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珐琅彩六方尊赏析(图文)
论雍正帝对珐琅彩花鸟瓷画艺术的影响
![论雍正帝对珐琅彩花鸟瓷画艺术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8461644f7ec4afe04a1df8e.png)
中, 在雍正珐琅彩瓷中 出现大量精致 的花 鸟题 材 , 是雍正帝 正
个 人喜好 的真实反映 。
美绝伦首先需要借助于精致 的胎 釉制备才能 得到体现 。雍 正
珐 琅彩 的白瓷胎是 由景德镇御 窑 厂提供 的 , 正命年 希尧 为 雍 督 陶官 , 并派遣深 得宠信 的 内务 府员外 郎唐英 负 责协理 。唐
第2 6卷 第 2期
2 1 年 6月 0 1
景 德 镇 高 专 学报
J u a f i g e h n C H g o r lo n d z e o e e n J
Vo 2 l 6 No. 2
J n 01 u .2 1
论 雍 正 帝对 珐 琅 彩 花 鸟瓷 画艺 术 的影 响
江 红梅 ①
( 、 德镇 红梅 陶瓷 , 西 景 德镇 1景 江
李 冠群
330 ) 3 0 0
3 30 ; 、 30 0 2 景德镇 群 星画轩 , 西 景 德镇 江
摘 要 : 花乌画是 雍正珐琅 彩瓷装饰 的主要题材 , 雍正帝对 于珐琅 彩花 鸟瓷画艺术 的兴盛与发展 具有关键影 响。在 雍
彩 花 鸟 瓷 画 往 往 出 现 同 一 件 器 物 上 运 用 多达 二 三 十 种 珐 琅 彩 料 的情 况 , 色泽 十分 丰 富 多变 。
上都 达到非常卓越 的高度 , 并对 其后釉 上彩 瓷的风 格走 向具
有 重 要影 响 。
1 雍正帝 与珐琅 彩花鸟瓷 画工艺的 巨大 进步
珐琅彩瓷是清康熙 晚期在清 帝王的直接监 督下创烧成 功
的, 成为清代最为经典的陶瓷艺术品种之一 , 对整 个清代釉 上 彩瓷艺术的风格转变都具有非 常重要的开创 意义。进入雍 正 时期 , 珐琅彩瓷在康熙时期的基础上取得 了突飞猛进 的发 展。 雍正珐琅彩 瓷 以花 鸟 画题 材为 主 , 取得 了很 高 的艺 术成 就 。 雍正帝本人对珐 琅彩花鸟 瓷画产生 了极 为关键 的影 响 , 是 正 在雍 正帝全面干预 和参与 下 , 琅彩花 鸟瓷 画在工 艺和艺 术 珐
精妙绝伦!清代最名贵的颜色——珐琅彩瓷赏析
![精妙绝伦!清代最名贵的颜色——珐琅彩瓷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2e24f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6.png)
精妙绝伦!清代最名贵的颜色——珐琅彩瓷赏析在清代瓷器中,珐琅彩瓷的价值尤其高,被后世称为是清代最贵的瓷器。
珐琅彩瓷器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釉上彩瓷新品种,在珐琅彩瓷出现之前,宫廷用的瓷器都是由景德镇烧制,然后运输到北京,但只有珐琅彩是在景德镇挑选优质素器之后,运到北京宫廷造办处,然后由最著名的宫廷画师绘画,之后进行第二次烧制。
珐琅主要分为:画珐琅、掐丝珐琅、内填珐琅三种。
画珐琅:也叫珐琅彩,是使用珐琅颜料在烧好底釉的胎坯上直接彩绘图案然后入炉烧制而成,胎坯上不需要掐丝及錾刻花纹,画珐琅制作工艺相对复杂。
掐丝珐琅:是指在制胎时需要掐出花丝,然后将珐琅釉料点填花丝之间再烧制而成。
内填珐琅:是指在铸胎时直接将花纹及凹坑铸造出来或錾刻打制出来,在凹坑处点填珐琅彩后烧制而成。
珐琅彩的发展不仅是受当时技术的影响,同时也受康雍乾三朝帝王的喜好影响,正是因为他们表现出了对珐琅彩瓷情有独钟的喜爱,才让下面的人都精心钻研,最终烧制出美轮美奂的瓷器。
总的来说,清代珐琅瓷器不仅美观度非常高,在拍卖市场中的市场价格也极高。
▼清画珐琅山水人物炉、瓶、盒▼清画珐琅灵芝花卉杯高9.5公分、口径7.5公分▼清画珐琅西洋人物碟高1.9公分、口径13.2公分▼清画珐琅西洋人物牧羊图碟高1.7公分、口径10.1公分▼清画珐琅花式茶盘高2.0公分、口径24.7X24.2公分▼清画珐琅仿青花瓷盘高3.3公分、口径24.5公分▼清画珐琅九子攒盒及盖盒高11.4公分、盒径34.5公分▼清画珐琅瓜楞式壶高8.7公分、腹宽10.5公分▼清画珐琅西洋母子图提梁壶高9.9公分、足径5.2公分▼清画珐琅喜相逢卤壶高8.0公分、口径5.5公分▼清画珐琅瓜楞式手炉高10.3公分、长16.1公分、宽13公分▼清画珐琅花薰高14.9公分、口径22.5公分▼清画珐琅风景人物盖罐高9.8公分、口径12.1公分▼清画珐琅番莲纹盖盒高11.7公分口徑16.4公分▼清画珐琅花鸟盖罐高12.5公分、腹径12.1公分▼清画珐琅风景盖罐连座高14.5公分、腹径13.8公分▼清画珐琅双连盖罐高31.0公分、腹宽18.5公分▼清画珐琅莲瓣式蝶虫盖罐高26.1公分、腹宽15.0公分▼清画珐琅团花盖罐高38.3公分、腹宽23.5公分▼清画珐琅雷纹兽耳衔环盖罐高12.4公分、口径6.4公分▼清画珐琅壶式盖罐高17.2公分、口径8.3X4.2公分▼清画珐琅西洋母子图罐高6.8公分、口径5.2公分▼清画珐琅风景渣斗高9.8公分、口径10.8公分▼清画珐琅福寿瓶高13.4公分、口径4.7公分▼清画珐琅芦雁图瓶高6.3公分、腹宽4.2x3.5公分▼清画珐琅西洋人物观音瓶高21.1公分、腹径9.9公分▼清画珐琅花鸟双耳瓶高15.1公分、腹径10.2公分▼清画珐琅西洋人物瓶高36.4公分、腹径21.0公分▼清掐丝珐琅天鸡尊高25.8公分、宽9.0公分▼清掐丝珐琅梵文高足碗高14.0公分、口径14.2公分▼清掐丝珐琅唾盂高9.8公分、口径15.2公分▼清掐丝珐琅水盛一对高5.6公分、腹径6.9公分▼清掐丝珐琅方胜式盒高8.0公分、最宽26.0公分▼清内填珐琅贴金炉、瓶、盒▼清内填珐琅拐子龙纹瓶高22.5公分、腹径10.6公分▼清内填珐琅番莲纹瓶高13.1公分、腹径8.8公分▼清内填珐琅海棠式盒高8.3公分、口径30x25.7公分▼清内填珐琅番莲纹五供一组▼清内填珐琅番莲纹提篮高11.8公分、口径13.4x14▼清内填珐琅嵌宝石高足盖碗▼清内填珐琅西洋仕女执壶、杯、盘。
