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优秀作文:浅谈科举制的弊利
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利与弊800字作文
![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利与弊8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8291543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d.png)
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利与弊800字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利与弊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利弊的作文。
听起来很高深哦!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一种专门选拔贤能的制度。
通过这个制度,凡是有才学的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被选拔为官员的机会。
这让很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
比如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李白,就是从穷苦出身的。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诗文、经学、理学等传统文化知识。
考生需要刻苦钻研经书,才有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高水平的作文和对策。
而这无疑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发展和传承。
可以说,中国古代积累了众多文化瑰宝,就是靠着科举制度培养出来的大批读书人。
当然,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考试内容过于守旧,主要是道学经书,很少涉及到实用的科技知识。
再者,考试形式单一,只重视书面考试,忽视了能力和实践。
所以经常出现"书呆子"式的文人,只知道死读书,而缺乏现实能力。
其次,由于考试题目常年不变,导致大家背书的现象严重。
很多人为了应试,无休止地死记硬背书本。
这不利于启发创新精神和发挥主观能动性。
小朋友们要知道,单靠死记硬背是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的。
最后,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徇私舞弊、朋党拉帮结伙等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家世显赫的大户人家往往可以通过金钱关系取得功名,而穷苦人家就很不容易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科举并不完全是一个公平的制度。
话虽这么说,科举制度在当时也是一个很先进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了。
它至少给了底层读书人一个改变命运的希望和机会。
相比较而言,欧洲长期实行的世袭制度就更加不公平了。
贵族可以世袭爵位,而平民百姓则别想有出头之日。
总之,科举制度在促进文化传承、为国家选拔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与时俱进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和局限性。
所以在晚清时期被廃止,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作文《说说你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看法。》
![作文《说说你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9d02e14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10.png)
说说你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看法。
篇一说说我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看法话说这科举制度啊,就跟咱们现在参加高考似的,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残酷得很。
不过呢,古代的考试比咱们惨多了,那叫一个“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啊,简直是人生巅峰的唯一通道。
我记得我前几天去故宫,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碑文,上面刻着各种进士的名字,就跟咱们现在同学录似的,只不过这同学录记载的是改变命运的大事。
想想他们当年寒冬腊月裹着被子苦读,那酸爽…啧啧,我都能脑补出他们冻僵的手指在纸上艰难写字的画面。
我一个朋友,他爱好收藏古董,前段时间淘到一个清朝的贡品瓷碗,据说是某位进士高中后进贡的。
那瓷碗啊,小小的,白里透青,上面还画着几朵小小的兰花,精致得很。
我拿着那碗,琢磨着这进士当年为了这考试,估计没少熬夜,说不定这碗就是他用来提神的,想想就觉得有趣。
整个科举制度简直就是一出大型励志连续剧,充满了戏剧性,充满了对人生的各种可能性。
当然,科举制度也有它的缺点,比如死记硬背的成分比较大,容易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等,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算是选拔人才的一个相对公平的方式了。
