程,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有关数控技术应用、数控机床原理及结构、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技能,通过相关的实验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技能的同时,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运行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以获得有效结论。
二、学习目标1、熟悉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及数控电加工等常用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以及常用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控制原理;熟悉常用数控系统的各个操作区域、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规范;了解国家相关行业标准,增强工程实践认知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2、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加工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方法,掌握典型零件装夹找正操作方法,合理运用现代检测工具进行工件找正与校验、检测等;3、熟悉典型零件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上的加工过程,掌握合理选用切削用量的方法。
运用CAD/CAM软件(如:MasterCAM、UG、ProE等)及考虑现有工艺装备条件,自行设计零件模型并对其进行刀具路径自动编程、切削或检测模拟,仿真加工等;能够认识到机械工程领域有关设计、制造、运行等方面复杂工程问题的跨学科特征;4、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承担团队成员责任,培养协同观念,并与本实验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交互验证和学习,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并发掘自身知识构架不足,培养自我学习、终身学习能力。
三、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四、教学内容实验一:典型数控系统与机床结构分析实验1. 熟悉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及数控电加工等常用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以及常用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控制原理。
《制造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制造工程基础》教学大纲——1.课程基本情况2.课程内容简介课程结合前沿制造技术和科研成果,系统全面论述现代制造工程中主要制造技术和制造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有:金属非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质,模铸成型原理,塑性成形原理,连接与分割原理,金属切削原理,机床、刀具、夹具设计原理,加工表面质量和精度,精密特种加工工艺,以及进行制造工程技术组织的工艺规程设计原理等。
通过制造工程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现代制造工程中重要的工艺原理及制造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掌握这些基本原理之间的有机联系,了解专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全面培养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适应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制造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机械制造领域的先进技术知识和适应不断急剧发展变化的工作性质奠定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
3.课程教学大纲第一单元模铸成形(8学时)教学目标:掌握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模铸成形基本工艺方法与原理第1节课程绪论;砂型铸造工艺原理(3学时)绪论:制造的定义和重要性,课程学习主要内容和主要学习环节安排引子:金属铸造成形的定义、三要素及分类1.1 砂型铸造工艺原理1.1.1 砂型铸造工艺原理1.1.2 金属的浇注与凝固1.1.3 砂型铸造工艺方案1.1.4 铸造缺陷及质量控制本节教学基本要求:⏹砂型铸造中铸型的主要组成部分及造型过程;对铸型性能的基本要求(强度,透气性,耐火性,容让性)以及相应的保证措施⏹模样和芯盒制造时的尺寸要求⏹液体金属流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浇注过程理论分析(能量守恒方程、流动连续性方程),直浇道设计原则⏹纯金属、共晶合金、非共晶合金的凝固特点,冒口设计原则⏹铸件收缩的三个阶段⏹铸件结构设计的工艺性分析⏹浇注位置的确定和分型面的选择⏹浇注系统的组成、各部分作用与设计要点⏹铸件的补缩措施(冒口、冷铁设计)⏹各种铸造缺陷的特征、成因及防止措施第2节特种铸造工艺方法;铸造合金种类及铸造特点(3学时)1.2 特种铸造工艺方法1.2.1 金属型铸造1.2.2 熔模铸造1.2.3 压力铸造1.3 铸造合金种类及铸造特点1.3.1 铸铁1.3.2 铸钢1.3.3 铸造非铁合金(建议自学)本节教学基本要求:⏹特种铸造工艺方法(金属型铸造、熔模铸造、压力铸造)的主要工艺原理、过程和特点⏹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化学成分(内因)、冷却速度(外因)⏹铸铁的分类与组织、性能特点;灰铸铁(普通灰铸铁,孕育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可锻铸铁的生产工艺、铸造特点及热处理特点;铸铁熔炼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及要求⏹铸钢的铸造工艺特点与工艺措施(与铸铁比较)⏹铸造铝合金、铜合金的铸造工艺特点与工艺措施(建议自学)第3节非金属材料的模铸成形(2学时)1.4 非金属材料的模铸成形1.4.1 塑料成形工艺及模具1.4.2 橡胶制品的加工与成形*1.4.3 