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GIS开发与设计课程总结
arcgis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arcgis课程设计总结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42e484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d4.png)
arcgis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ArcGIS的基本操作,包括地图浏览、图层管理、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等;2. 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 引导学生运用ArcGI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可视化的能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3. 提高学生利用GIS技术进行地理实践和科学研究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地理国情观念,认识到地理信息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并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ArcGIS软件概述- GIS基本概念与功能- ArcGIS软件的安装与界面认识2. 地图与图层操作- 地图的打开、浏览与保存- 图层的管理与符号化- 地图打印与输出3. 空间数据管理- 空间数据的概念与分类- 空间数据采集与编辑- 空间数据质量控制与维护4. 空间分析- 基本空间分析操作:查询、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高级空间分析:网络分析、地形分析等5. 实际应用案例- GIS在地理国情调查中的应用- GIS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中的应用- GIS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6. 课程实践与项目制作- 结合实际案例,进行ArcGIS软件操作练习- 团队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的GIS项目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1周:ArcGIS软件概述与安装- 第2周:地图与图层操作- 第3周:空间数据管理- 第4周:空间分析(基本操作)- 第5周:空间分析(高级操作)- 第6周:实际应用案例学习- 第7-8周:课程实践与项目制作教学内容与课本关联性:本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本中关于GIS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GIS基础知识,学会运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ARCGIS个人学习总结02 (3000字)
![ARCGIS个人学习总结02 (3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e30f87320722192e4536f62b.png)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指南第3章arcmap制图输出3.1地图模板操作1.调用地图模板2.创建地图模板3.保存地图模板3.2制图版面设置3.2.1图面尺寸设置1.进入版面视图2.设置图面尺寸设置版面大小3.2.2图框与底色设置1.数据组图框设置2.数据组底色设置3.数据组阴影设置3.3辅助要素设置3.3.1标尺的应用操作1.标尺功能开关2.标尺抓取开关3.标尺单位设置3.3.2辅助线应用操作1.辅助线功能开关2.辅助线抓取开关3.辅助线增删操作3.3.3格网点应用操作1.格网点功能开关2.格网点抓取开关3.格网大小设置3.4制图数据操作3.4.1增加制图数据组3.4.2复制地图数据组3.4.3设置总图数据组3.4.4旋转制图数据组3.4.5绘制坐标格网1.地理坐标格网设置2.地图公里格网3.索引参考格网设置3.5地图整饰操作3.5.1图名的放置与修改3.5.2图例的放置与修改1.图例标题与表现形式调整2.图例内容的设置调整3.图例背景与定位调整1)、图例背景:2)、图例定位:3.5.3比例尺的放置与修改1.图形比例尺的放置2.放置数字比例尺3.5.4指北针的设置与放置注:指北针的大小和位置可以通过鼠标缩放或移动3.5.5图形要素的设置在图中常放置一些与数据组有关的图形要素、统计图表、统计报告等1.图形要素的放置最常放置的图形要素是矩形,因为它常作为地图的外图廓和背景色彩调整矩形的显示顺序这是置后的效果2.统计报告的放置3.统计图形的放置3.5.6地图要素的排列经地图整饰之后,图面内容布局较零乱,通过要素的规则排列,将相关的要素有机地组合,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1.排列地图要素1)、按住shift 键,依次选择其他需要排列的地图要素2)、在所选择的地图要素之一上单击右键3)、2.地图要素组合1)、按住shift键,依次选择其他需要排列的地图要素2)、在所选择的地图要素之一上单击右键3)、解除组合3.6地图输出操作两种方式输出:一、打印机或绘图机硬拷贝输出;二、转换成通用格式的栅格图形;3.6.1地图打印输出1.地图分幅打印->2.地图强制打印3.打印一张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分幅图流程即可打印3.6.2地图转换输出先将要输出的图调整到需要输出的比例尺第4章arcmap符号操作4.1arcmap符号管理4.1.1应用图式符号库默认状态,arcmap自动应用esri图式符号库进行地图编辑4.1.2管理图式符号库4.1.3输出图式符号库4.2arcmap符号修改4.2.1图式符号修改4.2.2图层符号修改4.2.3图形要素修改4.2.4地图要素修改在地图输出窗口通过inseart命令所放置的图名、图例、按钮、比例尺、指北针、统计图等,都属于地图要素。
GIS毕业课程设计报告
![GIS毕业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27b3390d0d233d4b04e690d.png)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中国矿业大学GIS课程设计报告目录实验1-2 矿区的基本编辑和处理 (1)实验2 GIS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7)实验3 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之学校选址 (10)实验4 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之寻找最佳路径 (14)实验5 GIS地形表面空间分析 (19)实验 6 入城高速公路配套停车场的选址分析 (21)实验7 最短路径问题分析与应用 (26)实习总结 (30)实验1-2 矿区的基本编辑和处理1.1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CAD数据与GIS数据的交换的方法1.2 实验环境ArcGIS Desktop;1.3 实验过程1.3.1 将 CAD 格式的电子矿区图处理成 Shp 格式的数据文件1)在ARCMAP下打开所有的CAD格式的数据图层,在selection下选择select by atttributes,把layer选为MCoal.dwg Polyline,键入公式:"Layer" = '巷道',选出巷道的线层,然后输出图层;同样方法,把layer 选为MCoal.dwg Polygon,制作出巷道面层,然后显示两图层。
CAD数据图层制作出巷道面图层制作出巷道线图层巷道面、线图层2)用同样方法先在CAD下找出所要选择地物的属性,然后分别制作出要求的井田边界、水系(水库、水渠、河流、鱼塘)、道路层(铁路、公路)、居民地层。
居民地层公路层水系层井田边界层以上所有图层显示结果如下图:1.3.2提取图中的高程图层(点图层),完成 TIN的创建和DEM生成1)在selection下选择select by atttributes,把layer选为MCoal.dwg Point,键入公式:"Layer" = 'GCD',选出高程的点层,然后输出图层。
2)执行工具栏[3D分析]中的菜单命令[3D分析]>>[创建/修改TIN]>>[从要素生成TIN];3)在对话框[从要素生成TIN中]中定义每个图层的数据使用方式;4)确定生成文件的名称及其路径,生成新的图层tin4。
gis二次开发实训总结
![gis二次开发实训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422573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50.png)
gis二次开发实训总结GIS(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实训总结一、引言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相结合的技术系统,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管理、地理空间分析、空间决策支持等领域。
在GIS软件应用过程中,二次开发能够满足特定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
本文将总结我在GIS二次开发实训中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二、实训内容实训内容主要包括GIS软件的基本操作、二次开发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实际项目的开发。
在实训中,我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GIS软件的基本操作技巧,如数据导入、地图绘制、属性查询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GIS二次开发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如ArcGIS Engine、ArcObjects、ArcPy等,这些工具和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地理空间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在实训的最后阶段,我还参与了一个实际项目的开发,通过对项目需求的分析和编码实现,完成了一个基于GIS的地理空间分析系统。
三、学习经验1. 系统学习GIS基础知识:在进行GIS二次开发之前,充分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非常重要。
只有对GIS的基础知识有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行二次开发工作。