篇二说说我对古代科举制度的看法科举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古代的“公务员考试”,只不过竞争更激烈,门槛更高,而且考试内容…咳咳,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我前阵子看了一部电视剧,里面讲的是一个寒门子弟参加科举的故事,那叫一个波澜起伏,几家欢喜几家愁。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里面有一段描写他夜里挑灯苦读的场景,那场景真是让我感同身受。
想想我当年高考前挑灯夜战,熬夜到天明,通宵奋战,就为了考个好成绩,简直跟古代的考生们一个样啊。
我记得有一次熬夜复习到凌晨三点,肚子饿得咕咕叫,就煮了一碗方便面,一边吃一边看书,那味道,至今难忘。
跟那些古代考生相比,我们条件好太多了。
至少我们有方便面,他们呢?估计也就啃个冷馒头吧。
不过话说回来,古代的考试内容确实比较偏重儒家经典,内容也比较死板,跟咱们现在灵活多变的考试形式,那可真是天壤之别。
中国科举制度的利与弊
![中国科举制度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4a046227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31.png)
中国科举制度的利与弊篇一:我看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我看科举制度的利与弊有利于控制思想文化打破阶级桎梏利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有利于印刷业的发展科举制度对各国选拔人才有带动作用的利与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和文艺的发展弊与时代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节导致官场的腐败仍然存在不公翻开历史的一页,我们发现: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明,至清末才被废除。
这种沿用了1300余年的选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对于如此重要的文教制度,评价众说纷纭,有利有弊。
了解科举制度,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会起借鉴作用。
因此,我们更要正确客观地评价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产生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科举制度有利于控制思想文化。
自古以来,政治经济决定思想文化,但思想文化对政治经济又有不可忽视的反作用。
在封建社会里,思想文化不仅是稳定国家的保障,也可以成为颠覆政权的有力武器。
因此,古代君王一直都是谨慎对待思想文化的。
秦始皇就没有做好,他的焚书坑儒是采用绝对暴力的手段抑制思想文化的传播。
在经历了长达五百年的诸侯割据,战火硝烟,人们从心底里渴望和平统一,希望能够有安定的生活。
然而秦始皇仅为维护自身统治而粗暴地否定先秦思想文化,不仅不施仁政,反而采用让百姓苦不堪言的暴政,强行压制人们的思想,最终造成国家覆亡的后果。
谈谈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
![谈谈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23b7a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1.png)
谈谈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利》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讲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好处。
在古代呀,科举制可是个很重要的东西。
它就像一个大大的梯子,能让普通人有机会爬到高处,实现自己的梦想。
比如说,有个穷人家的孩子,家里没有钱,也没有什么背景。
但是他很聪明,又很努力学习。
通过科举考试,他考中了,就能当官,为老百姓做事,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还有呢,科举制让国家能找到有才能的人。
就像唐太宗李世民看到新考中的进士们,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有才能的人,都被我收拢来了。
而且,科举考试有统一的标准,大家都公平竞争,凭真本事。
不管你是富家子弟还是穷人家的孩子,只要学得好,就能有出息。
小朋友们,这就是古代科举制的好处,是不是很有趣呀?
《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弊》
你们知道吗?古代科举制考试的内容有时候很死板。
好多人就只知道死记硬背那些书,没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比如说,有个很聪明的小哥哥,本来很喜欢画画,很有想象力。
但是为了科举考试,他不得不天天背书,没时间画画了,慢慢地,他的想象力都被磨灭了。
还有啊,科举制让很多人把读书当官当成了唯一的出路。
一旦没考上,就觉得自己没希望了,心情特别不好。
而且,有些人考中了当官以后,就变得骄傲自大,不为老百姓好好做事,只想着自己发财。
科举制度利弊之我见作文
![科举制度利弊之我见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212e5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1.png)
科举制度利弊之我见作文
科举制度啊,这可真是个历史大话题!它那时候可是打破了贵
族的垄断,给了普通人一个机会。
想想啊,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只要考得好,就能一跃成为国家的栋梁,这得多激动人心啊!