玻璃制品成形工艺*本节教学基本要求:⏹塑料注射成型机工作原理与过程⏹塑料注射成型模具设计:模腔的尺寸设计;浇注系统设计特点⏹橡胶制品的加工成形工艺:塑炼,混炼,成形,硫化的基本概念*⏹平板玻璃的拉引法成形与浮法成形工艺原理*⏹浮法成形玻璃的平衡厚度及改变厚度的方法*第二单元塑性成形(4学时)教学目标:掌握金属材料塑性成形基本工艺方法与原理第1节金属塑性成形的应力与应变(1学时)引子:塑性成形的概念和分类2.1 金属塑性成形的应力与应变2.1.1 应力与应变关系2.1.2 温度对塑性成形的影响2.1.3应变速率对塑性成形的影响本节教学基本要求:⏹标称应力应变、真实应力应变的定义及其相互关系⏹塑性变形阶段应力应变曲线及数学表达式(强度系数B,硬化指数n)⏹温度和应变速率对塑性的影响规律:理解加工硬化、再结晶、回复以及热态成形、温态成形、冷态成形等概念第2节轧制;锻造;冲压(3学时)2.2 轧制2.3 锻造2.3.1 锻造温度2.3.2 自由锻2.3.3 模锻2.4 冲压2.4.1 冲裁2.4.2 弯曲2.4.3 拉深2.5 粉末冶金与陶瓷制备*2.5.1 硬质合金的粉末冶金工艺(建议结合硬质合金刀具材料讲授)*2.5.2 陶瓷制备工艺*本节教学基本要求:⏹纵轧、斜轧*、碾压扩环轧制*的基本工艺原理,纵轧时的咬入条件⏹碳钢锻造温度的确定原则(始锻温度,终锻温度)⏹墩粗和拔长工艺中锻件的变形特点,自由锻设备参数(水压机的锻压力,锻锤的吨位)的计算方法(以墩粗为例)⏹开式模锻与闭式模锻、预锻模膛与终锻模膛的特点;模锻件结构设计要求⏹冲裁工艺:工件受力与变形分析;冲裁模合理间隙的概念及计算;冲裁模尺寸确定(冲孔与落料的区别);冲裁力计算⏹弯曲工艺:工件受力与变形分析;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概念及计算;弯曲回弹的概念及弯曲回弹量的计算⏹拉深工序:工件受力与变形分析;拉深质量问题(起皱,拉裂)及应对措施(拉深系数与压边力计算);拉深模与冲裁模设计要点比较第三单元连接与分割(3学时)教学目标:掌握连接与分割基本工艺方法与原理3.1 焊接的物理本质与分类3.2 焊接主要工艺方法3.2.1 电弧焊3.2.2 气焊与气割3.2.3 其它焊接方法*3.3 焊接质量与缺陷3.4 常用金属材料焊接性3.5 胶粘接*本节教学基本要求:⏹焊接的物理本质、实现措施和分类⏹常见焊接方法(以电弧焊、气焊、气割、电阻焊、钎焊为重点)工艺特点;电弧防护方法;氧气气割的本质以及对气割金属的要求⏹焊接传热过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空间上的温度场,时间上的热循环,焊接接头的区域划分及典型晶粒结构)⏹常见焊接缺陷(残余应力与变形、气孔、焊接热裂纹、焊接冷裂纹)形成原因和防止措施⏹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特点(金属材料的焊接性及其影响因素;钢材、铸铁、有色金属*的焊接性及改善措施);钢材的碳当量第四单元切削加工(30学时)教学目标:掌握金属切削加工基本工艺方法与原理,包括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切削机床与刀具、工件的定位与夹紧、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质量、精密特种工艺方法。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控制工程基础教学
制造、运行等方面的复杂工程问题,进 与模拟;
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相关技术工
5.3 能够理解现有现有技术工
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预测与模拟结果 具的局限性,能够理解机械工程领
的局限性。
域设计、制造、运行中复杂工程问
题预测与模拟结果的局限性;
学习目标 4 学习目标 5
四、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机械工程控制论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任务;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系
大纲执笔人: 傅波、陈昆
大纲审核人:
Edited by: Fu Bo, Chen Kun
Inspected by: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及其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控制系统
的基本概念和控制理论的发展;系统数学模型,包括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模型; 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包括瞬态和稳态响应分析,性能指标和稳态误差的分析和计算;系统 频率响应分析,包括频率特性的定义,系统 Nyquist 图和 Bode 图的绘制和系统频域性能指 标的定义;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包括 Routh、Nyquist 和 Bode 稳定性判据和系统的相对稳定 性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与校正。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原理和 方法去分析系统的动态性能。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
《控制工程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302099030
课程类型:
必修课
Course Code: 302099030 课程名称: 控制工程基础
Course Type: 授课对象:
Compulsory 本科三年级学
Course Name: Fundamentals of Control Engineering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pdf
大纲审核人:
专业负责人
Edited by: Yu Deping
Inspected by:
Course Leader
一、课程简介
The microprocessor has been used for some 30 years now, growing from an awkward 4-bit child to a robust 64-bit adult. The engineering community became aware of, and enamored with, the 8-bit microprocessors of the middle to late 1970s. The bit size, cost and power of these 8-bit microcontrollers were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specific tasks involving data gathering, machine control, human interaction, and many other applications that granted a limited intelligence to machines and appliance.