2. 熟悉GIS软件的操作:熟练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是进行二次开发的基础。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我逐渐熟悉了GIS软件的各种功能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深入学习GIS二次开发工具和技术:GIS二次开发涉及到一些专门的工具和技术,如ArcGIS Engine、ArcObjects、ArcPy等。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工具和技术,我能够更好地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实现特定需求。
4. 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在进行GIS二次开发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找和解决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查阅相关文档和论坛,我解决了许多开发中的问题。
5. 多实践、多项目参与:只有不断地实践和参与项目,才能真正掌握GIS二次开发的技巧和经验。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但通过不断尝试和摸索,最终都找到了解决方法。
gis课程心得体会
![gis课程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1abdebb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4.png)
gis课程心得体会在经历了一学期的GIS课程学习后,我收获颇丰。
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应用广泛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在我的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了其强大的功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学习方法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详细总结我在这门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内容在GIS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
首先,我们了解了GIS的定义和作用,明确了它在地理科学、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要地位。
其次,我们学习了地理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存储方法,熟悉了GIS软件的使用。
通过学习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数据分析和空间关系处理等内容,我们掌握了GIS 技术在数据管理和分析中的应用。
最后,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学习方法在GIS课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加深理解。
首先,我养成了积极主动的态度,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学习的基础。
通过提前了解课程内容,我可以更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解,掌握关键概念。
其次,我注重实践操作,通过亲自动手,我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技术。
每当学完一部分理论知识后,我会尽快在GIS软件上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此外,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和相关书籍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技术水平。
三、实践应用GIS课程的实践环节为我们提供了机会,使我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课程中,我们进行了多个GIS项目,如城市交通规划、地质灾害分析等。
通过这些实践项目,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GIS技术的作用,也提高了我们的技能。
通过实践,我们学会了如何收集和处理地理数据,如何使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呈现,并且学会了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这种实践应用使我们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也更加有趣。
arcgis实训总结200字
![arcgis实训总结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45cad6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2.png)
arcgis实训总结200字在这个ArcGIS实训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调查,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地理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学习了Arc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通过学习ArcMap、ArcCatalog和ArcToolbox等工具的使用,我能够对地理数据进行新增、编辑和管理,以及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
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我学会了地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通过使用GPS设备进行野外调查和定位,我收集了大量的地理数据,如地理坐标、海拔高度等。
然后,我将这些数据导入到ArcGIS软件中,并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还学习了一些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使用ArcToolbox中的工具,我可以计算地理数据之间的距离、面积和周长等属性,以及进行统计和空间分析。
这些分析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除了数据采集和处理,我还学习了地图制作和输出的方法。
通过使用ArcMap软件,我能够将地理数据可视化为地图,并进行符号化、标注和图层控制等操作,以创建清晰和易于理解的地图产品。
然后,我可以将这些地图输出为不同的格式和介质,如打印地图、电子地图或网络地图。
最后,在实习结束之前,我还参与了一个小组项目,旨在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团队选择了一个城市的垃圾分类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
通过分析垃圾的分布、数量和类型,我们提出了改善垃圾控制和管理的建议,并制定了一套垃圾分类方案。
这个项目不仅让我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这个ArcGIS实训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调查,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和数据分析能力。
GI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总结
![GI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68c82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3.png)
GIS实验报告+心得体会总结GIS导论实验报告(实验总结)年级:2013级实验一实验一,我感觉还不能很熟练的应用Mapinfo的功能以及菜单栏、工具栏中各个图标的功能,所以当我开始做实验一时碰到的问题还是不少的,首先是对Mapinfo软件的相关操作功能不太了解,比如加载数据的图标,如何使打开的图变大缩小,如何浏览做完后的实验成果图,以及在实验过程中,哪些步骤是不能省略掉的,比如使用控制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的这个小实验,就要注意打开几个图层的界面看起来非常复杂,通过图层控制来操作,可以使图层在缩放范围内显示,这就需要在图层控制的对话框中哪些框框该打钩,哪些不该打钩,这样所显示的效果就会不一样。
只有熟练掌握了Mapinfo的基本操作,以及步骤间的衔接才能完成实验。
最后还是自己耐心的看书和实践中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
在这个实验中我学会了如何Mapinfo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怎么样制作地图图层以及如何使用模板创建专题地图。
在制作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体会了很多,也感觉在做专题地图和地图制作时的整个过程充满着趣味性,使我对地图的相关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实验二实验二,因为已经对MapInfo软件操作功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了,所以当在开始着手制作实验二是实验相关操作步骤时,在对FUZHOU.JPG图像进行屏幕跟踪化过程时和后面进行的图像加载和配准时碰到的问题也相对较少也比较熟练。
从实验二开始要用ArcView 软件时由于刚接触这个软件所以在做这部分的实验时制作速度显然比较慢碰到的问题也还有的,面对许多功能按钮不熟悉时只能查找资料和问同学,但最终还是把实验二给做了,以下是我总结的注意点。
1. 做屏幕跟踪这个实验时,在MapInfo中打开图像文件时,注意选择文件类型是栅格图像,然后点击一下所要打开的福州市行政图,这样呈现出所要的画面。
2. 编辑控制点的时候,至少选择三个点且三个点不要都在一条直线上,那样配准不成功。
3. 选择合适的绘图工具,注意选中的是面状的绘图工具,选择线状的话跟踪完后不会出现实验所需的效果。
gis课程心得体会
![gis课程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ed6065f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40.png)