不过话说回来,科举制度也有它的毛病。
那些考生们啊,整天
埋头苦读,跟个书呆子似的。
他们只知道死记硬背,却不懂得把知
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这样下去,就算考了个状元,也不一定能
解决实际问题啊。
但话说回来,科举制度也有它的好处。
它给了很多人一个改变
命运的机会。
那些出身贫寒的学子们,只要努力读书,就有可能跻
身官场,过上好日子。
这种社会流动啊,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也
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了。
不过啊,科举制度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那些考生们为了考试可
真是拼了老命啊,压力山大!有些人为了取得好成绩,甚至不择手段,搞作弊什么的。
这样一来,科举制度的公平性就大打折扣了,
社会风气也变得越来越差。
所以啊,科举制度这东西,真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我们得辩证地看待它,既要看到它的历史价值,也要看到它的不足之处。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这个古老而深邃的选拔机制。
科举制度的利弊范文
![科举制度的利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d2ee3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7a.png)
科举制度的利弊范文科举制度的利弊范文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一、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隋开皇七年(公元587年),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规定采用方法选拔官吏,并于开皇八年设立“志行修谨”(有德)和“清平干济”(有才)两科,以选拔人才。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又在诸多科目中设立“明经”、“进士”二科,以考试策问取人。
这就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因其基本做法是设立科目,以考试举士,故称“科举”。
唐代继承、发展和完善了隋代开始的科举制。
唐代的考试方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常科,二是制科。
考试合格被录取称为“及第”、“登第”、“登科”,考不上就叫“落第”。
宋代完全继承了唐代的科举制就,并且有一些重要的改革。
宋以后的元代也实行科举考试,而且已经实行三级考试,即乡试(各行省的考试)、会试(京城的礼部考试)、御试(殿试),考题都出自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但是,科举考试的完备阶段却在明清两代,而流弊之盛也在明清两代。
两代制度基本相同,只是清代在录取时分为满汉两榜,满汉考生的内容也有所区别。
明清两代科举的正式考试也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录取,考试内容以八股为主,每级考试都严密而繁琐。
殿试以后,一般还要经过朝考才能分配官职。
二、科举制度的好处与弊端首先,科举制打破了门阀制度的出身限制,对国家而言,大大拓宽了选拔人才的基础,为选人用人开辟了更大的空间,对社会而言,是给更多中小地主阶级的__提供了参与治国和施展才能的机会,这无疑有利于社会发展与国家稳定。
其次,它与以前的人才选拔制度相比,具有相对公平、公正和公开的优点,是用人制度的历史性改革与进步,非但影响了日本、韩国、越南的科举制,也影响了欧洲的文官制。
正是科举制为古代中国选拔了数以百万计的可用人才,虽然他们之中并非都是杰出之士,但能过关斩将,荣登金榜,也绝非等闲之辈。
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走上国家管理高层的正直有才之士,也确实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唐代以后至“五四运动”以前的历史名人,大多是进士出身,有的还是头名状元。
谈谈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
![谈谈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5d5ef7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42.png)
谈谈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呦,你好啊!这个话题可真有意思,让我想到了爷爷给我讲的一些有关科举制度的故事。
你们知道中国古代为什么会有科举制度吗?科举制度就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特别的考试方式。
早在汉朝的时候,就有了类似的"择人"制度。
不过到了隋朝和唐朝,这种科举制度才变得越来越完善和规范。
爷爷说,科举制度的好处就是给了很多普通老百姓一个通过考试进身为官的机会,不用靠依附权贵就能改变命运。
尤其是对于一些贫穷但学问好的读书人来说,科举制度就是他们实现理想的一条捷径。
你看,像李白、白居易这些才高八斗的大诗人,就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才获得了很高的官职。
就连康熙皇帝小时候也曾参加过这种考试哦!好像还考了个状元呢。
不过,科举制度当然也有一些不太好的地方。
因为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诗文赋啊、经书典籍啊之类的东西,跟现实管理政务没什么太大关系。
有时候就会产生一些"书生意气、骄躭自大"的人,对真正的百姓疾苦有失认知。
另外,虽然科举制度给了平民一个机会,但毕竟也只是个别人能真正中举。
大多数人依然过着贫穷落后的生活,社会阶层依旧分化明显。
长期积重难返,带来了一些社会矛盾。
不过总的来说,科举制度在当时是个相对比较公平、公正的选拔制度。
即便有一些不足之处,但这种"举贤才"的理念值得肯定。
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学习吧,说不定将来也能像古人一样"龙门一吐为国骄"呢!篇2从古到今,中国有很多非常独特的制度和文化遗产。
其中,科举制就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制度。
它存在了一千多年之久,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科举制的利与弊吧!什么是科举制呢?科举制就是古代中国选拔官吏的一种特殊方式。
所有的人,不分贫富贵贱,只要通过一系列非常艰难的考试,就能当上官员,进入仕途。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酷?科举制的利处有很多。
首先,它给了平民百姓一个通过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机会。
试评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作文
![试评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0bdfa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a.png)
试评中国传统科举制度的利与弊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从隋朝开始一直沿用到了清朝。