让你大饱眼福,领略清雍正珐琅彩瓷的巅峰之作
![让你大饱眼福,领略清雍正珐琅彩瓷的巅峰之作](https://img.taocdn.com/s3/m/256de7c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8.png)
让你大饱眼福,领略清雍正珐琅彩瓷的巅峰之作瓷器中的贵族—雍正珐琅彩,珐琅彩在所有瓷器中出身最高贵。
在珐琅彩诞生之前,明清两代的宫廷用瓷,全部由景德镇烧造后运至北京。
唯有珐琅彩,是在景德镇先挑选最为优质的素器,运到清宫造办处,再由宫廷画师绘画后进行第二次烧造。
珐琅彩瓷的出现与流行与康熙朝时西方画珐琅成品随着传教士引进清宫,生产技术备受康熙皇帝重视,甚至于进一步想要研发、加以超越的企图心息息相关。
虽然康雍乾三朝画珐琅的发展因三皇帝意向不同而略有不同。
然而,整体而言,紧接于康熙朝之后的雍正朝,从技术与装饰纹样两个方面来观察,堪称正处于一个传承、突破与转折的发展阶段。
雍正时期以花卉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
当时尤为突出的是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
珐琅彩彩色繁多,多到十多种不同的色;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出现极细的开片,并明显有玻璃质感;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
珐琅彩瓷自清康熙晚期创烧后一直被视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深受历代皇帝的珍爱。
雍正时,珐琅彩瓷的烧制更为皇帝重视,烧制时往往要秉承御旨,在怡亲王的主持下,分别于清宫造办处、圆明园造办处及怡亲王府三处设窑烧制。
其绘画多出于清宫如意馆画师之手,精妙绝伦,形成了融诗、书、画为一体的艺术风格,使珐琅彩工艺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
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
清雍正珐琅彩瓷竹石碗一对这对碗侈口、深弧壁、矮圈足。
器内平素无纹,外壁赭墨方折石块后绘有葱翠修竹,除石块走势和竹枝疏密略有不同外,二碗在布局上大致相类。
外壁另一面以墨书写有「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二句,取材自唐朝卢象〈和徐侍郎丛莜咏〉五言律诗之颔联。
诗句前有「凤采」,后有「彬然」(白文)、「君子」共三枚红料印。
器底带「雍正年制」二行蓝料宋体字双方框款。
中国工艺美术史——珐琅彩瓷
![中国工艺美术史——珐琅彩瓷](https://img.taocdn.com/s3/m/672db60c6c85ec3a87c2c518.png)
珐琅彩瓷在明清时期,因前代制瓷工艺的累积,新工艺多的进步,创新和统治阶级的喜爱,中国彩瓷艺术发展到鼎盛时期,青花,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争雄斗艳。
而独占鳌头的正是——珐琅彩。
珐琅彩瓷器,是明清彩瓷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种瓷器。
首先说说它的由来。
珐琅又称做“法蓝”“佛郎”本是一种外来工艺。
珐琅器是以这种工艺制作的器皿,它有很多种类。
珐琅器按其胎种分为三大类:铜胎画珐琅,玻璃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
按其工艺也分为三大类:掐丝珐琅(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景泰蓝),錾胎珐琅,和画珐琅。
瓷胎画珐琅使得珐琅彩的表现力达到了巅峰状态,最具有艺术价值,所以如今我们说的珐琅彩是特指的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到达顶盛。
它是一门西化的艺术,它的发展得益于康熙皇帝的开明的思想,对外来的文化不抵触,不排斥,甚至有意识的引进,使得我们在瓷器上展现了西方人用同样的材料所不能展现的一种艺术。
它与五彩,粉彩这种中国传统彩瓷不同,它的彩料是由外国人带入中国的,是用油来调合的彩料。
虽然后来中国自己研发出了珐琅彩料,但是在外国人带入彩料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它的由来注定了他的不平凡,他与中国传统的重视意境的审美不同,他带有浓重的西方油画写实色彩,(并受到西方当时盛行的洛可可巴洛克式的艺术的影响)画出来的纹饰有立体感,画面瑰丽,精美,具象,华丽,繁缛。
