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本文以《数学课程标准》理论为指导,从小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了“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并遵循学生学数学的规律,主要是运用教学案例,从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性的使用教材,使例题生活化;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实践操作能力;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等几方面分析论证和实践了这一理念“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亲历数学的过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生活;数学;小学课堂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的过程”。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可见,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魅力是多么重要。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兴趣也就越浓。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存款利息、日常生活中打折购物、按一定的比例设计平面图等问题均发生在学生的身边,并且充满着生活的情趣。因此,教师要多创设教学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型。

案例一:“相同的数减相同的数等于0”

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师:这里真热闹,小鸟们也情不自禁地飞上了枝头,(播放《小鸟飞》的音乐,4个戴小鸟头饰的学生“飞”了出来,音乐结束,“小鸟”又飞回去了。)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吗?或者根据刚才的事情提出数学问题吗?有的学生说现在有0只小鸟,有的学生根据这一情景编了应用题:“枝头上飞来了4只小鸟,又飞走了4只小鸟,问还剩多少只小鸟?”教师可以马上抓住这一点切入,让学生根据这一应用题列算式:4-4=0。学生很快地理解了算理,领悟到了两个相同的数做差等于0这一规律。

总之,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只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转变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就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大胆探索的能力,并为他们今后的终身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案例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运用创设情景:小王师傅找了三根木条,想钉成一个三角架,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王师傅找的三根木条能不能钉成一个三角架?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知道,有的学生说试一试。于是让学生人人动手体验,学生将准备好的4种长度的小棒3根,用这些小棒摆成各种各样的三角形。

学生在摆小棒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生1:我发现如果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肯定不能拼成三角形,因为首尾不能连接在一起。生2:我发现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时候也不行,我可以上来演示一下。生3:我觉得只有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才能拼成一个三角形。

创设了这样一个开放的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添了“数学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这个情境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且激励学生去“做数学”的热情。学生在这样情境中积极地去探讨新知,每一个孩子的活动都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使学生经历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选用的小棒能否拼成三角形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情境,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师所要追求的目标。因此,我们要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教师既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选择情境。如用录像、动画、多媒体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还可创设交流情境、表演情境等,以培养集体探究精神。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总之,数学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

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创设生动具体的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使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例题生活化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但我们的数学教材,题材老化,情节内容缺乏时代气息和生活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实在太少,我们要加强“书本世界”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改变数学学习生活苍白无味的状态。因此,我们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材料,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广告泛滥的今天,精彩的广告容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只要我们有意识地用数学眼光去捕捉广告的数学信息,就能将这些广告变成为数学材料,变废为利,实施新意,有价值、有吸引力的数学。为了让学生知道人民币的数学知识,认识元、角、分的小数,了解人民币的大致价值,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用一幅学生感兴趣的服装销售广告作为材料,进行教学。

案例三:应用题

长袖上衣49.9元/件,女黑底花样长裙89.90元/件,女绣花无袖长裙119.9元/件,女薄纱风衣129元/件,女花纹背心59元/件,女休闲长裤49.90元/件。可以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只买外衣,哪种最便宜?(2)如果只带了100元,可以买一件花纹背心吗?如果可以的话,还剩下多少钱?(3)用80元可以买两条裤子吗?或者让学生估算一下买哪种服装最便宜?哪种最贵?两种价格相差多少?

所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们应鼓励和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案例四:“认识几分之一”

在讲授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七册“认识几分之一”时,把例5改成“第28届奥运会冠军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他跑了全程的十分之一,你能用线段表示这个分数吗?”通过多媒体电脑课件展示:课件播放刘翔在110米跨栏中的情景,把110米跑道抽象成一条线段,然后,让学生说出表示十分之一的那一部分线段。这样,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知识,只要留意,就会发现,要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老师就是一面镜子。我们老师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创设一些生动有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