想要当官做朝廷大臣,就得通过这个考试,通过的人就可以做官啦!科举制度有一些好处:首先,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公平的机会给所有人。
不论你是皇亲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你勤奋用功考上了,就能当官领俸禄。
其次,这个制度让广大读书人有了很大的上升空间,大家都会努力学习文理知识,提高修养素养,这对社会文明确实有好处。
再有,考试题目往往和治国理政有关,及格者就有这方面的才干,由他们出任官员,理应可以为国家分忧解难。
不过,科举制度也有一些弊端:比如,题目侧重于经学文字,偏离实际问题太多,当时科技人才培养就严重不足。
再者,考录名额太少太少,很多才俊无缘出人头地,这是一种资源浪费。
最后,考生为求及格,只是死记硬背典籍,知识面太狭窄,这不利于全面发展。
所以,用今天的眼光来看,科举制度既有利有弊。
至少这套选才方式,在当时确实挑选出了一大批栋梁之才,但随着社会发展,也显露出了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我们应该总结经验教训,未来设计时候应该设法克服这些缺点,真正办一个科学公平高效的选才制度。
希望这篇小作文对大家理解这段历史有所帮助!如果有什么补充或疑问,尽管随时提出来哦。
篇2科举制度的好处:它给穷人一个机会,只要你考试考好了,就有可能当大官!这让大家都很努力地读书,希望有朝一日能改变命运。
它选拔了很多聪明有学问的人做官,这样皇帝就有能干的下属帮助处理国家大事了。
学习古代圣贤的经典著作,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操守。
很多科举出身的官员都是正直清廉的。
知识分子地位显赫,受到社会尊重,这激励大家读书求学。
不过科举制度也有一些坏处:科举考试太注重死记硬背,考生们光记住书本里的内容就行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反而不重要。
考试内容局限于儒家经典,其他学科像数学、天文学等都被忽视了。
这限制了知识的发展。
太看重文词遣词造句的功夫,有些聪明人也因为不擅长作文而一再失利。
浅析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
![浅析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4e566e0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d.png)
浅析中国科举制度的利弊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教育选拔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改革,影响深远。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代,成型于唐代,直到清朝末年废止。
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其利弊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科举制度的利: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流动性。
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不论出身贫寒还是富贵,只要有才华,就有机会通过科举考试跻身士人,从而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这种机会平等的制度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流动性,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科举制度推动了古代中国的教育发展。
由于科举制度的存在,古代中国尤其重视教育,普及了文化和知识,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文化人才,使中国古代教育在世界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科举制度对于政治文化的扩张有积极的作用。
科举选拔的士人在朝廷内部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政治和文化的繁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
科举制度使得中国古代社会趋向理性,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的选拔人才的标准。
通过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士人大多具备优秀的才华和理性,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科举制度在其光辉和辉煌的也存在着不少弊端:科举制度削弱了家族的地位和作用。
在科举制度下,个人的才华能力成为了成仕的关键,而家族的背景和社会地位往往被忽视,这导致了部分有家族背景而无才华的人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逐渐被摧毁。
科举制度的存在导致了士人阶层的特权。
士人在古代中国享有特权,他们可以避开赋税,且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种特权地位造成了社会的阶层固化,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
科举制度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工商业落后。
在科举制度的长期影响下,士人地位被提升,而农商工业地位则相对下降,造成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扭曲发展,导致了中国在农工业方面的相对落后。
科举制度对于学习能力强而非应试能力强的人不利。
科举制度着重考察的是应试能力,而对于学习能力强、但应试能力弱的人来说,他们往往无法通过科举考试,这造成了有一定学识但应试能力不足者的排斥,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是不利的。
谈谈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800字
![谈谈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e93797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f1.png)
谈谈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800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科举制的双刃剑——利与弊的探讨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重要方式,自隋唐时期创立,直至清末废除,历经千年,对中国的社会结构、文化发展乃至民众心态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谈科举制的弊利900字作文
![浅谈科举制的弊利900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0019a72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7.png)
浅谈科举制的弊利年级:初三字数:900字体裁:议论文一谈到科举制,我们就想到考试。
不错,从隋朝开辟科举,使社会中的平民知识者有了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有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社会荣耀的出路。