Course Name: Microcontroll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ing Audience: Technology
The junior
学时/学分: 32/2
Credit
32/2
Hours/Credits
授课语言: Language of Instruction
英语 English
学习目标 5
仪器制造工艺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仪器制造工艺2. 课程代码:XXXXXX3. 学分:XXX4.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5. 适用专业: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6. 教学周数:XXX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仪器制造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设备;(2)熟悉各种仪器零件的加工方法、工艺参数及质量控制;(3)了解仪器制造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新技术、新工艺。
2. 能力目标:(1)具备独立完成仪器制造工艺设计的能力;(2)具备分析解决实际仪器制造过程中问题的能力;(3)具备一定的仪器制造项目管理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提高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3)增强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仪器制造概述(1)仪器制造业的发展历程;(2)仪器制造业的现状与趋势;(3)仪器制造业的分类及特点。
2. 仪器制造工艺基础(1)仪器零件加工方法;(2)工艺参数及选择;(3)工艺流程及设备。
3. 仪器零件加工工艺(1)金属切削加工;(2)非金属加工;(3)特种加工。
4. 仪器装配与调试(1)装配方法与工艺;(2)调试方法与工艺;(3)装配质量检验。
5. 仪器制造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2)质量控制方法;(3)仪器制造质量保证体系。
6. 仪器制造新技术、新工艺(1)数控加工技术;(2)激光加工技术;(3)机器人技术在仪器制造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仪器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仪器制造工艺的实际操作技能;4.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达能力;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1)课堂表现:10%(2)实验报告:10%(3)作业完成情况:10%2. 期末考试:70%(1)笔试:50%(2)实验操作:20%(3)综合评价:10%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仪器制造工艺学》(第X版),XXX出版社,作者:XXX2. 参考书目:《仪器制造技术》,XXX出版社,作者:XXX《数控加工技术》,XXX出版社,作者:XXX《激光加工技术》,XXX出版社,作者:XXX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课程简介、仪器制造业发展历程与现状2. 第二周:仪器制造工艺基础3. 第三周:金属切削加工4. 第四周:非金属加工5. 第五周:特种加工6. 第六周:仪器装配与调试7. 第七周:仪器制造质量控制8. 第八周:仪器制造新技术、新工艺9. 第九周:复习与总结注:具体教学进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仪器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仪器制造技术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目的仪器制造技术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基本的仪器制造理论和实践技能,使其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简单的仪器。
2. 教学内容及方法2.1 教学内容1.仪器制造基础知识:包括仪器设计的基本原则、材料选择原则、工艺流程等。
2.仪器加工工艺:包括金属材料加工和非金属材料加工两部分内容。
其中金属材料加工包括铣削加工、车削加工、钻孔加工、磨削加工等;非金属材料加工包括激光切割、电火花加工、放电加工等。
3.仪器装配调试:包括仪器模拟装配、仪器电路调试、仪器功能测试等内容。
4.仪器技术文献查阅:包括国内外仪器技术期刊、技术报告、专利文献等文献查阅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授仪器制造技术的基础知识、工艺流程等。
2.实验教学:设计简单仪器并独立完成制造过程,掌握仪器加工工艺和调试方法。
3.讲解技术文献:向学生介绍仪器制造领域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4.互动学习:鼓励学生在实验报告、讨论课等环节中互相交流、合作、学习。
3. 课程设计计划3.1 学时安排总学时:60学时教学内容学时仪器制造基础知识10学时金属材料加工20学时非金属材料加工10学时仪器装配调试10学时仪器技术文献查阅10学时3.2 课程设计任务1.学生选择一款常用简单仪器进行设计和制造。
课程教师将提供选题方案,并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能力进行调整。
2.学生设计仪器的基本结构、尺寸、选材等,并完成零部件的加工、装配和调试工作。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课堂展示。