这种风格也真好迎合了康乾盛世,受到皇帝的喜爱,在加上他的釉料珍贵,制作难度大,它从创烧开始从没有离开过宫廷,它是只有皇帝才能拥有的皇家御用艺术品。
作为唯一的皇家御用艺术品,珐琅彩的工艺制作流程也与其他瓷器的制作流程上也截然不同。
我们所知道的明清彩瓷都是在江西景德镇制作完成,再运送入京。
而珐琅彩则是在北京烧造的。
它首先是在景德镇烧制一大批纯白的素胎,千里挑一的选出珍品,运至紫禁城,由皇帝钦定宫廷画师设计画稿,绘上珐琅彩,再在紫禁城内的珐琅作进行第二次烧造。
【精品】珐琅彩介绍PPT课件-文档资料
![【精品】珐琅彩介绍PPT课件-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96043eead51f01dc281f13b.png)
画珐琅桃蝠纹瓶
画珐琅桃蝠纹瓶
瓶侈口,细颈,鼓腹,圈足,口、 足边镀金。通体以白色珐琅釉为地, 彩绘古树桃实、寿石翠竹、流云蝙 蝠等。足内白色珐琅釉地,宝蓝色 双线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四字 款。
此瓶画面清新艳丽,风格写实,绘 制精湛,用笔工整而又不失洒脱大方,
彻底改变了早期画珐琅器釉料施用 浓厚、釉色灰涩、气泡密集等工艺 上的不足,是康熙晚期画珐琅工艺成
参观到一半下来,青瓷给我留 下了很深的印象,它们种类繁多, 式样各异。大多模仿动物造型。 在三国西晋是的造型浑圆饱满的 形象,到了东晋则清秀修长。它 们的装饰手法多样:压印,刻花,
堆贴,塑饰,雕镂,釉彩
• 很多人说宋瓷在历史上创造的 价值是至今为止没法超越的,去 之前还抱有怀疑的态度,等参观 完后,我对这种说法给予了充分 的肯定。它的那种清新淡雅,天 然含蓄的风貌像一位林中仙子使 我折服。它清新洗练,简洁优美, 脱去了尘世间的浮华。就像花中 的君子莲花一样。质地优美装饰 技法多样,对天然之美展现出强 烈的追求及表现
珐琅彩简介
• 以含硼的珐琅料在瓷胎上绘 画图案,后入窑烘烤
• 也称"瓷胎画珐琅" • 御用釉上彩瓷器,烧制数量
仅供皇帝秘玩,宫廷气 郁,异常珍贵。 • 是中国古瓷中品格最高的一 是中国制造发展到清代 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
少, 息浓
种, 康熙,
古月轩由来的猜测 • 古月轩是民间给予发
• 1.乾隆时期的一个堂号 • 2.古月轩的主人姓胡 • 3.是清代宫廷的仓库
珐琅彩缠枝花卉蒜头瓶
瓶口呈蒜头状,长颈,溜 肩,硕腹,圈足。瓶内壁 及圈足内施绿釉。通体以 金彩绘锦纹为地,其上以 珐琅彩绘各式缠枝花卉, 色彩艳丽。口、足、颈部 饰以多道金彩,愈显金碧 辉煌,华贵典雅。外底双 方框内书蓝料彩篆书“乾 隆年制”印章款。
皇家独享瓷中贵族——珐琅彩赏析
![皇家独享瓷中贵族——珐琅彩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986034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b0.png)
皇家独享瓷中贵族——珐琅彩赏析珐琅彩瓷堪称康、雍、乾三代帝王挚爱的“内廷秘玩”,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
它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血统高贵,细如毫芒,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珐琅彩瓷启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乾两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销声匿迹。
17世纪初,当法国传教士第一次将画珐琅器贡奉康熙皇帝时,康熙皇帝被它优美的造型,绚丽的色彩深深吸引,即刻决定把珐琅这种新型装饰效果,移植到他最爱的瓷器上。
由此规定,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再由宫廷画师依样画到瓷器上,最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
但是,在瓷质坯上用珐琅彩釉进行绘画,比起铜胎上作画难度大很多,入窑后烧造时间极难掌握。
因此,经过反复实践,直到康熙末年1720年,瓷胎画珐琅才烧制成功,最终了却了康熙帝长达30年的夙愿。
据清宫旧藏道光时釉记载: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存世大约400余件,其中的300多件目前藏于台北故宫,40件左右藏于北京故宫,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且大多为残片,完整器不足10件,堪称世间瑰宝,国之文物。
一件珐琅器残器往往身价百万,完整器更动辄数千万甚至过亿。
清·乾隆锦上添花山水诗意方瓶【文物现状】台北故宫博物院【规格】高约19.8cm 口径约4.8×4.8cm 足径约6.8×6.8cm【珍瓷概况】瓶身四面开光,余隙均作紫红地锦上添花纹饰,四开光内各绘御园殿四季四景山水图:春之明媚、夏之苍翠、秋之风华、冬之素雅,四季图皆以远山近水构图,主景御园殿,各风光锦绣、美不胜收。
作品品味卓然、极尽奢华,实乃宫廷御用珍品。