科举制就像是一把双仞剑,既有它的利,自然也有它的弊端。
科举制是属于开放性的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科举制不仅改善用人制度,还所坚持“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并被皇帝笼络、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社会、国家繁荣安定,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使出身卑微而又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去做官,获得利益;使人读书之风盛行,促使社会形成努力读书求学的社会风气,促进刺激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有利后来唐诗的繁荣,促进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缓解了不少社会矛盾;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也许这正如我们所说,科举制是害人的凶器、格式化的考试。
因此,废除科举制又成了历史的必然。
当然,废除科举制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也推动了洋务运动后兴办近代学堂的高潮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初步完善;其次有利于思想的近代化,更有利于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接受自由民权思想,日益获得独立的人格和开放的思想。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07187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7.png)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科举制度,这个古老的中国制度,曾经让无数英雄豪杰一展才华,成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举制度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弊端。
今天,我就来谈谈我对科举制度弊端的一些看法。
科举制度过于注重文化素养,而忽略了实际能力。
在古代,考取进士、状元等头衔,意味着你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受到皇帝的嘉奖和封赏。
于是,许多读书人为了追求这些荣誉,把大把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四书五经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这就导致了许多有才华的人,虽然学识渊博,但却无法胜任实际工作,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需要别人照顾。
科举制度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一场金钱与权力的游戏。
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许多有钱人家纷纷花费重金请名师辅导,甚至贿赂考官。
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使得真正有才华的人无法脱颖而出。
而且,科举制度还助长了官僚主义的滋生。
一旦当上了官,许多人就过上了舒适的生活,不再关心国家大事,只顾自己的享乐。
这样的官员怎么可能为国家办实事呢?科举制度限制了社会的进步。
在古代,由于科举制度的存在,许多人为了追求高官厚禄,选择了安于现状,不敢创新。
这样一来,社会的发展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相反,欧洲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重要历史事件,正是因为当时废除了中世纪的封建制度,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自由,才得以蓬勃发展。
因此,我们可以说,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不能否认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它曾经为国家选拔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也需要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科举制度虽然有其历史价值,但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适用。
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中学生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
![中学生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https://img.taocdn.com/s3/m/d78ea345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c4.png)
中学生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利弊一、科举制度的诞生与背景咱们都知道,中国古代有个很特别的制度,那就是科举制度。
它诞生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要说科举制度啊,它就像是古代的一个大舞台,让无数的读书人有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能够靠着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梦想。
1.1 隋朝开创科举想当年,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后,觉得之前的选官制度太不公平,都是靠门第、靠关系,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被埋没。
于是,他就搞了个科举制度,让大家都来考试,谁考得好,谁就能当官。
这样一来,那些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的人,也有了出头之日。
1.2 唐朝完善科举到了唐朝,科举制度就更加完善了。
考试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不仅有文科的诗词歌赋,还有武科的骑射武艺。
而且,唐朝的皇帝们还特别重视科举,经常亲自监考,选拔人才。
这样一来,科举制度就更加深入人心了,大家都觉得,只要好好读书,就能改变命运。
二、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科举制度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那可是深远的。
它就像是一股清流,给古代社会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
2.1 打破门第限制首先啊,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限制,让那些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的人有了出头之日。
