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原理,章节测试 第三章

学前教育原理,章节测试 第三章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心理学的界定儿童的年龄范围是指()A.0~14岁B.3~18岁C.0~18岁D.0~12岁【解析】C 一般来讲心理学中将0~18岁的个体称为儿童。

本章对儿童的理解主要采取的是心理学的界定。

2.儿童都是先发展感知觉,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儿童开始发展记忆、情绪、思维、动机、想象等心理活动。

这体现了儿童发展的()A.个体差异性B.整体性C.连续性与阶段性D.方向性和顺序性【解析】D儿童的心理发展也体现出明显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从心理活动的发展顺序看,儿童都是先发展感知觉,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这为其他认知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感知觉的基础上,儿童开始发展记忆、情绪、思维、动机、想象等心理活动。

3.我国学者对儿童的年龄阶段的划分是()A.0~3岁婴儿期;3~6岁幼儿期B.1~3岁婴儿期;3~7岁幼儿期C.0~3岁婴儿期;3至6、7岁幼儿期D.1~3岁婴儿期;3至6、7岁幼儿期【解析】C我国学者通常认为0~3 岁属于婴儿期;3至六七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

4.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水平,既有前面年龄阶段思维的“影子”,又在向下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趋近,体现了儿童发展的()A.顺序性B.连续性C.阶段性D.整体性【解析】B儿童的发展具有连续性,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水平,既有前面年龄阶段思维的“影子”,又在向下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趋近。

5.幼儿能够完成某项活动,会影响其自信心和成就感,这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A.连续性B.整体性C.顺序性D.个体差异性【解析】B儿童各种心理因素如情绪、认知、社会性等的发展,是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的,某一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影响其他因素的发展。

因为某项活动的完成情况,影响其自信心和成就感,体现了不同因素之间联系的整体性。

6.下列关于儿童个体差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速度不同B.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是相同的C.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D.不同儿童的发展速度存在差异【解析】B发展速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速度不同;不同领域的发展速度不同;不同儿童的发展速度也存在差异。

第三-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三-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一)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 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 (二)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实施的重要依据 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 社会学依据是指个体的成长与发展必须在某一特 定的社会环境里进行。教育者必须依据个体所处 的社会环境来实施相应的教育。 教育学依据强调教师的教育须体现教育领域的最 新发展趋势。 心理学依据强调教育者须注意心理学所发现的各 项事实。
(二)心理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发展的根本动
力 1、心理内部矛盾的形成 2、心理内部矛盾推动儿童的发展
第三节 学期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学前教育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 二、学前教育对教育事业、家庭、社会的价值
一、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念 发展包括两个方面:(1)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变化 (2)发展历程包括 个体的一生 (3)发展涉及多个领域 儿童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18岁这一期间身体整 体的连续变化发展过程。 儿童发展独特的特点:(1)儿童发展和动物发展 不同(2)儿童发展和成人不同
二、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方向性和顺序性 (1)儿童生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三)学前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社会性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是儿童通过社
Hale Waihona Puke 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能力。对儿童的 情绪与情感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如果儿童在学前期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性 和人格品质,后继阶段的社会化就会出现困难。
二、儿童发展对学期教育的影响
学期教育影响着儿童的大脑、认知、社会性等多 方面,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学前教育这种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不能 超越现有的社会条件,也不能违背儿童的身心发 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引言学前教育是指为儿童在步入正式学校之前提供的教育服务。

它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项社会责任。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认知发展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学前教育的环境中,儿童得以接触到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适当的学习活动,儿童的记忆力、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同时,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情感发展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儿童接触到了丰富多样的情感体验,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培养了他们的情感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

学前教育中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情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与成年人和同龄人的交往,儿童学会了分享、合作和友善,培养了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三、社交发展学前教育对儿童的社交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提供了一个丰富的社交环境,儿童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来学习社交规则和与人沟通的技巧。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和游戏,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和领导潜力。