瓶口描金,底部及内颈施湖绿釉,底心表双框青花书“乾隆年制”四字款。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连瓶【文物现状】北京故宫博物院【规格】高17.5cm,口径6.8—4.8cm,足径7.5—5.1cm。
中国工艺美术史珐琅彩
![中国工艺美术史珐琅彩](https://img.taocdn.com/s3/m/13cc905d77232f60ddcca1b4.png)
中国工艺美术史——珐琅彩瓷工艺美术作品赏析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
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
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
什么叫珐琅?搪瓷的旧称,起源于日语。
“珐琅”系日本“七宝”的梵语名称,日本的“七宝”又称“七宝烧”,是类似我国景泰蓝的一种贵金属艺术搪瓷制品。
珐琅瓷是由景泰蓝演变而来。
景泰蓝是铜胎上珐琅釉而成,若改为瓷胎上珐琅釉则叫珐琅彩。
珐琅彩起始于康熙后期,顶盛时为雍正期至乾隆期。
但雍正期的珐琅彩水平最高,工艺最美。
乾隆时期慢慢转向粉彩,故珐琅彩终止于乾隆后期,同时还有一部分瓷器其釉料有珐琅釉和粉彩共存。
珐琅彩的制作是由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素白瓷送进宫中再由宫中画上珐琅彩釉烘烤而成。
画工技艺特高,加工水平严格控制,如有缺陷即刻打碎处理。
由于珐琅彩器是专供宫延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数量特少。
收藏者很少人可见到此类珍稀品,故一般很难鉴别珐琅的与粉彩的区别。
珐琅瓷的主要特征:一、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二、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三、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
四、珐琅彩色。
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
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五、色料特点。
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
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
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
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金成旭映-国立故宫博物院雍正珐琅彩瓷特展(1)
![金成旭映-国立故宫博物院雍正珐琅彩瓷特展(1)](https://img.taocdn.com/s3/m/df807dda8bd63186bcebbc60.png)
金成旭映-国立故宫博物院雍正珐琅彩瓷特展(1)琺瑯彩瓷,是指使用琺瑯彩料在瓷胎上彩繪裝飾紋樣的瓷器。
在這個以雍正朝作為主題的展覽中,將從技術和裝飾紋樣兩個面向,一探琺瑯彩瓷在雍正朝的轉變與發展。
傳世琺瑯彩瓷絕大多數屬於清宮舊藏,加上器表紋樣極其精美細緻,故自紫禁城開放成為故宮博物院以來,即成為藏家鑑賞追逐的目標。
坊間對於此類產品因而也出現「古月軒瓷」,由姓金名成,字旭映,或胡姓畫匠所畫的瓷器等多種說法。
時至今日,檢閱相關文獻與檔案,可知幾乎傳世的所有琺瑯彩瓷自盛清後皆收藏於乾清宮中的庫房裡;不僅流傳有緒,而且甚至連同乾隆朝配製的楠木匣一起收貯,明顯地無「古月軒」典藏的史實,也無衍生的胡姓畫匠之說。
「金成」、「旭映」,是雍正朝琺瑯彩瓷上經常出現的兩枚印章。
尤其是畫有紅彩花卉的作品上,一定看得到這兩枚印文。
事實上,從琺瑯彩瓷產燒背景的淵源脈絡來看,康熙朝時西洋畫琺瑯器與技術傳入清宮創燒之際,必須使用原施於金屬胎的琺瑯料施塗於瓷器上。
康熙時造辦處尚未能自行提煉彩料,以致許多顏色必須仰賴進口,而透過不同色料的混合才能創造出更多的顏色。
在以西洋技術為前導下,一類以金發色的金紅彩,因在清朝前所未見,遂對清宮造成極大的衝擊;康熙和雍正兩位皇帝持續不懈地試驗,冀望能開創出屬於清朝本土的紅色彩料。
雍正六年(1728)怡親王允祥在造辦處主持彩料提煉計畫,最後成功地提煉出十八種顏色,為雍正琺瑯彩瓷的產燒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但其中並未包含紅色顏料,致使雍正皇帝和怡親王仍然必須持續督促研發工作的進行。
不過透過現在的顯微觀測,卻發現雍正朝其實已能掌握源自西洋以金發色的技術。
此一傳承自康熙朝,從廣東一路到清宮,乃至拓展至景德鎮的金紅彩,其成就足以和古今中外相互輝映,應是此一展覽給予「金成」、「旭映」的詮釋。
同樣地,在裝飾紋樣上,由於雍正皇帝倡導「內廷恭造式樣」,親自發出「秀雅」、「細緻」的要求,也指定唐岱、戴恆、賀金昆、湯振基和郎世寧等院畫家為畫琺瑯器製作稿樣。
珐琅彩工艺介绍详细
![珐琅彩工艺介绍详细](https://img.taocdn.com/s3/m/76f6613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e.png)