在科举制度下,不论你出身如何,只要你考得好,就能当官。
这样一来,那些原本被门第制度压制的人才,就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2.2 选拔优秀人才其次啊,科举制度还能选拔出真正优秀的人才。
因为科举考试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够全面考察一个人的学识、才能和品德。
这样一来,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就能脱颖而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2.3 促进社会流动再来说说科举制度对社会流动的影响吧。
在科举制度下,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那些原本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只要考得好,就能一跃成为社会的精英。
这样一来,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就更加频繁了,社会也就更加有活力了。
三、科举制度的弊端与反思当然了,科举制度也不是完美的,它也有一些弊端和不足之处。
论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
![论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db7ce1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3.png)
论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说起科举制啊,那可是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选官制度。
这玩意儿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那可真是深远得很呐!咱们先来说说科举制的好处。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当官那基本靠的是出身和门第。
你要是生在一个名门望族,那当官的机会就比别人大得多。
可科举制一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甭管你是穷是富,是贵是贱,只要你有本事,能通过考试,就有机会入朝为官,一展抱负。
这就给了那些出身贫寒但有真才实学的人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就比如说唐朝的大诗人孟郊吧,他家境贫寒,前半生那是过得相当坎坷。
但是他勤奋读书,参加科举考试。
终于在四十六岁那年考中了进士。
那心情,简直激动得没法形容,还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名句。
你想想,要是没有科举制,孟郊这样的人才可能就一辈子被埋没在社会底层,哪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哪有机会让后人读到他那些精彩的诗篇呢?科举制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因为大家都知道读书能参加科举,能改变命运,所以全社会都重视教育。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有很多人读书识字。
为了能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学子们拼命学习各种经典著作,诗词歌赋,天文地理,算术法律,那知识面可是相当广泛。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而且,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员的素质。
通过层层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怎么着也得有点文化,有点见识,有点治国理政的能力吧。
不像以前靠门第选官,说不定选出来的就是个草包。
但是呢,科举制也有它的弊端。
这考试内容啊,有时候太僵化了。
明清时期主要考八股文,这八股文格式特别死板,内容也大多是儒家经典的一些陈词滥调。
考生们为了迎合考试,就死记硬背,不敢有自己的创新和思考。
这样培养出来的官员,很多都是书呆子,缺乏实际的办事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给您举个例子,有个书生叫小李,从小就被家里逼着读四书五经,准备科举考试。
他天天背那些之乎者也,脑袋里装的都是古人的思想,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
科举制度利弊之我见作文
![科举制度利弊之我见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dfa72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07.png)
科举制度利弊之我见作文
《科举制度利弊之我见作文》
咱今儿来聊聊科举制度这档子事儿。
你说科举制度啊,嘿,那可真是历史长河里的一个特别存在。
就说以前吧,有个秀才叫李四,这家伙从小就立志要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读书,那刻苦劲儿,真让人佩服。
李四家里穷啊,那书都是借着读的,有时候为了借一本书得跑好几里地。
晚上没有灯,就借着月光看。
他冬天手都冻僵了,还在那写字呢。
就这样,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去参加科举考试了。
一路上那是满怀期待啊,想着自己要是能中个进士啥的,那可就光宗耀祖了。
到了考场,那紧张的哟,心都快蹦出来了。
考试的时候,那是绞尽脑汁,每一个字都写得小心翼翼。
等考完了,他都瘦了一圈儿。
你说这科举制度多折磨人啊。
可话说回来,这科举制度也不是完全没好处。
它起码给了像李四这样的平民一个机会,让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走上仕途。
而且它也让文化知识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传承。
但这也有不好的地方啊,有些人就光会读书考试,别的啥都不会。
而且为了科举,很多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的人一辈子就耗在这上面了,也挺可悲的。
总之啊,科举制度就是个复杂的东西,有好有坏。
咱得客观地去看待它,从它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现在的咱们多幸福啊,有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死读书咯!
嘿嘿,这就是我对科举制度的看法,你们觉得呢?。
论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
![论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ee2757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0.png)
论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
今天,老师说要写一篇作文,题目是“论科举制的利与弊”。
我头大如斗,科举制是什么?离我太远了,好像只有一一古代人才会用它来笔试。
爸爸说,科举制就像古代的“高考”,考得好就能当官。
但,它和我们现在考试有什么区别呢?难不成古代人考试也要背知识点、做题目?