学前教育还为儿童提供了与不同背景、文化和观念的人接触的机会,促进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形成。

四、学前教育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着广泛的益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够,有些地区和群体的儿童无法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

其次,学前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存在管理不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教育效果。

此外,学前教育还需要更多的专业发展和研究支持,以创建更符合儿童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和方法。

然而,学前教育的未来充满着希望。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资源和政策将被投入到学前教育领域。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教育是指为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育活动。

它在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学前教育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能力的提升学前教育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儿童掌握基础的读写和数学概念。

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儿童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教具、图书和故事,这些资源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快速习得知识。

二、学前教育对儿童社交能力的培养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帮助儿童学会与人合作、分享和倾听。

在学前教育的环境中,儿童可以与同龄人建立友谊,学会与别人交流和相互合作,这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学前教育对儿童情感能力的塑造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能力,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帮助儿童养成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和自信心。

在学前教育的教室里,儿童可以通过游戏和表演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学会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对儿童情感能力的发展非常有益。

四、有效的学前教育方法与策略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需求,按照儿童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来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其次,学前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家长应积极参与学前教育,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共同关注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前教育,儿童可以在早期接触到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为了确保学前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关注儿童的个体需求,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并积极与家长合作。

只有这样,学前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简答论述题

00398自考学前教育原理简答论述题
9.艾里克森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
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
3学前期(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
10.在学前教育方面,皮亚杰强调(简答)
1活动的重要性
2兴趣与需要的重要性
3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力
1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四个阶段
3整体性,a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多种心理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结果,体现出整体性的特征b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整体性,表现在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统一协调上,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素质基础上,伴随着生理成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备条件。生理各系统的成熟水平都会影响到心理发展。
2连续性与阶段性:a.儿童的发展具有连续性,儿童发展是一种连续渐进的过程。例如思维的发展遵循着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顺序。b.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发展具有连续性,同时每一个时期又有相对固定的特性。儿童发展造成量的变化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出现质变,于是发展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因此心理学上把个体发展在各个年龄段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年龄特征
3文化影响着学前教育方法的使用,文化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的认识,在学前教育上影响着师生关系的认识,由此决定了人们不同的教育方法的选择。西方强调个人本位,强调教育中个性的张扬,在教学中强调儿童为中心,自主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突出社会本位,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本题知识扩展)
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等人为代表。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前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宛如一把钥匙,为儿童开启了认识世界、探索自我的大门。

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影响着孩子当下的发展,更在深远意义上塑造着他们的未来。

学前教育为儿童提供了早期的社交环境。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开始与同龄人互动,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

通过一起玩耍、做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如何与他人相处,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这种早期的社交经验对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感智力至关重要。

一个善于与人交往、能够理解和关心他人的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往往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的各种环境。

同时,学前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的认知发展。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旺盛,如同海绵吸水般渴望吸收新知识。

通过有趣的故事、儿歌、绘画等活动,他们开始认识颜色、形状、数字和字母,初步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

教师们精心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激发了孩子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种早期的认知启蒙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与老师和小伙伴的交流中,孩子们不断锻炼着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他们学会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进行有效的回应。

丰富的语言环境和积极的互动,帮助孩子们扩充词汇量,掌握正确的语法和发音,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良好的语言能力不仅有助于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更是他们未来能够清晰、自信地表达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重要保障。

除此之外,学前教育还在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和品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们会引导孩子们养成按时作息、讲卫生、有礼貌等良好习惯。

通过故事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向孩子们传递诚实、友善、尊重他人等价值观。

这些早期的品德教育,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善良和正直的种子,随着他们的成长逐渐生根发芽。

然而,要实现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是关键。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其实践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其科学依据则是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的规律。

其中,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是学前教育学首先要面对的一个基本问题。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存在一个相当复杂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动态的互动过程。

儿童在生理或心理发展上的进步,既是以往学前教育实践活动的结果,也为更进一步的学前教育活动提供了前提条件。

简言之,学前教育工作者只有在了解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之后,才可能选择最适当的教育方法,对儿童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而适当的教育又可以进一步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