gis课程心得体会在大数据时代,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我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趋势,我参加了一门GIS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对GIS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并掌握了一些实用技能。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课程简介这门GIS课程通过讲授GIS基础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GIS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技术,熟悉GIS软件操作和常用功能,并培养学生的GIS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内容1. GIS基础概念GIS是一个由硬件、软件、数据、人员和方法组成的系统,用于获取、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信息。
通过学习GIS基础概念,我对GIS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 GIS数据采集和处理在GIS应用中,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质量直接影响GIS应用效果。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常用的GIS数据采集方法和技巧,如航拍、卫星遥感、GPS等。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对数据进行清理、转换、筛选、合并等操作,以及数据质量检验和控制。
3. 空间分析和展示GIS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展示。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空间分析和展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距离测算、最短路径分析、空间关系分析、空间插值等。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地图制作、3D模拟和动态展示等。
三、课程感悟通过参加这门GIS课程,我有以下几点感悟:1. GIS是一个实用性非常强的技能,对于地理信息相关的工作和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无论是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水文分析、农业生产等领域,GIS应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学习GIS需要有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只有在对数据进行不断的操作和分析中,才能更好地掌握GIS技能和思维方式。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多运用实践模拟和案例分析技巧,才能真正提高。
3. GIS应用和技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需要不断学习和学习更新的知识和技能。
arcgis课程设计实验总结
![arcgis课程设计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bf1cda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6.png)
arcgis课程设计实验总结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ArcGIS软件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GIS的基本概念、数据结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熟练使用ArcGIS进行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查询等操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G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ArcGIS软件的安装与启动、地图制作、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空间查询等。
具体安排如下:1.第1-2课时:ArcGIS软件的安装与启动,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和数据结构;2.第3-4课时:地图制作,学习如何使用ArcGIS进行地图的绘制和编辑;3.第5-6课时: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掌握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技巧;4.第7-8课时:空间查询,学习如何利用ArcGIS进行空间数据的查询和检索。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在理论教学中,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GIS的基本原理;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熟练使用ArcGIS软件。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教材:《ArcGIS教程》;多媒体资料:包括GIS相关视频、PPT课件等;实验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这些资源将有助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
平时表现占30%,包括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作业占30%,包括练习题、实验报告等;考试占40%,包括期中和期末考试。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共计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地点为教室,时间为每周三下午2:00-4:30。
gis课程心得体会
![gis课程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d8adea32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96.png)
gis课程心得体会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GIS课程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收获。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旨在研究地理空间和地理数据相关理论与技术的学科,课程内容涵盖了GIS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应用。
在这期间,我不仅学到了GIS的技术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空间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一、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课程的初级阶段,我们首先学习了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了解空间数据的特点以及地图投影、坐标系统等基础知识,我对GIS的整体架构和运行机制有了全面的认识。
同时,学习了GPS定位、遥感技术等与GIS密切相关的技术,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二、GIS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学习了基本的GIS理论后,我们开始探讨如何获取和处理GIS数据。
课程中介绍了常见的数据获取方法,如GPS测量、地面调查、遥感图像等。
同时,还学习了如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清洗、数据格式的转换、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分析等。
这一部分的学习使我逐渐掌握了GIS数据的处理技巧,并能独立完成数据的预处理和分析。
三、GIS的应用领域和实践案例GIS在当今社会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课程中我们深入研究了GIS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交通管理等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实践案例的学习,我了解到GIS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GIS可以辅助决策者进行土地利用分析和建设布局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GIS可以帮助监测和评估污染源的分布情况。
这些实际案例使我深入了解了GIS的实用价值,并且激发了我对GIS应用的兴趣。
四、GIS技术的发展趋势在学习的最后,我们了解了GIS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GIS技术正在日益成熟和广泛应用。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兴起,为GIS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GIS将更加精准、智能化,应用领域也将进一步扩展。
对于我个人而言,学习GIS不仅是为了掌握一种技术,更是为了与时代同步,增强自身竞争力。
gis课程重要知识点总结
![gis课程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fd848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17.png)
gis课程重要知识点总结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和工具。
它结合了地理、信息科学和技术,可用于解决各种空间分析问题,如地图制作、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
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学习GIS课程对于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GIS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GIS软件和工具来进行地理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同时也会了解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
以下是GIS课程的重要知识点总结:1. 地理坐标系统地理坐标系统是GIS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它采用了经纬度坐标来表示地球表面上的点位。
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的地理坐标系统如WGS84、UTM、投影坐标系统等,并学会如何在GIS软件中使用这些坐标系统。