3.3 实验设备和材料•数控铣床、数控车床、钻床、磨床等金属加工设备•激光切割机、电火花加工机等非金属加工设备•金属、塑料、橡胶等加工材料•多组器件和电路板4.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设计方案合理性与创新性(20%)2.加工及部件装配的精度与规范性(40%)3.实验操作能力与安全防范能力(20%)4.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课堂展示(20%)5. 结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一定的仪器制造基础理论、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行业打下基础,并为日后大创、科研实践等提供有力支持。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现代制造技术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现代制造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Course Code: 302151020302151020课程类型:Course Type:选修课Elective课程名称:Course Name: 现代制造技术Moder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授课对象:Audience:本科三年级学生Junior学时/学分:CreditHours/Credits 32/232/2授课语言:Language ofInstruction中文Chinese Mandarin先修课程:Prerequisite: C程序设计(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Ⅱ)、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C program (basic), Digital ElectronicTechnology (Ⅱ), Mechanical Design, Basis ofMechanical Manufacturing开课院系:Course offered by:机械工程系Department ofMechanical Eng.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Intended for: Mechanical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Automation大纲执笔人:Edited by: 李翔龙Li Xianglong大纲审核人:Inspected by:一、课程简介以微电子、信息、新材料、系统科学为代表的新一代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制造领域的广泛渗透、应用,极大地拓展了制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急剧地改变了现代制造业的设计方法、产品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生产组织结构,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
本课程面向产品设计、加工过程,涵盖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先进工程技术,包括现代设计技术、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制造自动化技术、现代制造模式的基本内容、原理和特点。
现代设计技术重点介绍现代产品设计流程、产品建模技术及信息的表达方法、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及模块化设计方法等。
仪器制造工艺学
热处理工艺过程:对机器零件的半成品通过各种热处
理方法,直接改变他们材料性质和材料的机械性能的过 程
配合和连接,使之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工艺过程。 返回
1.1.2 仪器的开发过程
1.仪器开发的必要性 2.仪器开发的内容 3.仪器开发的途径 4.仪器开发的实施
A: Zb=a-b B: Zb=b-a C: 2Zb=da-db D: 2Zb=db-da
Zb、2Zb 本工序加工余量 a、da前工序的工序尺寸 b、db本工序的工序尺寸
加工余量大小要合适
大:浪费材料、工时,增加机床和刀具的磨损,降低生产率 小:不能修正上道工序的误差和加工痕迹,影响加工质量
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
这一概念是1991年美国国防部为解决国防制造能力问题,拟定一个同时 体现工业界和国防部共同利益的中长期制造技术规划框架,提出了“21 世纪制造企业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敏捷制造具有如下特征: (1)敏捷制造是信息时代最有竞争力的生产模式 它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能 以最短的交货期、最经济的方式,按用户需求生产出用户满意的具有竞 争力的产品。 (2)敏捷制造具有灵活的动态组织机构 它能以最快的速度把企业内部和企业 外部不同企业的优势力量集中在一起,形成具有快速响应能力的动态联 盟。因为在企业内部它将多级管理模式变为扁平结构的管理方式,把更 多的决策权下放到项目组;在企业外部,它将企业之间的竞争变为协作, 通过高速网络通信能充分调动、利用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各种资源,所以 能保证迅速、经济地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3)敏捷制造采用了先进制造技术 敏捷制造一方面要“快”,另一方面要 “准”,其核心就在于快速地生产出用户满意的产品。因此,敏捷制造 必须在其各个制造环节都采用先进制造技术,例如柔性制造、计算机辅 助管理、企业经营过程重构、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产品数据管理以及 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等技术。 (4)敏捷制造必须建立开放的基础结构 因为敏捷制造要把世界范围内的优 势力量集成在一起,所以敏捷制造企业必须采取开放结构,只有这样, 才能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市场和合作伙伴紧密联系起来,使企业能 在一体化的电子商业环境中生存。
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材料检测与控制Course name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trol课程编号302016030Course code302016030课程类型必修Course type Compulsory适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Audience Materials shaping and controlling engineering开课学期三年级秋季Course term Fall semester of grade3学时/学分48/3Class hour/Credits48/3选用教材材料分析方法Textbooks Methods of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先修课程大学物理,材料科学与基础Prerequisite College physics,Fundamental