第一节儿童发展概述一、儿童发展的含义(一)发展的含义“发展”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

它既可以指人的发展,也可以说事物的发展、整个社会的发展乃至宇宙的发展。

发展就意味着变化,它有可能是进步、提高,也有可能是退步、后退。

心理学和教育学中所谈到的发展则指人的个体发展,也就是每个人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发展。

对每个人来说,个体发展的历程是终身的、漫长的。

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个体的发展只不过是漫长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一朵稍纵即逝的浪花。

在人的一生中,发展不仅是身高体重的增加与生老病死的过程?也是生理成熟等生理状态的变化。

同样也是心理各方面适应能力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

其中,生理成熟也就是指儿童身体的正常的生长与发育,而生长就是我们所常说的身高、体重等外部形态的增长,发育则是指儿童身体内在的各部分功能的成熟;心理发展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儿童的年龄越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也就越大。

因此,我们认为,发展就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二)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第三章_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_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一、儿童生理的发展 1、儿童身高体重的生长 2、儿童骨骼与肌肉的生长 3、儿童牙齿的生长 4、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5、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二、 儿童心理的发展 1、智力的发展 2、语言的发展
第三章第二节完
返回
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1)视觉的发育 (2)听觉的发育 (3)味觉和嗅觉的发育 (4)触摸觉的发育 (5)动作及运动能力的发展
(三)对早期教育的错误观点
返回
第五节 儿童发展制约幼儿教育
一、教育必须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 1、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பைடு நூலகம்返回
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一个人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生活条件,在种系遗传
的基因控制下就会按一定顺序发展成长,所以每个人的 身心发展的顺序、发展阶段、年龄特征和变化速度总是 大体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不同的社会生活 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就会 有差异,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返回
与儿童发展有关的因素
天性――教养之争
1、遗传决定论(天性难移) (1)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 (2)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 (3)笛卡尔
2、环境决定论 (1)孔子“性相近,习相远” (2)洛克的白板说 (3)华生的教育万能论
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4、 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返回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身 心发展的关系
❖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含义 ❖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内容 ❖ 第三节 儿童发展观 ❖ 第四节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 第五节 儿童发展制约幼儿教育
第一节 儿童发展的含义
一、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

(学前教育学)第3章儿童观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学)第3章儿童观与儿童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此时的需要不能或过分满足, 就会产生“固着”现象。个性的发展会固定于此时期, 叫口唇的个性。
口欲含合型性格——吃、喝、抽烟、接吻 口欲施虐型性格——咬指甲、咬铅笔、讽刺、挖苦
肛门期(1—3岁)
此时期的动欲区在肛门,婴儿进行大小便时体验到愉快,而父母 施行的便溺训练,使其养成使用厕所的习惯,孩子开始往往表现反抗, 以后形成习惯,动欲区便从肛门区转移。
四、儿童的权利
(一)儿童权利的提出和发展
1924年国际联盟通过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文件中指出儿童因身心尚未 成熟,在其出生以前和以后均需要特殊的保护及照料,包括法律上的适当保护。 这是第一个主张儿童权利的国际性文件。 1959年第十四届联合国大会在《日内瓦宣言》与《世界人权宣言》为内容的基 础上,通过了新的《儿童权利宣言》,该宣言的通过使儿童权利的观念更加深入 人心,为后来人们关注儿童权利的保护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以及群众基 础。 1978年三十三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上,波兰的亚当·罗帕萨教授倡议起草 “儿童权利公约”。 1979年联合国又发起了“国际儿童年”,继承并发展了联合国大会于 1959年提出的儿童权利的基本思想。 1989年11月20日的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儿童权利公约》,于1990年9月2日正 式生效。
第二节 儿童发展
一、儿童发展概述
1.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进行的量 变与质变的过程。具体来说,儿童的生埋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形 态的增长)、发育(功能的成熟),如身高、体重等身体外部形态的变 化和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 系统生理功能的逐渐完善。儿童的心理发展是指心理过程各种技能的发 展以及个性心理特征,如感觉、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性格 等个性品质的发展与完善。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既有一定的相对 独立性,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同 时心理发展对儿童身体的发展有相应的影响。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教育是指为3至6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它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是通过有组织有目标的教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实践方法。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认识世界。