2. 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地球表面上的三维空间转换成二维平面的过程。
在GIS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地图投影的原理和分类,并了解不同地图投影对地图形状、面积、方向的影响。
3. 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模型是GIS中的核心概念,它用来表示和存储地理数据。
学生需要了解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两种不同的空间数据模型,并学会如何在GIS软件中进行空间数据的操作和分析。
4. 数据采集和地理数据库数据采集是GIS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地理数据的获取、整理和管理。
在GIS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并了解地理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
5. 空间分析空间分析是GIS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用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关联和模式。
学生将学习各种空间分析方法和工具,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网络分析等。
6. 地图制作和可视化地图制作和可视化是GIS中的应用领域之一,它涉及到地图设计和制作、地理数据的可视化和表达。
在GIS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GIS软件设计和制作各种类型的地图,如专题地图、等值线图等。
7. GIS应用案例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要点总结--中国矿业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应用要点总结--中国矿业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0565d44a0508763230121253.png)
第一章1、什么是GIS它具有什么特点P4~5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特定而又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以采集、贮存、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GIS与其它信息系统(CAD)有什么区别P15区别: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要建立一个决策支持型的GIS 应用系统,需要对多层的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和决策有用的信息,各种空间分析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地形分析、资源分配等功能是必要的3、简述GIS的构成P54、简述GIS的发展(CGIS 中国GIS和外国GIS)。
P17-205、举例说明GIS可应用的行业P20第二章1. 简述空间数据模型的层次和功能? P26层次:空间概念数据模型、空间逻辑数据模型和空间物理数据模型。
功能:(1)空间概念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认知概念,它为描述空间数据的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着基本方法(2)空间逻辑数据模型是在空间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地理实体的一次抽象描述,人们根据空间概念数据模型确定空间数据组织结构,落实空间数据的表达方式,生成空间逻辑数据模型。
它的设计是GIS的关键,主要针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提取,构建一个代表该现实世界的模型它与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工具软件密切相关。
主要描述系统中数据结构、对数据的操作以及操作后数据完整性问题,因此,它是空间数据库设计的关键所在它的设计也就集中体现在数据库的数据模型设计上。
(3)空间物理数据模型是数据抽象的最低层,它描述空间数据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的组织结构,空间存取方法和数据库总体存储结构等。
2. GIS中的地图投影配置的原则是什么? P331)各国的GIS所采用的投影系统应与该国的基本地图系列所用的投影系统一致;2)各比例尺的GIS投影系统应与其相应比例尺的主要信息源地图所用的投影一致;3)各地区的GIS中的投影系统应与其所在区域适用的投影系统一致;4)各种GIS一般采用一种、或两种(至多三种)投影系统,以保证地理定位框架的统一,一种服务于大比例尺的数据处理与输入输出,另一种服务于中小比例尺,3. 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和兰勃特投影的特点是?P34Lambert投影特点:1)经线都表现为交于一点的直线束;2)纬线表现为同心圆的圆弧,圆心为直线束的交点。
gis课程设计实训心得
![gis课程设计实训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ac19e86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8.png)
gis课程设计实训心得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GIS的基本功能和应用领域。
2. 学生能描述GIS数据结构,了解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及其特点。
3. 学生能解释GIS空间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的空间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操作GIS软件,进行地图的浏览、查询、编辑和数据管理。
2. 学生能够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如最短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等。
3. 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GIS分析项目,并撰写实训报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地理信息科学的兴趣,提高对GI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价值的认识。
2. 学生通过实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3. 学生能够关注GIS技术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提高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GIS实训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年级本科生,具有一定的GIS理论基础,但对实际操作和应用尚不熟悉。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强调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目标展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GIS基础理论及实际应用,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GIS基本概念与功能- 教材章节:第一章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内容:GIS定义、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基本功能等。
2. GIS数据结构与管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 GIS数据结构与数据管理- 内容:矢量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空间数据组织、属性数据管理等。
3. GIS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GIS空间分析- 内容:空间分析基本原理、最短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
4. GIS软件操作与实训- 教材章节:第四章 GIS软件操作- 内容:GIS软件安装与配置、地图浏览、查询、编辑、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操作等。
gis课程心得体会
![gis课程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55d993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2.png)
gis课程心得体会近几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普及,GIS(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技术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学校开设的GIS课程,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深入了解GIS的原理和应用,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在课程开始的第一堂课上,老师就向我们介绍了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GIS是一种用于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的系统,它通过将地理空间信息与属性数据相结合,构建地理空间数据库,并通过统计建模、空间分析等方法实现对地理信息的挖掘和应用。
这让我对GIS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并对它的强大功能感到着迷。
接下来的几堂课,老师介绍了GIS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和RS(遥感)技术获取地理空间数据,并使用GIS软件将其处理和整合成可用的图层。
通过实际操作,我更加熟悉了常见的GIS软件界面和功能,也掌握了地图投影、数据格式转换、属性查询等基本操作。
此外,在课程的实践环节中,我们还学习了GIS的空间分析和空间模型构建方法。
通过学习空间统计、空间插值等工具的使用,我们可以在GIS中进行点、线、面等数据的空间分析,例如寻找犯罪热点区域或者优化城市道路规划。