of materials science授课语言中文Teaching Language Chinese开课院系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Course offered by School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and engineering/Department of materials shapingand controlling engineering授课教师文玉华Teachers Wen Yuhua大纲执笔人文玉华Edited by Wen Yuhua大纲审核人Inspected by一、课程简介“材料检测与控制”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工程技术基础课之一;课程的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其目的是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技术分析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的原理、设备和实验方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掌握X射线衍射和电子显微技术分析在控制材料成型过程和产品质量、性能方面的应用,以及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和失效原因的分析,新材料成型和研究中的应用。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仪器分析(I)》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仪器分析(I)》教学大纲第一篇: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仪器分析(I)》教学大纲《仪器分析(I)》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仪器分析I(Instruments Analysis-I)课程号(代码):20321630 课程类别:类级平台课学时:64 学分:4二、教学目的及要求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药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
本课程涉及的分析方法是根据物质的光、电、声、磁、热等物理和化学特性对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进行表征和测量。
本课程重点讲授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应用领域及方法特点,简介发展动向及新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仪器分析这一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常见仪器分析的各类方法,较深入地理解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了解仪器设备、结构和应用,初步具有根据分析对象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及解决相应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电位分析法和永停滴定法(6学时)1.了解电化学分析法及其分类。
2.熟悉电化学分析基本术语和概念。
3.掌握电位法常用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结构、电极反应、电极电位。
4.掌握测定溶液pH的电极,测量原理,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5.熟悉离子选择电极的类型及响应机理。
6.了解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与微电极技术。
7.掌握电位滴定法的原理及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8.了解各种类型的电位滴定。
9.掌握永停滴定法的原理与滴定曲线。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概论(2学时)1.理解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掌握电磁波谱基本概念和电磁波谱区。
2.熟悉电磁辐射与物质作用的常用术语。
3.理解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的产生。
4.了解光分析法的分类。
5.熟悉光学分析仪器的主要部件,掌握分光器件及其原理。
第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6学时)1.掌握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原理。
2.掌握电子跃迁类型。
3.理解化合物电子光谱的产生,掌握吸收带的类型、特点和影响因素。
4.掌握朗伯-比尔定律的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偏离因素,加和性及有关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技术
1. 精密加工与超精密加工的概念;
第四章
2. 精密磨削与超精密磨削;
精密机械制造技术
3. 超精密车削;
4. 光整加工;
1. 电火花加工技术;
2. 电化学加工技术;
第五章
3. 激光加工技术;
特种加工
4. 超声加工技术
4. 高能粒子束加工技术;
5.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1. 装配的生产与组织形式;
第八章 装配与调整
《仪器制造工艺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选用教材: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
302222020
课程性质:
仪器制造工艺基础
学时/学分:
Instrument Technique
Manufacturing 考核方式:
《仪器制造技术》曲兴华 机械工业出版社
大纲执笔人:
《机械制图》、《误差理论与数据处 大纲审核人:
二、 教学内容
章节 绪论(新课导入)
第一章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
主要内容 1.介绍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及课程 安排; 1. 仪器生产过程; 2. 基准; 3. 夹具设计原理。
支撑课程目标 支撑课程目标 3