通过学习和游戏,儿童可以了解各种事物的属性和功能。

例如,在学校中,他们可以学习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扩大他们的视野。

此外,学前教育还有助于发展儿童的社交能力。

在与同龄人和教师的互动中,儿童可以学会与他人交往、分享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群意识。

其次,学前教育有助于促进儿童的身体发展。

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儿童通常会参与各种户外活动、体育运动和健康饮食等。

这些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增强他们的体力和协调能力。

同时,学前教育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良好生活习惯,如定时作息和个人卫生等,有助于维持他们的身体健康。

此外,学前教育还对儿童的智力和语言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学习来提高他们的智力。

他们可以通过拼图、积木等活动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前教育还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环境,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儿童可以学习到丰富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交流能力。

要促进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最大效益,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实践方法。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和主动性。

他们可以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其次,学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情感素养。

儿童在学校中应该有机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感恩、友爱和包容的品质。

此外,学前教育还应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儿童进行自主探索和创造实践,激发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教育是指针对3-6岁儿童的教育,也是儿童学习和成长中非常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正在快速发育,它们的身体也正在发生各种变化。

因此,教育者应该将学前教育作为及早干预和促进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者应该给予学前儿童最多的学习机会,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不仅包括传统科目,也包括社交和情感技能的培养,这些对儿童今后发展乃至成功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前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领域:1. 认知领域:学前儿童能够通过游戏和探索,了解周围世界的基本特征。

这包括学习形状、颜色、数字和字母等基本概念。

他们也可以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分类和比较,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情感领域:情感和心理健康在儿童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前儿童需要与其他儿童和成人建立积极的关系,以及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还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控制愤怒或沮丧情绪。

3. 社交领域:学前阶段是培养社交技能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最佳时期。

通过参与集体游戏、做角色扮演和模仿行为等活动,学前儿童可以学习与他人相处的基本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分享、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

4. 身体领域:在学前阶段,儿童的身体发育迅速,包括手眼协调、平衡感和运动技能。

学前教育应该包括促进儿童身体发展的活动,如运动、游戏、音乐和艺术课程。

总之,学前教育应该是一个多样化、充满乐趣、创造性和积极的经验,旨在帮助儿童全面发展。

教育者需要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儿童的需求和能力,进而促进其认知、情感、社交和身体发展。

学前教育学(高教版)教案:3.2 儿童的发展

学前教育学(高教版)教案:3.2 儿童的发展

第三章儿童观与儿童发展第二节儿童的发展教学目的要求:认识影响儿童发展的诸因素,明确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儿童发展的特点,为树立起正确的儿童观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儿童发展的理解;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教学难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方法:讲授、讨论一、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儿童的生长过程中,既可表现为进步,也可表现为退步。

但发展是一个有方向、有价值选择成分的概念,即只有儿童身心的发展是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时,我们才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发展。

而且其心理方面的变化,尤其是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变化,则是以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及其发展趋势,作为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方向。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一)遗传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

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

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做遗传素质。

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而不能改变它。

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就是一种代表性言论。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我们说它只是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是因为一方面遗传素质所具有的发展能力,并不会确定地转变为儿童发展的现实。

因为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必要的外界条件。

身体的发展要从外界吸收营养成分,而心理的发展,更需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才能调动起儿童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儿童获得某些发展。