这些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GIS课程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
可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GIS软件的操作相对较为复杂,需要耐心的学习和不断的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其次,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也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何获取高质量的数据,如何处理和整合各类数据占用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通过与同学们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克服了这些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除了课堂学习,GIS课程还安排了实地考察和论文写作。
实地考察使我有机会亲自接触和实践GIS技术。
我们去了某社区进行了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通过实际的操作模拟了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gis课程设计小结
![gis课程设计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d0ce3a7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19.png)
gis课程设计小结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GIS课程设计小结旨在让学生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掌握GIS的数据类型、数据结构和方式;–熟悉GIS的主要功能和操作方法;–了解GIS软件的配置和安装过程。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操作GIS软件,进行数据输入、编辑和管理;–能够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生成相应的图表和报告;–能够利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环境监测等;–能够进行GIS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GIS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运用GIS技术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GIS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GIS的定义、发展阶段和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GIS技术的发展背景和趋势。
2.GIS的数据类型和结构:讲解GIS中常见的数据类型(如矢量数据、栅格数据等)和数据结构(如要素数据、属性数据等),以及数据的和管理方法。
3.GIS的主要功能和操作:介绍GIS软件的基本功能(如数据输入、编辑、查询、分析等),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使学生掌握GIS软件的使用方法。
4.GIS项目设计与实施:引导学生了解GIS项目的设计流程,包括项目需求分析、数据处理、空间分析、成果输出等,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GIS项目。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章节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GIS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GIS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效果。
3.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arcgis实践心得体会
![arcgis实践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8f2ee3bbbd64783e08122b1a.png)
arcgis实践心得体会篇一:Arcgis 学习心得Arcgis学习心得老早之前就听闻Arcgis这个软件的大名,可惜学校迟迟没有开设这个课程,之前曾经出去兼职学了点皮毛,一直都想好好学习一下这个软件,终于在这个学期,在GIS软件应用课上可以系统地学习一下Arcgis。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对ArcGIS有了很深的了解和学会了一些基本的应用,现在谈一谈我本学期学习ArcGIS的心得体会。
地理信息系统即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随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而在20世纪60年的末期产生的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支持下,对任意尺度的地球表层空间的各种地理数据进行采集、组织、存储、管理、运算、统计、分析、显示、输出、描述和再现、模拟、记录与传输的技术系统、方法和科学。
而ArcGIS是一个用于构建定制应用的完整的嵌入式GIS组件库。
利用ArcGIS Engine提供的组件,可以将ArcGIS的功能集成到一些应用软件之中,如Word、Excel。
其中服务器GIS分别有ArcSDE、ArcIMS、ArcGIS Server。
而ArcSDE是ArcGIS与关系型数据库之间的GIS通道;ArcIMS是一个可伸缩的网络地图服务器软件,是网站能够提供GIS数据、交互式地图以及特定的GIS应用;ArcGIS Server是一个用于构建集中管理、支持多用户的企业级GIS应用的平台。
ArcGIS Server 提供了丰富的GIS功能,例如地图、定位器和用在中央服务器应用中的软件对象。
除了服务器GIS之外还有移动GIS即ArcPad,ArcPad是用于移动Windows设备的移动制图和GIS 技术。
ArcPad为野外用户通过手持和移动设备提供数据库访问,制图,GIS和GPS的综合应用。
通过ArcPad可以实现快速,便捷的数据采集,大大提高了野外数据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ARCGIS中主要有shapefile、coverage和geodatabase 三种数据组织方式。
中国矿业大学 测绘工程 GIS实习报告 课程设计
![中国矿业大学 测绘工程 GIS实习报告 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b1a9632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c5.png)
中国矿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姓名学号:学院:环测学院班级:测绘08-2目录二、ArcGIS部分实验1 CAD数据与GIS数据的交换 (12)实验2 GIS矢量数据空间分析 (14)实验3 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之学校选址 (17)实验4 GIS 地形表面空间分析 (21)实验5 入城高速公路配套定车场的选址 (24)三. 课程实习总结 (26)二、ArcGIS部分实验1 CAD数据与GIS数据的交换一.运用ArcGIS提供的工具实现数据交换;1. 打开CAD数据文件,选择point图层,点击右键,在select中选择select all,如图选择输出途径,保存文件名为2.选择polygon图层,关闭其他图层,点击右键,在select中选择select all,如图在输出目录中保存为文件;3. 按照同样的方法,将其他图层进行转换;全部图层转换为GIS数据后可以和原来的CAD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图如下CAD数据图层打开转换后的结果图层转换后的GIS图层数据二. 运用MapInfo提供的工具实现数据交换打开mapinfo,在菜单栏中选择工具栏>通用转换器,出现对话框,在格式中选择AutoCAD dwg格式,在文件中选入输入目录文件,如下图在目标格式中选择MapInfo tab格式,目录中选入输出途径,如下图,点击ok;转换结束后可打开转换后的MapInfo数据,出现的结果图层如下图实验2 GIS矢量数据空间分析一. 实验目的熟练掌握ArcGIS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操作,综合利用各项空间分析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二. 实验数据城市交通网络图;商业中心分布图;名牌中学分布图;名胜古迹分布图famous三. 实验要求:1.寻求的区域满足以下条件离主要交通要到200m之外,减少噪音污染; 距名牌高中在750m之内,以便小孩子上学便捷; 在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以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来确定属性字段YUZHI; 距离名胜古迹500m以内,环境优雅;2. 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将符合条件的区域取值为1,不符合条件的取值为0,得到各自的分值图;3. 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4个土层进行叠加求和,并分等定级,确定合适的区域;定级标GIS 准为: A.满足其中四个条件为第一等级; B.满足其中三个条件为第二等级; C.满足其中二个条件为第三等级; D.满足其中一个条件为第四等级; E.不满足其中任何条件为第五等级;四. 实验过程1. 寻求的区域满足以下条件:1离主要交通要道 200m之外,减少噪音污染;选择 ,单击Spatial Analyst 模块,在Distance中选择Straight line,做缓冲区,结果如下图交通要道 200m之外的缓冲区2距名牌中学在750m之内,以便小孩子上学便捷;单击Spatial Analyst模块,在Distance中选择Straight line,作缓冲区名牌中学在750m之内3在商业中心服务范围以内,服务范围以商业中心规模的大小来确定属性字段 YUZHI;单击Spatial Analyst模块,在Distance中选择Straight line;商业中心服务范围,距离名胜古迹500m以内,环境优雅;名胜古迹500m以内2. 对每个条件进行缓冲区分析,将符合条件的区域取值为 1,不符合条件的取值为 0,得到各自的分值图;取值结果图3. 运用空间叠置分析对上述 4 个土层进行叠加求和,并分等定级,确定合适的区域;缓冲区图层、叠加Overlay后的最终结果图为实验3 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之学校选址一. 背景合理的学校空间未知布局,有利于学生的上课与生活;学校的选址问题需要考虑地理位置,学生娱乐场所配套,与现有学校的距离间隔等因素,从总体上把握这些因素能够确定出适宜性较好的学校选址区;二. 