珐琅彩工艺介绍详细
珐琅彩是瓷器装饰手法之一,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即珐琅彩瓷,也常简称为珐琅彩。
珐琅彩瓷,为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
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
珐琅彩的工艺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详细工艺汇总如下:
(1)掐丝珐琅:著名的“景泰蓝”就是掐丝珐琅工艺,这种技法首先用金丝在胎体上折出图案轮廓,再在金丝圈出的小空间中填入不同颜色的釉料,然后烧制,这个窑烧过程可以不断重复,把每一格的色彩逐次加深。
(2)錾胎珐琅:錾胎珐琅需要金雕师和珐琅师之间的密切配合,金雕师在胎体上镌刻图案,要凭丰富的经验决定纹路的深度和宽度,之后珐琅师再将珐琅料填入刻好的凹槽中,然后高温烧制。
(3)透光珐琅:透光珐琅,顾名思义是有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果。
看似轻盈的透光珐琅对技术要求也很高,因为没有胎体托付,它需要沿着金属边一层层填涂料,每涂一点要烧制一次,直到整个区域填满。
(4)画珐琅:画珐琅是将珐琅当作颜料在胎体上进行绘画。
先在胚盘之上覆盖一层抗变形珐琅釉料,之后由珐琅师通过细致的貂毛笔,在胚盘上画上数层彩色釉料,绘制出精美图案后进行烧制。
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器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定要点
![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器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定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84a99ee050876323012121b.png)
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器的基本特征及其鉴定要点鉴定雍正珐琅彩瓷器鉴定要点:1、瓷泥、瓷胎、釉、制作工艺等符合本代特点:2、器形特别规整,完美;3、绘画是宫廷画师的作品,非一般工匠所为,因此就具有文人画特点。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一般来说画家能够在纸上画画,未必能够在磁器上画画,在磁器上画画除了要具备一般绘画技能,还得有在磁器上绘画的专门训练,造假不易,并且,有才华的画家自己的作品本身就值钱,造价成本也就很高。
文人画的特点就是能够画出人物或事物的个性特征。
人物能够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4、绘画中规中矩。
5、底足十分爽滑、细腻、洁白。
其他各朝代的和雍正本朝民窑产品都达不到它的水平。
这一点十分重要。
6、雍正朝珐琅彩瓷器一般不采用轧道工艺。
(雍正年制款珐琅彩四方瓶)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器,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解决了瓷胎和珐琅彩料结合的技术问题,也就完全脱离了铜胎画珐琅的窠臼,装饰艺术上趋向中国本土化。
这些成就与雍正皇帝的个人喜好有很大关系。
雍正皇帝对珐琅彩瓷的关心,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过康熙皇帝。
不仅派弟弟怡亲王允祥统管造办处监制珐琅彩瓷,而且加强了巡视和督促检查,还亲自参与珐琅彩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对原料使用、图案绘画乃至样式选定、高矮尺寸等都要一一过问。
虽然雍正朝前期解决了瓷胎和珐琅彩料结合的技术问题,但是,由于珐琅彩料的种类太少,满足不了雍正皇帝的雅兴和追求,还是在不断地试制新的珐琅彩料,故前期珐琅彩瓷器的品种也不多见。
目前所见的雍正朝珐琅彩瓷的造型品种有碗、盘、碟、杯、茶壶、盒、茶盅、酒盅、橄榄瓶等,碗又可以分为大碗、茶碗、官碗、膳碗、磐口碗等。
以小型日常用器为主。
雍正朝的珐琅彩瓷器已不再使用宜兴产的紫砂胎了,所采用的景德镇白瓷胎,选料精细,制坯工艺严格,成型规整,烧结火候适度,具有薄、轻、润、细、洁的特点,大件胎体匀称一致,小件器物轻巧玲珑,反映了雍正朝御密制瓷工艺技术的高超。
胎色,白度与透光度提高,迎光透视,有的略显鸭蛋壳状的淡青色;胎体,轻薄而莹润无瑕,几乎达到半脱胎状;胎质,坚白而细腻如脂。
《大清雍正年制》底款详解
![《大清雍正年制》底款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4d5021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9.png)
《大清雍正年制》底款详解雍正朝的底款非常有特点:1.雍正官窑款,由专人负责书写,字体基本一致。