遗传素质转变为发展现实的过程,也并不是一种完全取决于外在影响性质的过程,遗传素质自身具有蕴含着生物特点的自身演变规律。

外界刺激并不能改变儿童机体的成熟规律,恰恰相反,这些规律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外部刺激可否转变为儿童发展。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自考00398《学前教育原理》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儿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 2.儿童发展是学前教育实施的重要依据 3.发展适宜是决定学前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
牛刀小试
1.简述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简述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感谢观看
学前教育原理
自考本科 课程代码 00398
目录
01. 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02.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03.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04.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05. 06.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与社区学前教育 幼儿园教育
07. 幼儿园教师
08. 学前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一节 儿童与儿童发展
一、儿童与儿童发展的定义
(一)儿童的定义
一般来讲,心理学中将0~18岁的个体称为儿童。 我国学者通常认为0~3岁属于婴儿期,3—6、7岁的儿童处于幼儿期。
(二)儿童发展的定义
儿童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至18岁这一期间身心整体的连续变化过程。 儿童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1.儿童发展与动物发展不同。2.儿童发展与成人不同。
二、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方向性与顺序性
(二)连续性与阶段性
(三)整体性
(四)个体差异性
第二节 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
(一)遗传素质 (二)社会因素
影响因素
主观因素
影响儿童发展的主观因素。 心理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 发展的根本动力。
第三节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学前教育对儿童大脑发育的影响 2.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3.学前教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前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如同基石,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锻炼了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例如,他们在操场上奔跑、跳跃,在教室里画画、剪纸,这些看似简单的活动,实则在不知不觉中促进了身体的发育和成长。

而且,合理的作息安排和营养均衡的饮食,也有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其健康的身体打下基础。

在认知发展方面,学前教育更是起到了关键的引领作用。

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同旺盛的火苗,而学前教育则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燃料。

通过故事、儿歌、拼图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们开始认识颜色、形状、数字,学会区分事物的异同,逐渐建立起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开始观察周围的世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和家长的耐心解答和引导,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有大量的机会与老师和小伙伴交流。

他们听故事、讲故事、唱歌、对话,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从最初的简单词汇到完整的句子,再到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而且,在集体环境中,他们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这为日后的沟通和社交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社会性和情感发展也是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的重要收获。

在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分享、互助和尊重他人。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教师的关爱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增强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通过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孩子们学会了遵守规则,适应集体生活,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然而,要实现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内容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不能过于超前或滞后。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本章课后思考: 识记:儿童发展。 理解领会: 1、儿童发展观 2、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儿
童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
3、儿童牙齿的生长
4、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
5、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儿童感觉器官的发育
视觉
嗅 觉
听觉
味觉
触 摸 觉
(二) 儿童心理的发展
1、智力的发展
2、语言的发展
3、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
讨论:
儿童发展源自遗传还 是环境呢?
53项研究归结出的三种血缘关系水平者 智力测验分数的相关
被研究者 血缘关系 水平 0 0 0.5 0.5 0.5 0.5 生活在 同一家庭 0.23 0.20 0.50 0.49 0.53 0.53 0.40 生活在 不同家庭 -0.01
(2)幼儿期则是智力发展与个性形成的启蒙时期
四、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
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从根本上讲,我们认为学
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是儿童发
展的必要条件。 1、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 2、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3、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2、儿童是“有罪的”
修道院长说:我们竭尽全力责备他们,从 早到晚都打他们,可是我却看不见有什么进步。 安塞姆问道:那么他们怎样成长呢? 修道院长回答说:就像许多牲口那样又呆 又笨。 安塞姆说:一个著名的教育制度却正在把 人变成牲口。… …这些可怜的孩子交给你了, 你就应该帮助他们成长,使他们思想成熟,但 是,如果不给他们自由,其身心发展必遭挫 折… …
儿童是发展的主体
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
儿童通过活动发展

学前教育学ch3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学前教育学ch3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一、教学目的:1、了解学前教育和其它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2、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

3、正确理解儿童观、教育观。

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

第一节学前教育及其他要素与儿童发展学前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教育对像是学前儿童。