实习目的通过练习,熟悉ArcGIS栅格数据距离制图、成本距离加权、数据重分类、多层面合并等空间分析功能;熟练掌握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类似学校选址等实际应用问题;三. 实习数据Landuse土地利用数据;Dem地面高程数据;Rec_sites娱乐场所分布数据Shool现有学校分布数据;四. 实习要求1.新学校选址应该注意这些问题:A. 新学校位于地势较为平坦地方B. 新学校选址的建立应该结合现有土地利用类型综合考虑,选择成本不高的区域C. 新学校应该与现有娱乐设施相配套,学校距离这些设施愈近愈好D. 新学校应该避开现有学校,合理分布2. 各因素的权重比例为:距离娱乐设施为,距离学校占,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势位置因素各占 3实现过程采用ArcGIS的Spatial Analyst扩展模块 4给出适合新建学校的适宜地区图,并做简要分析五. 实习过程1. 运行ArcMap,加载Spatial Analyst模块,单击File菜单下的Open命令,在文档目录下打开,原始图像如下2. 单击Spatial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打开Options对话框,设置相关参数3. 从DEM 数据提取坡度数据集;选择DEM 数据层,在Spatial Analyst 模块下选择Surface Analysis 并单击Slope,生成slope 数据集,如下图坡度数据4. 在娱乐场所数据“rec-sites ”中提取娱乐场直线距离数据,选择欧氏距离; 对娱乐场所所作的缓娱娱乐场所缓冲区冲5. 从现有学校位置数据“School ”提取学校直线距离数据集;打开Options 对话框中的General 选项卡,设置默认工作路径,并保存结果为Result ;打开Options 对话框中的Extent 选项卡,在AnalysisExtent 下拉选项框中选择“asLayer landuse ”;打开Options 对话框中的Cell Size选项卡,在Analyst Cell Size下拉框中选择“Same as Layerlanduse ”; 择rec-sites数据层,单击SpatialAnalys 模块,在Distance中选择Straightline,生成dis-recsites数据集对学校所做的缓冲区6. 重分类数据集1 重分类坡度数据集学校的位置在平坦地区比较有利;采用等间距分级把坡度分为10级;平坦的地方适宜性好,赋以较大的适宜性值,陡峭的地区赋比较小的值,得到坡度适宜性数据recalssslope;选择Spatial Analyst\Reclassify,classify\Equal Interval,参数设置为10保存路径及结果,New values 修改赋值 2 重分类娱乐场直线距离数据集考虑到新学校距离娱乐场所比较近时适宜性好,采用等间距分级分为10级,距离娱乐场所最近适宜性最高,赋值10;距离最远的地方赋值1;得到娱乐场所适宜性图reclassdisr;选择Spatial Analyst\Reclassify,classify\Equal Interval,参数为10,要在Newvalues 中修改赋值. 选择School数据层,单击SpatialAnalyst 模块的下拉箭头,择Distance击Straightline 命令创建数据集,得dis-School 数据集; 分类后坡度数据3 重分类现有学校直线距离数据集新学校距离现有学校比较远时适宜性好,仍分为10级,距离学校最远的单元赋值10,距离最近的单元赋值1;得到重分类学校距离图reclassdiss;选择Spatial Analyst\Reclassify,classify\Equal Interval,参数为10.4 重分类土地利用数据集考察土地利用数据时,容易发现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对学校适宜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按Ctrl键,选择“water”、“wetland”、“grass”,单击“delete entries”,删除“water”、“wetland”、“grass”;然后,根据用地类型给各种类型赋值,得到reclassland,深色部分为比较适宜区,浅色部分表示适宜性比较差,白色表示该处不允许建学校;7. 适宜区分析;重分类后,各个数据集都统一到相同的等级体系内,且每个数据集中那些被认为比较适宜性的属性都被赋以比较高的值,现在开始给四种因素赋以不同的权重,然后合并数据集以找出最适宜的位置;单击Spatial Analyst下拉列表框中的Raster Calculator命令对各个重分类后数据集的合并计算,最终适宜性数据集的加权计算公式为:Suit最终适宜性=reclassdisr娱乐场所+reclassdiss现有学校+reclassland土地利用数据+reclassslope坡度数据,得到最终适宜性数据集Suit,并将大于8的区域提取出来,得到Suitsite,确定为最佳选址区域;实验4 GIS 地形表面空间分析一.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读者加深对各基本地形指标的概念及其应用意义的理解;熟练掌握使用ArcGIS软件提取这些地形指标的方法和步骤;二. 实验数据dem 高程数据三. 实验要求(1)给出地形坡度(2)地形坡向(3)地形起伏度(4)地表粗糙度地形起伏度:是指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海拔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是描述一个区域宏观地形特征的宏观性指标;地形粗糙度:是特定区域内,地球表面积与其投影面积的比例;也是反映地表形态的指标;计算公式为:公式为: 1 / CosSlope of DEM180;四. 实习过程1地形坡度加载3D分析扩展模块,打开3D Analyst工具栏;选择dem数据层,单击3D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 选择Surface Analysis并单击Slope,设置相应参数,生成 Slope 数据集;2地形坡向选择dem数据层,单击3D 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 选择Surface Analysis 并单击Aspect,设置相应参数,生成 Aspect数据集;3 地形起伏度用Spatial Analysis下使用栅格邻域计算工具Neighborhood Statistics,分别设置 Statistic type 为最大值和最小值,邻域的设置可以为圆,也可以为矩形,邻域的大小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确定;1在Spatial Analysis下使用栅格邻域计算工具Neighborhood Statistics图 6 ;设置 Statistic type 为Maximum,邻域的类型为矩形也可以为圆 ,邻域的大小为 11×11这个值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变,则可得到一个邻域为 11×11的矩形的最大值层面,记为max;2 重复 1、2,只是把 Statistic type 值设置为Minimum,即可得到 DEM数据的最小值层面,记为min;3 在Spatial Analysis下使用栅格计算器Calculator,公式为A-B,即可得到一个新层面,其每个栅格的值是以这个栅格为中心的确定邻域的地形起伏值,记为QFD;4地表粗糙度1 激活 dem,选择 Spatial Analysis-Surface Analysis-Slope命令,提取dem的坡度,得到Slope of dem上面已求出;2 激活Slope of dem,在 Spatial Analysis下使用栅格计算器 Calculator,公式为: 1 / CosSlope of DEM180 即可得到地面粗糙度的层面,记为CCD;实验5 入城高速公路配套定车场的选址分析一. 实验目的选择最佳的公路配套停车场二. 实验数据土地利用数据 landuse城市规划数据 zoning街道中心线数据street三. 实验要求A.在距公路出口500 米的范围内B.有空地可供利用C.处于商业区内四. 实验步骤1提取未利用土地从土地利用数据landuse中提取,属性字段 LU_CODE=VAC 表示空地,即未利用土地2 提取商业区城市规划数据zoning:属性字段 ZONE_CODE=COM 表示商业区3提取高速公路匝道街道中心线数据street:属性字段:STR_NAME=I 10 的要素表示入城高速公路,属性字段:CLASS=9 ,即 CLSS_DESC=“Intersatae Ramp”的要素表示高速公路匝道出入口4建立缓冲区参数如下:A. The features of a layer: 高速公路匝道B. 选中 Use Only the Selected Feature复选框;C. 确定缓冲区距离单位:MetresD. 选择第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At a specified distance: 500E. 选择缓冲区的边界类型 Dissolve barriers between: Yes高速公路匝道缓冲区如图:5生成停车场地址打开ArcToolbox,选择Analysis Tool-Overlay-Intersect,选择Input Features:商业区、空地、Buffer_of_高速公路匝道;点击Ok;将停车场红色显示;输出图;三. 课程实习总结1. GIS的课程实习对于测绘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地理信息系统的学生那么重要,但是熟练掌握其基本操作依然非常重要,所以此次实习对于测绘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不仅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实际应用,更增强了作为一个工科学生的动手能力;从实质上认清实习的目的,以积极的态度去做好实习,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2. GIS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不仅涵盖了cad的所有绘图功能,还有众多新开发的功能,如数据间的拓扑关系用二维表来存储,便于查找分析;地图的三维动态功能,更是逼真的模拟了现实世界的变化和发展;最特别的为空间分析模块,其不但可以建立感兴趣地物的缓冲区,而且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分析、分类等,这是其他相关类软件无法做到的;3. 或许是由于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过多信赖,允许学生可以在课余独立自主利用时间完成作业,但是情况并不乐观;从整体上看整个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积极不容乐观,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几乎不予理睬,弄虚作假现象非常严重,大多人都懒得做作业,或许是个人的惰性,也可能是未能从根本上认清实习的目的吧;如果老师不给学生一定的压力和监督,学生完成作业时没有一定的人员指导,这将极大的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反过来又会使得老师的信心被“打击”;所以我真诚的希望老师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严格的要求学生,最好能够把实习安排在充足的时间内,如假期,这样才能更加有力的督促和指导学生把实习做好,达到教学的目的;4. 对于我个人来说,从一开实习就有些麻烦,首先是ARCGIS软件安装了好几回都未能成功,顿时使我伤心啊;对于MapInfo还比较熟悉,能够对其进行操作,但对于arcgis就比较费劲,好多不会,可能是用于其软件为英文版本吧,加重了学习难度,但是我并未灰心,通过向地信的同学指教学习,零零碎碎的对于一些操作就有了了解并能掌握了,但是对于其应用的理论都不能从根本上理解,这暴露出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严重脱钩,所以之后加强个人的动手能力操作时非常必要的;由于考试复习,只能忙里偷闲做实习,可能部分实验结果或是方法未是全准确,所以希望老师能够给予指导和批评;。