2.雍正朝青花楷书款与篆书款同时并用,有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四字款(“雍正年制”,“雍正御制-少见)。
3.雍正官款分为无圈、有圈和方圈等,用以区别。
4.“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的,款外有双圈或方框,多见于官窑,主要用在青花和粉彩瓷器上,“正”字的第一、四和五笔书写平正,这是雍正楷书官窑款的一个特点。
5.“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官窑款,多用于颜色釉瓷器上。
6.“大清雍正年制”,早期流行的款式,字体柔弱、略草,到雍正晚期,多为宋椠体的正宗小楷,工整秀丽,青花色调大多纯正。
也有少数深浅不一的。
篆书款书体变化较多,有的方正规矩,有的草率不恭,有的笔路圆润。
7.“雍正年制”与“雍正御制”四字楷书款,只于珐琅彩瓷,一般为两行竖写并围有方框的楷书。
8.“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常见于仿钧釉、炉均釉,或茶叶末釉瓷器上。
9.“雍正年制”四字古钱形款,则主要见于花盆一类器物底足。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1件雍正本朝的精美瓷器,大家可以比对一下款识!1、雍正青花龙纹盘(《大清雍正年制》款)此件盘构图饱满,盘内龙纹气势磅礴,可见龙体呈盘旋状,身姿弯曲,龙嘴大张,凶猛矫健。
龙身鳞片清晰,四爪锋利。
周身祥云环绕。
外壁底部装饰一周海水纹,底有双圈《大清雍正年制》款。
整体青花发色纯正,描绘细致,收藏、陈设佳品。
2、雍正早期粉彩牡丹蝶恋花纹盘(官窑)(《大清雍正年制》款)盘内绘牡丹蝶恋花纹,寓意美好。
两朵牡丹一红一黄,花朵硕大,娇艳欲滴,枝叶繁茂,下方点缀小花与洞石,四只彩蝶似是闻香而来,一只较大的呈黄蓝双色,翩翩飞舞。
盘描绘精细,清新雅致。
底有双圈《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
3、雍正青花人物纹碗(《大清雍正年制》款)此件碗内外皆有表达,描绘细致生动,青花发色鲜亮,收藏、陈设佳品。
碗外壁环绘人物风景图,可见人物共四人,围栏阁楼环绕,表现的是男女相会的场景。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
![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2](https://img.taocdn.com/s3/m/e7b33112650e52ea54189805.png)
清乾隆胭脂红地粉彩开光式(百鸟朝阳)清雍正柠檬黄釉地青花缠枝花卉纹壶清乾隆松石绿釉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清乾隆青釉刻花缠枝莲纹花口瓶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扁壶清乾隆青花莲花纹如意耳蒜头瓶清乾隆粉彩花碟如意耳葫芦尊清乾隆粉彩九桃大天球瓶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清乾隆粉彩皮球花罐清乾隆青花八吉祥抱月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双如意耳大扁壶清乾隆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清乾隆青花春耕图双蝠耳大扁壶明洪武青花缠枝菊花纹执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明万历彩绘双龙纹双耳罐明永乐青花开光如意莲纹执壶清嘉庆蓝地黄彩云龙贲巴瓶清乾隆斗彩加粉彩婴戏图罐清乾隆粉彩百鹿图双耳尊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清乾隆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清乾隆金瓯永固杯黄地绿海水白鹤纹碗,高6.5cm,口径15.1cm,足径6cm鳝鱼黄釉钵,高32.7cm,口径30.6cm,足径27.3cm仿钧釉菱花式花盆托,高6.6cm,口径24.3cm,足距10.2cm胭脂紫釉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天蓝釉兽面纹螭耳尊,高22.5cm,口径11.9cm,足径11.7cm珐琅彩花卉纹瓶,高20.4cm,口径4.8cm,足径4.3cm清乾隆窑变双耳菊瓣尊高22.3cm,口径18.2cm,足径11.6cm窑变釉弦纹瓶,高25.3cm,口径7cm,足径11.7cm黄地珐琅彩开光婴戏纹瓶,高16.1cm,口径3.4cm,足径4.5cm清乾隆粉彩梅花图瓷鼻烟壶通高5.8cm,腹径4cm清乾隆斗彩婴戏图玉壶春瓶高21.5cm,口径6.9cm,足径7.4cm清乾隆紫地轧道粉彩描金带托爵杯高28cm,口径7.8cm,足径7.9cm清乾隆厂官釉牺耳尊高51cm,口横径24.5cm,口纵径19cm,足横径26.7cm,足纵径21cm清乾隆仿古铜金釉三足炉,通高33.1cm,口径14.9cm清康熙五彩加金花鸟纹八方花盆高32cm,口径51.5cm,底径35.6cm清光绪绿地粉彩公道杯通高6cm,口径12cm清光绪粉彩江山万代纹碗高6.5cm