学前教育儿童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

教育与儿童发展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理论问题,本章中只着重研究以下两个问题:学前教育在儿童在儿童发展中作用和学前教育应以儿童的发展为基础,有效地促进儿童发展。

1、儿童发展概念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身体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身体的发展指儿童机体温表正常生长、发育;心理的发展指儿童的认识过程、情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

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密切联系的,儿童年龄愈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互影响愈大。

2、各因素对儿童发展中的影响儿童是怎样发展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的是生物因素,遗传?还是社会因素,环境和教育?还是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对黎童发展这些根本问题长期存在着争论,有这种不同的理论。

(一)遗传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遗传现像是由于染色体中基因的组成部分及其排组合特点所形成的,它是储藏、复制、传递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

这些成千上万的基因在人的遗传素质中丰收重要作用。

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机体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体形、皮肤及五官的个人特点,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

首先,遗传素质提供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儿童发展总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前提,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又是以遗传素质的特点及成熟程度为基础。

第二,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构成儿童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的因素之一。

儿童的智力、才能、个性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些差异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遗传素质的影响。

(二)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特殊重要作用一切生物的自下而上和发展不能离开环境。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对紧密相连的主题,它们互相促进,相互影响。

学前教育是指孩子从出生到上小学之前接受的教育,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而儿童发展则指的是儿童在身体、认知、语言、社会和情感等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和健康发展。

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体魄素质,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有利于儿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升身体发育水平。

其次,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的认知发展。

学前教育通过启发性、体验性、探索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儿童积极主动地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促进他们的感知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再次,学前教育有助于儿童的语言发展。

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亲身实践、游戏、音乐和故事等方式,激发儿童的语言兴趣,提升他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另外,学前教育还有助于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

学前教育在集体和个体活动中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和合作精神,通过亲子关系的培养,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认知。

总之,学前教育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知能力、语言发展、社会情感等多个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学前教育并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式,它更是一种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前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孩子构建自己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展速度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学习兴趣高,因此,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孩子的潜力,塑造他们的品格。

此外,学前教育还能够预防和避免一些潜在的问题。

例如,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能够接受并适应规则、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律能力。

同时,学前教育还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发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减少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因此,学前教育不仅是提升儿童全面发展水平的手段,更是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基础的重要环节。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3)

学前教育学(0383)自考复习分章重点及答案精华篇(3)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古希腊的( B)的先天理念说是遗传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格塞尔D. 亚里士多德2. 总的来说,幼儿期的幼儿的句子基本上是以( C )为主。

A. 长句B. 短句C. 单句D. 复合句3.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要符合( B )的要求。

A. 科学性B. 发展适应性C. 民主性D. 活动性4.先天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最具重要意义因素是( C )A.成熟B.生长C.遗传D.发育5.头大、躯干长、四肢短小、胸围比头围小的形式特征是( A )A.初生儿B.幼儿C.小学生学生6.杀婴和溺杀女婴现象体现了( B)A.人本位的儿童观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C.主体性儿童观D.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观7.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古希腊的哲学家_______和“成熟势力学说”的创始人_____。

(A)A.柏拉图格塞尔B.柏拉图洛克C.格塞尔华生D.洛克华生8.个体的发展是按照(D )(顺序)进行的。

A.由脚到头,由四周向中间B.由脚到头,由中间向四周C.由头到脚,由四周向中间D.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9.有关研究表明,3~4岁幼儿的词汇量为1730个,4~5岁幼儿为2853个,5~6岁为3562个,由此结果可看出,( B )是幼儿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

A.3~4岁B.4~5岁C.5~6岁D.3~6岁10.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的(B)模式认为,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