支撑课程目标 3
第二章
1. 精度、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加工精度分析与制造质量监 2.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因素;
2
预习:P14‐50 作业:复习书上概 念,P39:13‐15
预 习 : P41‐64 , P110‐118 作业:复习书上概 念
预习:P149‐157 作业:复习书上概 念
预习:P160‐169 作业:复习书上概 念 预习:P171‐177 作业:复习书上概 念 预习:P178‐275 作业:复习书上概 念 预习:P282‐297 作业:复习书上概 念
(主要以视频的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对仪器制造工艺基础的兴趣。 2. 课堂讲授以提出实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 3. 多环节训练、督促检查,巩固学习成果。
1)作业:课后习题和小作业 2)期末考试:主要涉及各部分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测试系统。 3)上课考勤
五、 成绩评定 1. 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70% 2. 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30%
理》、《精密机械设计》等
测控技术与仪器
选修 32/2 开卷笔试
万正军 专业教学指导 组
一、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课,是研究仪器的生产 和装配工艺过程的一门科学。本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1. 了解精密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拟定、精密磨削、精密车削加工、光整加 工方法及精密仪器零件的加工等,确定设计方案。
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
及环境等因素。
毕业要求 6 工程与社会:能
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
行合理分析,评价测控工程 6.2 具备精密仪器及测控领域相关技
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 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 课程目标 3
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 规知识。
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
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 7 环境和可持续发
4.4 超精密车削加工
4.5 光整加工
5 特种加工 2
5.1 电火花加工
5 特种加工
2
5.2 电化学加工
5.3 激光加工
2
5 特种加工
5.4 超声波加工
2
5.5 超能粒子束加工
2
5 特种加工 2
5.6 其他特种加工
8 装配与调整 2
8.1 装配的生产与组织形式
8 装配与调整
8.3 尺寸链
2
8.4 装配方法
2. 掌握装配生产形式与组织形式、结构工艺性、尺寸、装配方法,能够根 据用户需求提出设计方案。
3. 能够熟知仪器制造的基本概念和术语、设计原理等,具备精密仪器及测 控领域相关技术标准。
4. 能够知道电化学加工、电火花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等多种特种加 工方法,以及加工过程中可能对社会和环境可能存在的隐患及造成的危害。
六、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毕业要 设计/开发解决方
案:能够设计针对机械工程
中的复杂测试计量及控制问
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 定需求的测控系统及功能部 件,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
3.1 能够根据用户及社会需求提出设 计目标、确定设计方案.
课程目标 1、2
现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
展:能够理解和评价测控领 7.2 能在测控仪器及装置的生产、运行
域中设计、制造、运行等方 等各个环节中考虑产品对社会和环境 课程目标 4
面的实践活动对环境、社会 可能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七、 教学进程
周 日期
次
第一次课 1
第二次课
教学内容
0 新课导入 1 工艺过程基本概念与组成
1.1 仪器的生产过程 1.2 工艺过程设计的基本概念 1.3 基准
2. 尺寸链计算方法;
3. 装配方法。
支撑课程目标 1 支撑课程目标 1 支撑课程目标 4 支撑课程目标 2
三、 参考资料
[1] 周光万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 王启平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四、 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与措施 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措施主要有: 1. 引导学生掌握仪器制造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及方法,利用具体的案例
术 2
2.1 基本概念
2.2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因素
2 加工精度分析与制造质量监控技 2
术
2.2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因素 2.3 加工误差分析和加工质量监控 4 精密机械制造技术 4.1 概述 4.2 工艺路线的拟定
2 4.3 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磨削
4 精密机械制造技术 2
4.3 精密磨削和超精密磨削
学时 学习要求
分配 讲课 预习及作业
2
预习:P1‐39
作业:复习书上概
念,P39:1,3,
2
10,12,13
第一次课 2
第二次课
第一次课
3
第二次课
第一次课
4
第二次课 第一次课 5 第二次课 第一次课 6 第二次课 第一次课 7 第二次课
8 第一次课 第二次课
1.4 夹具设计原理
2 加工精度分析与制造质量监控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