,口径12.2cm,足径4.9cm清康熙五彩竹纹笔筒高14.2cm,口径18.4cm,底径18cm清雍正矾红地白花蝴蝶纹圆盒高10cm,口径18cm,足径12cm珐琅之宝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耳炉清同治红地描金喜字碗高7.2cm,口径10.5cm,足径3.9cm清嘉庆斗彩花卉酒杯高4.4cm,口径6cm,足径2.4cm清乾隆粉青釉暗夔龙纹洗口水丞高5cm,口径3.3cm,足径5cm清光绪绿地粉彩花鸟纹盖碗通高8.8cm,口径11cm,足径4.4cm清光绪粉彩龙凤纹碗高6cm,口径13.9cm,足径5.4cm清雍正黄地绿彩云蝠纹碗高7.3cm,口径15.2cm,足径5.2cm清嘉庆黄地粉彩勾莲开光“万寿无疆”碗高8.1cm,口径18.2cm,足径7.4cm清乾隆酱地描金凸雕灵桃瓶高21.3cm,口径5.2cm清乾隆粉彩霁蓝釉描金地开光花鸟纹瓶高32.8cm,口径10.2—7.9cm清乾隆松石绿釉镂空花篮高13.5cm,口径15.9cm×9.9cm斗彩荷莲图鼓钉绣墩,高52.9cm,面径31cm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青花缠枝莲纹赏瓶,高38cm,口径7cm,足径13cm黄地开光粉彩三阳开泰纹碗,口径15.2cm清乾隆青釉镂空粉彩描金夔凤纹套瓶高32.8cm,口径7.2cm,足径11c清康熙天蓝釉花觚高18.1cm,口径10.6cm,足径5.9cm淡黄釉瓶,高14.6cm,口径3.3cm,足径1.7cm淡粉釉瓶,高19.5cm,口径2.2cm,足径6.7cm清乾隆粉青釉鸡形熏高22cm清乾隆东青釉描金天鸡花浇高18.3cm,口径2.3cm古铜彩牺耳尊,高22.2cm,口径13.2cm,足径11.7cm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高20.8cm,口径6.1cm,足径9.1cm胭脂水釉小碗,高4.8cm,口径9.5cm,足径3.6cm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纹大罐国宝瓷器精品图片欣赏(四)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2.2789亿元明喜靖彩釉大罐59.8万美元。
清珐琅彩摇铃尊
![清珐琅彩摇铃尊](https://img.taocdn.com/s3/m/c864b4fe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66.png)
清珐琅彩摇铃尊
清雍正-乾隆珐琅彩宋人诗意图摇铃尊(双陆尊)
尊口微撇,长颈溜肩,直腹浅圈足,形似一只覆置的摇铃而得名,又因造型类似古代双陆棋,也称双陆尊,系康熙朝创设的一种用于插花的陈设器。
瓶腹外壁以珐琅彩描绘山石嶙峋,古木参天,傲然挺拔,山花绽放,其间云雾缭绕,老者策杖站于松下,回首遥望,两三童子跟随其后,其乐融融。
全器造型端庄规整,线条流畅,笔触细腻,浓淡有致,层次分明,画意高雅,犹如白纸作画,细腻的表现出了诗中场景及作画者深厚的绘画功力,有南宋青绿山水的遗风和超凡脱俗的灵秀气味。
此品种摇铃尊存世量稀少。
雍正瓷器:珐琅彩四绝,粉彩过枝花,青花过墙龙
![雍正瓷器:珐琅彩四绝,粉彩过枝花,青花过墙龙](https://img.taocdn.com/s3/m/05e1053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78.png)
雍正瓷器:珐琅彩四绝,粉彩过枝花,青花过墙龙养心于诚 2017-11-24雍正粉彩珐琅彩绘画之精可称空前。
他改变了过去单线平涂的技法而大量使用渲染没骨的技巧,使瓷器的画面更接近纸本绘画的艺术效果。
图案方面有所谓的“锦灰堆”“过枝花”灯创新手法。
珐琅彩的成就号称四绝,薄如卵幕、地白如雪、迎光透视能见画、楷篆书款细如豪。
珐琅彩松竹梅纹瓶,高16.9cm,口径3.9cm,足径4.9cm。
瓶直口,垂肩,圆腹,腹下渐敛,圈足。
内外皆施白釉。
外壁白釉上,以珐琅彩绘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案,松树苍劲,翠竹挺拔,梅花秀丽,绿叶衬托红花,画笔委婉细腻,此瓶不失为雍正时期官窑的绝美佳器。
图案上方墨书“上林苑里春常在”7字,笔法自然流畅。
在诗句的上、下方分别用胭脂彩画成印章式款,分为“翔采”、“多古”、“香清”三组。
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款。
此瓶造型呈橄榄状,又称“橄榄瓶”,造型秀美,工艺精细,胎体轻薄,似半脱胎。
釉质莹润无瑕疵,彩绘纹饰精湛,是清代雍正瓷器中的杰出之作。
这件器物是在江西景德镇御窑中烧成瓷胎,解运入宫后,在宫中造办处按照雍正皇帝批复的画样,由珐琅彩画师用珐琅料绘画,再入低温炉中烘烧而成。
此器不仅反映出制瓷技艺的精湛也表现了高超的绘画技法。
粉彩过枝桃树纹盘,清雍正,高8.4cm,口径50.6cm,足径28.1cm。
盘撇口,弧壁,圈足。
内底彩绘一株桃树沿盘壁蜿蜒伸展至外壁,上结有9枚桃实,6枚在盘内,3枚在盘外。
枝旁飞舞数只红蝙蝠。
桃花盛开,果实累累,红色的桃实,粉色的桃花,嫩绿的枝叶,画面喜庆吉祥。
圈足内施白釉。
外底署青花。
楷书“大清雍正年制” 双行六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此盘形体硕大,造型端庄,纹饰主题寓意“洪福齐天”、“福寿双全”。