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GIS开发与设计课程总结
![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GIS开发与设计课程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1d542c02cc58bd63186bdc7.png)
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GIS开发与设计课程总结第一章GIS设计思想、内容1.GIS软件分类(1)平台软件平台软件具备比较齐全的获取、组织、存储、访问、处理、分析、表现、发布和在不同地点、不同系统和不同用户之间传输地理空间数据的能力,其功能具有通用性。
(2)桌面软件桌面软件是一个简易的单用户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提供一组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功能。
(3)专业软件专业软件面向平台软件的某一功能类别,加以强化和扩充,可以完整、高效地适应该类地理空间数据应用的需要。
(4)应用软件用户有了实际的应用需求与应用领域,为了解决用户实际应用问题的这样一类地理信息系统。
2、软件工程: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
3、GIS软件工程:就是在GIS软件的开发整个过程中,遵循一般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原理和方法,并照顾到GIS软件开发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对GIS软件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制、软件测试,直到软件维护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一门技术。
4、软件生存周期⏹软件生存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一个软件从开始计划,到废弃不用为止的整个时期。
⏹一般来讲,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定义、开发与运行维护3个时期,每一时期又可细分为若干更小的阶段。
❑定义时期: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开发时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运行维护时期5、GIS软件生存周期:GIS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GIS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6、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它确立了软件开发和演绎中各阶段的次序限制以及各阶段活动的准则;7、常用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目前有若干种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如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Rational统一过程、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等;8、瀑布模型的特点⏹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总结模板土地评估与开发策略
![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总结模板土地评估与开发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a18d06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6.png)
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总结模板土地评估与开发策略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总结模板——土地评估与开发策略一、课程介绍土地评估与开发策略是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进行评估和合理开发的能力,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方法,为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支持。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收获三个方面对土地评估与开发策略进行总结。
二、课程内容1. 土地评估概述- 土地评估的定义和目的- 土地评估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土地评估的政策法规和标准2. 土地资源调查与监测- 土地资源的调查方法与技术手段- 土地资源的监测与数据分析- 土地监测的意义与作用3. 土地评估方法- 土地评估定性与定量方法- 土地评估的经济评估与环境评估- 土地评估案例分析4. 土地开发策略- 土地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土地开发的影响评价与风险管理- 土地开发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土地评估与开发策略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概念和原理。
2.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了解土地评估与开发策略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操作方法。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直接接触到真实的土地资源和开发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促进团队合作和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学习收获通过学习土地评估与开发策略,我获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收获:1. 理论知识的掌握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我对土地评估与开发策略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2. 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中,我学会了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3. 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通过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的活动,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倾听他人意见,培养了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GIS开发与设计课程总结
第一章GIS设计思想、内容
1.GIS软件分类
(1)平台软件
平台软件具备比较齐全的获取、组织、存储、访问、处理、分析、表现、发布和在不同地点、不同系统和不同用户之间传输地理空间数据的能力,其功能具有通用性。
(2)桌面软件
桌面软件是一个简易的单用户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提供一组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功能。
(3)专业软件
专业软件面向平台软件的某一功能类别,加以强化和扩充,可以完整、高效地适应该类地理空间数据应用的需要。
(4)应用软件
用户有了实际的应用需求与应用领域,为了解决用户实际应用问题的这样一类地理信息系统。
2、软件工程: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中。
3、GIS软件工程:
就是在GIS软件的开发整个过程中,遵循一般软件开发的工程化原理和方法,并照顾到GIS软件开发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对GIS软件从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软件编制、软件测试,直到软件维护的各个阶段进行工程化规范的一门技术。
4、软件生存周期
⏹软件生存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一个软件从开始计划,到废弃不用
为止的整个时期。
⏹一般来讲,软件生存周期包括定义、开发与运行维护3个时期,每一时期
又可细分为若干更小的阶段。
❑定义时期:有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
❑开发时期: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单元测试、综合测试;
❑运行维护时期
5、GIS软件生存周期:
GIS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GIS软件从提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
6、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它确立了软件开发和演绎中各阶段的次序限制以及各阶段活动的准则;
7、常用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
目前有若干种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如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Rational统一过程、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等;
8、瀑布模型的特点
⏹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
⏹推迟程序的物理实现。
⏹质量保证:每个阶段必须完成规定的文档;每个阶段结束前完成文档审查,
及早改正错误。
⏹易于组织,易于管理:因为你可以预先完成所有计划。
⏹是一种严格线性的、按阶段顺序的、逐步细化的过程模型(开发模式)
9、为什么说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更小的阶段有助于软件项目管理?
