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器官更丰富的信息。
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
3、放大镜的作用:(1)放大物体。看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4、放大镜由镜架和镜片组成的,放大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我们可以用水滴、玻璃弹珠、烧瓶等材料制成放大镜。能放大的物体都有凸、透两个共同特点。
5、放大镜常用于考古、集邮、侦破案件、电路检测等。放大镜下的电视屏幕由红、绿、蓝
三色组成的。
6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倍数与镜片的凸度
有关。 镜面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视野越小;镜面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视野越大。
7、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
8、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昆虫头上的触角是它的“鼻子”;蝇的眼睛是复眼,由四千只单(小)眼组成的;蚜虫以吸食植物嫩枝上的汁液为生,它的天敌是草蛉。
9、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叫做晶体。在放大镜下,我们能看到食盐、糖、碱面、雪花、钻石、水晶、柠檬酸、维生素C 、水晶等晶体的形状。玻璃不是晶体!
10、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
11、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方法与步骤:
准备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然后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再将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固定。
12、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他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13、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微生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14、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在世界上第一个看了 细胞 。
15、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科学家一般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大肠杆菌和SARS 病毒。
16、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17、、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如图)
18、显微镜使用步骤P13了解:
①、安放 ②、对光 ③、上片 ④调焦 ⑤观察
19、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目的: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小刀、洋葱、滴管、清水、稀释的碘酒、吸水纸、镊子、显微镜
实验步骤:1、把洋葱从中间纵切两半,取其中一块;
2、用小刀在内表皮上,用小刀划“#”字,用镊子撕取“#”字中间的表皮; 调节旋钮
3、在载玻片中央第一滴清水,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中央,展平;
4、从一端盖上盖玻片,避免留有气泡,在标本的边缘滴上稀释的碘酒,并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5、将做好的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认效果。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20、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达尔文)、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21、用显微镜观察叶细胞我们发现,叶细胞中有叶绿体,叶表皮上有气孔。
22、观察微生物:
实验目的: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纤维、滴管、吸水纸、显微镜、镊子。
①、在载玻片的中央放上一些脱脂棉纤维;
②、用滴管取一滴池塘水或者培养液,滴在脱脂棉纤维上;
③、从载玻片的一端轻轻地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④、将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
⑤、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
实验注意事项:
23、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24、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25、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杂交水稻袁隆平,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使馒头、面包内部疏松多孔。
26、叶绿体:洋葱表皮细胞:气孔:
27、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
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扫描隧道显微镜:纳米技术
28、花岗岩是由长石、云母、石英等晶体组成的岩石。
29、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
2、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生米煮成熟饭等。
4、白糖加热过程:
加热初,固态白糖熔化为液态白糖。(物理变化)
继续加热,液态白糖颜色发生变化,最后生成黑色的碳。(化学变化)
5、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先熔化为蜡烛油;(物理变化)
蜡烛中的棉线变黑、蜡烛发光发热。(化学变化)
6、米饭为何变甜:因为米饭里含有淀粉,淀粉在唾液的作用下产生了甜的物质 糖。(化学变化)
7、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紫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8
9小苏打:白色、无味、粉末状固体。
白醋:无色、透明、有酸味的液体。
小苏打+白醋
二氧化碳气体+新的液体(化学变化)
现象:1、产生气泡,有“嘶嘶”声。 2、锥形瓶外壁有点凉。
3、锥形瓶底部有白色粉末。
4、瓶子里还有无色透明的液体。
把点燃的细木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马上熄灭。
二氧化碳:无色气体,比空气重,能使火焰熄灭。
10、铁变成了铁锈,这是一种化学变化,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这个观点?
11、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
1、涂矿物性
油、油漆或者烧制搪瓷、喷塑
2、烤蓝:使铁制品表面生成一层致密而稳定的氧化膜
3、电镀、热镀等方法镀上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
4、改善金属的本质:如在铁制品中加入镍和铬制成不锈钢就可以防锈。
5、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12、探究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确定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
实验猜想:铁在水和氧气的共同参与下使铁生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