这种从器内延伸至器外的画面俗称“过枝花”。
清末寂园叟撰《陶雅》曰:“庚子后,所出五彩过枝之盘碗甚多,有桃实八枚缀于枝上者,索价亦甚巨。
过枝云者,自此面以达于彼面。
雍正年间珐琅彩六方尊赏析(图文)
![雍正年间珐琅彩六方尊赏析(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ec86abfd0a79563c1e723a.png)
雍正年间珐琅彩六方尊赏析(图文)时间:2014-11-18 15:19:28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导读】珐琅彩,也叫瓷胎画,而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
其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胎骨密坚,瓷质细腻,画法精湛,画面色泽艳丽,画工逼真写实,富有质感。
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种装饰工艺。
珐琅彩瓷器一直以来在收藏界价格很高,它的美无与伦比,早已被收藏家们认知。
珐琅彩瓷中使用最多的是“佳丽”句首印,有美好之意;与之搭配的主要有“金成”、“旭映”等。
“金”为“秋天”,“成”为“茂盛”,“金成”即指秋天植物茂盛的样子。
珐琅彩是财富的代言词,它的美丽无法超越、它的工艺之精湛无与伦比。
珐琅彩的诞生,是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的结晶和彩瓷灵魂呈现的创意之举。
所以,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珐琅彩瓷器价格应该也必须是瓷器中的魁首。
此款清雍正珐琅彩六方尊,高44.5cm,口径18.5cm,底径17.3cm,此珐琅彩青瓷器六方形喇叭口设计,色釉华丽,釉质如脂如玉,奢华富贵,宫廷风韵十足。
纵观此件珐琅彩瓷瓶,上中下多层显示方形神韵,面面精雕细琢,内外通体施釉,外壁纹饰华丽,细节刻画栩栩如生。
整瓷胎质细腻,造型独特,工艺复杂,且无论器形、釉色,均极具雍正釉色之风韵,一笔一画如述说故事,娓娓道来,底部年制落款清晰可见,实属难得一见的珍品。
此珐琅瓷六方尊,凭借色泽艳丽、层次分明、画工率意颇得收藏家的青睐,欣赏之余让人回味无穷,具有极高的投资和收藏价值!在收藏界有句不成文的行话,那就是“一方顶十圆”。
这就是针对瓷器的造型经过长期研究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可见方形青瓷的价值。
在古代最早的手工制作时期,一件好的瓷器要经过瓷土的陈腐、陶冶、拉坯、修整、入窑等等七十二道之多的制瓷工序,任何一道工序的失误,都可能前功尽弃。
这也是珐琅彩特别出彩因素之一。
(来源:互联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雍正年间珐琅彩六方尊赏析(图文)
时间:2014-11-18 15:19:28 来源:国家文化艺术品网
【导读】珐琅彩,也叫瓷胎画,而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
其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胎骨密坚,瓷质细腻,画法精湛,画面色泽艳丽,画工逼真写实,富有质感。
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种装饰工艺。
珐琅彩瓷器一直以来在收藏界价格很高,它的美无与伦比,早已被收藏家们认知。
珐琅彩瓷中使用最多的是“佳丽”句首印,有美好之意;与之搭配的主要有“金成”、“旭映”等。
“金”为“秋天”,“成”为“茂盛”,“金成”即指秋天植物茂盛的样子。
珐琅彩是财富的代言词,它的美丽无法超越、它的工艺之精湛无与伦比。
珐琅彩的诞生,是中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的结晶和彩瓷灵魂呈现的创意之举。
所以,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珐琅彩瓷器价格应该也必须是瓷器中的魁首。
此款清雍正珐琅彩六方尊,高44.5cm,口径18.5cm,底径
17.3cm,此珐琅彩青瓷器六方形喇叭口设计,色釉华丽,釉质如脂如玉,奢华富贵,宫廷风韵十足。
纵观此件珐琅彩瓷瓶,上中下多层显示方形神韵,面面精雕细琢,内外通体施釉,外壁纹饰华丽,细节刻画栩栩如生。
整瓷胎质细腻,造型独特,工艺复杂,且无论器形、釉色,均极具雍正釉色之风韵,一笔一画如述说故事,娓娓道来,底部
年制落款清晰可见,实属难得一见的珍品。
此珐琅瓷六方尊,凭借色
泽艳丽、层次分明、画工率意颇得收藏家的青睐,欣赏之余让人回味
无穷,具有极高的投资和收藏价值!
在收藏界有句不成文的行话,那就是“一方顶十圆”。
这就是针对瓷器的造型经过长期研究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可见方形青瓷的价值。
在古代最早的手工制作时期,一件好的瓷器要经过瓷土的陈腐、陶冶、拉坯、修整、入窑等等七十二道之多的制瓷工序,任何一道工序的失误,都可能前功尽弃。
这也是珐琅彩特别出彩因素之一。
(来源:互联网)。