A.维持.促进C.诱导D.发展11.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A )46A.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B.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C.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D.观看电视频道节目而发展的12.出生到3岁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 A )A.在家庭中进行的B.在托儿所进行的C.在幼儿园进行的D.在社区中进行的13.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汇种类是(A)41A.名词、动词B.动词、形容词C.形容词、连词D.介词、助词14.( C )的“教育万能论”是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发展智力的教育。 第二,初步知识和概念的教育。 第三,学前儿童求知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 习习惯的培养。
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
(一)学前儿童智育实施途径 1、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发展学前 儿童智力。 2、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学前儿童 自主活动。
(二)实施学前儿童智育应该注 意的问题
1、处理好智力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 2、重视学前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3、注意学前儿童知识的结构化。
第三节 学前儿童德育
一、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道德品质教育过程中的四个基本因 素:知、情、意、行。 德育过程是使受教育者知、情、意、 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道德认知的形成和发展 知,即道德认识,是指人们对一定 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的理解和 掌握。知是基础。
学前儿童道德认知的特点 (1)他律性 学前儿童只是按照成人提出的道德准则进 行道德判断和决定自己的行为,而不是 根据自己对道德标准的理解来支配自己 的行动。因此,在这个阶段“服从”就 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注意特点。
教学安排: 第一节:学前教育总目标(讲授) 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自学) 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讲授) 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讲授) 第四节:学前儿童美育(自学)
第一节
学前教育总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一)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内涵 幼儿园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幼儿 园教育这一阶段的具体化
(二)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 构
贯彻思想性原则的要求 1、要通过各种教学活动,运用多种教育 手段和方法,对儿童实施品德教育。 2、教师应结合知识的传递,对儿童进行 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 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科学性原则 是指向儿童传授知识、技能应该是 正确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和教 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 识事物的规律,是切实可行的。
(二)家庭教育方式:专制 管教特点: 严格要求子女服从、附和 以惩罚和命令的方式管教子女 亲子间没有互相讨论的余地,子女不 应有任何质疑 不鼓励子女追求独立、自立
子女表现特点:
依赖性强 自信心较低 社交技巧较差 好奇心不强
(三)家庭教育方式:民主 管教特点: 父母把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 养孩子的主动精神 对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 比较恰当 经常与孩子进行思想与价值观的交流 与沟通
基本要求: 1、让学前儿童真正接触社会 2、让家庭、社区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行列
第二节 学前儿童智育
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 学前儿童智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 让学前儿童获得粗浅的知识技能,发展 智力,增进对周围事物的求知兴趣,学 习“如何学习”,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的教育过程。
二、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明确幼儿园的任 务;(重点) 2、理解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的概 念、意义、任务和内容; 3、明确并运用学前儿童体育、智育、德育和美 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重点) 4、运用德育原则和方法,解决学前儿童出现的 行为问题等(难点)
教学安排: 第一节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讲授) 第二节 第三节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自学) 幼儿园的生活活动(自学)
第一节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
幼儿园中的教学活动是指幼儿园中 为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由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实施的教 与学的正式活动。
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指在幼儿园全部教学活动中,必须向 儿童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 道德品质教育,贯彻完成幼儿园德育的 任务。
(四)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按照一定 道德规范,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反应和 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道 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德育的最 终目的。 学前儿童道德行为的特点是:(1) 知性常常脱节;(2)容易反复。
二、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 1、学前儿童德育是全球化时代的需要 2、学前儿童德育是实施各育的方向和动 力保证 3、学前儿童德育是独生子女健康成长的 特殊需要
1、学前教育总目标 普遍要求 2、各年龄班的教育目标 特殊要求 3、短期目标 阶段要求 4、活动目标 具体要求
二、幼儿园的任务 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 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的家 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即教育儿童、服务家长双重任务)
子女表现特点: 情绪稳定与乐观、性格外向 具有强烈的同情心、事业心、 责任感和成就感
(四)家庭教育方式:放任
管教特点: 不向儿童提出什么要求,与儿童沟 通不多 父母任孩子自由、不受约束地发展
子女表现特点: 任性,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缺乏自尊感和胜任感