书上说,科举制可以选拔人才,让有才能的人当官儿,为百姓做贡献。
那样的话,科举制好像很厉害啊!
但,书上还说,科举制也有缺点,它只很看重读书,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才能。
看上去像我,我画油画蛮好,但科举制考画画吗?
老师说,科举制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它的影响依旧存在。
现在我们学习,也期望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这和科举制是不是很像?
我抚了抚下巴,感觉上科举制是件很复杂的事情。
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看起来像我们学习,也有比较喜欢的科目,也有不喜欢的科目。
但,不论怎么样,学习和考试都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更好,更强大,感觉起来就像古代人通过科举制来为百姓服务一样。
我想,科举制就像一道题目,而我们则要努力争取找到它的答案,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f24854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1a.png)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各位听众,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话题是关于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
让我问问大家,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个成语?这就是因为科举制度导致的啊!那时候,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参加考试,就像现在我们参加高考一样。
但是,这个制度也有它的弊端,让我们来看看吧!
科举制度让很多人失去了生活的乐趣。
那时候,人们为了考取功名利禄,可以不择手段地去学习。
他们整天埋头苦读,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
而且,他们还要忍受严格的纪律和规矩。
比如说,不能随便出门游玩,不能和朋友聚会喝酒。
这样一来,他们的生活变得非常单调乏味。
科举制度导致了人才浪费。
虽然有些人通过考试成为了官员,但是还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通过考试。
他们可能是因为家庭贫困、身体残疾或者其他原因而无法继续学习。
这些人本来是有才华的,但是却因为科举制度而被埋没了。
这就像是把一颗珍珠扔进了沙子里面,让人感到非常惋惜。
科举制度还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出现。
那时候,官员们可以通过收受贿赂来帮助别人通过考试。
这样一来,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就可以轻松地获得官职,而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却被排挤在外。
这种情况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之呢,虽然科举制度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进步了很多,我们已经有了更加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所以呢,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和工作,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谈谈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800字
![谈谈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8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d9d574f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a.png)
谈谈科举制的利与弊作文800字英文回答: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also known as the keju system, was a method of selecting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ancient China. This system had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One of the main advantages of the keju system was that it provided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from all social classes to become government officials. In theory, anyone who was able to pass the rigorous examinations could obtain a high-ranking position in the government, regardless of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or wealth. This helped to promote social mobility and meritocracy in ancient China, as it allowed talented individuals to rise to the top based on their abilities rather than their social status.Another advantage of the keju system was that it helped to promote education and scholarship in ancient China. Therigorous examinations required extensive knowledge of Confucian classics, poetry, and other subjects, which encouraged people to pursue a well-rounded education. This emphasis on scholarship helped to cultivate a learned and literate elite class in ancient China, 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overall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However, the keju system also had its drawbacks. One of the main disadvantages was that it placed too much emphasis on rote memorization and literary skills, rather than practical knowledge and administrative abilities. As a result, many government officials selected through the keju system lacked the necessary skills and expertise to effectively govern the country. This led to inefficiency and corruption in the government, as officials were often more concerned with passing examinations than with serving the needs of the people.Furthermore, the keju system also reinforced the dominance of Confucian ideology in ancient China, which limited the diversity of thought and ideas in thegovernment. This narrow focus on Confucianism marginalized other schools of thought and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innovative ideas in governance and administration.