解答: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其固有的特点是缺乏可见性,因此,管理和控制软件开发过程相当困难。
把整个软件生存周期划分为更小的阶段后,提高了软件项目的可见性,可以给每个阶段赋予确定而有限的任务,就能够简化软件建设过程中每一步的工作内容,使因为软件规模增长而大大增加了的软件复杂性变得较易控制和管理。
第二章系统定义
1、可行性分析:
是对建立系统的必要性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从技术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理论因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2、理论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系统数据结构、数据模型与应用涉及到的专业数据的特征和结构的合适性
分析
●分析方法和应用模型与GIS技术结合的可能性分析
3、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阶段要解决的问题,是让用户和开发者共同明确将要开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做什么:What)。
具体而言,有两个任务:
建立分析模型
编写需求说明
4、需求获取的内容:
(1)功能性需求
定义了系统做什么(描述系统必须支持的功能和过程)
(2)非功能性需求(技术需求)
定义了系统工作时的特性(描述操作环境和性能目标)
两类需求包括的内容:
(1) 功能(2) 性能(3) 环境(4) 界面
(5) 用户或人的因素(6) 文档(7) 数据
(8) 资源(9) 安全保密( 10)软件成本消耗与开发进度
(11)质量保证
5、分析建模
在技术层次上,软件工程是从一系列建模任务开始的,软件的分析模型通常由一组模型组成,其中包括数据模型、功能模型和行为模型。
占主导地位的两种分析模型:
●结构化分析模型
●面向对象分析模型
6、结构化分析模型的组成与描述工具:
(1)数据流图(DFD)
(2)加工说明(
PSPEC)
(3)数据字典(DD)
(4)E-R图
(5)控制流图(CFD)与控制说明(CSPEC)
(6)状态转换图(STD)
7、数据流图(DFD):
是软件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图形表示,反映了客观现实问题的工作过程。
数据流图描述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情况,具有直观、形象、容易理解的优点。
8、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
9、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比较:
10、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
11、面向对象分析方法的工具:
12、面向对象方法中的对象:
它是系统中用来描述客观事物的一个实体,是用来构成系统的一个基本单位,包括属性、行为以及对象标识。
对象由一组属性和一组行为构成。
⏹属性:用来描述对象静态特征的数据项;
⏹行为:用来描述对象动态特征的操作序列。
第三章总体设计
1、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看设计的关系(要回填图)
2、模块独立性的度量标准:内聚和耦合(系统要追求高内聚低耦合)
耦合衡量不同模块彼此间互相依赖(连接)的紧密程度;
内聚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
3、软件结构:即由模块组成的层次系统;
4、总体设计的表达工具:层次图、HIPO图、结构图。
5、地理空间数据库:
是一种应用于地理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领域的工程数据库,它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地理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它要求数据库必须具备对地理现象进行建模、操纵、分析和推理的功能。
6、空间数据管理方式
(1)文件—关系数据库混合管理方案
(2)全关系型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3)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4)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
7、全关系式数据库管理方案
⏹属性数据、几何数据同时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管理;
⏹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不必进行烦琐的连接,数据存取较快;
全关系式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管理图形数据有两种方式:
a.将空间实体的空间特征用关系模型来表达,制作关系表
b. 将图形数据的变长部分处理成Binary二进制块Block字段,例如将图形的坐
标数据当成一个二进制块,交由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存储和管理。
8、空间数据引擎:
基于特定的空间数据模型,在特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提供对空间数据的存储、读取、检索等操作,以提供在此基础上二次开发的程序功能集合。
⏹ArcSDE
⏹SuperMap SDX+
Oracle Spatial
9、地理模型:
是对地理实体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种表示或者抽象,同时也是对地理实体的那些所要研究的特定特征进行定量的抽象。
10、组件式地理信息系统(COM GIS)的基本思想:
是把GIS的各大功能模块划分为几个控件,每个控件完成不同的功能。
各个GIS控件之间,以及GIS控件与其它非GIS控件之间,可以方便地通过可视化的软件开发工具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的GIS应用。
13、SuperMap Objects:
是SuperMap GIS是一套面向GIS应用系统开发者的新一代组件式GIS开发平台。
SuperMap Objects基于Microsoft的COM组件技术标准,以ActiveX控件的方式提供强大的GIS功能,适用于用户快速开发专业GIS应用系统。
12、SDB (空间数据)、SDD (属性数据)、SMW(工作空间)
13、用SQL Sever2000 和SuperMap Deskpro 建立空间数据库的流程:
(1)安装DBMS软件
(2)配置相关设置
(3)建立连接
(4)创建空间数据库
13、应用模型:应用模型,是用户结合专业问题和GIS理论与技术建立的GIS 实际应用,它表达了参与部门及用户在自己建立的GIS中怎么去处理他们的问题。
第四章:详细设计
1、详细设计的内容:
系统详细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在具体进行程序编码之前,根据总体设计提供的文档,细化总体设计中已划分出的每个功能模块,为之选一具体的算法、并清晰、准确的描述出来,从而在具体编码阶段可以把这些描述直接翻译成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书写的程序。
2、详细设计的表达工具:程序流程图、盒图、类程序设计语言
第五章系统实施与测试
1、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测试用例:通常把一次程序执行需要的测试数据,称为一个“测试用例”
3、软件测试过程(图描述)
第六章:运行与维护
1、为什么要进行软件维护
一方面:精心设计、精心实施、经过调试的系统,也难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或者有的地方效率还可提高,或者使用不够方便,甚至还有错误、这些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暴露。
另一方面: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提出新的要
求,应用型GIS只有适应这些要求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