美国合格父母10条标准: 1、孩子在场,父母不吵架 2、不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相比 3、父母之间要互相谅解 4、任何时候不对孩子撒谎 5、与孩子之间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脑的发育需要刺激(举例说明)
2、幼儿园教育能激发学前儿童的主观能 动性 良好的幼儿园教育将儿童看作教育的主 体,强调充分调到儿童的学校积极性, 使他们投身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从 而促进自我发展。
三、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1、对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补偿性教育 2、积极影响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3、为学前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保障 4、为学前儿童提供特定的精神环境 5、有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行为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 学习目标 1、了解学前教育在人一生中的地位与作 用; 2、明确各因素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重 点) 3、运用相关原理协调各种影响因素使其 效果达到最优化。(难点)
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 生活环境对人的个性形成具 有极大的影响。到底有哪些 环境因素制约着儿童的身心 发展?
(三)保教结合的原则 内涵:教师应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学前儿 童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学前儿童生 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他 们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具体要求: 1、保育与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2、保育与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3、保育与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
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通过父母的教养方式,把价值观念、 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道德规范、期望 等传授给儿童,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 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分类,即溺爱、 专制、民主和放任。
(一)家庭教育方式:溺爱
管教特点: 父母十分关注子女的要求,但对子女 的行为要求不多; 子女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父母认为要求太多会限制子女的自由。
基本要求: 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指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组织形式, 寓教育于游戏中,通过游戏促进儿童的 身心发展。
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 2、提供给学前儿童充足的游戏时间
(七)充分利用儿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 资源的原则 指充分利用来自各种不同的环境, 有着不同经验的学前儿童、家庭和社会 的教育资源,发挥各类环境、各种力量 的合力作用,将使教育更加开放,更经 济,更生动活泼,更有意义。
2、认同 美国研究者认为,认同一般可以分为 四种,即模仿学习、禁令学习、认同强 者、分享体验
3、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 启示:家长和教师对孩子有更多的信 心和好感时,孩子可能有更大的进步; 反之,如果主观认定自己的孩子或学生 天生愚笨、后天偷懒、难以造就,孩子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难以发挥。
(二)幼儿园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幼儿园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诱导作 用 例如:脑重:出生330克,1岁900克,3 岁1000克,6岁开始接近成人脑重。以 后发育速度减慢。
学前儿童道德情感的特点: (1)不稳定性:学前儿童的喜怒哀乐的 变化比较容易、简单 (2)模仿性:往往模仿成人或其他孩子 进行道德判断 (3)外露性:学前儿童的喜怒哀乐经常 容易表露于外
(三)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形成和发展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实现 一定的道德行为过程中,克服内在的阻 力和困难所做出的自觉顽强的努力,是 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能力。 学前儿童道德意志的特点:自觉性 低、自制力强、坚持性不强
2、范例 指对学前儿童具有重要教育作用的典 型事例,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 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一种方法。
使用范例的方法进行教育时,应注意两点: 第一,教师要为儿童选择和确立积极的范 例 第二,教师要以身作则
3、评价 是指学前儿童品德行为表现给予肯定 或否定。评价是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一 种辅助方法,它能起到控制学前儿童品 德发展方向的作用。
运用评价法应注意三点: 1、幼儿园应以表扬、奖励为主。 2、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必须做到公正合 理,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3、运用评价法要适时适度。
第五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 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 领会幼儿园各种活动的组织要领; 能够组织各种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明确幼儿园的游戏活动种类及其作用。
6、孩子的朋友来做客要表示欢迎 7、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答复 8、在外人面前不讲孩子的过错 9、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过分强调 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动不动就发脾 气
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 (一)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模仿、认同以及教师的期望和要求
1、模仿 榜样只有当它具备以下三种特征时, 才能刺激儿童的模仿: 一是教师控制自己的需要、情感冲动 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一种“威望” 二是教师真诚的关心、帮助、指导 三是类似性
(四)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内涵:教育者在关注全体受教育对 象的同时,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 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 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基本要求: 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本上的 发展 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