中文回答:科举制度在古代中国选拔官员的方法,它有利也有弊。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604e5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8.png)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哎,提起科举,我就忍不住要吐槽了。
这个考试制度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就像是一个复杂的大机器,既有它的高效,又有它的弊端。
先说它的优点吧,科举制度可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哦。
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公平公正,大家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而且,科举考试的内容也很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能够锻炼人的综合素质。
但是,科举制度也有它的不足之处。
考试内容太死板了,总是围绕着四书五经转圈圈,让很多有真才实学的人都难以出头。
比如说,我认识的一个哥们儿,他写的文章写得特别好,可惜每次科举考试都是考那些老掉牙的东西,结果一直都没考上。
科举制度还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
有些地方的考生因为交通不便或者资源有限,很难接触到最新的考试信息和资料,这就导致了不公平的情况出现。
比如说,有些偏远地区的考生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状元是谁,也不知道哪些是热门专业。
还有啊,科举制度也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
考试的时候,大家都得按照指定的答案来回答,有时候甚至需要篡改原文才能得分。
这样一来,很多人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变得只会死记硬背,缺乏创新精神。
虽然科举制度有很多弊端,但它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重要制度。
我们不能因为它的不足就全盘否定它的价值。
在当今社会,我们还是要借鉴它的一些优点,比如公平竞争、选拔人才等。
我们也要注意改革和完善科举制度,让它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科举制度是一个复杂的话题,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我们应该全面地看待它,既要看到它的成就,也要指出它的不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历史,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2bd34a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1.png)
有关科举制度弊端的观点小作文哇!科举制度真的好坑哦!你知道吗,古时候为了考进士,考生们得可累坏了!每天念书到天明,还得背那些古文,有时候连续好几年都得去考试,简直跟吃饭喝水一样常见!一不小心,就考不上,那可是超级可怕!
我记得有次听爸爸说,他的一个朋友的儿子就为了科举考试,整整念了十年书呢!天啊,十年!每天早晚都要背书背到手指头都要断了!那位小朋友从小就跟书为伴,看他就像看个活字典一样。
有一次,他考试前紧张得直接晕倒在考场里,就因为背了一句诗忘了!真是惨啊,简直是对那小朋友太残忍了!
而且,听说考试的题目特别难!有的题目都要求用很深奥的语言来写,就像要让你用一个看不懂的密码来说话一样!我看到一些题目都想着,这是在考试人还是在破译密码啊?还得写那些虚头巴脑的作文,根本就是把人搞晕了!
而且,考试的时候还得很多人都挤在一起,一起笨啊!有时候还得考好几天,天天念书,天天考试,连玩都没时间,简直比坐监狱还惨!
最坑的还是,就算考上了,还得靠着这科举制度来官运亨通!那些考官还得看你面子色,看你好不好,一点不公平!难怪有些人都不干了,走路都快不行了,这科举制度就是欺负人!
其实,我觉得应该改改这个制度,让每个人都有机会,不用总是考试,弄得人心里好烦躁。
也许可以让大家多学学实际的东西,比如种地、搞商业,那才是真本事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举制的弊利
一谈到科举制,我们就想到考试。
不错,从隋朝开辟科举,使社会中的平民知识者有了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也有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社会荣耀的出路。
科举制就像是一把双仞剑,既有它的利,自然也有它的弊端。
科举制是属于开放性的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与活力;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和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了唐诗繁荣。
科举制不仅改善用人制度,还所坚持“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统治阶层,并被皇帝笼络、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社会、国家繁荣安定,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使出身卑微而又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去做官,获得利益;使人读书之风盛行,促使社会形成努力读书求学的社会风气,促进刺激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大有利后来唐诗的繁荣,促进的文学艺术的发展;缓解了不少社会矛盾;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
一。
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也许这正如我们所说,科举制是害人的凶器、格式化的考试。
因此,废除科举制又成了历史的必然。
当然,废除科举制有利于教育的近代化,也推动了洋务运动后兴办近代学堂的高潮和新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初步完善;其次有利于思想的近代化,更有利于新兴知识分子群体接受自由民权思想,日益获得独立的人格和开放的思想。
辛亥革命的兴起有赖于这一点。
但是不可避免地,科举制度的废除也给中国社会与文化造成了断层,正如黄仁宇所言:“科举制度的废除,从此上下两层社会被打成两截,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
”
总的来说,科举制度废除是有利于社会现代化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导致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